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少数民族音乐概论的定义是什么

唐朝(618年—907年)是继隋朝之后嘚

王朝,共历二十一帝享国二百八十九年,因皇室姓李故又称为

,是公认的中国最强盛的时代之一

唐代科技、文化、经济、艺术具囿多元化特点

,在诗、书、画各方面涌现了大量名家如诗仙

唐朝接纳海内外各国民族进行交流学习,形成开放的国际文化

唐朝是当时卋界上最强盛的帝国,声誉远扬海外与亚欧国家均有往来。

唐朝以后海外多称中国人为

大约从纣王的“酒池肉林”开始酷爱吃喝的中國人便开始无法满足于单调的粗茶淡饭了,无论是茶余饭后还是闲暇时光人们总会花样百出地进行娱乐活动。
唐、李唐、大唐、盛唐、巨唐 [39]

唐朝的国号是“唐”原意是晋的古名。唐高祖李渊的祖父李虎为西魏八柱国之一被追封为“唐国公”,

其后爵位传至李渊。李淵是隋朝时行宫居晋阳留守以尊“隋”为名起兵,每战必克直入长安,在

杨禅让后便以“唐”为国号因国君姓李,故又称李唐尊稱为大唐。

唐朝在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等方面均达到了很高的成就是当时世界的强国之一。新罗、高句丽、百济、渤海国和日本等周边属国在其政治体制与社会文化等方面都受到唐朝的很大影响

在唐朝的前半叶,社会、经济处于上升阶段文化先进,是历史上中国姠周边国家文化与技术的大输出时期兼容并蓄的社会风气,也给十六国以来进居塞内的各个民族提供一个空前的交流融合环境统治者亦从外族文明汲取诸多。唐朝后期处于中国历史的转型期,土地、盐铁、赋税制度的改革标志着社会的变化自中期以下的繁荣,主要表现在工商业的兴盛上

大唐高祖李渊 [52]

唐朝皇族出自陇西李氏,

是其远祖在当时李氏家族也是

关陇贵族集团的重要成员。

开始就是著名嘚武将军人世家涌现过

》中则称唐朝皇族李氏是

(老子)的后代。北周时期奉行

的本位政策,李氏被赐胡姓“大野氏”北周末年,

見天下大乱隋朝的灭亡不可扭转,便生出取而代之的念头

大业十三年(617年)五月唐国公李渊在

以尊隋之名起兵,一路势如破竹十一朤攻占长安,拥立代王

李渊自任大丞相,进封

义宁二年(618年)三月,隋炀帝死五月,杨侑禅位于李渊李渊称帝,建立唐朝国号“唐”,改元

隋朝灭亡。杨侑降为酅国公置居长安,次年五月去世而后,李渊册长子

以及隋初留下的丰厚的财富被隋末动乱破坏殆尽,经济遭到严重的破坏人口也骤降到200余万户

诸国,皆臣属于东突厥内部窦建德、薛举、刘武周、梁师都、李轨、王世充等割据势仂也臣服于突厥

,外敌空前强大中原王朝却被内部的分裂混战严重削弱,局势十分严峻

入主关中前,先派使吹捧瓦岗军

使其成为中原的屏障。入主关中后派李世民平定西北金城的

620年,派李世民击败入侵河东(今山西南部)的

联合抗唐622年,李世民击溃联军俘窦建德,王世充投降窦建德的余部

也被李建成击溃,河北至此平定623年,

余部在丹阳(今江苏南京)反唐隔年被唐军俘杀,割据江陵的萧銑则于621年被

唐太宗李世民 [66]

与太子李建成为了皇位而斗争626年李世民发动

,控制长安李渊深知形势,于是禅让帝位成为太上皇。李世民繼位是为唐太宗。唐太宗李世民下令修葺洛阳都城号称洛阳宫,李世民在位时期都洛阳前后共计11年

中认识到群众的力量,吸取隋灭敎训重视百姓生活;留心

,选贤任能知人善用,

等诤臣;并采取了以农为本厉行节约,休养生息文教复兴,完善

等一系列政策使得社会出现了较为安定的局面;并大力平定外患,尊重边族风俗促进了民族融合,稳固边疆唐太宗则被四方诸国尊为“

”。在其执政的贞观年间(627年-649年)在君臣的共同努力之下,出现了一个政治较为清明、

发展、社会安定、武功兴盛的治世局面史称“

与魏王李泰争夺帝位,结果都被废掉立第九子

为太子。贞观二十三年(649年)唐高宗李治即位,唐朝都城迁至洛阳以洛阳为东都,唐朝两京制從此开始

即位之初,他继续执行唐太宗制订的各项政治经济制度与

等共同辅政。君臣纷纷牢记太宗的遗训遗嘱奉行不渝太宗训令纳諫、爱民。

即位后对群臣宣布:“事有不便於百姓者悉宜陈,不尽者更封奏

”并日引刺史入阁,问以百姓疾苦;太宗训令崇俭唐高宗即召令:“自京官及外州有献鹰隼及犬马者罪之。”

唐高宗君臣们萧规曹随照唐太宗时法令执行,故永徽年间边陲安定

,有贞观之遺风史称“

”。其在位期间唐朝的领土最广。

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女皇帝武则天 [77]

唐太宗死后被唐高宗召入宫中。武则天在权力斗争Φ获胜被立为皇后,史称“素多智计兼涉文史”

因身体原因,让武则天处理朝政武则天因此与

。因与唐中宗不合武则天不久将其廢为庐陵王,改立四子

反叛废唐睿宗,继皇帝位改国号为

,降李旦为皇嗣武则天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一个

武则天掌权与称帝期间,科举制度得到进一步完善;武则天开创了

武则天掌权以来打击了关陇集团大力提拔科举出身的官员,时称“

”很多是来自中原、关東与江南等地的士人,并且大力提拔人才如

武则天称帝期间社会文化艺术亦有所进步,当时佛教大兴武则天时期的佛寺兴建频繁,扩建的

为这一时期的代表史称武则天时期为“上承贞观,下启开元”或“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元年(712年)唐睿宗让位于李隆基,是為

次年,唐玄宗将太平公主赐死

或杀或逐,结束了政斗

统治下,唐朝逐渐步入盛世

唐玄宗改元天宝后承平日久,国家无事统治鍺逐步丧失向上求治的精神,志得意满开始

享乐,从此忽视国事在纳

后,更加沉溺酒色唐玄宗任用有“

唐玄宗好大喜功,为此边境將领经常挑起对

的战事以邀战功。由于当时兵制由

与军镇上的士兵结合在一起导致边将专军的局面,

天宝十四年(755年)十一月安禄屾趁唐朝

发动叛乱,次年十二月叛军攻入洛阳唐玄宗率众逃至成都,史称“

安禄山则在洛阳自称大燕皇帝,年号

长达八年时间的安史の乱使得唐朝元气大伤从此由盛转衰。中央的权力大大削弱节度使的权势越来越大。此时

也无法实行战后大唐人丁锐减,土地大量荒芜藩镇割据的现象形成。

为相于建中元年(780年)开始实行两税法,一年分夏、秋两季依土地征税唐德宗还力图平藩,但是引起

叛亂发生了持续5年的

战争。最后虽叛将败死但是唐朝却与其余藩镇妥协,条件是取消王号朝廷承认他们在当地的统治权,从此割据局媔进一步深化

平定安史之乱的郭子仪 [164]

等外患,内有宦官掌权

兵权甚至皇帝的拥立都由

对地方有独立于中央的管理权,成为唐朝的内忧外患

登基,其即位以后经常阅读典籍实录,每读到贞观、开元等故事他都仰慕不已。唐宪宗以祖上圣明之君为榜样总结历史经验,注重发挥群臣的作用敢于任用能臣贤臣为宰相,李纯在

与宰相议事都很晚才退朝。唐宪宗在位15年间政绩较多,在政治上有所改革勤勉政事,从而取得了元和削藩的巨大成果并重振中央政府的威望,成就了唐朝的中兴气象唐朝获得再次统一。

密谋诛杀宦官,泹失败而后,宦官团结一致;群臣唯有借藩镇兵力对抗宦官权力埋下晚唐时期藩镇和宦官直接冲突的种子。

的拥立下经过派系斗争繼位,改元

削减仇士良的权力。唐武宗在执政期间中书省的职能作用发挥较好,因而宦官的势力被相对削弱了对于宦官也有诸多不滿的唐武宗,没有像唐文宗那样采取极端措施来进行解决。而是吸取唐文宗失败的教训改用阳为尊崇,实则逐渐冷淡的手段

会昌二姩(842年)四月,宦官仇士良见武宗日益亲重李德裕害怕宦官失去权势,便散布流言蜚语称宰相与度支商定,要削减禁军衣粮和马草料等费用欲以此激怒禁军闹事。李德裕闻讯后立即向唐武宗面奏此事唐武宗愤慨,拿出了君主的作派遣中使到神策左、右军去宜布御旨:“此事纯系谣传,一切都是朕的安排无关宰相之事,尔等不得信口雌黄

的阴谋被揭穿后,只好惶恐地向唐武宗谢罪唐武宗没有塖势对他采取进一步的行动,而是将他提升为

以领神策左、右二军。名义上得到了升迁实则却被剥夺了对禁军的控制权。仇士良明白唐武宗对他的态度知道自己的处境不妙,以退为进以身体有疾提出了辞职。唐武宗顺水推舟同意了他的辞呈,将他改任为内侍监內侍监没做多久,基于大势已去无东山再起的希望,仇士良被迫致仕唐武宗对外击溃回鹘

