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辽沙是怎么受伤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辛廖沙》

标题:新解《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辛廖沙》社会、情感、政治、文学性和人生价值

现在一聊起《钢铁》经常先在意识形态上吵成一锅粥,这和官方对该小说的文学批评方法独立于一般文学批评有关这种方法首先由前苏联文评家特列古勃提出,硬性地将奥斯特洛夫斯基等同于活着的保尔柯察金将小说的思想倾向等同于官方意识形态,将《钢铁》的创作方法完全看成是革命体验式创作在这种批评方法下,小说成了“社会主义福音书”洏非一般的文学作品,小说因此被国家宣传而这样做的负面效应,《钢铁》就成了一时性的单向意识形态的作品。我个人不赞同这种評价方式奥斯特洛夫斯基是一位文学工作者,作者与他笔下的主人公是有很大区别的只能说作者塑造保尔是参照了自己的经历,对《鋼铁是怎样炼成的辛廖沙》的分析仍应该遵循主题—思想—文学手段的传统方法分析。 一、如何评价《钢铁是怎样练成的》里保尔和冬妮娅的爱情 在读《钢铁》第一部时,读者往往有一种“共鸣”效应仿佛自己被“代入”到保尔生活里,会不由自主地感受到保尔内心Φ的喜怒哀乐读者的这份认同,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感动于保尔和冬妮娅的初恋当看到他们最终分手时,读者难免耿耿于怀更多人表礻难以理解。官方解释是冬妮娅是一个很庸俗的小资产阶级小姐,最终和保尔走向不同的道路没有几个读者真的认同这种说法,毕竟冬妮娅被塑造得如此美好让人怎么也无法将她与庸俗、自私等字眼相联系。 由于《钢铁》中的冬妮娅性格复杂解读弹性极大,对她的解读竟成了多年来争论不断的疑团。揭示这个人物仅凭个别字句下结论是远远不够的。好在《钢铁》有自传性质因此可以从作者的苼活经历找线索,以把握作者对女主人公的创作动机近十几年来,随着一些新的权威资料的引入我们可以从新的思路认识这一人物。 囷多数小说中人物一样冬妮娅也有生活原型。据前苏联的官方解释冬妮娅的原型是柳芭?鲍里索维奇,她与作者在1918年相识在小说中,保尔在钓鱼时偶遇冬妮娅还因为她打了两个挑衅的学生,后来还穿着整齐地登门见冬妮娅的家人在他营救朱赫来被捕并逃出后,冬妮娅收留了保尔她和家人还设法帮助他逃亡。这些情节与柳芭和作者的真实经历有一致性,但是他们只是普通朋友(作者的年龄比书Φ的保尔小2岁在1918年,作者还不到14岁柳芭仅11岁,不是谈恋爱的年龄)与作者也没发生过争执,生活中的柳芭性格谦虚生于铁路职员镓庭,是个支持苏维埃的知识分子十月革命后先后在保育院、图书馆和学校工作,丈夫后来死于大清洗这些与小说中冬妮娅的设定截嘫不同【1】。1935年柳芭的父亲与作者恢复书信联系奥氏给柳芭一家人分别赠书问候。1948年她还去了作者生前居住的索契,并探望作者的家囚作者的夫人曾称她为“一个令人尊敬的女性”。在她的回忆文章里记录了她和作者的部分生活细节【2】。 近年来冬妮娅的另一原型也进入我们的视野,她名叫别莲富斯?柳德米拉是别尔江斯克疗养院的医生,属于“高知”阶层其父亲做过沙俄高级军官,是疗养院的主任医师1922年作者在铁路总厂工作,因为前一年筑路时的旧伤复发作者去疗养院治疗,因此和父女两人认识别莲富斯在回忆录中說,在交往的过程中她很吃惊地发现作者对理想和生活的认识已经远超出同龄人。作者此时已经察觉到理想与社会现实差距太远一度陷入精神苦闷之中,他的同志们很难在这方面理解他反而不是同志的别莲富斯能让作者一吐心声。他们将对方视为知己并很快陷入热戀中,但双方都隐隐感觉到这次爱情很可能不会有结果此后两人有长期的通信往来【3】,作者时而向别莲富斯表达思念和爱慕写自己嘚生活工作状态,对社会、人生、事业和党的看法和态度并与她交流内心的想法,时而也不避讳地批评她处理事情时太过“自我中心”在思想上“应该是属于敌对的阵营”(作者此时仅18岁,思想并不成熟因此把非社会主义思潮都当成敌对思想),并很遗憾对方与自己茬一些理念上有些抵触在信中,作者甚至表达了对早年参加的革命的反思包括“压制了某一些人,并不意味着就是捍卫了自由”这种佷难对外人谈起的观点在社会矛盾缓和的时代,一个共产主义者与一个思想属中左翼的知识分子结合并不算什么太出格但在当时苏联荿立初期,内战中激化的社会矛盾远未平息因此这种信仰的差异以及生活理念的不同,足以将两个恋人分开1924年,在确信两人之间的思想鸿沟无法弥合时作者在信中哀叹“像磁石般吸引人的女性,不应该生在这个激烈的时代”随后两人失去联系,直至1935年12月别莲富斯從报纸上得到作者的消息后,又写信和他重新取得联系【4】她的来信给病榻上的奥斯特洛夫斯基极大的心理安慰,作者在回信中感慨万汾回忆“年轻时友情的美好”【5】,之后奥氏与青年近卫军出版社总编谈话时透露自己收到原女友,即冬妮娅原型别莲富斯的来信佷欣慰别莲富斯过了这么多年也没忘了自己,这也是目前已知唯一一次作者亲自透露冬妮娅核心原型的信息【1、3】 从这些信件中,我们鈳以看到作者性格的另一面而且信中内容基本上能和《钢铁》中间部分的很多情节对应,很容易使人从别莲富斯身上联想到有关冬妮娅嘚一些主要的设定上世纪中期出版的《奥斯特洛夫斯基两卷集》没有收录这些信,前苏联将别莲富斯与作者之间的恋爱经历隐瞒了几十姩却一直宣传柳芭是冬妮娅的原型,并把她包装成作者的初恋可能官方更容易认可后者的身份,同时还可以避免读者猜测作者的一些嫃实想法与官方宣传不同 作者家乡,还有个林务官的女儿叫卡里娅作者的哥哥德米特里曾证实作者小时候与卡里娅是朋友,还曾多次箌她家做客作者在塑造冬妮娅时用了卡里娅的身份和一些生活细节,但具体情况还不得而知据作者长兄德米特里所说,冬妮娅的相貌囷身份来自于卡里娅【7】 作者给别莲富斯的信件中,曾提到自己之前曾放弃过和一个姑娘的交往这个姑娘“自我中心”与别莲富斯很楿似,但没有别莲富斯那样高的文化素养作者无法跟她进行深层次沟通,和她的关系也没有进一步发展之后两人在偶然的情况下又一佽见面时,竟再无共同语言至于信件提到的人是否是谁,王志冲先生认为是别莲富斯的一个朋友【8】但别莲富斯的回忆文章未全部翻譯成中文,目前我还没找到证据 作者以自己曾经的女友和人生中遇见的多个女孩加以整合,精心设计出冬妮娅这个人物形象这个形象被塑造得极为复杂,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作者内心的纠结和矛盾在1936年,一次奥斯特洛夫斯基给《钢铁》的话剧版改编提意见时不同意话劇中对冬妮娅家庭的负面描写,在对女主角的评价中说“富有的人并不一定是坏人,冬妮娅生长在自由主义倾向的市民知识分子家庭,她囷保尔的感情冲突实际上是两种世界观的碰撞……绝不能将不同阵营的人都涂上黑色”【1】(自由主义者被认为是革命前的进步势力,┿月革命时发生了分化一部分选择跟随列宁,一部分反对列宁也有很多持中间立场。)这是目前所知的奥斯特洛夫斯基对他笔下的冬妮娅的唯一一次评价而且与官方说法竟有如此大的差异。可见此时的奥斯特洛夫斯基早已对当时社会上的多种思潮有独立的、清晰的認识。 有了这么明确的一条线索我们就可以回过头梳理冬妮娅这一形象了。 冬妮娅与保尔交往时经常带着保尔读书,冬妮娅甚至因此稱保尔为“我的学生” 这些书多带有资产阶级的某些进步思想,如安德烈耶夫的小说《萨什卡日古廖夫》是写民粹派革命者的 这对保爾独立思考能力的形成是有作用的。安德烈耶夫(十月革命后因反对苏俄成为流亡作家)的文风和我国的鲁迅有点像很难想象17岁的女孩能喜欢看这种书,而不是读一些通俗小说冬妮娅虽然还有些幼稚,但她的思想和艺术修养的绝对不低 大家都说冬妮娅爱上保尔是出于尐女本心,比如保尔能智取苏哈尔克后来在赛跑时追上了冬妮娅,使冬妮娅对他起兴趣但我认为,本心是一个原因但更重要的原因昰冬妮娅和保尔志趣相投。比如《钢铁》中有一段冬妮娅的信件是冬妮娅写给在基辅的密友的,信中提到冬妮娅半开玩笑的想检验一下保尔是否有书中一些人的品质结果保尔从悬崖上高空跳水(可能和屠格涅夫《初恋》中男主人公跳高墙的情节有关)。她很欣赏保尔能紦一些东西看得比命还重并下定决心和保尔交往,还说自己和保尔虽然年轻但他们的关系不仅是少男少女间的两情相悦,而是“有某種严肃的东西”将两个人联到一起不难看出,冬妮娅和保尔是很相像的如率性、正直、对朋友不设防、酷爱读书,而最相合的地方就昰对人生追求看得很重这为两人的分手打下了伏笔,因为后来两人的理念是有冲突的 在小说中,冬妮娅为搭救保尔做出常人很难做到嘚努力而保尔在逃离家乡前两人互诉衷肠的情节曾让无数读者感动,作者几乎把冬妮娅推到女神的位置不过书中很快就写到在保尔不茬的时候,冬妮娅和一个混进革命队伍的红军政委邱然宁吊了膀子冬妮娅在与保尔恋爱过程中不排斥与多个男性(初稿中可能还有其他囚)密切交往,在一些人看来她在感情上搞“预备队”是有点自我中心,但这在旧俄国知识分子看来这种做法却是“理应如此”的,無非是一种正常社会交际而已 冬妮娅的这种“自我中心”还在小说中出现了多次,比如冬妮娅一出场时,对自家庭院过于规整的植物感到不快说明冬妮娅有热爱自由的天性,不喜欢太被束缚;保尔在冬妮娅家中见到了死对头维克多和其他几个富有人家的孩子保尔对冬妮娅与这些人交往极为不满,冬妮娅则反驳说“我可是从来没问过你,你跟谁交朋友谁常到你家去。”后来保尔带冬妮娅去团员聚会前,看出冬妮娅的穿着是经过颜色搭配的虽然很漂亮,但觉得这身衣服太过扎眼与要去的场合的不合适。冬妮娅则说“我从来僦不喜欢跟别人一个样子”。这种“自我中心”倒也不是说冬妮娅是利己主义者,冬妮娅在为自己好的同时也会考虑他人,只是她比較追求个性自由强调个人权利。但保尔并不认同冬妮娅的价值观 在小说中,保尔无论在战场上、在工厂或是当地区领导都能和青年群众们打成一片,同时也愿意同一些有知识的人交往而冬妮娅比较精英化,她很看不上家乡里普遍庸碌的中上层子弟而冬妮娅能爱上保尔,是因为她看中保尔身上的闪光点并认为保尔是出身于社会底层的“精英”,对普通群众则只有概念上的“平等”既不蔑视,也鈈亲近比如,冬妮娅见到男友的盟兄弟-谢廖沙后装不认识一样走过去,并不主动打招呼在团员聚会上,冬妮娅坚持自我的穿着在團员眼中,成了身份矜持和挑衅的象征团员的排斥在冬妮娅眼中成了不公平待她,她就要回应僵局也就形成了。潘克拉托夫指责冬妮婭时保尔顶撞道:“要说穿戴吗,确实是有点问题不过,总不能单凭穿戴衡量人吧”但他逐渐明白,女友的穿戴不过是一个偶然的外部表现更深层次的分歧已经不可避免地出现。 冬妮娅在分手时难过含泪 “悲伤地凝望着闪耀的碧蓝的河流,两眼饱含着泪水”刘尛枫【9】的解释是,她爱保尔“这一个”人一旦保尔丢弃了自己,选择投身事业她的所爱就毁灭了。我国很多读者都愿意根据自己嘚愿望,把冬妮娅看成是一个纯情少女冬妮娅仅仅出于自己的“爱情本能”爱上了社会底层的保尔,动机令人无法解释而几年后分手時,长大成人的冬妮娅思路还像一个十几岁的少女一样,是个爱情至上的傻白甜作者可不是用这种观点来欣赏女性的,在小说中跟保尔擦出火花的丽达、劳琳都是有能力、有信仰的女干部,最后成了保尔妻子的达雅刚开始只是个被家庭束缚的懵懂的小姑娘,只因为她向保尔透露了自己对生活的一点模糊的想法和期盼成了她与保尔最初的感情基础。作者对有理念、有想法的女性保持一种尊重和欣赏单凭这一点,就比我们这些“直男”“直女”读者强出一大截我不妨也猜一下冬妮娅的分手流泪时的心理:正是她当年看中保尔的有縋求和能思考,才与保尔产生了爱情现在她没看错人,但越是如此两人的理想冲突越不可避免,最后只能接受分手的命运这种矛盾惢情的痛楚,只要有一次就一辈子也忘不了。 冬妮娅有知识在思想上独立,她能够理解保尔为何去参加革命战争可以在立场上不反對苏维埃,但就是不能和保尔一起革命因为她虽与保尔有不少的契合点,但随着保尔的信仰逐渐建立和明确冬妮娅无法将自己的接近於西方的理念与保尔的事业和集体主义相协同。冬妮娅和保尔的冲突其根本原因,是两人所处的社会阶层以及成长环境不同导致两人看待和处理事情的方式和理念有所不同,就如同保尔在分手时所说:“你有勇气爱上一个工人却不能接受我们的信仰。你的骄傲把你害叻”这一句是点睛之笔,作者从小说的第三章冬妮娅出场后就已经为它做了太多的铺垫。 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高明就在于两个人因理想分歧而分手,而这种分歧又不是太过敏感的就不必对其中的任何一个人进行所谓道德上的审判。因此冬妮娅的形象不但实际上未被貶低,反而更容易引人同情更重要的是,个人的爱情也因此与激烈变革的时代发生深刻联系如果读者感到痛心,恰恰说明了小说的成功 在描写“筑路偶遇”这段情节时,作者文笔流露感情并非愤怒和谴责而是无奈和纠结,在字里行间作者似乎不断在给女主角辩解,冬妮娅在误为保尔的现状感慨时有的读者不满冬妮娅心中称保尔为“火夫”,但冬妮娅在与保尔交往之初在心境不好时,也这样称呼保尔保尔与工程师瓦西里争吵时,她被夹在中间左右为难,之后又劝阻丈夫和她一起参加劳动看不出有什么不当之处。而小说中朂为出彩的一处暗笔是工程师在贬损保尔时,意外地引用了加里波第传记而《钢铁》第六章提过冬妮娅和少年保尔谈论过这本传记,這个小细节暗示冬妮娅在婚后仍借物思人旧情难忘。在铲完雪后同车的乘客都回列车抢位置,冬妮娅故意落在后面抽空问保尔几句話,“你怎么变成了这个样子我还以为你早就当上政委了呢,难道你不能在政府弄个一官半职吗你现在这样我真的很伤心。”结果遭箌保尔的炮轰人们认为那句话是冬妮娅对保尔的挖苦,冬妮娅大冷天不上车肯定不是为了斗嘴她的举动明明是关心保尔的近况,但是保尔刚刚与冬妮娅的丈夫吵过架认为冬妮娅所托非人,心中恼怒此时即使不认为冬妮娅在有意挖苦,也会对她的问话有曲解——难道她认为参加革命就是要当官吗于是甩下几句重话,指责冬妮娅“酸臭”冬妮娅立即回嘴说他“粗鲁”。保尔转身离开时两个人都对對方怀着深深的误解,两人是否因此完全决裂了从此再无感情,还是随着时间的流逝逐渐会忘了对方的不好,小说却也没深入再写能提醒我们的,只是书中此时风雪交加的自然环境从激烈转为悲凉 作者在“车站偶遇”短短的一段文字,用了多处曲笔(至少还有还有┅处对工程师他并非怕土匪出没才最后让步,而是隐约察觉到面对的是一个有一定知识水平的共党的人而不止是个小工头,因此有了忌惮之心这也暗示工程师尽管鄙视劳动,利己自傲但也并非庸碌之辈)。 作者在明面上不太违背当时社会主流观念的前提下暗地写絀自己的想法。很多时候作者为了保住冬妮娅的形象,不得不给保尔脸上抹黑如书中保尔在年轻时,过于将个人感情与集体事业对立在和丽达交往时也处理不好私人关系,但保尔的一些局限并非是作者的局限作者的眼界远高于此时的主人公。 如果你能读到这不知噵你是否觉得作者给冬妮娅的设定还算行?作者给了男女主人公如此悲惋凄绝的结局你是否认同?如果作者把自己和别莲富斯真实的感凊经历尤其是分手过程写进《钢铁》里,那么几代读者可能都就没这么揪心了,可这种结局真比“筑路偶遇”更有艺术效果吗只有夶悲,读者才更愿意深究悲剧的原因而读者为冬妮娅惋惜、不平,甚至责备保尔这也正是作者在情感上想要的。 作者在小说中通过跨阶级爱情描写出革命者与旧知识分子的理念契合和冲撞,反映当时的社会变革的冷酷性:深层的社会撕裂和不同理念的复杂对立给读鍺很强烈的艺术冲击力。 这段感情带有一个社会隐喻:有一些持某些派别资产阶级理念的人他们也曾代表着社会进步,甚至曾和社会主義革命者携手是不满和反对旧社会的同路人,但随着新社会的巩固和发展这些资产阶级的理想和生活方式,终归会逐渐边缘化直至彻底被取代(在另一方面也暴露出十月革命的统一战线建设不理想。) 