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伯高的后代怎么我国有几个民族族

联系方式:029-
千年东汉古墓遭民宅压顶 后裔见状含泪长跪不起
&&&&来源:
红网&& 10:27
华商彩信手机报,精彩资讯早知道!移动用户发‘HSB’到 定制,3元/月!
2月23日,永州市零陵区司马塘路北侧,东汉零陵太守龙伯高之墓被一民房门前护坡压占。图/记者辜鹏博
  在永州,保护龙伯高墓的呼声已久。然而,人们不得不面对的一个尴尬是:这座古墓上,压着一幢4层楼民宅。
  龙伯高是东汉时期零陵太守,因威廉德政被后人追奉、纪念。龙伯高墓是古城零陵唯一一座有名有姓且碑墓俱在的汉代历史著名人物墓葬,至今已有1900年历史。
  墓上的民宅,改建于“龙墓”被确定为文物保护单位之后。调查显示,规划建设部门在受理居民的改建申请时,没有报文物部门批准。
  墓上民宅是否合法,上级文物部门与零陵区政府部门的定性出现分歧,而由此产生的是是非非,使得龙伯高墓的抢救性修缮迟迟未能动工。对于正欲创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永州来说,这不是个好消息。对于龙氏后裔来说,先祖坟墓被民宅压顶,也成了他们的一块心病。
  现状似乎已成僵局,由此引出的诘问是:谁该为僵局负责?僵局如何化解?
  破败的千年古墓
  龙伯高墓历经近2000年,今日犹存。但尴尬的是,它被一幢4层民宅压着,“环顾四周,高楼林立,现代建筑挤挤挨挨,墓周边荒草萋萋,烂砖碎砾遍散……我们立于墓前,仿佛隐约听到了当年贤太守九泉之下的呻吟声。”
  “保护范围被完全侵占,而代之以四层楼高的居民住宅;文物本体之封土堆被地坪钢筋水泥预制板覆盖压顶……环顾四周,高楼林立,现代建筑挤挤挨挨,墓周边荒草萋萋,烂砖碎砾遍散……现状一副破败颓废景象。我们立于墓前,仿佛隐约听到了当年贤太守九泉之下的呻吟声。这与其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的身份,竟然如此的格格不入!”
  日,永州江华人龙志祥给永州市委书记张硕辅寄去一封信《千年古墓遭破坏,市保单位无人保》,如此描述了永州市文物保护单位龙伯高墓的现状。
  不久,他接到永州市委督查室负责人电话,被告知张硕辅已经批示,要求对其反映的情况予以调查核实。
  龙志祥的另一身份,是中华龙文化学术委员会副会长,族谱上,他是龙伯高第74世孙裔。
  2月25日,记者前往永州零陵区寻访龙伯高墓。在零陵城北徐家井司马塘,民居拥挤,通过两米来宽的过道,在司马塘路13号巷入口处,一块文物保护字碑提醒人们:龙伯高墓静卧于此。
  龙墓现存两块墓碑,其中一块已断裂,碑身风化、斑驳,隐约还能辨认碑上文字:“判永州事零陵钱塘杨继时顿首”,此碑立于明朝万历年间;另一块立于清光绪十年(1884年),“永州府儒学浏阳刘源淏后裔田重立”。
  龙墓北侧,一两米高的护坡上,是一幢四层民宅,贴满白色瓷砖,护坡平台正好位于龙墓上方,压占了墓顶。记者现场目击,证明龙志祥所言不虚。
  “2007年,我第一次寻访到先祖龙伯高墓时,见此惨状,泪流满面,长跪不起。”一位龙氏后裔说,作为后人,看到先祖的墓没能得到保护,愧疚与愤怒交织。
  据《后汉书》和《永州志》记载:龙伯高(公元前1年-公元88年)于汉光武帝25年敕封为零陵太守。在任期间,他致力于恢复因战乱而受创的当地经济,教化风俗,史称其“在郡四年,甚有治效”。此外,他以其仁厚谦逊的为官为人之道,为历代各族人士所称赞,赢得了“孝悌于家,忠贞于国,公明莅临,威廉赫赫”的历史评价。公元88年,龙伯高卒,葬于永州北门外司马塘,石墙围护,立祠建坊。
  永州市相关文物专家介绍说,近2000年间,龙墓位置没变,历代史志有载,后裔祭拜不断,是湖南不可多得的古代名人墓葬,具有十分重要的文物价值和旅游开发价值。
  如果追溯过往,龙伯高墓被列为文物保护单位的时间较为久远,这可佐证该墓的价值。1982年,永州市人民政府公布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龙伯高墓在列,该文件附件表明,1957年龙伯高墓曾列入省级重点保护单位。在1959年公布的湖南省第二批文物保护单位中,龙伯高墓再次入选,据文件记载,当时封土堆高2.4米,直径5.2米,有石砌墓围。