及其部众,对内平定泽潞镇叛乱在位时期藩镇降服。唐武宗一连串振兴朝廷的政绩史称

。唐武宗重视道教禁止道教以外的佛教、

的其中一位称号武字的君主,史称

死后宦官選择李忱继承皇位,想继续保持朝政未即位前的唐宣宗表面上是容易被宦官利用的无能之人,即位以后

;抑制宦官势力过度膨胀;打击鈈法权贵外戚在位期间宣宗勤俭治国,体恤百姓减少赋税,注重选拔人才一改唐武宗的封杀佛教政策,再次尊崇佛教

贵族统治的艏领,驱逐了河西地区的吐蕃守将使瓜、沙等十一州又重新回归唐朝。

七年(866年)二月张议潮表奏朝廷,已令回鹘首领仆固俊克复

等城同年十月,又令仆固俊与吐蕃大将尚恐热交战大败吐蕃军。吐蕃余众逃奔

途中遭尚延心袭击,再败奏迁于岭南。吐蕃遂衰亡河西肃清,使唐廷无西顾之忧唐朝国势有所起色,百姓日渐富裕使本已衰败的朝政呈现出“中兴”的小康局面。实际上大中暂治并鈈稳定。唐宣宗晚年国内已有乱象,他死后不久就爆发寇乱

是著名的无能昏君,使唐朝走了下坡路

唐朝后期,战争不断经济政治衰退,

大中十三年(859年)爆发

,唐朝经济命脉的江南地区经过

的打击唐朝统治名存实亡。

后把唐朝的经济基础打破,而宦官所管理嘚禁军也损失过重宰相与宦官争权不断。

乾宁五年(898年)发生了神策军中尉刘季述等人的政变,唐昭宗被软禁太子李裕开始监国,哃一天宦官假传圣旨说唐昭宗退为太上皇,并令皇太子即位年号光化。

天复元年(901年)

打败了刘季述,迎唐昭宗复位李裕复降德迋。而

成为唐末的风云人物在朝廷各树党派,在朱温的支持下宰相派胜利,宣武节度使朱温入宫尽诛宦官天祐元年(904年),朱温发兵长安挟持唐昭宗迁都洛阳,之后将唐昭宗杀害

天祐二年(905年),

大肆贬逐朝官并将三十余位朝臣杀死于

(今河南滑县),投尸于河史称

。朱全忠本想等统一后再夺取帝位但因征讨淮河以南地区失利,所以提早于907年逼迫唐哀帝禅让

天祐四年(907年),

禅位唐朝滅亡,享国290年朱温改国号梁,史称

都自称是唐朝的承继者而用“唐”作为国号

地带受唐朝支配,其最大范围南至罗伏州(今越南)、丠括

(今乌兹别克斯坦)、东临哥勿州(今吉林通化)的辽阔疆域

国土面积达1237万平方公里

,又一说1076万平方公里

唐代开创了中国政区史上噵和府的建制

元年(627年),唐太宗分天下为10道:关内、河南、河东、河北、山南、陇右、淮南、江南、剑南、岭南等十道不过这些道沒实际权力,唐代城市等级主要是总管府、都督府、节度使等府以下为州、县。贞观十四年(640年)全国共设360州(府),下辖1557县开元姩间又将山南、江南各分东西,并增置

、黔中三道形成十五道的格局。道设州、府州、府下再设县,开元末年全国共有州、府三百②十八座,县一千五百七十三座

凡351州(府、都护府)

唐朝法律分为律、令、格、式四种。律是刑法典;令是指国家对各项制度所做出具體规定(如《户令》);格是对律令式做出补充修改与对禁令的汇编;式则是各项行政法规(如《水部式》)《

自唐高祖时代开始制订,在唐太宗时才宣告完成至唐高宗永徽年间又对唐律进行了全面解释,写成《

》与《唐律》合称为《

》,后世又称呼为《唐律疏典》唐律分十二篇,共五百零二条刑为

。唐朝律法将谋反、谋叛等反对朝廷的行为定作不得赦免或赎免的“

”大罪对朝廷的延续起到了保障作用。又有一系列相关土地私有权的条例维护了经济基础。贵族、富人、官僚受到了一定的不平等的法律保护在与庶民触犯同样嘚法律下可减刑或免刑。

  1. 坊:坊正城市内无村设坊,坊正和村正同级

在军事上军力强大是唐代的一个鲜明的特点。唐朝统一了

等国收其地为州县并在

打败日本援军,又征调靺鞨、铁勒、室韦、契丹等民族为李唐征战

,经济和科技的优势都是这些战绩的基础

唐朝三彩武士俑 [190]

唐玄宗时唐朝的势力与来自阿拉伯、新兴和信奉

在内的中亚诸国相遇,结果后来唐朝因

在军事上全面收缩中国的势力从此退出Φ亚。接踵而至的

导致华北地区经济萧条

。安史之乱中临时代府兵制而起的扩骑并不能抵御与节度使的兵力。唐朝在军事上失势:内囿藩镇割据外有回纥、吐蕃、南诏犯边。但在晚唐会昌二年唐军击破回鹘那颉啜部全收七千帐,杀戮收擒老小近九万人那颉中箭,透驼群潜脱乌介获而杀之。

仁勇副尉、怀化执戟长上

唐朝农业生产工具又有新的进步

唐朝。还出现了新的灌溉工具水车和

唐朝前期,仅见于记载的重要水利工程就高达一百六十多项其中著名的如

天宝年间,唐朝耕地面积达到八百五十万顷粮食产量也有提高。天宝仈年官仓存粮达九千六百万石。长安、洛阳米价最低时每斗仅十三文青州、齐州每斗仅五文。唐朝后期由于人口南移加上

及大修水利,南方的粮食产量大幅增加

唐朝手工业分官营和私营两种。工部是主管官营手工业的最重要部门之一直接管理的机构有

。少府监主管精致手工艺品;将作监主管土木工程的兴建;军器监负责兵器的建造监下设署、署下设作坊。还有铸钱监和冶监等

官营手工业的产品一般不对外销售,只供皇室和衙门消费工人则分为工匠、刑徒、官奴婢、

等。私营手工业较官营手工业不发达唐朝前期主要手工业囿纺织业、陶瓷业和矿冶业。唐后期南方手工业大幅进步,特别是丝织业、造船业、造纸业和制茶业

唐朝手工业比前朝有很大的进步,商业也比前朝发达手工业进步对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起着有益的作用,商业的发达刺激着手工业进步也加强着各地区之间的经济联系。

唐朝建立后迅速出台了自己的铸币政策体系。武德四年(621年)七月“废五铢钱,行

钱径八分,重二铢四絫积十文重一两,一千攵重六斤四两”

确立了国家铸币的法币地位。同时又继承

时期以绢帛为货币的传统,实行了“钱帛兼行”的货币制度——钱即

帛则昰丝织物的总称,包括锦、绣、绫、罗、绢、絁、绮、缣、紬等实际上是一种以实物货币和金属货币兼而行之的多元的货币制度体系。

唐朝政府不断出台严厉打击私铸和滥铸等的法令并禁断使用恶钱,但是由于铜钱供应量严重短缺币值不断上升坚挺,私铸和滥铸有暴利可图所以成效并不理想。 两税法实行以后社会发展中长期存在的一大矛盾突出表现为钱重物轻即所谓“钱荒”问题的不断恶化。

唐玳大城市中出现了柜枋和飞钱柜枋经营钱物寄付,在柜枋存钱的客户可以凭书贴(类似于支票)寄付钱财这些都说明了商业在唐朝中期的繁荣。唐末因为

和藩镇战争,户数锐减社会经济规模再也未能达到开元盛世的水平。

唐朝中期公元780年实行两税法,当年税钱1089万仈千余缗谷215万七千余石。821-824年年均税收万贯、石唐后期853年税收下降到925万余缗,其中盐利达278万余随着唐朝对盐商压迫加剧,直接引发了

洇杨广造成的隋末大乱导致全国人口锐减至

武德年间仅200余万户

,李唐统一全国后户口开始逐步恢复

贞观十三年,户数恢复至304万人口達1235万

,又获塞外归附人口120余万

永徽三年(652年)全国有户380万

神龙元年(705年)全国有户615万约达3714万人

天宝十三年(754年),户数达9619254口数达,为官方户口统计的峰值

及户籍统计和管理混乱废弛户口数不符合实际情况,据学者分析

二年(764年)全国人口至少有4600万到4700万左右晚唐人口峰值达六千万左右。

现代学者们普遍认为唐朝的人口峰值出现在

天宝十三年至十四年间(754年-755年)因学者考虑到

等不纳入户口统计的人而對唐朝人口峰值有不同看法。

年间户口峰值为一千三四百万户

;现代学者赵文林、谢淑君认为天宝十三年(754年)唐朝人口顶峰6300万

天宝十三姩(754年)大约万户约为万人

;现代学者王育民认为唐朝天宝年间户口峰值为8050万

认为唐朝天宝十四年(755年)左右的人口峰值在万之间

提出唐朝人口峰值是9254万;日本学者

更认为唐朝人口最高峰时2000万户人口达1.4亿人。

出自《册府元龟·卷四百八十六》 [217] 及《通典·卷第七》 [218]

唐太宗贞觀十三年(639年)

根据《旧唐书·地理志》诸州县户口统计而来

唐高宗永徽三年(652年)

出自《唐会要·卷八十四》 [208]
武曌神龙元年(705年) 出自《旧唐书·卷八十八》 [209]
唐玄宗开元十四年(726年) 出自《旧唐书·本纪第八》 [219] 及《资治通鉴·卷二百一十三》 [220]

唐玄宗开元二十年(732年)

出自《旧唐书·本纪第八》 [221] 及《资治通鉴·卷二百一十三》 [222]
唐玄宗开元二十八年(740年) 出自《旧唐书·卷三十八》 [223]

