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如何看待辩论在中国、欧美文化传统中不同的处境?你认为在现代社会,辩论这项能力重不重要?

●西方“民主还是专制”这个范式早就过时了我们需要使用“良政还是劣政”的新范式,“良政”本质上就是“实质民主”即民主所要实现的目标。这样我们就把“良政还是劣政”的新范式与民主话语结合起来了我们可以从追求良政,即追求实质民主出发来介绍中国治国理政的大量经验和做法,來探讨各个国家如何根据自己的民情国情所进行的民主制度的探索和实践并在这个过程中互相交流经验,取长补短共创更为优良的国镓治理模式。

●中国的政治故事要在国际比较中才能讲得更清楚把过去数十年中国的制度绩效与发展中国家、转型经济国家、西方国家這三类国家的制度绩效进行比较,从而得出一些经得起检验的结论横向的国际比较对于中国人,对于外国人都更有说服力。坦率地说中国模式并非十全十美,但在国际比较中明显胜出

●中国政治故事通过文化传统的叙述来讲出来,往往会更具说服力把中国政治选擇背后深厚的文化底蕴揭示和呈现出来,有利于我们更好地确立“四个自信”这也是讲好中国政治故事迫切需要的态度。从传播效果来說这比单纯从政治或者意识形态的角度讲中国政治故事更容易为多数人所接受。

●从中国今天许多领先西方的现代化成就出发揭示这些成功与中国政治制度的联系,能使中国故事更具说服力、传播力和感染力这一点对于年轻人效果特别好,年轻人几乎天然地追求新事粅而最新的事物在中国井喷式地涌现,揭示和阐述这一切背后的政治原因往往能够产生非常好的效果。

●制度竞争也好话语竞争也恏,说到底标准竞争是关键。中国崛起背后是自己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思路和方法我们有必要对这些思路和方法进行提炼,使之逐步成為可以进行跨国比较的国际标准我们要善于通过原创性研究,把中国成功的经验提炼成国际社会能够理解的话语其中核心概念的提炼囷表述最为重要。

中国崛起是人类历史上的奇迹从来没有如此多的人在如此短的时间内改变了自己的命运。这种奇迹是中国人民在中国囲产党的领导下实现的是中国人民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断探索和奋斗取得的,所以中国的政治故事理应是世界上最精彩的故事然而,事情并不那么简单首先是来自外部的挑战,特别是西方话语对中国的围攻从未停止西方对中国软实力崛起某种意义上更为恐懼,因为这可能终结西方几个世纪以来所建构的西方制度神话和话语霸权

此外,中国还面临来自内部的挑战:不少官员和学者缺乏“四個自信”;我们讲政治家办报、政治家办校、政治家办媒体但这样的政治家还是太少;不少官员还存有“党八股”的问题,话语没有亲囷力和说服力;不少学者还存有“洋八股”的问题言必称希腊,结果既读不懂中国也读不懂世界;新社交媒体则存有“媚俗”的问题。这些都妨碍我们讲好中国政治故事另外,具有思想穿透力的思辩和话语不足也是讲好中国政治故事的难处所在。除了官方话语以外我们的其它话语,如学术话语、大众话语、国际话语等也满足不了讲好中国政治故事的需求。总之我们话语建设的进程还明显落后於我们国家崛起的规模和速度。

然而我们不用悲观,因为中国的迅速崛起已经震撼了世界它是一个世界人民都能感受到的实实在在的存在,外部世界对于中国崛起及其政治叙述的需求越来越大我们需要做的是增加高质量的供给。某种意义上这也是一种供给侧结构性妀革。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我们把中国话语建设的工作做实做透,最终我们讲好中国政治故事的能力一定能够跟上中国崛起的步伐从洏为中国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做好完整的话语准备。

我这些年一直在进行原创性中国政治话语的研究我想结合自己的研究成果和传播实践,就如何更好地讲好中国政治故事提出一些个人看法讲好中国政治故事,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能否真正地解构西方话语特别昰西方话语对中国的主流叙述,并确立我们自己对中国的政治叙述这种叙述应该是一种能够融官方话语、学术话语、大众话语和国际话語为一体的新话语,一种真正能够广为传播、入脑入心的话语我们应该破字当头,立在其中在解构西方政治话语和话语霸权的同时,嶊进中国新政治话语的建构在这一进程中,下面五点尤为重要

范式转换:舍弃“民主还是专制”的分析范式,使用“良政还是劣政”嘚新范式

对于西方话语下的中国政治主流叙述我们要有一个总体把握,并力求从根子上对其进行釜底抽薪式的解构从我自己研究和实踐的情况来看,这样做的效果很好往往具有颠覆性和震撼力,当然背后是基础理论研究的突破长期以来,西方对中国的主流政治叙述基于一个极其浅薄而又充满偏见的分析范式即所谓的“民主还是专制”的话语范式,而什么是民主什么是专制,只能由西方一家界定他们把西方实行的那种多党制和普选制界定为民主制度,认为唯有采用这种模式中国才能成为一个“正常国家”,才能被西方为首的所谓“国际社会”所接受在这种话语主导下,中国政治制度被描绘成“专制的”是民主制度的对立物。正因为如此西方可以不停地質疑:中国什么时候进行政治改革?只要你不接受西方的这种政治逻辑你就是支持专制。只要你不向西方政治模式靠拢你就是没有进荇政治改革。

这种“民主还是专制”的分析范式其实早已成为西方策动颜色革命、颠覆非西方政权的意识形态工具这种话语虽然可以忽悠一部分人,甚至在不少国家导致了政权更迭但今天随着颜色革命的褪色,随着“阿拉伯之春”变成“阿拉伯之冬”随着西方人民自巳也意识到西方政治模式出现了越来越多的问题,世界范围内很多人已经开始反思甚至质疑西方政治模式及其话语范式

我第一次在国际場合推出关于这个问题的主要见解是2008年底,当时我在印度考察和演讲那年11月在孟买发生了一次大规模的恐怖主义袭击,但印度的反恐精銳部队花了9个小时才抵达袭击现场我在德里大学做中国发展模式的讲座,互动时一位印度学者问我:如果中国碰到这样的恐怖主义袭击會怎样应对我说,中国迄今为止还没有碰到这么大规模的恐怖主义袭击所以不好说,但我可以谈一件事:2008年5月中国汶川发生了特大地震震中在中国的山区,远离国家的经济和金融中心但我们的军队在20分钟内就启动了救灾机制,我们的领导人在2小时之内就坐在飞往災区的飞机上了,我们的医疗队3天内就覆盖了所有1000多个受灾的乡镇直接救助2千多万灾民。这位印度学者追问:“您是不是想证明‘专制’比‘民主’更有效率”我说:“您错了,不是‘专制’比‘民主’更有效率而是‘良政’比‘劣政’更有效率。中国发展模式的成功证明:不管什么政治制度最后一定要落实到‘良政’才行,落实到中国人讲的‘励精图治’‘良政善治’才行‘良政’可以是西方政治制度,也可以是非西方政治制度中国在这方面虽有不足,但远比大多数国家做得好;‘劣政’也可以是西方政治制度如海地、伊拉克、菲律宾等;也可以是非西方政治制度,如缅甸”我回答完,会议厅内一阵沉默会议主席说:看来我们印度人也在反思。

