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局域网的安全性和总线型以太网有什么本质区别?

当前位置: >>>>>>
什么是以太网
以太网概述: 以太网是当今现有局域网采用的最通用的通信协议标准,组建于七十年代早期。Ethernet(以太网)是一种传输速率为10Mbps的常用局域网(LAN)标准。在以太网中,所有计算机被连接一条同轴电缆上,采用具有冲突检测的载波感应多处访问(CSMA/CD)方法,采用竞
  以太网概述: & 以太网是当今现有局域网采用的最通用的通信协议标准,组建于七十年代早期。Ethernet(以太网)是一种传输速率为10Mbps的常用局域网(LAN)标准。在以太网中,所有计算机被连接一条同轴电缆上,采用具有冲突检测的载波感应多处访问(CSMA/CD)方法,采用竞争机制和总线拓朴结构。基本上,以太网由共享传输媒体,如双绞线电缆或同轴电缆和多端口集线器、网桥或交换机构成。在星型或总线型配置结构中,集线器/交换机/网桥通过电缆使得计算机、打印机和工作站彼此之间相互连接。
以太网具有的一般特征概述如下:    共享媒体:所有网络设备依次使用同一通信媒体。     广播域:需要传输的帧被发送到所有节点,但只有寻址到的节点才会接收到帧。     CSMA/CD:以太网中利用载波监听多路访问/冲突检测方法(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Collision Detection)以防止 twp 或更多节点同时发送。     MAC 地址:媒体访问控制层的所有 Ethernet 网络接口卡(NIC)都采用48位网络地址。这种地址全球唯一。&
Ethernet 基本网络组成:    共享媒体和电缆:10BaseT(双绞线),10Base-2(同轴细缆),10Base-5(同轴粗缆)。     转发器或集线器:集线器或转发器是用来接收网络设备上的大量以太网连接的一类设备。通过某个连接的接收双方获得的数据被重新使用并发送到传输双方中所有连接设备上,以获得传输型设备。     网桥:网桥属于第二层设备,负责将网络划分为独立的冲突域获分段,达到能在同一个域/分段中维持广播及共享的目标。网桥中包括一份涵盖所有分段和转发帧的表格,以确保分段内及其周围的通信行为正常进行。     交换机:交换机,与网桥相同,也属于第二层设备,且是一种多端口设备。交换机所支持的功能类似于网桥,但它比网桥更具有的优势是,它可以临时将任意两个端口连接在一起。交换机包括一个交换矩阵,通过它可以迅速连接端口或解除端口连接。与集线器不同,交换机只转发从一个端口到其它连接目标节点且不包含广播的端口的帧。
以太网协议:IEEE 802.3标准中提供了以太帧结构。当前以太网支持光纤和双绞线媒体支持下的四种传输速率:      10 Mbps C 10Base-T Ethernet(802.3)       100 Mbps C Fast Ethernet(802.3u)       1000 Mbps C Gigabit Ethernet(802.3z))       10 Gigabit Ethernet C IEEE 802.3ae
以太网简史:  1972年,罗伯特•梅特卡夫(Robert Metcalfe)和施乐公司帕洛阿尔托研究中心(Xerox PARC)的同事们研制出了世界上第一套实验型的以太网系统,用来实现Xerox Alto(一种具有图形用户界面的个人工作站)之间的互连,这种实验型的以太网用于Alto工作站、服务器以及激光打印机之间的互连,其数据传输率达到了2.94Mbps。  梅特卡夫发明的这套实验型的网络当时被称为Alto Aloha网。1973年,梅特卡夫将其命名为以太网,并指出这一系统除了支持Alto工作站外,还可以支持任何类型的计算机,而且整个网络结构已经超越了Aloha系统。