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语诗歌大全100首小学生赛丨周五约哪里

响应“中德语言年”的号召,德语学习联盟将在下周(12月16到12月21日)展开第一届德语活动周。届时每天都有一位重量级德盟成员在YY频道献上精彩讲座:

12月16日周一:@德语王老急,德语文学

12月17日周二:@常晅,德语教学法

12月18日周三:@孙俊熙,@Tu兔,@老A及所有德语爱好者,德语大家说

12月19日周四:@何方皓,德国历史文化

12月20日周五:@骑猪婆龙的猪,德语语言学

12月21日周六:德盟第一届朗读比赛决赛

详细内容敬请关注我们的微博及微信。

可能是上海师资最好的德语课程

寒假全日制班(住宿/走读)

住宿名额有限,请电话预约:

24小时咨询热线:(短信/电话)

教材:《新求精德语强化教程》,《德福高分突破》

学时:每阶段为260课时(4800元)

授课时间:2014年1月20日至2月23日(春节放假7天)

联合授课教师:@德语王老急,(德)何方皓,孙俊熙

报名德福班的学员须来我校进行简单的语言水平测试。

德语听说突破班(住宿/走读)

教材:内部讲义、德国新闻影音资料

授课时间:2014年1月20日至2月23日(春节放假7天)

联合授课教师:@德语王老急,(德)何方皓,孙俊熙

课程目的:使学员在短期内掌握德语听力及口语要领,针对TestDaF考试的弱项进行强化训练。也适用于希望提高德语听说能力的德语专业或非专业学习者。

以上全日制班的剩余课时在寒假后将转入全日制、晚上班或者周末班。

德语零基础班(I/II)

学时:每阶段为260课时(4800元)

教材:《新求精德语强化教材》初级1至中级2

教师:(德)何方皓,孙俊熙

虬江路909弄17号(总校区)

上海市延吉东路99号思通教育培训学院(近东光明中学)

24小时咨询热线:(短信/电话)

“德语学习联盟”--上海思通培训学校是经上海市民政局(沪闸民政字第0162号)上海市闸北区教育局(教民1)批准的具有中、高级培训资质的培训学校 

题目:德国国情之生活德语(主题八)

新浪微博:@德语学习联盟

/211920/(或搜索“德语学习联盟”)

点击底部阅读原文进入豆瓣小站

原标题:扫一扫“二维码”开始报名吧丨2018年秋季德语业余培训班招生简章

2018年秋季德语业余培训班招生简章

口语训练班&德福预备班报名通道

2018年秋季季德语业余培训班报名通道

今年的口语训练班、德福预备班采取预约报名制哦~

或“阅读原文”链接及时预约~

2018年秋季德语业余培训班招生简章

凡具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18至50周岁,能遵守本中心学习规定者,均可报名参加。

初级一 ~ 中级一 班级为180学时;

口语训练班、德福预备班,为100学时。

注:本期嘉定校区只设立初级一

初级一 ~ 中级一 班级为35~50人;

口语训练班、德福预备班为15~25人。

均系赴德留学或在德进修过的德语教师,经验丰富,教学认真。

开学、结业日期:(开学前不再另行通知)

您所报读的课程费用不包含教材费用,学员可通过招生简章查看所报课程相应的教材名称及费用,并自备教材

学员必须参加结业考试,考试合格者发结业证书;考试不及格者可办理学时证明;不参加考试者,不发给任何证明;请学员于考试当天携带2寸照片一张,以便在考试合格后制作结业证书。

报名截止日期:2018年9月12日

(周五、周六休息;法定节假日安排另行通知)

上海市杨浦区赤峰路50号

同济大学中德大楼913室

德国学术中心德语业余培训班报名处

同济公众号名称: 同济德国学术中心

登录教学管理系统 注册并完成在线报名,支持“支付宝”“银联”转账功能;

报名成功并完成付费后,请于3月9日再次登录系统查询上课教室:

您所报读的课程费用不包含教材费用,学员可通过招生简章查看所报课程相应的教材名称及费用,并自备教材;