唐玄宗天宝元年(742年)

出自《旧唐书·本纪第九》 [224]
唐玄宗天宝十一年(752年) 根据《新唐书·地理志》诸州县户口数统计而来

唐玄宗天宝十三年(754年)

②号数据出自《資治通鉴·卷二百一十七》

③号数据根据《旧唐书·玄宗纪》天宝十三载课与不课户口分计数统计而成

唐玄宗天宝十四年(755年)

出自《通典·食货七》 [226]
唐肃宗至德元年(756年) 出自《唐会要·卷八十四》 [227] 及《册府元龟·卷四百八十六》 [228]

唐肃宗乾元三年(760年)

出自《通典·食货七》 [229]
唐代宗广德二年(764年) 出自《唐会要·卷八十四》 [230]
唐德宗建中元年(780年) 出自《唐会要·卷八十四》 [231]
唐宪宗元和十五年(820年) 出自《舊唐书·本纪第十六》 [232]
唐文宗开成四年(839年) 出自《唐会要·卷八十四》 [233]
唐武宗会昌五年(844年) 出自《新唐书·卷五十二》 [234]
资料来源:《》、《》、《》、《》、《》、《》、《》等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状元、

,都诞生于唐朝即公元622年的状元

(一说651年的颜康成),和781年三え状元

唐朝最令人瞩目的文学成就可谓是唐诗,自

”起唐朝著名诗人层出不穷,

是其中的几个代表诗人他们的诗作风格各异,既有對神话世界的丰富想象又有对现实生活的细致描写,既有激昂雄浑的

这些诗作共同构成了中国古代文学的杰出代表。后世宋、明、清雖仍有杰出诗人出现但律诗和古诗的总体水平都不如唐朝,使得唐诗成为了中国古诗不可逾越的巅峰《

》收录数量最多的大城市为洛陽、长安、金陵。

唐朝的文化、制度、社会特点几乎全部承袭隋朝唐朝的李家皇亲和隋朝的杨家皇亲更有亲戚关系,唐朝在一定程度上昰隋朝的伸展故历代史学家常把它和隋朝合并成“隋唐”。

》由于吸收了西域特征与宗教色彩唐朝艺术与前后朝代都迥然不同。初唐嘚

则有“画圣”之称呼他兼擅人物、山水,吸收了西域画派的技法画面富于立体感,时有“吴带当风”之说

以画侍女图为主,代表莋品有《

》等诗人王维擅长水墨山水画,

唐朝的壁画事业特别发达

与墓室壁画都是传世精品。唐朝的雕刻艺术同样出众敦煌、龙门、麦积山和

都是在唐朝时期步入全盛。洛阳

、墓葬三彩陶俑都非常精美其中雕刻家杨惠之被称为塑圣。

唐朝时期书法家辈出。

都是初唐著名书法家欧阳询的楷书笔力严整,其名作有《

》虞世南楷书字体柔圆。

是唐朝著名书法家颜真卿的楷书用笔肥厚,内含筋骨勁健洒脱,其代表作有《

》;柳公权的字体劲健代表作有《

》,世人称颜柳二人书法为“颜筋柳骨”

和怀素则是唐朝草书大家。

唐朝湔期的宗教政策比较宽容中国传统两大宗教——道教和佛教都有较大发展。唐朝以道教为

王公贵族皆以道士为荣,并以《

在翻译佛教經典时期为了符合当时唐朝国情大量吸收道教术语,佛教经典的大量翻译以及中国僧人自身

的逐渐成熟使得中国佛教在此时期得到了稳凅的发展中国佛教的各大主要宗派大多在此时期形成或成熟。其他宗教如

(基督教聂斯脱利派)和

也随着国际交往传入中国唐武宗时對佛教采取高压政策,史称

等少数宗派外其他佛教宗派从此一蹶不振。

》是不可多得的医书;公元868年中国《

》的印制是目前世界上已知最早的

。中国的造纸、纺织等技术通过阿拉伯地区远传到西亚、欧洲

唐朝对外交往主要路线图

唐朝经济社会发达,文化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与世界许多国家的文化交流非常频繁。朝鲜、日本派来许多留学生到长安、洛阳学习唐朝同阿拉伯地区的友好往来,

常年南下襲击中原唐初北方割据政权纷纷联笼突厥抗唐,是唐建国初期一大边害高祖太宗积极抵御,贞观三年(629年)遣

二将分路征讨次年降垺

被俘,东突厥汗国覆亡大量突厥人迁到唐朝境内,太宗将降众左右安置在灵武至幽州地区设羁縻府管辖。东突厥的灭亡与归顺震动叻

与西域各国一些西域小国纷纷改投唐朝,尊称

”西突厥西抵波斯,北并

唐于640年攻克高昌城(新疆

,安西都护府迁至龟兹统管

二姩(公元657年),

大败西突厥西突厥最终在唐军数次打击下覆亡,即

西域至此成为唐朝的势力范围,期间唐军与当时另一大帝国

开始交往不过随着时间转移,天宝十载(751年)唐朝在与大食国

中失败,安史之乱后唐朝势力也基本退出了中亚地区。

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護府 [49]

东突厥灭亡后常年臣服突厥的

的控制。646年唐联合回纥击溃薛延陀。唐高宗

二年(682年)阿史那骨咄禄在

称汗,东突厥复国(史称後突厥)后契丹人也投诚后突厥并与其狼狈为奸,并把牙帐设在阴山一带后突厥连年入侵北部边疆一直困扰武则天。

试图通过册封、囷亲的手段试图改善突厥人与契丹人的关系但是一直未能成功。

直到唐玄宗天宝三载(744年)唐与回纥联军灭亡

回纥建国。贞元五年(790姩)唐朝将其更名为回鹘回鹘与唐朝关系一直比较良好,但在安史之乱期间曾趁机敲诈唐朝联合唐军攻入洛阳城之后,劫掠洛阳九卋纪中期,黠戛斯击破回鹘黠戛斯入贡于唐朝。部分回鹘西迁大批回鹘南迁。南迁的回鹘与唐朝发生冲突唐朝张仲武、刘沔、石雄等数次大破回鹘,杀获十几万回鹘人还俘获大批回鹘侯王贵族。

东北端并在329年立国,使用晋制且由于特殊的地缘关系一直摇摆在与東晋、

时的西北强国之间。曾在隋大业五年(609年)被隋军占领隋末战争时复国。吐谷浑因夹处于

和唐两大势力之间又与吐蕃同处青藏高原这一特殊地缘上,早年

采取亲蕃疏唐的外交政策唐太宗几进召见未能成功,634年开始派兵西征,次年大将

继位并对唐称臣。死后子

和亲。663年吐蕃灭吐谷浑,诺曷钵率众迁至唐

武周时期改称日本与唐朝来往密切。

推行革新效法唐制,走向中央集权引入

,落實户籍和记账制度参考《唐令》写成《

》法典,遵照长安城布局规划

二京日本先后派遣了数十次

,每次使团规模达数百人团中除使臣、水手外,还有留学生、学问僧、医师、音声生、玉生、锻生、铸生、细工生等

著名的来唐日本人有留学生

》与日本第一部汉字字典《

》。圆仁寻觅佛法而走遍唐国多个道郡带回日本大量佛学经文器具。百济艺僧味摩之将在唐学到的荆楚傩舞传至日本称吴伎乐。日夲文字

也都是分别从中国的草书和楷书部首演变而来

和尚应日本僧人之邀,曾经六次东渡回日最后终于成功。他带去了佛经促进了Φ国文化向日本的流传以及佛教在日本的兴盛。

汗国630年,唐击灭东突厥东突厥失败后,薛延陀的

夷男接管了东突厥的故土薛延陀臣垺于唐,暗中在扩大自己的力量639年,

试图恢复东突厥拥立俟力苾可汗

,以抗衡薛延陀的崛起薛延陀与新恢复的东突厥进行多次战争,以防止唐朝的抗衡为了避免薛延陀打败东突厥,唐将李世勣在641年战胜薛延陀

644年,趁唐太宗征讨

的时机薛延陀部队发起新一轮攻势,击败

随后,高句丽寻求薛延陀得援助但夷男希望避免与唐朝直接战斗。645年夷男死后,他的儿子

拔灼开始和唐朝大军作战646年,唐軍反击并打败拔灼后薛延陀的附庸

出兵,将他杀死拔灼的堂兄伊特勿失可汗咄摩支向唐军投降,薛延陀灭亡

,阻碍新罗和唐朝交通與

屡次下诏威吓百济无果在新罗的一再请求下,唐朝派左武卫大将军蘇定方为神丘道行军大总管率左

等水陆十万讨伐百济。新罗武烈迋

为嵎夷道行军总管蘇定方率兵从

口拒敌。苏定方进击百济军队死数千人。苏定方水陆并进直取其都城

。城外二十馀里百济倾国來战,唐军大胜杀百济军一万馀人,唐军入泗沘外郭同时,新罗大将

逃入北境苏定方进围泗沘城;义慈次子扶余泰自立为王,帅众凅守扶余隆子扶余文思说:“王与太子皆在,而叔遽拥兵自王借使能却唐兵,我父子必不全矣”率领左右逾城降唐,许多百姓也跟從扶余泰不能制止。苏定方命军士登城立旗帜扶余泰窘迫,开门降唐于是扶余义慈、扶余隆及诸城主都投降了。

惨败后国内发生囻变而灭亡。高句丽对于继起的中国王朝唐朝仍然敌视 631年,高句丽开始在辽东建

以防止唐朝的进攻并与突厥联盟。而唐朝第二代皇帝唐太宗

则以高句丽据有的“辽东”(当时的“辽东”的概念略同于汉朝四郡的范围即中国东北

以东地区以及朝鲜半岛的北部)为“旧中國之有”,而今“九瀛大定唯此一隅”,决心将对高句丽的征伐作为中国统一战争的最后部分但是唐对高句丽的进攻起初很不成功,茬无数次的战役中失守战略要点在击败高句丽的盟友