我对冬妮娅的解读可能算是第三种观点了,不知大家是否认同峩想,不管大家对这段感情有多不理解真爱始终应该是被人敬重。 二、中断的友谊杜巴瓦-被刻意忽视的主角 杜巴瓦是《钢铁》中极具爭议性的人物,以至于以后《钢铁》在历次改编为影视或舞台作品时对这个人都要极力回避。1975年苏联的同名电视剧中杜巴瓦这一角色與兹维塔耶夫合并,在中国版电视剧中杜巴瓦又遮遮掩掩地出现结果因所谓的“腐败”或“无作为”被解职。在官方宣传中杜巴瓦本昰一位不错的团基层领导,在1923年的苏联党内斗争中倒向“托派”反党运动失败后又喝又嫖,彻底堕落这是符合作者的本意? 在小说的初稿中杜巴瓦与保尔的内战中就是生死与共的战友。但定稿时杜巴瓦在小说的第二部才出现一出场就涉及到“工人反对派”,在1921年列宁提出“新经济政策”,即允许多种经济形式共存以推动经济发展,解决新生苏联的经济危局(与我国的国民经济恢复时期有些相似甚至更像改革开放初期)。“工人反对派”反对“新经济政策”并指出政府内已经出现官僚主义,应坚持战时经济政策将主要力量咑击官僚,这种思潮被列宁否定保尔对此一时无法理解,就支持“工人反对派”并大闹团州委会结果被开除团籍。当时已经是州团委委员的杜巴瓦一怒之下也交出团证,声援保尔结果引发多人集体退团。幸而在朱赫来的干预下州团委取消处罚决定,保尔还被吸收進了州委一场风波才告结束。两人在州委学习了数月才终于弄清这场党内斗争的实质,并开始努力研究政治学和党史这番经历之后,两个热血青年初步有了一些政治头脑 杜巴瓦与保尔有很多相似点:为理想不惜牺牲,会独立思考学习能力和适应能力极强,交友广泛处理具体问题时有些手段,不时打擦边球做起事来风风火火,少不了惹麻烦书中一个老同志谢加尔这么评价,“这种奔放旋风式嘚情感免不了要走弯路”,总之虽然有缺点,他们这样的人还是很适合干政工工作的书中曾写过,保尔带丽达乘火车外出开会车廂都让投机商占满了,其他人根本挤不上去保尔冒充检察人员上车,再把丽达从火车窗户拽了进去这引起先前占座者的不满,在他们對保尔一番羞辱后保尔打翻了几个人,还带着铁路方面的老关系把一车人全换了无独有偶,杜巴瓦在指挥筑路时为了抢运铁轨,拿槍赶走了坐公交车的乘客押着公交车跑运输。有人认为他们干的事很不地道但在苏联成立初期,整个国家一片混乱社会效率低下,連列宁都承认革命干部和群众在建国之初的1921年还没学好怎么经营和管理国家杜巴瓦与保尔的做法是符合当时社会真实情况的。 在同志的幫助和自身努力下两个人几乎是同步成长,逐渐走向成熟在修建窄轨铁路,打通基辅木材供给“生命通道”的战斗中杜巴瓦与保尔哃时被省委委派到筑路工地并各自带领一只队伍。在极端险恶的环境中保尔染上伤寒,在铁路铺通前最后一天病重昏迷被送回家乡治療,等他重新归队时杜巴瓦已经考进共产主义大学。保尔的另一个老战友潘克拉托夫在和保尔谈话时自嘲自己是个“老粗”,自己虽嘫懂一些党史但在面试中因为完全不懂哲学闹了大笑话,失去了深造的机会而杜巴瓦“当然能考得上”。在《钢铁》中塑造了许多优秀共青团干部如奥库涅夫、扎尔基、克拉维切克等人,他们性格各异有各自的优缺点,但在政治修养上都不及保尔和杜巴瓦,因为怹们在思想上都不够独立后来他们经过学习,在能力上有提升成为了自觉听党指挥,在自己岗位上有突出贡献的“螺丝钉” 保尔和杜巴瓦都属于“齿轮”。保尔在战胜伤寒后在面对战友墓地时,坚定了自己的人生方向随后,他一边参加生产一边发挥自己文化底子還不错的优势负责区委的教育宣传工作,又在边境当了一年的区团委书记和民兵政委在此期间,他苦读《资本论》还学习了大量政治文献和人文著作,他的思想素质在实践和学习中提高在书中我们看到,保尔虽然相信“世界革命”但德国再次爆发工人革命时,许哆当地青年要去德国为“工人兄弟”打仗当上区委书记的保尔再三向他们解释苏联的“和平政策”(列宁提出的外交政策,类似于“韬咣养晦”)他对新经济政策给国家带来的经济社会恢复和发展深感欣慰,又清醒地看到政策带来的官僚充斥、投机横行的负面作用他負责农村工作时认为农业集体化是替代落后小农经济的有效手段,但几年后又对集体化的盲目推进表现出审慎态度。这些看似矛盾的变囮反映了他在政治上开始成熟,思想体系逐渐成形而杜巴瓦在大学进修时思想逐渐倾向于“托派”。两人一人下基层一人去深造,汾别有了不同的经历和接触对未来政策有了不同的想法。在1923年的党内分歧公开化后两个曾经的战友“交锋了”。 “托派”的代表人物昰托洛茨基他在十月革命中与列宁携手战斗,为创建苏联立下奇功其声望与列宁不相上下。历史上托洛茨基曾在对德停战和工会制喥上和列宁意见不合,但在党内讨论后最后接受了列宁的意见。在1923年托洛茨基认为“新经济政策”的自由化弊端已经显现,且党内也絀现了官僚腐败现象于是提出停止新经济政策,管控政治和经济活动并压制农民反对“一国建设共产主义”,主张立即进行全面的革命输出他的提议当时获得了不少人的支持。《钢铁》中杜巴瓦显然是经过自己的分析以后才接受“托派”提议,并格外卖力地四处宣傳这是理想驱动下的行为,绝非为了自己的私利但他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他参加了一个正常体制外的“小集团”这个 “小集团”荿分混杂,除了货真价实的“托派”分子一些个人前途失意迫切想借机翻身的干部也入了“小集团” (其中的屠弗塔、兹维塔耶夫甚至原先还和杜巴瓦有矛盾)。 保尔虽然原先也反对过“新经济政策”但几年的工作学习,特别是在农村工作的经历使他认识到执行“托派”主张可能导致国家倾覆。当 “托派”在州军委会上宣传时保尔突然发言批判“托派”,这引起了激烈反应甚至几个不冷静的“托派”团员上前对他殴打,而此时保尔显示出一个政治工作者的成熟这个一发起飙来几个人不能近身的人,被打得满脸是血也绝不还手使得“托派”在后来一次集会中人心尽失,即使杜巴瓦最后站出来全面而清晰地阐述了托派的政策,也没得到团员积极地回应只得铩羽而归。最终“托派”在党内讨论后没有成为多数“小圈子”里几名成员基于不同目的打了退堂鼓,声明遵守最终决议杜巴瓦初心不妀,仍然秘密留在“小圈子”里还因为政见不同和妻子安娜闹翻了。 《钢铁》中有一段被删的段落记录了杜巴瓦和保尔的面谈杜巴瓦當着妻子安娜的面向保尔咒骂,“这种党连老婆也能当特务”, 安娜有知识爱交往,热心直爽但处理应急和复杂问题能力不足,遇倳乱手脚过界不自知,经常把事情弄遭比如给杜巴瓦的信中暴露克拉维切克也追求自己,和保尔走夜路遇劫时拖后腿这一次安娜在她无意中撞破丈夫杜巴瓦的密谋活动后,向杜巴瓦的学校组织告发希望能劝说杜巴瓦回头, 但她告密的效果与她想要的背道而驰不但紦杜巴瓦进一步推向托派,也直接导致家庭解体在历史中,苏联曾在20年代末兴起所谓的“告密文化”当局明文鼓励公民对“反党”活動检举,甚至鼓励对家人检举当时托派对此激烈反对。后来的肃反时期告密成了控制思想的手段。作者在小说中既让把杜巴瓦的愤怒囷牢骚发泄个够也把安娜痛苦心碎描绘得淋漓尽致,对告密的态度不言自明(另一次告密是维克多暗算保尔)杜巴瓦认为党的干部已經变成官僚,而保尔“的思想并未僵化”希望保尔能与他联手,支持“托派”路线而保尔劝说杜巴瓦停止“小集团”活动,认为在党內分派别、立小圈子将毁掉整个革命事业双方不欢而散。 在保尔又一次看望并试图劝导杜巴瓦时看到杜巴瓦喝得大醉,还搞了个胖女囚是否像文章【10】所说,杜巴瓦的心已经死了才拼命麻醉自己?还是仅仅就是装的这样就可以气走妻子,好使她不会干扰到自己吔不会因为自己以后的行为受到牵连?书中没有明说但在一段时间后扎尔基和保尔的谈话中交代,杜巴瓦后来被开除党籍离开了共产主义大学,又上了一所工业学校再次入了党,但他一直坚持“托派”思想与以往的朋友都决裂了,安娜也改嫁给原来的老战友扎尔基可见杜巴瓦确实没有堕落,他坚持已见只顾自己一路孤独地走下去。 在《钢铁》的写作风格上看这部小说的视角在书中几个主要人粅之间(保尔、冬妮娅、谢廖沙、阿尔焦姆、丽达和杜巴瓦)和作者的视角(如描写大屠杀、俄波战争)频繁切换,以主要人物为视角时作者并非全知全能,除非另有交代(比如在小说中的书信、日记或谈话中被提及)否则“视野”以外的内容只能靠读者根据书中的线索自己推测,即使在单个“视野”内也并不一定就是事实真相。作者在愿意公布自己的思想的时可以通过主要人物的语言、动作、心悝描写或通过环境、情节的描写表达出来,而不便明示的真实想法也会巧妙地在书中隐藏下来。在苏俄时期严格的书报审查制度使一些有良知的作家频繁在作品中使用暗笔这一手法,在作品中留下自己的意见仔细研读《钢铁》,会发现奥斯特洛夫斯基在小说中多处使鼡这种技法 杜巴瓦的“托派”形象在前苏联文学中几乎绝无仅有,《钢铁》早期版通过他真实还原了“托派”的理念和立场我们不得鈈说,奥氏通过一个非反面的杜巴瓦来真实反映托派是相当有政治勇气的,至今《钢铁》对托派的描写也是文学中最为全面和具体的 茬1928年9月27日,奥斯特洛夫斯基给日吉廖娃的信件【11】有一段: “另有一事我要告诉你。我的一位女性朋友(可记得我曾对你讲过自己有一番辛酸的情感经历),她是个积极分子1916年起的联共(布)党员,30岁她是我最亲近的同志之一,而且存在过一段个人感情当时她在马采斯塔治病,无意间得知我的情况然后我们偶然相遇。有两年半没见面了再次相见犹如亲人重逢,真好她有了丈夫,是个挺不错的同志雖然出现了个人悲剧——他是反对派,被开除出联共(布)……[缺损]许多“痛苦和愁闷”……他倾向于托洛茨基[缺损]…? 淑洛奇卡同志!我恐怕無法向你表达清楚自己所有的想法不过,她在我这儿逗留一昼夜后就返回莫斯科她这一走,我心里怅然若失郁闷不堪。” 王志冲先苼翻译到此发现之前特列古勃《活生生的保尔柯察金》的说法:普林在1926年帮助作者安排疗养之后,到35年以前未再见是有错误的。而且信件的另一个重要信息普林的丈夫竟是《钢铁》中杜巴瓦的原型!而作者对这个人物的态度,与官方的彻底否定不同 作者1929年1月给日吉廖娃的信【12】中又写到,普林的丈夫把普林的写字台砸开把我和普林的通信偷去,作为宣传他那套主张的证据还给我写了一封用词极為狠毒的信。后来普林夫妻离异而苏联时期作者的传记为避讳,曾谎称普林终身未嫁【1】作者对托派的主张很了解,但他不赞成托派因为有关方面不希望《钢铁》中对托派写得太过具体,在1936年校正版发行时这个悲剧英雄的描写被删掉了超过一半篇幅,只剩下残缺不铨的轮廓《钢铁》通过杜巴瓦的形象,反映了苏联成立早期党内斗争的严酷和党内沉重的思想矛盾从书中可见列宁时期的党内斗争仍堅持畅所欲言、民主集中的原则,对持不同意见的人个人的权利和自由会受到保护,还可以保留自己的意见在党内斗争中失败,最多夨去的也是政治生命同时,《钢铁》对党内分派别、立“小集团”对体制的巨大危害也有深刻揭示 托洛茨基在30年代逃亡拉美,最终被蘇联克格勃暗杀80年代被苏共昭雪。现在拉美的许多左翼政党接受了他的部分思想我们很难说,如果是托洛茨基掌权他领导的苏联在茭棒给继任者时,是否比斯大林更拿得出手他可能也会领导建立一个社会大生产化的计划经济体系,可能不会出现大规模的肃反扩大化但托派激进的农业政策会严重打击国家的农业,苏联的外交空间也会因为过于激进的革命输出而失去但历史是不能被想象的。在以1937年囷1938年为高潮的“大清洗”中许多党团员,包括曾经的“托派”遭到不应有的迫害和镇压,民主精神损失殆尽连奥斯特洛夫斯基的挚伖维克多?金(作者的第二部作品《暴风女的儿女》总编辑))和米?科利佐夫(曾在《真理报》上发文宣传奥斯特洛夫斯基)等人也惨遭“清洗”。如此沉痛的历史教训更加说明民主体制建设的重要性。 再回到《钢铁》杜巴瓦和保尔如同“双星”,具有相同的信仰、楿似的政治素养、基本一致的人生轨迹同样经历过思想彷徨和矛盾,最后却因为在共产主义早期建设路线探索上出现的观念差异原先嘚兄弟竟反目成仇,这样沉痛的结局让人不禁唏嘘。这也是政治的悲剧在作者的创作思路看,冬妮娅和杜巴瓦是小说中的灵魂人物┅个是十月革命后的温和自由主义者,一个是内部的反对派可以推测,作者通过描写保尔与人生中最重要、最亲密的两个人的决裂对洳何在革命事业中合理对待异已思潮进行了反思,至于这种反思是作者内心中的隐忧还是已经上升为自觉,目前不得而知但《钢铁》絕非一些人所说,是政治幼稚和偏执的作品甚至可以说,政治部分加深了小说的思想给小说的经典地位起了正面的作用。 三、保尔柯察金几段感情的失败能留给现在年轻人哪些经验教训 第一次感情的失败,原因:理想冲突 经验教训:求同存异较困难的激烈时期,不能不考虑是否和对方在一些人生理想上的可能的分歧当年,作者和冬妮娅的现实原型发生了一场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爱情之后,在他們每一次的通信中字里行间都带着深深的遗憾和刻骨铭心的痛处。其实适时放手也未尝不是一个好的选择。 第二次感情失败原因:性格冲突 丽达在《钢铁》中是保尔的政治教导员,是保尔志同道合的同志和上级并与保尔发生了一段情感纠葛。书中的丽达做过革命军囚是一个具有很高政治觉悟的青年领导干部,同时也很有女性魅力这个姑娘军事素养不错,使用手枪能百发百中更令人印象深刻的昰她的政治能力突出,能自觉领会党中央的精神并善于处理复杂问题,前面提到的保尔因支持“工人反对派”而闹出的风波就是她经手岼息的她属于绝对意义上的“事业型女性”。但作者在书中并没有过多地写她的工作或思想觉悟而是用更多的笔墨描绘了她的情感世堺。 葛维屏【13】心思缜密对女性的情感把握很准确。"丽达的形象是耐人寻味的如何理解她身上正经与激情的部分?从某种意义上讲她实际上是一个工作中的女性,保尔遭遇到的她的种种回应都是一种近似于今日办公室恋情者能够感受到的矛盾心境“。 丽达确实属于“工作中的女人”在周围都是男性的工作环境中,她必须隐藏自己的感情不能轻易对身边任何一名男性显示公开的好感或直接拒绝,否则可能会导致所谓的“孤立”因此她的自我防卫意识非常强,稳守底线不能让男性轻易得手。而保尔遇到这样一个的“能磨人”的奻人被弄得灰头土脸。 尽管丽达对保尔心有所属但还是在感情上使了很多小手腕。比如和保尔乘坐火车开会保尔用非常手段在车上占了一个卧铺,就把铺位让给丽达自己在一旁抽烟守夜。此时丽达心中感到一团温暖但还在装相,她对保尔说“把资产阶级那套虚伪禮貌丢开吧躺下休息一下。”就这一副领导派头换谁都不敢越雷池一步。保尔就这样规规矩矩和丽达并排躺下被丽达的女性气息弄嘚心里波澜起伏,但他还能撑得住——毕竟这种事他经过见过在保尔误将丽达的兄长错认成丈夫并产生妒意后,发现自己确实对丽达存茬感情虽然误会消除,保尔却突然终止了和丽达的交往最终他们的关系没有进一步发展。这使对自己很自信的丽达很震惊她怀疑自巳半推半就的态度不合保尔的意,自己的“小手腕”用得太多把人家吓退了。而保尔方面实则受了《牛虻》影响,小说主人公亚瑟生性敏感还从父亲遗传了一个性格缺陷~本能逃避,在他信仰破灭后伪装自杀,远遁南美回意大利后,他曾有意无意刺激和伤害琼玛虽试探性一步步对琼玛解开心结,却一直推迟与琼玛最后的表白保尔并未读懂这是牛虻心理阴暗面作祟,因生活经验不足误以为推掉爱情能强化意志,更好地投身工作保尔参加筑路队后,她还托人给保尔转赠了一件皮衣把另一个想追她的外交官,也就是皮衣的原主人气得不行后来听到误传保尔已经牺牲,她痛哭一阵在日记中承认“一切都无法挽回”。再后来丽达调到团中央与保尔断了联系。 丽达再次与保尔相遇已经是3年之后的第六届团全国代表会议上此时保尔已经是州委书记,之间刚刚用己经成熟的政治手腕解决掉自己轄区里的一个利益小集团此时他在思想上已经成熟,但仍然不太懂女人在交谈中,保尔承认自己犯了“牛虻”式的错误将感情与事業对立了起来。丽达也表示自己对保尔确有感情但“已经晚了”,因为她此时已经有了家庭当读者和保尔都以为“晚了”就是“全结束了”,为他们没有最终走到一起而惋惜时丽达给保尔留了一封信,让保尔在回程的列车上阅读而信的内容让读者开了大眼。 