任课老师将于开学当日分发教学日历及听课证;

报名处老师于开学三周内在课堂内发缴费收据;

请您于考试当天携带2寸照片一张,并在照片背面写清您的班级,学号和名字,以便在考试合格后制作结业证书。

口语训练班,德福预备班通过微信公众号阅读原文链接,采取预约报名。采取预约制报名的班级,请有学习意愿的学员能及时预约。

开学当日,直接进入相应教室上课。

3.请学员报名前登陆教学管理系统或网站查看教学日历安排,合理安排学习时间;

4.因德语业余培训班需满最低人数才能开班,且在开班前需作一系列的教学准备工作,故希望学员尽早报名,便于本中心视报名人数决定开班与否。

5.请特别注意本招生简章的开课时间,开学前不再另行通知;

1.请保管好缴费收据

2.学员须按时上课,并按规定的分班名单进入教室,座位采取自由入座的方式;学员不得私自进入其他班级听课;课堂不可录音或录像,一经发现,取消学员资格。

3.同类型同等级班级不允许学员转班;其他特殊情况需转班者,经过本中心同意后,可在开学10个自然日内凭听课证、报名收据至报名处办理,手续费20元,逾期不予办理。

4.学员符合如下情况,可登陆教学管理系统申请退学:

a)开学前(不包含开学当日),可退 100%的学费,不退报名费。

b) 开学后 7 个自然日(包含开学当日),因故不能学习者,凭有效证明可退50%的学费,不退报名费。

c) 开学后 15 个自然日(包含开学当日),学员因病不能上课,凭病假单可退50%的学费,不退报名费。

除上述三种情况外,一律不予退费。因特殊原因可提交延期申请,经批准后可延期一次。延期后将不予办理退学手续。

5.本中心有权根据招生情况决定是否开班;如不开班,本中心会在开学前通知学员并全额退费;

6.尊敬师长,遵守课堂纪律,不影响其他学员学习,保持公共卫生,爱护教学设施。

7.听课证将用于 1)上课签到 2)参加结业考试 3)开具在读证明、学时证明、结业证书之用,请妥善保管;

8.开学30个自然日后方可登陆教学管理系统办理在读证明,手续费5元/份;缺课三分之一以上者不得参加结业考试。本中心不颁发其任何证明;

9.结业考试时不得作弊或请他人代考,一经发现,取消考试资格;结业考试成绩含平时成绩,由任课教师宣布具体考核标准;

10.本中心有权确定及更换授课教师。欢迎学员对任课教师的授课情况提出意见及建议;

11.因遇特殊情况下,本中心须调整上课时间及教室,请学员予以谅解并服从安排。

2019年春季德语业余培训班开班时间暂定于2019年3月开学,具体日期请见招生简章。

转自 | 同济德国学术中心

2018苏州市小学生蒲公英图文大赛通知+范例4篇

 主办单位  苏州市文明办、市教育局、市文联、市语委办

 承办单位  儿童文学分会、高新区文体中心、姑苏区少年宫

题目自拟,听爸爸妈妈讲40年成长故事,并不是只有爸爸妈妈讲,爸爸妈妈泛指成年人、家人,可以是爷爷奶奶那里听来的,也可以是爸爸妈妈自己看见的。40年来发生的故事也并不是指故事非要已经40年了,而是故事经历时间可以是很长,也可以是40年中一个片段。

②通过儿童眼睛,以小见大地进行书写,一个小小物品,一片景,一个人的由来、寄托、传承、今昔变化,写出年代印记的故事。

③写景、叙事、抒情、记人综合运用各类写作方法,在观察基础上,调动自身生活体验,善于使用父母口述以及查阅资料得来的写作素材,切实写出生活气息,表达内心感受。

①符合初赛题目要求,独立完成,低年级不少于250字,中年级不少于400字,高年级不少于500字。诗歌和童话不在本次初赛范围之中。

②投递方式:纯文字作文电子稿发送至邮箱:pgytwds@。

每位参赛学生限通过一个参赛渠道递交一篇。不可校内参评和网络参评同时进行,同一作者通过两种渠道参赛,以学校参赛稿件为准。

高新区文体中心、姑苏区少年宫本部

很久没来平江路的老房子看看了。

依旧是深深的小巷,斑驳的石板路,只是从前那种熟悉的感觉已经弥散。老房子的面容,已经被高大的店面房所遮盖,虽然那些店铺也是雪白的墙,黛色的瓦,但却让人感到陌生和生硬,空气中弥漫着浓浓的商业气息,奢靡却虚幻。

