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比较教你精确判断与前车距离的小技巧地判断车的最前端,在狭窄空间内

2.身体严重失控,不能自主行动。

4.突然出现的灾变,使人们产生巨大的恐惧。

5.地面和房屋的上下颠动及水平晃动。

6.空气中弥漫着大量的烟尘,伴有火灾时更是浓烟滚滚,尘雾弥漫。

“预报”的地震震级很精确,发震时间、地点很具体的传闻是谣传;跨国地震预报是谣传;地震小道消息是谣传;凡带有封建迷信色彩和离奇古怪传说的地震传闻更是谣传。

大震的预警现象,预警时间和避震空间的存在,是人们震时能够自救求生的客观基础,只要掌握一定的避震知识,事先有一定准备,震时又能抓住预警时机,选择正确的避震方式和避震空间,就有生存的希望。

震时是跑还是躲,我国多数专家认为:震时就近躲避,震后迅速撤离到安全地方,是应急避震较好的办法。避震应选择室内结实、能掩护身体的物体下(旁)、易于形成三角空间的地方,开间小、有支撑的地方,室处开阔、安全的地方。

据对唐山地震中874位幸存者的调查,其中有258人采取了应急避震措施,188人安全脱险,成功者约占采取避震行动者的72%。

1.伏而待定,蹲下或坐下,尽量蜷曲身体,降低身体重心。

2.抓住桌腿等牢固的物体。

3.保护头颈、眼睛,掩住口鼻。

4.避开人流,不要乱挤乱拥,不要随便点明火,因为空气中可能有易燃易爆气体。

专家们认为: 大多数地震是有感或轻度破坏地震,所以遇震时一定要镇静,并就地躲避。

在地震危险区、多震区、已发布地震预报地区的居民须制定家庭防震计划。

1.怎样对待地震谣传:不相信、不传播、及时报告。

2.须根据政府或有关部门的防震要求,准备食品和饮料。

看一看自家住房是怎样的,有没有不利抗震的地方?摸清周围环境的情况。住房的建造质量好不好?是否年久失修?不利抗震的房屋要加固,不宜加固的危房要撤离。

住房的结构是否有利抗震?女儿墙、高门脸等笨重的装饰物品应拆掉。

4.合理放置家具、物品

把墙上的悬挂物取下来或固定住,防止掉下来伤人。

5.清理杂物,让门口、楼道畅通。

6.把牢固的家具下腾空,以备震时藏身。

8.把易燃易爆和有毒物品放在安全的地方。

9.固定高大家具,防止倾倒砸人;家具物品摆放做到“重在下、轻在上”。

10.阳台护墙要清理,花盆杂物拿下来。

11.准备好必要的防震物品:准备一个家庭震包,放在便于取到处。

12.进行家庭防震演练:练习“一分钟紧急避险”。进行紧急撤离与疏散练习。

1.地震预警时间短暂,室内避震更具有现实性,而室内房屋倒塌后形成的三角空间,往往是人们得以幸存的相对安全地点,可称其为避震空间。这主要是指大块倒塌体与支撑物构成的空间。

2.正在上课时,要在教师指挥下迅速抱头、闭眼、躲在各自的课桌下。

3.在操场或室外时,可原地不动蹲下,双手保护头部,注意避开高大建筑物或危险物。

5.室内易于形成三角空间的地方是:炕沿下、坚固家具附近;内墙墙根、墙角;厨房、厕所、储藏室等开间小的地方。

6.震后应当有组织地撤离。

8.不要站在窗外!不要到阳台上去!

