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松龄 央妈放水一直放水 房价就能一直涨吗

咱老百姓投资房产,当然不能否定有通过增值赚钱的小心思,但根源还是对于通胀的恐惧——央妈动不动就放个水,咱的血汗钱这是变废纸的节奏哇,还是房子最保值!

所以,近年来,央妈每放一次水,咱老百姓的心口就紧一下,房价也就随之向上跳一个台阶。

经济学家们也在一旁信誓旦旦地说,房价是一种货币现象,央妈放水了,房价自然水涨船高嘛!

十几年来的经验也表明,为了不让手中的钱贬值,买房确实是最好的方式。

而且,鉴于中国经济的现况,及人口红利消失殆尽,可以预见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大放水和低利率也将成为“新常态”。

那么,房价真的要涨上天吗?

推导的逻辑,还得从房价为什么会涨这么多说起。

咱们中国的房价,其实是从2001年底加入WTO之后涨起来的——中国通过出口获得了美元外汇储备,然后,央妈以外储为锚印人民币,出口企业的老板们开始买房。可以说,是温州炒房团唤醒了房地产这个超级怪兽。

我们常说,房地产是货币的蓄水池。意思是,央妈多印的钱,都流入到房地产里边了,所以,这么多年来,除房产以外的物价并没有飞涨。

但实际情况可能恰恰相反——房地产才是印钞机。

我们先来了解一个词:信用。信用,顾名思义,有着信任、信心的成分。发放信用的一方信任使用信用的一方,相信对方能够在未来偿还所欠的钱。信任,是信用能够产生的关键,也是经济系统运转的核心,财富的源泉。了解了信用的秘密,才能透过纷杂繁复的经济现象,洞察房价运行的本质。

当我们付个首付就能买房的时候,信用就产生了。开发商收到银行发放的房款后,再存入银行形成存款,然后,银行再放贷出去,产生新的信用,如此循环往复、永不停息,有点像核反应的链式反应。

有一句话叫“华尔街永不眠”,颇为形象。

随着房价的上涨,抵押物的市场价值提升,借贷者和放贷者的信心也更加高涨,借贷愈多,信用的创造也愈多。于是,一个正反馈机制建立了。

这一正反馈,基于信用的创造与扩张,同样也基于人的信心。(温总理说,信心比黄金更重要,是有道理的。)信用扩张增强信心,信心增强反过来推动信用扩张。这也就是索罗斯的反身性理论。

用这一理论可以解释现今一线城市房价的暴涨——相信“京沪永远涨”的人,会贷款买入房产,买房的人多了,房价就真的涨了。房价真的涨了,别人一看,就慌了,也跟着贷款追高买入,房价就飚起来了。贷款需求这么多,最终表现就是,央妈放水了——其实现在为了保汇率,央妈不敢轻易放水——在央妈的窗口指导下,今年2月份的新增贷款要远低于1月份。

说白了,买房人自己就坐在印钞机上。另两台印钞机呢,一是十多年来新增的三四万亿美元外储,换成了20万亿人民币,启动和助推了房价的飙升;二是2009年起实施的四万亿刺激计划。

因此,买房抗通胀的逻辑是说得通的,有房的人、卖地和收税的ZF,及房地产产业链,成为这一轮信用大扩张的主要受益者。而一直没买房的人,成了最大的受害者。

房价要一直上涨,关键在于要有人借贷,这个循环往复的正反馈机制才能正常运转。

所以,这就要求经济一直向好,购房人的收入一直在增长,一旦有一天,他们还不起贷款了,或者买不起了,或者说不愿意买了,就摧毁了信用,进入了负反馈。

目前,经济处于下行周期,外储下降,僵尸企业不计其数,利润还不够贷款利息,银行坏账在增多,中国这一轮的信用扩张,或已结束。如果贷款买房的人,收入不再增长,甚至大面积失业,信用扩张就真的结束了。

在这样的情况下,即使央妈再放水,也只会被僵尸企业用来借新还旧——根据复利计算,僵尸企业的利息增长,是指数级的,央妈再放水,也满足不了,钱就像进了黑洞,不见踪影。

此时,严重依赖信用创造与扩张的房地产市场,极有可能就一泻千里了。

当然,有人又要拿津巴布韦当例子了。那就是另外一码事了。在津巴布韦,我想,最重要的可能不是你有多少房产,而是你有多少粮食,房子毕竟不能当饭吃。


咱老百姓投资房产,当然不能否定有通过增值赚钱的小心思,但根源还是对于通胀的恐惧——央妈动不动就放个水,咱的血汗钱这是变废纸的节奏哇,还是房子最保值!