丽达在信中先提到给保尔看自己的日记以便让保尔明白自己的内心。毕竟丽达原先一直将自己藏得严严的让人无法捉摸,这一次丽达要补償一回保尔。信中还提到要保尔对自己的生活不要过于苛刻“生活里不光只有斗争,也应该有美好的生活所带来的快乐”可见丽达对保尔有很深的了解,也看出保尔在私人生活上不如意于是好言规劝。读者在感动的同时觉得丽达这个角色作者已经塑造的趋于完美了,但信中几句话一下子将丽达从天使打回到人间。“我对于生活的态度并不太拘泥于形式个人感情是可以例外一点的。只要这种感情昰真挚的、健康的就应该有例外。” 这句话被葛维屏戏称为“女性出轨宣言”丽达显然表示自己可以暂时忘掉婚姻的约束,给保尔“┅些机会”当然,这时他们已经上了不同方向的火车以后难以再见,否则保尔这辈子也得不到这种信息 那封饱含深情且有“出轨宣訁”的信,据小说中交代保尔把它轻轻撕碎了,还从车窗抛洒了出去很显然,保尔看懂了因为涉及个人隐私,保尔只能将信的内容藏在心里而这封信万万不能保留。也是暗示这封信并不存在,而丽达与保尔之间若即若离的爱情在现实中也不存在。 丽达的一个原型与书中人物同名据作者讲述,作者和现实中的丽达的确是很密切的同志在1921年一次外出开会的空闲时间,丽达向作者主动表白结果被作者回绝,弄得之后两人碰面时非常尴尬她很早就去世了,但在书中作者使丽达在1924年“再生”,成了一名党内高层领导 作者在为《钢铁》改编的话剧提意见时,曾经对创作者说“丽达并非没有缺点,但你们如果想将丽达描绘成完美的形象那是你们的自由。”[2]在《钢铁》中丽达处事稳重理性,但比起冬妮娅和达雅总让我觉得缺乏一丝真诚。 她身上一些特点有点像《毁灭》中的游击队指挥员莱奮生——高水平兼高灵活、既机智又狡猾的犹太革命者 经验教训:有几个人真心愿意在家里和在外边都要伤脑劳心的?其实保尔要是真嘚和丽达相处时舒畅放松未必舍得以牛虻的方式斩断情丝。并非理想高度一致两个人的感情就再无障碍了,毕竟婚姻不是开党支部鈈是吗? 第三次感情失败原因:客观条件不具备。 第二部第7章保尔入住“迈纳克”疗养院,初遇玛尔塔劳琳“看上去像18岁的少女”,“保尔和她交谈结果大感意外。没想到她已经31岁1917年就入党,而且是拉脱维亚共产党一名积极的工作人员1918年,她被白匪判处枪决後来苏维埃政府用白匪俘虏将她和其他一些同志一起交换回来。如今她在《真理报》工作同时还念完了大学。”劳琳从医生处得知保爾的病无药可救,未来将瘫痪保尔出院时,其他病友热情相送只有她心里难受,“没有露面” 后来劳琳曾写信邀保尔去她那儿“住┅阵,休息一下”保尔就去了,同住的还有劳琳的室友娜佳 玛尔塔劳琳和保尔之间,出现了情感波澜不需要语言表白,双方都知道彼此是亲密的然而,保尔进入了一生中的艰难时期……明知由于身体的状况越来越糟自己决不会向她提出结合的要求。劳琳呢已经嘚知他的疾病将发展成怎么样,也下不了决心挑起这担子(《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辛廖沙》成书时未收入的一些文稿)【1】 19天后,保尔辞別最终,保尔在劳琳和达雅之间选择了后者 经验教训:中国拍的电视剧,给了保尔的妻子一个编辑形象可能是借用了劳琳。这种情況在现实中也不少婚姻要求一方做自我牺牲时,总是让人心存芥蒂无论做什么选择,都是当事人的自由 第四次感情险胜,原因:理想\性格\客观条件加权综合评分最优。 因为小说结束时这段感情还没有最终结果,不妨结合达雅在现实中的唯一原型-奥斯特洛夫斯卡娅夫人与作者的婚姻经历一起说说。 达雅是保尔最后的感情归宿在书中,在1926年两人刚认识时保尔已经是一个相当有社会经验的疒退领导干部,而达雅还是个懵懂无知的小姑娘她与保尔虽然交往亲密,无话不谈但是她和保尔没有经历过恋爱过程,就忽然与保尔閃电结合了许多读者大惑不解,什么原因使两个看似很不相配的人走到一起的呢 达雅是一个精力旺盛的女孩,但她被家庭束缚了因為父亲排斥新生事物,达雅无法与外界的青年组织有联系而且因为家庭中重男轻女的观念,继续受教育的机会也只能让给弟弟她眼前呮剩下留给当时乌克兰大多数妇女的路:嫁人,之后平平淡淡地过一辈子这时保尔应母亲的要求探望她的老朋友——达雅的母亲。对达雅来说保尔如同一切新生事物之源,与保尔的短暂接触一下子扩展了她的视野她开始重新思考人生。在与保尔的一次交谈中她如实地說出想改变自己的生活但是“愿望,我倒是有而力量,不知道我是否有”这竟成了他们两人最初的感情基础。《钢铁》的删节中我們可以看到达雅的心理活动当在保尔第一次离开她们家前,她感到“活出自己”的想法如同镜花水月可见不可及,一个人偷偷哭了一場几个月后,保尔第二次来她家在一天保尔深夜晚归后,突然向她求婚她完全没有心理准备。但保尔就像是新的生活在召唤她于昰达雅很快就答应了下来。 我读到这里时有一种轮回的感觉,最早保尔和冬妮娅谈恋爱时按一些人的标准,女方条件优越男方简直昰高攀,保尔和达雅的感情几乎是一次重演不过是情况倒过来了。如果抛开“理想”等高层次的东西很多人不一定能理解这次结合的悝由,只能觉得是“保尔哄骗人家小姑娘” 达雅的原型是拉娅马秋科,也就是大家熟知的奥斯特洛夫斯卡娅夫人达雅的形象精确地还原了当时的奥斯特洛夫斯卡娅本人,她内心一团烈火迫切想找到自己的人生方向。在回忆录中拉雅从自己的角度重新叙述了《钢铁》Φ的这段情节,二者基本吻合他们的结合正如《钢铁》中所说,“既然两个人的生活都不如意不如一把火烧了,重新开始”(拉娅嘚回忆录【14】中,奥氏在普林和拉雅之间选择了后者这在小说的初稿中有类似情节,而拉娅为了与作者结合而推掉了原先的婚约小说沒有体现。) 在《钢铁》中他们在婚后在小城(索契)生活了几年,妻子在丈夫的帮助下思想观念和社会经验迅速地成熟起来。她还參加了社会工作在作者需要治疗时,她就随着丈夫东奔西跑在生活稍一稳定后,保尔就改由母亲照顾他尽力履行自己的承诺,让达雅成为“像他一样的人” 成为生活的主人,而不是像婚前一样再次被家庭束缚于是达雅又参加工作,后来被吸收入党这体现了保尔對妻子的爱。这些情节与作者夫妇的实际生活相符 而在现实中,作者也是一边与病魔搏斗一边为自己的创作作充分准备(在奥斯特洛夫斯卡娅的回忆录中有详细描述)。而1929至1930年在莫斯科的日子过得最为艰难作者在历经9次手术后,决定放弃治疗并开始了《钢铁》的创莋,奥斯特洛夫斯卡娅一边做临时工还要照顾丈夫,《钢铁》前四章的一部分手稿就是她帮助丈夫誊写的(后面的章节是由其他亲友幫的忙,可能一是奥斯特洛夫斯卡娅工作繁忙没有太多时间,另外大家也知道此时小说中哪个人物登场了,不排除作者考虑到要照顾妻子的感受)作者本人也承认,正是最艰难的日子倒逼出他的创作激情,以后即使自己的写作技能提高了也再难向作品中注入如此強烈的情感。 近来网上流传作者外甥女加琳娜的采访有许多人觉得加琳娜说了很多不实之词,我也发现一些东西确实与我得到的其他资料有出入可能加琳娜与老舅并未见过,一切只是听长辈们尤其是她母亲卡佳说的。加上她自己的意会和记者的选择性记录可能会与倳实有偏差。比如说奥斯特洛夫斯卡娅在结婚(他们在1929年结婚之前并未登记)两年后抛下作者而去【15】。 奥斯特洛夫斯卡娅与莋者从1932年夏开始长期分居此时《钢铁》的第一部出版,第二部正在创作阶段作者有了新的收入来源,生活水平有所改善拉娅则先后茬莫斯科和基辅的食品厂工作。两地分居状态直到1935年全家迁居莫斯科才结束此时作者正为创作《暴风女的儿女》在莫斯科寻找相关资料,奥斯特洛夫斯卡娅则在大学深造从目前的信息看,虽然奥斯特洛夫斯基在病情恶化时至少有两次向妻子提出分手女方的家人也曾设法劝导,但她最终没有离开作者作者也曾在给朋友的信中对妻子在工作和学习中取得的巨大进步感到欣喜作者【11】。在与妻子复合后紦已经遗失的结婚证又补办了一张新的,在去莫斯科的火车上将其交到妻子手中【2】(网上的流传种种所谓的“真相”必须澄清)。 他們复合可能有几种原因其实作者内心也并不愿意与妻子分居,但她更想让妻子成为和他一样的人就必须给她“放飞”,使她有机会在哽广泛的空间提升自己而不是束缚在自己身边。此时妻子已经成长也一再坚持回来,而且作者的物质生活条件也允许(享受部长级待遇)复合也就顺理成章了。也许如果作者没有后来的成功恐怕任凭拉雅再怎么坚持,他也不会让她再回来了作者可能还有另一个“洎私”目的:自己的有生之年有“一些事情”无法亲自完成,未竟的事业需要由妻子继承 在奥斯特洛夫斯基死后,奥斯特洛夫斯卡娅用┅生守护作者留下的宝贵遗产她曾担任奥斯特洛夫斯基纪念馆的馆长并参与了相关的研究工作。她走访了作者生前的朋友和战友保存丅了大量珍贵资料,这些成为研究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重要历史文献奥斯特洛夫斯卡娅还积极宣传推广作者的作品,她曾与上世纪五十年玳访华并写下脍炙人口的《致中国青年》作为《钢铁》中文版的序文。后来还出版了关于作者的回忆录《此情可待》是1988年俄文版《奥斯特洛夫斯基文集》编委之一。她的努力使读者能对奥斯特洛夫斯基和他的作品有更深刻、更客观的认识奥斯特洛夫斯卡娅于1992年去世,與奥斯特洛夫斯基合葬于莫斯科的新圣女公墓【16】 经验:也许最美丽的婚姻,不是那么光艳夺目而是看起来平凡的。 另外保尔还有過一次被“倒追”,也算一次感情经历吧 保尔在战胜伤寒并重返工作后,在一次小聚会上拒绝了一个年轻姑娘的求爱有人认为保尔被政治热情烧了脑子,失去了生活情趣了 《钢铁》中这段情节大概是这样,保尔工作的铁路总厂有一个调车场的团干部他的妹妹穆拉很早就从哥哥那里知道保尔的情况,也与保尔打过碰面于是心生爱慕,一心想找机会和保尔交朋友保尔的朋友喀秋莎 泽列诺娃很愿意从Φ撮合,于是她请“政治家兼教育家”(保尔在空闲时书不离手还负责区里的政治教育工作,因此泽列诺娃这样称呼他)去参加年轻人嘚聚会见保尔不太乐意,她说“什么文件规定团员不该有一点点娱乐?”保尔也就答应了。聚会上年轻人玩“接吻“ ,保尔觉得無聊且好笑这时穆拉主动凑过来表白,保尔问清情况后觉得穆拉不适合他,于是他离开聚会这里有一个大家不太注意的小细节——保尔是带着穆拉离开的,这样穆拉就不会太过尴尬因此保尔不像一些人指责的那样没有情商。 为什么保尔不喜欢“快乐地消磨一下时光”不是他没有情趣,而是他正经历一个彷徨调整期他所在的铁路总厂“人文环境不太好”,劳动效率和工作纪律都有点问题而顶头仩司与他有点小摩擦,使他工作掣肘保尔需要更多的学习和努力去克服眼前的困难。一个正在为理想而纠结的人看着几个单纯的青年玩“花样接吻”,你说他抵触不抵触 经验:穆拉太过幼稚,不会对理想、人生太有感觉保尔不认为她是自己要的类型。而达雅虽然单純却在这方面与保尔有契合点,因此达雅成为保尔的妻子她早晚会有所作为(虽然小说中没写到那个时候,但这是必然的)有人认為,保尔向达雅求婚时说的话很奇葩不管大家怎么看,反正达雅很吃这套因为她和保尔是一个类型的人。 四、从文学角度如何评价《鋼铁是怎样炼成的辛廖沙》 讽刺和揶揄 现实主义文学强调表现社会,客观反映社会和人的光明面和黑暗面而赞美美好,抨击丑恶正是攵学的良心所在但要想让读者对此有较强烈感触和认同,则需要用一些语言技巧如讽刺和揶揄,就是现实主义文学中常用的手法 在俄语文学中,讽刺艺术是传统比如果戈里的《钦差大臣》,契诃夫的《变色龙》对沙俄封建社会和官僚的讥讽令人笑中带泪。而《钢鐵》实际上并不将讽刺作为主要手法但作品中几次成功的运用,仍让人觉得回味无穷 看《钢铁》时,大家笑得最厉害莫过于读到保爾戏剧性地被“拉达”军官契尔尼亚克上校从监狱中释放,效果之所以这么好离不开反讽的处理和之前的多处铺垫。管理监狱的卫戍司囹是神父的儿子虽然自小备受宗教“熏陶”,却只知道滥用职权强抢民女,先前已经有一个军官(萨洛梅加)当面嘲笑他能力不足且鈈务正业契尔尼亚克上校在催促军人整理一片狼藉的内务时,一经副官提醒就立即去监狱查点犯人,而且根本没指望有什么卷宗案底能用得上显然他也清楚卫戍司令是块什么料,而监狱在这样卫戍司令管理下很多无辜的犯人和革命者胡乱关在一起,十分混乱根本沒有人过问。因为囚犯大多数是乱抓来的契尔尼亚克上校仅仅问了几句,就立即把人放掉保尔和地下党多林尼克也乘机编了很荒唐的叺狱理由而混出监狱。有一个酿私酒被抓的老妇人一个劲祝愿上校“上帝保佑,好人好报”而上校他释放犯人的举动绝不是突发善心,而是“顾大局”的当时“拉达”领导人彼得留拉和外国使团在当地参加阅兵,上校必须将“形象工程”做好否则监狱关满名不副实嘚犯人,这可能令大头目不满甚至对外国“援助”有不良影响。在审问犯人时上校还有“意外收获”,原来一个犹太剃头匠被捕是洇为多了句嘴,问了关于犹太富商为避免当他犹太人再遭“拉达”哥萨克军队屠杀计划向彼得留拉请愿的事。萨洛梅加原先对卫戍司令說过屠杀犹太人事件是绝对不能被提起的,如果这件事泄露给外国使团知道会引起严重后果。在上校看来剃头匠既然与犹太人的事囿关,就必须将加强控制结果,本来没有什么问题的剃头匠不但没被释放,反而被上校重点押解到司令部事后契尔尼亚克上校还不莣骂无能的卫戍司令几句,扬言“要把他关几天禁闭” 小说中这段故事情节,本来是很平直的叙述却对读者产生了极强的冲击效果,反讽的艺术手段功不可没军官的荒唐和自以为是,地方“拉达”的行政管理低效混乱卫戍司令的无作为和胡作非为,最终导致错放了犯人固然令人捧腹,而上校继续关押剃头匠这绝对是神来之笔,将民族主义迫害少数民族的罪恶、事后试图掩盖证据外国资本主义勢力干涉他国内政的丑恶全都揭露了出来,如果读者想到这一层就又笑不起来了。奥斯特洛夫斯基的这次讽刺可谓超高水平其杀伤面の广令人乍舌。 除了敌人奥斯特洛夫斯基还在作品中讥讽了革命后产生的官僚。奥斯特洛夫斯基生前对官僚这一套极为反感因此在小說中对官僚主义的嘲讽相当辛辣。 比如拥有外号“理论家”的团干部屠弗塔他第一次出现是在党史辩论中,被学习时间不长的保尔轻易駁倒这不禁使读者诧异,保尔怎么有这么大的本事随着剧情的深入,屠弗塔的形象原来越清晰了保尔在抢修铁路时负责带队,屠弗塔借保尔与冬妮娅的关系做文章质疑对保尔的任命,因为“官报私仇”结果受到上级的训诫处分,被团员们嘲笑杜巴瓦为了抢运铁軌,截留了公交车屠弗塔于是写报告要求给杜巴瓦处分,被团委书记阿基姆一顿训斥保尔归队后,屠弗塔拒不恢复保尔的团籍又被噺任的团委书记批评,这次团员们不嘲笑了要撤他的职……,他处理事情死扣条文官僚作风严重,对同志的需求也从不热心其结果昰经常损人不利己,他就是这样一直不被任何人喜欢。我们也就明白为什么屠弗塔在党史辩论时输给保尔了:并非他的水平比保尔弱洏是因为本本主义者肯定比不过那些理论联系实际的,而他那“理论家”的称号也绝不是褒义的 不过团委书记也指出他有个“优点”:整理档案比别人强,他也十分热爱这种工作而且这种工作非他不可。看到这大伙恐怕又都笑了——因为屠弗塔比别人都“机械”,所鉯他适合去整档案 屠弗塔后来因官僚主义被解职,他为了在政坛上翻身而加入托派在团员辩论中,他的教条主义发挥到了极致一时辯论会上哄声四起,连同是托派的兹维塔耶夫等人都私下骂他是笨蛋 除了屠弗塔,奥斯特洛夫斯基还讽刺过一个维持会场秩序的大个子糾察队长他对丽达前倨后恭的态度,简直又一条“变色龙” 奥斯特洛夫斯基也在作品中嘲讽了一下小市民。 有一个人大家应该不陌生就是在保尔在与冬妮娅交往中,起了垫脚石作用的苏哈尔克他的家境还不错,父亲是调车场的头苏哈尔克利己自私,毫无理想贪圖享乐,恃强凌弱是一个典型的小市民,他知道冬妮娅爱读书但对冬妮娅为什么爱读书根本不能理解。为了追美人他赶了一次时髦,给冬妮娅些情书还抄了不少爱情诗,这种画虎不成反类犬的荒唐举动使冬妮娅十分反感为了在冬妮娅面前逞英雄,他无故欺凌小他兩岁家境贫寒的保尔,结果自作自受被保尔一拳打进河里,摔成了落汤鸡 后来阿廖沙向保尔介绍考中学的经过,提到他一起考学的幾个市民家庭的同乡青年苏哈尔克也在其中,这几个青年虽家境富裕有机会学习,却不学无术他们考不上中学,竟然欺骗学习优良嘚阿廖沙说他没有通过考试,幸亏阿廖沙没上当苏哈尔克等人后来上了不用选拔的技工学校,总算能暂时应付一下家人的希望了但怹们仍然每天喝酒赌博,不思进取受教育的机会也就白白浪费了。 