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联想thinkpad 话筒录音功能用不了?为什么只有一个听力的孔没有一个话筒的孔。

加载中,请稍候...
加载中,请稍候...
商品名称:
京东价:暂无报价
评价得分:
咨询内容:
这款电脑没有插话筒的孔吗?好像只有一个插耳机的孔哦
京东回复:
您好!只有一个音频接口,建议您使用耳机、麦克风二合一接口的耳麦的,感谢您对京东的支持!祝您购物愉快!
发表咨询:
声明:您可在购买前对产品包装、颜色、运输、库存等方面进行咨询,我们有专人进行回复!因厂家随时会更改一些产品的包装、颜色、产地等参数,所以该回复仅在当时对提问者有效,其他网友仅供参考!咨询回复的工作时间为:周一至周五,9:00至18:00,请耐心等待工作人员回复。
咨询类型:
库存及配送
发票及保修
促销及赠品
京东承诺:商品均为原装正品行货,自带机打发票,严格执行国家三包政策,享受全国联保服务。
功能咨询:咨询商品功能建议您拨打各品牌的官方客服电话,以便获得更准确的信息。
发货时间:现货:下单后一日内即可发货;在途:一般1-2天发货; 预订:一般1-6天可发货;无货:已售完,相应物流中心覆盖地区内的用户不能购买
运&&&&费:如需查看快递运输收费标准及免运费规则,
货到付款:如需查看开通货到付款地区及运费,
上门自提:上门自提不收取运费,如需查看全部自提点位置、地图、注意事项,
物流中心:京东商城拥有北京、上海、广州三个物流中心,各物流中心覆盖不同的城市,
限&&&&额:如需查看各银行在线支付限额,
大额支付:快钱支付中的招行、工行、建行、农行、广发支持大额支付,最高单笔一次支付10000元
分期付款:单个商品价格在500元以上,可使用中国银行、招商银行发行的信用卡申请分期付款,
货到付款:如需查看开通货到付款地区及运费,
京东承诺:商品均为原装正品行货,自带机打发票,严格执行国家三包政策,享受全国联保服务。
发票类型:京东商城所售商品均自带机打发票,在提供相关企业资料证明后,可申请开取增值税发票。
退 换 货:京东商城为您提供完善的退换货服务,
咨询内容:
&将客服的回复发到我的邮箱笔记本只有一个孔 我只想用话筒 怎么听到声音
笔记本只有一个孔 我只想用话筒 怎么听到声音
我的笔记本是thinkpad 只有一个插孔。
我有一个话筒,我想用笔记本自带的音响,和我外置的话筒同时工作。怎么办 谢谢
直接连接进去就行(前提是插孔大小要一样哈),只要有音频信号输入,那个就是麦克风的插孔,要是想使用耳麦的话,在电脑城买一个线就可以了。
这样没有声音
找你那么说就是,只要那个空插入设备,笔记本就把音频从那个孔输出,你可以在声音里设置,你选择一个,应该是便携式立体扬声器
找不到 怎么设置??
在那应该有个喇叭,右键选择设置属性,在音量选项卡下应该可以找到,要是有高级,进去看看
你什么系统?
我换那个系统看看
声音和音频属性
话筒的插孔和耳机的插孔本来就是分开的吖?你的什么型号哟?
只有一个插孔 上面是带的耳机标志。
只有一个孔的还真没遇到过,我的是SL410的是有两个孔的,你可以去买的地方去问问!这个我处理不了,没遇到过
谢谢了,一会要是没有答案 我就采纳你,
谢谢您的帮助
其他回答 (3)
只有话筒。
买一个只能输入声音的话筒
说了 有话筒。
把话筒拿去改造
笔记本自带麦的......不用插话筒....
音质太差。。我到现在都不知道音孔在哪
等待您来回答
笔记本电脑领域专家联想ThinkPad E520这款笔记本 只有一个插耳机的孔 却没有话筒的孔 如果想网络K歌该肿么办啊~_百度知道
联想ThinkPad E520这款笔记本 只有一个插耳机的孔 却没有话筒的孔 如果想网络K歌该肿么办啊~
提问者采纳
com/zhidao/pic/item/738bfc390b0dacfd21d3。
其他类似问题
联想thinkpad的相关知识
按默认排序
其他1条回答
用于手机的带麦克风的
等待您来回答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来自子话题:
谢邀。&br&我听过很多耳机,但没听过很多耳放。&br&因此关于本问题我的答案(选购部分)会带有很强烈的个人经验主义倾向。请注意甄别。&br&&br&—————————废话完毕分割线————————&br&&br&科普部分:&br&&br&&b&放大器&/b&,有信号放大(前级)和功率放大(后级)两个环节。&br&前级负责对信号的处理,包括音量、均衡等。&br&后级负责把前级处理过的弱信号,放大成足够推动喇叭或者耳机的大电流信号。&br&把前级后级两个环节,分别单独做成机器,叫分体式放大器。两个环节放在一个机器里,叫合并式放大器。&br&&br&&b&耳放&/b&=耳机放大器。&br&它可以独立做成一部机器,也可以放在别的机器里,作为线路的一部分。&br&任何带有耳机输出插口的音源设备,内部都已经含有一个耳机放大线路了。&br&独立的耳机放大器,一般就是个用于推动耳机的、单独装机的、前后级合并式放大器。&br&&br&&b&电声转换器&/b&,将电信号转变成声音信号的器件,其实&b&就是平常说的喇叭或者耳机&/b&。&br&&br&从物理角度来看,放大器,尤其是后级部分,实际上就是为「电声转换器」——也就是耳机或喇叭——供电。&br&&br&&b&灵敏度&/b&:对于耳机来说,就是输入1毫瓦的电流,耳机会发出多响的声音。灵敏度越高,耳机越响。&br&&b&阻抗&/b&:对于耳机来说,就是输入电流中有多少被线路损耗掉了,这部分损耗的电能,没有被转换成声音。&br&由此,高敏低阻的耳机,只需要很小的驱动电流就可以发出足够响的声音;而高阻低敏的耳机,需要更大的电流驱动,才能发出相等的声音响度。&br&&br&&b&独立耳放的三个重要衡量因素&/b&:&ol&&li&&b&驱动力&/b&:意即输出功率。有些耳机的灵敏度极低,比如AKG K1000只有74dB,相比那些100多dB灵敏度的耳机,它需要百倍的功率才能推动。&/li&&li&&b&控制力&/b&:耳放如果具有比较低的输出阻抗,就能形成比较高的阻尼系数(阻尼系数=耳机输入阻抗/耳放输出阻抗),令耳机的振动系统该放就放、该收就收。为什么高级的耳机常常设计成高阻?因为高阻耳机搭配几乎任何耳放,都很容易获得很高的阻尼系数,也就是耳放对耳机有很好的控制力。&/li&&li&&b&音色和音质&/b&:这是声音风格和纯净度的问题。也就是萝卜青菜见仁见智的问题。好坏完全由你决定。&/li&&/ol&有一个关于耳放阻尼的文章《&a href=&/p/&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转帖――关于耳机阻抗和耳放的关系&i class=&icon-external&&&/i&&/a&》值得一看。&br&&br&&br&———————科普结束分割线—————————&br&&br&选购部分:&br&&br&是否需要独立耳放,以及如何选择,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每个人的情况不一样。&br&科普过后,可能有不少人已经做出自己的决定了。&br&我觉得一般通用的原则是:&ol&&li&如果认为&b&现有系统推不动耳机&/b&,当然需要耳放了。&/li&&li&如果认为&b&对耳机的控制力不够好&/b&,也会需要耳放,但前提是要能形成「较高的阻尼系数」。如果你的耳机只有16Ω,那么几乎没有任何耳放能够形成足够的阻尼。这时候你需要一根阻线来提高「耳机的阻抗」。&/li&&li&&b&喜欢某款耳放的声音特色。&/b&&/li&&li&&b&如何选择?&/b&当然最好是自己听过,并且喜欢。&/li&&/ol&&br&&b&推荐&/b&:&br&基本上不觉得任何进口的耳放具有性价比。我听过一些口碑极佳的进口耳放,要么贵得离谱,要么名不符实。就不点名了。&br&我听的耳放不多,不到20台。在我听过的耳放中,有两台耳放是我想要推荐的。&br&&br&&b&一台是Superlux HA3D电池耳放&/b&,我觉得3-5k的各种耳放很少比它的推力更出色,它在背景的宁静度、声音的平衡感、和细节的呈现方面也很棒。