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人物关系及简介的人物及故事。

红楼梦故事概要及主要人物
红楼梦故事概要及主要人物
《红楼梦》,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章回体,成书于1784年(清乾隆帝四十九年),梦觉主人序本正式题为《红楼梦》,它的原名《石头记》、《情僧录》、《》、《金陵十二钗》等,作者,续作是由完成,本书是一部具有高度思想性和高度艺术性的伟大作品,作者具有初步的民主主义思想,他对现实社会、宫廷、官场的黑暗,封建贵族阶级及其家庭的腐朽,封建的科举、婚姻、奴婢、等级制度及社会统治思想即孔孟之道和程朱理学、社会道德观念等都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并且提出了朦胧的带有初步民主主义性质的理想和主张。
红楼梦四大家族
首字母索引:
  《红楼梦》是一部具有高度思想性和高度艺术性的伟大作品,
可以代表古典小说艺术的最高成就,它继承了《》的网状结构特点,以的日常生活为中心,以宝黛钗的爱情悲剧及大观园中点滴琐事为主线,以金陵贵族名门贾、王、薛、史四大家族由鼎盛走向衰亡的历史为暗线。展现了穷途末路的终将走向灭亡的必然趋势。并以其曲折隐晦的表现手法,凄凉深切的情感格调,强烈高远的思想底蕴,容及百家之长,汇集百科之粹,在我国古代民俗,封建制度,社会图景,建筑金石等各领域皆有不可替代的研究价值,达到我国古典小说的高峰。 《红楼梦》在流传初期是通过名为《》的形式流传,手抄本仅有八十回(根据有些学者的研究,流传下来的手抄本实为79回,今存手抄本的第80回仅仅是第79回的后半节,被后人割裂,以凑足八十回的整数;也有部分学者认为今79、80二回本均为续作混入)。
  自年间始,各种关于《红楼梦》的续作纷纷出笼。据有关学者统计,《红楼梦》的续书种类高达百余种,如《》、《红楼后梦》、《》、《》、《》、《增补红楼》、《》、《》等。
  炼石补天,所炼之石剩一块未用,弃在大荒山无稽崖青埂峰下。此石“自经煅炼之后灵性已通”,因未被选中补天常悲伤自怨。一日,和尚、道士经过此地,经顽石苦求再四,二位仙人知不可强制,便将它“缩成扇坠大小的,可佩可拿”,答应将其携到那“昌明隆盛之邦,诗礼簪缨之族,花锦繁华之地,温柔富贵之乡,去安身乐业”。不知几世几劫以后,空空道人经过这里
,见石上刻着它那番经历,便从头到尾抄下,交披阅增删、分出章回。以下便为石上所刻内容。姑苏阊门外有个葫芦庙,乡宦(谐音“真事隐”)居住庙旁,可怜寄居庙内的穷儒(谐音“假语存”),与他成为志同道合的朋友,赠银让他赶考。元宵之夜,甄士隐的女儿(谐音“真应怜”)被拐走,不久因葫芦庙失火,甄家又被烧毁。甄带妻子投奔岳父,遭白眼,其岳父是个卑鄙贪财的人,又把他仅剩的一点银子也半哄半赚地弄到自己手里。甄士隐“急忿悲痛”、“贫病交攻”,真正走投无路了。一天,他拄着拐杖走到街上,突然见一个跛足道人走过来,嘴里叨念着一些词句。士隐听了便问道人,知道是《》之后,便将《好了歌》解注作答。经道人指点后,甄士隐彻底醒悟,便随跛足道人出家了。
  贾雨村中进士,任县令,由于贪酷及侍才侮上,为人所恶,为上司所弹劾,因而被革职,到盐政林如海家教林黛玉读书。京城起复参革人员。贾雨村托林如海求岳家荣国府帮助,正值林如海的岳母贾母因黛玉丧母,要接黛玉去身边。便托贾雨村送黛玉到京。贾雨村与荣国府联宗。并得林如海内兄贾政帮忙,得任金陵应天府。
  黛玉进荣国府,除外祖母外,还见了大舅母,即之妻,二舅母,即之妻,年轻而管理家政的王夫人侄女、贾赦儿子贾琏之妻,以及、、和衔玉而生的。宝黛二人初见有似曾相识之感,但宝玉因见美如天仙的表妹没有玉,认为玉不识人,便砸自己的通灵宝玉,惹起一场不快。
  贾雨村在应天府审案,发现英莲被拐卖。买主为皇商之家、王夫人的妹妹薛姨妈之子。薛蟠虽为争英莲打死原买主,但贾雨村为向贾府献好竟只胡乱判了些两银子,为薛蟠平了此事。薛蟠与母亲、妹妹也一同到京都荣国府住下。
  宁国府梅花盛开,贾珍妻尤氏请贾母等赏玩。贾宝玉睡午觉,住在儿媳卧室,梦游,见“”图册,听演《红楼梦》曲,与仙女可卿云雨,醒来后因梦遗被丫环发现,二人发生关系。
  京官后代已沦落乡间务农,因祖上曾和王夫人、凤姐娘家联宗,便让岳母到荣国府找王夫人打秋风。王熙凤接待,给了二十两银子。
  薛宝钗曾得癞头和尚赠金锁治病,以后一直佩带。黛玉忌讳之说,常暗暗讥讽宝钗,警告宝玉。 贾珍之父贾敬放弃世职,离家求仙学道。他生日之日,贾珍在家设宴相庆。因林如海得病,贾琏带黛玉去姑苏,他的族弟调戏凤姐,被凤姐百般捉弄而死。秦可卿病死,贾珍恣意奢华,不仅东西都选上等,还花千两银子为儿子捐龙禁尉,以便丧礼风光。送丧途中,凤姐贪图三千两银子,拆散情人,使一对青年男女含恨而自杀。 林如海死后,黛玉只得长住荣府。一种寄人篱下的凄凉感笼罩着她,常暗暗流泪,身体也更加病弱。
  贾政长女元春被册封为妃,皇帝恩准探家。荣国府为了迎接这大典,修建极尽奢华的,又采办女伶、女尼、女道士,出身世家、因病入空门的妙玉也进荣府。元宵之夜,元春回娘家呆了一会儿,要宝玉和众姐妹献诗。黛玉本想大展奇才,但受命只作一首,深感遗憾。 宝玉说将来不放袭入,袭人趁机规劝宝玉读书“干正事”。宝玉和黛玉两小无猜,情意绵绵。又因有薛宝钗或其他小事。二人常吵,在不断争吵中情感愈深。
  宝钗过生日唱戏,小旦像黛玉,贾母娘家孙女口快说出,宝玉怕黛玉生气阻拦、结果惹得二人都生宝玉气。元春怕大观园空闲。便让宝玉和众姐妹搬进居住。进园后,宝玉更成天和这些女孩子厮混;书童将《》等书偷进园,宝玉和黛玉一同欣赏。
宝玉庶弟嫉妒宝玉,抄写经书时装失手弄倒蜡烛烫伤宝玉,王夫人大骂赵姨娘。赵姨娘又深恨凤姐,便请马道婆施魔法,让凤姐、宝玉中邪几死。癞和尚、跛道人擦拭通灵玉、救好二人。
  黛玉性格忧郁,暮春时节伤心落花,将它们理葬,称为花冢,并写《》。
宝玉丫环失手跌坏扇子,宝玉说她.她顶撞,袭人劝,她又讽刺,气得宝玉要赶走她。到晚间晴雯乘凉。宝玉又让她撕扇子以博她一笑。