老房子卑微地缩在那些店铺后面,曾经雪白的墙壁已经被岁月的手剥蚀得伤痕累累,曾经黛色的瓦历经了风霜的洗礼,已经变得残缺,经不起风吹雨打。

漫步在小时候天天走的小巷中,却始终找不回曾经那些遗失的美好。小巷里很寂静,寂静得让人感到害怕。

犹记得那些温暖的午后,与小伙伴们一起跳皮筋,拍皮球,玩捉迷藏的嬉戏场景;犹记得黄昏到来时,那袅袅的炊烟和满巷子的饭菜香味。有时候我们常常会玩得忘了时间的存在,于是,小巷里又回想着大人的呼喊声,带着些许责备,些许爱怜。

晚饭后,开始走东家串西家地聊天,从来不会空手而归,谁家买的好吃的,好用的,好看的,都会拿出来与大家一同分享,彼此之间,畅所欲言,没有任何秘密。昏暗的灯光下,却是怎样一番热闹的景象。

生活就这么平静而温馨地流淌着,似乎能到永远,永远都让我沉浸在这细碎的幸福里。

时光是条单行线,它不断让你获得什么,又让你失去什么。

岁月消弭了老人们苍老的容颜,同时也将昔日的回忆一并带走,只留下日渐清冷的街,空寂的房陪伴着他们,静静等待着死亡的降临。

而随着孩子们渐渐地长大,社会的发展,老房子显然已经无法满足人们的居住需求,于是,有条件的人在外面买了房,搬走了,余下的,开始改造老房。他们给老房子添上崭新的瓦,刷上雪白的墙粉,贴上光亮的瓷砖,铺上平整的地板……老房子似乎又恢复了往日的光辉。

可是,这些面目全非的老房子于我太过陌生,甚至有些虚假。它们就像是被浓妆艳抹的老女人,厚厚的脂粉下掩盖不了的,是岁月的痕迹,刻意地掩饰,反而失去本色。一直认为,颓败才是老房子真正的标志,因为上面印刻着沧桑,这是历史积淀下来的,是无论如何也抹杀不去的。

推开老房子那已经掉了漆的门,亲切感扑面而来。我不禁抚摸起它里面的每一张桌子,每一把椅子,时光在它们身上刻下了斑斑点点,它们却仍完全地存在着,一直守护着,那些尘封的时光。阳光从古老的窗户洒落,一地的温暖。

恍惚间,似乎看到祖母站在远处对着我微笑,又看到幼时的我跟在她身后,摇摇晃晃地学着她走路……

手触碰到了一块光滑的门板,记忆之门于是被打开,这块门板,承载了我幼年太多的快乐。老太太在忙的时候,怕我乱跑,总会把这块门板搭在椅子上,然后把我放上去。那块门板便成了我的小小领地,我坐在它上面,搭积木,过家家,玩玩具,画画,打滚,午睡……那是便只顾沉溺在自己的世界里,还不知年岁为何物。

待再长大一些,闲暇的时候,我总会一边听着广播,一边帮老太太拔白头发,小小的手轻轻地,单纯地想抹去她变老的痕迹。但是,时光流转,老太太头上的白发越来越多,多得我已经无法清除,但我仍会很开心地对她说:“我已经帮你全部拔掉了哦~~这样您就永远不会老啦~~”而老太太却总是宠溺地对我笑着,然后轻摇着头。