&br&是我日常用的耳放。我大概每周会有一个晚上,一边喝点东西,一边专门用它来听2-3个小时音乐。&br&它可以同时推三组耳机,而且分别控制音量。&br&它也基本上没有音染,非常直白的声音,如果前端的音源不好听,那它也不会把声音变好听。&br&机器本身就不带电源,我一直都是用电池的。而且我是用一节3.7v的磷酸铁锂电池+一节空电池,为求更快的放电速度。你可以用两节1.5v碱性电池或两节1.2v镍氢充电电池,但不可用两节3.7v磷酸铁锂电池,可能会烧坏耳放。&br&&b&缺点&/b&:HA3D的无法为低阻耳机提供足够的阻尼系数,因此低阻耳机可能会出现失控——主要是低频变臃肿。对于超高灵敏度的低阻耳机,还会出现频响扭曲的问题,比如TF10,会损失高低频,音质劣化,即使加上TF10原装的高阻线也不能纠正。&br&除了上面极端情况外,我试过的耳机中,32欧或以上,并且107dB或以下的耳机,都能推得很好。&br&这台机器现在淘宝是白菜价,注意搜索时有些店家是卖套装的,免费再送一副耳机。即使是购买HA3D的本尊原型Sound Devices HX-3,价格也都不算是太离谱。图片在下,评测在此:&a href=&/superlux-ha3d-amplifier/&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uperlux HA3D Amplifier&i class=&icon-external&&&/i&&/a&&img src=&/06af741a18e992c0bee4_b.jpg& class=&content_image&&&img src=&/fc65de5a91b95d002d68287_b.jpg& class=&content_image&&&br&&b&另一台是Vincent KHV-111&/b&。我在朋友那里听到这台耳放推HD600,被它的音色迷住,温暖,甜美,轻松,有高贵的质感,惊人的推动力。胆石混合设计,一只12AX7纯甲类放大,左右声道独立控制。&br&查了下背景,原来Vincent也是中国的产品。中山声雅厂,可能有不少人知道,国内发烧老牌子,90年代中期专门做放大器起家。Vincent品牌的产品是由声雅在德国的代理商Uwe Bartel设计,再由中山声雅制造出口。Uwe Bartel设定的Vincent宗旨是「比竞争对手高两级」(Play Two Classes Better)。&br&&b&缺点&/b&:难买。国内不知道哪里可买到。这部耳放在德国网站上售价299欧。我朋友也是在德国买的,当个宝贝搬回来。淘宝美国代购要5000块,太过分了。感兴趣的话可以咨询下中山声雅厂方,看看这个在国内哪里有售。&br&在搜图的时候,发现维基百科英文的耳放条目,用的就是这台机器的图片:&img src=&/0ffbc5ab9cdda40bd8cb5_b.jpg& class=&content_image&&&img src=&/0b36fc5be5f7bf5d952edf29fa582cc4_b.jpg& class=&content_image&&没有找到Vincent KHV-111的测评文章。但是找到了同厂更高一级的KHV-1的测评:&a href=&/headphones/1108vincent&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Vincent Audio KHV-1pre headphone amplifier/preamplifier&i class=&icon-external&&&/i&&/a&,参考下好了。&br&KHV-1是双12AX7设计,售价750欧,图片在下方:&img src=&/f2e0a9e4d57285edff4032814fecc16f_b.jpg& class=&content_image&&以上。&br&&br&————————————————&br&更新&br&来自陈天阳的消息:&br&官方店地址:&a href=&/item.htm?id=&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文生 耳放系列 KHV-1电子管耳机放大器&i class=&icon-external&&&/i&&/a&&br&他们走淘宝的,不过不是明着卖,你要在备注里写上需要khv-1(出口版),然后联系旺旺谈妥。&br&店主应该会告知你,hap-1是khv-1的升级版,前者温和厚暖一些(国内销售),后者比较爽直(出口版),以上我了解到的,您自己考量咯。&br&店主说推荐朋友尽量推hpa-1。&br&&br&&br&————————————————&br&更新&br&我在三个月前买了一台土炮OTL胆耳放,也推荐给大家好了。(&a href=&/item.htm?id=&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WXEF1电子管耳机放大器&i class=&icon-external&&&/i&&/a&)&br&当初选这台就是因为它没有输出牛,可以获得我想要的细节和动态。&br&和我的无源前级一样是用卫讯刀架+蓝色Dale电阻做步进式电位器,我嫌那个胶木按钮太丑,换了一个铝合金的。内部用料方面很实在,输出耦合是Jensen。&br&我用来推HD650和K701。它的确速度非常快,音场和细节都相当不错。当然它各方面工艺都显得粗糙,而且动态还未达致我的理想。此外推T1和HD800有点过于明亮,不够平衡。&br&但就价钱来说,要求太高也不合适。入门级胆耳放值得考虑。管子的价格也便宜。&br&上张图&br&&img src=&/f870b2c5e8_b.jpg& data-rawwidth=&768& data-rawheight=&107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68& data-original=&/f870b2c5e8_r.jpg&&
谢邀。我听过很多耳机,但没听过很多耳放。因此关于本问题我的答案(选购部分)会带有很强烈的个人经验主义倾向。请注意甄别。—————————废话完毕分割线————————科普部分:放大器,有信号放大(前级)和功率放大(后级)两个环节。前级负责…
来自子话题:
个人认为,&br&所谓的煲耳机 就是在较短的时间内让耳机中的机械结构老化到一种听起来比较舒服的程度。通筋活络这个词可能会比较形象,也就是让耳机在每个频段都能充分表现音乐。&br&耳机如果一上来就听比较激烈摇滚的歌曲,很容易就让机械结构由于振幅过大,弹性形变过大,从而导致破音。&br&煲耳机的目的也就是让耳机在低中高三个频段在初期的连续时间内全方位的活动开来,热身活动做完了,那么之后无论听什么类型音乐的时候也就不会那么费力了。&br&&br& 通常的做法是逐步从轻缓的音乐开始听,偏低音量连续听一段时间之后,可以开始听中频音乐,听一段时间之后,听高频。低频时间要远大于中频时间,中频时间大于高频时间。&br&&br& 也可以把耳机插在收音机上,换到一个全是噪音的台,然后一直听也可以,白噪音通常包含了常低中高频段。&br&&br& 煲耳机还是要根据自己的习惯。&br&蔡琴的渡口 是&b&低频&/b&表现做好的流行乐,低音的各个频道分布的都很好。建议可以先用渡口煲一段时间。中间穿插一些自己比较喜欢的舒缓音乐。&br&Titanic电影的原声带Southampton/The Sinking/Death of Titanic是很好的煲&b&中频&/b&的音乐,中频分布平均,层次丰富。&br&&b&高频&/b&可以用Vitas的歌剧来煲。&br&另外 加州旅馆 也是很好的歌曲,内容丰富,也可以用来一起煲耳机,&b&低中高都可&/b&。 &br&&br& ---------&br&这是我最近煲耳机的音乐,不专业。其中,粉红噪声和白噪声都是用软件产生的。&br&&br& 最开始低频0~12~18小时,音量较小能听的见,舒服&br&渡口&br&好久不见&br&+粉红噪声&br&+California Hotel&br&&br&中低频18~24小时,音量偏低&br&+电台情歌-莫文蔚&br&+阴天-莫文蔚&br&+你是我的眼&br&+天空-王菲&br&+没那么简单&br&+If I Were A Boy&br&&br&中高频24~32小时,音量偏低接近正常&br&渡口&br&California Hotel&br&天空-王菲&br&If I Were A Boy&br&Bad day&br&Titanic - Southampton/The Sinking/Death of Titanic&br&My Heart Will Go On&br&+白噪声&br&+圣诞结&br&&br&32~40小时,音量稍大&br&California Hotel&br&Titanic - Southampton/The Sinking/Death of Titanic&br&My Heart Will Go On&br&阴天&br&+天空-孙燕姿&br&+Without You-Mariah Carey&br&+Tell Me Why-Declan Galbraith&br&+歌剧-Vitas&br&+情歌-梁静茹&br&+浮夸-陈奕迅