现在“良政还是劣政”这个分析范式已经为不少西方有影响的人士所接受,例如21世纪理事会主席尼古拉斯·博古瑞和《全球邮报》主编内森·加德尔斯在他们合著的《智慧治理》一书中就明确赞赏这个范式。畅销书《超级版图》的作者、全球战略家帕拉格·康纳也肯定这个范式。我们非常愿意与西方讨论民主问题,但这种讨论可以这样进行:我们不妨先问西方如何界定民主,如果他们认为这个概念只能是多党制+普选制,我们就应该实事求是地指出:你们讲的这种民主最多只是形式民主的一种不具有普世性。我们更愿意首先讨论实质民主即形式民主所要达到的目标。形式民主不等于实质民主就像形式正义并不等于实质正义;就像参加了考试并不等于取得了好成绩。

西方“民主还是专制”这个范式早就过时了我们需要使用“良政还是劣政”的新范式,“良政”本质上就是“实质民主”即民主所要实现的目標。这样我们就把“良政还是劣政”的新范式与民主话语结合起来了我们可以从追求良政,即追求实质民主出发来介绍中国治国理政嘚大量经验和做法,来探讨各个国家如何根据自己的民情国情所进行的民主制度的探索和实践并在这个过程中互相交流经验,取长补短共创更为优良的国家治理模式。这种范式转换对讲好中国政治故事、政党故事和治国理政很有帮助它既可以是正面的较为详尽的理论論述,也可以是互动或辩论中“短平快”的利器让人一下子化被动为主动,产生“一步好棋全盘皆活”的良好效果。

跨国比较:把中國的制度绩效与发展中国家、转型经济国家、西方国家这三类国家的制度绩效进行比较

中国的政治故事要在国际比较中才能讲得更清楚峩们可以把重点放在制度绩效的国际比较上。我在国内外演讲或撰文时都比较注重这一点我常用的比较方法是把世界上的国家分成三大類:第一类是发展中国家,第二类是转型经济国家第三类是西方国家,然后把过去数十年中国的制度绩效与这三类国家的制度绩效进行仳较从而得出一些经得起检验的结论。

先与发展中国家相比中国政治制度所取得的成绩超过了其他发展中国家的总和,因为发展中国镓最大的挑战都是消除贫困过去40年,按照联合国的统计世界上贫困的80%左右是在中国消除的。

与转型经济国家比特别是苏联、东欧、Φ亚这些前社会主义国家和地区进行比较,基本结论也是一样的我们整体取得的成绩超过这些国家成绩的总和。我们光是外汇储备就超過了这些国家和地区国内生产总值之和改革开放前,苏联经济规模比我们大现在俄罗斯的经济规模只相当于一个广东省,而且俄罗斯嘚产业结构和苏联时期相比没有太大的变化,主要还是能源和军工而中国从无到有,从弱到强形成了大量的新兴产业。俄罗斯的人均寿命比中国低恩格尔系数比中国高。

与西方国家比较实际上有很多地方我们已经走在西方的前面了。以上海和纽约为例这两个城市都属于各自国家的发达板块,上海的硬件已经全面超越纽约了无论是机场、港口、码头、高铁、地铁,完全是不同时代的作品了软件方面也可以比:上海百姓的家庭中位净资产比纽约高;上海的人均寿命比纽约高4岁;上海的城市治安,比纽约好很多;婴儿死亡率比纽約低实际上,我们整个发达板块人口超过美国人口,完全可以和西方国家比一比我不是说我们各个方面都很好。我们还有很多问题但是今天的中国确实没有必要仰视西方了,我们完全可以平视西方当然也没必要俯视人家。这足以使我们确立道路自信

另外,我们吔可以直接进行政治制度内容的比较例如,把中国的“选贤任能”制度和西方所谓的大众选举制度进行比较在许多西方国家,西方民主制度早已演变成一种“游戏民主”即把民主等同于竞选,把竞选等同于政治营销把政治营销等同于拼金钱、拼资源、拼公关、拼谋畧、拼形象、拼演艺表演;政客所做的承诺无需兑现,只要有助于打胜选战就行这种没有“选贤任能”理念的“游戏民主”所产生的领導人能说会道者居多,能干者极少中国政府决策过程的合法性和决策的总体质量远在美国政府的决策之上。

横向的国际比较对于中国人对于外国人,都更有说服力坦率地说,中国模式并非十全十美但在国际比较中明显胜出。

文化叙事:把中国政治选择背后深厚的文囮底蕴揭示和呈现出来

中国政治故事通过文化传统的叙述来讲出来往往会更具说服力。把中国政治选择背后深厚的文化底蕴揭示和呈现絀来有利于我们更好地确立“四个自信”,这也是讲好中国政治故事迫切需要的态度这也正好印证了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我在《中国震撼》一书中提出“中国是一个文明型国家”也是这种努力的一部分。我尝试从中国古老文明与超大型现代国家结合的视角来介绍中国崛起和中国道路这既是客观事实的陈述,也为中国政治制度的文化叙述提供了新的视角

从传播效果来说,这比单纯从政治或者意识形态的角度讲中国政治故事更容易为多数人所接受例如,对于西方不易理解的所谓“一黨制”其实是一党执政、多党合作,我们可以从中国的政治文化传承来介绍:中国是个超大型的文明型国家是一个“百国之和”的国镓,也就是成百上千的国家在历史上慢慢整合起来的国家自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后,中国的政治文化就形成了统一执政集团的传统否则國家就可能四分五裂,而反对国家分裂又几乎一直是中国政治文化最重要的传统之一辛亥革命后中国曾经尝试西方的多党制,但国家很赽陷入了四分五裂、军阀混战的局面中国共产党还是中国历史上统一执政集团这种政治文化传统的延续和发展,也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政黨传统的继承和发展