  一次史湘云劝宝玉学官员,谈仕途,被宝玉抢白,并说黛玉从不说这种混账话;恰巧黛玉路过听到,深喜知心。
  王夫人丫环金钏与宝玉调笑,被王夫人赶出投井而死,贾环告贾政。宝玉又结交一位王爷喜欢的伶人,使得王爷派人来找。贾政大怒,将贾宝玉打得皮开肉绽。
  王夫人找袭人,要她随时报告情况。并决定将来袭人给宝玉做妾。
  大观园中无所事事,探春倡导成立诗社。第一次咏白海棠,宝钗夺魁;第二次作菊花诗,林黛玉压倒众人。
  刘姥姥二进荣国府,被贾母知道,便留她住下。在大观园摆宴,把她作女清客取笑;这位饱经世故的老妇也甘心充当这一角色。贾母又带刘姥姥游大观园各处。在拢翠庵,妙玉招待黛玉、宝钗饮茶,宝玉也得沾光。
  为凤姐庆生辰,从贾母起,各人出分子办席。凤姐饮酒过多,想回家休息,撞到贾链正勾引仆妇。凤姐哭闹。逼得仆妇上吊,贾母迫使贾琏向凤姐赔礼。
  由于行酒令黛玉引了几句《西厢》曲文,被宝钗察觉,并宽容了她,二人关系好转。黛王承认宝钗为好人,自己多心。黛玉模仿《》写出《》,抒发自己的哀愁。
  贾赦垂涎贾母丫环鸳鸯,让老婆邢夫人找贾母。鸳鸯不肯,贾母也不愿意,斥责邢夫人。贾母与贾赦母子关系更加不好。
  薛蟠在一次宴席上调戏会唱戏而又豪爽的柳湘莲,被柳毒打,柳怕报复,逃往他乡。薛蟠无脸,也外出经商。其妾香菱(即英莲)到大观园学诗。又有几家亲戚的姑娘来到,大观园中作诗、制灯谜,空前热闹与欢乐。
  袭人因母病回家,晴雯夜里受寒伤风,身上烧得烫人。宝玉为舅舅庆寿,贾母给他一件俄罗斯裁缝用孔雀毛织的雀金裘,他不慎烧个洞。晚上回来、街上裁缝不敢修补。睛雯重病中连夜补好。
  年关到,宁国府庄头交租,送的东西数量惊人,贾珍还嫌少。由于过年操劳,凤姐小产,无法理家,便由探春、宝钗等人协同理事。
  探春为赵姨娘所生,赵姨娘弟弟死,探春按例不多给钱,母女大闹一场。探春又在园中实行一些改革,将各处派专人管理,既交公一些财物.又给管理人一些利益。
  黛玉丫环紫鹃试探宝玉对黛玉真心,假说黛玉要回姑苏,宝玉相信而发病精神失常,由此,黛玉更知宝玉心理,众人也以为他们定成美满姻缘。黛玉又要认薛姨妈为干妈,钗黛二人达到关系最融洽时期。
  荣国府矛盾重重。贾环在宝玉处见到擦癣的蔷薇硝,想要些,宝玉丫环芳官却给贾环一些茉莉粉。赵姨娘到宝玉处大闹一场。芳官又给她干娘一些玫瑰露、引出她干娘的侄儿偷茯苓霜。几件事闹得大乱,险些打破仆人间的平衡。正当宝玉生日欢宴时,贾敬吞丹丧命。尤氏因丧事繁忙,请母亲和妹妹尤二姐、尤三姐来帮忙。贾琏见二姐貌美,要作二房,偷居府外。二姐和贾珍原有不清白,贾珍还想搅浑水,贾琏又想把三姐给贾珍玩弄。尤三姐却正气凛然,将珍、琏大骂,她已有意中人,即毒打薛蟠的柳湘莲。贾赦派贾琏外出办事,贾琏路遇薛蟠、柳湘莲。薛蟠遇强盗,被柳搭救,二人结为兄弟,贾琏趁机为柳提媒,柳答应。到京城后,柳先向三姐之母交订礼,遇宝玉闲谈尤氏一家而起疑,又去索礼退婚,尤三姐自刎,柳出家。
  凤姐知道贾琏偷娶之事,装成贤惠,将二姐接进府。请贾母等应允。贾琏回来,因办事好,贾赦又赏一妾。凤姐借妾手逼的尤二姐吞金自杀。
  粗使丫鬟傻大姐在园中拾到一个绣有春宫画的香囊,王夫人大怒;在王善宝家的撺掇下抄检大观园,王熙凤挂帅,惜春胆小懦弱,在看见从入画(惜春的丫鬟)箱中搜出来的男人(其实是入画哥哥)的袜子等时,便不分青红皂白嚷着要处罚入画,且当王熙凤说可以饶恕入画时,惜春还说她不许(这里充分体现了惜春的懦弱,也从侧面写出王熙凤处事的圆滑);探春悲愤,以为抄家是不祥之兆。后又因王善宝家的掀她衣服,而大怒并煽王善宝家的一耳光;惜春这时和哥哥嫂子断绝往来。晴雯被王夫人以“好好的宝玉”“被这蹄子勾引坏了”为由,莫须有的赶出,抱恨而死;贾宝玉无可奈何,写《芙蓉女儿诔》祭她。
  薛蟠娶妻夏金桂后,在夏挑唆下,薛毒打香菱,薛姨妈不准。夏金桂和婆婆吵闹。薛蟠无法在家。只得外出。
  由于原著,之后内容已不可知,为方便一部分读者更多地了解《红楼梦》,以下暂列举一些相关信息,仅供参考。
  1. 根据前文判词,目前较为广泛接受的大致结局为:四大家族没落,黛玉泪尽而死,元春在宫中,迎春误嫁孙绍祖折磨致死,探春远嫁,惜春出家,王熙凤被休弃(但原著中未有涉及),巧姐为刘姥姥救出嫁给。死,袭人嫁给蒋玉菡。 
  2. 《红楼梦》电视剧里,编剧人员与红学家顾问合作编写的结局,大致与上文相同,又添加了史湘云沦为歌妓,妙玉离开寻,宝钗为贾宝玉抛弃而守寡等悲惨结局,以及司棋、鸳鸯等人的自尽,等等,人物众多,此处不便一一列举。(电视剧的编剧、顾问都是权威人士,此结局可供参考)
在20世纪初,“红楼梦原作者究竟是谁”这个问题曾经引起中国学界的争论,这个争论至今仍然存 在。但大多数学者取得了共识——《红楼梦》是由曹雪芹撰写和与程伟元续全的。
  曹雪芹,中国清代伟大的文学家,名沾(读做“zhān”),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圃、芹溪,祖籍河北(一说辽宁,一说辽宁),大约生于1724年,卒于1763年。
  曹雪芹在富贵荣华中长大。其先世原是,后为正白旗包衣(家奴)。曹雪芹的高祖因随清兵入关有功得受官职。曹雪芹的曾祖父曹玺,祖父曹寅,父辈的曹颙和曹頫相继担任江宁织造达60余年之久,颇受帝宠信。曹家也因此成为当时财势熏天的“百年望族”;初年,由于统治阶级内部斗争的牵连,曹家遭受多次打击,曹頫被革职入狱,家产抄没,举家迁回北京,家道从此日渐衰微。这一转折,使曹雪芹深感世态炎凉,更清醒地认识了社会制度的实质。从此他生活一贫如洗,但他能诗会画,擅长写作,以坚韧不拔的毅力专心致志地从事小说《红楼梦》的写作和修订,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写出了这部把中国古典小说创作推向巅峰的文学巨著。
  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幼子夭亡,曹雪芹陷于极度的忧伤和悲痛之中,到这一年的除夕(日),因贫病无医而逝世(关于曹雪芹逝世的年份,有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和二十九年(1764年)两种说法)(曹雪芹逝于1763年见甲戌本甲午泪笔批:能解者,方有辛酸之泪,哭成此书。壬午除夕,书未成,芹为泪尽而逝。余尝哭芹,泪亦待尽),入葬费用由好友资助。