个人认为,所谓的煲耳机 就是在较短的时间内让耳机中的机械结构老化到一种听起来比较舒服的程度。通筋活络这个词可能会比较形象,也就是让耳机在每个频段都能充分表现音乐。耳机如果一上来就听比较激烈摇滚的歌曲,很容易就让机械结构由于振幅过大,弹性形…
来自子话题:
在这些名牌专业耳机当中,BEATS耳机当属烂咖无双。&br&(Beats的优势在于时尚潮流的设计和行销,这个可以自己调查一下)&br&&br&&b&该答案表达风格偏粗暴,&br&但是凡是给我这答案摁赞的人想必多半都被Beats坑过(或者亲耳试过)。&/b&&br&&b&他们可能是用的其他厂牌的耳机,但是他们对Beats的表现都心中有数。&br&&/b&&br&俺随身用的耳机当中:&br&专业耳机有ATH-M50、拜亚动力&b&DT770Pro(250Ohm,俺听过的&/b&音质最好的耳机&b&)&/b&,&br&&b&&u&ATH-M50直推没问题&/u&,DT770Pro250Ohm是用Apogee Duet 2直推的。&/b&&br&休闲耳机这两年俺都在用Apple EarPod(必须直推)。&br&&br&俺以人格担保:目前在售的BEATS耳机当中&b&〔注一〕&/b&、&br&没有任何一款在&b&还原度&/b&和&b&定位准确度&/b&方面胜过俺在上面列举的俺用过的非BEATS耳机的。&br&(加拿大很多3C卖场卖东西允许14天内拆封退货的,唯独BEATS耳机不享受这待遇)&br&&br&说好听点吧,你买一只拜亚动力DT770Pro-250Ohm的钱,&br&如果拿来买等价的BEATS耳机的话,实际上买到的恐怕连地摊山寨货都不如…&br&…这货完全被甩出六环路(打比方说Apple Earpod能混中南海的话)。&br&&br&&b&对于学习录音专业的同学们、还有学习混音的人而言,如果要买混音用的耳机的话:&/b&&br&买BEATS而不知BEATS何烂之有者,是无知;&br&买BEATS而先知BEATS何烂之有者,是犯罪。&br&&b&如果你不介意买了BEATS之后当发夹用的话,那你有钱烧的话谁都管不了你…&br&但是你在买之前一定要知道,BEATS只能当&/b&&b&发夹&/b&&b&用,真的。&/b&&br&&br&&b&〔注一〕&/b&&b&以上内容针对从BEATS和MONSTER分家起、直到BEATS被APPLE正式收购(如果是真)这个时间段内BEATS的所有产品有效(相信APPLE的品控不会允许BEATS的耳机音质比EarPod还烂)。&/b&&br&&br&&b&〔注二〕有不只一个人提出关于前端、风格方面的质疑,那俺就解释一下:&/b&&br&&b&前端&/b&的话,俺用的测试环境是&b&Apogee Duet 2&/b& (针对iOS改款的新机种)+MacBook Pro late 2013(这一版rMBP的USB供电很是干净稳定,对Duet 2的表现谈不上负面影响),&b&请有疑问的版友们都回去调查一下Apogee的产品在录音工业内的DAC音质评价,人家做出来的那是标准回放质量参考系。&/b&至于风格,既然是专业录音级别的音讯介面(兼具DAC的功能),自然不用谈风格、或者说&b&那是监听风格,不需要任何德味、温暖来掩疵。&/b&另外俺&b&测试过的Beats耳机都是正品&/b&(加拿大的3C卖场敢卖Beats假货吗?)&br&但是,&b&抛开这些不谈,直接用iPhone或者诺基亚WP机直推&/b&ATH-M50对比&b&注一&/b&当中限定的一系列Beats耳机的话,也能听出Beats究竟是什么货色。&br&&br&&b&〔注三〕在试图教训别人面前,请先确保自己的经验储备是否足够保护自己。&/b&你光看俺措辞鲁莽、觉得不爽了,可那是刀没割到你身上、你不知道疼,或者是你痛感神经出了问题、让你不该疼的地方疼了。
在这些名牌专业耳机当中,BEATS耳机当属烂咖无双。(Beats的优势在于时尚潮流的设计和行销,这个可以自己调查一下)该答案表达风格偏粗暴,但是凡是给我这答案摁赞的人想必多半都被Beats坑过(或者亲耳试过)。他们可能是用的其他厂牌的耳机,但是他们对Bea…
来自子话题:
我现在用的就是索尼的 MW600,&img src=&/dca016557cda117d0182_b.jpg& data-rawwidth=&600& data-rawheight=&6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dca016557cda117d0182_r.jpg&&&br&&br&我觉得应该符合你的要求:&ul&&li&是蓝牙的,是立体声的,带基本的播放/暂停,上一曲/下一曲&/li&&li&300 RMB左右的售价(&a href=&&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pan&&span class=&visible&&&/span&&span class=&invisible&&&/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搜索 MW600),不算太贵&/li&&li&音质比地摊货好…我作为非发烧友,基本听不出差别。蓝牙传输的音质损耗应该是有的,如果你对音质要求达到发烧友的地步,请问问更专业的人士看看…&/li&&li&可以当FM收音机。。。。。&/li&&li&Micro USB充电口!一次充电可以用2~3天,都是重度使用&/li&&/ul&然后这个耳机有很多好玩的玩法:&ul&&li&待机时可最多同时连接两个蓝牙设备。因为有两种蓝牙连接播放协议,一个连接电话,一个连接音乐播放器。我现在连接的就是iPad+Android手机,平时用iPad听歌,来电话自动转,接完电话继续放歌&/li&&li&对iOS支持特别好!我iPad就基本上放包包里,然后就可以带着个蓝牙耳机听歌了,有播放暂停,下一曲上一曲的快捷键,和iOS的这些按键对应,豆瓣FM等支持iOS标准播放模式的App都可以由蓝牙耳机来控制。解决了iPad不能当MP3的问题。俺的iPad蓝牙就一直开着,耳机一打开就可以随时连接上。iPhone应该一样的&/li&&li&对Android连接不是特别好……总要好几次才能连接上&/li&&li&连过Windows,可以当耳麦输出输入。连过Macbook,没成功过……理论上应该可以啊,可能我对Mac不熟悉&/li&&li&这个蓝牙耳机,是接收器+耳机可分离设计,你可以把自带的耳机换掉!这样就延伸出很多玩法,你可以接头戴式,你可以接入耳式;你也可以外接个扬声器什么的,把电脑的音响无线传过来,省去了布线的烦恼。&/li&&/ul&
我现在用的就是索尼的 MW600,我觉得应该符合你的要求:是蓝牙的,是立体声的,带基本的播放/暂停,上一曲/下一曲300 RMB左右的售价(搜索 MW600),不算太贵音质比地摊货好…我作为非发烧友,基本听不出差别。蓝牙传输的音质损耗应该是…
来自子话题:
小米活塞耳机不知道,没见过,不好评价~&br&&br&但是小米2A手机获得&b&国产&/b&工业设计最高奖项红星奖,&br&充分说明了这个奖项有多么地不靠谱!