9.必要时应在室外上课。

【在影剧院、体育馆等处怎样避震】

1.就地蹲下或趴在排椅下;

2.注意避开吊灯、电扇等悬挂物;

3.用书包等保护头部;

4.等地震过去后,听从工作人员指挥,有组织地撤离。 就地选择开阔地避震:

5.蹲下或趴下,以免摔倒;

6.不要乱跑,避开人多的地方;

7.不要随便返回室内。

【在商场、书店、展览、地铁等处怎样避震】

1.选择结实的柜台、商品(如低矮家具等)或柱子边,以及内墙角等处就地蹲下,用手或其他东西护头;

2.避开玻璃门窗、玻璃橱窗或柜台;

3.避开高大不稳或摆放重物、易碎品的货架;

4.避开广告牌、吊灯等高耸或悬挂物。

【在行驶的电(汽)车内怎样避震】

1.抓牢扶手,以免摔倒或碰伤;

2.降低重心,躲在座位附近。

3.地震过去后再下车。

1.避开高大建筑物或构筑物:楼房,特别是有玻璃幕墙的建筑;过街桥、立交桥;高烟囱、水塔下。避开危险物、高耸或悬挂物;变压器、电线杆、路灯等;广告牌、吊车等。

2.避开其他危险场所:狭窄的街道;危旧房屋,危墙;女儿墙、高门脸、雨篷下;砖瓦、木料等物的堆放处。

1.避开山边的危险环境 避开山脚、陡崖,以防山崩、滚石、泥石流等;避开陡峭的山坡、山崖,以防地裂、滑坡等。

2.躲避山崩、滑坡、泥石流: 遇到山崩、滑坡,要向垂直与滚石前进方向跑,切不可顺着滚石方向往山下跑;也可躲在结实的障碍物下,或蹲在地沟、坎下;特别要保护好头部。

【特殊危险时怎样避震】

1.燃气泄漏时: 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千万不要使用明火,震后设法转移。

2.遇到火灾时: 趴在地上,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地震停止后向安全地方转移,要匍匐、逆风而进。

3.毒气泄漏时: 遇到化工厂着火,毒气泄漏,不要向顺风方向跑,要尽量绕到上风方向去,并尽量用湿毛巾捂住口、鼻。

4.应注意避开的危险场所: 生产危险品的工厂; 危险品,易燃、易爆品仓库等。

震后,余震还会不断发生,你的环境还可能进一步恶化,你要尽量改善自己所处的环境,稳定下来,设法脱险。

1.设法避开身体上方不结实的倒塌物、悬挂物或其他危险物;

2.搬开身边可搬动的碎砖瓦等杂物,扩大活动空间。注意,搬不动时千万不要勉强,防止周围杂物进一步倒塌;

3.设法用砖石、木棍等支撑残垣断壁,以防余震时再被埋压;

4.不要随便动用室内设施,包括电源,水源等,也不要使用明火;

5.闻到煤气及有毒异味或灰尘太大时,设法用湿衣物捂住口、鼻;

6.不要乱叫,保持体力,用敲击声求救。

【地震以后应该采取的措施】

1.迅速恢复与外界的通信联系;

2.实行交通管制,清理路障;

4.恢复医院功能或建立新的医疗救护点;

5.迅速有效地组织抢救被埋人员;

1.挖掘被埋压人员时应保护支撑物,以防进一步倒塌伤人;

2.使伤者先暴露头部,清除其口鼻内异物,保持呼吸畅通,如有窒息,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3.被压者不能自行爬出时,不可生拉硬扯,以免造成进一步受伤;脊椎损伤者,搬运时,应用门板或硬担架;

4.当发现一时无法救出的存活者,应立下标记,以待救援。

3.先救青壮年和医务人员,以增加帮手。

【在灾后特殊环境下怎样生活】

1.注意饮食和个人卫生。

2.搭建和居住防震棚要注意防火。

3.积极投入恢复重建工作。

4.按规定服用预防药物,增强身体抵抗力,防疫灭病。

【地震时的10条须知】

1. 为了您自己和家人的人身安全请躲在桌子等坚固家具的下面

大的晃动时间约为1分钟左右。

这是首先应顾及的是您自己与家人的人身安全。首先,在重心较低、且结实牢固的桌子下面躲避,并紧紧抓牢桌子腿。在没有桌子等可供藏身的场合,无论如何,也要用坐垫等物保护好头部。

2. 摇晃时立即关火,失火时立即灭火

大地震时,也会有不能依赖消防车来灭火的情形。因此,我们每个人关火、灭火的这种努力,是能否将地震灾害控制在最小程度的重要因素。

从平时就养成即便是小的地震也关火的习惯吧。

为了不使火灾酿成大祸,家里人自不用说,左邻右舍之间互相帮助,厉行早期灭火是极为重要的。

地震的时候,关火的机会有三次:

第一次机会 在大的晃动来临之前的小的晃动之时

在感知小的晃动的瞬间,即刻互相招呼:"地震!快关火!",关闭正在使用的取暖炉、煤气炉等。

第二次机会 在大的晃动停息的时候

在发生大的晃动时去关火,放在煤气炉、取暖炉上面的水壶等滑落下来,那是很危险的。

大的晃动停息后,再一次呼喊:"关火!关火!",并去关火。

第三次机会 在着火之后

即便发生失火的情形,在1-2分钟之内,还是可以扑灭的。为了能够迅速灭火,请将灭火器、消防水桶经常放置在离用火场所较近的地方。

3. 不要慌张地向户外跑

地震发生后,慌慌张张地向外跑,碎玻璃、屋顶上的砖瓦、广告牌等掉下来砸在身上,是很危险的。此外,水泥预制板墙、自动售货机等也有倒塌的危险,不要靠近这些物体。

4. 将门打开,确保出口

钢筋水泥结构的房屋等,由于地震的晃动会造成门窗错位,打不开门,曾经发生有人被封闭在屋子里的事例。请将门打开,确保出口。

平时要事先想好万一被关在屋子里,如何逃脱的方法,准备好梯子、绳索等。

5. 户外的场合,要保护好头部,避开危险之处

当大地剧烈摇晃,站立不稳的时候,人们都会有扶靠、抓住什么的心理。身边的门柱、墙壁大多会成为扶靠的对象。但是,这些看上去挺结实牢固的东西,实际上却是危险的。

在1987年日本宫城县海底地震时,由于水泥预制板墙、门柱的倒塌,曾经造成过多人死伤。务必不要靠近水泥预制板墙、门柱等躲避。

在繁华街、楼区,最危险的是玻璃窗、广告牌等物掉落下来砸伤人。要注意用手或手提包等物保护好头部。

此外,还应该注意自动售货机翻倒伤人。

在楼区时,根据情况,进入建筑物中躲避比较安全。

6. 在百货公司、剧场时依工作人员的指示行动

在百货公司、地下街等人员较多的地方,最可怕的是发生混乱。请依照商店职员、警卫人员的指示来行动。

就地震而言,据说地下街是比较安全的。即便发生停电,紧急照明电也会即刻亮起来,请镇静地采取行动。

如发生火灾,即刻会充满烟雾。以压低身体的姿势避难,并做到绝对不吸烟。

在发生地震、火灾时,不能使用电梯。万一 在搭乘电梯时遇到地震,将操作盘上各楼层的按钮全部按下,一旦停下,迅速离开电梯,确认安全后避难。

高层大厦以及近来的建筑物的电梯,都装有管制运行的装置。地震发生时,会自动的动作,停在最近 的楼层。

万一被关在电梯中的话,请通过电梯中的专用电话与管理室联系、求助。

7. 汽车靠路边停车,管制区域禁止行驶

发生大地震时,汽车会象轮胎泄了气似的,无法把握方向盘,难以驾驶。必须充分注意,避开十字路口将车子靠路边停下。为了不妨碍避难疏散的人和紧急车辆的通行,要让出道路的中间部分。

都市中心地区的绝大部分道路将会全面禁止通行。充分注意汽车收音机的广播,附近有警察的话,要依照其指示行事。

有必要避难时,为不致卷入火灾,请把车窗关好,车钥匙插在车上,不要锁车门,并和当地的人一起行动。

8. 务必注意山崩、断崖落石或海啸

在山边、陡峭的倾斜地段,有发生山崩、断崖落石的危险,应迅速到安全的场所避难。

在海岸边,有遭遇海啸的危险。感知地震或发出海啸警报的话,请注意收音机、电视机等的信息,迅速到安全的场所避难

9. 避难时要徒步,携带物品应在最少限度

因地震造成的火灾,蔓延燃烧,出现危机生命、人身安全等情形时,采取避难的措施。避难的方法,原则上以市民防灾组织、街道等为单位,在负责人及警察等带领下采取徒步避难的方式,携带的物品应在最少限度。绝对不能利用汽车、自行车避难。

