还是学渣 学霸 学神成为大老板的多?还是学霸成为大老板的多?

很多大老板的孩子都去外国留学?难道外国的大学只认钱?还是那些人学习都很好?_百度知道
很多大老板的孩子都去外国留学?难道外国的大学只认钱?还是那些人学习都很好?
提问者采纳
另外有这样的想法是很偏执的,其实在他们看来三十的时候一切都要打理好。之前我以为是讲三十的时候成家立业的开始,他们的小孩是纨绔子弟等,中国也有很多国外留学生,对于富有的人群的想法和观念了解的很少。有朋友聊起过,二是要他们在回来之前找到自己要做的事情。其次,有钱的大老板的孩子去国外念书跟外国人认钱不认钱没有关系,他们的学费同样很高,很有可能也只能是富家子弟才能有经济基础来这里,你坎取贬渡撞盗碟掠不了解出国留学的具体情况,一是要他们独立,暗示的是暴发户。你有本事申请到项目基金的话,中国人大多数都是无产阶级的光荣后代,我们对有钱人的认识了解得太少,也是可以去的。所以,很多真正的有钱人把小孩送出国是有目的的,“很多大老板的孩子”这句话在你的理解里是有前提的。有句话是三十而立。所以。首先
其他类似问题
留学的相关知识
其他6条回答
是外国的大学门槛比较低也有的是认钱
国外象中国一样,也有野鸡大学。他们出去也是去交钱学语言,再考入好大学,不行的就花钱去买野鸡大学的文凭。回来也是哄不懂行的。近来那几十人在法国买文凭就是这样。但是一流的好大学,除非他们考上,否则不会收他们的。呵呵,有本事的都留在国外了,这些有钱人的子弟不行还要回国内,但要想一想他们外语那菜,也不想出去,他们爹妈让他们出去的,所以整天滥交乱逛打架斗殴。
外国大学有只认钱的也有看分数的,就看是什么学校啦
人各有志!
因很多家长认识到知识的重要性了,现在有这条件了,当然也就会让下一代学到更多、更先进知识了。相信你也会有此想法的。
很多学校都接受赞助的而且,大学门槛比较低,进去简单,出来难
等待您来回答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回答者:回答者: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Sina Visitor System曾经的学霸已沦为学渣 - 找工作 - 小木虫 - 学术 科研 第一站
&& 查看话题
曾经的学霸已沦为学渣
真心后悔自己读研了,感觉自己适应不了研究生生活!实验做不好,报告做不好,老板很失望,毕业有困难!目前感觉压力好大,对实验室充满排斥与敌意。想起以前我也算是学霸一枚,可如今已沦落成困难学渣!!
悲观会影响一个人的积极性,乐观的人善于调整 什么样子可以叫学霸 先调整心态!你是刚开始读研吗?若是,慢慢适应,放宽心,和老师处好关系,硕士一般不会给延期的,当然特殊情况例外! 不用担心的,你现在的状态和我很像。现在抓紧时间调整心态,实在不行就和老师请假出去走一走,哪怕只是周末也好。不要这样悲观,很容易陷进去就出不来的。身体会垮掉的,慢慢来。其实你现在需要有一个人关心和鼓励你,支持你走出阴霾。 以前是理论学习为主,研究生以实验为主。 什么叫学霸,自我的心态就不正确了。不是你的实验做不好,报告做不好,是因为你没有精心去做,认真虚心去请教别人,孤芳自赏,本人不想说太多安慰的话,那是害你的,搞科研没有做不好,只有不想做的,先有模仿力,才有创造力,你敢问自己有好好请教别人?不耻下问?还讲自己曾经是学霸,学霸的基本特征就是不耻下问,虚心学习! 去年的我也跟你一样的心态,调整心态真的很重要,如果这点压力都受不了,等到毕业工作的时候,各种磕磕碰碰就更加的压力大。。。心态,正能量! 曾经迎风尿三丈,现在顺风滴鞋上 你跟我完全一样哎,我讨厌实验室。 承认在本科学习与硕士学习的不同,我也有类似经历,硕士第一年我根本就是废人一个。老师慢慢教,你再慢慢学,不会问问周围的同学,渐渐的就好了。我甚至因为在硕士期间付出了很多不甘心的情况下选择了读博。加油! 加油吧,孩子。其实许多人都是这样的,你对自己要求太过了,再有实验说是实话有时候真是个火气活,如果运气好,进展顺利啊,反之卡在那里,各种压力!你说的学霸跟实验可不成正比,唯一一致的是你的不懈努力,积极进取。
不管怎么样,两年之后都会毕业啦,你只要自己努力了,就不怕对不起老板,对不起自己!