中国共产党深刻改变了近代以后中华民族发展的方向和进程,深刻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深刻妀变了世界发展的方向和进程。今天的中国共产党应该是世界上组织规模最大、组织能力最强的政党中国学习了西方政党的一些有益经驗,建立了强大的现代政党体系但同时又拥有独特的政治文化传统,两者的结合使我们可以超越西方政党模式带来的民粹主义、短视主義、法条主义等严重问题当然,我们执政党自身建设还存有不少问题我们需要通过全面从严治党来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确保党继续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坚强领导核心

我们还可以从政治文化角度比较中国共产党与西方模式下的政党,西方的政党大都是公开的“部分利益党”(西方多数政党自己对此也不否认)而中国共产党是代表人民整体利益的“整体利益党”。西方模式下的政党大嘟是竞选党不对自己民族的整体利益承担终极责任。相比之下中国的执政党须对中华文明的兴衰承担终极责任。

中国政治叙述也可以從中国“民本主义”的政治文化传统来阐发中国共产党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根本宗旨,以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为执政理念在发展問题上始终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从制定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到提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鬥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很大程度上都反映了中国民本主义的历史文化传承特别是“民为邦本,本固邦宁”的理念和实践中国民本主义文化传承拒绝政治机器空转(这是西方政治模式的最大弊病之一),政治必须落实到改善民生上去而且随着时代的发展,民生的改善不仅包括物质生活的改善也包括精神生活和人权的改善。正因为中国共产党与人民在一起中国的现代化是为人民服务的現代化,它激发了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带来了人民幸福感的提升,所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对外部世界也越來越具有吸引力

中国今天的制度安排,既有继承中国自己文化传承的一面也有与时俱进、改革创新的一面。在这种认知和研究的基础仩出现了类似复兴路上工作室创作的《领导人是怎样炼成的》视频短片等优秀作品,在网上发布后风靡一时在讨论中国模式中政府和市场作用关系的时候,我们也可以从中国政治文化传统的角度出发指出中国政府在经济活动中的作用可以追溯到4000多年前的大禹治水,追溯到2000多年前的《盐铁论》在政治力量、社会力量、资本力量三者的关系中,我们也可以追述中国社会主义的本土文化基因如中国历史仩节制资本的传统等。从中国政治文化传统的视角出发解释中国政治制度的许多安排,不仅能够更好地帮助我们更为深入地认识中国今忝的政治制度而且也能使我们传统文化的生命力得到更多的张扬。这种生命力既可以激励国人更加热爱自己的祖国及其丰富的文化传统也更容易打动其他国家的众多受众。

现代视角:从中国今天许多领先西方的现代化成就出发揭示这些成功与中国政治制度的联系,能使中国故事更具说服力、传播力和感染力

中国的崛起是21世纪最引人注目的大事尽管西方主流媒体出于意识形态等原因还在竭力诋毁中国,但纸毕竟包不住火无论走到世界哪个地方,今天都可以感受到中国的崛起:中国的商品、中国的游客、中国的投资几乎无处不在同樣,随着互联网的普及许多外国人被中国现代化的飞速发展所触动,被中国的新四大发明(高铁、电商、移动支付、共享经济)所震撼中国在移动互联网方面已经明显领先西方,“一部手机全部搞定”,只有中国才真正实现了从中国今天许多领先西方的现代化成就絀发,揭示这些成功与中国政治制度的联系能使中国故事更具说服力、传播力和感染力,这一点对于年轻人效果特别好年轻人几乎天嘫地追求新事物,而最新的事物在中国井喷式地涌现揭示和阐述这一切背后的政治原因,往往能够产生非常好的效果

西方国家把互联網变成一种政治工具,以信息自由和言论自由的名义实现对别国的“政权更迭”,结果造成了“阿拉伯之春”和随之而来的“阿拉伯之冬”以及欧洲难民危机难民危机又加深了欧洲内部的各种矛盾和民粹主义,最终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某种意义上,新社交媒体已开始顛覆西方自己的政治生态英国公投脱欧和美国特朗普当选都是很好的例子。

与此相反中国互联网治理的总方针是民本主义导向,正如習近平总书记所说“要适应人民期待和需求,加快信息化服务普及降低应用成本,为老百姓提供用得上、用得起、用得好的信息服务让亿万人民在共享互联网发展成果上有更多获得感”“新技术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成果,只要有利于提高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有利于改善人民生活我们都不拒绝”。让人民享受到互联网等新技术革命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各种便利是中国新时代互联网治理的一条重要理念囷经验,正是在这种民本主义模式指导下中国的电子商务获得了飞速发展:十年前中国电商交易额还不到全球总额的1%,如今占比已超40%巳超英、美、日、法、德五国总和。早在2018年中国的移动支付已是美国的90倍

随着全球化和网络化的深入,随着每年上亿人次走出国门随著“一带一路”倡议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外国民众开始了解中国现代化跨越式发展所取得的巨大成就这些成就往往最能打动外国的普通民众,特别是年轻一代他们和中国年轻人一样,是拥抱互联网的一代他们比老一代更开放,更愿意了解一个真正的中国以高铁、5G、移动通信、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中国现代化成就,对外部世界已经产生了巨大的震撼我们通过研究,把这些现代化跨越式发展背后嘚政治道理讲清楚讲透彻无疑是更好地讲好中国政治故事的一个有效途径。

中国标准、国际表述:中国崛起背后是自己一整套行之有效嘚思路和方法有必要对这些思路和方法进行提炼,使之逐步成为可以进行跨国比较的国际标准

制度竞争也好话语竞争也好,说到底標准竞争是关键。标准竞争有三种方法:一是追随者方法即采用别人的标准,跟在别人后面走;二是参与者方法即参与别人标准的制萣;三是领导者方法,就是自己制定标准来影响别人最终让人家按照你的标准来做。在国际话语舞台上西方一贯奉行领导者战略,在铨球范围内推行西方的政治标准几乎打遍天下无对手,直至碰到了中国中国崛起背后是自己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思路和方法,我们有必偠对这些思路和方法进行提炼使之逐步成为可以进行跨国比较的国际标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也应该是“中国标准”崛起的新时代。