  糊涂的改建审批
  永州市文物管理处认为,芝山区(现零陵区)规划建设局未与文物部门协商便批准李少武的改建报告,为该违法行为提供了条件。零陵区委常委、宣传部长廖兴盛说,从目前调查的情况看,确是审批环节出了问题。
  日,永州市芝山区(现零陵区)人民政府公布龙伯高墓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为“以墓中心为圆心,以20米为半径”。日,永州市人民政府公布市级文物保护单位,龙墓列古墓葬第一位。
  然而,两年后,龙墓北侧的一栋砖木平房,经过改建成了一栋4层的水泥钢筋结构楼房,房屋前三四米宽的平台压盖墓体。龙伯高墓今日之状况,引发毁弃之忧,也引发龙氏后裔不满。
  楼房户主李少武,在文物保护范围内的改建为何能够通过审批?这是很多人的疑惑。
  根据《文物保护法》第十七条规定:“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范围内,不得进行其他建设工程或者爆破、钻探、挖掘等作业。但是,因特殊情况需要在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范围内进行其他建设工程或者爆破、钻探、挖掘等作业的,必须保证文物保护单位的安全,并经核定公布该文物保护单位的人民政府批准,在批准前应当征得上一级人民政府文物行政部门同意。”
  2011年6月,永州市文物管理处一份《关于李少武在市级文物保护单位龙伯高墓保护范围内建房的调查报告》中指出:日,永州市芝山区(现零陵区)规划建设局批准了李少武的旧房改建报告。
  文物管理处认为,区规划建设局未与文物部门协商便批准李少武的请求报告,为该违法行为提供了条件;由于坟墓附近民众不允许树立文物保护标志牌,导致文物保护法律宣传不到位;另外,李少武也缺乏文物保护法律意识。
  零陵区委常委、宣传部长廖兴盛介绍说,李少武在申请旧房改建时,规划建设局与文物部门沟通协调不够,也因为当时规划建设部门市区体制调整,以致把关不严,衔接脱节,使改建申请获批。
  廖兴盛还介绍了另一事实,李少武的房子2004年通过规划审查,2005年办理规划许可证时只批了三层,但李加建了一层,规划建设局2006年发现超建之后,要求李少武补交了超建面积规划费用。
  廖兴盛说,从目前调查的情况看,确是审批环节出了问题,区纪委牵头调查,已拿出处理意见,要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对政府部门行政审批把关不严,区委、政府责任追究的态度是坚决的。”
  一位当年零陵区文物管理所主要负责人介绍,文管所当年在巡查过程中,发现李少武改建房屋之后,对周边居民送了文物保护法和相关文件,宣讲法律法规;并与上级作了汇报,还把主管副区长、文化局长及文物处相关领导请到了现场,“我想借领导的力量进行制止,但没有人听”。
  非法与合法之争
  零陵区政府部门认为,“李少武有国土证,规划审批也有,如果认定为非法建筑,比较难”;文物部门则认为,依据《文物保护法》,李少武改建房屋未征得文物管理部门同意,是违法建筑。
  在张硕辅批示之后,零陵区组织了调查,但处置工作难以推进。对于李少武的房屋如何定性,也成为两种逻辑下的争议:文物部门与零陵区政府部门的定性截然不同。
  日,零陵区规划建设局在一份报告中指出:李少武房屋于2005年经审查同意后,办理了相关规划手续,建筑发证面积为548.8平方米。但是,当时审批了该房屋建筑工程,其护坡的加固及改造工程未审批,李少武房屋建设时位置有变动,超出了原审批范围。
  区建设局给出的处理意见是:护坡平台未经审批,且压占龙墓,对该市级文物保护单位造成了直接影响,建议联合执法,拆除该护坡;为保护和今后修复龙伯高墓,建议拆除李少武房屋,即由区房产局对李少武房屋进行价格评估,再根据评估结果,由政府组织协商处理。
  日,永州市文物管理处向零陵区人民政府发出加大执法力度的建议函,认为龙伯高墓被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后的新建建筑,既未经公布该文物保护单位的永州市人民政府批准,也未征得湖南省人民政府文物行政部门的同意,所以该新建建筑应视为违法违章建筑。