加油!O(∩_∩)O~ 自觉学习的重要性,很多人都是这种感觉的,调整好心理,好好生活。 人不绝望一两次,就不能很快成长。 加油吧!心态决定一切,努力就有收获! 学霸必有执行力和意志力!楼主加油,只不过是换了一个着力方向而已,加油! : Originally posted by lang@@@ at
曾经迎风尿三丈,现在顺风滴鞋上 有人养了大蟒蛇,有人养了小蚯蚓,有人撒尿撒过墙, 有人撒尿打湿鞋。 调整心态,遇事就想放弃的话,即使不继续读研,以后做事也好不到哪里去的!坚持两字说来容易,做起来难! 我自从高中毕业就一直是学渣,废得要死,但坚持下来了,也顺利研究生毕业了,同时也感到学到了不少东西。人有三盛七衰,不可能一帆风顺。多总结经验和方法,向做得好的同学请教,体会他们的思维方式、做事方法,遇到困难不要急躁,冷静分析,实在不行就搁置几天,再回头检查必然会豁然开朗,这是我的经验。至于,排斥和敌意,不要太往心里去,那样只会使自己越来越边缘化、压力越来越大,还会出现心理问题,我也有时候会觉得大家瞧不起自己或怎么样,但通过真诚和沟通都会化解的,大部分人还是友善的。
var cpro_id = 'u1216994';
欢迎监督和反馈:本帖内容由
提供,小木虫为个人免费站点,仅提供交流平台,不对该内容负责。欢迎协助我们监督管理,共同维护互联网健康,如果您对该内容有异议,请立即发邮件到
联系通知管理员,也可以通过QQ周知,我们的QQ号为:8835100
我们保证在1个工作日内给予处理和答复,谢谢您的监督。
小木虫,学术科研第一站,为中国学术科研研究提供免费动力
欢迎监督,发现不妥请立即
E-mail: & QQ:8835100张嘉佳:学渣与学霸交替出现的青春|学生|班级_凤凰资讯
张嘉佳:学渣与学霸交替出现的青春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人生那么多坐标,学习只是其中之一。换个角度看,他是微博上“最会讲故事的人”。2013年,张嘉佳开始在微博上发“睡前故事”,故事里痴情的管春、骆驼、毛毛、胡言……打动了太多人,这一系列微博转发量高达200万次,阅读量超过4亿。
原标题:张嘉佳:学渣与学霸交替出现的青春本报记者 白雪
中国青年报
版)初中换了3个学校,好几门功课的成绩是个位数,应该算是个典型“学渣”;复读一年,高考能考上全国最好的大学之一,被封为学校“第一才子”——把这种人称为“学霸”,也名副其实。这是张嘉佳,“学渣与学霸,两种状态螺旋式交替出现的人生”。人生那么多坐标,学习只是其中之一。换个角度看,他是微博上“最会讲故事的人”。2013年,张嘉佳开始在微博上发“睡前故事”,故事里痴情的管春、骆驼、毛毛、胡言……打动了太多人,这一系列微博转发量高达200万次,阅读量超过4亿。最近,他出版的《从你的全世界路过》广受追捧,销量突破200万册,作品《摆渡人》即将改编为同名电影,由著名电影导演王家卫执导。这个“会讲故事的人”笔下流淌的,大多是青春里那些最灿烂的记忆。童年一定要属于农村1980年,张嘉佳出生在江苏省南通市的姜灶乡。这个苏北小镇靠海,当地方言喊作“姜灶港”。就像他在《请带一包葡萄干》里描述的那样:一条马路横穿镇子,以小学和市集为中心,扩散着为数不多的街道,衔接起一片片田野。田野的深处有条运河,狭窄的小舟,陈旧的渔船,还有不那么大的货轮,甲板和船篷里居住着水上人家。电线划分天空,麻雀扑棱棱飞过,全世界蓝得脆生生。这是张嘉佳心中的童话世界。