对于病人等的避难,当地居民的合作互助是不可缺少的。从平时起,邻里之间有必要在事前就避难的方式等进行商定。

10. 不要听信谣言,不要轻举妄动

在发生大地震时,人们心理上易产生动摇。为防止混乱,每个人依据正确的信息,冷静地采取行动,极为重要。

从携带的收音机等中,把握正确的信息。相信从政府、警察、消防等防灾机构直接得到的信息,决不轻信不负责任的流言蜚语,不要轻举妄动。

震时就近躲避,震后迅速撤离到安全的地方是应急防护的较好方法。

所谓就近躲避,就是因地制宜地根据不同的情况作出不同的对策。

在学校中,地震时最需要的是学校领导和教师的冷静与果断。有中长期地震预报的地区,平时要结合教学活动,向学生们讲述地震和防、避震知识。震前要安排好学生转移、撤离的路线和场地;震后沉着地指挥学生有秩序地撤离。在比较坚固、安全的房屋里,可以躲避在课桌下、讲台旁、教学楼内的学生可以到开间小、有管道支撑的房间里,决不可让学生们乱跑或跳楼。

地震时,在街上行走时如何避震?

地震发生时,高层建筑物的玻璃碎片和大楼外侧混凝土碎块、以及广告招牌,马口铁板、霓红灯架等,可能掉下伤人,因此在街上走时,最好将身边的皮包或柔软的物品顶在头上,无物品时也可用手护在头上,尽可能作好自我防御的准备,要镇静,应该迅速离开电线杆和围墙,跑向比较开阔的地区躲避。

车间工人可以躲在车、机床及较高大设备下,不可惊慌乱跑,特殊岗位上的工人要首先关闭易燃易爆、有毒气体阀门,及时降低高温、高压管道的温度和压力,关闭运转设备。大部分人员可撤离工作现场,在有安全防护的前提下,少部分人员留在现场随时监视险情,及时处理可能发生的意外事件,防止次生灾害的发生。

地震发生时行驶的车辆应如何应急?

(1)司机应尽快减速,逐步刹闸;

(2)乘客(特别在火车上)应用手牢牢抓住拉手、柱子或座席等,并注意防止行李从架上掉下伤人,面朝行车方向的人,要将胳膊靠在前坐席的椅垫上,护住面部,身体倾向通道,两手护住头部;背朝行车方向的人,要两手护住后脑部,并抬膝护腹,紧缩身体,作好防御姿势。

楼房内人员地震时如何应急?

地震一旦发生,首先要保持清醒、冷静的头脑,及时判别震动状况,千万不可在慌乱中跳楼,这一点极为重要。其次,可躲避在坚实的家具下,或墙角处,亦可转移到承重墙较多、开间小的厨房、厕所去暂避一时。因为这些地方结合力强,尤其是管道经过处理,具有较好的支撑力,抗震系数较大。总之,震时可根据建筑物布局和室内状况,审时度势,寻找安全空间和通道进行躲避,减少人员伤亡。

在商店遇震时如何应急?

在百货公司遇到地震时,要保持镇静。由于人员慌乱,商品下落,可能使避难通道阻塞。此时,应躲在近处的大柱子和大商品旁边(避开商品陈列橱),或朝着没有障碍的通道躲避,然后屈身蹲下,等待地震平息。处于楼上位置,原则上向底层转移为好。但楼梯往往是建筑物抗震的薄弱部位,因此,要看准脱险的合适时机。服务员要组织群众就近躲避,震后安全撤离。

选择小开间、坚固家具旁就地躲藏;

伏而待定,蹲下或坐下,尽量蜷曲身体,降低身体重心;

抓住桌腿等牢固的物体;

保护头颈、眼睛,扼住掩住口鼻;

避开人流,不要乱挤乱拥,不要随便点明火,因为空气中可能有易燃易爆气体。

就地选择开阔地蹲下或趴下,不要乱跑,不要随便返回室内,避开人多的地方;