他选择“以太”(ether)这一名词作为描述这一网络的特征:物理介质(比如电缆)将比特流传输到各个站点,就像古老的“以太理论”(luminiferous ether)所阐述的那样,古代的“以太理论”认为“以太”通过电磁波充满了整个空间。就这样,以太网诞生了。  最初的以太网事一种实验型的同轴电缆网,冲突检测采用CSMA/CD 。该网络的成功,引起了大家的关注。1980年,三家公司(数字设备公司、Intel公司、施乐公司)联合研发了10M以太网1.0规范。最初的IEEE802.3即基于该规范,并且与该规范非常相似。802.3工作组于1983年通过了草案,并于1985年出版了官方标准ANSI/IEEE Std 802.3-1985。从此以后,随着技术的发展,该标准进行了大量的补充与更新,以支持更多的传输介质和更高的传输速率等。&&&& 1979年,梅特卡夫成立了3Com公司,并生产出第一个可用的网络设备:以太网卡(NIC), 它是允许从主机到IBM终端和PC机等不同设备相互之间实现无缝通信的第一款产品,使企业能够以无缝方式共享和打印文件,从而增强工作效率,提高企业范围的通信能力。
以太网和IEEE802.3:  以太网是Xerox公司发明的基带LAN标准。它采用带冲突检测的载波监听多路访问协议(CSMA/CD),速率为10Mbps,传输介质为同轴电缆。以太网是在20世纪70年代为解决网络中零散的和偶然的堵塞而开发的,而IEEE802.3标准是在最初的以太网技术基础上于1980年开发成功的。现在,以太网一词泛指所有采用CSMA/CD协议的局域网。以太网2.0版由数字设备公司、Intel公司和Xerox公司联合开发,它与IEEE802.3兼容。  以太网和IEEE802.3通常由接口卡(网卡)或主电路板上的电路实现。以太网电缆协议规定用收发器将电缆连到网络物理设备上。收发器执行物理层的大部分功能,其中包括冲突检测及收发器电缆将收发器连接到工作站上。IEEE802.3提供了多种电缆规范,10Base5就是其中的一种,它与以太网最为接近。在这一规范中,连接电缆称作连接单元接口(AUI),网络连接设备称为介质访问单元(MAU)而不再是收发器。  1.以太网和IEEE802.3的工作原理       在基于广播的以太网中,所有的工作站都可以收到发送到网上的信息帧。每个工作站都要确认该信息帧是不是发送给自己的,一旦确认是发给自己的,就将它发送到高一层的协议层。在采用CSMA/CD传输介质访问的以太网中,任何一个CSMA/CDLAN工作站在任何一时刻都可以访问网络。发送数据前,工作站要侦听网络是否堵塞,只有检测到网络空闲时,工作站才能发送数据。在基于竞争的以太网中,只要网络空闲,任一工作站均可发送数据。当两个工作站发现网络空闲而同时发出数据时,就发生冲突。这时,两个传送操作都遭到破坏,工作站必须在一定时间后重发,何时重发由延时算法决定。  2.以太网和IEEE802.3服务的差别    尽管以太网与IEEE802.3标准有很多相似之处,但也存在一定的差别。以太网提供的服务对应于OSI参考模型的第一层和第二层,而IEEE802.3提供的服务对应于OSI参考模型的第一层和第二层的信道访问部分(即第二层的一部分)。IEEE802.3没有定义逻辑链路控制协议,但定义了几个不同物理层,而以太网只定义了一个。IEEE802.3的每个物理层协议都可以从三方面说明其特征,这三方面分别是LAN的速度、信号传输方式和物理介质类型。
------分隔线----------------------------
------分隔线----------------------------
VoIP(VoiceoverInternetProtocol)是一种以IP电话为主,并推出相应的增值业务的技术。 ...
英文原义:NetBIOS Extend User Interface 中文释义:NetBIOS用户扩展接口协议 注解:...
英文原义:Point to Point Protocol over Ethernet 中文释义:以太网上的点对点协议 ...