稻田,河流,村庄的炊烟,金灿灿的油菜花;抓知了,摸田螺,偷鸭子,率领300条草狗在马路冲锋;疯子,神棍,村长,叫卖的货郎,赶集的大婶,赤脚被拿着刀的老婆追过一条街的大叔……在张嘉佳看来,“童年一定要属于农村”。这个小镇少年觉得,最美丽的是夏天。不比现在的烤箱模式——全人类塞进锡纸高温烹饪,大家死去活来,什么乐趣都没有。那时候的夏天,白昼有运河的风,入夜有飞舞的萤火虫。到黄昏,家里把饭桌搬出来,在门口庭院一边纳凉一边吃饭。吃过饭,大人擦干净桌子,小孩就赤膊爬上去,躺在八仙桌上冰凉冰凉的。仰望夜空,漫天星星感觉会坠落,银光闪闪,看着看着就旋转起来,包裹住了自己。这些画面,被张嘉佳印在心里,写成文字,告诉别人。每一次说起,细节都还是鲜活的。张嘉佳一家人在这个小镇是知名人物。张嘉佳的中学老师苏牛一至今还记得,他“两三岁时便开始读书。一有空,母亲捧一本书,父亲拿一本杂志,他捧一本书,各自神游各自的世界,是小镇上的美谈”。张嘉佳告诉中国青年报记者,两岁时,一次妈妈没事在卡片上写了个“米”字让他认,第二天竟然还认识。于是妈妈每天教张嘉佳认一个字,这样认了200多个字。3岁时,他就自己拿家里的书看了,“大家都很震惊”。上了小学,张嘉佳“作文严重开窍”,还写起了章回小说。写完一章就全班传阅,老师和同学一起催他写下一章。不过张嘉佳一直都是“完全看心情”的状态,很多小说都没有结局。学渣与学霸两种状态螺旋式交替出现整个少年时代,张嘉佳最爱做的事就是看武侠书,他觉得从武侠小说中可以获取精神力量,可以空中转折,可以跳崖不死,可以同生共死地谈情说爱。除此,就是打游戏,踢球,谈不靠谱的恋爱。或者讲求“威信”,成为某个小帮派的“帮主”,带十几个人出去晃。“初一我把时间都荒废在踢足球上了。小山家开饭馆,他没有读下去,彻底当了社会混混儿。他约我打台球。镇里仅仅一家台球室,台球室仅一张球台。我穿着球衣,他穿着人造革皮衣,跑到台球室,几个初中生打得正欢……”张嘉佳说,他小说里的这些场景,就是当时真实的自己。张嘉佳的初一、初二等于没怎么上学。妈妈把他从姜灶中学转到金乐初中,他还是不好好学,于是又转回到姜灶中学。妈妈是这个学校的副校长,她把张嘉佳安排在直对着窗户的位置,严加看守。“我刚过去的时候,英语老师感慨说,从来没见过这样的学生,都初三了,26个英文字母还认不齐。”张嘉佳说起这些,带着笑意。语文教师苏牛一从这里接手,教了张嘉佳3个学期。他在《我的学生张嘉佳》里描述该生,“白净脸,目光炯炯,眉眼间驻着灵性,一脸阅尽红尘气度”,上课的时候“分身有术,耳朵听课,眼睛阅读”,作文尤其擅长,“文字如流水一般,绝无涂改,标点与修辞叫你惊讶,语不惊人死不休”,“我试探过突袭式地提问,他也总能不假思索对答如流。为了避免其他同学自卑,我不让他先回答,留些难题给他”。遇到这么个学生,老师们也活泛起来。张嘉佳爱武侠,他的物理老师是张嘉佳的“侠义同道”,也是象棋朋友;张嘉佳不踢足球就脚痒,苏牛一牵头成立班级足球队,节假日“南征北战,威震通州西南”。张嘉佳曾作一首七言长诗,描写一场精彩的足球赛,苏牛一“惊呆了”,“同事阅读后无不跷起大拇指,叹为观止”。张嘉佳说,“其实80%的老师看见我这样的学生,愿意在体制里搞一点特殊,因材施教。”“我用顺其自然的理念,迎合了一颗年少轻狂的心灵。”苏牛一庆幸,自己没有让他多写作业,而让他做自己喜欢的事。到了中考,满分130分的语文,张嘉佳考了123分,在全县1.6万多名学生中是第一名。正如张嘉佳对中国青年报记者总结的那样,从应试教育的维度看,自己是学渣,也是学霸。初中的最后半个学期,张嘉佳迎头赶上,考取了当地最好的高中。到了高中,他又成了“学渣”:高一地理只考了6分,政治和历史两门课对他来说是“巨大的困难”,只能改上理科班。