  现存最早手抄本是乾隆甲戌年(1754年)的,但只有不连续的16回。后来又发现了若干手抄本,较重要的如乾隆庚辰年(1760年)抄本,今存78回。这些手抄本都题名《石头记》,并且有署名 “脂砚斋”等人的许多评语,所以又被称为“脂评本”,简称脂本;脂本何以出现并流传,尚有争议。
高鹗、程伟元
  高鹗:生卒年: 约1738—约1815 清代文学家。字兰墅,一字云士。因酷爱小说《红楼梦》,别号“红楼外史”。汉军镶黄旗内务府人。祖籍铁岭(今属辽宁),先世清初即寓居北京。
  :江苏苏州人,乾隆后期,在京花数年之功,搜罗《红楼梦》残稿遗篇,并邀友人高鹗共同承担“细加厘剔,截长补短,抄成全部”的编务,三印《红楼梦》。
  清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萃文书屋活字印本《红楼梦》(程甲本)序据张问陶《船山诗草·赠高兰墅鹗同年》诗自注说:“传奇《红楼梦》80回以后,俱兰墅所补。”一般认为长篇小说《红楼梦》的后四十回是高鹗所续。一说是程伟元与高鹗共同续成,也有据乾隆间萃文书屋本《红楼梦》程伟元“序”及“引言”谈及陆续购得后40回续书残抄本事,认为另有续写之人,程、高只做了修补整理工作;但无论如何,程高均是红学的功臣,他们对《红楼梦》的传播及研究有着重大的意义。
  《红楼梦》第一回正文中,将作者归之为“石头”,这自然是小说家言。紧接着又提到,此书经“曹雪芹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纂成目录,分出章回”。而早期抄本中的大量脂批则直指曹雪芹就是作者。如甲戌本第一回有批语:“若云雪芹披阅增删,然则开卷至此这一篇楔子又系谁撰?足见作者之笔狡猾之甚。”据一部分红学家研究,脂批还多次说《红楼梦》的故事很多取材于曹家史实,也可作为旁证。由于脂批中透露作批者与曹雪芹及其家族关系紧密,也熟知甚至部分地参与了《红楼梦》的创作,因此脂批可以说是曹雪芹作为《红楼梦》作者的最直接证据,但有些派别认为脂批纯属后来者杜撰,不能作为研究证据。
  清代诗人富察明义在其《题红楼梦》诗序中说:“曹子雪芹出所撰《红楼梦》一部,备记风月繁华之盛,盖其先人为江宁织府。其所谓大观园者即今随园故址。惜其书未传,世鲜知者,余见其抄本焉。”另一位清代宗室诗人永忠作于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的咏《红楼梦》诗题曰:“因墨香得观《红楼梦》小说吊雪芹三绝句(姓曹)”。这大概是除《红楼梦》本身和脂批之外,最早指出曹雪芹是《红楼梦》作者的记载。明义和永忠都是曹雪芹同时代人,虽然没有证据表明他们认识曹雪芹,但他们与曹雪芹的朋友敦诚、敦敏兄弟有密切往来,因此他们的说法被认为具有很高的可靠性。
一、贾宝玉
  主人公贾宝玉是一个又奇又俗的人物。他性格的主要特征是叛逆,他的行为“偏僻而乖张”,是古代社会的叛逆者。他鄙视功名利禄,不愿走“学而优则仕”的仕途。他痛恨“八股”,辱骂读书做官的人是“国贼”,懒于与他们接触拜会。
他不喜欢所谓的“正经书”,却偏爱于“杂书”,钟情于《》、《》。他还对程朱理学提出了大胆的质疑,认为“除《四书》外,杜撰的太多了。”这充分显示出了他是君主专制制度的“逆子贰臣”。
  他认为“山川日月之精秀,只钟于女儿,须眉男子不过是些渣滓浊沫而已”。在这种骇世惊俗的思想指导下,宝玉终日“在内帏厮混”,并钟爱和怜悯女孩子,钟爱她们的美丽、纯洁、洋溢的生气、过人的才智,怜悯她们的不幸遭遇,怜悯她们嫁与浊臭的男子,失去了圣洁之美。贾宝玉道:“女子出嫁前为珍珠,嫁人后便失去光芒成了死珠,再老便与污浊男子同流,成为死鱼眼了。”他甚至为自己生有一个男子之身而感到无可挽救的遗憾。
  在他的生命历程中,最重要的一件事无疑就是与林黛玉的相爱了。这场恋爱,一方面开始于叛逆的性格,另一方面又促使了他的叛逆性格的最终形成。这是他生命史上最大最重要的叛逆行为。宝、黛不但要求婚姻自主,而且在恋爱中背离了传统社会的人生之道。他们在反叛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最后导致了两人的悲剧结局。
二、林黛玉
  金陵十二钗之首,在《红楼梦》中,林黛玉可能是个神仙,可望不可及。似乎也是一种姻缘,不想命运如此多作舛,其特点可概括为“凄美”二字。“凄”则主要表现在林黛玉的“身世凄凉、纤弱多病”,“美”则表现在“外在、内涵、艺术”这几个方面。两者相加就构成了林黛玉“凄美”的悲剧形象。(黛玉其实是仙草)
  外在之凄美
  初见黛玉,作者并未直接着墨来描绘她的美,而是巧借凤姐的嘴及宝玉的眼来突出林黛玉的绝世美丽。心直口快的凤姐一见黛玉即惊叹:“天下真有这样标致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而在宝玉的眼中:“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泣非泣含露目(一说: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名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好一个“袅袅婷婷的女儿”、“神仙似的妹妹”!笔至此处,一个活生生的“绝美”黛玉已跃然纸上,这便是林黛玉的“外在之凄美”。
  内在之凄美
  林黛玉是敏感而善良的。一方面,她寄人篱下的处境让她总是小心翼翼地为人处事,形成了“生怕被人看轻了去”的心态;另一方面,一个兰心慧质的女孩儿的小心眼儿更可以为她增添些“灵慧与可爱”之处,从而使林黛玉这个角色的塑造变得更加生动、有血有肉、感人至深。这正是作者的高明之处,在较大部分的文学作品中,作者们往往对正面的角色作太多的褒扬而使主人公几达神化的程度,这就导致人物的塑造脱离了现实生活变得空泛无趣、毫无动人之情了。
