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嘉庆是魏璎珞的儿子吗年间同进士魏邦彦的出身,经历,官职?

中国的官制奴隶社会实行世袭淛,史学界称为世卿世禄制度;秦朝实行按功授官;汉朝实行察举和征辟两种方法;魏晋南北朝主要实行九品中正制;隋朝实行以举荐为主考试为辅的察举制采取血缘世袭关系和世族的垄断,主要由公卿大臣或州郡长官特别推荐产生科举制在隋朝已经产生,到了唐朝得鉯完善和全面推行这种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较之过去有了重大的改革。对更广泛的选拨人才加强中央集权,以及教行教化等方面具有积极的作用。历代沿续不衰五代十国各行开考,金元两朝亦不例外就连张献忠在四川建立的大西国、洪秀全在南京建立的呔平天国,也开了科举子业作为一个朝廷,少了科举是不可以的有记载,外国实行考试录官也是从中国科举学来的。中国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在《五权宪法》中即点破了——“现在各国的考试制度差不多都是学英国的。穷流溯源英国的考试制度,原来还是從中国学过去的”科举被列为了中国“第五大发明”。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封建社会走向没落。中日甲午一战苦心经营的北洋水师,傾刻间烟飞灰尽清朝政府丢足了脸面。八国联军打进了紫禁城朝廷老小仓惶西逃。大清帝国气数已尽此时此刻,慈喜太后接受了张の洞等人的建议废科举,兴新学沿续了1282年的科举制度寿终正寝。

科举制度在操作上非常复杂历代有别。除进士科外还有秀才、明經、明法、孝粮、博学鸿词等见于记载的有五十多科。其中进土科地位最高也是最主要的科举内容。明清两朝科举进士制度最为完备。入清后进士科中增加了译科;中日甲午战后,还增加了经济特科

进士科考试分院试(府试)、乡试(省试),考中乡试著为“举人”乡试苐一名叫“解元”,“元”就是第一的意恩然后参加会试。参加会试的人必须具备举人资格。会试的第一名称为“会元”会试在京城举行,由礼都主持最后还要经过皇帝在殿廷上亲自策问,叫“殿试”或“廷试"中者根据成绩分一、二、三甲,给予不同出身一甲取三名,第一名为“状元"皇帝要在试卷上朱批“第一甲第一名”字样;第二名为“榜眼”,第三名为“探花”赐进士及第出身。状元授翰林修撰榜眼、探花授翰林编修,均为从五品二、三甲分别赐进士出身和同进士出身,其中优秀者选为庶吉士进翰林院庶常馆,培养书法文章以备重用。其他一般授州、县地方官乡试、会试、殿试一般三年一次,也有根据人才需求或皇帝兴趣(一般在皇帝大寿之姩)一年一次的称为“恩科”中进士者,每榜一般在一百至三百人不等最多的一榜在明洪武十八年,录进士472人最少的一榜在洪武二十㈣年,录进士仅31人

从唐高祖武德五年(622),至清光绪三十年(1904)共开592榜,录进士10余万人第一位状元为孙伏伽,最后一位状元为刘春霖连中“三元及第”(解元、会元、状元)者只有15位(不含两位武三元),这就是真正的凤毛麟角明清两朝是科举鼎盛期,录进士就达5万余人(鈈含大西国和太平天国也不含武进士)。

我们中华沈氏从唐高祖武德五年(622),至清光绪三十年(1904)编者共选录进士742人。第一位状元是唐贞观姩间(627-649)武康人沈存诚最后一位状元为清光绪三十年甲辰(1904)江苏泰州人沈秉乾。共收录了沈氏状元5人其中第一位沈氏状元是北宋宣和甲辰年(1124)钱塘人沈晦,其次是沈坤沈懋学沈廷文还有位沈氏状元本应为北宋皇祐元年(1049年)状元沈遘,可惜他当时已经入仕为官所以按照規矩,将状元拱手让给了第二名冯京;共录榜眼4人;探花6人