英文原义:Point-to-Point Tunneling Protocol 中文释义:点对点隧道协议 注解:该协...  以太网,属网络低层协议,通常在OSI模型的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操作。它是总线型协议中最常见的,数据速率为10Mbps(兆比特/秒)的同轴电缆系统。该系统相对比较便宜且容易安装,直接利用每个工作站网卡上的BNC-T型连接器,就可以将电缆从一个工作站连接到另一个工作站,完成网络传输控制任务。  以太网是ethernet。 运行速率有10Mbps,100Mbps,1Gbps,10Gbps的。传输介质采用双绞线,光纤。 以太网使用CSMA/CD(载波监听多路访问及冲突检测技术)技术。  因特网(Internet)是一个建立在网络互连基础上的最大的、开放的全球性网络。因特网拥有数千万台计算机和上亿个用户,是全球信息资源的超大型集合体。所有采用TCP/IP协议的计算机都可以加入因特网,实现信息共享和互相通信。与传统的书籍、报刊、广播、电视等传播媒体相比,因特网使用更方便,查阅更快捷,内容更丰富。今天,因特网已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普及与应用,并正在迅速地改变人们的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  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类局域网是总线局域网-以太网。以太网的核心技术是它的随机争用型介质访问控制方法,即带有冲突检测的载波侦听多路访问CSMA/CD方法。以太网是局域网的一种,IEEE802.3标准是在以太网规范的基础上制定的。  因特网也称之为国际互联网,全球性的、最具影响力的计算机互联网络。从网络设计者角度考虑,因特网是计算机互联网的一个实例,由分布在世界各地的、数以万计的、各种规模的计算机网络,借助于网络互联设备-路由器,相互联接而形成的全球性的互联网络。从因特网使用者角度考虑,因特网是一个信息资源网。因特网是由大量主机通过连接在单一、无缝的通信系统上而形成的一个全球范围的信息资源网,接入因特网的主机既可以是信息资源及服务的提供者,也可以是信息资源服服务的消费者。
楼主发言:1次 发图:0张
  什么是OEM版本?这个是正版的意思吗?  OEM,又叫定牌生产和贴牌生产,最早流行于欧美等发达国家,它是国际大公司寻找各自比较优势的一种游戏规则,能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品牌附加值。近年来,这种生产方式在国内家电行业比较流行,如TCL在苏州三星定牌生产洗衣机,长虹在宁波迪声定牌生产洗衣机等。具体说来,OEM(Orignal Equipment Manufactuce),即原始设备制造商,ODM(Orignal Design Manufactuce)即原始设计制造商,OBM(Orignal Brand Manufactuce),即原始品牌制造商。A方看中B方的产品,让B方生产,用A方商标,对A方来说,这叫OEM;A方自带技术和设计,让B方加工,这叫ODM;对B方来说,只负责生产加工别人的产品,然后贴上别人的商标,这叫OBM。  接下来我们谈谈什么是OEM系统,OEM只绑定在机器上的正版系统,出场的时候就带的,属于微软大批量销售给各电脑公司的系统,价格比较低廉,也就几百块,DELL的代理商好像才200块。但是唯一的坏处就是这个序列号和电脑的主板捆绑,只要硬件报废这个序列号也报废,如果要装系统这个序列号只认捆绑的主板,不能在别的机器上安装。
  如何设置才能是无线路由更安全,无线路由防破解  1、更换加密方式  目前“蹭网卡”破解WEP加密模式的无线网络几乎不费吹灰之力,所以要对无线的密码网络进行升级,使用WPA2-PSK(也叫WPA2-Personal)加密方式式(更安全的则是WPA2-Enterprise,通过数字证书配合远程认证服务器来做身份验证,可惜一般家用 AP并不支持且过于繁琐)  理论上,WPA-PSK和WPA2-PSK也都存在被破解的可能,黑客利用很普通的软件(如Wireshark)即可获取WPA握手包,然后如果用暴力破解的方式大约2~7天即可破解一个包含小写字幕和数字的5位WPA-PSK密码。更可怕的是,06年就有人演示过利用WPA-PSK Hash Tables来加快破解速度的方法,把破解的速度提高了近1000倍。尽管目前简历这个Table还是非常困难的,但是现在任何人都可以从黑客手里以$100左右的价格买到一个已经建立好的WPA-PSK Hash Tables。所以,仅仅是修改加密方式并不能解决问题。  2、设置高强度的密码  选择了SPA- PSK/WPA2-PSK加密方式以后,需要设置一个尽可能高强度的密码。关于密码,最简单的原则就是包含数字、大小写字母和特殊符号(如@,#,$等等),长度大于10。