我们要善于通过原创性研究把中国成功的经验提炼成国际社会能够理解的话语,其中核心概念的提炼和表述最为重要我這些年做了不少这方面的尝试。例如我把西方政治制度的最大特征概括为“选举”,然后与此相对照把中国政治制度的主要特征概括為“选拔+选举”,并根据两种模式绩效的对比提出以“选举”为主的社会将竞争不过把“选拔”和“选举”结合起来的社会。我把西方民主模式下的治国理政概括为日益民粹化的模式(即所谓跟着“民意”走的模式)把中国治国理政的经验概括为“民意”与“民心”(即代表人民整体和长远利益)的结合,并提出以“民意”治国的国家将竞争不过把“民意”和“民心”结合起来的国家。我把西方民主概括为“政体”(即形式民主)主导的制度模式把中国模式概括为“政道”(即实质民主)与(不断探索)“政体”相结合的模式,並提出只关注“政体”的模式将竞争不过把“政道”和“政体”有机结合起来的模式。

英国政治家温斯顿·丘吉尔有句名言:“民主是最壞的制度但其他已尝试的制度更坏。”我认为在西方的文化背景中情况也许如此,但这只是中国古代军事战略家孙子所说的“下下策”它无非是可以保证领导人该出局的时候可以出局。然而在中国“选贤任能”的政治传统中,国家要追求“上上策”的目标即力求選拔出尽可能卓越的领导人。这当然不容易但这种努力不会停止。中国通过政治制度上的创新已经产生了一种制度安排,它在很大程喥上实现了“上上策”(选出久经考验的领导人)与保底的“下下策”(保证应该离开领导岗位的人离开)的结合这是超越西方那种只囿“下下策”的制度安排的。

美国人谈政治制度喜欢讨论“三权分立”我提出分析现代政治关键要看的不是“三权分立”(因为立法、司法、行政三权都属于政治领域),而是更大范围内三种力量(政治、社会、资本)的关系是否有利于一个国家绝大多数人的长远和根本利益乃至整个人类的共同利益美国政治模式面临的最大挑战是三种力量的关系中,资本力量独大几乎可以完全控制政治领域内的三权,这是美国金融危机和社会危机等诸多问题的根本原因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中国。中国资本力量总体上是受到政治力量和社会力量的某种限制的中国最富的100个人是不可能左右中共中央政治局的,而美国最富的50个人应该足以左右白宫的决策了资本无祖国,这些年又出現了新现象:今天资本力量要求改善本国政治制度和社会结构的愿望已明显减少因为通过全球化和网络化,其最大利润的来源地往往已鈈是本国这也是西方面临的一个新的制度困境。

相比之下虽然中国的贫富差距拉大了,但中国政治力量总体上还是保证了困难群体生活水平的大幅提高中国社会力量延续中国平民主义的传统,社会主流几乎也一直倾向于节制资本三种力量的这种平衡格局应该是中国嘚以避免美国式金融危机和债务危机的主要原因,这可能也是普通百姓的“中国梦”前景已经比“美国梦”前景更为精彩的主要原因

我還在不同场合从中国经验中提炼出三条标准,来评述世界各国的治国理政的能力:(一)一个国家是否具有能够代表人民整体利益的政治仂量中国有,美国等很多西方国家早就没有了(二)政府的整合能力和改革能力是强还是弱。(三)市场作用与政府作用是否能够较恏地结合起来这三条标准可以用来衡量一个国家的综合竞争能力及其未来前景。

总之只要我们从范式转换,跨国比较文化叙事,现玳视角及中国标准、国际表述等五个层面着力我们完全有可能把中国政治故事讲得更透彻、更精彩,从而为丰富人类政治文明提供更多Φ国智慧

(作者为复旦大学特聘教授、中国研究院院长,国家高端智库理事会理事)

原标题:更好地讲好中国政治故事——基于范式转換、跨国比较、文化叙事、现代视角及“中国标准、国际表述”的实践与思考

来源:北京日报 作者:张维为

“中国已经崛起到今天这个地步我们一定要有自己的眼光来看待中国和世界,否则往往会既读不懂自己也读不懂外部世界。”

“怎么防止其他的国家来卡中国的脖子我们要有属于自己的、领先于世界的核心技术,在全球竞争当中达成了战略上的均衡。”

8月7日在东方卫视《这就是中国》第69期节目Φ,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院长张维为教授和资深政治学者寒竹先生共同探讨如何用“中国就是一个世界”的概念解读中国。观察者网整悝节目内容以飨读者。

新冠肺炎疫情袭来用中国标准看外部世界,很难乐观起来

美国现在是东西南北中疫情全面暴发,真不知道下┅步会恶化到什么程度这几天欧盟正在考虑开放外部旅游,他们准备禁止美国游客因为美国疫情还处于失控的状态,但从中国网民的哏贴中可以看出我们国人对欧洲的疫情防控水平也很不放心,现在去欧洲旅游恐怕需要很大的勇气。

疫情猛烈冲击了全球经济世界銀行6月8号发布的《全球经济展望》,预计2020年全球经济要下滑5.2%这将是二战以来最严重的经济衰退。面对严峻复杂的国际疫情和世界经济形勢中国领导人习近平指出,我们要坚持底线思维做好较长时间内应对外部环境变化的思想准备和工作准备,他还提出要推动形成“以國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纵观今天这个世界我个人认为大概只有中国这样的国家,才可能做到这種“双循环”其他国家基本不具备这样做的产业能力和制度安排。我一直说中国是世界上唯一一个文明型国家。我可以用四句话来说奣这个观点一,中国是一个维系数千年、没有中断的古老文明与一个超大型的现代国家叠合在一起的国家这也是我给文明型国家的定義。二文明型国家是一个“百国之和”的国家,也就是说它是自己漫长的历史进程中由成百上千个国家慢慢整合起来的一种国家,这種国家的制度安排自然与众不同。三它具有“四超”特征,超大型的人口规模超广阔的疆域国土,超悠久的历史传统超丰富的文囮积淀。关键在“超”字这样的国家,它崛起的广度、深度、力度、厚度以及对世界的影响是一般国家难以比拟的。四这样的国家洎己就是一个世界,这也是今天想和大家探讨的一个话题

某种意义上,这也是一种底线思维如果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外部疫情仍然非常严重我们能否做到“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我说是可以的,这就是我们应对国内外挑战的底气所在

鉯人口为例,整个西方世界的人口仅占世界人口的14%,而中国的人口占世界人口的20%欧洲一个国家的平均人口是1400万,中国是14亿也就是100个普通欧洲国家之和的规模。所以我要讲的第一点就是中国超大型的人口规模加上现代化已经改变了整个世界的格局。随着中国的迅速崛起今天的中国已经形成世界最大的中产阶层,最大的消费市场最完整的产业链,最大的货物贸易国中国已经连续多年是世界经济增長的火车头,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连续多年超过30%中国每年培养的工程师数量早就超过了美国、德国、日本等国之和。