小米活塞耳机不知道,没见过,不好评价~但是小米2A手机获得国产工业设计最高奖项红星奖,充分说明了这个奖项有多么地不靠谱!
来自子话题:
都是被央视带坏的,高端耳机和低端耳机从原料到生产到质检都不一样,从设计到调音到工艺都不一样。调音师的费用,设计师的费用,开发的费用,模具的费用,工艺完善的费用,优质代工厂的管理费用,后期的营销费用,职员的工资这些丫都不算,就算个生产成本。&br&&br&只能说央视记者大脑都秀逗了。&br&&br&很多人只看生产成本或者物料成本来衡量性价比,&br&活该粗糙一辈子~&br&&br&over
都是被央视带坏的,高端耳机和低端耳机从原料到生产到质检都不一样,从设计到调音到工艺都不一样。调音师的费用,设计师的费用,开发的费用,模具的费用,工艺完善的费用,优质代工厂的管理费用,后期的营销费用,职员的工资这些丫都不算,就算个生产成本。…
来自子话题:
&p&我觉得「耳机创新」没有进入集中爆发期。&/p&&p&但是「打着耳机创新的旗号制造渣耳机」似乎有集中爆发的迹象。&/p&
我觉得「耳机创新」没有进入集中爆发期。但是「打着耳机创新的旗号制造渣耳机」似乎有集中爆发的迹象。
来自子话题:
&blockquote&&a href=&/article-3734-1.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暴风眼 -- 畅谈我的小米耳机看法&i class=&icon-external&&&/i&&/a&&br&&br&鉴于小米和国足一样都属于全国性敏感词,分分钟的就能引起一大片争论和对骂,我决定把口气弄得平淡些,简单的叙述事实,你们看完之后怎么闹腾就不关老衲的事儿了。&br&&br&我不懂手机,所以全中国米粉和米黑来来回回你死我活的那些画面我都没有发表过评论,不懂咋回事我评论啥啊!&br&&br&但是前两天小米发布了个耳机,宣传用词非常夸张,且剖面图明显不是动圈结构,这就引起了我的怀疑,因为毕竟耳机圈子打混这么久生产设计啥的我也略知一二:从成本、技术性、市场必要性方面来说,小米这个定价不超过300的耳机基本没可能去用圈铁、微动圈方案。于是发了条微博,一石激起千层浪。&br&&br&&br&&br&不久之后小米公司的陈福祥辗转联系到我,希望能跟我见一面让我听听他们的耳机给个评价,另外也就之前那件事给个解释,我寻思了一下那就去吧,能了解更多情况总不是坏事。&br&&br&&br&&br&小米公司办公室没啥新鲜的,传说中的血滴子和活人祭台都没见着,由于是周六几百个办公桌前只剩几个苦逼美工赤着脚在加班。&br&&br&&br&&br&陈经理开门见山的态度让我很爽快,他先表示了歉意:耳机是普通动圈单元的(这么缺乏戏剧性的**会不会让围观群众掀桌?),但是他们在做宣传图的时候挑了一张看起来比较带感的就用上了,结果带感带到姥姥家害他被上司一顿虐,真心不好意思。&br&&br&这个事儿我还真信他的,不是因为态度多诚恳,你逻辑判断下就知道:普通耳机发烧友有很多都不在意换能原理和剖面结构我听着舒服就行,小米公司拿这张图的时候也没用这个噱头(用了也不会被绝大部分米粉看懂),所以原因就是这么简单,他们不懂,导致宣传部门失职。&br&&br&接着试听了一下小米耳机:&br&&br&典型的中低频走向泛流行动圈塞,低频量感较大中频略肥高频压了一部分,耳塞柄前部开有气孔导致横向声场较大,纵向一般,但是开孔也导致了线条感不是很凝聚,各频段能量感均略微有些散溢出,包括泛音也有点多,冲得其本来蛮好的解析有点乱。&br&&br&鉴于是完全的新塞子,一点都没煲,所以也没法详说,煲开之后收低频和线条感,并且显得信息量更大是必然的事情。这塞子的优点在于各方面没什么短板,失真和三频脱节都不多,且素质不错。缺点就是从长相到声音的市场定位都没什么特点,且通体都没有小米自家LOGO,一股子浓到姥姥家的ODM味儿。&br&&br&确实是ODM的,米粉们随便骂我老衲懒得搭理,但是你们也给我清醒点儿——耳机不是谁想做就可以拿着一笔银子自己从设计到厂家都一手搞起来的,这里面牵涉的技术含量和看家绝活儿太多,从材料供应到调音师再到设计水准、生产经验都是大问题,ODM也不是啥丢人的事儿。&br&&br&至于雷军说他们听了一千多个耳机啥的,我懒得吐槽——吹牛逼是病,药也不能停~!&br&&br&联想到之前对于小米的那些骂声,再看看这次这张剖面图引出来的那些事儿吧——其实这事儿搁在别的公司,大家哈哈一笑,老板该罚钱罚钱也就过去了,结果摊到小米身上,一个技术失误再累加雷军的“千耳观音”就又成炒作点了。中国人又喜欢凑热闹跟着骂,小米有这么一掌门人不火都没有天理!&br&&br&要说我这么着自己倒贴打车钱回头又是写这文章啥的,也算帮他们炒作了对不对?也不能白炒,所以我要了点儿东西。&br&如图,十二条小米耳机:&br&&img src=&/3f32bc9ba802eddf31aaeec3e51c4464_b.jpg& data-rawwidth=&680& data-rawheight=&45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80& data-original=&/3f32bc9ba802eddf31aaeec3e51c4464_r.jpg&&&br&&br&&br&解释一下,这次去小米公司恰好碰到他们的著名老总黎万强先生,要说聊了点儿啥,其实也就是客气客气握握手合个影,他说了些手机的事儿我聊了些耳机的事儿,不知道咋的还扯到旅游和相机的事儿上去了。&br&&br&但是既然遇见老总了,咱也不能贼走空,这十二条耳机两条是我的,一条用来听一条用来拆,说好的拿着拆解图骂雷军这事儿我得做,不然言而无信对不对。失误也罢故意也好,虚假宣传这个事儿你就是干了,你就是跑不掉,骂你也是你该!(顺便谢谢黎总的慷慨灭哈哈哈)&br&&br&&br&&br&剩下十条是给大家要的,具体要给谁我也不知道,反正我觉得挺多人好奇这个东西,他也不差这点儿耳机,我也不差几份运费,具体怎么分发或者巡回我晚点出规则告诉大家。&br&&br&最后回到这条耳机上,刚刚我说过了这塞子的水平,我觉得要是卖个299实在很鸡肋,要是199的话还是值回票价的,要是再低点儿就算挺有性价比,说明这次ODM找的厂子还不算坑(具体是哪家我就没法告诉你们了,自己猜去吧~)至于小米公司打算卖多少钱,他们不说我也没法把自己脑袋按在地板上嚷嚷“说不说!?再不告诉窝窝就发微博说你们打死人了!”估摸这么做的话我死得更快。&br&&br&&br&&br&我写完了,就这么多,详细评测我懒得写了,左不过是个素质值两三百,调音方面没有什么奇葩尿性的泛流行耳塞,小米耳塞不是啥垃圾也不是啥神器,之所以被骂被捧被争论,只因为它是小米。&/blockquote&&br&原地址:&a href=&/article-3734-1.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暴风眼-畅谈我的小米耳机看法&i class=&icon-external&&&/i&&/a&
鉴于小米和国足一样都属于全国性敏感词,分分钟的就能引起一大片争论和对骂,我决定把口气弄得平淡些,简单的叙述事实,你们看完之后怎么闹腾就不关老衲的事儿了。我不懂手机,所以全中国米粉和米黑来来回回你死我活的那些画…
来自子话题:
&p&谢谢邀请。&/p&&p&我发现已有的回答者与大多数人一样,严重地误解了B&O。&/p&&br&&br&B&W产品只是音箱,而B&O在音响领域的产品,是一整套的音响系统,包括音源、控制、放大及音箱,而且是封闭性的系统,不与其它品牌产生交集。也就是说,B&W可以、也必须搭配其它品牌的放大器、音源,但B&O的音箱已经内置自家的放大模块,也只能搭配自家的前端。虽然国内大多数人只知道B&W而不识B&O,但其实在消费类音响领域B&O是比肩哈曼集团的、营业额世界排名前五以内的大型公司,产品包括音响系统、电视、电话,由于价格很高,国内仅少数大城市可见专卖店。而B&W只是成千上万个音箱品牌中的一个,当然是比较好的、定位民用中端的销售额比较大的一家。&br&&br&&img src=&/ebf97bd6f5ed_b.jpg& data-rawwidth=&96& data-rawheight=&203&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96&&&i&B&W 801音箱,监听版本广泛运用于古典音乐录音室,后民用版本销量也很大。&/i&&br&技术上,B&W对音箱界最突出的贡献一个是箱体谐振处理,一个是高科技手段协助处理喇叭单元。