要避开高大建筑物,如:楼房、高大烟囱、水塔下,避开立交桥等一类结构复杂的构筑物;

避开危险物高耸或悬挂物,如变压器、电线杆、路灯等、广告牌、吊车等;

避开危险场所,如:狭窄街道、危旧房屋、危墙、高门脸等。

在楼内,应选择小开间、坚固家具旁就地躲藏;在平房,根据具体情况或选择小开间、坚固家具旁就地躲藏,或者跑出室外空旷地带。

地震后房屋倒塌有时会在室内形成三角空间,这些地方是人们得以幸存的相对安全地点,可称其为避震空间,它包括炕沿下、坚固家具下、内墙墙根、墙角、厨房、厕所、储藏室等开间小的地方。因此,当地震发生时,如果在室里要注意利用它们。

保持镇定并迅速关闭电源、燃气,随手抓一个枕头或坐垫护住头部在安全角落躲避;

躲避时不要靠近窗边或阳台上去!

4、在高大复杂的建筑物怎样避震

不要停留在过街天桥、立交桥的上面和下方。

注意躲开广告牌、街灯、物料堆放处。

要躲开建筑物,特别是有玻璃幕墙的高大建筑。

不要向教室外面跑,应迅速用书包护住头部抱头、闭眼,躲在各自的课桌下,待地震过后,在老师的指挥下向教室外面转移;

在操场室外时,可原地不动蹲下,双手保护头部。注意避开高大建筑物或危险物;

6、在野外和海边怎样避震

在野外:要避开山脚、陡崖和陡峭的山坡,以防山崩、泥石流滑坡等;

在海边:要尽快向远离海岸线的地方转移,以避免地震可能产生的海啸的袭击。

7、在公共场所怎样避震

就地蹲下或趴在排椅下,避开吊灯、电扇等悬挂物,保护好头部;

千万不要慌乱拥向出口,避开人流的拥挤,避免被挤到墙或栅栏处;

在商场、书店、展览饱、地铁等处应选择结实的柜台或柱子边,以及内墙角等处就地蹲下远离玻璃橱窗、柜台或其他危险物品旁边;

在行驶的电(汽)车内要抓牢扶手,降低重心,躲在座位附近。

8、特殊情况下的求生要点

遇到火灾时:趴在地上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待摇晃停止后向安全地方转移。转移时要弯腰或匍匐、逆风而行。

燃气泄漏时:同火灾时一样,遇到有毒气体泄漏时,要用湿布后住口鼻,逆风逃离,注意不要使用明火。

专业文档是百度文库认证用户/机构上传的专业性文档,文库VIP用户或购买专业文档下载特权礼包的其他会员用户可用专业文档下载特权免费下载专业文档。

阅读已结束,下载本文到电脑

近年来,随着汽车消费人群的年轻化和豪华品牌车型价格的下探,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在购买人生的第一台车时,会选择豪华品牌的入门级车型。今年可以说是豪华品牌入门级SUV扎堆的一年,凯迪拉克XT4、沃尔沃XC40、捷豹E-PACE、奥迪Q2L和雷克萨斯的UX纷纷选择今年上市,可见这个市场的热度和潜力。

对于大部分购买入门级SUV的消费者来说,空间肯定是必须要重点关注的点,所以趁着这次成都车展,我们对车展现场的8台豪华品牌入门级SUV进行了乘坐空间和尾箱空间的测量和体验对比,看看谁才是豪华品牌入门级SUV里的空间之王,同时也为潜在的消费者提供购车时的参考。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这8台车的车身尺寸,从上面的数据表可以看出,凯迪拉克XT4的车身最长,捷豹E-PACE的车身最宽、最高,而宝马X1则拥有最长的轴距,在车身尺寸方面,这8台车中没有任何一台车有绝对的领先优势。需要注意的是,这次车展由于展台车辆不能打开车门,我们没能成功测量到雷克萨斯UX的空间数据,所以它遗憾缺席了本次对比。


第一部分:豪华品牌入门级SUV乘坐空间及静态乘坐舒适性对比

在乘坐空间的对比部分,为了更贴近日常用车的需求,我们同时也将实际的静态乘坐舒适性列为最终排名的重点考虑因素。按照以往的惯例,不吊胃口,我们直接来看乘坐空间及静态乘坐舒适性的排名:

想知道每台车详细体验的朋友,可以继续下翻。想快速了解尾箱空间排名的朋友,可以直接翻到下页。


不得不说,在国产进行特供加长后,宝马X1虽然依旧定位紧凑SUV,但是要其他SUV跟宝马X1比较后排乘坐空间,真的不好意思,只能说在座的各位都是XX......