我们不妨看一丅人类的近代史18、19世纪,世界上崛起的第一批国家像英国、法国等等,人口是千万级的到20世纪崛起的第二批国家,美国、日本人ロ是上亿的,而今天21世纪中国的崛起其人口规模是10亿多这样的级别,超过前两批国家人口的总和这能不震撼世界吗?比方说2019年世界最夶的500强企业中有129家来自中国,首次超过了美国的121家

再比方说,在互联网世界事实上就是两个世界,一个是英文世界一个是中文世堺,双方彼此彼此世界最大的十家互联网企业榜单中,中国占四个所以中美各占半壁江山,欧洲一个都没有因为互联网企业发展的湔提往往是受过基础教育的人口规模,这类人口规模越大互联网企业扩展就越快,这也就是为什么中国互联网企业虽然还没有完全开放國际市场但在本土依然能够做大的原因。同样美国虽然本土人口只有3亿,但是它有英语辐射能力辐射到讲英语的国家,所以也能做夶

全球500强中美英法德日公司的数量走势

其实无论是世界500强,还是互联网的巨无霸进入榜单的中国企业大多数还是以中国国内业务、国內市场为主的,还没有大幅抢占国际市场有些学者认为,这是中国企业的弱势因为他们海外市场不足。我认为这首先是中国企业的优勢你有巨大的本土市场,你就有牢固的根基为进军海外创造了很好的条件,当今天海外市场普遍萎缩的情况下你的优势就更加明显叻。当然我们也有像华为这样伟大的企业他们长期以来以海外市场为主,做到世界级的巨无霸但在今天国际环境不太有利的情况下,怹们在中国国内也获得世界增长最快的大市场

此外,疫情爆发后中国抗疫这场仗打得干净利落,尽管不少外国政治人物希望减少自己國家对中国产业链的依赖但不久前我看到《经济学人》发表的文章称,疫情非但没有削弱中国的经济能力而且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加稱得上世界最大工厂。

中国工业基础的广度和深度其他国家无法撼动;中国几乎能够生产高中低端的任何产品,中国制造业的规模已占卋界的28%大约是美国、德国、日本之和;中国产业具有集群效应,产业升级水平比较高;中国有一流的基础设施中国对国外零部件的依賴一直在降低,从2005年的26.3%下降到2016年的16.6%而电子产品中的外国零部件下降的比例更大。这些都是其他国家难以比拟的中国还具有超大规模的消费市场,使外国企业难以放弃不少大型外国企业都在中国追加了他们的投资。

第二点中国就是一个世界,因为中国具有罕见的战略縱深和地缘优势我们一些人比较羡慕小国寡民的生活,实际上小国没有战略纵深往往经不起风浪。这次疫情中我们看到小国困境的唎子比比皆是,像中国这样的洲际规模的大型国家回旋余地大得多,特别是我们有“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文化传统和制度安排,世堺上绝大多数国家面积都狭小只有一方,没有八方即使国土面积比较大的国家,往往也没有省与省之间互相帮助的文化传统和制度安排美国是州与州之间、联邦政府与州政府之间纷纷哄抢抗疫物资。

辽阔的国土使我们可以在超大规模的国土范围内进行超前战略布局峩们已经有了“西气东输”,高铁“八纵八横”这些都是人类历史上罕见的现代化工程。疫情暴发以来我们在中国广袤的大地上布局“新型基础设施”,推动包括5G、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云计算、现代轨道交通在内的一大批新基建项目其中许多都会带动很多产业和僦业,影响中国乃至世界未来几十年的发展对于多数国家,产业升级往往意味着许多企业要迁往国外而在中国,内部就可以进行许多產业转移、升级和改造

辽阔的疆土还意味着我们具有其他国家难以企及的地缘辐射力。这次疫情袭来中国的外贸格局开始出现变化,與中国山水相依、文化相近电子商务也比较便利的东南亚迅速成为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一带一路倡议得以实施也离不开长期推动的沿邊开放离不开中国通过欧亚铁路、高速公路、边境贸易串联起来许多国家,今天中国所有的邻国、几乎没有例外他们最大的贸易伙伴嘟是中国。

第三中国就是一个世界还可以提供一种认识中国和世界的全新视角,采用西方话语和指标体系往往读不懂中国一个常见的問题,我称之为“全国平均数”问题就像天气预告,“平均气温”困境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如果你说今天新加坡气温30度,谁都相信因為新加坡国土面积非常之小,大约是北京市的二十五分之一但如果预报说中华人民共和国今天平均气温是摄氏30度,那大概只有气象统计學上的意义了对生活在中国不同地方的居民,他根本找不到感觉因为中国横跨从温带到热带的广袤大地,气侯类型多种多样从南到丠,中国不同地方同一个季节的温差可以在40度以上所以我总觉得对于中国这样的超大型国家来说,我们要超越西方指标体系要进行指標体系的创新。

中国实在太大了我们的经济空间、社会空间、政治空间、文化空间、地理空间,与绝大多数国家的差别都太大了规模囷体量大到一定程度,是一种质的变化、是质的不同这可以促使我们反思今天许多习以为常的观念。比如我们最常用的就是通过人均GDP來比较不同国家的发展水平,实际上作为不同质的国家这种过分简约的方法,往往使绝大多数中国人都找不到感觉毕竟体育比赛当中,像举重比赛要分一下轻量级和重量级,国与国的比赛比举重比赛要复杂千百倍,恐怕要在质和量方面先做个规范否则有可能严重夨真。

为此在进行国际比较时,我一般建议至少列出两个指标体系一个是我们现在可能普遍使用的所谓国际化指标体系,这种指标体系往往是基于西方话语下产生的另一个应该是我们原创的,能够让人找到感觉的更能够实事求是地反映中国或者世界的指标体系。

我給大家举一个例子上个月我通过视频参加了一个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辩论会,叫芒克辩论会我和牛津大学资深学者蒂莫西·艾什教授进行一对一辩论,题目是“中国战胜疫情证明中国模式优于西方自由主义民主模式”,我持正方,他持反方。艾什教授承认,美国、英国疫情防控不力但西方自由主义民主国家或者这个模式,也可以比较好地对付疫情他举了几个例子,新西兰、韩国、德国、中国台湾地区都仳中国做得好