上世纪八十年代,B&W革命性的推出“矩阵”式音箱箱体处理技术,在箱体内用不同的横、直隔板形成矩阵体,即可灵活处理低频阻尼,又可加强音箱结构,经典的B&W 801音箱就是应用该技术的典范。九十年代,又推出“螺管”式箱体,更完美地高、中、低频段的谐振及阻尼,由于成本太高,该技术除“鹦鹉螺”外少见于其它音箱。高科技手段协助喇叭开发方面,B&W是先驱,对业界启发贡献很大,比如激光干涉研究盆体振动、防弹布三明治盆体结构。现在相当多国际大品牌都采用这两种技术了,但B&W是最早开发的,能够在大众音箱市场站稳,跟他家黄色防弹布中低音喇叭的优秀表现有莫大的关系。&img src=&/ae0b2ed8fa42d7_b.jpg& data-rawwidth=&235& data-rawheight=&22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35&&&i&B&W Matrix矩阵结构&/i&&br&&br&&p&B&O整个音响系统都是自己开发的,其实是非常非常的NB,只不过好东西仅供自用,所以大家知道的不多,唯一的例外是ICEPOWER数字开关电源、数字放大器模块。这个香烟盒大的模块能提供500瓦的优质音频功率,使得非常多的专业音响领域的厂家购买使用,而在HI-FI甚至HI-END音响界,ROTEL、杰夫乐林等诸多品牌也在使用。有些人以为B&O是只注重外观而没有什么内在技术的,那么看看杰夫乐林售价超过三万元人民币的合并式功放,其实就是两个ICEPOWER模块加上机壳、遥控。&/p&&p&&img src=&/70d51cdbcd0fdfe6d3c17_b.jpg& data-rawwidth=&263& data-rawheight=&192&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63&&&img src=&/1e6c0ec4c5_b.jpg& data-rawwidth=&240& data-rawheight=&188&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40&&&i&下图是杰夫乐林每声道输出250W的合并式功放内部,坚固的航空铝合金机箱内是两个icepower模块(左右声道各一个)。&/i&&/p&&br&声音特色上,或者说产品理念上,两个品牌其实完全不同。大致上来说,B&W求真(声音的还原),B&O求美(发出漂亮的声音)。B&W跟其它HIFI音箱没有本质的区别,最终出来的声音取决于音源、放大器、环境等等的配合,变数很多,可能便宜又好听,也可能天价又衰声;B&O是一个系统,强大的技术打造出来的声音,在80%的环境条件下,可能80%以上的人会认为很悦耳。当然,B&O一套下来基本上都是十万元人民币以上,音响发烧友会认为不值;但同样价位的HI-FI音响,大多数情况下普通用户又认为不好听,还不如B&O省事又好听,还有外观、虚荣心的附加值。&br&&img src=&/ae83beee43a394c52103aaf_b.jpg& data-rawwidth=&275& data-rawheight=&183&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75&&&i&B&W 800三尖八角的外形一是为了减少箱体驻波,二是较少障板面积提供较好的音像定位。&/i&&br&&i&&img src=&/0bf4ecb1ba5aae57e7d2f3b_b.jpg& data-rawwidth=&222& data-rawheight=&226&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22&&B&W“鹦鹉螺”的技术是非常先进的,即使在今天也是不落后的。上面三支中音、高音、超高音导管(谐振管)长度还可以,低音单元的谐振管不可能做出平直的了,从自然界海螺的造型获得的灵感,造就经典的“B&W鹦鹉螺”。&/i&&br&外观设计方面,二者更加毫无可比性。B&W基本上就是功能引导性的,即使是特立独行的800及鹦鹉螺,800是为了减少障板面积,鹦鹉螺是为了将长长的导管盘起,自然而然地参考了海螺的造型。B&O从创立之初就极为注重外观设计,至今经典的工业设计佳作数不胜数。&br&&img src=&/91a42d88d71daaaf1e4dbca5a6947a0e_b.jpg& data-rawwidth=&203& data-rawheight=&248&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03&&&i&B&O的经典设计实在太多,音响方面我想“铅笔”与“六片滑动CD”是经典中的经典。&/i&&br&&br&&p&两个品牌的资料其实网上很容易可以查到,我写的文字希望能够让知乎网友快速的了解他们的区别。所说的内容集中于音响方面,B&O在电视、控制、智能等其它方面的没有涉及。我现在不做针对普通家庭用户的音响销售,所以与两个品牌都没有利益交集。&/p&&p&以上。&/p&
谢谢邀请。我发现已有的回答者与大多数人一样,严重地误解了B&O。B&W产品只是音箱,而B&O在音响领域的产品,是一整套的音响系统,包括音源、控制、放大及音箱,而且是封闭性的系统,不与其它品牌产生交集。也就是说,B&W可以、也必须搭配其它品牌的放大器、…
来自子话题:
这是个有趣的想法。事实上,著名的开源3D打印机项目RepRap[1][2]就是以”复制3D打印机“为终极目标的。RepRap项目希望通过开发可以自我复制的3D打印机让3D打印机可以快速扩张到每个人的家里。目前,RepRap 3D打印机可以自我复制50%(不包括螺丝、电路板和马达等)。但是,打印电路板的方法已经被发明,正在研究中。&img src=&/b215b644c637ed41a477c1_b.jpg& data-rawwidth=&683& data-rawheight=&34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83& data-original=&/b215b644c637ed41a477c1_r.jpg&&On 3D Printing网站一篇文章[2]上引用了Statistical Studies of Peer Production的3D打印机市场份额调查结果。[3]可以看出,RepRap项目最多人用,如果加上MakerBot(从RepRap演变而来),超过一半人用RepRap的3D打印机。&br&&ol&&li&&a href=&http://en.wikipedia.org/wiki/RepRap_Project&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pan&&span class=&visible&&en.wikipedia.org/wiki/R&/span&&span class=&invisible&&epRap_Project&/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br&&/li&&li&&a href=&http://www.reprap.org/wiki/Main_Page&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www.&/span&&span class=&visible&&reprap.org/wiki/Main_Pa&/span&&span class=&invisible&&ge&/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br&&/li&&li&&a href=&//results-of-first-survey-on-3d-printing-adoption-education-services/&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pan&&span class=&visible&&/2012/0&/span&&span class=&invisible&&7/20/results-of-first-survey-on-3d-printing-adoption-education-services/&/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li&&li&&a href=&http://surveys.peerproduction.net/2012/05/manufacturing-in-motion/&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pan&&span class=&visible&&surveys.peerproduction.net&/span&&span class=&invisible&&/2012/05/manufacturing-in-motion/&/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br&&/li&&/ol&如果你对3D打印感兴趣,我推荐一些网站。