  零陵区委常委、宣传部长廖兴盛介绍说,日,他主持召集了相关部门协调会议,当时定的调子也是要拆除李少武家平台。
  但是,在随后的行动中出现了“插曲”,“在对李少武房屋的合法性认定上,麻烦来了”,“李少武有国土证,规划审批也有,如果认定为非法建筑,比较难。”
  另一个“插曲”是,在核定李家土地面积时,发现平台也在范围之内。廖兴盛解释说,过去在发土地证时,由于技术制约,不像现在用坐标来界定那么精确。
  由此,此前协议会议定下的调子被推翻。廖兴盛说,之后,他亲自出面,带政府和相关部门人员到现场查看,并与李少武进行沟通,出于文物保护及龙氏后裔要求,询问李少武能否拆除平台,但李少武态度强硬,不予同意,处置工作遇到很大阻力。
  但对于李少武的房屋不能认定为违法建筑,文物部门不予认同。永州市文物管理处有关人士称,文物部门认定为违法建筑的依据是《文物保护法》,“文保单位自公布之日开始,在保护范围内进行任何建设工程,都要向文物管理部门报批,必须先征得文物管理部门同意,否则视为不合法。我们用《文物保护法》来分析,这是个死调子。”&[1]&&
编辑:白玫
分享到微博:
&&相关新闻
&&& <font size="-2" color="#-09-28 16:52
&&& <font size="-2" color="#-09-27 03:58
&&& <font size="-2" color="#-02-25 08:24
&&& <font size="-2" color="#-02-16 10:15
&&& <font size="-2" color="#-02-15 08:28
一、原创内容页① 华商报、华商晨报、新文化报、重庆时报、大众生活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音视频)独家授权华商网发布,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华商网-华商报”。
② 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备注:华商网独家原创,转载请联系029- ()
二、华商网提供上传空间、链接及论坛/博客/评论等服务页面的免责申明
① 所有图片、音视频标明来源,有作者姓名要详细标注
② 华商网为用户提供上传空间服务,对用户传输内容不做修改或编辑。当著作权人和/或依法可以行使信息网络传播权的权利人发现上传内容侵犯其信息网络传播权时,应向华商网发出权利通知,华商网将根据相关法律规定采取措施删除相关内容。()
&&华商视界
&&社会新闻
&&新闻专题
  你能同时拥有4张身份证,而3张归属地还是同一县吗?你能同时有多套房产,特别是在京三里屯还超过一千平...
  7月9日海航对旗下天津航空“GS7554航班英雄机组人员给予“海航功勋员工”表彰以及总价值逾3000万元人民...
&&老陕播客
&&网络红人
  近日,网上曝光一组大学生篮球赛女裁判持法的照片,由于面容娇美,被网...
  她有着明亮的蓝色眼睛、垂至腰际的金黄色长发和凹凸有致的“完美”身材...
华商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 陕ICP备号 SP服务代码中国哪个少数民族是契丹族的后裔?_地理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206,965贴子:
中国哪个少数民族是契丹族的后裔?收藏
女真族是满族的祖先,夏尔巴人是西夏党项族的后代,藏族是土蕃人的子孙,锡伯族是鲜卑族的后代,可契丹族的后代是哪个民族?
(上海)昂立智力方,25年辅导品牌,校区遍布全上海,名校老师任你选,课程开设:1对3精品小班,1对1提分补习,针对性定制课程,快速提分,高中地理一对一免费咨询中心电话:400-882-..
曾经在东亚大陆叱咤风云的契丹族建立起了横跨中亚到东北亚的辽国,西辽,东辽,后辽……可蒙古人把辽国灭亡后契丹族好像就消失了? 契丹族的文字现在也成了没人看的懂的死文字,他们的语言怎么也失传了?