  在黛玉的善良方面,我们又可以从她与宝钗相处的文字里边看得出来,尽管两人在平日里为情所累而有些磨擦,而至后来待宝钗“竟更比他人好十倍”,还把宝钗让她“每日吃上等一两以滋阴补气”当作是宝钗对她的体贴。再者我们还可以从她教香菱作诗“诲人不倦”以及她的葬花之举等事可以看出她内心的善良。事实证明,越到后来“大得下人之心”的不是常“施下人以小恩”的宝钗,而是“以诚相待,什么都不瞒人”的黛玉,其出自本性的善良与坦诚也由此可见一斑。
  本是天外飞仙,何故凄凉如是?曹翁笔墨之神,亦在于此,一方面让黛玉“美丽”到极致,一方面又让她“凄凉”而至身死!于是乎,一个跨越无数时空的、恒久的悲剧性人物——“凄美的林黛玉”至此“雕塑”而成,“活生生”站在你的面前,让人为她尽情的感痛伤心,耿耿而不能忘怀。
三、薛宝钗
  金陵十二钗之一,薛姨妈的女儿。她容貌美丽,肌骨莹润, 举
止娴雅,是当时正统淑女的典范。她恪守妇道,但也对当时的社会抱有一种强烈的批判精神。比如,《红楼梦》第38回,她就作《》,对当时那些横行无道的官场人物如贾雨村之流,进行了尖锐的讽刺,但也有人认为这是对林黛玉与贾宝玉不避嫌疑的警告。而她自己最喜爱的词曲,居然也是一首富于孤愤、具有反叛色彩的《山门》。传统观点认为薛宝钗“城府颇深,能笼络人心,得到贾府上下的夸赞”。第40回,在贾母携刘姥姥参观大观园的时候,宝钗那“雪洞”一般朴素的室内布置,又引起了贾母的不满,认为是在亲戚面前扫了她的面子。贾母对宝钗,一则曰“使不得”,二则曰“不像”,三则曰“忌讳”,四则曰“不要很离了格儿”,五则曰“我们这, 越发该住马圈去了”。——全是清一色的负面评价。到后来,“荣国府元宵开夜宴”的时刻,贾母命自己所心爱的宝琴、湘云、黛玉、宝玉四人,与自己同坐主桌,却惟独将宝钗排挤到了主桌之外,同、辈坐在一起。毫无疑问,这些都是宝钗在贾母面前由“受宠”转为“失宠”的重要标志。脂砚斋对于钗、黛写应制诗一事的评语也是:“在宝卿有生不屑为此,在黛卿实不足一为”。正如她在《螃蟹咏》里所说的“酒未敌腥还用菊,性防积冷定须姜”,后来宝玉读到宝钗所作的《螃蟹咏》,也禁不住要为宝钗愤世嫉俗的思想叫好,高呼“骂的痛快”!虽说如此,但宝钗在一定程度上也有她的城府。例如王夫人的丫鬟死了,宝钗说“姨娘也不必过于念念于兹,多赏她几两银子便完了。”还有,她在偷听了坠儿和红玉在的话后的应急反应,虽未明说,但看过书都知道,宝钗的城府不浅!
  之妻,出嫁前为金陵世家史侯的小姐。她在贾家从重孙媳妇做起,一直到有了重孙媳妇。她凭着自己的精明能干,才坐稳了贾家大家长的位置。她喜欢众孙女,溺爱孙子宝玉,从前80回的文字中,我们可以看出,贾母是支持宝黛爱情的,但高鹗续本中却说贾母并不支持宝玉与黛玉的爱情。她的思想也受到了宝玉和黛玉的影响,有了一些前卫的想法。总之贾母能受到大家的尊敬,说明她的地位也是不可忽视的,她是有能耐的。
五、王熙凤
  荣府内,还有一个与众不同的人物,她便是王熙凤。
王熙凤的毒辣可谓,作为荣府“总 管”,她弄权,。她用毒计害死贾瑞,又阴谋逼死尤二姐。她生性尖酸刻薄,到最后害了全家。她的个性是泼辣的,文中处处都不忘点明这一点,像她过生日那天,与那媳妇拼命,向老太太求救,足以见得。但毕竟她很能干聪明,荣府上下大小事务都得她说了算,又善于迎合贾母,深得老太太的宠爱。她的根本目的是聚拢钱财,赵姨娘曾说过“这一半家产不叫她搬到她娘家去,我也不是个人。”
六、贾探春
  贾探春,贾政与妾赵姨娘之女——她没有黛玉的纤细怜人,没有宝钗的乖巧伶俐,没有湘云的活泼开朗,却有卓超的才干,过人的智慧,深僻的见解,远大的眼光,这些在第五十六回“敏探春兴利除宿弊,识宝钗小惠全大体”中精彩地表现出来了。
七、贾迎春
  贾迎春是贾赦之妾(早丧)所生,排行为贾府二小姐。她老实无能,懦弱怕事,有“ 二木头”的诨名。她不但作诗猜谜不如姐妹们,在处世为人上,也只知退让,任人欺侮。她的攒珠垒丝金凤首饰被下人拿去赌钱,她不追究,别人设法要替她追回,她却说∶“宁可没有了,又何必生气。” 她父亲贾赦欠了孙家五千两银子还不出,就把她嫁给孙家,实际上是拿她抵债。出嫁后不久,她就被孙绍祖虐待而死。
  据、刘心武先生多年研究,《红楼梦》结尾应有共108人(不含单列的贾宝玉)的情榜,分正榜(黛玉等),副榜(宝琴等),又副榜(晴雯等)等。
  绛洞花王 贾宝玉(情不情) 注:括号内为考语,下同。
  林黛玉(情情)薛宝钗(冷情)(宫情)贾探春(敏情)史湘云(憨情)(度情)贾迎春(懦情)贾惜春(绝情)王熙凤(英情)(恩情)(槁情)秦可卿(情可轻) 
  甄英莲(情伤) (情和)(情壮)(情豪)(情悔) (情外)(情妥)李纹(情美)李绮(情怡)(情喜)(情稚)(情稳)
  晴雯(情灵) 袭人(情切)(情拒)(情醒)金钏(情烈) (情慧)(情络) (情守) (情勇)(情怨)(情谅)(情失)
  金陵十二钗三副册
             
  金陵十二钗四副册
             
  金陵十二钗五副册
   卍儿          
  金陵十二钗六副册
             
  金陵十二钗七副册
    周瑞女     蝉姐儿  臻儿 
  金陵十二钗八副册
      鲍二家的   小吉祥儿 小鸩儿
  涉及情榜的脂砚斋批语有:
  1、:妙卿出现。至此细数十二钗,以贾家四艳再加薛林二冠有六,添秦可卿有七,熙凤有八,李纨有九,今又加妙玉仅得十人矣。后有史湘云与熙凤之女巧姐儿者共十二人,雪芹题曰“金陵十二钗”是本宗《红楼梦》十二曲之意。后宝琴、岫烟、李纹、李绮皆陪客也,《红楼梦》中所谓副十二钗是也。又有又副册三断词乃晴雯、袭人、香菱三人,余未多及,想为金钏、玉钏、鸳鸯、苗云(按:书中不见此人,想是彩云?)、平儿等人无疑矣。观者不待言可知,故不必多费笔墨。
  2、庚辰:妙玉世外人也,故笔笔带写,妙极妥极!畸笏。
  3、庚辰眉批:是处引十二钗总未的确,皆系漫拟也。至回末方知正、副、再副及三四副芳讳。壬午季春。畸笏。
  4、蒙侧批:天生一段痴情,所谓“情不情”也。
  5、庚辰双行夹批:后观《情榜》评曰“宝玉情不情”,“黛玉情情”,此二评自在评痴之上,亦属囫囵不解,妙甚!