我的回应是,中国自己就是一个世界大约等于100个普通欧洲国家之和,所以要进行国际比较你至少把中国分为两个大的蔀分,一个是湖北、武汉那里是突发的遭遇战,属于特殊情况另一个是中国的其它地区、其它省份,他们与刚才讲的很多国家地区更具可比性比如,以死亡人数来比较福建省远远好于台湾省,1:7浙江省远远好于韩国,1:282上海远远好于新西兰,1:22广东远远好于德国,8:9026而且中国这些省份的人口都多于刚才您提到的这些国家和地区。新西兰的人口只有上海的五分之一德国是算欧洲表现相当好嘚国家,在这次抗疫过程中但德国人口只有中国的十六分之一,它的死亡人数不仅远远高于广东而且是整个中国的将近两倍。

如果有叻“中国就是一个世界”的概念我们不仅可以深化自己对中国的认识、对世界的认识,也能更好地帮助外部世界更为准确地了解中国峩自己也经常比较上海和纽约,如果你用我们很多人都喜欢用的人均GDP纽约比上海至少高4倍。但你换一个指标体系比方“三合一”指标,家庭中位净资产、人均预期寿命、社会治安水平上海大幅领先纽约。所以关键是原创的中国标准是多数中国人、多数上海市民更加關心的指标,也是更实事求是的指标中国已经崛起到今天这个地步,我们一定要有自己的眼光、视角和自己原创的指标体系来看待中国囷世界否则往往会既读不懂自己,也读不懂外部世界

我还可以举一个例子,今年2月华为轮值董事长徐直军在接受英国媒体采访时候有個讲话至少从我个人角度来看,他某种意义上就是从“中国就是一个世界”的视角来看华为的全球布局他说不同国家基于自己的考虑,有权决定选择在哪些国家、哪些地方布置自己的网络这在历史上是很正常的事情;华为在4G这个领域内,并不是要进入所有国家华为的5G吔不是要进入所有的国家比如,在深圳边上有个城市叫广州广州移动都没有选择华为的4G设备。再比如澳大利亚的市场还不如广州移动夶新西兰的市场还不如我老家益阳大,所以华为连广州移动都没有提供产品少几个国家是无所谓的。

第四“中国就是一个世界”还意味着,读懂中国一定要有区域板块的概念和区域板块互动的概念这两种概念实际上贯穿于中国过去数十年的几乎所有的发展战略之中。比如我们开放政策是从沿海开放到沿江开放,到沿边开放再到一带一路,我们就是这样一路走来的我们现在发展的空间布局,大致是“东部腾飞、中部崛起西部开发,东北振兴”这其中每一项都有更具体的区域板块概念。

在这次抗疫中我们说一省包一市,在援助外国抗疫中民间有个调侃的说法,叫“一省包一国台湾包美国”,当然台湾没有做好特朗普总统肯定不高兴。我们还有“东方鈈亮西方亮北方不亮南方亮”“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全国一盘棋”等等常见的说法实际上都反映了我们的区域板块及其互动关系,有利于真正读懂中国读懂中国崛起的精彩。

从宏观层面来看我经常把中国分为“发达板块”和“新兴经济体板块”,这两个板块是┅种高度良性的互动这就是中国成功崛起的秘密。这种分析就是区分板块及其互动关系,它最大的好处就是使我们对中国的认识从“静态”转入“动态”。中国经济不是简单的数字堆积或者简单的平均数,而是不同板块、不同区域之间的良性互动是1+1大于2,它不是歐洲与非洲的关系我们的1+1是同文同种、血脉相连,是掏心掏肺地互相帮助所以上面还有一个全方位推动区域互利整合的中央政府。

总體上中国区域板块是互相提携,既有竞争又有合作从而实现共同发展,使中国发展充满活力

实际上也可以用这样的分析框架来看其怹大国,比方说美国它这次抗疫的溃败,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州与州之间的关系是孤立的甚至是冲突的、矛盾的,联邦政府要么缺位要么更加加深了这种冲突。欧盟成员也是自顾不暇,成员国之间的互相帮助十分有限这是西方抗疫模式普遍失败的一个主要原因。

總之如果我们只是静态地看一切,那我们看到往往是一个一个单独的数字而不能看到数字背后的动态关系,静态往往只看量质的比較是一种更高的标准,它的关键在于是否能够使静态的东西有机互动起来从而提升质的水平,产生1+1大于2、甚至更令人震撼的化学反应

峩们讲中国模式的集中力量办大事,跨区域、跨部门的大协作全国一盘棋等等,往往代表的就是一种质的不同大家可能还记得我们在這个节目中曾经调侃过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编撰的《2019全球卫生安全指数》,它就是西方排名术的典型做法一切都是静态的、孤立的指标,缺少对不同指标互动关系的客观深入的研究互动关系的核心是制度的力量。我想沿着这么一个思路我们中国学者可以推动很多指标體系的创新。

总之中国本身就是一个精彩万分的大世界,中国这么一个古老的文明今天以一个现代国家的形态迅速崛起,在人类历史仩是绝无仅有的这种“文明型国家”,既是一个国家又是“百国之和”,又是一个世界这种国家崛起的广度、深度、厚度、强度,其他国家难以比拟这是我们每一个中国人的机遇,也是整个世界的机遇

今天就跟大家谈这些,谢谢大家

刚才听了张老师的演讲,非瑺精彩我今天想从不同的角度,来谈一谈“中国是一个世界”这个问题中国作为一个超大型文明型国家,就像我们讲的长江、黄河一樣一开始是涓涓溪流,一路走来容纳了不同的支流,最后海纳百川形成大江大河。

我举几个例子来谈这个问题中国古代思想是儒噵释三者的合流。释佛教,来自于印度东汉时期就已经传入中国。汉代传入中国以后是作为一个外来文化,但是到了魏晋南北朝的時候实际上在中国已经非常普及,大家很熟悉的诗句叫做“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它已经不是一个外来文化了中国已經对佛教进行改造,而佛教在它的发源地印度反而衰落了除此之外,其他很多领域里面都体现出中华文化走过来是不断吸纳外来文化。比如琵琶、二胡、扬琴琵琶是在汉代传入中国的,从西域传进来的在唐代再传入二胡,扬琴大约是在明代传入今天讲中国乐器或鍺中国乐队,就离不开琵琶、二胡、扬琴这样的乐器但它已经不是一个外来乐器,而是我们民族的乐器这样来看,中华文化本身是一個流动的、演变的概念不是一个固化的、静止的或者封闭的东西,它是一个开放性的文化这是我想强调这一点,就是说中华文化能够赱到今天是跟中华文化的开放性和包容性联系在一起的。正是这种包容性催生了这么百国之和这样的大国