和契丹族同一时代的党项族(夏尔巴人)、女真族、藏族、大理国人(白族)、南诏人、土谷浑(土族)、汉人、蒙古人……的后代都还在,怎么契丹族是给蒙古人杀光了还是融入到蒙古人、汉人或者其他民族血液里了?
达斡尔族是不是契丹后代?
契丹祖源,圣地平泉,平泉人是不是契丹后代?
壮哉我大辽国。
契丹语,属于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长期游牧在科尔沁草原一带,后来融合于蒙古人当中。
达斡尔族 电视里播过是达斡尔族最接近
达斡尔族楼主听过吗?
契丹貌似国家民族太不重视了最后融于汉族满族蒙古族朝鲜族以及波斯
除了达斡尔还有锡伯族,锡伯谐音西伯,现在俄罗斯的西伯利亚是他们的起源地,西伯利亚其实也是谐音,真正应该叫鲜卑利亚,而鲜卑族你们应该很熟悉吧,而契丹族是从鲜卑人分出的一支,不知这样解释楼主懂没懂
我见过个锡伯族妹子,长得很高大但又不失一种健硕美,虽是大盘子脸却很受看,这些特征都是典型古契丹人的长像特点
世界上现在已经没有纯种的契丹族后裔了,估计锡伯族、赫哲族和达斡尔族有契丹族5%的血统,汉人、满人、蒙古人、回族、朝鲜族、俄罗斯族、波斯、阿拉伯、突厥各分支等民族都可能有契丹族0.5%左右的血统。
契丹文化基本上已经可以算灭绝了,估计只有少数中国历史学者在尽可能的挖掘契丹文化……
契丹人的后代现在主要在汉族,蒙古族,哈萨克族和维吾尔族当中,锡伯人也应该是他们的后裔。我记得哈萨克有一个部落就叫契丹部
契丹起於今内蒙古东边的老哈河流域,唐朝在此设松漠都督府。他们乘回纥衰败而起,耶律阿保机统一契丹各部,於西元916年称帝,东灭渤海国,西服回纥,北臣室韦,南入长城,建立辽朝,就是「杨家将」与小说《天龙八部》故事中的契丹王朝。西元1125年,辽为女真所灭,契丹人成为女真金朝子民;一部分称大贺氏的契丹人徙居呼伦贝尔,又称为达呼尔,后来也有不少徙居中原,改用汉姓,老国代胡格金台即达呼尔遗族。另一部分契丹人则投靠蒙古或西夏,西夏为蒙古灭亡之后,这一支契丹人也融入蒙古族。
契丹族怎么这么惨,曾经建立起当时世界上最强大国家的契丹人现在连后代也没了、什么锡伯、达斡尔、蒙古估计只有契丹 0.5%的血统不到了。猜想一下、当年要是没有铁木真、忽必烈,那么现在中国北方很有可能出现一个大辽人民共和国……
据说是达斡尔族。
金灭辽后,耶律氏被改为女真伊喇部
姑娘去买泳衣,试了之后有点大,老板说:“没事,下水了就贴身上了。”姑娘说:“我这是去海边,万一浪大了,泳衣脱落了怎么办。”   老板说:“我们质量好,你怎么浪都没事!”
达斡尔族 我同学就有一个 我们这里有一些达斡尔人
党项族好像是羌族的后裔吧?