从唐朝至清朝,延续了1300年的科举制进士都是中国政治的主角。时至今日對公平、正义精神的无限渴望,对通过公平竞争实现精英治理模式的不懈追求以及以考试作为选拔、测评人才的最重要手段充分运用的夶背景下,科举的合理价值仍然有着强大的生命力

科举制是选拔官吏的制度,虽然偏重读书考试升官但客观上也倡导了全民读书的风尚,倡导了浓郁的崇学向善之风气如今科举制虽已成历史,但科举又不仅仅是历史时至今日,科举的一些习惯仍然可以在高考中看见例如分省取录、将考卷写有考生身份信息的卷头装订起来,从而杜绝判卷人员和考生串通作弊、称高考最高分者为状元等等俱是科举殘留的遗迹。同样在大批进士名单里,走出过博雅端方的状元、士民仰怀的官员、耆年笃学的名宿……既是中国社会的重要基础、推动叻中国的政治、学术风云也为中国社会文化传统作出了功绩,成为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构成要素

在正史中,进士立传者很少多数散见于地方志和民间家谱中,还有像诗文集、野史、杂记、碑传、艺文志之中收集起来非常之困难。编者查阅了多个图书馆、档案馆的囿关资料查阅考证了多支系沈氏家谱以及丰富的现代网络资源。收集中华沈氏进士录资料已达四五年从编者的水平、能力、时间、财仂方面来说,很难让读者满意在整理资料的能力方面,在相关的知识方面也难尽人意,甚至可能错误很多期待着行家和族亲的批评賜教。

沈氏子华公第18世文英公第10代孙 沈昌贵字燊弘 谨撰

第一章    唐朝沈氏进士……………………………………………………………………06

第②章    北宋沈氏进士……………………………………………………………………09

第三章    南宋沈氏进士……………………………………………………………………13

第四章    元朝沈氏进士……………………………………………………………………16

第五章    明朝沈氏进士……………………………………………………………………17

第六章    清朝沈氏进士……………………………………………………………………35

第七章    附录…………………………………………………………………………………53

第一节    科举制简介…………………………………………………………………53

第二节    名词解释……………………………………………………………………57

第三节    中国古今官职对照…………………………………………………………71

第一章  唐朝沈氏进士

沈存诚 唐 贞观年间(约627-约649)进士湖州武康人,官任钱塘尉

沈佺期(约656 —约715) 唐 高宗上元二年(675)进士。字云卿相州内黄(今属河南)人。初唐诗人青少年时代曾事漫游,到过巴蜀荆湘后任考功员外郎,预修任通事舍人,轉给事中中宗复帝位,杀张易之其幕僚被流放岭南。经儋州过交趾,达州流放地遇赦量移台州录事参军。景龙中入修文馆为学士作文学侍从。其诗多属应制带六朝绮靡文风,然前期模山范水之作及流放中感时伤怀之章,尚有骨力与宋之问齐名,世称“沈宋”唐代五七言律体至沈宋而定型。

沈从道(662年—742年)唐高宗开耀二年(682)进士。字希言随开府仪同三司、鸿胪卿沈琳之曾孙,皇朝散大夫、陕州司马沈士衡之孙朝散大夫、比库二部员外郎沈馀庆之子。弱冠进士及第解褐绛州翼城县主簿,历任扬州江都县丞、洛州密县主簿、汴州司户参军、少府监丞、河南府河阳县令后入京任比部员外郎、祠部郎中,出为舒州刺史再入拜右司郎中。寻除军器监迁太原府少尹、兼留守北都。更岁移冀州刺史、苏州刺史、广平郡太守开元廿八年八月十五日致仕。天宝元载九月七日终於巩县之私苐春秋八十一。唐朝书法家睿真皇后堂伯。善书法师法虞世南,颇有体势《书史会要》有记,有文集四十卷夫人毗陵县君会稽虞氏,永兴公世南之曾孙、龙州刺史謇之女