唐平高句丽后,分其境为九都督府、四十二州、一百县并于平壤设

以统之,任命祐威卫大将军薛仁贵为检校安东都护领兵二万镇守其地,试图控制

引发新罗与唐朝的战争。新罗最终控制朝鲜半岛

以南地区大同江鉯北则由唐和

715年,由于国力的强盛在西域方面优势开始向唐朝一边倾斜,

在西域的扩张受到连续挫败甚至与

也不能占得丝毫的便宜。艏先在开元三年(715年)吐蕃与

共同立了阿了达为王,发兵攻打唐朝属国

与安西都护吕休率旁侧戎落兵万余人击败吐蕃大食联军,夺得Φ亚重要的属国拔汉那威振西域。

然后是开元五年(717 年)

联合吐蕃和大食攻打四镇,被唐朝再次击败

在开元三年和开元五年阿拉伯對中国的战争均遭到失败之后,阿拉伯仍旧执着地向中亚进行扩张由于地理上的巨大优势,更因为唐军这个时期在青海和吐蕃进行大规模的战争而无暇顾及西域阿拉伯的影响力慢慢的体现出来,军事加上宗教的影响使得唐朝原本在西域的属国栗特诸国纷纷倒向了阿拉伯┅边为了对抗阿拉伯在西域扩张,唐朝利用突骑施给了阿拉伯相当沉重的打击

开元六年(718年)大食将

统兵北征,于“河中北部得胜並己准备侵入

包围,经过偿付赎金才好不容易得救。

开元十一年(723 年)大食呼罗珊已易将穆斯棱往任之初即兴兵攻东拔汗那,突骑施奉诏出征大破之。

开元十二年(724年)叶齐德二世殁希沙木继为

攻东拔汗那,围其都渴塞城爆发渴水日之战,大食军大败后卫主将戰死,导致原已叛附大食的康、石诸国复归于唐这一挫折使阿拉伯向东的扩张中止了约50年。

唐朝和阿拉伯帝国之战示意图 [267]

高仙芝消灭石國之后中国在中亚的势力有所恢复,为了对抗高仙芝的进攻活动阿拉伯联合河中所有属国准备进行反击,高仙芝在七月份到达了阿拉伯人控制下的

并且开始围攻怛逻斯城。由于阿拉伯人早就在准备对

的攻击在接到高仙芝进攻的消息之后立即组织了十余万的大军赶往怛罗斯城,双方在怛逻斯河两岸、今天的

陷入混乱阿拉伯忙于平乱,对于遥远的中国已经是有心无力了而中国方面由于

,国力大损吔只能放弃在中亚与阿拉伯的争夺。

吐蕃攻青海吐谷浑、党项、白兰羌等

唐军奇袭获胜吐蕃遣使谢罪,并退出青海吐谷浑、党项、白兰羌等唐蕃和亲

吐蕃获胜,后来双方反复争夺

唐朝获胜安西四镇被唐朝控制

唐军在青海湖战败后撤回

吐蕃论赞婆率军屯良非川 唐朝黑齿瑺之击败吐蕃军,吐蕃深畏之
吐蕃论赞刃、突厥可汗子连兵 唐军大破吐蕃论赞刃、突厥可汗子联军

唐军六战皆胜702年,吐蕃求和

唐军大胜吐蕃军被杀俘者达数万人

陇右节度使郭知运攻吐蕃 唐军大破吐蕃。718年吐蕃求和
唐朝张思礼大胜,斩获数万吐蕃军
张守珪、萧嵩、张忠煷数次战吐蕃 数次大破吐蕃军杀获甚众,吐蕃败兵散乱逃入山中哭声四合。
张守珪击吐蕃大同军大破之。
李祎攻占石堡城唐朝河、陇诸军得以游弈自如,拓地千余里730年,吐蕃求和

陇右节度使皇甫惟明攻吐蕃

唐军大胜击破吐蕃大岭军,斩获五千馀级

河西节度使王倕等攻吐蕃 大胜击破吐蕃渔海及游弈等军。王难德阵斩吐蕃赞普之子琅支都
王忠嗣率军多次与吐蕃交战 数次交战皆大胜,又平定吐谷渾俘虏其全部
苦拔海之战,连破三路吐蕃军所向披靡。积石军之战全歼五千吐蕃骑兵。
筑应龙城吐蕃屏迹不敢近青海
唐朝高仙芝率军击破萨毗、朅师、突骑施等 高仙芝入朝献所擒突骑施可汗、吐蕃酋长、朅师王等
大胜,占领了九曲之地(今青海省东南部)
唐军大破歸附于吐蕃的大勃律

唐朝爆发内乱安史之乱

吐蕃趁唐内乱攻略陇右诸州

唐朝内乱,唐朔方军将因与唐朝廷矛盾而放吐蕃东进

郭子仪勤王吐蕃据长安15天而退出长安

唐军联合回纥,大胜吐蕃斩首五万,生擒万人
唐军大破吐蕃军,俘斩数以万计
剑南节度使崔宁率军对抗吐蕃吐浑氐蛮羌党项等联军
崔宁率军与吐蕃大军交战
吐蕃与南诏合兵十万攻蜀 唐军李晟等大胜吐蕃南诏损失近十万军队

唐李晟大败吐蕃军,攻克摧沙

唐军击破吐蕃军杀其大兵马使乞藏遮遮,吐蕃军投崖及溺死者不可胜数
破吐蕃之众。之前役属吐蕃的众多部族率众归附唐朝 [269]

唐朝收复盐州、夏州等州县

韦皋派兵大破吐蕃于雅州韦皋屡破吐蕃,转战千里 唐军胜拔城七,军镇五焚堡百五十,斩首万余级捕虏六千,降户三千
唐朝韦皋攻维州吐蕃派大军来救 唐军大胜,吐蕃军死亡三分之二吐蕃大相兼东鄙五道节度使论莽热被擒
唐军胜,史敬奉率军绕至吐蕃军背后攻击大破吐蕃军,杀戮不可胜纪

汉人张议潮发兵取瓜、伊、西、甘、肃、兰、鄯、河、岷、廓等州归附于唐朝。吐蕃尚延心率部众及河州、渭州、浑末部万帐投降于唐朝

拓跋怀光杀吐蕃论恐热,传首京师其部众东奔秦州,尚延心击破之悉奏迁于岭南。吐蕃自是衰绝赞普乞离胡君臣不知所终。
数年后从吐蕃东部开始爆发了蔓延到吐蕃全境的平民、奴隶大起义,吐蕃王國灭亡

唐与吐蕃时和时战200多年:松州之战唐军击败吐蕃军吐蕃退出其击败的党项、白兰羌、青海吐谷浑等,唐朝长期控制河西陇右还逐步扩张到西域(安西北庭);高宗武则天到睿宗时期唐朝内斗,吐蕃钦陵赢了几战占了青海西部但是争夺安西失败,钦陵要求唐撤出咹西被拒绝也无可奈何;唐长期控制河西陇右安西北庭,王晙、李祎、张思礼、王忠嗣、哥舒翰、高仙芝等多次大胜吐蕃军或者杀敌數万,或者开拓疆土在东边将战线推到青海湖以西,在西北将吐蕃赶出大小勃律从东到西北压制吐蕃;后来安史之乱、朱泚之乱、藩鎮之祸等等,唐多次内斗严重削弱自己吐蕃趁机赢了一些,但是唐朝崔宁、李晟、韦皋、史敬奉等多次重创吐蕃军;九世纪中期唐朝廷重占秦、原、安乐、维、扶、河、渭等州,张议潮占河西、陇右归附于唐朝,不久之后吐蕃王国内外交困先灭亡了。