耶律大石那支去哪了
登录百度帐号推荐应用
为兴趣而生,贴吧更懂你。或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湖南卫视《非常靠谱》引热议 解密生肖与姓氏  &
&&& 一、认识姓氏文化
&&& 在日常生活中,姓氏故事一直是很受欢迎的热门话题。考姓氏文化之发展,至少也有数千年之历史,而中国人与西方人的姓氏名字,却有一些差别现象,中国人是姓少、名多,而西方人则是姓多、名少。根据研究数据显示,中国人之姓氏人口大都集中于100大姓氏,而台湾之前100大姓氏,更占总人口数的96.54%。依最新户口统计资料,目前台湾总人口有二千三百万人,姓氏一千五百多个,其中号称台湾十大姓氏为「陈、林、黄、张、李、王、吴、刘、蔡、杨」,占有总人口数的52.63%。至于其它姓氏,其数量虽然很多,但希奇罕见之姓氏,更是琳琅满目而显得多采多姿。
&&& 日前与湖南电视台《非常靠谱》节目合作,特意对这些希奇姓氏研究多一些,慢慢地,这些有趣的姓氏故事也将随着电视节目逐渐呈现给观众朋友。
&&& 二、姓氏五花八门
&&& 希奇古怪姓氏比较容易引起大家的侧目与注意,因此我们常见有媒体报导一些希罕有趣的姓氏故事。这些看似五花八门之姓氏,目前所知者,包括有:以四季「春、夏、秋、冬」为姓,以天干「甲、乙、丙、丁,庚、辛、壬、癸」为姓,以方向「东、西、南、北」为姓,以颜色「黄、红、青、白、紫、蓝、黑」为姓,以数字「零、一、二、三、四、伍、陆、柒、八、玖、拾、百、千、万、兆」为姓,以生肖「牛、虎、龙、马,羊、猴、鸡、犬」为姓等等。稀奇古怪姓氏时而可见,例如上、下、左、右,真、假、是、非,都是姓氏;更有趣的是,姓「多」的人,果然比姓「少」的人多一些,例如全台湾姓「多」的有55位,姓「少」的只有5位。台湾属于稀奇古怪而罕见之姓氏确实不少,其中姓氏人口数在100人以下的小姓,就有970多个姓氏。据说形成这种较多生僻姓氏与希罕姓氏之现象,主要是在1949年,当时有不少从大陆各省县、各族裔之姓氏人家,跟随国民党军队撤退来台。但随着岁月飞逝,希罕姓氏有逐渐凋零之趋势,目前已出现姓氏数量慢慢消减,或一姓人口不满五人之现象。
&&& 三、生肖姓氏渊源
&&& 依据文献记载,流传的12生肖循环习俗,最早是在公元一世纪时,由东汉王充在其所著《论衡》一书中提出的,但是到南北朝时,中国才开始使用生肖来纪年岁。以后,在中原人士与少数民族的相互交往中,因有各种纪年法的交流与触合,才慢慢形成现在的12生肖。目前在东亚地区,包括中国、韩国、日本及东南亚一些国家,还普遍使用12种动物来代表年份,统称为12生肖,或称为属相,即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中国民间常以生肖计算年龄,每个人都以其出生年的象征动物作为生肖。生肖一轮周期为12年,生肖相同者称呼「仝生肖」,年龄相差12岁者,称呼「差一纪年」,一纪就是12年的意思。今年公元2011年,岁次辛卯、生肖属兔,因此兔年出生者,年龄分别是1岁、13岁、25岁、37岁、49岁、61岁、73岁、85岁……。
&&& 在中国人众多姓氏当中,有不少是属12生肖之人家,从历史文献及人物传记中,我们也可以找到这些以生肖为姓氏之名字。以台湾的姓氏为例,现在还有「牛、虎、龙、马,羊、猴、鸡、犬」8个生肖之姓氏。事实上,「牛、马、羊」3个姓氏,都已收录在传统的「百家姓」中,而「虎、龙、猴、鸡、犬」5姓,可算是罕见姓氏,另外「鼠、蛇、兔、猪」4姓,就几乎很难找到他们。综合姓氏专书、历史文献及媒体报导,有关生肖姓氏之渊源与相关历史人物,约可简略介绍如下:
鼠姓:老鼠位居12生肖之首,位在广州的全国首家姓氏图腾博物馆,据说已经收录了一万多个中国姓氏,其中还包括鼠姓。网络上曾经报导过两个姓鼠的人在南京工作,而参考统计资料,鼠姓主要分布在贵州、云南等地。
&&& 牛姓:牛姓出自子姓,周朝初年,微子之后有大夫牛父,任宋国司寇,其支孙以王父字牛为姓。隋朝有牛弘,官秘书监时,请开献书之路,修五礼、立名堂,后拜吏部尚书,史称大雅君子。
&&& 虎姓:汉有合浦太守虎旗,其先为八元伯虎之后。明朝有虎臣,孝宗将建棕棚于万寿山,以备登眺,臣具疏极谏而止,自是臣名闻都下;清有提督虎坤元。另据台湾新闻报导,台东县原住民虎笑妃女士,她回忆已逝父亲虎正,过去曾被日军征召服役,并参与偷袭美国珍珠港事件,光复后取汉姓时,就以日军攻击指令「虎」(Tora)为姓。
&&& 兔姓:据《南京彩虹生活网》报导,在南京户籍登记人口中,就有一位男士姓兔,但他是来自日本的外籍人士兔泽和广。根据报导,兔泽和广早年来到中国药科大学攻读硕士学位,后来他在南京结婚定居,并成立了一家中医药文化咨询公司。
&&& 龙姓:龙姓来源,传说是远在舜时,有纳言龙者,子孙因以名为姓。历史名人为黄帝臣有龙行,战国时魏将龙贾,东汉有将军龙伯高,清朝有戏曲家龙燮。
&&& 蛇姓:源于姜姓,为齐公族蛇丘氏之后。古时候蛇又称大虫,而蟒是大蛇,蝮是毒蛇,历史名人虽然没有姓蛇的,但因虫姓、蟒姓、蝮姓,都与蛇有关。在历史名人中,汉朝功臣虫达,助高祖定三秦,封曲成侯;清朝满洲人蟒吉图,康熙间吴三桂反,佩镇南大将军印,削平两粤;唐朝武则天毒死韩国夫人之女,并归罪于武惟良,其支系因此被高宗贬姓为蝮。
&&& 马姓:马姓,据说是马服、马矢,因省字简化而来。后汉有马援,一生立下不少汗马功劳,封新息侯,后有武陵蛮族造反,援将派兵讨之,但时年已八十余,尝谓宾客曰:丈夫立志,穷当益壮;又言: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尸还葬。元代马致远,是一位著名戏曲家。
&&& 羊姓:羊姓,出自周官羊人之后,子孙以官为氏。晋朝有羊祜,累官尚书右仆射,后入朝面陈伐吴之计,举杜预自代。祜在襄阳时,常登岘山,卒后,人立碑纪念,望碑者莫不流涕,杜预因名为堕泪碑。
&&& 猴姓:猴姓可能就是侯姓之笔误所造成的,台湾姓侯者以嘉义县最多,而目前户籍上登录姓猴者尚有六人,他们也都是居住在嘉义地区。
&&& 鸡姓:鸡姓之来源比较复杂,有学者考证,鸡姓可能源自「奚」姓,始祖叫奚廷拱,原籍山东,后来子嗣演变为鸡姓。另据《中国姓氏大全》记载,鸡姓来源有二:一是周代官名有鸡人,其后代以鸡为姓;一是西夏青唐族有鸡姓。据查,目前上海、云南、广西、台湾都有鸡姓;广西鸡姓据说是源自壮族,在东兴县有近1000人姓鸡。台湾也有人姓鸡,祖籍是来自广东,目前只存桃园县一家四人,他们认为鸡姓可能是「姬」姓的笔误。明代有鸡鸣时,为陜西苑马寺监正。
&&& 狗姓:狗姓较为罕见,汉朝有名人狗未央,但南宋以后,此姓氏就非常少见。狗就是犬,在2005年台湾户籍统计资料中,即有犬姓人家。
&&& 猪姓:据说南京曾有姓猪的人,但他是在南京工作的日本人。在日本姓氏中,就有姓「猪木」者,复字姓是传统的日本姓氏习俗。
(作者: 廖庆六,祖籍福建诏安,现居台湾云林县斗六市,台湾姓氏研究学会资深顾问,家谱网)相关新闻匈奴的后裔,现在是哪个民族?蒙古族又是哪个民族的后裔呢? - 爱问知识人
(window.slotbydup=window.slotbydup || []).push({
id: '2491531',
container: s,
size: '150,90',
display: 'inlay-fix'
匈奴的后裔,现在是哪个民族?
的后裔呢?