年幼的我曾以为老太太会永远陪伴在我身旁,因此我曾立志要成为一名医生,治好她那越发不灵便的腿脚。但是那个夜晚,医院那扇冰冷的门彻底阻断了我的幻想,不管我如何声嘶力竭地呼唤,老太太再也回不来了,至此,我失去了生命中最疼爱我的人,可是我却没有机会看她最后一眼。

不知不觉,泪,沾湿了眼眶。有些伤痕,是时间治不了的,稍一触碰,便会疼痛。我知道,生命中有太多无可奈何之事,而岁月,是最最无情的东西,它会把我身边的至亲一个个带走。最后,我自己也将归于尘土,我们无法逃避,也毫无抵抗力,就如这老房子一般,在岁月的侵蚀下,终究免不了坍塌的命运。

关上门,踏上依旧斑驳的石板路,街巷中,一片寂静。远去的,是夕阳下老房子那孤独衰落的剪影,更是我那如夏花般绚烂的童年。

谁能听见,那一声叹息……

苏州水多,桥多,美多。苏州的每座桥,都是一首诗。宝带桥像一串珍珠。明月高照时,你就能见到倒映在河里的一长串月亮。

吴门桥,恰如一张大弓,又像父亲坚硬挺拔的脊梁,雄跨在古运河之上。那些小拱桥,似小家碧玉,羞答答地藏在深巷;那些桥面青石被踩得光滑的平底桥,就像一位最无私的父亲,任由他们的孩子们踩踏;那些刻着花纹的古桥,让人领悟到了苏州文化的悠久;那些有凉亭的木桥,更给人“桥就是家”的温馨。

苏州的美,一半就美在桥上。

看看苏州今天的高架桥、立交桥、斜拉索桥、联拱长桥,你似乎看到了彩虹飞人间、纵横显风流、长臂挽千钧、长龙卧清波的美丽情景。

苏州的古桥,见证了苏州古代经济的繁荣。你看,京杭大运河中,百舸争流,千帆竞发。一船船货物南来北往,装满了苏州人的聪明、勤奋,留下的是财富和文明。

那些熙熙攘攘的人群,是经商的人们。他们踩着一座座古桥,留下了无数创业的梦想。贫瘠的树枝上绽开了金银之花。桥是最忠实无私的天使,毫不索取地迎来送往,无怨无悔。

今天的桥,更成了创造财富的神仙。无论是公交车、小轿车,还是工程车、运钞车,无一不在为两个财富奔走。桥总是悄悄地站在一旁,为成功者鼓掌,为失败者撑腰。当你大富大贵或大红大紫的时候,桥仍然是默默无语。

桥上镌刻着我童年的梦。

曾记得,老家小河上有一座木桥,只有一块木板。黄梅季节,桥面离水很近。我们七八个小伙伴经常坐在桥上,脚浸泡在水里,顽皮得就像一匹野马,在我们幼时的世界里奔腾。坐累了,就溜到水里去扑腾一会,或者去水边拣一些螺蛳,或者操个网兜去河边寻觅些下饭的菜肴。

木桥上烙着我少年时代的足印。

十四五岁的我,肚子吃不饱,要做繁重活,生产队里把我们当做大人来使唤。挑着一百多斤的重担,必须从桥上过。“咯吱咯吱”的声音,是小木桥在哭泣。我们在受伤,小桥在受罪。世界那么大,但是我们的选择那么小。眼泪滴落在桥面上,痛苦却留在心坎里。

转瞬六十年,人生成烟云。甜酸苦辣聚心头,梦里难忘小桥情、当年木桥已作古,风雨兼程仍相思。

我爱苏州的桥,更爱故乡的桥。

10年前,家乡是个闭塞的地方,额,怎么说呢,就是4个轮子的车进来得把路边的两行庄稼碾掉。那时我小学,骑个自行车上学,或者直接走着上学,没有无聊过,永远一群小伙伴一起,上学的时候在路口摆个砖头,看摆放的方向位置就知道谁谁走了还是没走。