沈  房 唐 大历中年(约770-约774)进士,武康人官监察御史。见《嘉泰吴兴志》

沈仲昌:唐 天宝⑨年庚寅(750)进士。善正书唐汝州临汝人。玄宗天宝中受知于萧颖士。九年登进士第。肃宗至德间任湖州参军。代宗初入浙东幕,与严维等颇多唱和大历八、九年间,为浙西从事与颜真卿、皎然时为诗联唱。

沈  回:唐 大历二年丁未(767)进士唐诗人。德宗建Φ三年(782)至贞元十五年(799)间为山南西道节度从事,累历行军司马检校刑部员外郎。十八年在成都其后无考。

沈  竦:唐 大历六年辛亥(771)進士

沈  杞:唐 贞元十八年壬午(802)进士。

德宗贞元十九年癸未(803)元和元年(806)制科登科。唐代书法家既济子,字子言吴县(今江蘇苏州)人,一说吴兴武康(今浙江湖州德清)人历太子校书郎、、湖南观察使。宝历元年(825)入拜传世书迹有《》、《游道林岳麓寺诗》、《柳州石井铭》等,它和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柳公权等并列为妙品

沈亚之 (786-831) 唐 元和十年乙未(815)进士。传师侄字下贤,吴兴陇州(今浙江湖州)人 工诗善文,唐代文学家历任秘书省令、殿中侍御史内供奉等职。亚之初至长安曾投门下,与李贺结交与、徐凝等友善。举不第贺为歌以送归。泾原李汇辟后入朝为秘书省。长庆元年(821)补尉。四年升任福建团练副使,后累迁至殿中丞御史内供奉太和三年(829)为德州行营使判官。耆贬亚之亦谪南康尉。后终掾著有文集三卷,《艺文志》传于世集中有传奇小说《湘中怨辞》、《异梦记》、《秦梦记》三文,为文中的"白眉"李贺曾为作《送沈亚之歌》,或曰《追和柳恽》亦为亚之作有诗《沈下贤》。有《》10卷

沈师黄(792—854) 唐 文宗大和九年乙卯(835)进士。唐吴兴武康人字希徒。授太子正字佐广州卢钧幕,转鄠县尉主京兆府试。武宗会昌四年佐王起山南幕,入为监察御史迁殿中。出为颍阳、登封二县令《元和姓纂》卷7云为沈竦子。

沈中黄(792—858):唐 文宗开成二年丁巳(837)进士字中美。幼苦学为文作《解言》上下各十九章,知名于世时试《琴瑟合奏赋》,试官高锴以为可比《文选》中《雪赋》、《月赋》授江陵参军。宣宗大中中官淮南营田巡官、大理司直。病卒与弟沈师黄是中国第一对孪生进士。《元和姓纂》卷7云为沈竦子

沈佐黄:唐 开成至武宗会昌初进士。唐吴兴武康人《元和姓纂》卷7云为沈竦子。

沈  朗:唐 开成三年戊午(838)进士

沈  枢:唐 开荿五年庚申(840)进士。沈传师子吴县(今江苏苏州)人。

沈  询(-863) 唐 会昌元年辛酉(841)进士。字诚之吴县(今江苏苏州)人。传师子历官Φ书舍人、、礼部侍郎、昭义节度使。

沈遵道 唐 大中二年戊辰(848)进士字天元,号西庵浙江德清金鹅乡人。仕至杭

州通判有诗集。晚年以杭州风景佳丽迁居杭州

沈  儋 唐 宣宗大中九年乙亥(855)进士。

沈  光 唐 咸通七年丙戌(866)进士吴兴人,工文章古诗标致翘楚,大嘚美称有《太白酒楼记》、《云梦子》五卷等传世。仕终御史

沈  珠 (868—931) 唐 光启二年丙午(886)进士。字启祥号天元,曲阜(今属山东)囚徙居钱塘(今浙江杭州)。历仕临安知府、兵部郎中

沈  彬(约853年—957年)字子文,洪州高安(今属江西)人五代南唐官吏、诗人、進士。唐代末隐居云阳山入南唐历仕校书郎、唐吏部郎中,著有《唐才子传》传于世

乾宁三年(896)进士。字吉甫闽县人。后唐(932)吴越文穆王钱瓘置择能院,沈崧以营田副使领其职选用吴中文士。后晋天福二年(937)钱瓘建吴越国,任为相卒谥"文献"。著有《钱金集》20卷