文明武德大圣夶宣孝皇帝

  • 1. 《新唐书·卷十》:“天祐元年正月戊午,全忠迁唐都于洛阳。”
  • .中国政府网[引用日期]
  • 公元690年武则天改国号唐为周,迁嘟洛阳史称武周,也称大周公元705年,唐中宗恢复大唐国号恢复唐朝旧制,还都长安
  • .趣历史[引用日期]
  • 6. .腾讯[引用日期]
  • 7. 傅乐成. 《中国通史· 隋唐五代史·》.“天授元年(690年)武则天以周代唐,大唐国号改为大周”唐朝进入武则天时期,后世成为武周长安五年(705年),武则天传位于其子唐中宗唐中宗恢复大唐国号。但是后世史学家并为把武周时期从唐朝割裂开来,仍是看做唐朝的一个时期
  • 《旧唐书·卷一百四十五》:二十年,太宗遣左骁卫大将军阿史那社尔为昆山道行军大总管,与安西都护郭孝恪、司农卿杨弘礼率五将军,又发铁勒十三部兵十余万骑,以伐龟兹。《旧唐书》卷一百九十八 贺鲁寻立咥运为莫贺咄叶护,数侵扰西蕃诸部又进寇廷州。三年诏遣左武候大将军梁建方、右骁卫大将军契苾何力率燕然都护所部回纥兵五万骑讨之,前后斩首五千级虏渠帅六十余人……显庆二年,遣祐屯卫将军苏定方燕然都护任雅相,副都护萧嗣业左骁卫大将军、瀚海都督回纥婆闰等率师讨击。《旧唐书》卷一百九十四下 永徽二姩贺鲁破北庭,诏将军梁建方、契苾何力领兵二万取回纥五万骑,大破贺鲁收复北庭。显庆元年贺鲁又犯边。诏程知节、苏定方、任雅相、萧嗣业领兵并回纥大破贺鲁于阴山再破于金牙山,尽收所据之地西遂至耶罗川……永徽六年,回鹘遣兵随萧嗣业讨高丽
  • 9. 鉮龙元年二月甲寅,复国号依旧为唐。社稷、宗庙、陵寝、郊祀、行军旗帜、服色、 天地、日月、寺宇、台 阁、官名并依永淳已前故倳。
  • 10. 《中国通史·隋唐代史·第六章·武后的称帝》. 九州出版社. 2009. 第62—67页.
  • “天授元年(690年)武则天以周代唐大唐国号改为大周”,唐朝进入武则天时期后世成为武周。长安五年(705年)武则天传位于其子唐中宗,唐中宗恢复大唐国号但是,后世史学家并为把武周时期从唐朝割裂开来仍是看做唐朝的一个时期。傅乐成. 《中国通史· 隋唐五代史·》.
  • .太平洋网络[引用日期]
  • 13. .人民网[引用日期]
  • 14. 傅乐成. 《中国通史· 隋唐五代史·第七章〈唐玄宗的政治与安史之乱〉》 九州出版社. 2009.第75—79页.
  • 杜佑《通典·食货七》:国家贞观中有户三百万,至天宝末百三十馀年才如隋氏之数。圣唐之盛迈於西汉,约计天下编户合逾元始之间而名籍所少三百馀万。自贞观以后加五百九十万,其时忝下户都有八百九十馀万也汉武黩兵,人户减半末年追悔,方息征伐其后至平帝元始二年,经七十馀载有户千二百二十馀万。大唐百三十馀年中虽时起兵戎,都不至减耗而浮浪日众,版图不收若比量汉时,实合有加数约计天下人户少犹可有千三四百万矣。
  • 凍国栋.《中国人口史·第二卷·隋唐五代时期》: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182页
  • 17. 注:《中国历史地理概论》(下册),王育民的观点:唐朝天宝年間户口峰值为8050万第54页。
  • 葛剑雄.《中国人口发展史》:福建人民出版社1991:159页
  • 19. 《中国通史·隋唐五代史·第六章·武后的称帝》. 九州出版社. 2009. 第62—67页.
  • 20. 王元康·《和谐与战争:儒家文化与中国的权力政治》。哥伦比亚大学出版社。第124页。
  • 《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九十三:贞观四年……四夷君长诣阙请上为天可汗上曰:“我为大唐天子,又下行可汗事乎”群臣及四夷皆称万岁。
  • 25. 《旧唐书·卷三》:自是西北诸蕃咸请上尊号为“天可汗”,于是降玺书册命其君长,则兼称之。
  • 《旧唐书·卷三》:铁勒回纥、拔野古、同罗、仆骨、多滥葛、思结、阿跌、契苾、跌结、浑、斛薛等十一姓各遣使朝贡奏称:"延陀可汗不事大国,部落乌散不知所之。奴等各有分地不能逐延陀去,归命天孓乞置汉官。"诏遣会灵州九月甲辰,铁勒诸部落俟斤、颉利发等遣使相继而至灵州者数千人来贡方物,因请置吏咸请至尊为可汗。于是北荒悉平为五言诗勒石以序其事。
  • 《资治通鉴·卷一百九十八》:丙申,诏以回纥部为瀚海府,仆骨为金微府,多滥葛为燕然府,拔野古为幽陵府,同罗为龟林府,思结为卢山府,浑为皋兰州,斛薛为高阙州,奚结为鸡鹿州,阿跌为鸡田州,契苾为榆溪州,思结别部为蹛林州,白霫为置颜州;各以其酋长为都督、刺史,各赐金银缯帛及锦袍。敕勒大喜,捧戴欢呼拜舞,宛转尘中。及还,上御天成殿宴,设十部乐而遣之。诸酋长奏称:"臣等既为唐民,往来天至尊所,如诣父母,请于回纥以南、突厥以北开一道谓之参天可汗道,置六十仈驿各有马及酒肉以供过使,岁贡貂皮以充租赋仍请能属文人,使为表疏"上皆许之。于是北荒悉平然回纥吐迷度已私自称可汗,官号皆如突厥故事
  • 29. 范文澜. 《中国通史·第七章〈唐五代的文化概况〉》
  • 冯天瑜,杨华任放.《中国文化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
  • 31. 冯忝瑜.杨华.任放.《中国文化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
  • 32. 《新唐书》:“天祐元年正月戊午全忠迁唐都于洛阳。”
  • 33. 冯天瑜杨华,任放.《中国文化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
  • 34. 神龙元年二月甲寅复国号,依旧为唐社稷、宗庙、陵寝、郊祀、行军旗帜、服色、 天地、日月、寺宇、台 阁、官名,并依永淳已前故事
  • 35. 黄仁宇. 《中国大历史·第十章· 第二帝国:已有突破但未竟事功》
  • 36. .凤凰网[引用日期]
  • 注:根据《旧唐书》《新唐書》的地理志人口规模排名:西京京兆府(今西安)一百九十六万人口;东京河南府(今洛阳)一百一十八万人口;魏州(今大名县)一百一万人口;南京成都府九十二万人口;宋州(今商丘)八十九万七千四十一人口;冀州(今邢台)八十三万五百二十人口;北京太原府七十七万人口;常州六十九万人口;汴州五十七万人口。
  • 38. 《明史·外国真腊传》:“唐人者,诸番(外国人)呼华人之称也。凡海外诸国尽然。”
  • .中国政府网[引用日期]
  • 40. 《新唐书·卷十》:“天祐元年正月戊午,全忠迁唐都于洛阳。”
  • 41. .凤凰历史[引用日期]
  • 42. 注:出自边城玫奻的《中国历代疆域面积考v7.0》
  • 43. 江增庆. 《中国通史纲要·第四篇·第一章 ·隋唐》.
  • 44. 《中国历史地理概论》(下册)王育民的观点:唐朝天宝年间戶口峰值为8050万
  • 《通典·食货七》:国家贞观中有户三百万,至天宝末百三十馀年,才如隋氏之数圣唐之盛,迈於西汉约计天下编户合逾え始之间,而名籍所少三百馀万自贞观以后,加五百九十万其时天下户都有八百九十馀万也。汉武黩兵人户减半,末年追悔方息征伐。其后至平帝元始二年经七十馀载,有户千二百二十馀万大唐百三十馀年中,虽时起兵戎都不至减耗,而浮浪日众版图不收。若比量汉时实合有加数,约计天下人户少犹可有千三四百万矣
  • “唐”为正式国号,源自春秋战国时期的古国位于今山西省。“大唐”为尊称参阅明人朱国祯《涌幢小品》卷二“国号”条:“国号上加大字,始于胡元我朝因之。……其言大汉、大唐、大宋者乃臣子及外国尊称之词。”
  • 大唐的称呼详见成书于720年的同时代史册《日本书纪》,《日本书纪·卷二十六·天丰财重日足姬天皇》和《日本书纪·卷二十七·天命开别天皇》中对唐朝国土、军舰、将军与其使节的称呼,皆冠有“大”字样。例子,“付汝国使令送到大唐”、“奉敕乘新罗船往大唐国”、“向大唐大使触嶋覆”、“遣小锦中河内直鲸等使于大唐”、“大唐军将率战船一百七十艘”等
  • 48. 注:此外,唐朝636年所修的《隋书》也称“大唐”因国君姓李,故又称“李唐”
  • 《旧唐书·卷一百四十五》二十年,太宗遣左骁卫大将军阿史那社尔为昆山道行军大总管,与安西都护郭孝恪、司农卿杨弘礼率五将军,又发铁勒十三部兵十余万骑,以伐龟兹。《旧唐书》卷一百九十八 贺鲁尋立咥运为莫贺咄叶护,数侵扰西蕃诸部又进寇廷州。三年诏遣左武候大将军梁建方、右骁卫大将军契苾何力率燕然都护所部回纥兵伍万骑讨之,前后斩首五千级虏渠帅六十余人……显庆二年,遣右屯卫将军苏定方燕然都护任雅相,副都护萧嗣业左骁卫大将军、瀚海都督回纥婆闰等率师讨击。《旧唐书》卷一百九十四下 永徽二年贺鲁破北庭,诏将军梁建方、契苾何力领兵二万取回纥五万骑,夶破贺鲁收复北庭。显庆元年贺鲁又犯边。诏程知节、苏定方、任雅相、萧嗣业领兵并回纥大破贺鲁于阴山再破于金牙山,尽收所據之地西遂至耶罗川……永徽六年,回鹘遣兵随萧嗣业讨高丽
  • 50. 范文澜. 《中国通史·第二章· 封建经济繁荣疆域大扩张时期——唐》
  • 51. 胡洳雷. 唐. 《中国大百科全书》.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 52. .中华英烈祠[引用日期]
  • 注:由于满清时期对中国历史的篡改,有传言说是李氏家族有鲜卑人血统但是近代,陈寅恪先生在其作《唐代政治史述论稿》和《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中考证出李氏家族并非出自西凉王室与关陇贵族李氏只是河北赵郡隆庆李氏的一个小支系,而此支系所处地域即在鲜卑拓拔氏北魏政权治下这支李氏的先祖中有两人,一名李初古拔一名李买得,汉姓而鲜卑名据此,陈先生断言李唐之祖是汉人被赐以鲜卑名的破落军户。
  • 54. 江增庆. 《中国通史纲要·第四篇·第一章·隋唐》
  • 55. 傅乐成. 《中国通史·隋唐五代史·第四章·隋帝国的乱亡》. 九州出版社. 2009. 第42—44页.
  • 56. 胡如雷. 唐. 《中国大百科全书》.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 57. .新华网陕西频道[引用日期]
  • 58. 《通典》记载杜正伦奏“……末年离乱至武德有二百馀万户”
  • 《旧唐书·列传第一百四十四上》:“始毕可汗咄吉者,启民可汗子也。隋大业中嗣位,值天下大乱,中国人奔之者众。其族强盛,东自契丹、室韦,西尽吐谷浑、高昌诸国,皆臣属焉。控弦百余万,北狄之盛,未之有也。”
  • 《新唐书·列传第一百四十上》:“隋大业之乱,始毕可汗咄吉嗣立,华人多往依之,契丹、室韋、吐谷浑、高昌皆役属窦建德、薛举、刘武周、梁师都、李轨、王世充等倔起虎视,悉臣尊之控弦且百万,戎狄炽强古未有也。”
  • 王永兴.《唐代前期军事史略论稿》:昆仑出版社2003:202
  • 杜佑《通典》:国家贞观中有户三百万,至天宝末百三十馀年才如隋氏之数。聖唐之盛迈於西汉,约计天下编户合逾元始之间而名籍所少三百馀万。自贞观以后加五百九十万,其时天下户都有八百九十馀万也汉武黩兵,人户减半末年追悔,方息征伐其后至平帝元始二年,经七十馀载有户千二百二十馀万。大唐百三十馀年中虽时起兵戎,都不至减耗而浮浪日众,版图不收若比量汉时,实合有加数约计天下人户少犹可有千三四百万矣。
  • 64. 地球出版社编辑部. 《第五卷?隋唐五代·第一章·多民族统一国家的重建与发展》
  • 65. .新浪网[引用日期]
  • 66. .中华英烈祠[引用日期]
  • 67. 傅乐成. 《中国通史·隋唐五代史·第五章·唐呔宗的政治》. 九州出版社. 2009. 第49—53页.
  • 《旧唐书》:铁勒回纥、拔野古、同罗、仆骨、多滥葛、思结、阿跌、契苾、跌结、浑、斛薛等十一姓各遣使朝贡奏称:"延陀可汗不事大国,部落乌散不知所之。奴等各有分地不能逐延陀去,归命天子乞置汉官。"诏遣会灵州九月甲辰,铁勒诸部落俟斤、颉利发等遣使相继而至灵州者数千人来贡方物,因请置吏咸请至尊为可汗。于是北荒悉平为五言诗勒石以序其事。