另外考虑到WPA-PSK密码破解的特点,请并且尽量不要在密码中包含英文单词,尽量用乱序字符(目前WPA-PSK Hash Tables都是老外在做,能查到的英文单词几乎都逃不过他们的密码字典,或许以后汉语拼音也逃不掉 ),这会使得密码被破解的难度明显增加。  3、修改SSID,并关闭SSID广播  简单点说SSID就是用来区分每个不同无线局域网络的名称。由于利用WPA-PSK Hash Tables来破解WPA-PSK密码时需要指定预攻击AP的SSID,所以我们保护SSID也变得很重要。而一般无线路由器出厂时都会有一个默认的 SSID,一般都以厂商的名字来命名,比如“D-Link”,或者”TP-Link XXX”等等。我们第一步要做的就是给自己的无线路由器设置一个比较特别的SSID。另外,一般无线路由器默认都会广播SSID,这样我们怎么都逃不出蹭网者的魔爪,所以我们需要将其关闭。  4、设置MAC地址过滤  尽管MAC地址可以伪造,不过这招还是值得一用,起码可以直接摆平只会用蹭网器而不知其原理的人。  一般我们需要将路由器的防火墙设置打开,并且添加允许连接无线路由的MAC地址(需要修改过滤规则为“指允许列表中的MAC地址访问 Internet”)  5、修改无线路由器登陆的用户名和密码  进入无线路由器的设置页面,是需要用户名和密码的,默认情况下很多用户名密码都是admin,如果不修改这个用户名和密码的话,一旦有人成功破解了WEP,或者WPA-PSK的密码,就可以轻易的取得整个路由器的控制权。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同时转发到微博在组网技术中有线局域网和无线局域网的区别_百度知道
在组网技术中有线局域网和无线局域网的区别
提问者采纳
介质的区别,一个用线,一个无需用线
其他类似问题
有线局域网的相关知识
其他1条回答
1.有线局域网 VS 无线局域网随着无线局域网这个新生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它所拥有的有线网络所不具备的优势,无线网络技术已渐渐成为智能化建筑应用中的新宠。与此同时,传统有线网络技术已发展得相当成熟,在某些方面也具有优势。本文将从其各自技术特征来分析,并结合一些应用方案,对比它们在网络布线应用中的优劣。1.1 速度速度一直是衡量一个网络技术能否满足用户需要的尺度。随着企业电子商务、家庭多媒体技术的发展,10M的带宽已不能满足人们对文档、视频、语音等大数据流传输的需求。在目前的有线以太局域网标准里10M、100M、1000M带宽技术已发展得相当成熟。许多企业内部以太网已达到百兆到桌面。但目前大多使用的无线局域网802.11b标准其速度只能达到11Mbps。据Allied Telesis进行的实验表明,11Mbps无线LAN的实际速度是在5Mbps~6Mbps左右,而随后提出工作在5GHz频段上的802.11a标准也才能达到54Mbps。它的普及将在IEEE 802.11b之后,预计一、两年内不会成为主流,因为面向5GHz频带的滤波器等RF(高频)部件目前还非常贵。1.2 移动性移动性强一直就是无线局域网的优势所在,这是有线网络无法媲美的。在机场、饭店、商场等地,只要用户拥有一台移动数据终端,立刻可以接入本地的局域网络,甚至通过它联接Internet。一些特殊的情况下,人们需要在某一范围内移动工作,如施工现场、实地勘测、库房管理、公安值勤等,这种情况下只有使用无线才能实现移动办公。有线网需要在每个工作地点布设信息点,资源浪费巨大。1.3 可扩展性同移动性一样,无线网络可扩展性远远强于有线网络。对于有线网来说一个企业内部的人员增加,部门编制的改变,都有可能需要重新考虑布线,增加信息点。而换成无线网络,只需要在加入网络的PC里增加一个无线适配卡即可。1.4 布线有线网络中布线复杂,暗铺大量线缆不仅施工难度高,而且还可能削弱砖墙承重载体截面,造成安全隐患,如果采用明铺,又会影响室内美观。就拿展览馆来说,无论是展览者还是参观者,对网络连接都有很高的需求,如果采用有线网布线,会场会相当凌乱。另外,展览馆举办各种展览,展台的位置经常变动,每次布展需要重新连接有线网络,成本很高。因而使用无线局域网是展会最好的选择,只需安装一些AP(Access Point)无线接入点即可工作,省时省力,花费投资少。1.5 传输可靠性无线网络传输的可靠性还是有很大的局限的,无线局域网的有效数据传输速率随电波环境不同而异。如果环境噪音大,传输速率将下降,有的场合甚至无法接通。实验表明,如果在1m距离内有微波炉工作,无线局域网卡便无法正常工作,但如果距离微波炉3m以外,则不影响数据传输。在金属屏蔽物多,电磁干扰大的区域,很难保证传输的稳定可靠性。有线网络中,现在广泛使用的非屏蔽双绞线可以保证稳定可靠的传输,在对传输质量要求更高的场合,可以使用带屏蔽网的传输线来满足高速稳定的传输要求。1.6 成本无线网络由于自身无需布线安装,因而成本非常低廉,但其设备费用目前还是很高的。