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语帝帮忙,奥地利巴德伊舍的这句微博怎么翻

二十多年前我还是个小女生的时候,每次弹到贝多芬晚年的奏鸣曲,总觉得曲调极为奇怪,谈不上好听,仿佛一个人被困在网中,四肢极力伸张却始终无法破网而出,其中的沉郁、苦涩与愤懑,即便我还在“不识愁滋味”的年纪,也能从指尖中深深感受到。

站在中央公墓的贝多芬墓前,我忽然又想起了这些陈年往事。写下那些奏鸣曲时,贝多芬已经耳聋,所有的音符不再通过耳朵来聆听,节律、平衡、和弦都不再重要,一切都纯出于心声。他是那么骄傲、那么热爱自由的人,却一生不可得自由。童年时困于父亲的鞭子之下,而45岁以后双耳完全失聪,从此困在无声的世界里。曾经的少年意气风发,温柔心境,都早已被时间磨砺而去,写下过《致爱丽丝》与《月光曲》的天才年轻人,死于1827年那个格外寒冷的初春。

我们在维也纳的第一天,阴雨日。走进中央公墓的时候,天色已经阴沉无比,乌云堆积,酝酿着一场大雨。

这座面积非常庞大的公墓,容纳了一百多万个安息的灵魂,按照宗教信仰的不同而被划分为基督教墓区、犹太教墓区、伊斯兰教墓区等。而其中最为出名的一块所在,就是音乐家墓园。维也纳有“音乐之都”的称誉,那些生前在维也纳创作、演出、爱过笑过也苦痛过的音乐大师们,死后也永远地长眠在这座城市。

莫扎特与贝多芬两人生前交好,莫扎特年长些,他在听过初到维也纳的青年贝多芬的演奏后,曾说过:“这个人将给世界带来一些值得听的声音。”

而贝多芬也真心地仰慕莫扎特,为他写下过这样热情洋溢的文字:“我过去一直是莫扎特最热烈的崇拜者之一,我现在和将来仍将是如此,直到生命的最后一息。我认为您的作品在所有其它剧作之上,每当我听到您的新作就心花怒放,并且对它比对我自己的作品还要感兴趣:总之,我倾佩您并热爱您……您将永远是我最敬佩的当代人,如果您能给我写几行字、给予我莫大的快乐,我将感到宽慰,艺术将所有人汇集在一起,特别是那些真正的艺术家,您或许容我把自己也归于这类人的行列中。”

这对生前惺惺相惜的音乐大师,死后的墓地也相伴在一起。莫扎特纪念碑在整个音乐家墓园的正中,四周环绕着勃拉姆斯、舒伯特、斯特劳斯……每个名字都曾熠熠生辉,写下过动人心魄的乐章。

广为人知的一个说法,是讲莫扎特去世时贫病交加,被草草葬在平民公墓,连墓碑标识都没有。待到后人想去寻访,已经再也无法确认哪具骸骨属于这个世界上最伟大的音乐天才。所以今天在中央公墓音乐家墓园的,只是他的纪念碑。

也有传说,莫扎特去世的第二天,就在维也纳的斯蒂芬大教堂举行了他的追思弥撒,并被下葬在中央公墓。这种说法未经证实,但无论如何,表达了人们的一份美好心愿。

离开的时候,雨滴终于落下。我和Cappi坐在有轨电车里,跟着车辆轻轻摇晃着,慢慢从市郊去往城区。大雨打湿了车窗玻璃,氤氲着水汽,窗外的一切都不再分明。去过墓地后总会有些怔忪,尤其是在这样落雨的傍晚。

于是来到市中心,我们便一头钻进了帝国饭店,想用一顿喷香的下午茶,来安慰快要冻僵了的魂灵。

收起湿漉漉的雨伞,自有微笑着的侍者优雅地接过去,然后将我们引入窗边的座位。点了维也纳Melange咖啡、卡布奇诺咖啡,还有一块Imperial Cake。比起著名的萨赫咖啡馆的蛋糕,帝国饭店的招牌蛋糕外面裹着一层巧克力,内里的蛋糕有着一层又一层的丰富口感,奶油、巧克力、杏仁的滋味在口中交融,伴着咖啡厅里无处不在的轻轻钢琴声,紧绷了一整天的心情,在这刻也柔软下来,像是泡在热水里,暖意自心散发到四肢百骸。

临去时,从依然微微笑着的侍者手中接过雨伞,那钢琴调子却忽然一转,轻轻巧巧的几个音符出来,竟赫然是“我的心里只有你没有他”,几乎可以合着那旋律哼出歌词。我们震惊地回头,坐在钢琴背后的中年男人轻轻地点了点头,嘴角慢慢翘起来,绽放成一个灿烂的笑容。于是我们也忍不住露出笑,然后转身,走入维也纳夜晚的蒙蒙细雨里。

这是个让灵魂都可以安眠的静夜,维也纳的第一天,安然美好地结束了。

进入中央公墓的时候,天色已经非常阴沉。

老约翰·施特劳斯长子,奥地利著名的作曲家、指挥家、小提琴家、施特劳斯家族的杰出代表。

出生在维也纳一个音乐世家家庭,与父亲同名。被世人誉为“圆舞曲之王”。1844年组成自己的乐队,演奏本人和父亲的作品。年应邀在圣彼得堡指挥夏季音乐会达十年年任皇室宫廷舞会指挥。1899年,约翰·施特劳斯逝世时,维也纳人民举行了十万人的盛大葬礼。

奥地利作曲家,出生于维也纳郊外的教师家庭。自幼随父兄学习小提琴和钢琴,少年时即显示出他在音乐创作上的特殊才能。

舒伯特的一生是在贫困中度过的,艰难的生活使他过早地离开人世。然而,舒伯特却为人类留下了大量的不朽名作。他是早期浪漫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也被认为是古典主义音乐的最后一位巨匠。

贝多芬之墓。他的生平就不用多介绍了,贝多芬和舒伯特两人的墓地就位于莫扎特纪念碑之后,是整个音乐家墓园最显著的三个标志性墓地。

最中心最显著的位置,属于莫扎特。

维也纳最杰出的钢琴制造商,J.B.Streicher钢琴至今是珍品。

奥地利浪漫主义时期作曲家、指挥家,出生在今日的克罗地亚,主要创作轻歌剧。著名的轻歌剧作品有《轻骑兵》等。

奥地利音乐家,曾任皇家歌剧院的首席指挥。

(又有写为:Karl Freiherr von Hasenauer,1833年7月-1894年1月)奥地利著名建筑师,最著名的作品有维也纳艺术史博物馆、自然史博物馆和新霍夫堡(霍夫堡皇宫的新翼部分)。

艺术史博物馆,我们下一天就要去的哦。

音乐家墓园最中心的一块区域转完了(当然,也不全部都是音乐家了),走在中央墓地的中心大道上,远处是欧美墓地都会有的礼拜堂。

穿过中心大道,这一片墓园也都是奥地利历史上的名人、将领等的墓地,但是因为对他们的名字、事迹都很陌生,也就没有仔细研究了。

相对传说中草草葬了莫扎特的平民墓地,中央墓地中大多是城中名流、富豪与贵族,墓地也都修缮得很有特色。

树木葱茏、繁花盛开,有阳光的日子里,想必这里景致也会很美。

雨滴开始落下,我们也准备离开。

又路过回廊,向着大门口而去。

有轨电车站就在墓地2号门外,等车的时候,望着阴沉的天色和墓地大门,也不免心事重重。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奥地利巴德伊舍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