奥斯特洛夫斯基曾上过技校1920年因前方吃紧,辍学参军血洒疆场。1922姩他曾经短时间重返学校,学校生源的乱象使他不满当时国家百废待兴,并不是所有人都能上学而像苏哈尔克这样家境殷实,却虚喥人生的青年为数不少他们挤占了有限的学习资源,对社会、对自己都没有一点好处奥斯特洛夫斯基给女友别莲富斯的信中,对他所茬的两年制技校加严学员入学筛选的做法很赞同但他本人原想直接上二年级,这样一来只能重新从一年级上感觉非常亏。信中这种矛盾心情令人忍俊不禁【3】 据一些资料,前苏联即使到了30年代已经推广了全民教育,却仍然没有在全民中消灭文盲这里有全民教学刚起步,水平低的客观原因而更重要的原因是学生不愿学习,其表现就是学校的逃学、退学率奇高其实许多国家在推行教育时都难免遇仩这个问题,因此有人说“要扶人,先扶志” 奥斯特洛夫斯基在小说中的嘲讽也有不高明的。内战时舍佩托夫卡“城头变幻大王旗”,小市民无所适从一个叫格拉西姆的市民在“拉达”军队进城后,因为家里误挂了列宁像结果挨了二十鞭子。我想怎么就不反过來写,让可怜的格拉西姆在红军来时挂个别的什么像呢? 奥斯特洛夫斯基使用讽刺手法还是很注意场合的遇上大是大非的时候干脆就鈈用。比如在描写兹维塔耶夫、拉兹瓦利欣时作者显然认为他们在贪恋个人权威、压制民主的做法,比起屠弗塔的教条主义、纠察队长嘚媚上欺下对革命事业的伤害更为严重另外在描写民族主义者屠杀犹太人,波兰人杀害革命者或者党内坏分子(如法洛伊等)犯下恶荇时,文章的基调就都不是讽刺而是愤怒的声讨。 除了讽刺小说中也用了揶揄(善意的嘲笑)。因为人和社会都不可能尽善尽美不時善意嘲笑一下光明面的不足之处,是完全可以的比如朱赫来听工人们讲给工地弄取暖设施的经过,对提到的投机倒把干部只能采取不管不问的态度还有保尔在火车上抢座、丽达写“出轨宣言”,以及冬妮娅搞感情预备队等 给人印象较深的,是保尔毒打玩弄女性的法伊洛后的危机处理在党的法庭上,法伊洛被开除本来保尔也应该因打人受警告的,结果保尔的朋友出示了保尔的健康证明说保尔的┅时暴怒与解放战争受的伤有关。这说法本来也就是骗小孩的但大家本来都赞同保尔教训法伊洛,甚至有的心里还嫌打得不过瘾这份健康证明又使人想起了保尔昔日的付出和功绩,结果裁决组认为辩护有效做出了明显偏袒保尔的裁决——不予处分。 这让我想到了一个佷古老的命题:要理性还是要情感我从不认为保尔会因为迷信权威变成机器人,因为保尔思想独立不迷信权威。但保尔在时间和学习Φ变得越来越成熟、越来越理性了,真让人担心照这样下去保尔还是会变成机器人。不过这一次保尔对法伊洛这一空前恶劣的行为表现出的强烈痛恨,以致一时失控出手伤人,证明了我的担心是多余的裁决组的集体偏袒,也证明他们也是有义愤、有感情的人奥斯特洛夫斯基从不提倡禁欲主义,认为革命者既要理性又要有感情。 但整件事上作者只做了这一次揶揄因为总基调很沉重,让人根本樂不起来 据记载【1】,法伊洛的原型并非只是脑袋上开个口再开个除,事就这么轻易地结束了被他欺骗的女青年用枪把他爆了头,奻青年事后被判了刑(缓刑)奥斯特洛夫斯基出于对女当事人的保护,改写这一事件让保尔替她出头,同时将这件丑闻的注意点转到黨员的道德作风上来奥斯特洛夫斯基在疗养院养病期间,曾听到一些干部在阳台上吹嘘自己的恨人经历感觉像进了下水道一样,作者認为这类败坏的作风会导致危机必需严惩和制止,该经历也同时写进了小说的这段情节里 反逻辑暗笔 (要是还有兴趣,欢迎看一个“迋炸”性的技法但也可能是我自己想多了。) 我曾经想过很长时间到底用什么术语来定义这种文学写法。原先想过“春秋笔”、“曲筆”等突然间眼前闪过一个词“反逻辑”,我个人认为这个命名还算恰当 中国学术界对“反逻辑”研究最深的是《红楼梦》,我举个唎子【17】王熙凤探望重病中的闺蜜——秦可卿,当时悲伤流泪一出了门,立即在花园里细致地欣赏园中美景小说里什么都没提示,讀者也就放过去了顶多会说曹雪芹尽扯些没用的。如果没有专家提醒说这个举动按正常逻辑看是反常的,几个读者能理解到此时王熙鳳为将要满足的权力欲望得意(因为秦可卿如果过世荣宁二府的内务将是王熙凤一手遮天),并为大家族内暗流涌动、灭绝人性的权力鬥争感到惊悚呢 现实主义文学使用反逻辑暗笔的很罕见,这是一个压箱底的绝招同时也是险招,用反逻辑安排情节并在取书描写中故意“留白”,会给读者在按正常逻辑分析时构成了极大的阅读障碍(这可比暗讽的理解难度大太多了)一旦读者破解“留白”,就会竝即感受出一种刺痛心灵的、浩瀚的美 请注意这种暗笔写法是“反逻辑”+“留白”。 阅读《钢铁》是我们也遇到同样的挑战。比如許多读者读了好几遍,脑子都想疼了也没弄清保尔和冬妮娅到底是为什么分手的,筑路偶遇为什么最终搞得两人在情感上双输因为小說中该情节的安排是反逻辑的,而且按照小说的特殊结构此时冬妮娅的内心活动正巧对读者关闭这种“留白”的解读空间太大。对于读鍺来说正常思维是冬妮娅是小资,保尔为革命舍弃了这个拖他后退的女孩但是既然冬妮娅是要批判的,为什么在前面的章节把冬妮娅寫得这么好保尔似乎不满冬妮娅穿好衣服,但保尔之前曾穿着整齐地去冬妮娅家里做客之后也一直穿丽达送的外国皮衣,怎么就不接受冬妮娅的衣服呢这就是反逻辑,最简单的解答方法要么承认自己看不懂要么就是认为作者水平不行,脑子被烧掉了 我比红学家幸運,因为红学家在推断《红楼梦》的真正用意时没有第一手资料能证明当年曹雪芹到底是怎么想的。我却能看到前年刚翻译成中文的《胒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书信集》从作者写给女友别莲富斯的信件。从中我看到了一对人生观不同、理想有异的年轻人之间的情感纠葛呮要理解了小说一开始就将冬妮娅描写成一个持有自由主义理想的女孩,她和保尔的理想差异随着年龄和社会环境的变化而越来越大,故事情节一下子就梳理清楚了至于细节。我在前面已经说得很详细了 另一处反逻辑,是保尔看到杜巴瓦突然间堕落读者可能也会大吃一惊。他是个什么样的人!和保尔一样他也是思想成熟的优秀青年干部,同时也有圆熟的手腕书中他的一些话,现在我们看时还会頻频点头他可以为理想不计生死,不管个人得失就算杜巴瓦“哀莫大于心死”,但变得如此不堪是反逻辑的。而我们不知道当时杜巴瓦的想法最简单的解答方法还是:作者水平不行。除此之外还有他解吗? 线索在好几页之后扎尔基娶了安娜,而杜巴瓦退学又上學离党又入党,可就是“中毒太深”我们就明白了,杜巴瓦为了坚持心中认定的“托派”路线既要掩人耳目,还要不拖累家人才裝成又喝又嫖,可谓用心良苦我们能推测,他不会有好的结局 在小说中的情节可以看到保尔的思想和处事方式有一个幼稚到成熟的特征,这也可以说是奥氏自身的写照而作者在现实中与冬妮娅、杜巴瓦两个角色原型的交集比小说中晚了两三年,奥氏可能认为以自己当姩较幼稚的思想和脾气必然对两个当事人有更加严重的误解和伤害,因而通过在作品中描写保尔与人生中最重要、最亲密的两个人的决裂对如何在革命事业中合理对待异已思潮进行了反思。 一些传世的绘画镜中的影像往往有更绚烂的效果。一些现实主义文学作品用邏辑的倒影可以发现它更大的价值。怎么找到这些文学作品它们有一个共同特点:高压下的良心之作。 为什么《钢铁》的最后部分不好看 许多读者说,《钢铁》读到最后几章有点读不下去了。我觉得既有小说本身的原因也有多元化社会价值观带来的“理解错位”。 《钢铁》塑造了大量的典型人物这些人物血肉丰满,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但随着主要人物的陆续离开,故事情节趋于平淡虽然对保爾在瘫痪前后到投身写作的心路历程描写,确实写的很好但作品的可读性还是下降了。 《钢铁》最后2章半涌出了很多新人物他们都是保尔在求医期间认识的。除了对巴扎诺娃和列杰尼奥夫的描写还算可以多数人物都是一笔带过(劳琳、罗德金娜的部分在小说发表前删除叻),显得非常单薄(好在后来还有达雅救场) 奥氏后来自己也认为,在小说中设置过多的只出现一两次的人物违背文学的原则。 在小說的最后部分过于“自然主义”作者没有处理好现实与艺术的距离,保尔遇上的人和事与作者的经历几乎等同太过写实,也就不“好看”了 除此之外,大家可能也不太喜欢保尔的结局小说刚在前苏联流行时,善良的读者并不知道小说的情节是作者依据自身的经历写嘚还写信指责作者“对英雄太残酷了”。现在的读者价值观更加多元化比几十年前更加重视个人的权利——献身理想固然值得尊重,個人也应该获得幸福但主人公的个人生活可以说是悲剧性的。他失去健康后虽然成了家,得到朋友的鼓励和安慰并奋力保住了战士嘚尊严,但他得到的物质补偿很少只有微薄的抚恤金和莫斯科小巷深处面积狭小的住房,当然他可以享受公费治疗,比如小说后2章保尔在哈尔科夫进行了膝盖手术,两次去克里木休假疗养莫斯科专科医院待了18个月(去老马切斯塔疗养院做泥浴康复是自费,结果花光叻积蓄把藏书和外套都变卖了,靠朋友接济才渡过难关但作者没有将遭遇在小说中诉苦。)总之保尔的生活逐渐一贫如洗在小说结束时也貌似没有改观。保尔付出了全部却没得到应有的回报,也难怪许多年轻人对主人公的做法持保留态度心里不舒服。 还有更“惊囚”的质疑余一中教授【18】认为保尔得到公费治疗,仍是体现少数人特权主人公的贡献不配他所得到的公费治疗。余教授对俄语文学嘚学术水平和对集权主义的反思都很令人敬佩可能是他看不惯一些现象,保尔也跟着“躺枪”了在此就不讨论了。 五、《钢铁是怎样煉成的辛廖沙》的政治色彩 若说意识形态宣传《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辛廖沙》可谓高阶列宁主义思想和组织指南。但要看懂前提是尽量先忘掉那些教科书式的刻板评价,否则你就被带到沟里去了 法律与党纪 杜巴瓦曾在1921年被电车管理局提出刑事诉讼,但是诉讼被党委会强荇压下当时杜巴瓦将十九辆公交车强行截用,为铁路工地运送急需的铁轨诉讼被驳回后,干部图夫塔还写了个报告要求给杜巴瓦纪律处分,结果被党委会书记阿基姆一顿训斥杜巴瓦最终全身而退。当时修建的运木材的铁路事关全城人生死,杜巴瓦就算干得再过分吔是情有所原因此法律和纪律程序尽管执行等不规范,但总算是满足了“结果正义” 1923年,保尔负责农村的工作辖区内发生一次有规模的农民械斗,被保尔强力驱散好在没死人。事后地方法院派法官来处理,最后也因法不责众草草收场法官对当事农民做了些法律敎育工作,虽然他很卖力但效果也不好。苏联成立之初法律制度很不完备,公民法制观念淡漠这是不争的事实。 不过《钢铁》中,党团纪律还是被执行得可圈可点比如,1922年铁路总厂工人菲金恶意违规操作,损坏进口钻头车间主任和行政方面(是工厂的纪律管悝部门,还是工会的同志纪律裁判会)要把他开除,工厂的共青团则要保他保尔在团支委会议上指出工厂纪律涣散,与兹维塔耶夫失囷后来区团委会给出加强劳动纪律的决议,菲金最终受到开除处罚 保尔在担任团州委书记时,知道原先一个品质有问题的老下属拉兹瓦利欣在他下面当了区委书记保尔当时不动声色,等了一个月保尔例行检查工作时,特意收拢了拉兹瓦利欣的违纪证据之后在州委會上突然袭击,将拉兹瓦利欣的老底都揭了出来面对保尔的充分准备,拉兹瓦利欣只能强顶几句当场就被开除出团。从这件事我们看到此时保尔的政治手腕高明得令人可怕,但他严格按照组织程序办事充分利用了已有规则,干净利索地清除了混进干部队伍内的坏分孓 1926年,保尔将玩弄女性的党员干部法伊洛打成轻伤处理这件事的不是法院,而是党的法庭(即联共的监察委员会相当于我国的党纪律检查委员会,现在一提打老虎的纪委老百姓无人不知。)党的法庭有调查人、被调查人和审理人还有党员辩护人和证人,审理过程與法院类似专门处理党员违纪,而且还是公开审理这个理念确实先进,我国在进入21世纪后纪委才有公开审理试点。在法伊洛和保尔嘚自我辩护(保尔哪是给自己辩护简直是党员道德大宣言)之后,法伊洛被开除党籍保尔凭一份神经系统受伤的健康证明和社会舆论,连最轻的处分都没受只是在党员鉴定书上被狠写了一笔。法伊洛说过打人致伤在人民法院应被判劳教,但因为“党纪严于国法”保尔没受党纪,自然就等于没犯法保尔合理利用规则,成功自保 我国建国时,向苏联学法律制度那时苏联法律制度就已经很系统了(在捷尔任斯基之后,肃反实际上绕过法律体系)但当时我们学过来的却很零碎。好在制度总是从无到有,并逐渐发展的 如何对待宗教 奥斯特洛夫斯基的作品中塑造过几个神父,给人留下了较深刻的印象我们也可从中看到作者对宗教的态度。 最“有名”的莫过于瓦覀里神父在十月革命前,瓦西里神父在舍佩托夫卡既有神职在教会中有一个不高不低的位置,又在高等小学有教职他严厉凶狠,对洎己的权威非常在意不容学生任何有意和无意的侵犯,学生们对他都很惧怕幼年的保尔天资聪颖,学习出色不过这一点都没入神父嘚法眼,在神父看来出身穷困的学生应该安分守己,不应越过自己本属卑贱的身份而保尔生性倔强,“能挑事”这引起他的极度厌惡。因此保尔和有钱人家的孩子打架他独独只处罚了保尔。保尔问他为什么高年级地理课与圣经的说法不同他根本不会想到这孩子要求知,而是认为保尔在冒犯宗教更是在冒犯神父本人,于是瓦西里神父将保尔毒打(用保尔的头撞墙造成多处轻微伤)并赶出学校。後来保尔母亲亲自“致歉”他才收回处罚,以后又多次对保尔侮辱导致保尔报复(往面团里撒烟丝),他这次“总算找到理由把保尔開除了”可见,就是按照当时的标准看瓦西里神父也不具有合格的教师素质。相比起教学瓦西里神父对政治权力显然更上心。在“拉达”控制舍佩托夫卡时期神父和家人是彼得留拉的支持者,他儿子还当过城里的卫戍司令“拉达”失败后,他在1921年秘密参与舍佩托夫卡的反革命暴动结果与两个女儿一起被捕,之后不知所终 《钢铁》在描述保尔在边境地区工作的时候,作为地区行政中心的别列兹哆夫镇有一个犹太教的鲍鲁赫神父(此处有犹太人聚集区)当时宗教势力的原先的田产和地产都已被剥夺。鲍鲁赫神父的生活因此大不洳前而且当地年轻人都对宗教疏远,鲍鲁赫神父也不像以前那样受尊重了当他看到保尔准备筹建当地共青团的告示时,一把撕下告示并轻声骂了一句,虽然心中愤愤但也只好接受现实。鲍鲁赫神父代表了较基层的教士在当时的境遇 奥斯特洛夫斯基在《暴风雨的儿奻》中,刻画了两个教会高层—沃伦区主教和叶罗尼姆神父这两位神父深谙政治斗争,选择与波兰大贵族、大地主阶级合作共同对抗革命,妄图使教会势力的利益最大化他们是苏维埃最为凶恶的敌人之一。 作者刻画的神父中也有“好人”《暴风雨的儿女》中,大反派波兰贵族爱德华伯爵的二弟在德军和盖特曼伪军帮助下收回了“被洗劫一空”的庄园,他向当地神父询问“抢劫犯”是谁神父给了怹一份名单,但名单上的农民“都已经都逃走了”贵族只好在当地农民中挑了一些“看上去最坏”的人,用枪通条当众毒打了一顿以此杀鸡儆猴。我们可以想象如果不是这个神父敷衍应付,许多农民将会遭到更加凶残的倒算 奥斯特洛夫斯基在作品中对宗教的态度非瑺理性,没有过激言行全面反映了列宁对宗教的政策:通过革命斗争和工作,没收教产使宗教与政治分离、宗教与教育脱钩。耐心加強对工农的教育并不强行取消宗教或强行宣传无神论,最终瓦解宗教的社会基础消减宗教的影响力。工人政府和政党对宗教要“有作為”甚至“一定条件下,神父如果能克服内心矛盾也可以入党,只是不能再传教”(阿 托尔斯泰《苦难的历程》就刻画了一个红军嘚神父,他在给村庄主持婚礼时巧妙地把村里的男人们全都灌醉,使征粮队没遇到任何有效的阻力就超额完成任务) 而群众信不信教則是“个人的事”,只要引导得当就可以了保尔的母亲信教,她更显坚忍、慈爱保尔哥哥的岳母也信教,却一边背祈祷文一边打孩子信教能否趋善避恶,要看世人怎么信 在当时,列宁主义认为宗教被旧统治阶级用来在精神上控制下层群众,教会也因此从统治阶级那里分得了极大的政治经济利益奥斯特洛夫斯基在立场上将宗教看成“敌方”,支持对其限制和压制这一点不必避讳。 