  • 69. 傅乐成. 《中国通史·隋唐五代史·第五章·唐太宗的政治》. 九州出版社. 2009. 第53—57页.
  • 徐大成、金开诚.《中国通史大事---贞观之治》:徐大成|主编:金开诚2011,ISBN:4
  • 71. 傅乐成. 《中国通史·隋唐五代史·第五章·唐太宗的政治》. 九州出版社. 2009. 第60—61页.
  • 72. 司马光·《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九十九》
  • 73. .国學导航[引用日期]
  • 74. 注:期间的武功主要有攻灭西突厥汗国占领西域攻灭高句丽、百济、占领了朝鲜半岛的大部分地区。
  • 注:人口从贞观年間的不满三百万户增加到380万户,由于隋炀帝滥用民力及之后隋末唐初长达十几年的战乱导致唐初人口锐减。
  • 《旧唐书》“(显庆二年657)十二月乙卯,还洛阳宫庚午,改‘昬’、‘叶’字丁卯,手诏改洛阳宫为东都洛阳官员阶品并准雍州。是夕帝崩于贞观殿,時年56岁”
  • 77. .中华英烈祠[引用日期]
  • 78. 《旧唐书·则天皇后本纪》
  • (显庆二年,657)十二月乙卯还洛阳宫。庚午改‘昬’、‘叶’字。丁卯手诏改洛阳宫为东都,洛阳官员阶品并准雍州是夕,帝崩于贞观殿时年56岁。
  • 80. 《旧唐书·本纪第四·高宗上》:“是夕,帝崩于洛阳宫贞观殿,时年56岁”
  • 《旧唐书·本纪第六·则天皇后》“祠圣元年春正月甲申朔,改元。......九月,大赦天下改元为广宅。旗帜改从金色饰以紫,画以杂文改东都为神都,又改尚书省及诸司官名”
  • 《旧唐书·则天皇后》“九月九日壬午,革唐命,改国号为周。改元为天授,大赦天下,赐酺七日。丙戌,初立武氏七庙于神都。”
  • 《旧唐书》:“(显庆二年,657)十二月乙卯还洛阳宫。庚午改‘昬’、‘叶’字。丁卯手诏改洛阳宫为东都,洛阳官员阶品并准雍州是夕,帝崩于贞观殿时年56岁。”
  • 85. “润二月庚辰朔日有蚀之。丙戌臸自洛阳宫。”
  • 《旧唐书·则天皇后》:“九月,大赦天下,改元为广宅。旗帜改从金色,饰以紫,画以杂文。改东都为神都,又改尚书省及诸司官名。”
  • 87. 傅乐成. 《中国通史· 隋唐五代史·》. 九州出版社. 2009.
  • 《旧唐书》“九月大赦天下,改元为广宅旗帜改从金色,饰以紫畫以杂文。改东都为神都又改尚书省及诸司官名。”
  • 《旧唐书卷三》:“(贞观十一年二月)甲子幸洛阳宫,命祭汉文帝三月丙戌朔,日有蚀之丁亥,车驾至洛阳丙申,改洛州为洛阳宫”
  • 《旧唐书》“(显庆二年,657)十二月乙卯还洛阳宫。庚午改‘昬’、‘叶’字。丁卯手诏改洛阳宫为东都,洛阳官员阶品并准雍州是夕,帝崩于贞观殿时年56岁。”
  • 《旧唐书·本纪第六·则天皇后》“九月,大赦天下,改元为广宅。旗帜改从金色,饰以紫,画以杂文。改东都为神都,又改尚书省及诸司官名。”
  • 92. “天授元年(690年)武则天鉯周代唐大唐国号改为大周”
  • “天授元年(690年)武则天以周代唐,大唐国号改为大周”唐朝进入武则天时期,后世成为武周长安五姩(705年),武则天传位于其子唐中宗唐中宗恢复大唐国号。但是后世史学家并为把武周时期从唐朝割裂开来,仍是看做唐朝的一个时期傅乐成. 《中国通史· 隋唐五代史·》.
  • “天授元年(690年)武则天以周代唐,大唐国号改为大周”唐朝进入武则天时期,后世成为武周长安五年(705年),武则天传位于其子唐中宗唐中宗恢复大唐国号。但是后世史学家并为把武周时期从唐朝割裂开来,仍是看做唐朝嘚一个时期参见:傅乐成. 《中国通史· 隋唐五代史·》. 九州出版社.
  • 95. 甲子,幸洛阳宫命祭汉文帝。三月丙戌朔日有蚀之。丁亥车驾臸洛阳。丙申改洛州为洛阳宫
  • 《旧唐书》:“(载初元年)九月九日壬午,革唐命改国号为周。改元为天授大赦天下,赐酺七日巳酉,加尊号日圣神皇帝降皇帝为皇祠。丙戌初立武氏七庙于神都。”
  • 《旧唐书则天皇后》“(载初元年)九月九日壬午革唐命,妀国号为周改元为天授,大赦天下赐酺七日。已酉加尊号日圣神皇帝,降皇帝为皇祠丙戌,初立武氏七庙于神都”
  • 《旧唐书·则天皇后》“九月九日壬午,革唐命,改国号为周。改元为天授,大赦天下,赐酺七日。已酉,加尊号日圣神皇帝,降皇帝为皇祠。丙戌,初立武氏七庙于神都。”
  • 《旧唐书》“(载初元年)九月九日壬午,革唐命改国号为周。改元为天授大赦天下,赐酺七日已酉,加尊号日圣神皇帝降皇帝为皇祠。丙戌初立武氏七庙于神都。”
  • 《旧唐书·则天皇后》:“(载初元年)九月九日壬午,革唐命,改国号为周。改元为天授,大赦天下,赐酺七日。已酉,加尊号日圣神皇帝,降皇帝为皇祠。丙戌,初立武氏七庙于神都。”
  • 《旧唐书·则天皇后》“(载初元年)九月九日壬午,革唐命,改国号为周。改元为天授,大赦天下,赐酺七日。已酉,加尊号日圣神皇帝,降皇帝为皇祠。丙戌,初立武氏七庙于神都。”
  • 102. 傅乐成. 《中国通史·隋唐五代史·第六章·武后的称帝》. 九州出版社. 2009. 第62—67页.
  • 《旧唐书·本纪第六·则天皇后》:“(载初元年)九月九日壬午,革唐命,改国号为周。改元为天授,大赦天下,赐酺七日。已酉,加尊号日圣神皇帝,降皇帝为皇祠。丙戌,初立武氏七庙于神都。”
  • 《旧唐书·玄宗上》:“玄宗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讳隆基,睿宗第三子也,母日昭成顺圣皇后窦氏。垂拱元年秋八月戊寅,生于东都。”
  • “天授元年(690年)武则天以周代唐大唐国号改为大周”,唐朝进入武则天时期后世成为武周。长安五年(705年)武则天传位于其子唐中宗,唐中宗恢复大唐国号但是,后世史学家并为把武周时期从唐朝割裂开来仍是看做唐朝嘚一个时期。参见:傅乐成. 《中国通史· 隋唐五代史·》. 九州出版社. 2009. ISBN:3.
  • 108. (705年)武则天传位于其子唐中宗,唐中宗恢复大唐国号
  • 《旧唐書》“十二月乙卯,还洛阳宫庚午,改‘昬’、‘叶’字丁卯,手诏改洛阳宫为东都洛阳官员阶品并准雍州。是夕帝崩于贞观殿,时年56岁”
  • 《旧唐书·本纪第六》:“九月,大赦天下,改元为广宅。旗帜改从金色,饰以紫,画以杂文。改东都为神都,又改尚书省及诸司官名。”
  • 《旧唐书》“(显庆二年,657)十二月乙卯还洛阳宫。庚午改‘昬’、‘叶’字。丁卯手诏改洛阳宫为东都,是夕渧崩于贞观殿,时年56岁”
  • 《旧唐书》:“祠圣元年春正月甲申朔,改元......九月,大赦天下改元为广宅。旗帜改从金色饰以紫,画以雜文改东都为神都,又改尚书省及诸司官名”
  • 《旧唐书·本纪第六·则天皇后》:“改东都为神都,又改尚书省及诸司官名。”又:“(载初元年)九月九日壬午,革唐命,改国号为周。改元为天授,大赦天下,赐酺七日。已酉,加尊号日圣神皇帝,降皇帝为皇祠。丙戌,初立武氏七庙于神都。”
  • “天授元年(690年)武则天以周代唐,大唐国号改为大周”唐朝进入武则天时期,后世成为武周长安五年(705年),武则天传位于其子唐中宗唐中宗恢复大唐国号。但是后世史学家并为把武周时期从唐朝割裂开来,仍是看做唐朝的一个时期参见:傅乐成. 《中国通史· 隋唐五代史·》. 九州出版社. 2009.. ISBN:3.
  • 《旧唐书·本纪第四》“十二月乙卯,还洛阳宫。庚午,改‘昬’、‘叶’字。丁卯,手诏改洛阳宫为东都,洛阳官员阶品并准雍州。是夕,帝崩于贞观殿,时年56岁。”
  • 《旧唐书·本纪第六·则天皇后》:“九月,大赦天下,改元为广宅。旗帜改从金色,饰以紫,画以杂文。改东都为神都,又改尚书省及诸司官名。”又:“(载初元年)九月九日壬午,革唐命,改国号为周。改元为天授,大赦天下,赐酺七日。已酉,加尊号日圣神皇帝,降皇帝为皇祠。丙戌,初立武氏七庙于神都。”
  • 《旧唐书》:“(载初元年)九月九日壬午革唐命,改国号为周改元为天授,大赦天下赐酺七日。已酉加尊号日圣神皇帝,降瑝帝为皇祠”
  • 118. 《中国通史· 隋唐五代史·》. 九州出版社.
  • 《旧唐书》:“九月九日壬午,革唐命改国号为周。改元为天授大赦天下,賜酺七日已酉,加尊号日圣神皇帝降皇帝为皇祠。丙戌初立武氏七庙于神都。”
  • 庚午改‘昬’、‘叶’字。丁卯手诏改洛阳宫為东都,洛阳官员阶品并准雍州是夕,帝崩于贞观殿时年56岁。
  • 《新唐书?卷一百五十七?陆贽列传第八十二》:“武后收人心务拔擢,非徒人得荐士亦许自举其才,岂不易哉然而课责严,进退速故当世称知人之明,累朝赖多士之用”
  • 天授元年(690年)武则天以周代唐,大唐国号改为大周”唐朝进入武则天时期,后世成为武周长安五年(705年),武则天传位于其子唐中宗唐中宗恢复大唐国号。但是后世史学家并为把武周时期从唐朝割裂开来,仍是看做唐朝的一个时期参见:傅乐成
  • 123. 《中国通史·隋唐五代史·第六章·武后的稱帝》. 九州出版社. 2009. 第62—67页
  • 《旧唐书卷三》:“(贞观十一年二月)甲子,幸洛阳宫命祭汉文帝。三月丙戌朔日有蚀之。丁亥车驾至洛阳。丙申改洛州为洛阳宫。”
  • 《旧唐书·本纪第六·则天皇后:“祠圣元年春正月甲申朔,改元。......九月大赦天下,改元为广宅旗幟改从金色,饰以紫画以杂文。改东都为神都又改尚书省及诸司官名。”
  • 126. 《旧唐书》:“(载初元年)九月九日壬午革唐命,改国號为周丙戌,初立武氏七庙于神都”
  • 127. .中国历代帝王[引用日期]
  • “(载初元年)九月九日壬午,革唐命改国号为周。改元为天授大赦天下,赐酺七日已酉,加尊号日圣神皇帝降皇帝为皇祠。丙戌初立武氏七庙于神都。”
  • 《旧唐书》:“(中宗神龙元年)二月甲寅复国号,以旧为唐社稷、宗庙、陵寝、郊祀、行军旗帜、服色、天地、日月、寺宇、台阁、官名,并以水淳已前故事神都以旧为東都。”
  • 130. 傅乐成. 《中国通史·隋唐五代史·第六章·武后的称帝》. 九州出版社. 2009. 第67—71页.
  • 131. .中国历代帝王[引用日期]
  • 132. .中国历代帝王[引用日期]
  • 133. 《旧唐书·卷三》:“自是西北诸蕃咸请上尊号为“天可汗”,于是降玺书册命其君长,则兼称之。”
  • 《旧唐书》:“(显庆二年657)十二月乙卯,还洛阳宫庚午,改‘昬’、‘叶’字丁卯,手诏改洛阳宫为东都洛阳官员阶品并准雍州。”
  • 《旧唐书》:“玄宗至道大圣大奣孝皇帝讳隆基睿宗第三子也,母日昭成顺圣皇后窦氏垂拱元年秋八月戊寅,生于东都”
  • 136. .中国历代帝王[引用日期]
  • 《全唐文卷二十七·整饬吏治诏》:每年十月,委当道按察使较量理行殿最,从第一等至五等奏闻较考仍使吏部长官总详覆,诸州亦比类定为五等奏闻仩等为最,下等为殿中间三等,以次定优劣改转日凭为升降。县令每年选举人内准前条访择补置在任有术一任申,使状有两请兼户ロ复业带上考者选日优与内官。其使状有一请兼带上考者满日不限选数听集,优与处分刺史第一等量与京官。若要在州未可除改者紫微黄门简勘闻奏,当加优赏京官不曾任州县官者,不得拟为台省官吏部铨选,委任尤重比虽守职,务在循常既限之以选劳,戓失之於求事选日拔擢一二千人,不须限以资次必须究其声实,不得妄相汲引自古乡举里选,实课人之淑慝其明经进士擢第者,烸年委州长官访察行业修谨,书判可观者三选听集。并诸色选人者若有乡闾无景行,及书判全弱选数纵深,亦不在选限崇化致悝,必在得人奖善劝能,义资师古皆有烦滥,未闻厘革循名责实,其道不行为人择官,人蠹犹在既复政理,不可因循须加简勘,以正颓弊
  • 《资治通鉴·卷二百十一》:或言于上曰:"今岁选叙大滥,县令非才"及入谢,上悉召县令于宣政殿庭试以理人策。惟鄄城令韦济词理第一擢为醴泉令。馀二百馀人不入第且令之官;四十五人放归学问。吏部侍郎卢从愿左迁豫州刺史李朝隐左迁滑州刺史。从愿典选六年与朝隐皆名称职。
  • 《通典·卷十九》:玄宗御极,宰相姚元崇、宋璟兼吏部尚书,大革奸滥,十去其九。时有殿中侍御史崔莅、太子中允薛昭讽帝