那会没有电脑,电视很少看,不是数字电视,也不是有线电视,基本上就傍晚四五点的时候看看本地台放的动画片,这注定我是个没童年的人。那时候的天线收视还不是很好,有收不到的时候,就得去别人家看,于是猜测着什么干扰了我家信号。隔壁大哥哥有时候不让我和他一起看电视,我又打不过他,于是趴在他家窗台上,熬过那几十分钟。

那时候,农民们,没什么赚钱的门路,男人们出去打工,几个同乡的人一起出去,互相也有个照应。女人们在家带孩子,定期去哪拿些毛衣回来织。他们三五成群的一起,整个村子都逛,很少有不认识的面孔。孩子们经常借着去找家长的机会,走的慢慢的,一路玩过去,至于找家长干什么,大多是自己抠了好久抠出来的,走到那都会被臭骂一通,但碍着那么多的人,也就只能骂骂。好多的时候,她们放毛线的篮子里总有个什么桃子,糖什么的,于是她们互相推攘着,这个说孩子正好到了这,我这个做阿姨的还不给吗,那个说我家有,这个是你家谁谁谁吃的。结果往往是便宜了我。夏天的时候,她们到处找荫凉的地方,犹似这个村子的血脉在流动着。

那时候的天空很蓝,水很清,尽管大人们都在吵吵说他们小时候的河水是多么多么清。那时候到处是野沟子,夏天涨水了有新鲜的野生鱼逆水而上,游到烧的红火正旺的大铁锅里。夏天的夜晚,处处蛙声一片,人们借着月光走路,仔细分辨路上的一个个水洼。晚上连狗都变得安静,第二天早上看见它,却又满身湿漉漉的,高兴的朝着你卖力的摇着尾巴,仿佛发现了什么不得了的事。

那时的村子充满着生机,每天都过得平凡而又真实,外面的事情基本上都不知道,偶尔有小贩过来卖水果、卖杂货、收废品、补盆修桶,童叟无欺。村东口的大叔们总是一副国家领导人样子,谈论着美国去打伊拉克了,美国有多坏。东边邻居的老爷爷,总吃了酒后坐在门口,陈述事例,然后教我做人,中年人不屑一顾,老年人哈哈一笑,老爷爷的儿媳头一撇,数着什么时候他会死。

这是一个小孩子看到的世界,虽有甚多不堪,却也过得理想。

我很庆幸自己在这样一个环境长大,世界如此美好,我无忧无虑,若干年后回忆起,还能嘻嘻嘻笑起来。

村子一天天地打开了,到处都能跑汽车了,出门在外闯有所成的开了车回家,引来一村人的羡慕,回去告诉自己的孩子,你看那谁谁,现在有用了,活得多好,然后眼巴巴张望着我们。那时我们还小,天空之外没有天空,为一个自己不知道的目标努力着,有用,这个词实在难以描述。

然而孩子们不急不慢长大,昔日赤着脚满村跑的小毛孩如今已有大人高,年三十晚上能和爸爸一起抱着斗香去土地庙了。

我的家乡,养育了我的地方,我深深的爱着她,她是我们的母亲,毫无保留的奉献给我们。我们长大了,发现家乡变了,其实我们也变了。我们所发现的种种,镌刻在我们的灵魂之上。家乡无所谓好坏,你只要知道她深深的爱着你,而你所要做的,就是努力的去爱她,如此,足矣。

家乡是一个小山村,却是历尽世事沧桑,说不尽人间故事。多少年来,一代又一代的人们,见证着小村太多的变迁。在岁月的流逝中,家乡小村总是与天地同在,与日月同辉,惊现出一幕幕令人心动的变化。生活在这个小山村的人们,茶余饭后,不约而止,来到门口石板凳子上坐下,一个个眉飞色舞地谈论着这一切,感叹,满足,激动和骄傲,都写在脸上,小山村的人们,常说的一句话:“赶上了盛世好时代”。