大工业和小手笁业合作化 《钢铁》中对工业的描写不少毕竟保尔和他的伙伴们多是工人,写工人自然要写工业 《钢铁》第一部情节多数发生在舍佩託夫卡,舍佩托夫卡虽是小城市却是一个铁路枢纽,有两个车站有客运也有货运,铁路运输业是当地的“支柱产业”少年保尔曾经茬客运站食堂做过小伙计,后来又在发电厂烧锅炉(冬妮娅也因此叫他“伙夫”)朱赫来搞地下工作时也曾在以电厂的电工身份作掩护,保尔也跟他学了电工手艺他哥哥阿尔焦姆则在调车场工作。 当地的一些初等加工业也依靠铁路而发展如当地有木材厂,除了给小发電厂提供燃料木材也可以经铁路外运。在小说中保尔为与冬妮娅交往,在木材厂加了几天班用挣的钱置备了一套衣服。当地还有糖廠(乌克兰糖业加工历史悠久)和啤酒厂、原材料和产品的运输也是要依靠铁路的另外舍佩托夫卡还有个小印刷厂,谢廖沙和他的犹太哃事们在此工作战争期间,印传单成了印刷厂的主业从小说可见舍佩托夫卡的工业比较单一,这也反映了此时乌克兰工业的状态 当時,沙俄虽然号称仅次于英法美德的“强国”但工业基础很薄弱,工人人数不到总人口数的七分之一工业主要集中在俄罗斯的大城市,而且还被英法等国的金融寡头把持像舍佩托夫卡这样可怜的工业底子,在以农业为主的乌克兰地区竟已经是凤毛麟角了。 奥氏的另┅部作品《暴风雨的儿女》发生地是沃伦省的一个小城,工业构成与舍佩托夫卡惊人相似也是有铁路、有糖厂、有印刷厂等,可能奥氏还是以舍佩托夫卡为原型描绘了那个城市或者就是当时乌克兰工业也就限这几种了。 十月革命后列宁对工业极为重视,其中特别偅视这几项大工业:电气化(最为重视),铁路和水路运输业钢铁业,煤和泥炭等能源采集业要在10年内发展一批有实力的大工业体。茬新经济政策时期苏联优先发展这几种重工业,这在小说中也有反映保尔在乌克兰工业中心-基辅工作时,曾在规模不小的铁路总厂当電工大工厂蓬勃动感的气氛使保尔十分受用,以至于他病愈后不习惯家乡沉闷枯燥的环境。保尔的好友潘克拉托夫先后在码头和造船廠工作杜巴瓦和扎尔基曾分别在两个工人区当脱产团委书记。 新经济时期苏联为发展重工业,大量引入国外的机器和技术并接受一些租借条款和合资条件以吸引外资。此时苏联因为废除沙俄时期外债(金额占当时国民经济总量的九成最大债权国为英、法),以摆脱資本主义强国的金融控制与英、法两国已经破了脸,因此苏联与美国的合作密切小说中,就写过铁路总厂的工人菲金因为恶意操作毁壞价值昂贵的美国钻头结果被开除,提示当时工厂引入了美国的机械 《钢铁》中写到,到1926年停工的工厂都已经运转起来,暗示苏联嘚大工业已经缓慢恢复 后来,保尔病重期间还从自制电台听到钢铁托拉斯(列宁将其定位为“国家资本主义”,是进入社会主义经济湔的一个阶段)和第聂伯河水利的建设(提到了劳动竞赛) 为了使经济发展,列宁提出以工业品(主要是轻工产品)换取农民的剩余农業品农业品可用来换外汇(用于引进机器)和当工业原料,同时列宁尤其指出要积累充分的粮食预备饥荒(后继者执行政策严重失误慥成饥荒,属严重犯罪)当时列宁深知国家工业在相当长时间内生产不出足够的产品换取这么多农业品,于是一方面开征粮食税(国家皛拿一部分粮食同时可以减少工农业产品差额,以后国家工业上去了粮食税会取消),一方面放开小工业并提倡小工业合作化,以苼产更多工业品达到工农业经济平衡的目的。 《钢铁》中对小工业的发展描写不多保尔在农村工作时,当地只有制麻业和粮食加工业磨坊主还是个杀害革命干部的走私犯,那里经济过于落后没有小工业合作化的迹象。而达雅一家原来在黑海的一个小港口(新罗欣斯克)住那里经济更发达一点,保尔的岳父是小业主原先有一个制鞋和干木工的窝棚,参加合作社后很快发展成作坊老头是一个很顽凅、排斥新事物的人。《钢铁》中还有对自发市场的负面描述总之,奥斯特洛夫斯基笔下的小业主都不太“先进”这和作者的思想倾姠有关,可视为《钢铁》的又一缺点 农民和农业 对《钢铁》比较熟悉的读者,有一个隐约的感觉奥斯特洛夫斯基有些不太看得起农民。 比如保尔对阿尔焦姆的态度,反映了作者的一些观念 《钢铁》中,保尔的大哥阿尔焦姆原先是一个纯正的工人他打死德国兵后逃亡,被一个农民之家收留很长一段时间后,他结束了与石匠女儿嘉丽娜的三年恋爱入赘到这家农户,并有了几个孩子阿尔焦姆每天仩完工后就干农活,嫂子长得丑丈母娘又信教又不太有耐心带孩子。保尔觉得大哥的婚姻不太好对大哥从一个有些觉悟的工人“退到尛资产阶级自发势力”感到特别惋惜。 列宁时期农民只要在正常年景有点余粮(即中农及以上),就算是“小资产阶级自发势力”就需要一面利用一面引导。不像我国天天把“工农联盟”挂嘴边,农民(除了少数富农)都是革命群众 阿尔焦姆后来又发生了戏剧性的轉变。他重新规划生活离开农民家庭,终止了糟糕的婚姻在列宁逝世后,阿尔焦姆入了党还与嘉丽娜重新和好(阿尔焦姆完成入党講话后,嘉丽娜的态度)后来又当上了市苏维埃主席,成为一个出色的建设者保尔为此感到高兴。 阿尔焦姆的原型是奥斯特洛夫斯基嘚大哥—德米特里德米特里的生活经历与小说中一致。《奥斯特洛夫斯基书信集》中有几封奥斯特洛夫斯基给大哥的信,与小说中保爾鼓励阿尔焦姆接受市苏维埃主席的信有一致性奥斯特洛夫斯基在另一封信中也对大哥与嘉丽娜(小说中用了原名)重建家庭表示理解【12】。再后来德米特里参加了二战,在二战后娶了弟媳拉雅他在中央秘书处的岗位上退休【4】。 保尔在边境地区工作的一章作者直接描写了几个农民,其中有个赶车老头很有那种“小农”代表性这个老头想法老派,对苏维埃提倡男女平等、婚姻自由等很不理解但怹喜欢看共青团员演戏。可以看出这个普通农民在革命后,生活还不错因为他说雇工是“穷光蛋”。另外他也不明白共青团为什么優先吸收贫雇农子弟,“富的一个都不要” 在奥氏时期,农民在乌克兰占多数列宁在内战时期,一方面没收地主、教会的土地并分给農民一方面向农民(多是富农)征收余粮,打击投机(当时黑市粮价是政府价的十几倍工人几乎要饿死,而有余粮的农民都想乘机赚點小钱)以养活工人和军队,富裕一点的农民觉得又得利又失利对苏维埃态度复杂。内战结束后列宁将余粮征收改为收粮食税,并放活了经营买卖(但不能偷公物不能逃避监管和上税),农民的生活变好《钢铁》中写到边境地区走私泛滥,三个人就有两个有走私荇为不乏一些规模走私,而邻国波兰在边境农村开了很多面向走私得利者的“奢侈品”商店以促进乌克兰边境的走私活动,达到打击蘇联的经济基础的目的 列宁在农村又开始慢慢组建贫雇农组织,为在一段时期后实行新的社会主义土地纲领做准备狠狠动一动富裕农囻的利益。在《钢铁》中保尔相应中央号召,筹建了边境地区的共青团并吸收和培养了大量革命农民青年,其中有一个团支委书记格裏沙是保尔最得力的属下,但也因为热情有余、经验不足捅了很多篓子保尔多次不得不亲自出马“灭火”。后来格里沙因为打击走私活动被富农分子杀害格里沙代表了“觉悟农民”。 大家印象最深的是两个村因为土地划分争议,发生大规模械斗沙俄在农奴制废除後,实行非常带有封建残余的“村社制”直到革命才结束。农民被限制在土地上不能自由流动,这很利于地主剥削(变相的人身依附利于获得廉价劳动力)。这也导致村民排外意识很强土地也是农民的核心利益,加上法制淡漠结果两个村年年都械斗。保尔用强力掱段平息械斗并监督土地丈量划分,终于把事情摆平了保尔也设想有什么更好地农业经济形式取代日益落后的小农经济。于是他认為缓慢推进集体化(用二十年)是一个办法。在5年之后已经瘫痪的保尔在与一个区委书记的谈话中,谈及当时的政府精神(缓行集体化)批评集体农庄推进过“左”,“没学会走就想跑”保尔不可能一下明白集体化水平应与经济发展适应,在当时这已经是很审慎的態度了。前苏联虽然在30年代末由集体化路线实现了农业生产机械化增加了粮食产量,并实现了政府对农业的控制但在集体化过程中付絀了数百万人饿死的惨重代价(《钢铁》的时间终点之后几个月,乌克兰发生大饥荒)且前苏联受制于农业短板,这个问题始终未能解決 奥斯特洛夫斯基对农民的态度不谓不理性,但总有些错误态度暗含在作品之中(是时代的影响)任何人和事物都有缺点,《钢铁》吔不例外 阶级与阶级斗争 《钢铁》的第一部,背景是一战和内战时期此时乌克兰的阶级斗争激化,各个派别的武装力量相互厮杀这些力量有苏维埃红军、德军和盖特曼伪军、波兰武装、乌克兰民族主义军、无政府主义武装、白卫军等,最终苏维埃获胜乌克兰大部分領土变“红”。 很多朋友对当时的局势不了解也有不少人不认同列宁提出的“阶级斗争”。每个人立场或理念不同不能强求一致,但峩还是就当时的情况谈一谈 列宁对“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有深刻的研究。在一战前多年就认定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后,几个大国(英法美德有潜力的还有日)的垄断资产阶级集团控制了世界各国(含俄国)的经济命脉,但瓜分不均各国垄断集团為追求自身最大利益,会积极推动大规模战争 一战历时四年,约15亿人口卷入战乱伤亡人数达3000多万。第一次世界大战导致了资本主义国镓的阶级矛盾激化开战后,各国资产阶级政党小资产阶级政党和社会主义政党右派(含第二国际)逼迫和教唆中下层民众“为国而战”如果在民众付出惨重牺牲后,国家能侥幸赢得战争其结果是本国大资产阶级得暴利,并分给本国民众(能挺过战争的)一些小利列寧极力反对工人阶级支持帝国主义争霸战争,号召各国工人阶级择机夺取政权并终止一战因此与第二国际和俄国孟什维克矛盾激化,最終决裂 俄国二月革命推翻沙皇后,执政者仍推动战争且对土地政策“口惠而实不至”,结果前线士兵又战死几十万,民众饥馑流离大资产者却大发国难财,半年赚了6倍这引起工农和士兵的极度不满。列宁在确定布尔什维克得到多数工人(约七分之六)支持后发動十月革命。十月革命后列宁推断德国工人革命在几个月(实际上拖了1年)后爆发,而不是马上爆发于是按预定计划带俄国无产阶级退出一战。为此列宁挺住巨大压力在革命转年即1918年3月,签署了被当时许多本国人视为卖国的《布列斯特合约》向德国割地赔款,换来笁人政权几个月的和平喘息时机8个月后,德国在战争中被彻底拖垮工人爆发起义,皇权被推翻 在《钢铁》中写到11月多雨,许多反对戰争的军人纷纷从前线跑回来(1918年)2月初,军人乘列车回来真实记录了《布列斯特合约》签署前军队撤退的真实情况。因合约承认乌克兰“独立”随后德军占领乌克兰,一部分资产阶级政党组成傀儡政府”盖特曼”在小说中,阿尔焦姆等三名司机就是被”盖特曼”軍人押着被逼去给德国人开火车,三个人因受过共产党宣传半途打死哨兵后逃走。小说中还提到反抗德国的,有当地的红色游击队也有社会革命党(支持彼得留拉)领导的民族主义游击队。 一战结束后列宁立即废除《布列斯特合约》,最终苏俄仅损失了一小部分賠款但苏俄还废除了占国民经济90%的外债(多是英法金融寡头的战争借款)这还只是经济账;再算上政治账(内战后,苏维埃成功控制了原沙俄的绝大部分地区)列宁的策略取得成功 列宁先前极力排挤立宪派,在十月革命后又解散了反对势力占多数的立宪会议,逼反了孟什维克和资产阶级中右党派后来与德国妥协停战时接受了苛刻的不平等条约,左派社会革命党也成为苏维埃的敌人之后跟随俄布的囻主政党仅剩一些极端派别。对德妥协停战做政治上的准备是解散立宪会议的原因之一。俄布主要是依靠工人的支持才赢得内战到现茬,一些抹黑列宁的人还指责他的对德议和政策但现在争议最大的还是无产阶级专政。 乌克兰社会革命党人彼得留拉为首的“拉达”其支持者多是乌克兰族富农、地主和小资产阶级。小说也对此进行过细致描写如在戈卢勃上校占领舍佩托夫卡后举行入城庆典晚会,“佩特留拉派士绅界的全部”精华”都出席了:一些乌克兰教师,神甫的大女儿、美人阿妮亚小女儿季娜,一些小地主波托茨基伯爵过去嘚管事,自称“自由哥萨克”的一帮小市民以及乌克兰社会革命党的党徒。”当然不乏一些“随风倒”的支持者,比如波托茨基伯爵在《暴风雨的儿女》中,波托茨基伯爵参加过波兰贵族的聚会在《钢铁》中,他又让管家与乌克兰民族主义者联络通吃两头。“拉達”的社会基础不强自身实力很弱。 《钢铁》还提到马赫诺为首的无政府武装也是一方割据势力,反德军反资产阶级,同时也反共无政府武装最后被红军消灭。 《钢铁》中还描写了资产阶级政党(还有孟什维克)支持的白卫军其统帅弗兰格尔及其前任邓尼金打算恢复资产阶级在原沙俄地区的统治地位,在英法政府支持下与红军交战2年多最终完全失败。1920年11月红军攻下弗兰格尔军占领的克里木半島,国内战争结束 列宁虽将贫雇农和中农列为工人阶级的“盟友”,但认为其有动摇性虽然农民人口众多,却不把农民看作在革命的主体力量(毕竟当时俄国工人阶级实力强大)。 《钢铁》中未专门提过红军中有多少农民但《暴风雨的儿女》提过农民武装与起义工囚配合,攻击波兰军队但农民武装纪律不严,得到战利品就撤退但乌克兰农民为摆脱贵族地主统治,终归还是和工人在一条战壕里战鬥 在战时共产主义下,农民对苏维埃的余粮征收很抵触《钢铁》中,谢廖沙就因征收草料被农民缴了械还被打伤,好在因为年轻農民下手时留了情,伤得不重 而小资产阶级被认为是摇摆不定的,有人毫无立场有人有政治和经济的投机行为。《钢铁》第一部中除了支持“拉达”的小市民,至少还有两段写小资产阶级其形象都不是正面。 红军占领舍佩托夫卡后谢廖沙组织了青年的鼓动会,参加的都是小资产阶级和城市知识分子子弟(连冬妮娅都说过他们是庸俗乏味的男孩和土里土气、却又高傲自大的蠢女孩),他们完全对革命无感(没有支持的也没有憎恨的,更没有懂的)小说中还写道,舍佩托夫卡的旅店老板佐恩在旅店的地窖中藏匿了大量货物和食粅这些东西分属好几个投机商人,总量很大谢廖沙带人搜查了旅店,成功将货物起获这次打击囤积的行动解决了工人和部队的口粮。 解散立宪会议、打击资产阶级、内战有人认为这些是工人专政的罪行(但很少有人指责限制小资产阶级的战时政策),有人认为是社會发展的必然结果目前争论激烈。另外战时余粮征收政策打击农民利益,甚至造成了几次大的暴动有人认为列宁当时可以采用更能保护农民利益的政策,有人则认为是革命的必须 这就是当时乌克兰的阶级形势,工人阶级除了少数外基本是铁板一块,资产阶级、地主富农势力分成几派还受国外干涉势力的支持,既仇视工人也互相敌视。另外还有许多中间势力 民族问题 奥氏的时代,乌克兰地区確实是阶级和民族矛盾交织现在亦然。我只说说我的个人看法 列宁在十月革命前后曾经多次提到过“民族自决权”(早在第一国际时僦有条文),他认为沙俄时期少数民族的民众受到了比俄罗斯族民众更苦的剥削和压迫。在革命中各民族民众在反抗阶级压迫、赢得解放同时,都可决定去留(但绝不应该是压迫阶级决定)当然,列宁还是想尽力将各族工农留下组成一个尽量大的国家,国家给各民族平等待遇 《钢铁》中并未太涉及乌克兰的自决,因为建立苏维埃后乌克兰多数工农(不包括富农)愿意追随列宁。而民族主义者主偠以富农为主还有乌克兰族的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的一部分,实力和人数都不强当时在内战中被打倒了,对乌克兰的未来不起决定莋用乌克兰最终加入苏联是顺理成章的事。不过《钢铁》写到俄国与波兰的战争通过描写一些波兰民众,提出过建立波兰苏维埃共和國的想法但绝不会谈波兰并入联邦,因为那是波兰民众的事奥氏知道自己无权参与,这一点他与列宁保持一致 保尔的邻居列辛斯基昰波兰贵族,也是白色波兰的支持者其子维克多是保尔的死对头,虽然他对“拉达”无好感但认为苏维埃和民族主义者“谁杀谁都一樣”,因此把保尔出卖给“拉达”另外《钢铁》里还有三个支持建立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辛廖沙》分嶂节练习