(体验者身高170cm,后文不再赘述)

虽然宝马X1后排的横向宽度依然受到级别的限制,满载三人时称不上宽敞,但是比起同级的大部分对手而言,它依然具有碾压式的优势。并且,加长后X1的腿部空间真的很大,可以任你随便翘起二郎腿,或者调整不同的坐姿。

而且宝马X1是本次对比的8台车里唯一一台支持后排前后调节的车型,所以在尾厢深度和乘客腿部空间之间,你可以找到一个最合适的度。所以,在空间数据上和空间实用性上,宝马X1排名第一是当之无愧的。

不过,后排坐垫短是宝马X1在乘坐舒适性上的最大弊病,对大腿的支撑稍有不足。好在X1的坐垫的厚实感还是不错的,并且靠背角度可调,结合同级无可匹敌的乘坐空间,我们认为它的乘坐舒适性依然还是领先于对手的。

出自善于做空间的本田之手的讴歌CDX,在坊间素有“精装缤智王”的称号,其内部乘坐空间表现自然也不会差。从数据可以看到CDX的腿部空间仅次于宝马X1,而头部空间和横向宽度在同级中属于中等水准,所以进入车内,CDX给人的空间感受是不错的。

不过,我们之所以认为CDX能够排上第二名,最关键的还是因为它的后排座椅足够舒适并且设计巧妙。首先,CDX后排坐垫的长度和厚度都是很足的,乘坐的舒适性自然有所保障。其次,因为设计的取巧,CDX后排可以把中间座位升起来作为扶手,并且在扶手前方可以架起独立的杯架。由于这个扶手完全就是中间坐垫来兼担的,所以其舒适柔软程度是和座椅保持一致性的,扶手的宽度也是对手比不上的。在中间座椅变为扶手之后,旁边两个座椅就相当于相互独立了,如果说本次对比的其他SUV的后排座位都是经济舱,那么说CDX后排为商务舱也不为过。

不过,如果后排是满载3人的情况,由于CDX中间座位坐垫凸起比较高,中间的乘客乘坐舒适性是比较差的。

在海外定位于小型SUV的奥迪Q2,虽然国产后进行了小幅加长,变成了Q2L,但在本次对比之前,我们对其后排乘坐空间和舒适性都是不看好的。不过,实际测量和体验的结果却完全出乎了我们的意料。

坐到Q2L里面,你会感觉自己更像是坐在一台轿车里,因为Q2L的坐姿真的很低,并且这种低坐姿更多的是通过低地台来实现的,并没有牺牲太多坐垫的高度。在实现了较低的坐姿后,Q2L的前、后排头部空间就相当可观了,在本次对比中均属于优秀水平,这点在实测数据上有直观的体现。与此同时,在后排腿部空间部分,Q2L的车身尺寸虽短,但是后排腿部空间却比自家的大哥Q3还好,并且坐垫长度上也没有明显的偷工减料,可见大众MQB平台在空间利用方面的功力。

乘坐舒适性方面,Q2L后排两侧的座位是没有什么可以挑剔的,无论是坐垫的支撑性还是坐姿都没有问题。后排唯一的槽点就是横向宽度太窄,并且中间地台隆起很高,所以坐在后排中间座位是很不舒服的。

作为一台相对老旧的车型,Q3虽然依然是热销车型,但是乘坐空间表现却一直不是它的强项,即使是与自家的小弟Q2L相比,它的乘坐感受也要差上一些。

奥迪Q3的第一问题是刹车踏板位置较高,根据我们的标准(刹车踏板到驾驶员座椅尾端的距离为98CM)调整驾驶座椅的时候,会把座椅调整得更往后些,这就导致了原本就不怎么富裕的后排空间变得更小。可以看到,奥迪Q3在我们的测量标准下,后排腿部数据是8台车中最小的。