  (注:畸笏指。)
清代小说的巅峰之作
  《红楼梦》是一部大书。它并不只是一部言情小说,他更是一部对君主专制社会末期四大家族的兴衰史的概述,这已经逾越了言情小说的范围。《红楼梦》起于言情而终于言情,但不止于言情,这样才能衬出情的深度与厚度在如此精妙的布局和秩序下,这等空间、这群人物中,看似庞杂的故事在作者的笔下事无巨细,分明清晰地娓娓道来。
毛泽东评价
  1、《红楼梦》我至少读了3遍……我是把它当历史读的。当故事读,后来当历史读。《红楼梦》的第四回,那是个总纲,还有《冷子兴演说荣国府》、《晴雯歌》和注。第四回《葫芦僧乱判葫芦案》,讲,提到四大家族:“贾不假,白玉为堂金作马。阿房宫,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个史。丰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如铁。东海缺少白玉床,龙王来请金陵王。”《红楼梦》写四大家族,阶级斗争激烈,几十条人命。统治者二十几人(有人算了说是三十几人),其他都是奴隶,三百多个,鸳鸯、司棋、尤二姐、尤三姐等等。讲历史不拿阶级斗争观点讲,就讲不通。
  2、中国有四部经典文学名著:《》、《》、《》《红楼梦》。 
  3、不读五遍《红楼梦》,没必要发表评论。
  4、大观园里贾宝玉的是系在颈上的一块石头,国民党的命根是它的军队,怎么好说不“保障”,或者虽有“保障”而不“确实”呢?
  5、《红楼梦》不仅要当做小说看,而且要当做历史看。他写的是很细致的、很精细的社会历史。他的书中写了几百人,有三四百人,其中只有三十三人是统治阶级,约占十分之一,其余都是被压迫的。牺牲的、死的很多,如鸳鸯、尤二姐、尤三姐、司棋、金钏、晴雯、秦可卿和她的一个丫环。秦可卿实际是自杀的,书上看不出来。贾宝玉对这些人都是同情的。你们看过《金瓶梅》没有?这部书写了宋朝的真正社会历史,暴露了封建统治,揭露了统治者和被统治者的矛盾,也有一部分写得很细致。《金瓶梅》是《红楼梦》的祖宗,没有《金瓶梅》就写不出《红楼梦》。但是,《金瓶梅》的作者不女性,《红楼梦》、《聊斋志异》是尊重女性的。
鲁迅的评价
  1、《红楼梦》是中国许多人所知道,至少,是知道这名目的书。谁是作者和续者姑且勿论,单是命意,就因读者的眼光而有种种: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 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在我的眼下的宝玉,却看见他看见许多死亡;证成多所爱者当大苦恼,因为世上,不幸人多。惟憎人者,幸灾乐祸,于一生中,得小欢喜少有罣碍。然而憎人却不过是爱人者的败亡的逃路,与宝玉之终于出家,同一小器;
  2、“全书所写,虽不外悲喜之情,聚散之迹,而人物事故,则摆脱旧套,与在先之人情小说甚不同。……盖叙述皆存真,闻见悉所亲历,正因写实,转成新鲜。……”(《》)
  书中很多人物的名字,其谐音都有特殊的含义,或讽刺,或感叹,是为红楼梦的艺术之一。脂砚斋的批文指明了部分的隐意。
  贾宝玉——假宝玉
  林黛玉——怜待玉
薛宝钗——削宝拆
  贾府——假府
  甄士隐——真事隐
  甄英莲——真应怜
  甄宝玉——真宝玉
  ——祸起
  ——风俗
  贾雨村——假语村(言) 
  ——假话
  娇杏——侥幸
  ——逢冤
  秦可卿——擒可轻、情可倾、情可钦、情可情
  ——情种
  ——沾光
  ——不顾羞
  ——不是人
  吴新登——无星戥
  ——实呆子
  元春、迎春、探春、惜春——原应叹息
  抱琴,司棋,侍书,入画---- 琴棋书画
  (抱琴--元春的大丫头,司棋--迎春的大丫头,侍书--探春的大丫头,入画--惜春的大丫头)
  ——擅骗人
  ——大权
  ——张有事
  秦业——情孽
  钱槐——奸坏
  青梗峰——情根风
  ——人情巷
  十里街——势利街
  贾政、贾敬——假正经
  ——消香馆
  ——离乡怨
  ——恨无缘
  ——遗红怨
  群芳髓——群芳碎
  ——千红一哭
  ——万艳同悲
  王熙凤:站在冰山山上孤零零的雌凤。
  (一说“亡西风”或“枉为犀利的女子”)
  《红楼梦》作者巧妙地用谐音人名表达了自己的写作思想。
  贾、薛、王、史四大姓谐音“假写往事”。(又有人称“家亡血史”或“贾亡薛死”)
  “秦可卿”谐音“情可情”,按照《道德经》中的句式“道可道”,“情可情”之后应该是“非常情”。秦可卿与公爹关系暧昧,作为叔辈的贾宝玉在秦可卿的卧室中梦游仙境而初通,应正了“非常情”三字。
  秦可卿的弟弟秦钟谐音“情种”。暗示贾宝玉在宁国府被播下情种,在荣国府大长特长。“宁国府”谐音“凝国府”,是把情天情海凝幻成情身的地方。宁国府四代男性人名贾代化、贾敬、贾珍,,串起来谐音“代(为)化净真容”,把贾宝玉凝为情身。
  十二钗中的十二位女性元、迎、探、惜四姐妹和熙凤、李纨两嫂,谐音“原应叹息春风晚”,宝钗、黛玉、可卿、巧姐、妙玉、湘云。谐音“差忒情欲巧妙云”。两句话组成一副对联。
  贾宝玉判词是“情不情”,参照“花非花”而来。白居易的“花非花”描写的就是冬天北方夜间凝结在窗户上的霜花。贾宝玉的经历,正像霜花一样,荣华一时,转瞬即逝。正可用作对联的横批。
  所以,曹雪芹用一幅对联概括了《红楼梦》故事:原应叹息春风晚,差忒情欲巧妙云;横批:情不情。还有一句弦外之音:一切都像云(史湘云的谐音)一样被西风(王熙凤)吹去了。
  宝珠,诸
  宝钗,钗
  宝琴,情
  宝蟾,缠
  宝玉,玉
  抱琴 暴寝 "原"春暴毙
  司棋 死凄 "应"春惨死
  侍书 事殊 "叹"春远嫁
  入画 入化 "息"春出家
  得到湘云绛纹石戒指的四个大丫鬟:袭人,鸳鸯,金钏儿,平儿,谐音:昔怨今平或昔冤今平
最早将《红楼梦》故事搬上银幕的是。
  1924年秋,民新影片公司将梅兰芳演的5出京戏片段,拍摄剪辑成一部两本长的短片,其中就有《》、《千金一笑》、《俊袭人》等。
  1927年电影《红楼梦》:林黛玉-陆剑芳 贾宝玉-陆剑芬。这是真正意义上的第一部《红楼梦》影视作品,它的结构十分巧妙,以刘姥姥为全剧结构的主线,颇有点“后现代”意味。上海复旦影片公司。
  1929年,夏佩珍,殷明珠,严月娴版电影《红楼梦》。上海孔雀影片公司
  1936年,有声故事片,李雪芳,冯侠魂版《黛玉葬花》。上海大华影业公司