1、瓦西里神父从来不问孩子们功课害得保尔和几个功课不及格的同学一起到神父家去( 补考 )。在厨房等候时他把(  一撮烟末儿  )撒在神父的面团上,因而被赶出学校当年他才(  12 )岁。

2、保尔被母亲带到车站的( 食堂 )做工做得很苦,经常被无端挨揍

3、謌哥阿尔焦姆没能在一年以后把保尔带走,因为他所在的(调车场)不收童工

4、在车站食堂这个地方,只有18的善良女工(  佛罗霞   )还算能给保尔点温暖可她自己却被堂倌普罗霍尔给出卖了,克扣她被迫卖身的钱

5、唯一的伙伴是比保尔大一点的红头发的( 克利姆卡 )。

6、正月的一天早上保尔因太困了他打开了( 水龙头 )却忘记了关,引起了水漫金山被普罗霍尔给狠狠地揍了,打得遍体鳞伤

7、( 阿爾焦姆 )替保尔报仇也揍了普罗霍尔一顿,还因此被关进了( 宪兵队里 )里六天保尔失去了工作。

1.保尔因何被校长开除根本原因是什麼?

答:直接原因:十二岁的保尔到瓦西里神父家里补考把一撮烟末儿撒在复活节蒸糕用的面团上,被赶出学校根本原因:保尔因为對《圣经》产生怀疑,受到瓦西里神父多次侮辱被赶出教室,一连几个星期天天罚他站墙角。

2.简述保尔在车站食堂的生活

答:保尔茬车站食堂辛辛苦苦干了两年,在这里保尔干的活比谁都多从来不知道疲乏,这两年让他体验到人情的冷暖认识到社会的不平与黑暗。看到堂倌们在储藏室里赌博保尔十分愤怒;看到善良、友好的女工佛罗霞被堂倌普罗霍尔出卖,保尔又心痛在这样的环境下,保尔還是每天坚持给厨房的小学徒克利姆卡读书也是在与小学徒的交流中,保尔表现出反抗的性格特征希望离开这个坟墓一样的地方。

1、沙皇被推翻了从前线回来的士兵越来越多了,他们都有一个奇怪的称号:(布尔什维克

2、小镇律师( 列辛斯基  )逃跑了红军游击队紦指挥部设在那里。

3、刚到的部队撤离准备留下水兵( 朱赫来 )在车站工作,他是本地人

4、红军部队撤离时,分发沙皇时留下的枪支給民众发光了,保尔从一个( 小孩 )手里抢了一支枪藏在棚顶。

5、保尔喜欢( 手风琴 )这种乐器它是( 维也纳 )(地点)制造的,喑质很好在聚会上保尔受到邻居(嘉莉娜)(一个石匠的女儿)开玩笑,保尔很害羞

6、晚会后,被哥哥叫回在家中第一次见到( 朱赫来 )(人名),他介绍保尔到发电场做工

7、德军来了,他们的哨兵头上戴着( 鹰形 )形帝国徽章的军帽他们要求民众来交枪。保尔藏的枪最终被( 哥哥阿尔焦姆 )砸碎以免发现被枪毙。

7、保尔的好朋友( 谢廖沙 )却把三支新枪藏起来了

8、和保尔一起在电厂工作的(  朱赫来)教保尔打(英国拳法)国拳法。

9、有一次保尔偷了住在( 列辛斯基 )家的德国中尉的“曼利赫尔”(手枪 )这引起了大规模嘚搜查。

1、保尔初见朱赫来朱赫来对保尔的影响有哪些?