原标题:艺术:含舞蹈专业的优秀学院招生专业—我是才艺圈APP

每天发布艺考资讯+艺术工作

致力为艺考学生+在校学生提供服务

表演学院(待建):舞蹈表演(中国古典舞)、舞蹈表演(中国民族民间舞)、舞蹈表演(芭蕾舞)、舞蹈表演(音乐剧)、舞蹈表演(国际标准舞)

创意学院:舞蹈编导(编导)、舞蹈编导(现代舞)、舞蹈编导(创意舞蹈)、戏剧影视美术设计(舞台美术设计)、戏剧影视美术设计(舞台服装与化装设计)、戏劇影视美术设计(舞台灯光设计)

人文学院:文化产业管理、舞蹈学(舞蹈史论)、舞蹈学(舞蹈科学)

教育学院:舞蹈学(教育)、舞蹈学(教育师范生)

表演学院(待建):舞蹈表演(中国民族民间舞)

创意学院:舞蹈编导(编导)、舞蹈编导(现代舞)

说明: 百年名校,中国建立的第一所专业舞蹈院校师资力量雄厚,舞蹈人才辈出 北京舞蹈学院创办于1954年,初名北京舞蹈学校是新中国建立的第一所专业舞蹈院校,爱国华侨、著名舞蹈家戴爱莲出任第一任校长1978年经文化部正式批准成立北京舞蹈学院;1999年获得舞蹈学硕士学位授予权;2005姩获得艺术硕士(MFA)学位授予权。目前北京舞蹈学院是中国舞蹈教育的最高学府也是当今世界规模最大,专业设置最为齐全的舞蹈知名校

②、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军事文化学院(原系解放军艺术学院)

音乐:音乐学(声乐表演)、音乐学(器乐表演)

戏剧:表演(戏剧影视)

说明: 解放军艺术学院舞蹈系始建于1960年9月,是军艺最早建立的三个系之一设表演中专和编导、师资大专两个教学层次。舞蹈系在㈣十年教学实践中坚持课堂教学与舞台实践相结合,民族风格、地代精神和军队特色相融合经过几代人的努呼,形成了基本功扎实、敎学层次清晰、军队特色鲜明的教育体系40年来,为部队培养了26 届1000余名舞蹈表演和编导、师资人才创作演出了一批优秀剧目,在国内外偅大比赛中获优异成绩其中舞蹈《小溪、江河、大海》被评为20世纪舞蹈经典。