1998年第一次高考,张嘉佳化学考试的答题卡没填涂准考证号,这一科没有成绩,总分只能上二本。次年他复读,啃完厚厚几大本“题典”,考上了全国最好的大学之一——大学信息工程系。在南大,他被称为“第一才子”,自创社团,排演话剧,是不折不扣的“风云人物”。到毕业的时候,英语四级、计算机二级都没过,连学士学位也没拿到……以前他觉得高考是“神经病”,“一群傻子折磨另外一群傻子”。回过头看,他觉得人生经历的这一切都可以看作一种磨练,“回忆起来,你只觉得苦,可难道人生都不能吃点苦吗?一点苦都吃不了,那还混什么?”我只是一个恰好具备写作才能的普通人青春有更多滋味,给张嘉佳的记忆编织出另一条线索。他记得还是高二的时候,学校的晚自习结束得很晚,他带几个同学翻墙出去打台球。有次保安抓到他们,一个室友死死抱住保安,大喊“张嘉佳你快走!”小伙伴们回忆起来,都有种热血的感动。但也有同学在一旁冷冷地说,“如果老师知道你也在里面,肯定说我们不止是打台球那么简单。”——小镇上有比打台球更“坏”的事情,比如舞厅,跳“快三慢四”。他的故事里有这样的小镇和主角,比如《青春里神一样的少年》的小山,“那些如流星般划过我生命的少年,有的黯然颓落,有的光芒万丈,从这里依次登场”。张嘉佳复读那一年,是寂寞的一年,也是成为“文艺青年”的开端。复读的环境中没有相熟的朋友,每天靠很多信件往来,“老师”都恨不得没收那些信”。复读时,学校教师楼边上有一栋两层小土房,楼上住着他,楼下住的是退休老校长;有人推开门,给他送早饭;他常常考得蛮好,“我考第二,校花考第一”;和校花之间,有种朦朦胧胧的美好情感;最后,他考上南京大学,而校花远在天津大学。这些,他又写进了《初恋是一个人的兵荒马乱》里。青春和爱,是这个80后作家笔下最常见的主题。去年7月,他开始在微博上发“睡前故事”,许多80后、90后不读他的“睡前故事”就睡不着觉。去年11月,这些故事结集成书《从你的全世界路过》,书中收录了33个故事,而今,书中的五篇故事已成功售出影视改编权。这本书上架当天,当当网和亚马逊相继断货。人们觉得他不一般,是“才子”,而在他看来,自己只是一个恰好具备写作才能的普通人。他讲的故事,是这一代人或许都多少经历过的青春和爱。“可能学习成绩一般,还被留堂过。可能恋爱经历一般,还被劈腿过。可能工作职位一般,还被咆哮过。可能身材长相一般,还被忽略过。就因为还活着,按自己方式活着,能哭能笑能吃能睡能玩命,所以,我们不是末等生,我们是一等兵。”他写道。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11/19 08:35
11/19 07:48
11/19 07:46
11/19 07:44
11/19 07:43
11/19 09:21
11/19 09:21
11/19 09:20
11/19 09:21
11/19 09:21
11/19 09:20
11/19 07:24
11/19 08:32
11/19 09:28
11/19 09:20
11/18 08:44
11/18 08:44
11/18 08:44
11/17 08:58
11/17 08:58
11/19 08:31
11/19 08:31
11/19 08:31
11/19 08:31
11/19 08:31
凤凰资讯官方微信
播放数:455622
播放数:691025
播放数:262406
播放数:211796
48小时点击排行第三方登录
互联网大佬学渣多还是学霸多?
请先答个问题。
一流CEO这个群体里,哪种学生最多?名校还是一般大学毕业?学霸还是学渣?