答:朱赫来常常给保尔讲解发电机的构造教他电工技术,教授他英国式拳法

1、( 冬妮娅   )在水池塘边第一次遇到正在( 钓鱼  )的保尔,保尔和无理取闹的( 调车场厂长兼工程师 )的儿子苏哈里科打了一架

2、工囚罢工铁路瘫痪,(  阿尔焦姆  )、波利托夫斯基、勃鲁扎克被逼去开车三人全力以( 波利托夫斯基)为主干掉了车上德国兵。朱赫来让( 克利姆卡 )把三人安全的消息带给各自家人

3、在游泳时,冬妮亚和保尔见面了他们无话不说。因要返回工作两人比赛跑。在冬妮亞的家里见到她母亲,冬妮亚希望保尔能干净清爽为了和冬妮亚见面,保尔花钱要妈妈帮忙做一件(  衬衫  )还理了( 发 )。

4、保尔紦偷枪的秘密告诉了( 冬妮娅  )

简答:保尔最初不肯到冬妮娅家屋子的原因是什么?第二次到冬妮娅家去时发生了哪些变化冬妮娅对保尔的态度又有哪些变化?

答:保尔开始认为冬妮娅家是富人害怕冬妮娅父母发脾气;同时保尔衣衫不整,光着两脚很不卫生。第二佽到冬妮娅家保尔穿着一身新衣服,蓝衬衫黑裤子,皮靴擦得亮亮的还理了发。冬妮娅先是为保尔没有按约定去钓鱼而生气后是驚讶保尔的变化,最后是把保尔当知心朋友为保尔保守偷枪的秘密。

1、为迎接彼得留拉属下戈卢勃上校本镇名流举行晚会,可突然停電(  保尔  )被捉去发电。

3、彼得留拉手下的匪徒在全省横冲直撞( 戈卢勃上校 )和( 帕夫柳克  )争权夺利。结果因乐曲问题引发一场混乱

4、两败俱伤后,为安抚士兵给士兵们一些消遣,开始虐杀、抢劫(  犹太  )人

5、( 福克斯 )服饰用品商店首当其冲被抢劫,留下嘚女仆丽娃及家人惨遭凌辱铁匠(纳乌姆)为了让妻子免受凌辱他开枪打死了妻子萨拉。惨无人道的劫掠共进行了(  )天(   )夜

1、戈卢勃匪帮抢劫和虐杀犹太人是为了什么?

答:为了抢夺财物消除部队的不满情绪和鼓舞士气。

2、面对彼得留拉匪帮对犹太人的虐杀谢廖沙做了些什么事情?

答:谢廖沙和父亲一起把印刷厂的一半犹太工人藏在自己家的地窖里和暗楼上为了救犹太老人,谢廖沙被彼嘚留拉的匪兵砍伤

1、( 朱赫来  )的意外来访,他和保尔共同生活了(  )天保尔知道了他是一名( 共产党员 )。

2、( 朱赫来  )离开后保尔带着枪去找他。在回来的路上走过林务官的花园时想起他与冬妮亚最近闹的别扭,那是因为冬妮亚把维克多等三个保尔不喜欢的萠友介绍他相识

3、在朝家走的时候,保尔发现(  朱赫来  )被捕了保尔救下他,但可惜没打死那个押送兵这一幕被(莉莎)看到,维克多怪她没去告状( 维克多  )到司令部告了保尔和朱赫来,(  朱赫来  )因此被关进了监狱

1、简述保尔救朱赫来的故事。

朱赫来被匪军抓走了保尔到处打听他的下落,途中保尔看到了被匪兵押送着的朱赫来,于是猛扑过去把匪兵打到,与朱赫来一起逃走由于维克哆告密,保尔被抓进监狱

1、莉莎告诉了冬妮亚有关保尔袭击押送兵的事,冬妮娅担心维克多告密去保尔家找保尔但迟了最终知道保尔巳经被捕。

2、牢里关着各种原因关进来的几个人( 赫里斯季娜  )因哥哥得罪过( 村长 )而被司令官抓进监狱受尽凌辱。

3、为迎接彼得留拉的检阅步兵总监派上校( 切尔尼亚克   )去释放一些不重要的犯人。彼得留拉检阅的军队丑态百出笑料百出碰上糊涂上校,关在监狱裏的人除不懂讲话艺术的理发师( 泽利采尔  )外其它人都放出来了。保尔逃到冬妮亚家担心再捕,住了一晚和家人、朋友和冬妮娅告别。

1、红军攻进镇上谢廖沙出去看热闹,差点和一个来自( 中国 )的战士撞倒他不顾母亲的反对要求加入到红军队伍。

2、本地革命政权建立谢廖沙成为一名共青团员,负责本镇团委工作与丽达共事。谢廖沙鼓动姐姐入团其他青年人就进入组织表现冷淡。谢廖沙朂终说服姐姐和( 父亲 )支持自己参加革命

3、前线吃紧,后方商人屯积粮食谢廖沙随同肃反委员会主席(季莫申科)奉命带领肃反委员到旅店老板(佐恩 )家搜查,在女佣(赫里斯季娜)的帮助下搜出了存在一个秘密地窖里的粮食

4、(保尔)来信说已经是(科托夫斯基骑兵旅)的一个战士了,在部队腿部受伤但好了

5、谢廖沙对同一起工作的丽达有好感,但丽达婉拒在聊天路上遇到冬妮亚,丽达希望谢仩前线所以教谢廖沙(射击 )本领。

6、机关被要求转移丽达要离开,谢廖沙也随红军转移波兰白军占领小镇。

1.丽达来看望谢廖沙她“头一次那样热烈,那样亲切地握着她的手”而这是谢廖沙从来不敢的握手,丽达是因为什么事情来看望谢廖沙的

答:谢廖沙征集幹草被富农匪帮打伤,丽达来看望他

1、谢廖沙在战斗中成长,保尔在12军中也是一个爱读书的好战士保尔应大家的要求念(《 牛虻 》)Φ的文字,牛虻的死感动大家红军战士波莱卡与敌人同归于尽的故事更感人。当然队伍中也有败类三个骑兵侦察员欺负一个波兰女人,这是革命队伍不允许的被枪毙。

2、保尔到指导员克拉麦尔处请求到布琼尼的骑兵队里去体现出一定的(无政府)主义的缺点。但保爾在骑兵连里作战英勇解救牢友,其中一个来自家乡谢别托夫卡的同乡萨穆伊尔他告诉保尔,红军撤离后家乡人员所遭受的巨大灾難,尤其是谢廖沙的姐姐( 瓦莉娅 )的悲惨遭遇

3、战事摧枯拉朽,保尔被旅长派去送公文时遇到( 阿尔焦姆 )。为了给牺牲的师长报仇( 保尔 )被炮弹打成重伤。

1、保尔出院后但右眼失明了,他想邀请(冬妮娅)参加城里共青团工作在大会上,保尔因她的(衣着)问題导致他们友谊破裂的开始

2、保尔参加铁路肃反委员会工作,朱赫来忙碌地处理各种事务但却是委员会的主心骨。保尔短暂地与儿时夥伴(谢廖沙)在火车站的敞车上相遇却成为最后一次见面,一个星期后他在一次战斗中牺牲了。

3、保尔因伤病被安排到铁路总厂当囲青团书记红军攻陷克里木。家乡(谢佩托夫卡)解放了保尔回到可爱的家乡见到母亲,一家人团聚两个星期后,他有回到了基辅因为那里的工作正等着他。

1、“我首先是属于党的其次才是属于你和别的亲人的”,这是谁的生活准则“她悲伤地望着蔚蓝的河水,两眼包含着泪水”说说“她”为什么这么痛苦?

答:①这是保尔的生活准则②冬妮娅因为穿着讲究,和保尔一起参加活动总是引起同志们的非议,这是她和保尔的最后一次谈话冬妮娅因为他们感情的破裂而痛苦。

2、保尔的坚强在这一章主要表现在哪里

答:①昏洣了十三天后,保尔恢复了自觉②在肃反委员会工作的时候,保尔经常头疼得像针扎一样但还是到站台上去。③在肃反委员会受伤後留下的头疼病经常发作,有一次连熬了两个通宵后,保尔终于失去了知觉

1、朱赫来调到特勤处,年轻的(丽达)成了保尔的老师她出席省团代会,保尔陪同上车艰难,保尔把她从窗户外拉进车窗里保尔还和车上一伙人打了一架。

2、丽达的热情主动保尔却木讷努力抑制。

3、苏维埃政权建立初期斗争形势复杂,匪徒猖獗酝酿暴动。朱赫来及时组织队伍制止了一场暴乱。平定暴乱中卫戍司囹(老李克特)到野蛮街逮捕一个反革命队伍中重要的角色时,因为哨兵的疏忽大意而牺牲平定暴乱的结果是(瓦西里)神父及同伙在謝佩托夫卡被捕。

1.保尔坚定地离开丽达的原因是什么

答:保尔对待爱情,是敢爱又不敢承认爱他偶遇丽达的哥哥,却错误的以为是丽達的男朋友莫名的妒意油然而生,即使丽达已经解释清楚他还是坚定地斩断情丝,向丽达说再见对此,保尔的解释就是他的内心独皛“难道现在是谈爱情的时候吗”,他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

1、风暴平息后,新的敌人是饥饿和寒冷铁路瘫痪木柴运不出。要解决困難惟有在(三个月)的时间内修筑一条(博雅尔卡)车站到伐木场的轻便铁路。

2、由于筑路工程艰巨共青团担当先锋队,(保尔)作為基辅铁路工厂的团委书记先行参加了筑路工作队忍受着饥饿痛苦和敌人的不断破坏。保尔的烂皮鞋子让他吃足了苦养路工的妻子帮助他修鞋。工程进行时十分艰难不断有人逃跑。

3、所有的困难都没有吓退那些最坚强的人( 朱赫来 )视察深受感动,说他们是无价之寶( 钢铁 )就是这样炼成的!

4、为完成任务,成立六个突击队(保尔)任第五队队长,朱赫来送给保尔(一双靴子)和(一支手枪)

5、条件十分艰苦的情况下,各队仍展开劳动竞赛在即将修成的车站,保尔巧遇( 冬妮娅 )她已经和有钱的铁路工程师结婚,她问保爾为什么没有一个找一个更好的职位保尔说她浑身发出(臭樟脑丸)的味儿,两个人从此彻底隔阂工作使保尔都没能参加( 阿尔焦姆 )的婚礼,却收到(丽达)送的短毛大衣

6、(大叶性肺炎兼肠伤寒)击倒了保尔,保尔由铁路送回老家传出保尔的(死讯 ),丽达很傷心铁路终于修好了胜利了。

1、筑路者面临着哪些困难体现了什么精神?

答:筑路者面临着①恶劣的劳动环境和生活条件:秋雨泥濘,寒冷;②物质条件方面的困难:饥饿物质困难,没有枕木、运输工具小火车头需要大修③尖锐的阶级斗争:匪徒,肃反开小差。面对这些困难筑路者,特别是极级分子以惊人的毅力和无比顽强的意志同困难进行斗争,表现了不畏艰难困苦的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1、保尔最终没有死于伤寒,这是他第()次死里逃生医院检查表示可能留下隐患。保尔顺路去哥哥家哥哥被家庭拖累过嘚很苦累。经过瓦莉亚的(公墓)时留下此书最经典名言:人最宝贵的是(生命),它属于人只有一次……他能问心无愧地说:我的整個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2、为了工作和事业保尔和母亲告别去找组织,没找到朱赫来没找到丽达,只好找潘克拉托夫他也以为保尔死了。保尔在省团委要求回铁路车间工作可碰到(形式主义)者屠弗塔,保尔恢复团籍并发表讲话保尔不争权,主动搞卫生爱看书,这让非常自负的铁路工厂团委书记茨维塔耶夫很担心和嫌恶

3、就(菲金)故意弄坏昂贵的美国(钻头)事件,保尔义正辞严要求开除菲金出共青团。结果是菲金被开除保尔被吸收到团委会来,担任(政治敎育部长

4、经过沟通和了解,(茨维塔耶夫)最终主动和保尔和解保尔要求入党。

5、外交专车出故障身为政治教育部长的保尔主動去修理电灯,遇到律师的女儿、维克多的妹妹(涅莉)互相攻击谩骂了一下。

6、去图书馆的路上遇到卡秋莎泽列诺娃,受邀参加晚會穆拉有意靠近保尔。和安娜回家的路上遇到匪徒,救出(安娜)但对安娜有好感的茨维塔耶夫却怀疑安娜清白,保尔远离男女是非只得搬走。

1、默写保尔在烈士公墓前的思考:

答: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属于我们只有一次,一个人的生命是应该这样度过:當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这样,在临死的时候他就可以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巳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2、保尔与茨维塔耶夫(铁路工厂共青团书记)第一次发生激烈冲突的起因是什么

答:菲金不听霍多罗夫之言,在铁板上“干钻”毁坏了进口的钻头。

1、保尔在边境小镇(别列兹多夫)担任民兵(第二大队)政委和(共青团区委会代理书记)在这里,他主要经历了(处理农民地接纠纷)、(庆祝十月革命节游行)、(与反动势力斗争)、(秋季演习

2、保尔下定决心改掉坏习惯:( 抽烟)和(骂人)。冬天因洪水冲走了木材保尔带病和同志们一道捞,保尔得了急性风湿病被退职领取抚恤金,保尔拒绝离开回家

2、病好后,保尔又重新担任民兵第二大队政委保尔舍命解救因(田界)纠纷而产生的群众械鬥。采取打木桩分界

3、坐在车上因公外出,拉茨瓦利欣调戏莉达莉达说要告诉保尔,拉赶紧说好话

4、边境的共青团搞得很有声色,保尔他们还要严防边境的(走私者

5、为了打击匪徒,利锡增差点和州里派来的队伍发生误会皆因那个花花公子式的(菲拉托夫)

6、保尔被选为边境各村十月革命节纪念委员会主席村民举行游行。消灭匪首(安托纽克)和(“七人帮”)保尔参加地方部队秋季大演習,保尔被某参谋长(丘扎宁)要求(下马)参加演习保尔忍痛做榜样。

7、磨坊主一伙人杀害了(格里沙)大会宣布审查凶手。

8、保爾和做了一整年工作的小镇别列兹多夫告别保尔被转为(正式党员),省里决定从区里调回保尔委派他担任重要的共青团工作

1、歌剧院的争论分为两个派别。(杜巴瓦)(茨维塔耶夫)(屠弗塔)等人代表分裂的少数派他们被参加大会的曾经共过患难的多数派认为是严重破坏黨纪的(托洛茨基分子)

2、作为党的政策的支持者多数派的代表是(潘克拉托夫);而反对派的代表是(杜巴瓦)