所以,近年来,央妈每放一次水,咱老百姓的心口就紧一下,房价也就随之向上跳一个台阶。

经济学家们也在一旁信誓旦旦地说,房价是一种货币现象,央妈放水了,房价自然水涨船高嘛!

十几年来的经验也表明,为了不让手中的钱贬值,买房确实是最好的方式。

而且,鉴于中国经济的现况,及人口红利消失殆尽,可以预见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大放水和低利率也将成为“新常态”。

那么,房价真的要涨上天吗?

推导的逻辑,还得从房价为什么会涨这么多说起。

咱们中国的房价,其实是从2001年底加入WTO之后涨起来的——中国通过出口获得了美元外汇储备,然后,央妈以外储为锚印人民币,出口企业的老板们开始买房。可以说,是温州炒房团唤醒了房地产这个超级怪兽。

我们常说,房地产是货币的蓄水池。意思是,央妈多印的钱,都流入到房地产里边了,所以,这么多年来,除房产以外的物价并没有飞涨。

但实际情况可能恰恰相反——房地产才是印钞机。

我们先来了解一个词:信用。信用,顾名思义,有着信任、信心的成分。发放信用的一方信任使用信用的一方,相信对方能够在未来偿还所欠的钱。信任,是信用能够产生的关键,也是经济系统运转的核心,财富的源泉。了解了信用的秘密,才能透过纷杂繁复的经济现象,洞察房价运行的本质。

当我们付个首付就能买房的时候,信用就产生了。开发商收到银行发放的房款后,再存入银行形成存款,然后,银行再放贷出去,产生新的信用,如此循环往复、永不停息,有点像核反应的链式反应。

有一句话叫“华尔街永不眠”,颇为形象。

随着房价的上涨,抵押物的市场价值提升,借贷者和放贷者的信心也更加高涨,借贷愈多,信用的创造也愈多。于是,一个正反馈机制建立了。

这一正反馈,基于信用的创造与扩张,同样也基于人的信心。(温总理说,信心比黄金更重要,是有道理的。)信用扩张增强信心,信心增强反过来推动信用扩张。这也就是索罗斯的反身性理论。

用这一理论可以解释现今一线城市房价的暴涨——相信“京沪永远涨”的人,会贷款买入房产,买房的人多了,房价就真的涨了。房价真的涨了,别人一看,就慌了,也跟着贷款追高买入,房价就飚起来了。贷款需求这么多,最终表现就是,央妈放水了——其实现在为了保汇率,央妈不敢轻易放水——在央妈的窗口指导下,今年2月份的新增贷款要远低于1月份。

说白了,买房人自己就坐在印钞机上。另两台印钞机呢,一是十多年来新增的三四万亿美元外储,换成了20万亿人民币,启动和助推了房价的飙升;二是2009年起实施的四万亿刺激计划。

因此,买房抗通胀的逻辑是说得通的,有房的人、卖地和收税的ZF,及房地产产业链,成为这一轮信用大扩张的主要受益者。而一直没买房的人,成了最大的受害者。

房价要一直上涨,关键在于要有人借贷,这个循环往复的正反馈机制才能正常运转。

所以,这就要求经济一直向好,购房人的收入一直在增长,一旦有一天,他们还不起贷款了,或者买不起了,或者说不愿意买了,就摧毁了信用,进入了负反馈。

目前,经济处于下行周期,外储下降,僵尸企业不计其数,利润还不够贷款利息,银行坏账在增多,中国这一轮的信用扩张,或已结束。如果贷款买房的人,收入不再增长,甚至大面积失业,信用扩张就真的结束了。