  1939年,顾兰君,,白虹版《王熙凤大闹宁国府》。上海新华影片公司
  1942年,《红楼梦》。伪“中联”影片公司
  1944年电影《红楼梦》:林黛玉- 贾宝玉- 薛宝钗- 此时正处于中国电影的一个黄金时期,演员都是当时红得发紫的大明星。上海昆仑公司
  1951年,言慧珠,林默予,路珊版《》。上海国泰影片公司
  1952年,李丽华,严俊,陈娟娟版《》。导演:岳枫,香港长城影片公司
  1962年,童芷苓,王熙春版《尤三姐》(京剧)。上海海燕电影制片厂
  1962年香港电影《红楼梦》:林黛玉-乐蒂 贾宝玉-任洁 薛宝钗-丁红 袭人-丁宁 贾政- 茗烟- 傻大姐-。香港邵氏电影公司
  1962年电影《红楼梦》:林黛玉- 贾宝玉-徐玉兰。非常不幸,由于政治原因,这部片子一拍出来就被禁了,直到80年代才解禁。
  1975年香港版电视剧《红楼梦》:林黛玉- 贾宝玉— 薛宝钗—。值得一提的是,这部片子里有个跑的后来成了,他就是扮演的。
  1977年香港佳视版电视《红楼梦》:林黛玉- 贾宝玉-伍卫国 薛宝钗-。 1977年香港系列电影《金玉良缘红楼梦》:林黛玉— 贾宝玉— 薛宝钗—米雪 紫鹃—。导演:,香港邵氏电影公司。
  1977年香港电影《》:林黛玉- 贾宝玉- 薛宝钗—沈杏妮 袭人—陈维英 贾政— 。这是张国荣的第一部电影,也是一部三级片。香港思远电影公司
  1977年香港电影《》:王熙凤- 贾蓉- 贾瑞- 贾琏-于荣 贾珍- 柳湘莲- 尤三姐-刘雅英。导演:,香港邵氏电影公司
  1978年台湾电影《新红楼梦》:林黛玉-周芝明 贾宝玉- 薛宝钗- 贾母- 贾政-赵雷。
  1978年,台湾华视红楼梦(第一版): 林黛玉—程秀瑛,贾宝玉—龙隆,薛宝钗-范丹凤,王熙凤-叶雯,袭人-李陆龄,紫鹃-鲍正芳,史湘云-李欣,贾政-仪铭
  1983年,台湾华视红楼梦(第二版): 林黛玉—赵永馨,贾宝玉—李陆龄,薛宝钗-陈琪,王熙凤-李丽凤,袭人-鲍正芳,晴雯—许佩容,贾母—王满娇,王夫人—陈淑芳,刘老老—李国修,贾政—张复建,贾琏—杜满生 ,柳湘莲—杨怀民
  1987年电视剧《红楼梦》:林黛玉—陈晓旭,贾宝玉—欧阳奋强 ,薛宝钗—张莉,王熙凤—邓婕。(目前为止最经典的一部)
  1989年北影版系列电影《红楼梦》:林黛玉- 贾宝玉- 薛宝钗- 王熙凤- 贾母— 刘姥姥— 秦可卿— 紫鹃—;导演:。这也是我们比较熟悉的版本,当年曾经获得多项金鸡奖。
  1996年,台湾华视红楼梦(第三版):钟本伟饰宝玉,饰黛玉,邹琳琳饰薛宝钗,73集电视剧《红楼梦》。导演李英,台湾华视电影公司,也是一部经典之作。
  2002年,30集越剧电视连续剧《红楼梦》。浙江省文联浙江长城影视公司。贾宝玉—钱惠丽 林黛玉—余 彬
  2006年,香港无线TVB电视剧《》:—王熙凤 —贾琏 —贾宝玉 —林黛玉。这部电视剧至今仍未开拍,个中原因,不得而知。
  2009年,由李平担任导演的《》开拍(日杀青)。出品方:法制日报社影视中心,恒娱星空(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闵春晓饰演林黛玉,饰演贾宝玉,邓莎饰演薛宝钗,阮志强饰演贾政
  2010版红楼梦拍摄完成,由BTV投拍。
原声音乐(1987版)
  作词:曹雪芹
  作曲:
  演唱:、、叶矛、中国电影乐团合唱队
  演奏:
  指挥:
  录音监制:王立平
  音乐录音:寇淳、徐伟胜
  音乐编辑:郭融融
  录制时间:1987年
  录制出版:中国电影出版社
  专辑曲目
  晴雯歌 3:23"、聪明累 2:57"、葬花吟 6:03"、秋窗风雨夕 4:24"、枉凝眉 2:55"、紫菱洲歌 2:22"、叹香菱 3:17"、红豆曲 4:35"、引子 4:24"、题帕三绝 3:40"、分骨肉 4:47"、好了歌 1:33
1、林黛玉和薛宝钗
  画:四株枯木,木上悬着一围玉带;又有一堆雪,雪下一股金钗。
  判词: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
  画:一张弓,弓上挂着香橼。
  判词:二十年来辨是谁;榴花开处照宫闱。三春争及初春景,虎兕相逢大梦归。
  画:两人放风筝,一片大海,一只大船,船中有一女子掩面泣涕。
  判词:才自精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清明涕送江边舰,千里东风一望遥。
  画:几缕飞云,一湾逝水。
  判词:富贵又何为?襁褓之间父母违;吊斜晖,湘江水逝楚云飞。
  画:一块美玉落在泥垢之中。
  判词: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可怜金玉质,落陷污泥中。(程甲本作“终掉陷泥中”)
  画:一个恶狼,追扑一美女,欲啖之意。
  判词:子系,得志更猖狂;(“子系”合起来是孙的繁体字)金闺花柳质,一载赴黄梁。
  画:一座古庙,里面有一美人。在内看经独坐。
  判词:勘破三春景不长,缁衣顿改昔年粧。可怜绣户侯门女,独卧傍。
  画:一片冰山,上有一只雌凤。
  判词:凡鸟偏从末世来,都知爱慕此身才;,哭向金陵事更哀。
  画:一座荒村野店,有一美人在那里纺绩。
  判词:势败休云贵,家亡莫论亲;偶因济刘氏,巧得遇恩人。
  画:一盆茂兰,傍有一位的美人。
  判词:桃李春风结子完,到头谁似一盆兰?为冰为水空相妒,枉与他人作话谈。
11、秦可卿
  画:高楼大厦,有一美人悬梁自缢。
  判词:情天情海幻情身,情既相逢必主淫;谩言不肖皆荣出,造衅开端实在宁。
  1、《》
  开辟鸿濛,谁为情种?都只为风月情浓。趁着这奈何天、伤怀日、寂寞时,试遣愚衷。因此上,演出这怀金悼玉的《红楼梦》。
  2、《》 薛宝钗
  都道是金玉良姻,俺只念。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寂寞林。叹人间,今方信,纵然是齐眉举案,到底意难平。
  3、《》 林黛玉
  一个是,一个是。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须化?一个枉自嗟呀,一个空劳牵挂。一个是,一个是镜中花。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怎禁得秋流到冬尽,春流到夏!