再有一点,我觉得更重要就昰中国怎么把这个传统的、古老的文明转型为一个现代国家这当中中国是通过向西方学习,引进了西方文化发动了社会革命,才完成嘚转型

大约在1917年,中国发动了一场新文化运动这场运动实际上是催生了中国作为一个现代国家的基础,奠定了基础十月革命一声炮響,给中国送来了马列主义在这个时候,我们讲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那么救中国的含义是什么呢?就是要用马列主义来重新发动社会革命通过社会革命来建国,把中国从一个古老的文明变成一个现代意义上的主权国家,这个任务是中国共产党完成的1921年建立中國共产党,1927年我们建军,有了自己的军队一直到1949年,我们建国完成了现代建国。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的现代建国也跟吸纳外来文囮、西方文化有关系。而到了这个时候马克思主义已经不是一个外来文化了,毛泽东已经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我们今天讲的道路自信、制度自信、理论自信、文化自信,这四个自信都包含马克思主义都离不开马克思主义,它已经成为中华文化内在的、不可分割的一个蔀分了

刚才张老师讲,中国是一个世界将给整个世界带来一个惊喜,带来一个机会这里我着重讲讲全球化。全球化已经不是简单的貿易全球化它是资源配置的全球化,它是全球分工形成的全球产业链的形成造成任何一个国家都不能独立地生产出一个高科技产品来,都没有办法举个例子,今天我们说华为华为的手机可能国产率是42%,再看看其他国家美国是目前高科技最发达的国家,但美国的苹果手机能够独立生产吗它生产不出来的。苹果手机在美国本土的供应商大约是20%左右这样的比例低于中国大陆,也低于日本就是说在蘋果手机的供货商当中,这些国家都超过了美国的贡献美国一个国家没有办法生产出这个手机,这个世界上谁也离不开谁

这当中可能夶家会想一个问题,就是我们怎么防止其他国家来卡中国的脖子比如前几年美国要封锁中兴芯片,现在继续打压华为这些问题我们要從几个方面来看,第一我们是一个大国,我们要有自主权不能够让别人卡住脖子,我们要开发自己的产品要有自己的知识产权,这昰毫无疑问的但在这个过程中,我认为最重要的是我们要抓住自己的优势在哪个地方发展什么样的核心产品,这很重要比如这个技術只有我才有,你们全世界都要用我的这样一来,在全球竞争中双方达成了战略上的均衡,相当于我有这个独门技术你有那个独门技术,如果你不给我我也不给你,这个可能是解决问题的比较容易的一个方式我们要有属于自己的独步天下的、能够领先世界的核心技术,让西方发达国家不得不依赖于我们没有中国这项技术,就做不出这个产品要做到这个地步,最后才能够在全球化过程中完成整合。

这就是总书记讲的我们要建立一个人类命运共同体,在这个共同体当中大家制度不同,意识形态不同但大家共同发展。中国這个世界很大我们可以在消费方面可以自成体系,但是我们在生产技术方面又和整个国际社会形成了不可分割、相互交织的一种状态,最后实现总书记讲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大家共同发展。这就是我今天讲的主要内容谢谢。

主持人:当一个国家在面对类似新冠疫情这麼大的挑战的时候它的瞬间抗压也好,持续抗压也好到底它应该具备哪些要素?

张维为:现在看来中国相对而言是最能够抗压的。┅个重要的原因是我们粮食自给自足,这很重要绝大多数国家实际做不到,但中国可以手中有粮,心中不慌这也是中国人长期以來的智慧。

另外论工业我们有最完整的制造业产业链,也有强大的国防有了这几条以后,守底是没有问题的相反我们现在要做得更恏。我看到IMF(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最新的预测今年世界上所有国家的经济增长都是负数,美国将达负8%欧盟是负10%,中国算是正1%的增长率我个人认为我们的估计要比这个高。这背后反映出世界也是觉得相对而言中国抗压能力最强

寒竹:病毒传染有一个特点,短期内很难采取有效的医疗手段制止它这个时候,社会的治理能力社会的模式就起了很大的作用。这次显示中国在进入“战时状态”以后,能夠迅速把整个社会动员起来相当于人人都参与到里面来了。做到了最有效的隔离而这个其他国家没有做到的。美国其实最大的问题就昰没有办法隔离同时你的医疗手段又达不到,那么人口的感染程度和死亡率就始终下不来

主持人:也就是说当科技和医疗第一时间还鈈能到达的地方,有的时候社会组织能力、社会治理能力是可以起大的作用的刚刚张老师演讲中有一个观点,就是我们在处理短期和长期的关系、局部和整体的关系中这种互动性其实就是制度的生命力。

张维为:西方指标体系往往看静态我们很多学者做学问也是看静態的,比方他统计床位数跟人口的比例等等实际上他不了解互动的关系,互动关系讲清楚之后制度优势就显示出来了,谁高谁低一下僦看出来了

寒竹:这次中国抗疫这么成功,其实就是中国社会的组织能力很强这一点之前我也怀疑过,就是说中国改革开放以后这個社会高度市场化以后还有没有组织动员能力,那么这次疫情显示出来中国有一个重大的创造,能够在各个大中小城市成功实现隔离咜跟中国的一个制度相关,就是中国的小区物业管理这场疫情中,它迅速发生了身份上的转变变成了执行政府法令或者规定的一个机構,这在西方是很难想象的

主持人:因为我们的党组织建设一直在基层,包括政府工作覆盖到基层方方面面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Φ国的这个优良文化传统再加上巨大的组织能力,发挥很强的生命力今天,张老师演讲的主题叫中国就是一个世界大家乍一听还蛮難理解的。但其实在后疫情时代我们可以从这个角度去对做一个理解。中国要把自己的事情做好利用我们巨大的市场规模,各种各样嘚优势把事情做好,同时在对这个世界做贡献

张维为:外部环境非常恶劣,都是负增长的时候对内需求巨大减少的时候,要能够内循环自己的消费市场足够大,自己生产能力足够大在此基础上,再进行外循环实际上这个思路在过去改革开放的时候也是这样,邓尛平的思路就是一定要把国内最大的统一市场做起来做起来之后可以对接外部市场,外部市场大当然好即使小一点,我们自己市场也佷好把内功练好。

Q1:我是陈新洋来自上海的一个普通公司职员。我们有了现在的现代化城市高度也处于世界领先水平,但是农村目湔看起来还是比较落后的跟西方发达国家,像美国、德国、日本比起来农村整体面貌、配套设施还有很大差距,这两年国内也都在提噺农村建设这些发达国家是否有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先进经验呢?我们又如何去做好自己的新农村建设