而且奥迪Q3的坐姿相对较高,虽然后排进行了偷空设计,以保证头部空间,但是压抑感还是比较强。好在夹角相对小的座椅,对乘客的包裹性也不错,变相地降低了坐姿,中和了部分不舒适。所以奥迪Q3的后排只能说是不会让人失望,但也没有达到令人满意的程度。

并列第四名:捷豹E-PACE

作为捷豹首款紧凑型SUV,E-PACE漂亮的小溜背造型可能让很多人对其内部空间不抱希望,但实际上,得益于较大的车身尺寸,它的乘坐空间在同级中还能排得上中等偏上的水平,头部空间甚至还是同级最大的。

捷豹E-PACE主要的不足都集中在乘坐舒适性方面。首先,虽然它的座椅很柔软,包裹性很不错,腿部承托也足够,但是由于地台较高,如果前排的座椅调的比较低,后排乘客无法把脚伸到前方座椅下方的空隙时,其坐姿是不够舒服的。

其次,捷豹E-PACE的后排中央扶手实在是太小了,对手部的支撑性很一般,相比其他车,这个弱点显得非常明显。

作为凯迪拉克年轻化战略的新力军,XT4是本次对比的8台SUV里车身最长的,轴距也仅次于宝马X1,但是数据上的优势并没有完全反映到乘坐空间上。

从上图的乘坐示意图可以看出,XT4后排的腿部空间是比较小的,实测数据上仅比最小的奥迪Q3好一点,并且XT4的中间位置没有头枕,虽说这类车型后排不会经常满载,但是头枕这个东西还是聊胜无于。

与捷豹E-PACE相反,XT4后排主要的优点都集中在乘坐舒适性方面。首先坐进凯迪拉克XT4后排,扑面而来的是一股“美式豪华风”,用料非常足,坐垫软而厚实,有点沙发感。其次,XT4的前排座椅即使调整到最低,底下也有足够的空间放脚,后排乘客可以获得一个比较舒适的坐姿,缓解了腿部空间不足带来的压抑感。

综合考虑空间表现和乘坐舒适性,我们认为奥迪Q3、捷豹E-PACE、凯迪拉克XT4的表现其实相差并不大,各有各的优缺点,很难分出高低,所以我们将它们并列为第四名。

第七名:沃尔沃XC40

基于沃尔沃全新CMA架构生产的XC40是本次对比中唯一一台进口车,并且由于其进口的身份,XC40的车型起步价也是本次对比车型中最高的,但是它并未能带来与价格相匹配的乘坐体验。

在空间部分,XC40表现是不错的,后排腿部空间比较充足,横向宽度仅次于宝马X1,并且由于车窗面积较大,后排的开扬感很好。但是XC40后排座椅靠背角度太直、坐垫又短、地台又高,大腿很难获得充足的支撑,坐姿也有些别扭。

与此同时,XC40后排头枕依然坚持使用一体式头枕,高度不可调也就算了,枕起来还又直又硬,并且没有配备中间头枕。XC40的后排,与对手相比较,实在难以给人好感。

作为一台颜值型选手,GLA可是深受广大女性消费者的喜爱,但是乘坐空间和舒适性方面,只能说毫无疑问地垫底了。

在上车前,它不友好的一面就展露无遗,一打开后车门,你需要面对的是这道又高又宽的门槛,不小心就会被绊脚,并且GLA的后排入口是比较小的,进出第二排无疑是最不方便的。

而坐到后排之后,短小紧凑的坐垫几乎无法给你的大腿提供任何承托,前排一体式的座椅也阻碍了视线,后排乘客会有一种坐在小板凳上的感觉,屁股感觉不舒服,精神感觉很压抑,综合体验是本次对比的车型里面最差的。


下一页:豪华品牌入门级SUV尾箱空间对比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教你精确判断与前车距离的小技巧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