&br&国外:&br&On 3D Printing: &a href=&/&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pan&&span class=&visible&&/&/span&&span class=&invisible&&&/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br&3Ders: &a href=&http://www.3ders.org/index.html&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www.&/span&&span class=&visible&&3ders.org/index.html&/span&&span class=&invisible&&&/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br&&br&国内:&br&加速Do: &a href=&http://jiasu.do/&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pan&&span class=&visible&&jiasu.do/&/span&&span class=&invisible&&&/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br&筑梦创造: &a href=&/&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www.&/span&&span class=&visible&&/&/span&&span class=&invisible&&&/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
这是个有趣的想法。事实上,著名的开源3D打印机项目RepRap[1][2]就是以”复制3D打印机“为终极目标的。RepRap项目希望通过开发可以自我复制的3D打印机让3D打印机可以快速扩张到每个人的家里。目前,RepRap 3D打印机可以自我复制50%(不包括螺丝、电路板和马…
来自子话题:
煲耳机是一种加速老化的过程…&br&就像你去4s店买辆新车,店家不可能帮你把车磨合好再卖给你
煲耳机是一种加速老化的过程…就像你去4s店买辆新车,店家不可能帮你把车磨合好再卖给你
来自子话题:
「加州旅馆」&br&入门者可能是听低音量感、旋律或者热闹劲。&br&中烧可能是听音质、音场、结像,或者演奏本身。&br&老烧如果要听这个的话,也许是用来测喇叭的瞬态和相位。&br&&br&「渡口」&br&入门者努力研究低音下潜、口水声。&br&中烧会说是在听蔡姐(婶)的年龄。&br&老烧搞不好会借着这个录音的底噪水平来衡量重放系统的动态范围。&br&&br&&b&其实我想说的是,唱片公司的市场宣传做得不错。&/b&&br&&br&&br&每张优秀的录音都有价值。&br&题主真想搞懂的话,&b&还不快去找本&/b&&a href=&/subject/3118074/&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新版唱片聖經&i class=&icon-external&&&/i&&/a&&b&来看看!&/b&人家上面都写得很清楚了,某只碟的某支track的几分几秒要听什么细节。
「加州旅馆」入门者可能是听低音量感、旋律或者热闹劲。中烧可能是听音质、音场、结像,或者演奏本身。老烧如果要听这个的话,也许是用来测喇叭的瞬态和相位。「渡口」入门者努力研究低音下潜、口水声。中烧会说是在听蔡姐(婶)的年龄。老烧搞不好会借着这…
这个灯有鼠标的功能
这个灯有鼠标的功能
来自子话题:
我找了几张图来说明一下&br&&b&原因一&/b&&br&&img src=&/25cf5ea5f7bf4b9f7fed618_b.jpg& data-rawwidth=&1024& data-rawheight=&57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24& data-original=&/25cf5ea5f7bf4b9f7fed618_r.jpg&&最原始的游戏不太具有说服力,因为那个时候玩游戏的人还是少数。&br&真正具有说服力的时期应该是手柄游戏最鼎盛的时期。&br&而这个时期的&b&绝大多数&/b&闯关类游戏比如:魂斗罗、超级玛丽。。。等等、等等,&b&大多数&/b&游戏中被操控的角色(以玛丽为例)都是从左往右跑的。也就是说,&b&左边是开端,经过不断努力打怪,最终来到了右边,右边是关底。&/b&&img src=&/46ffe4a67c1ffbfec4db40_b.jpg& data-rawwidth=&360& data-rawheight=&228&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60&&&br&&img src=&/c499f5f0bca3a58f908e7e_b.jpg& data-rawwidth=&301& data-rawheight=&244&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01&&&br&而在手柄左边的上下左右键,代表的正是你操控的玛丽。这就是为什么把操控键放在左边的原因之一吧。我们正对着游戏屏幕,左边的操控键正好对应屏幕上从左跑向右的玛丽。这样更方便操作,代入感更强。&br&同样可以说明为什么有些小朋友刚开始玩的时候,不会控制角色无法精确操纵方向键,当他想让玛丽躲避的时候,现实中自己的身体会左右摇摆大幅度晃动,试图让游戏中的玛丽也随之躲避。&br&这就是代入感。或多或少都存在的代入感。&br&&br&如果把操控键放在右边,你不觉得有点不同步吗?&br&如果操控键在右边,你还想让操控键与画面中的玛丽保持对齐,自己想象一下。身体就一定不会与屏幕保持对齐,会在屏幕的左侧。&br&如果有一天&b&所有的游戏&/b&都是“开头在右边,关底在左边,玛丽需要不断从右跑向左。”那么手柄的操作键或许就应该对调一下了。&br&PS:&b&我始终在推测的是为什么左方向右动作的模式留了下来。&/b&&br&
即:我觉得“向右卷轴以及左手控方向”更舒服、更符合绝大多数人的习惯,所以它留下来了。&br&&b& 我讨论的从来都不是初始时的设计方案到底是怎样的,更不是初始时存在左向卷轴及左动作右方向的原因。&/b&&br&