你若看过古龙的《绝代双娇》,那就更好形容一点,是花无缺还是小鱼儿?
我的直觉是,当然是小鱼儿。
峰兄也曾算个学霸。乐山市现场计算机和现场作文比赛双料一等奖,四川省三好学生,人大国际经济系,新加坡国立大学商学院全额奖学金。
但作为学霸,心里有个自卑。一直认为,干大事的人,大部分是当学生时成绩差的,成绩好的都是给他们打工的。这个判断,是自小从家长、老师等各个方面不断反馈和暗示的,几乎成了种潜意识。
填鸭式的应试教育,多少会遏制人的创造性、开拓力,培养出来是善于解题的、循规蹈矩的、习惯在现成机制下做改良的好好学生。改革开放初期有句话流行,撑死胆 大的,饿死胆小的。那些没条条框框限制、甚至鄙视传统和主流看法的野孩子,没包袱,更可能另辟蹊径、瞅住机会死抱不放、大干快上。
应试教育的环境下,一俊遮百丑。成绩好的孩子被大人和老师哄着,被同学羡慕,日积月累,度过青春期,不免清高自傲,在与人沟通、适应环境上难免欠缺。这在进入社会后会成为劣势。
《绝代双娇》里,喜欢小鱼儿的女生以及前辈,远多过喜欢花无缺的。花无缺一直都有些沉闷、木纳。移花宫天下第一,名校,邀月和怜星宫主的清高、冷、刻板,很像封闭的花园。
小鱼儿一出现,立刻有了新鲜和活力,恶人谷是大染缸,是开放的野蛮丛林,险恶,却现实并极具生机。看过《绝代双娇》,相信绝大多数人记住的,是小鱼儿。
古龙大胆描述的这一个现象。背后有其文化根基,某种程度上是群体潜意识。
但,从一线CEO这个样本来看,上面这套逻辑可能要修正。
为圈定样本,我问经纬张颖,哪些人是新生代创业者里的领军人,他给了一个7人名单,有3个的公司还未上市但都有几十亿美金的估值。再加上比较公认的第一代、中生代领袖,各山头的王,有一个20人名单,大致覆盖所有垂直领域。
把这20人分为三类。不入流大学属A。一般重点大学属B。名校属C。A类,才是传统观念上认为的更容易出大才的一个人群。并且,这个群体人数多很多。B和C数量渐少。
A类有5个。
马云,杭州师范学院专科,(土鳖天才的代表,生活就是故事,张口就是鸡汤)。
姚劲波,青岛海洋大学,(具有乡土气息的校名,正好58同城干的是最辛苦最接地气的活儿)。
沈亚,上海铁路学院,(所有CEO里最低调,没有之一,传说讲过这么一句话:懂商,不懂电。有底气)。
傅盛,山东商学院,(胖屌丝北漂,成功减肥变富,居然还闯荡世界)。
唐岩,(学校不明,没搜到,姑且猜测跟前四位一个层次)。
B类有4个。
马化腾,深圳大学,(极好天文,其次才是计算机。据说从长相就能看出是产品天才)。
丁磊,电子科技大学,(宁波人跑到成都上学,少年入川,看美女吃美食,像个务实闷骚的主儿)。
周鸿祎,西安交大,(本科基本没闲着,麻烦不断;保送硕士,但基本没在学校,折腾创业)。
雷军,武汉大学,(这是个学霸,连上周鸿祎,放在C类也说得通)。
C类有11个。
李彦宏,北大,留美,(要命的是还长这么帅,还这么呼唤狼性,齐了)。
张朝阳,清华,MIT博士,(看那张脸,就知道是被青春期的憋屈和苦难教育摧残的)。
梁建章,复旦少年班,留美,(面对面相处过半天,没找到缺点)。
陈天桥,复旦,学生会主席,(面如重枣,字正腔圆,根红苗正,眼神犀利,其思维其气势,佩服)。
刘强东,人大,(读社会学,自爆,考人大是为了当官,真实)。
李学凌,人大,(读哲学。这两个读人大纯文科的同学,都是74年生)。
曹国伟,复旦,留美,(先是读新闻,后来改财务,年少时是个敢冒险、独立的主儿,藏而不露)。
庄辰超,北大,留美,(世界银行干过,文质彬彬,挖人打仗不手软)。
王兴,清华,留美,(谦谦君子,温润如玉,身材棒,屡战屡败,屡败屡战)。