  4、《》 元春
  喜荣华正好,恨无常又到。眼睁睁,把万事全抛。荡悠悠,把芳魂消耗。望家乡,路远山遥。故向爹娘梦里相寻告:儿命已入黄泉,天伦呵,须要退步抽身早!
  5、《》 探春
  一帆风雨路三千,把骨肉家园齐来抛闪。恐哭损残年。告爹娘,莫把儿悬念。自古穷通皆有命,离合岂无缘?从今分两地,各自保平安。奴去也,莫牵连。
  6、《》 史湘云
  襁褓中,父母叹双亡。纵居那绮罗丛,谁知娇养?幸生来,英雄阔大宽宏量,从未将略萦心上。好一似,霁月光风耀玉堂。厮配得才貌仙郎,博得个地久天长,准折得幼年时坎坷形状。终久是云散高唐,。这是尘寰中消长数应当,何必枉悲伤?
  7、《》 妙玉
  气质美如兰,才华阜比仙。天生成孤癖人皆罕。你道是啖肉食腥膻,视绮罗俗厌;却不知太高人愈妒,过洁世间嫌。可叹这,青灯古殿人将老,辜负了,红粉朱楼春色阑。到头来,依旧是风尘肮脏违心愿。好一似,无瑕美玉遭泥陷;又何须,王孙公子叹无缘!
  8、《》 迎春
  中山狼,无情兽,全不念当日的根由。一味的,骄奢淫荡贪还搆。觑着那,侯门艳质同蒲柳;作践的,公府千金似下流。叹芳魂艳魄,一载荡悠悠。
  9、《》 惜春
  将那三春看破,桃红柳绿待如何?把这韶华打灭,觅那清淡天和。说什么,天上夭桃盛,云中香蕊多!到头来,谁见把秋捱过?则看那,白杨村里人呜咽,青枫林下鬼吟哦。更兼着,连天衰草遮坟墓。这的是,昨贫今富人劳碌,春荣秋谢花折磨。似这般,谁能躲?闻说道,西方宝树唤婆娑,上结着长生果。
  10、《》 王熙凤
  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生前心已碎,死后性灵空。家富人宁,终有个,家亡人散各奔腾。枉费了,意悬悬半世心;好一似,荡悠悠三更梦。忽喇喇如大厦倾,昏惨惨似灯将尽。呀!。叹人世,终难定!
  11、《》 贾巧姐
  留余庆,留余庆,忽遇恩人;幸娘亲,幸娘亲,积得阴功。劝人生,济困扶穷。休似俺那银钱上,忘骨肉的狠舅奸兄!正是乘除加减,上有苍穹。
  12、《》 李纨
  ,更那堪梦里功名!那美韶华去之何迅!再休提绣帐鸳衾。只这带珠冠,披凤袄,也抵不了无常性命。虽说是,人生莫受老来贫,也须要阴骘积儿孙。气昂昂头戴簪缨, 光闪闪胸悬金印;威赫赫爵位高登,昏惨惨黄泉路近。问古来将相可还存?也只是虚名儿与后人钦敬。
  13、《》秦可卿 画梁春尽落香尘。擅风情,秉月貌,便是败家的根本。皆荣玉,家事消亡首罪宁。宿孽总因情。
  14、《收尾·》
  为官的,;富贵的,金银散尽;有恩的,死里逃生;无情的,分明照应。欠命的,命已还;欠泪的,泪已尽。实非轻,分离合聚皆前定。欲知命短问前生,老来富贵也真侥幸。看破的,遁入空门;痴迷的,枉送了性命。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红楼梦》续书多为续貂之作,可以将其作为一种现象研究。主要续书有
  1、《红楼圆梦》 异名:绘图金陵;十二钗后传 回数:30,自120回续起 作者:临鹤山人 
  2、《红楼梦影》 回数:24,自120回续起 作者:顾春 
  3、《红楼幻梦》 异名:幻梦奇缘 回数:24,自97回续起 作者:花月痴人 
  4、《绮楼重梦》 异名:红楼续梦、蜃楼情梦、新红楼梦 回数:48,自120回续起 作者:王兰沚 5、《补红楼梦》 异名:补石头记 回数:48,自120回续起 作者:嫏环山樵 
  6、《红楼梦补》 异名:红楼姊妹篇 回数:48,自97回续起 作者:归锄子 
  7、《续红楼梦》 异名:秦续红楼梦 回数:30,自97回续起 作者:秦子忱 
  8、《红楼真梦》 异名:石头记补 回数:64,自120回续起 作者:郭则沄 
  9、《红楼复梦》 回数:100,自120回续起 作者:陈少海
  10、《续红楼梦新编》回数:40,自120回续起 作者:海圃主人
  11、《续红楼梦稿》 异名:续红楼梦 回数:20,自120回续起 作者:张曜孙
  12、《》 异名:续红楼梦 回数:20,自80回续起 作者:
  13、《反续红楼》 回数:18,自120回续起 作者:凌豌豆
  14、《后红楼梦》 回数:30,自90回续起 作者:清·逍遥子
  15、《黛玉之死》 回数:12回,自80回续起,未完待续 作者:西岭雪
  1、 2、 3、 4、 5、(包括和有正小字本)
  6、 7、 8、 9、 10、 11、
  12、(分为和)13、 14、三六桥本
  另有(其中一些脂批,如“他日瓜州渡口,红颜固不得不屈从于枯骨”等为研究红学提供了一些有益的线索,可惜已经迷失)
1987年版《红楼梦》
  :1987版红
楼梦(又称为“央视版红楼梦”)是中央电视台和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根据我国伟大的古典文 学名著《红楼梦》摄制的一部大型古装连续剧,共36集。本片前二十九集基本忠实于曹雪芹原著,后七集不用高鹗续作,而是根据前八十回的伏笔,结合多年红学研究成果,重新构建这个悲剧故事的结局。这部电视剧于1987年在中央电视台和各大地方电视台上演后,得到了大众的一致好评,被誉为“中国电视史上的绝妙篇章”和“不可逾越的经典”。
  片名:红楼梦
  总导演:
  编剧:周雷 刘耕路  
  集数:36
  主演:,,,,,
  服装设计:
  主要演员:林黛玉——陈晓旭(已故)、贾宝玉——欧阳奋强、——(已故)、王熙凤——邓婕、薛宝钗——张莉、袭 人——、秦可卿——/夏丽蓉、史湘云——、王夫人——、鸳鸯—、贾琏—、王一贴—、赵姨娘—站爱霞/苏秋冬、贾探春—、 贾赦—、尤氏—、王善保
家的—、邢夫人—、贾惜春—、贾瑞—(已故)、贾迎春—/、贾珍—李志新、秋桐——沈璐、宝蟾—、柳湘莲—、香菱—、茗烟—、贾政—、紫鹃—、晴雯—、尤三姐—、薛姨妈—李凤英、薛蟠—、平儿—、巧姐—、、李纨—、贾兰—、贾元春—、—、板儿—李玥(
1989年电影版红楼梦
  制片方:
  导演:谢铁骊、