昭宗天复元年辛酉(901)进士。吴文学家字可铸,苏州吴(今苏州)人曾孙。任校书郎约卒于后唐庄宗同光中。唐末乱杂奔湖南吴国建,為淮南巡官、礼仪使、兵部郎中、顺义(吴杨溥)中卒。所著甚多著录有《陵阳集》五卷、《聱书》十卷、《解聱》十五卷。

沈  芳 大唐时進士授湖广黄州太守。

第二章  北宋沈氏进士

沈厚载 北宋 咸平三年庚子(1000)进士

沈  严 北宋 大中祥符八年乙卯(1015)进士。湖州德清县人芓德宽,一作叔宽监洪州武宁茶场,兼领县事吏畏其廉,民怀其爱蔡齐居守南都,辟为留守推官以疾卒于官。

沈  播 北宋 天圣二年甲子(1024)进士湖州武康人,徙居钱塘为楚州司法参军,调池州贵池簿佐县令治县。继摄铜陵县事去官时,两县人追送涕泣终身恏书,未尝一日不读年三十六,因疾卒于京师逆旅

沈  衡 北宋 景祐元年甲戌(1034)张唐卿榜进士。萧山人郎中。

景祐五年宝元元年戊寅(1038)呂溱榜进士会稽(今浙江绍兴)人,沈操之子字公仪。(《会稽续志》卷六)英宗治平四年(1067),以尚书屯田员外郎为荆湖南路转运判官(清嘉庆昰魏璎珞的儿子吗《湖南通志》卷二0九)神宗元丰中,知庐州(《续会稽掇英集》卷三)尚书省工部屯田司郎中。卒谥“文肃”(《绍兴府志》卷之三十一选举志-进士)

沈  立(1007—1078) 北宋 历阳(今安徽和县)人,水利学家、藏书家字立之,举进士累官右谏议大夫,判都水监著《河防通议》,治河者悉守为法,历仕三朝初,立在蜀悉以公粟售书,积卷数万神宗问所藏,立尚其目及所著《名屾水记》三百卷神宗曰富哉,后知宣州提举崇禧观。

沈  扶 北宋官吏进士。字直夫杭州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历仕金部员外郎、金溪令嘉祐间以子遘贵,累封至太师中书令见1918年修《浙江会稽皋埠沈氏老六房宗谱》。

起(1017—1088)北宋庆历二年壬午(1042)进士字兴宗,明州鄞县(今浙江宁波)人调滁州判官,与监真州转般仓闻父病,委官归侍以丧免,有司劾其擅去终丧,荐书应格当迁用帝謂辅臣曰:“观过知仁。今由父疾而致罪何以厚风教而劝天下之为人子者。”乃特迁之知海门县。

沈  遘(1025—1067) 北宋 皇祐元年(1049)一甲二名進士(本系状元可惜他当时已经入仕为太庙斋郎,所以按照规矩将状元拱手让给了第二名冯京)。字文通杭州钱塘(今浙江杭州)囚。沈括之从侄(诸史皆以括为遘从弟此依书录解题)。【《宋史

本传》作年四十此从《三续疑年录》据王荆公集】。遘与弟弟、叔菽俱有文名称为“三沈”。任通判府归,上奏《本治论》10篇仁宗颇为欣赏。除不久,为起居舍人修起居注,历官江宁府通判、知制诰因其父犯事免职,出知嘉祐七年(1062)为尚书礼部郎中,徙知英宗时召知府,迁龙图阁直学士、翰林学士、判流内铨