所以用“最初始不是向右卷轴以及存在左动作右方向”来反驳我真的有点说不过去。我也说了,欢迎别人来指出我的推理中不符合逻辑的地方。但是别拿“看似真的很正确的、但不是这个问题的论据来反驳我好不好。。。。O__O& &br&&br&&b&原因二&/b&&br&&b&出拳打枪等动作操控,与仅仅是控制前后左右的操控键相比,难度要大一些。所以需要较为灵活的右手来操控。&/b&&br&来一张我打拳皇的照片&br&&img src=&/a58af2fb243ab33eacbd708ea413addf_b.jpg& data-rawwidth=&361& data-rawheight=&141&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61&&左图是在等待开打,所以手没动。&br&右图更具有说明性。看我的右手,因为手动的频率太快,需要不断高速的做一些操作,所以照片中的右手已经模糊了。而大多数人不是左撇子,左手相对而言让它做一些简单的操控左右的按键就好了。精细快速的操作还是交给更为灵活的右手吧。&br&所以,以上,左手负责控制左右,右手负责精细操作&br&-------------------------------&br&有人质疑我的答案,我再解释一下&br&题主的问题是在问“&b&手柄游戏设计之初选择这个方案的原因&/b&”,而我也是在&b&推测&/b&这个原因。&br&如果真要问为什么当初那么设计,我们谁都没资格说,&b&去问第一个设计出“左方向右动作”手柄游戏及街机游戏的人好了。&/b&&br&&b&我的答案就是在猜测,猜测逐渐演变成“左方向右动作”并将这种模式保留下来的原因。&/b&&br&&b&真正的原因只有那个年代的商家以及游戏开发者自己才知道为什么弃“右方向左动作”而不用,而改成“右动作左方向”&br&&/b&如果用“STG就是用左手控制方向的”这个事实来否定我的答案,略微有点好笑。。。现在的游戏你想怎么设计就怎么设计,没有人干涉你。对于现在的游戏来说手柄游戏可以算是老古董了,没有人要求以后的游戏设计必须按照老古董的套路来啊,你完全可以左动作右方向啊。&br&“STG就是用左手控制方向的“,这已经是另一个问题了,已经不是题主的问题了。&br&偷换概念是不对的O(∩_∩)O&br&小时候有些地方的摇杆还是用右手摇呢,又怎么解释呢?&br&而且,玩地下城等网游,也是右方向左动作呢,又怎么解释呢?&br&很简单,因为方向键←↑→↓在右边,而AWSD等按键在左边。→_→&br&而我的答案,仅仅是按照题主的问题“手柄游戏设计之初为什么左方向右动作”进行回答。&br&---------------------------------&br&确实有不是向右跑的卷轴,比如《影子传说》,可是那只是个例,同期游戏大多数都是向右。&br&我也知道任天堂左右都出过,但不能因为几个而否定绝大多数啊。&br&右手控方向被淘汰应该是有原因的吧,而我只是在推测。&br&我在想,后来的改版会不会因为这样的情况:&b&有人觉得&/b&向左卷轴别扭,右手控方向也别扭。所以后来设计成现在的样子,逐渐就变成现在的样子了。&br&事物都是逐渐发展变化的,发展成现在这个样子与很多因素有关,用户体验,制作商改版,等等,&b&而我只是在推测“推动这场变化的若干因素中的两个因素”,以及为什么最终剩下来的是“左方向右动作”&/b&&br&&b&我也从来没有否认“左右卷轴的游戏”的存在&/b&&br&所以,如果有人觉得有其他的原因推动这场游戏变革的,请不吝赐教O(∩_∩)O&br&-----------------------------------------------------------------------------&br&楼下有人说:“&b&街机的最大目的是让玩家快点死,摇杆难用厂家才高兴啊。”&/b&&br&用这一观点来质疑我的答案,略微有点站不住脚。&br&我觉得 &a data-hash=&a58cedc7de527f75f12e3& href=&/people/a58cedc7de527f75f12e3&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awei& data-tip=&p$b$a58cedc7de527f75f12e3&&@awei&/a&说得非常对。&br&&blockquote&&b&“让玩家快点死”的说法,基本只能当作一个玩笑看。增加游戏难度的办法太多了,完全用不着这种方式;而如果在最初的操作体验上就表现出明显的不友好,那么电子游戏是根本发展不到今天的。”&/b&&/blockquote&------------------------------------------------------------------------&br&不带有其它情绪、平和地讨论问题。我认为楼下的另一位朋友的答案也有点站不住脚。&br&他说:&b&“&/b&如果认为左摇杆右按键是为了操作方便,那么设想方向就反了,其实真相(阴谋论)和Qwerty键盘一样,正是为了让操作不方便才设立的。街机需要挣钱,投币率越高越好,所以游戏会设置很多小陷阱,让玩家不小心挂掉,然后继续投币。&b&”&/b&&br&&b&而我认为,如果这位朋友说的是对的,那么怎么用他的这一理由来解释家用机的手柄游戏呢?难道手柄游戏也要增加难度让玩家不断挂掉吗?手柄游戏买回家,根本不需要不断投币,所以更不用说什么“增加难度以使商家获利了”。更何况,一味的增加难度会逐渐削弱玩家的耐心与认可度,很有可能得不偿失。&/b&&br&&b&可见,楼下朋友说“&/b&&b&街机的最大目的是让玩家快点死,摇杆难用厂家才高兴啊。”这一观点真的有点站不住脚。&/b&&br&如有不对的地方及冒犯之处,请不吝赐教O(∩_∩)O
我找了几张图来说明一下原因一最原始的游戏不太具有说服力,因为那个时候玩游戏的人还是少数。真正具有说服力的时期应该是手柄游戏最鼎盛的时期。而这个时期的绝大多数闯关类游戏比如:魂斗罗、超级玛丽。。。等等、等等,大多数游戏中被操控的角色(以玛丽…
来自子话题:
带上前端,放好喜欢的曲子,去好点的实体店一个一个试过去,别管什么高音不通透低音没弹性的扯淡东西,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一条,掏钱走人以后再也不上毒坛安心听音乐。&br&&br&对了,记得打听好你们那里用的是火电还是水电。
带上前端,放好喜欢的曲子,去好点的实体店一个一个试过去,别管什么高音不通透低音没弹性的扯淡东西,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一条,掏钱走人以后再也不上毒坛安心听音乐。对了,记得打听好你们那里用的是火电还是水电。
既然都说是程序猿了,必须不用鼠标。&br&99%的情况下,键盘比鼠标快得多。&br&显示桌面,Win+D,&b&1秒不到&/b&;用鼠标的话,傻一点的一个一个去最小化,不傻的要去找显示桌面按钮。&br&打开我的电脑,Win+E,&b&1秒不到&/b&;用鼠标的话,傻一点的要去显示桌面,然后找到图标捅,不傻的知道去开始菜单找。&br&资源管理器里找文件,知道文件名用键盘直接输入就会定位到,&b&1秒不到&/b&;用鼠标的话,傻一点的要一个一个的点开看。&br&重命名文件,F2,输入新名称,回车,&b&1秒不到&/b&;用鼠标的话,傻一点的要右键、重命名。&br&安装程序,找到setup,回车,回车,回车,Alt+A(接受协议),回车,回车,坐等,回车,&b&5秒不到&/b&就是等滚进度条了;用鼠标的话,我不想描述了。&br&……&br&还需要举例子么,绝大多数日常任务,&b&用键盘只需要1~10s的时间&/b&,用鼠标傻一点的话,10分钟搞不定。&br&如果遇到那种设计极差,完全没考虑键盘可访问性的UI,真的绕不开了,用触控板。&br&&br&为什么不要键鼠混合?原因很简单,效率。鼠标离键盘有一定的距离,&b&离开准备键位后再重新恢复的成本太高&/b&。&br&如果你用过那种方向键位置特别差的键盘(比如某些带小键盘的笔记本),你会发现按方向键都是对效率的一大冲击,vim/emacs的导航设计全是不用离开准备键位,就是这个道理。&br&推而广之来看,这就是为什么Win8的键鼠+触控混合模式很蠢,鼠标至少和键盘是同一个平面的,触摸屏一个第三维的存在是要搞哪样?以至于连普通人用起来都会觉得淡淡的忧桑。&br&&br&~~~~~~~~~~~~~~~~~~~~~~~~~~~~~~~~&br&你可能会说我没有推荐鼠标,答不对题,好吧。&br&如果非要用鼠标的话,&b&推荐安装位置离准备键位近的鼠标&/b&。&br&这个世界上大概只有触控板和Thinkpad的小红点满足这个要求了,够明确了吧。&br&&br&~~~~~~~~~~~~~~~~~~~~~~~~~~~~~~~~&br& 入了个新玩具&br&&img src=&/0ebea87371dc_b.jpg& data-rawwidth=&960& data-rawheight=&54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60& data-original=&/0ebea87371dc_r.jpg&&ThinkPad Bluetooth Compact Keyboard with TrackPoint&br&用得最爽的无线键盘了,以前的无线键盘最后都闲置了就是因为有时候非得再带个鼠标才行。&br&这货手感好,键位合理(除了Fn和Ctrl),功能键全能用,同时也是个鼠标。。。。