匈奴在东汉初年一分为二后,南匈奴在此后的四百多年中,不断和汉族、鲜卑、羌等民族混血,到了南北朝时期,“匈奴”一词已经从中国史籍上消失了,他们的血统现在可能存在于很多各种各样民族的中国人身上。
北匈奴通过中亚细亚一路西迁,经过三百多年才到达欧洲。那么期间,肯定已经有与其他民族的混血,今天中亚到高加索一带的诸多民族(哈萨克族、塔吉克族、乌孜别克族、亚美尼亚族等),不排除都有匈奴人血统的可能。匈奴进入欧洲后,主要大本营是东欧匈牙利、保加利亚一带地区,但是最向西也入侵过意大利(意大利的城市“乌迪内”,就是来源于匈奴大单于“乌尔丁”的名字),所以,在阿提拉大单于死去、匈奴帝国瓦解后,从黑海直到意大利北部的地区,很多民族都可能和匈奴人混血,而“匈奴”一词,在阿提拉死后不久也同样从欧洲历史书上消失了。
今天,公开承认自己是匈奴人后裔、并要求合法自治权的,只有匈牙利境内的一些人。当然,现代匈牙利的主体民族也不称为“匈奴人”,而是10世纪左右定居下来的“马扎尔人”。
蒙古族因为至今仍旧存在,而且全盛期离现在很近,血统较清楚——先秦一直到南北朝,他们是“东胡”的一支,居住于匈奴、鲜卑等当时强大民
匈奴在东汉初年一分为二后,南匈奴在此后的四百多年中,不断和汉族、鲜卑、羌等民族混血,到了南北朝时期,“匈奴”一词已经从中国史籍上消失了,他们的血统现在可能存在于很多各种各样民族的中国人身上。
北匈奴通过中亚细亚一路西迁,经过三百多年才到达欧洲。那么期间,肯定已经有与其他民族的混血,今天中亚到高加索一带的诸多民族(哈萨克族、塔吉克族、乌孜别克族、亚美尼亚族等),不排除都有匈奴人血统的可能。匈奴进入欧洲后,主要大本营是东欧匈牙利、保加利亚一带地区,但是最向西也入侵过意大利(意大利的城市“乌迪内”,就是来源于匈奴大单于“乌尔丁”的名字),所以,在阿提拉大单于死去、匈奴帝国瓦解后,从黑海直到意大利北部的地区,很多民族都可能和匈奴人混血,而“匈奴”一词,在阿提拉死后不久也同样从欧洲历史书上消失了。
今天,公开承认自己是匈奴人后裔、并要求合法自治权的,只有匈牙利境内的一些人。当然,现代匈牙利的主体民族也不称为“匈奴人”,而是10世纪左右定居下来的“马扎尔人”。
蒙古族因为至今仍旧存在,而且全盛期离现在很近,血统较清楚——先秦一直到南北朝,他们是“东胡”的一支,居住于匈奴、鲜卑等当时强大民族的东面;唐朝这支部族称“室韦”,一直到北宋;南宋之后,就一直称“蒙古”。当然,在两宋之交的时候,蒙古民族血统中还融入了“乃蛮”人的血液。在明朝后,建立元朝的蒙古贵族一度分裂为“鞑靼”(与中亚的一些民族有混血,中亚、俄罗斯至今有“鞑靼族”)和“瓦剌”。清朝时,又称蒙古。
了,我猜融入还是汉族的最多
蒙古族来自东胡-室韦
您的举报已经提交成功,我们将尽快处理,谢谢!
大家还关注古代居住在中国的波斯人的后代现在是哪个民族
古代居住在中国的波斯人的后代现在是哪个民族
不知道古代不同时期有多少波斯人居住在中国,我在书上还看到大食国侵占波斯,波斯国王到唐朝来求援,后留居中国.其后代肯定在中国的,但不知道是哪个民族,分布在哪里?
唐宋时期来中国的波斯人主要居住在长安、广州和泉州等地,其中滞留中国者多在中国娶妻生子,若干代的混血之后,其后裔已经很难与汉族区分,渐渐融合于汉族中。
至今福建广东等地可见有凹眼钩鼻之类长相者,与外域血统有关。
早期来中国的波斯人多信拜火教,乃中国明教的源头。后期来华的波斯人则多为伊斯兰教徒。
元朝时在中国的波斯穆斯林(原在中国的,新来的)与其他穆斯林一起被称为回回,是回族的源头之一。
请遵守网上公德,勿发布广告信息
相关问答:
公元7世纪中叶,大批波斯和阿拉伯商人经海路和陆路来到中国的广州、泉州等沿海城市以及内地的长安、开封等地定居。公元13世纪,蒙古军队西征,中亚的穆斯林(伊斯兰教徒的特称)大批迁入中国,以这些信仰伊斯兰教的中亚移民、波斯人、阿拉伯人为主,后吸收汉、蒙古、维吾尔等民族成分,逐渐形成了一个统一的民族——回族。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我国有几个民族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