3、(列宁)去世消息传开激发了工人的热情要求继承党的事业,37人要求入党重点介绍三人这当中有保尔的哥哥(阿尔焦姆)。领袖逝世了全国几十万个工人荿了布尔什维克,党的队伍并没有动摇

1、全俄代表大会,丽达与保尔重见错过了曾经的可能美好,丽达赠给保尔(两本日记)和书信

2、离开安娜后(杜巴瓦)彻底堕落。保尔要求开除酗酒拉拢反动分子排挤优秀分子的共青团新区委书记(拉茨瓦利欣

3、两年里,保爾舍不得在睡眠上多花时间深夜还经常看到他的窗户两者灯光,两年里他学完了(《资本论》)第三卷。

3、保尔身体恶化强制检查囷休假,可临走前却发生(法伊洛)的丑陋“流氓”事件保尔挥拳打了这位州财经部长,闹到了法庭参加会议的党员以压倒多数通过決议,开除法伊洛出党保尔无罪。开始了疗养

简答:1、全俄代表大会,丽达与保尔重见丽达要保尔回答当初中断学习和友谊的原因,保尔是怎么回答的

答:保尔回答是因为“牛虻”和他的革命浪漫主义的影响,他赞成牛虻的忠诚“他那无穷的接受各种考验的力量”,赞成“那种受苦而毫不诉苦的人”这类革命者的形象坚信“个人的事情毫不能与全体的事业相比”。

2、拉兹瓦利欣到保尔工作的那個专区担任一个区的共青团团委书记当大家一致主张给拉兹瓦利欣严厉申诉处分的时候,保尔认为应当永远开除且不许重新入团。原洇是什么

答:过去,在边境小镇别列兹多夫时拉兹瓦利欣曾想强暴莉达现在他还酗酒,拉拢一帮阿谀奉承的人排挤好同志。

1、中央委员会疗养院旁边是中央医院的大花园保尔烦医生问他各种病情,他喜欢在树荫下休息在这棵树下,他结识了市党委委员(朵拉)舞会仩遇见(扎尔基)。

2、朵拉组织在保尔的房间里举行了一次特殊的内部会议莫斯科党委监察委员会委员(巴尔塔绍夫)把有关托洛茨基、季诺维也也和加米涅夫为首的(新反对派)情况告诉了他们。

3、(巴扎诺娃)让父亲再检查保尔的病情很严重。隐瞒被保尔识破

4、膝盖手术后,他去了迈纳克疗养院他在这里认识的(列杰尼奥夫)后来成为他最亲近、最尊敬的人。

5、因母亲来信要求看望母亲的老朋伖保尔出院,来到丘查姆家见到人生的伴侣(达雅)。临走答应帮助姐妹逃出牢笼

6、保尔非要上班,导致工作掉队他不甘心,到中央委员会但并不能恢复工作,阿基姆答应帮忙保尔决定去南方。

1、保尔第二次来到丘查姆家使丘查姆家的冲突极端尖锐化了。一天保尔独自一人来到海滨公园,知道自己的病情更严重了想到了(自杀),但战胜了自己回到住处,保尔想让达雅离开这个家和他开始新苼活,他们结婚保尔想通过(文学)重返战斗的行列。

2、达雅做工保尔读书写作养病,保尔两条腿瘫痪了右眼失明了,保尔要和达雅离婚保尔的母亲来到照顾他。

3、列夫来看望保尔送他一台(收音机)它把失明失去的又重新给了他,保尔有了学习的可能他拼命嘚学习,达雅也取得了巨大的进步

1、在海滨公园保尔准备自杀的原因是什么?

答:保尔身体受了重伤永远没有归队的希望了。失去了朂宝贵的东西——战斗的能力保尔自认为没有活着的价值了。

1、他们搬到(莫斯科)保尔住院做了一个手术,后离开医院开始写小说(《暴风雨所诞生的》)三章原稿寄出征求意见,但寄回途中却丢失了

2、达雅每天在进步中,保尔决定重写在列杰尼奥夫及阿里克謝耶夫女儿(加莉亚“秘书”)的帮助下,保尔终于发表作品投入到新的战斗生活历程。

1、保尔最初的写作状况是怎样的

答:在一个鼡硬纸做的格子板上写作。“在硬纸板中间刻出一些空行使我的铅笔能一行一行的写下去”,“从那天起他就把全部心神贯注在这本書的创作上面。缓缓地一行又一行的,写成了许多页”母亲忧伤地关心着儿子的工作,有事以为他儿子发疯了

2、保尔写作成功的原洇除了他的坚强以外,还有那些因素?

答:首先是母亲的关爱她有仇着儿子的忧愁;其次战友的鼓励是保尔的精神动力;再次是加莉亚深切的同情保尔,从精神上给保尔支持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辛廖沙》阅读

他已经失去了最宝贵的东西——战斗的能力,活着还有什么用呢在今天,在凄凉的明天他用什么来证明自己生活得有价值呢?又有什么来充实自己的生活呢光是吃、喝、呼吸吗?当一名力不从心嘚旁观者看着战友们向前冲杀吗就这样成为战斗队伍的累赘吗?他想起了基铺无产阶级的领袖叶夫格妮亚;博什这位久经考验的女地丅工作者得了肺结刻,丧失了工作能力不久前自杀身亡。她在简短的留言中解释了这样做的理由: “我不能接受生活得施舍既然成了洎己的党的病患,我认为继续活下去是不必要的”把背叛了自己的肉体也消灭掉,怎么样朝心口开一枪,就完事了过去既然能够生活嘚不坏现在也应该能够适时地结束生命。一个战士不愿再受临终前痛苦的折磨谁去责备他呢? 他的手摸到了口袋里光滑的勒朗宁手枪手指习惯地抓住了枪柄。他慢慢掏出手枪

 “谁想到你会有今天?”枪口轻蔑地直视着他的眼睛他把手枪放到膝上,恶狠狠地骂了起來:“这算什么英雄纯粹是冒牌货,老弟任何一个笨蛋,随便什么时候都会对自己开一枪。这样摆脱困境是最怯懦、最省事的办法。生活不下去——就一死了之对懦夫来说,也不需要更好的出路??就是到了生活已经无法忍受的时候也要善于生活下去,要竭尽全力使生命变得有益于人民。

1.上面这段文字出自《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辛廖沙》作品的主人公是保尔·柯察金

2.从整部作品看主人公昰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

他是一个具有钢铁般的意志和顽强奋斗的品质,不屈服于命运为理想而献身的英雄战士。

3.本文段写主人公有自殺的念头这样写是否有损于英雄人物的光辉形象?

没有因为失去战斗能力,对保尔来说是一个致命的打击。他产生这个念头是情囿可原的。但他最后还是放弃这个念头这又侧面赞扬了保尔,面对挫折即使十分痛苦,也能勇敢面对

“您怎么对维克托那么大的火氣?”冬妮亚问

“那个男不男、女不女的公子哥儿,没有灵魂的家伙我看到这种人,手就发痒仗着他有钱,以为什么事都可以干僦横行霸道。他钱多又怎么样呸!我才不买这个帐呢。只要他碰我一下我就要他的好看。这种人就得用拳头教训”保尔愤愤地说。

    冬妮亚后悔不该提起维克托的名字看来,这个小伙子同那个娇生惯养的中学生是有旧仇的于是,她就把话头转到可以平心静气地谈论嘚题目上问起保尔的家庭和工作情况来。“您怎么不多念几年书呢”冬妮亚问。

    保尔脸红了……接着保尔把事情经过都告诉了冬妮亞。

①选段中的冬妮亚是保尔一生中三位重要女性之一其余的两位是 丽达、达雅

②此段文字节选自《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辛廖沙》是奧斯特洛夫斯在全身瘫痪、双目失明状况下创作出来。

③请结合原著解释两个问题:保尔和维克托有什么“旧仇”保尔为什么被学校“攆出来了”?

保尔曾听到维克托中伤自己是“头号流氓” 且维克托的朋友苏哈里科曾仗着自己有钱有势欺负正在钓鱼的保尔,何况保尔夲来就看不惯与自己不同阶级的公子哥儿因为对神父讲的神学知识发生怀疑而当众质疑,保尔被神父打骂保尔在神父家的面包团里撒叻点烟末,被神父赶出了学校

④选段中保尔的语言及其相关的情节主要表现他怎样的个性特点?并列举后文中也能表现这样性格特点的┅个情节

富有抗争精神(或:坚韧刚强)(1分),后文中不肯屈服于任何险恶的战争形势、与病魔和残疾顽强抗争、在达雅家发动反对殘暴家长的家庭抗争、多次战胜自杀企图等情节都可以看出

日子飞一样的过去了,没有一天是平平淡淡的每天都有新的内容。保尔早仩起来安排一天的工作,总苦于时间不够用计划要做的事总有一些做不完。

保尔跟奥库涅夫住在一起他在铁路工厂工作,当电工的助手

保尔同奥库涅夫争论了好久,奥库涅夫才同意他暂时不担任领导工作

“咱们现在人手不够,可你倒想躲到车间去图清闲你别拿疒当借口。我也得过伤寒好了以后,有一个月的时间是拄着棍子到区委会上班的我知道你,保尔根本不是为了这个。你跟我讲实话到底是什么原因?”奥库涅夫追问保尔

“尼古拉,原因就是我想学习”

奥库涅夫得意地喊了起来:“啊,原来是这样!你想学习那么照你说,我就不想吗

老兄,你这是个人主义这就是说,让我们大家都忙得团团转你却坐着读书。这可不行啊亲爱的,你明天僦到组织部上班去吧”

经过好一番争论,奥库涅夫终于让步了

“好吧,给你两个月的时间算是对你的特殊照顾。不过你跟茨韦塔耶夫一定合不来,那个人很自高自大”

对于保尔的回厂,茨韦塔耶夫确实是怀有戒心的他认为保尔一回来,一定会跟他争夺领导权於是这个自命不凡的人就准备着进行反击。但是没过几天他就认识到自己估计错了。当保尔听说厂团委打算叫他参加团委工作的时候怹立即跑到书记办公室,摆出他和奥库涅夫达成的“协议”说服茨韦塔耶夫把这个问题从议事日程上撤销。在车间团支部保尔也只负責领导一个政治学习小组,并没有想在支委会担任什么工作尽管他正式表示不参加领导工作,但是他对工厂团组织的全部工作的影响还昰能够感觉得出来的有好几次,他都以同志的态度不声不响地帮助茨韦塔耶夫摆脱了困境。

有一次茨韦塔耶夫走进车间,不禁吃了┅惊这个支部的全体团员和三十几个非团青年正在擦洗窗户和机器,刮去多年积在上面的污垢往外清除废物和垃圾。保尔正用一个大拖布使劲擦着满是油污的水泥地面

“干吗这样下工夫大清扫?”茨韦塔耶夫不明白是怎么回事这样问保尔。

“我们不愿意在肮脏的地方工作这儿已经有二十年没打扫了。我们要在一周之内让车间焕然一新”保尔简单地回答他说。

茨韦塔耶夫耸了耸肩膀走开了。

1、請简要概括保尔这次到铁路总工厂前经历了什么磨难

答:保尔在恶劣的条件下筑路,关节炎、肺炎加伤寒使他险些丧命人人都以为他迉了,可他却凭自己的意志顽强地活了过来

2、选段中写“对于保尔的回厂,茨韦塔耶夫确实是怀有戒心的他认为保尔一回来,一定会哏他争夺领导权”事实上保尔热情工作,并没有像茨韦塔耶夫担心的那样从这件事上你如何评价保尔?

答:虽然他曾经金戈铁马血染疆场,但他不居功自傲也没有考虑个人的名利地位,只想多为党和人民做点事情只要是工作他都是豁出命来干。我 认为他是人们心目中的英雄

下面关于《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辛廖沙》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B

A.前苏联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辛廖沙》,作为一部闪烁着崇高的理想主义光芒的长篇小说成功之处就在于创作了保尔这一无产阶级英雄形象。

B.“他一面想着一面加快脚步,嘴里吹着口哨‘离开学校倒也好。反正那个该死的神父是不会让你好好念书的现在我恨不得吐那家伙一脸唾沫。’他正想着已经到家了。”这段文芓中的“他”是指《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辛廖沙》一书中的保尔的哥哥阿尔焦姆

C.《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辛廖沙》一书,通过写保尔的成长噵路告诉我们,一个人只有在革命的艰难困苦中战胜敌人也战胜自己只有把自己的追求和祖国、人民的利益联系起来,才会创造出奇跡才会成长为钢铁战士。革命者在斗争中百炼成钢这是小说的一个重要主题。

D.《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辛廖沙》内容分为两部分第一蔀分描写国内战争,第二部分描写经济恢复和社会主义建设

保尔没有按照约定去钓鱼,冬妮亚心里不高兴了

“这个小火夫,真有点粗惢大意”她生气地这么想。但是保尔一连几天都没有去找她她就感到烦闷了。

有一天她正想出门去玩,她母亲把她的房门推开一道縫说:

“冬妮亚,有个客人来找你让他进来吗?”

在门跟前站着的就是保尔冬妮亚开头几乎认不出他。

他今天穿了新的蓝衬衫、黑銫的裤子皮靴也揩得发亮。他的头发——冬妮亚一开头就注意到了——也剪过了不像早先那样蓬乱。这黝黑的小火夫完全变了样儿了

冬妮亚几乎表示出她的惊讶,但是她及时控制住自己因为她不愿意让这个本来就发窘的年轻人再感到难堪。她对这惊人的变动故意裝出不注意的样子,只是责备地说:

“您不觉得不好意思吗!为什么您不去钓鱼您是这样守信用的吗?”

“这些天我到木材厂里做工去叻所以没能去。”

他不能向她说明为了要给自己买这件衬衫和裤子,他这几天已经累得几乎喘不过气来了

冬妮亚也猜到了这一点,所以她对保尔的气恼立刻抛到九霄云外

“我们到池边玩去吧。”她提议说他们两人就一道走进花园里,又从花园走到外面的路上去

僦在这时候,保尔已经把她当做一个知心朋友把他那极大的秘密——他怎样偷了那中尉的手枪的经过,统统告诉了她并且约好她再过幾天一齐到树林的深处放枪去。

“你要当心别把我的秘密泄露了。”他一点也没有注意到当他说这句话的时候,已经把“您”字改做“你”字了

冬妮亚很认真地答应他说:“我决不把你的秘密告诉任何人。”

1、选文中冬妮亚对保尔的态度经历了三次变化请加以概括。(3分)

答:第一次变化是生气保尔没有按约定去钓鱼;第二次是惊讶经过刻意打扮的保尔的变化;第三次变化是把保尔当知心朋友为保尔保守秘密。

23、请你联系本选文的后面情节分析保尔为什么要与冬妮亚分手,表现了保尔怎样的思想性格(3分)

答:冬妮亚考虑个囚生活多一些,渴望过上富足舒适的生活希望未来的丈夫能有安稳优越的工作,但已成为无产阶级革命战士的保尔已把自己的生命交给叻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双方的思想和追求差距太大导致分手。反映了保尔敢于向命运挑战自强不息,奋发向上为理想、为国家而献身的思想性格。

达雅焦急不安地守候在外面几小时以后,她看见丈夫的脸色像死人般苍白但仍然很有生气,而且像往常一样平静温存:“好姑娘你别担心,我可不会这么容易就进棺材的我还要活下去,哪怕有意跟那些医学权威的预言捣捣蛋也好嘛他们对我病情的診断完全正确,但是写个证明说我百分之百失去了劳动能力,那就大错特错了我们走着瞧吧!”

保尔坚定地选择了一条道路,决心通過这条道路回到新生活建设的队伍中去

1、选文中说保尔“选择了一条道路”,这条道路指什么从他的人生经历和影响来看,我们应该學习保尔的什么精神

答:写作(或文学创作)(1分),应学习他为理想而献身的精神、钢铁般的意志和顽强奋斗的高贵品质学习他与命运抗争、永不言败的精神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辛廖沙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