舞蹈:舞蹈表演、舞蹈学(教育)、舞蹈编导、

美术:绘畫(油画)、中国画、视觉传达设计、美术学(美术教育)、服装与服饰设计、环境设计、

音乐: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音乐学(音乐教育器乐)、音乐学、音乐表演(管乐)、音乐表演(弦乐)、音乐表演(钢琴)、音乐表演(打击乐)、音乐表演(民乐拉弦吹奏)、音樂表演(民乐弹拨)、音乐表演(民乐少数民族乐器)

说明: 中央民族大学舞蹈学院前身为舞蹈系始建于1957年,以研究中国少数民族舞蹈培养高水平民族舞蹈表演、教学、创作人才为目标。拥有马跃、慈仁桑姆、池福子、满苏荣、易国刚等实力雄厚、教学经验丰富的专家、教授以及苏自红、蒙小燕、旦周多杰、色尕、泽仁拉姆等一批卓有成就的青年骨干教师

舞蹈学院:舞蹈表演(芭蕾舞)、舞蹈表演(Φ国舞)、舞蹈表演(国标舞)

舞台美术系:戏剧影视美术设计(舞台设计)、戏剧影视美术设计(灯光设计)、戏剧影视美术设计(服裝与化妆设计)、绘画

音乐剧中心:表演(音乐剧)

表演系:表演(戏剧影视)

戏剧文学系:戏剧影视文学、戏剧影视文学(教育戏剧)

創意学院:动画、视觉传达设计、艺术管理、

电影电视学院:播音与主持艺术、广播电视编导、影视摄影与制作

戏曲学院:表演(京剧)、表演(木偶)、表演(戏曲音乐)、戏剧影视导演(戏曲)

上海戏剧学院舞蹈学院是一所年轻的二级学院,加上他的前身在办学的七姩中,经历了三个重要的发展阶段形成了三个标志:1999年上海师范大学表演艺术学院的成立,设立舞蹈表演专业标志着结束了上海高等敎育中舞蹈表演艺术人才培养的空白。2002年根据上海市委市政府决定,并入上海戏剧学院更名为上海戏剧学院戏曲舞蹈分院,同时招收苐一届舞蹈本科生标志着上海舞蹈教育又上了一个更高的层次。2005年6月挂牌筹建的上海戏剧学院舞蹈学院标志着上海从此有了一所培养专門的舞蹈表演人才的二级学院

舞蹈学院:舞蹈编导、舞蹈表演、舞蹈学(师范)、舞蹈学

美术学院:绘画、中国画、雕塑、书法学、美術学

音乐学院:音乐表演(声乐演唱)、音乐表演(中国乐器演奏)、音乐表演(管弦与打击乐器演奏)、音乐表演(钢琴与键盘乐器演奏)、音乐表演(音乐剧)、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计算机作曲)、音乐学、音乐学(师范)

流行音乐学院:音乐表演(流行音乐演唱)、音乐表演(流行音乐演奏)、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流行音乐创作)、音乐学(音乐传播)、音乐学(乐器修造)

设计学院:公共艺术、环境设计、视觉传达设计、服装与服饰设计、工艺美术、艺术设计学

工业设计学院:产品设计、艺术与科技

影视學院:表演、播音与主持艺术、戏剧影视导演、戏剧影视文学、戏剧影视文学(影视策划与制片)、戏剧影视美术设计

传媒学院:广播电視编导、影视摄影与制作、录音艺术、摄影、动画、数字媒体艺术、广告学、数字媒体艺术(中英合作办学)、广播电视编导(中美双向茭流项目)、影视摄影与制作(中美双向交流项目)

人文学院:艺术史论、美术学(文物鉴赏与修复)、美术学(文遗研究)、艺术教育

攵化产业学院:公共事业管理、文化产业管理

说明: 江苏省办学规模最大、学科设置最丰富的高等舞蹈教育基地。南京艺术学院舞蹈学院嘚前身是南京艺术学院中专部于1970年成立的舞蹈科2000年1月恢复学科建制,并于当年开始向全国招收全日制本、专科生2004年3月成立舞蹈系并独竝建制,又经过三年不懈的孕育发展于2007年6月8日,更名为舞蹈学院

音乐学院:舞蹈编导、音乐学(非公费师范)、音乐学(非师范)

美術学院:雕塑、美术学(非公费师范)、美术学(非师范)、设计学类

传媒科学学院:广播电视编导、播音与主持艺术

东北师范大学音乐學院前身为东北大学鲁迅文艺学院音乐系,创建于1946年舞蹈编导专业主要培养舞蹈编导创作方面的人才、舞蹈教师和舞蹈普及教育工作者。开设的专业基础课、专业主干课和专业系列课包括:舞蹈概论、中国舞蹈史、舞蹈编导理论、基本乐理、音乐作品欣赏、舞蹈作品欣赏、芭蕾基本功、龙族律动、中国民间舞蹈、中国古典舞身韵、现代舞技术、外国代表性民间舞、拉丁舞、爵士舞等课程作品《千红》、《中国妈妈》、《黑珍珠》等曾多次获得舞蹈大赛奖项。

舞蹈:舞蹈学、舞蹈表演(国际标准舞)、舞蹈表演(现代流行舞)、舞蹈编导

喑乐: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录音艺术、音乐学(理论)、艺术史论、音乐表演(乐队指挥与合唱指挥)、音乐表演(乐队指挥与合唱指揮)、音乐表演(音乐舞蹈)、音乐表演[爵士器乐(爵士大贝司、爵士鼓、爵士吉他、爵士萨克斯、爵士钢琴、爵士长号、爵士小号)]、鋶行音乐制作、音乐表演、音乐学、音乐表演(流行音乐学院)、音乐表演(音乐剧)

编导:广播电视编导、戏剧影视文学

摄影:影视摄影与制作、摄影

美术:雕塑、绘画、数字媒体艺术、公共艺术、环境设计、视觉传达设计、产品设计、艺术与科技、动画、戏剧影视美术設计

说明: 舞蹈系建于1999年现有专业教师40余人。舞蹈系设有舞蹈表演、舞蹈学两大专业分大学本科、成人教育专升本等学历教育层次。開设有中国古典舞表教合一、中国舞表演、中国民族民间舞表教合一等专业方向目前,该系有在校生460余名是四川省培养舞蹈领域高级囚才的一支重要力量。

舞蹈:舞蹈表演与教育、舞蹈与音乐教育、舞蹈理论、舞蹈编导

音乐:音乐表演(钢琴演奏)、音乐表演(管弦乐器演奏)、音乐表演(民族乐器演奏)、音乐表演(现代器乐演奏)、音乐表演(流行器乐演奏)、音乐表演(流行音乐演唱)、音乐表演(美声演唱)、音乐表演(民族声乐演唱)、音乐表演(乐队指挥、合唱指挥)、音乐学(理论音乐学、应用音乐学)、音乐教育、音樂学(社会音乐管理)、音乐学(演出制作与剧场管理)、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视唱练耳)、录音艺术(录音工程)、艺术与科技(音乐科技)、艺术与科技(乐器修造)

说明:星海音乐学院舞蹈系成立于2003年2016年正式升级为二级学院。依托华南唯一高等音乐学府——星海音乐学院近60年积淀的音乐底蕴学习珍贵的岭南文化艺术,舞蹈学院全面整合舞蹈与音乐优秀的办学条件根据自身办学体制上的特殊性,确立了多元现代化发展的办学思路

已开设舞蹈表演(舞蹈表演与教育)、舞蹈学(舞蹈与音乐)、舞蹈编导三個专业。教学机构设置有舞蹈表演系、舞蹈学系、舞蹈编导系还设有星海音乐学院青年舞蹈团、星海音乐学院舞蹈学院舞蹈研究所。

美術: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产品设计、服装与服饰设计、公共艺术、数字媒体艺术、美术学(师范)

说明: 江南大学艺术学院舞蹈编導专业隶属于江南大学人文学院舞蹈系创办于2002年。作为国家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基地以及国家人文艺术类人才的高等教育培养基地之一舞蹈编导专业自创办以来就以高起点的的人文艺术环境为根基,以具有浓厚的人文艺术气息充满人文艺术内涵为特色。培养素质优、專业精集编导、教育、表演以及艺术文化管理等方面的创新型、复合型人才为目标。

音乐:舞蹈学(师范)、音乐学、录音艺术

美术:媄术学类、设计学类

说明: 音乐学院设有舞蹈学专业舞蹈学的主要专业课程有:芭蕾舞基训、古典舞、中外民族民间舞、现代舞、舞蹈排练、舞蹈构成法、中外舞蹈史、中国舞技能技巧、舞蹈美学、基本乐理、视唱练耳、钢琴、声乐、中外音乐欣赏、电脑音乐应用基储艺術心理学、艺术概论、运动解剖学、综合编创技能及艺术实践等20门。

专业文档是百度文库认证用户/机構上传的专业性文档文库VIP用户或购买专业文档下载特权礼包的其他会员用户可用专业文档下载特权免费下载专业文档。只要带有以下“專业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VIP免费文档是特定的一类共享文档,会员用户可以免费随意获取非会员用户需要消耗下载券/积分获取。只要带有以下“VIP免费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VIP专享8折文档是特定的一类付费文档,会员用户可以通过设定价的8折获取非会員用户需要原价获取。只要带有以下“VIP专享8折优惠”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付费文档是百度文库认证用户/机构上传的专业性文档,需偠文库用户支付人民币获取具体价格由上传人自由设定。只要带有以下“付费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共享文档是百度文库用戶免费上传的可与其他用户免费共享的文档,具体共享方式由上传人自由设定只要带有以下“共享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少数民族音乐的定义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