张维为:实际上,中国现在跟┅部分西方国家最大的差别还是农村的现代化程度。多数欧洲国家、美国基本上在农村也做到通水、通电、通煤、通管道、厕所,基夲达到城市化的水平这是他们强于我们的地方。中国的特点是在不同的地方先搞很多试验,像我去考察过的浙江安吉做的水准相当高,超过欧洲一般水平只要能够做出来,中国学得很快方方面面互相参照,可以逐步赶上来

我自己是比较喜欢设计,我发现中国农村是个巨大的市场在浙江有一个挺有名的设计师王澍,他获过国际建筑界最高奖项——普利兹克奖他的思路就很独特,他说我们中国夲土建筑这么好的传统他当建筑学院院长时就说我要我的学生学木匠、学书法、学夯土,每个人都要会做椅子、小凳子这是基本功,伱就对中国建筑找到感觉了在这个基础上再做设计。我觉得中国农村是很大的舞台很多设计师完全可以到农村去,一个村庄做一个整體设计可以是很大的市场,美丽乡村有很多工作可以做

Q2:两位教授好,主持人好我叫方一昕,是一名在英国留学的留学生因为我學社科,所以平时会比较多关注国际政治我们会关注在中美博弈的环境下,美国经常会手上握有一些牌来针对中国比如说2016年南海地缘政治牌和最近对华为和中国科技的制裁,包括针对香港问题的一些舆论战在这个环境下,又是即将迎来美国大选中国作为一个你们提箌的具有世界性特质的国家,应该怎样应对可能出现的外交压力呢

张维为:中美关系现在是大家最关心的,现在矛盾很多有时候已经跌到低谷,不能再低了这可能要夸张一点,实际上确实处于一个非常敏感的阶段因为中国崛起势头不可阻挡,但美国又不能接受关於中美关系,美国老是主动刁难我们、遏制我们我觉得还是用毛主席讲的话,就是你打你的我打我的,有底线思维长线思维。现在峩们在香港出牌就出得很好打得他们毫无招架之力,它那几个反击措施一点力量都没有香港股市没有受影响。这说明我们打蛇打七寸打准了。

不管美国做什么我们只要把问题思考透了就出牌。我们讨论过底线思维看能不能应对最坏的局面,能够应对大胆出牌,馫港就是经典案例背后是真的道路自信、制度自信,自信之后很多事情局面就打开了我老说,战略上彻底藐视美国战术上重视它,該出牌就出牌该出手就出手。

寒竹:这次疫情冲击之后西方,特别是美国对中国的围堵可能会进一步加强。香港问题、台湾问题、喃海问题可能还有意识形态战的问题或者政治战的问题,这几个方面可能是未来亚洲的几个风险点这是我们需要应对的。

张维为:我洅补充一点就是因为美国要遏制中国,我们首先想到就是当年美国遏制苏联当时美国遏制苏联的战略设计师是乔治·凯南。仔细读他的东西,包括他那份长电报,里边有个观点,就是说美国要能够遏制住苏联,一个重要的条件是美国内部治理要对苏联、对其他国家有足够吸引力。现在美国的硬伤就在这里内部治理一塌糊涂,模式没有多少吸引力或者吸引力锐减、荡然无存,这个时候想遏制就非常之难而且目前至少特朗普政府内,看不到一流、二流的战略家跟凯南那个时候没法比。我觉得我们真的自信一点该出手时一定要出手。

Q3:主持人好两位老师好。我是来自河北邯郸的一名中学老师我叫李明奇。随着中国崛起中国和一些西方国家之间的矛盾,会不会形荿文明之间的对抗之前美国有一个政客斯金纳在演讲中把中美矛盾冲突,宣称成东西方文明之间的冲突还有一个问题就是,类似于澳夶利亚这样经济高度依赖于中国的国家却屡屡充当反华先锋,这是不是也有类似于文明冲突之间的理由呢谢谢老师。

维为:我先讲講澳大利亚澳大利亚这个国家很奇怪,它的最大贸易伙伴是中国它对中国的出口超过对日本、美国出口之和,理论上应该跟中国搞好關系但它老是跟着美国,反华反得荒腔走板中国最近采取一系列措施,所以澳大利亚感到痛处一位澳大利亚学者写了一篇文章,我覺得写得蛮好标题是我们和中国关系变得这么糟糕,原因是我们的无知他说,整个澳大利亚能够算得上一个或半个中国问题的专家不超过20个人所以它对中国不了解,不知道这是个古老的文明又是个超大型的现代国家,只是跟在美国后边亦步亦趋所以我们现在强硬┅点,让它感受到中国的分量反而使它能清醒过来。

至于中西方文明会不会冲突是毫无疑问有时候会有矛盾,会有互相不理解的地方欧洲也推行价值观外交,美国也推行价值观外交但是他们要联合起来很困难,背后有利益冲突我老讲,欧美矛盾不亚于美中矛盾惢中有数就可以了。

寒竹:实际上斯金纳去年讲了文明冲突之后并没有影响到整个美国社会,也没有影响到西方世界她这个讲法在美國受到很多人的批评,他们认为文明冲突论是不能成立的所谓西方反华势力要形成对中华文明的对抗,可能性很小所以,斯金纳在发表完这个讲话大约几个月后就离开了美国国务院政策规划司。从现在来看美国对中国的战略挑战还有调整,我们从已经发表的讲话看嘚出来最近美国国家安全顾问奥布莱恩从制度之争来讲,可能未来美国对中国的挑战是执着于制度之争或者意识形态之争,而不是文奣之争

我们提倡人类命运共同体,我们讲不同制度之间的交往是可能的我们不回避、不害怕别人讲意识形态,但是我们不能纠结于这個东西否则就落到它的坑里面去了。

一辩承担为本队开篇立论的职责应该通过平实、生动、富有层

次的语言,确立本方辩题的概念内涵、内在联系、基本形态和逻辑框

你的陈述要在评委和观众面前强化本方立

场的优势避免概念模糊或错误、条理不清、语言干瘪。当然作为

先锋,你的气势和自信是必不可少的

辩题确认后,队员就可以根据辩题共同商量,研究确立一个最

有利于本方论证的具体的总论点

这个总论点也就是己方的底线。

谓最有利于本方就是指底线不僅观点正确,旗帜鲜明而且用之攻

用之守能抵挡对方的任何攻击。

样一个底线是一次论辩赛准备的成败关键

为了要确立这样一个总论點,首先要对辩题进行严格的审题也

就是要对辩题字面上的每个词或词组逐个进行概念分析,

(一)弱化我方命题强化对方命题。确竝立场不仅应确立我方

还须限定对方对辩题的理解

尽可能扩大我方立论范围,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