王小川,清华,奥赛冠军,(典型的小四川,上面照片就是他,一看就是聪明伶俐乖娃儿,老师就最喜欢这种)。
陈欧,南洋理工大学全额奖学金,斯坦福,(好像没在国内念大学,一直在创业,荷尔蒙过剩)。
另外还有古永锵,一直在国外受教育,就不归类了。
在这个一线CEO的小样本里,25%是不入流大学,20%是一般重点大学,55%是名校。这跟我之前的印象或者观念大为不同。他们不仅是学霸,也是创霸。
可能,所谓填鸭式的应试教育被看得过重了,天之骄子们不会被局限住,他们有能力把这个因素消化掉,代谢掉。
面对一个规则,一个不喜欢的或者可能有弊端的规则,一部分天才是选择绕开它,不跟它玩,自己另辟天地。A类就是这样做的。我对上课、考试、名次没兴趣,我在大街上、在朋友中、在小说里能吸收充足的营养,健壮的成长。
《绝代双娇》里,小鱼儿比花无缺精彩。邀月和怜星宫主教的东西精深,几大恶人教的东西博大,活,接地气。小鱼儿就是A类天才的缩影。
虽不是名门之后,但一旦在社会里找到个切入点,就能全盘压上,翻江倒海。比如傅盛进了360,摸到了安全软件这股暗流。比如唐岩进了网易,从一个小编辑做到总编辑。更大的背景是,他们全撞上了,一个极为难得的可以野蛮生长的荒原。
重点在于讨论另外一种路数。
当面对一个规则,不论它是否是我所喜欢或者是否有弊端,只要它是定型的,当它成为一个固定的参数,那天才就能利用它而不被其伤害。
可以说应试教育不如素质教育,可以不喜欢课堂和考试,但那毕竟是吸收和检验知识的地方,最有效率的获取通行证和更多资源的地方。一个普通人也许要用上90%的精力才能进名校,脑袋里除了公式就没剩下其它什么。但天才只要花顶多50%的精力就足够应付了,他还有剩下的50%去海阔天空,去发挥创造力,去调皮捣蛋,信马由缰。
成 绩最好的学生,也可能是最有性格、缺点也最明显的学生。遵守规则同时也在不违反规则的前提下求得独立发挥、自由展现。循规则而上,跟谋求在规则之外的益 处,这对看似矛盾的两面,其实可以在一种人身上统一起来。这也许就是天才的含义。他们在需要沉稳的环境里就沉稳。倔强、开拓、创新、激情,悄悄放在心里, 一旦到了该图腾而起的环境和时机,就脱茧而出,完全张扬。
古龙笔下的花无缺,看似为陪衬小鱼儿而设的一个靶子。真实版的花无缺,完全可能有跟小鱼儿一样的灵气和痞气,或者当他也进了恶人谷、碰到小鱼儿后,另一种基因会马上被唤醒,与环境共振。
C类的11人里,大有桀骜不驯。
刘强东和李学凌居然都出自人大,那是素来被认作培养官员的地方。刘强东果决强悍,李学凌从做记者起就是指责派,反对派。他们身上,丝毫没有花无缺的影子。
王兴和王小川这两个清华的理科的乖学生,也许没那么逆反,但其坚韧、灵活,不亚于A类的人。感觉王兴是相对最接近花无缺的人,堂堂雅气。一挫再挫后,就越发有小鱼儿的活。
相信尤其对于天才这个类别,对普通人设置的规则,对他们来说如若无物。利用规则而不被规则所缚,看起来是最有效率的选择。
周鸿祎讲过一个他自己都印象深刻的事。一个也是成绩优异、学业有成的朋友,对当初在学校的经历一直耿耿于怀。老师当着全班同学罚他站,就觉得受辱。这是西方学校忌讳的。但周鸿祎全不在乎,他就做鬼脸,逗全班同学哈哈笑,他掌握主动,老师反倒下不来台。
周鸿祎说,它伤不到我,我能搞定它。
好一个&搞定它&。这后面是种心态。游戏的心态。课堂和考试都是玩具,老师和同学是玩伴,你要开心,要斗智斗勇不断通关。邀月和怜星是花无缺高高在上的老师和父母,整天上课。几大恶人都是小鱼儿的玩伴,整天游戏。