在这样的情况下,即使央妈再放水,也只会被僵尸企业用来借新还旧——根据复利计算,僵尸企业的利息增长,是指数级的,央妈再放水,也满足不了,钱就像进了黑洞,不见踪影。

此时,严重依赖信用创造与扩张的房地产市场,极有可能就一泻千里了。

当然,有人又要拿津巴布韦当例子了。那就是另外一码事了。在津巴布韦,我想,最重要的可能不是你有多少房产,而是你有多少粮食,房子毕竟不能当饭吃。


原标题:中国的房价泡沫为何比钻石还硬?本可跌为何不让跌

最近得空看了CCTV-2《经济半小时》的几段视频:“金丝楠乌木:阴沉的市场”、“核雕:凋零的市场”和“玩过火的文玩核桃”。(说实话,他们起的标题可真不咋样。)

看下来不免有个疑问:为什么这些泡沫一个接一个崩溃了,连A股泡沫都在一年前破裂了,而房地产泡沫(如果你不认为房地产有泡沫,就不要往下看了),却依然”坚不可摧“,反而在近半年来吹得更大?

我相信,这也是长期以来困扰很多人的一个疑问——要知道,谢国忠早在2005年就认为中国房价有泡沫了,在此之间,不知有多少经济学家因看空房价而被拉下神坛,导致现在基本无人敢预测泡沫何时破裂了——什么租售比、房价收入比,这些国际通行的房价评估模型,到了中国,统统图样图森破——中国的房价,看似已经突破了任何人类已知的经济规律的束缚?!

为什么?为什么?为什么?重要的问题问三遍!

我认为答案是:隐性担保。

在解释这个专业术语之前,容我先介绍一个牛人:朱宁。朱宁是上海交大上海高级金融学院副院长,曾任加州大学终生金融教授。朱宁更牛的一个身份是,耶鲁大学金融学博士、诺贝尔奖获得者罗伯特?席勒的弟子。(相信很多人读过席勒写的一本书:《非理性繁荣》。)

朱宁教授最近出了一本书,名字叫《刚性泡沫——中国经济为何进退两难》。在这本书里,朱宁教授谈到了在中国经济中广泛存在的“刚性兑付”现象——比如,近两年来,我们时常通过新闻看到一些信托、债券或银行理财产品违约——到期无法连本带息返还给投资者,但只要投资者一闹事,政府为了维护金融市场的稳定,就赶忙出来平息事端,最终以相关金融机构赔付私了。

在这种“正面我赢,反面你输”的投资游戏中,投资者只有收益,没有风险。

这种“隐性担保”现象,在房地产业的表现不像上述的那么直接,但却是植根于我们内心的,甚至变成了一种“信仰”——京沪永远涨!

“逻辑”是这样的:中国经济形势不太好,出口不行,消费也不行-国家就靠房地产拉动GDP了-国家绝不允许房地产崩掉-国家不会让房价跌的,否则就玩完了-国家有这个能力,因为政府可以限制供地,央妈可以放水-放水了,钱存银行会贬值,我不投房产投啥?!

而且,这种“隐性担保”现象也存在国有房地产企业中。为什么最近的地王大部分都是国企拿的?因为对于国企领导人来讲,我只有把规模搞上去,才能避免在国企重组中被吃掉,成了是我的功劳,亏了有国家兜底。

我们不得不承认,自温总四万亿以降,上述两个逻辑确实是事实,并且互相推动,循环往复,形成了索罗斯所说的“反身性”,使得房价接连上涨,我们的信心也因此一再加强,最终到如今成为一种“信仰”——反正国家不会让房价跌,我买了,顶多不涨,可以保值,涨了就是收益,跟国有房地产企业领导人是同样一个逻辑。

这两天的刷屏文章:《湖北副省长:更应担心房价下跌 泡沫破裂后果严重》,也正是政府这种“隐性担保”存在的例证之一——时至如今,房地产已经绑架了整个国家,以至于政府不敢杀掉这个绑匪,因为怕它先一枪把我们干掉,甚至于,我们不得不主动患上斯德哥尔摩综合症——爱上绑匪,与绑匪有福同享有难同当!

人民日报上的“权威人士”讲,树不会长到天上去。但树什么时候停止生长,我们真的不知道。或许,现在,我们真的要赌国运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央妈放水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