  编剧:谢铁骊、
  主要演员:贾宝玉---(原名夏菁,演贾宝玉时改名为夏钦)、林黛玉---陶慧敏、薛宝钗---傅艺伟、王熙凤---刘晓庆、贾 母----林默予、刘姥姥---赵丽蓉、贾元春---、贾迎春---杨世华、贾探春---曾丹、贾惜春---、史湘云--- 、贾 政----章杰、贾雨村---李法曹 、王夫人---王敏宜、邢夫人---宫景华、薛姨妈---袁玫、秦可卿---何晴、贾 珍----石况、贾 琏----王光权、贾 赦----周志宇、贾 敬----王振荣、贾 蓉----章健、贾 瑞----闪增宏、薛 蟠----林晓解、妙 玉----、李 纨----邢红、袭 人----邢金莎、晴 雯----李勇勇、鸳 鸯----许志群、平 儿----倪雪华、紫 鹃----关炜、 香 菱----童欣、麝 月----俞红菲、周瑞家的---王云霞、柳湘莲---王勇
  《红楼梦》是中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这部巨作已被中国艺术家多次以多种形式搬上银幕,相比之下,谢铁骊的这次尝试最为成功。导演手法细腻,熔现实、虚幻于一炉,见典雅、豪放于一色,称得上是改编之作的巨制;谢铁骊由此而荣获1990年第10届中国电影最佳导演奖。
2010年新版红楼梦
  片名:
  出品人、总制片人:
  总导演:
  总策划:、
  编 剧:、、、青枚、张天然、、董友竹、、蔡一玛 
  制片人:
  摄影指导:
  造型执导:叶锦添
  拍摄本文学顾问:郑万隆
  拍摄时间:2008年5月~日
  主要演员:
  贾宝玉——(少年)、(成年)
  林黛玉——(童年)、(少年\成年) 
  薛宝钗—— (少年)、 (成年) 
  王熙凤—— 
  平 儿——
  袭 人——
  晴 雯——
  贾 母—— 
  王夫人—— 
  邢夫人——
  贾 政——
  秦可卿/——
  贾元春——
  贾迎春——
  史湘云——(成年)
  女娲——蒋梦婕
  刘姥姥——
  茗烟——
  贾瑞——
  贾环——
  《开辟鸿蒙》、《飞鸟各投林》、《终生误》、《春梦歌》、《可叹》、《凡鸟偏从末世来》、《大梦归》、《一梦遥》、《晴天情海》、《空牵念》、《公子无缘》、《欲洁何曾洁》、《葬花词》、《黛玉琴曲》、《好了歌》
  制作历程
  2006年4月 新版红楼梦获国家广电总局拍摄立项许可
  2006年11月 顾问委员会成立,邀请众多各界重量级专家加盟
  2007年8月 李少红、李小婉团队接手新版红楼梦
  2008年3月 历经近半年的培训,主要演员一一浮出水面
  2008年5月 新版红楼梦在北京电影制片厂摄影棚内开机
  日 新版红楼梦首次召开新闻发布会
  日 北京电视台《探红楼,飞梦传奇》专题节目在摄影棚内对“元妃省亲”的拍摄进行了现场直播。
  日 新版红楼梦完成拍摄,顺利杀青。当天剧组为成年宝玉扮演着杨洋庆祝了18岁成人礼
  2010年6月 新版红楼梦开始陆续在部分省份地方台播出
  日 新版红楼梦上星播出倒计时30天。系列专题片《解梦红楼》发布
  日 新版红楼梦于全国上星播出(北京电视台、安徽电视台)
  幕后相关数字
  1.18亿元的投资创国内单部电视剧投资之最;10个摄影棚;103堂搭建场景;388名五及以上戏份的演员;演员历经约5个月的培训,邀请各方专家集中授课;各色服装4342件,共406套,其中雀金裘重大4公斤,使用了数百片雄孔雀的尾羽,而其中3件手绣华服则由苏州苏绣大师顾文霞亲自带领16名弟子历时4个月手工赶制而成;各款首饰将近4000多件,道具上万件,数不胜数。另外,从2008年的夏天到2009年的中秋,16个月的时间里的每一天,从早上8点到凌晨12点(化妆师和部分演员得凌晨3、4点开始化妆),剧组的每日工作时间超过15小时;16个月里,只在2009年春节放过三天假(大年三十到初二)
评剧《红楼梦》
  评剧大师经典剧目。此剧源出小说《石头记》,经曹克英改编,1956年排演,韩少云扮演黛玉;合作者:菊桂舫、碧莲玉
  排演趣事
  曾经有戏曲评论家说过评剧演不了《红楼梦》,可是韩少云大师用短短的两个小时,把一部洋洋巨著浓缩其中。尽管评剧更适合演平民生活。但是韩少云大师的表演真是众口称绝:即不失评剧亲切自然的特色,又把黛玉大家闺秀的气质表现的惟妙惟肖;唱腔设计既有新颖别致又保留了醇厚的评剧韵味,让戏曲界的艺术家们赞扬不止。
  经典唱词
  林黛玉(唱)我一生与诗书做了闺中伴,与笔墨结成了骨肉亲。曾记得菊花赋诗夺魁首,海棠起社斗清新。怡红院中行新令,潇湘馆内论旧文。我一生心血结成了字。如今是记忆未死,墨迹犹新。这诗稿不想玉堂金马登高第,我只望它高山流水遇知音。如今是知音已绝,诗稿怎存。莫不如把这断肠的文章付火焚。这诗帕原是他随身带,曾为我擦过多少旧泪痕,谁知道这诗帕未变人心变。可叹我真心人换得个假心人,我早知人情比纸薄,我懊悔留存诗帕到如今。万般恩情从此结,只落得无情烈火葬诗魂。
黄梅戏《红楼梦》
  主演:、
  用黄梅戏的表演手法再现了贾宝玉和林黛玉之间的恩恩怨怨割之不断的旷世之情。
  一曲衣婉忧怨的悲歌,一段至情至爱的故事。高度凝练的艺术手法,优美精致的画面构成。把你带入一个境界,使你在沁人心扉的旋分赴中感受宝、黛的绵绵恋情,在荡气回肠的唱段中领悟铭心刻骨的千古离恨。
越剧《红楼梦》
  导演:
  主演:、王文娟、等
  导演:
  主演:、、等
  百年越剧,四部经典,而《红楼梦》无疑是经典中之经典。上世纪六十年代初,越剧《红楼梦》被拍成电影艺术片后,流传更广,影响更大,使越剧走向全国,甚至飞越国门,受到世人瞩目。因此,该剧实乃是中华民族戏曲艺术之。
发表评论:
TA的最新馆藏[转]&[转]&[转]&[转]&[转]&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红楼梦主要人物故事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