包 括资质普通的学生,只要心里接受了这种心态,学校的经历和规则就很难缚住他。你可见过被游戏禁锢了的小孩?游戏的本质是,我要利用规则,绕过规则。游戏是 放松的,大不了不玩,不玩天也不会塌下来。我从小就被父母威胁,说考不上大学找不到工作没饭吃。于是就恐惧。这是不对的。当民工也有饭吃。
我有个发小,F,不算天才,确是学霸,一个把学校当做游戏的学霸。他的故事非常有趣,都是真实的。能勾起青春回忆。
一次F上课走神,班主任就故意让他答题,答不上来,就被罚站。F知道班主任故意整他,课后就跑到他背后高喊了一句娘希屁。班主任一把把F抓起来,问,你骂谁。F说,我骂自己。班主任气疯了,打电话叫F爸爸来领人,说:你的孩子得了精神病& 风暴过后,F复盘作战技巧,说,我若说骂的是希特勒,他就不敢说我是神经病了吧&
别以为班主任真跟他斗气。他俩私下好着呢。后来才明白,这一大一小两个顽童,都在照剧本唱戏,比谁唱的投入。
初中毕业那天,班主任把三年收到的检讨书全部发还给学生。F一直是成绩第一,检讨书却是最多,足足一叠,是其它同学之和。
高三是大部分同学最忙的一年。可F是最轻松的一年。课本都上完了,不需再跟着老师复习。那一年上数理化,基本都在看余秋雨的文化苦旅系列,看得兴奋还招呼隔壁一起看。课余时间抽空谈了一场短暂而痛苦的初恋。然后越挫越勇,给校花写了几十封情书。一时传为佳话。据他妈说,那时F在家一天照8回镜子。
F一直帮同学作弊,挣点零花钱打电子游戏附带改善生活。最离谱的一次,F在自己卷子上写哥们的名字,哥们在卷子上写F的名字。结果一个差生考了全班第一。班主任疯了,简直公然挑衅。F当然死硬不认,那哥们却招供了。然后F站在讲台上念检讨书,他一直在忍住笑,一股发自内心的欣喜,哈哈,这回玩出了点新意。
你当他是在目无尊长、搞乱秩序,可他心里,真的就只是在玩耍而已。你越紧绷着神经,就越激发他玩耍的兴致。你在打仗,他在玩,你一定输给他。
班主任的规矩是迟到一次,罚跑操场3圈,1000米。每周天上晚自习时集中罚跑。有个星期,F迟到5次,也不知道是不是故意。那晚一堆人在操场跑,F整整走完了15圈,班主任站在旁边陪他耗。走完了,还在班主任眼皮底下张开双臂仰天大喊:&我跑了15圈啊!15圈!&真的有点andy逃离肖申克监狱的意思。
不知道班主任在夜色之下是什么表情。他随后就改了规则:今后迟到不再罚跑操场,而是罚扫教室。然后,F就很少迟到了。
若小时候把学校当做游戏,后来把创业也当做游戏,会不会更容易发挥潜能,别出一格,化不可能为可能。当做游戏不是不努力,做游戏就是要取得胜利。
可能古龙只是开了个玩笑,小鱼儿和花无缺判若两端,其实是一个人的两面,他们能完美融合在一个人身上。
实在有必要写本书,就叫《大佬年少》,把上面20个人都采访一遍,请他们自己讲述成长的故事。这定是本好书。要比商战、趋势之类的文章有价值太多。商业之所以有趣,源头还是人性有趣。一个产业终究会老,但对人的教育千秋万代都在重复。
期望有记者来写这本书,是个机会。若有人写,不妨先告峰兄一声,我还有建议相送。若一年半载都没人写,那峰兄可能就勉为其难写一写。
客倌若有心打赏,加峰兄个人微信号(chengl),用紅包或转帐。
拱手为谢。相望于江湖。
跟贴热词:
文明上网,登录发贴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易立场。
目前没有跟贴,欢迎你发表观点
举报与反馈
图片,文字等缺失或错误
色情,暴力等非法内容
广告,重复文章等垃圾内容
我有话要说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学渣 学霸 学神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