上世纪七十年代末,也就是我的童年,现在也只是稍有点记忆,大家住的大多是茅草房屋,大山里的树木杂草就是建茅草房的现就材料,大山深处,依山而建,说是建,倒不如说搭,矮小,简陋,夏天潮湿闷热,冬天寒风凛冽,只是时代的变迁,让我的家乡慢慢变得有人气起来,靠着力气和勤劳,靠着天时与地利,小山村才一天天好起来。

过了一些年,农户们从深山迁出,在平坦的地处第二次建房,那些茅草房变成了泥坯墙的瓦房,这大概是小山村的农户们第一次变迁,我的童年就此开始。虽然父辈们额头上爬满了岁月的沧桑,但可以看到,他们脸上那种朴实的笑容告诉我们,劳动可以创造世界,正如父亲常对我们说的,只要勤劳就可以生存。

上世纪八十年代后,国家形势大变,就像是睡狮猛醒,人们策马扬鞭,给我的家乡带来了巨变的机遇。原先名不见经传的山村顿时热闹起来。有些活络的,看到工业的兴起,人们住房的改善,肯定要盖房建工厂,就想到办起了砖瓦厂。砖瓦厂挖泥制砖做瓦,需要山上的柴木,这样一来,大量外来劳动力来到了这个小山村,许多村民为此而感叹,做梦也想不到会有今天,想想自己背井离乡的生活,就在眼前,而今,看看背着行囊来到村里打工的人们,内心是那么的厚重。

也许是村里人有着相同的经历,总是善待外来的人们,我家原先的房子整理后都是免费提供给外来农户居住,母亲还总是拿吃的、穿的、用的送给他们,就像自家人一样,还总是对我们说,要按年龄去排辈分称呼,不能没礼貌。后来,许多外来的,在这个山村迁户安居下来,使得这个小山村也人丁兴旺起来。

也没几年的时光,村民们又推倒泥坯墙的房屋,建起了砖瓦结构的漂亮平房,一般家庭都会建三间,我家因为人多建了四间,旁边还搭了一小间作为厨房用。柴房、灶间、起居,独立使用,室内外的泥地都成为水泥地,房间内拉起了天花板,干净,亮堂,电视、电话也逐步进入家庭,这已是小山村村民的第三次变迁。这一次的房屋变换后,我也离开了家乡,一直到现在。家乡越来越好,而我,却越来越远。

现在的小山村,已经找不到先前那个影子,居住着的人们,也不是为了生存,而是休闲。前几年刚刚建的砖瓦平房,已经不能满足村民们居住需求,第四次的变迁,村民们大多住上了一幢幢欧式风情的别墅洋楼。村前的晒谷场,变成了停车场,我家就在这停车场边,台门口建了一个小凉亭,亭台边,前些年种下一棵藤树,一直见着长,现已爬满了亭台,夏日里,凉风阵阵,雅致安静,或看书,或绣花,或聊天,那就是生活的明媚。就像一句广告词:“这才是我想要的”!

延小村而过的一条小溪,溪的两边都已砌起了石坎,种上了杨柳、桃树和翠竹,溪堤上形状各异的小花坛,四季花开,小溪被砌成阶梯状,远远望去就是一层层的瀑布。

村边那条青石板古道,原是官轿进出,客商运货,人们进城的交通要道,已整修成健身步道,步道直通山顶,每到周末,QQ群,微信群,凑在一起,背着行囊,结伴而行,来古道寻踪,上山,下乡,走在这条写满岁月足迹的步道,户外登山,回望古人,走进自然,享受生活。

大山总是那样骄傲地挺立着,小溪的水也不停地流淌着,这山,这水,一起见证岁月的沧桑,见证世事的变迁,如此的快速,如此的新颖,如些的真切,睁眼望去,俨然是一处亮丽的花园,穿行其中,走走古道,看看山林,听听水声,想想心事,便是最好的去处。

查语文、作文干货,见公众号底部菜单

申请小学同步学习群,加薛老师微信

关注微信公众号:企查查 查看更多公司头条信息

扫一扫功能支持企查查 APP11.0.6 及以上版本

10次/天(每次最多5000条)
企业监控100家、人员监控100位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诗歌大全100首小学生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