随着无线网络技术的更新普及,设备费用是有下降可能的。对于有线网络来说,其安装成本高,但设备成本低,所以总体上衡量,如果是中小型局域网的话,安装有线网络的成本较低,而对于大型局域网来说,安装无线网络的成本较低。1.7 安全安全是无线网络中最大的缺陷,因为本质上无线电波不要求一个物理性的访问联接,如果你能获得网络的访问代码,那么,在无线电波广播范围内的任何人,都可以监听网络的通信。如果一个恶意的闯入者想进入企业内部局域网,他本人无需进入公司内部,也不必从一台连接着内部局域网的PC终端进入,而只要在任何一个可以侦听到内部局域网无线电信号的地方即可。今年7月份的一项研究显示,伦敦有94%的无线局域网络很容易受到攻击。另外,802.11用于无线局域网通讯的协议WEP(Wired Equivalent Privacy),其算法在数据安全、网络访问控制及数据完整性等方面均存有一定缺陷,很容易被恶意监听者利用。去年,达沃斯举行的世界性经济论坛高峰会议上,整个达沃斯小城到处都安装了802.11b访问点,与会代表都会得到一个装备了无线网卡的PDA,但还是有一组黑客设法攻破了达沃斯网络,窃取了大量巨头们的私人信息。此时尽管可以使用一些其它手段,如使用第三方加密软件,严格的口令策略,控制无线网的节点和接入点之间转发范围或是借助VPN或IPSec安全协议提供进一步的安全防护等一系列安全措施,却额外增加了不必要的管理负担。2 结束语新兴的无线网络和传统的有线网络各自有着对方无法拥有的优势。随着无线网络技术的发展,它和有线网络之间的差距可能会缩小,但完全取代有线网络,还需要走一段很长的路。构建一个智能建筑信息网络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如周围的自然环境、投资成本、用户对网络的要求、网络流量大小等,再结合有线、无线各自的技术优势做出相应的方案。对于金融企业,其内部局域网要求很高的安全性,可以考虑使用传统的有线网络;对于地形复杂,难于施工布线的地方,可以使用无线网络;对网络运行可靠性要求高的用户,可以建一个无线网络,作为有线网络的备用。目前,只有把有线、无线网络技术相互结合,优势互补,才能构建出完美的智能信息网络。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您所在位置: &
&nbsp&&nbsp&nbsp&&nbsp
生成树算法在无线局域网中应用与实现.pdf62页
本文档一共被下载:
次 ,您可免费全文在线阅读后下载本文档
文档加载中...广告还剩秒
需要金币:200 &&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
··········
北求iIIlllli人毕碗…≥位论史
现代通信的发展目标是个人通信。它要求在任何时间。为任何地点的用户提供任
何类型的数据传输服务。这就要求通信系统必须具有支持移动的能力,并且还应具有
足够高的数据通信速率以支持包括视频在内的各种类型的服务。在目前的几种移动数
据传输方式中,只有无线局域网具有足以支持视频业务的高数据速率,它必然会成为
未来的个人通信网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这篇论文中,首先对无线局域网的发展历史作了说明,研究了无线局域网的特
点和发展前景,分析了无线局域网标准802.11b…的内容和所能提供的业务。然后我
们讨论了无线局域网的无线桥接技术及其优势。重点研究了生成树算法的理论及其在
无线局域网中的应用。
我们的无线网桥设计方案是一个嵌入式系统解决方案。本文讨论了嵌入式系统的
结构,嵌入式系统的软件开发环境和开发方法。
在前面工作的基础上。通过对无线网桥及生成树算法的理解和研究,我们在嵌入
式系统中实现了基于双端口无线网桥的生成树算法,并且经过在无线局域网中的实际
测试,验证了生成树算法的解析和配置无线网络拓扑等主要功能。在论文的最后一部
分我们主要说明了生成树算法作为无线网桥上层协议模块的具体实现方法和流程,以
及与其他协议模块的接口问题。
关键字:无线局域网、无线网桥、生成树算法、嵌入式系统、VxWorks、BPDU
竺!墨坐坠!!堕!!坠!U!!g婪型!一竺!!竺垒垫!!兰!箜!坐:
modemcommunicationsis
正在加载中,请稍后...无线局域网和总线型以太网有什么本质区别?_百度知道
无线局域网和总线型以太网有什么本质区别?
无线局域网和总线型以太网有什么本质区别?这种区别对安全性有什么要求?
总线型局域网的模式是载波侦听-多路访问/冲突检测,CSMA/CD无线wlan的模式是载波侦听-多路访问/冲突避免,CSMA/CA
其他类似问题
无线局域网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以太网 局域网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