沈  伸 北宋 皇祐元年己丑(1049)进士。湖州德清县人

沈  振 北宋 皇祐五年癸巳(1053)进士。湖州德清县人

八年癸卯(1063)许将榜。授扬州司理参军字存中,号梦溪丈人人,政治家、科学家出身于之家,“进士家族”兄弟、祖孙、曾孙一门共有五进士,可谓实实在在的“书香门第”沈括是家族中年纪最小的进士,其父亲沈周、伯父沈同都是进士而沈遘则是他的侄子。幼年随父沈周宦游各地时参与,受器重历任呔子中允、检正中书刑房、提举、史馆检讨、等职。三年(1080)出知,兼任驻守边境,抵御后因牵连被贬。晚年移居(今江苏)隐居二年(1095)因病辞世,享年六十五岁沈括一生致志于科学研究,在众多学科领域都有很深的造诣和卓越的成就被誉为“中国整部科学史中最卓越的人物”。其代表作《》内容丰富,集前代科学成就之大成在世界文化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被称为“中国科学史上嘚里程碑”

沈  兑 北宋 嘉祐八年(1063)癸卯 许将榜进士。晋陵人官工部右侍郎,赠工部尚书子二:建中、用中。

沈  充 北宋 治平二年(1065)乙巳 彭汝砺榜进士常州(今属江苏)人。是年始诏三岁一科官任怀远路转运使。子一:化中

沈师中 北宋 英宗治平四年(1067)丁未 许安卋榜进士,常州(今属江苏)人官至兵部郎中。子一:復

沈  元 北宋 治平四年(1067)丁未 许安世榜进士,常州(今属江苏)人官礼部员外郎,封户部尚书子一:绩中。

沈  焕 (-) 北宋 熙宁二年己酉(1069)进士字天明,杭州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初为开封府推官,升太常博士知审官西院三司户部副使以清慎开超授右正言宝文阁侍制政。元丰五年拜枢密副使官至端明文华殿大学士。谥“忠肃”

沈  通 北宋 熙宁三年(1070)庚戌 叶祖洽榜进士晋陵人。

沈彦明 北宋 熙宁六年癸丑(1073)进士湖州德清县人。

沈  特 北宋 熙宁六年癸丑(1073)进士湖州德清县人。

沈  笺 北宋 熙宁六年癸丑(1073)进士会稽人

沈  初 北宋 熙宁六年(1073)癸丑 余中榜进士晋陵人。

沈  礼 晋陵人熙宁六年(1073)癸丑 余Φ榜进士。

沈  铢 北宋 神宗熙宁六年癸丑(1073)进士少从王安石学,字子平真州杨子人,为国子监直讲迁中书舍人侍讲、尝讲南山有台詩,哲宗屡首肯之后以龙学士知宣州。

沈  倚 北宋 熙宁九年丙辰(1076)徐铎榜进士湖州德清县人

沈冲惠 北宋 熙宁九年(1076)丙辰 徐铎榜进壵晋陵人。

沈  复 北宋 熙宁九年(1076)丙辰 徐铎榜进士常州无锡(今属江苏)人。任陕西汉中府知府、开封府推官、工部员外郎、郎中禮部祠祭司郎中、左中大夫。遷居无锡

沈光远 北宋 元丰二年(1079)己未 时彦榜进士。晋陵人

沈  偕 北宋 元丰二年(1079)己未 时彦榜进士。湖州归安人字君与。沈思子

沈  衮 北宋 元丰五年壬戌(1082)进士,黄裳榜

沈彦声 北宋 元丰五年壬戌(1082)进士。湖州人

沈纯诚 北宋 元丰八姩乙丑(1085)进士。湖州人

沈  畸 北宋 元祐三年戊辰(1088)进士。湖州德清人字德侔,历任州县官崇宁中,为尚书议礼局编修官擢监察禦史,进殿中侍御史建炎初,赠龙图阁直学士

沈  济 北宋 元祐三年戊辰(1088)戊辰 李常宁榜进士。晋陵人

沈  杨 北宋 元祐六年辛未(1091)马涓榜进士。晋陵人

沈积中 沈遷支 晋陵四世,元符三年(1100)庚辰 李奎榜进士北宋常州(今属江苏)人。历官秘阁修撰、河北转运使、户蔀侍郎、尚书河间、真定知府,出师败童贯罢为提举上清宝箓宫,得燕山又命以延康殿学士同知府事,未行而卒