既然都说是程序猿了,必须不用鼠标。99%的情况下,键盘比鼠标快得多。显示桌面,Win+D,1秒不到;用鼠标的话,傻一点的一个一个去最小化,不傻的要去找显示桌面按钮。打开我的电脑,Win+E,1秒不到;用鼠标的话,傻一点的要去显示桌面,然后找到图标捅,不…
来自子话题:
&ol&&li&你可以选择耳塞,比如这样:&img src=&/71697b61_b.jpg& data-rawwidth=&1294& data-rawheight=&53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94& data-original=&/71697b61_r.jpg&&&/li&&li&你可以选挂耳式的,比如这样:&img src=&/a542d09bd7f28a5748f1cdd1bccddcf8_b.jpg& data-rawwidth=&1294& data-rawheight=&53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94& data-original=&/a542d09bd7f28a5748f1cdd1bccddcf8_r.jpg&&&/li&&li&你还可以选择挂脖的,比如这样:&img src=&/f870a368f2aface_b.jpg& data-rawwidth=&1269& data-rawheight=&91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69& data-original=&/f870a368f2aface_r.jpg&&&/li&&li&实在什么都不想选,那听完音乐去洗头发就好了。(我以前就这样)&/li&&li&你还可以把头发剃了,烦恼去无踪哦!比如这样:&img src=&/f901f93be58ac1c67813aef690a34f78_b.jpg& data-rawwidth=&800& data-rawheight=&52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00& data-original=&/f901f93be58ac1c67813aef690a34f78_r.jpg&&[1]&/li&&li&姑娘要是不想剃头发的话,找个人唱给你听吧!比如这样:&img src=&/3ca16b817be1_b.jpg& data-rawwidth=&494& data-rawheight=&29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94& data-original=&/3ca16b817be1_r.jpg&&[2]&/li&&/ol&&br&&br&引用:&br&[1] &a href=&/psd/qita/16258.html&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www.&/span&&span class=&visible&&/psd/qita/16258&/span&&span class=&invisible&&.html&/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br&[2] &a href=&.tw/am0011/article.php?pbgid=52210&entryid=582018&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pan&&span class=&visible&&.tw/am0011&/span&&span class=&invisible&&/article.php?pbgid=52210&entryid=582018&/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
你可以选择耳塞,比如这样:你可以选挂耳式的,比如这样:你还可以选择挂脖的,比如这样:实在什么都不想选,那听完音乐去洗头发就好了。(我以前就这样)你还可以把头发剃了,烦恼去无踪哦!比如这样:[1]姑娘要是不想剃头发的话,找个人唱给你听吧!比如…
来自子话题:
买你能买得起的最贵的!&br&在同样价格里,挑外观你最喜欢的!&br&&br&这就是最适合你的耳机。钱花到位了,外观也是自己最喜欢的,你还有啥不满意的?&br&&br&——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的还能问出这种问题吗?——&br&真要问也不是来知乎这种地方问啊。就像经常有人问我「什么是好电影」一样,你觉得好就是好喽。怎么让自己觉得好呢?就是上面那两条。&br&&br&挑选一个适合自己的耳机,哪里是能在网上问到的。真要选,就只能烧钱,烧到一定程度了,自然就知道了。问谁都没用。
买你能买得起的最贵的!在同样价格里,挑外观你最喜欢的!这就是最适合你的耳机。钱花到位了,外观也是自己最喜欢的,你还有啥不满意的?——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的还能问出这种问题吗?——真要问也不是来知乎这种地方问啊。就像经常有人问我「什么是好电影」…
来自子话题:
原理应该是“反向相加”,耳机接口虚接时电路中产生了左右声道信号的相减。曾经找到过一个文档里面是这样说的,并且有更详细的解释。&br&&a href=&/file/clnmimj5&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Melogy_Extraction.pdf网盘下载|115网盘&i class=&icon-external&&&/i&&/a&
文档在此 &br&&br&------&br&号 更新文档地址&br&&a href=&/s/r4jsy78h9vsmbm7/Melogy_Extraction.pdf&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Dropbox - Melogy_Extraction.pdf&i class=&icon-external&&&/i&&/a&
原理应该是“反向相加”,耳机接口虚接时电路中产生了左右声道信号的相减。曾经找到过一个文档里面是这样说的,并且有更详细的解释。 文档在此 ------号 更新文档地址
来自子话题:
选一个入门级有源监听音箱,可以省得折腾搭配放大器和喇叭线。有源就是音箱自己带功放。&br&如果是十几年前,我会推荐惠威,但是现在不会再推荐了。原因略过。&br&既然提出要AV,那至少得找6-8寸或以上的,否则看电影气势太弱。3000左右价位选择还是很多的,我个人会选Behringer Truth B2031a(注意最后有个a才是有源的)。做工靠谱,8寸的低音也勉强够用,毕竟你房间有30平方。&br&入门监听,素质不会太高,但一般来讲声音比较中性直白,没有明显偏好,可以播各种内容。&br&&br&接下来花几百块找一个高清播放器好了,基本上声音和图像都一般,没啥好推荐的。考虑到这玩意儿更新换代太快,所以就挑个便宜的就行。&br&这样就可以插优盘看电影了。&br&这些高清播放器,大多数已经具备APE/FLAC/WAV的播放能力。&br&&br&如果想要听音乐的效果更好一点,的确得个笔记本,而且还得另外买一只解码器(DAC),因为笔记本声卡的解码大都比较糟糕。说实话解码器也没啥特别好推荐的,几百块的解码器大家都差不多。乐之邦啊、小夜曲啊都行。&br&Mac book pro的话,可以用光纤连接到DAC,比USB连接时声音可能略好些(也可能完全比较不出差异),样子也酷一点,不过小心别把光纤给搞断了。&br&&br&其实这些都不花什么心思。设备买回来以后,改善房间的布置,才是比较花心思的事情。不过这是另一个话题了。&br&而更花心思的是,搜集你喜欢的音乐来听。既然希望培养音乐爱好,那么它也许就是一件终身的事业。
选一个入门级有源监听音箱,可以省得折腾搭配放大器和喇叭线。有源就是音箱自己带功放。如果是十几年前,我会推荐惠威,但是现在不会再推荐了。原因略过。既然提出要AV,那至少得找6-8寸或以上的,否则看电影气势太弱。3000左右价位选择还是很多的,我个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联想thinkpad e540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