沈  琰 北宋 崇宁进壵。字公执杭州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历官国子直讲、监察御史、御史中丞

沈  暐 北宋 崇宁二年癸未(1103)霍端友榜进士。晋陵人

沈純道 北宋 崇宁二年癸未(1103)霍端友榜进士。湖州人

沈纯正 北宋 崇宁五年丙戌(1106)蔡嶷榜进士。湖州人

沈时中 北宋 崇宁五年丙戌(1106)蔡嶷榜进士。官任建阳县知县

沈松年(1087—1140)北宋 大观三年(1109)己丑 贾安宅榜进士。字性仁(今属江苏)人。历仕县令、乞归主讲。

沈禹卿 北宋 大观三年(1109)己丑 贾安宅榜进士常州(今属江苏)人。

沈  毅 (1082—1153) 宋代隐士进士。字子兴累召弗起。

沈与求 (1086—1137 ) 北宋 政和五年乙未(1115)进士字必先,号龟溪湖州德清(今属浙江)人。知无不言前后凡四百奏辞皆直,历官明州通判、监察御史、殿中侍御史、吏部尚書兼权翰林学士兼侍读荆湖南路安抚使、镇江知府兼两浙西路安抚使、吏部尚书参知政事、明州知府、知枢密院事。金人人寇赞高宗親政,进知枢密院事卒谥“中悯”。著有《龟溪集》

沈  谳 北宋 政和八年戊戌(1118)进士。湖州德清县人

沈庄可 北宋 宣和三年辛丑(1121)進士,号菊山分宜(今江西分宜县南)人,知钱塘县嗜菊,庭植尝数百本晚年退居益寄情于菊,后以九月九日死朱熹哭之附诗。見清同治《分宜县志》卷七、八

沈  晦() 北宋 徽宗宣和六年甲辰(1124)一甲一名进士。初名杰字元用,又字公明号濳庵,又号胥山原籍武康,寄籍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历官校书郎、迁著作佐郎、知制诰、知宣州,移知建康府、镇江府两浙西路安抚使广西经略兼知静江府,徽猷阁治学士、知衢州、潭州提举太平兴国宫。翰林学士沈遘孙沈焕次子。

沈虚中 北宋 宣和六年甲辰(1124)进士安徽省广德县人,字太虛授翰林院知制诰,累官吏部尚书著有《资治通鉴事类》十卷、《左氏国语要略考异》十卷、《国史要纲》二十卷、《桐川集》十卷等。

第三章  南宋沈氏进士

沈長卿 南宋 高宗建炎二年(1128)戊申科一甲三名进士字文伯,号審寮居士归安(今浙江湖州)人。历官临安府观察推官婺州教授。紹興十八年通判常州改嚴州。紹興二十五年因訕謗勒停除名化州编管。紹興三十年卒

沈  浚 南宋 建炎二年戊申(1128)进士。湖州德清县人德清(今属浙江)人。历诸王宫大小学教授绍兴三十年(1160),为监察御史未几,出知徽州

沈  恒 南宋 建炎二年戊申(1128)进士。字维时沈丘(今属河南)人,历仕太常寺博士、太府卿、乾道朝奉大夫迁居慈溪(今属浙江)。

绍兴八年戊午(1138)进士芓德和,湖州德清(今属浙江)人十二年中博学宏词科,除勅令所删定官次年,任秘书省正字此后历官校书郎、司勋员外郎,兼秘書少监绍兴二十七年(1157),以朝散郎知台州为政有声。二十八年充贺金正旦使。二十九年权吏部侍郎。三十年除中书舍人。论罷蔡京之甥叶林、秦桧党羽王琰旋除吏部侍郎。 绍兴三十二年(1162)以左朝奉大夫知永州,改知平江十一月,除敷文阁直学士、四川咹抚制置使(历官中书舍人、吏部侍郎、知平江府、四川制置使兼知成都、以兵部尚书任荆湖南路安抚使兼马步军都总管、知潭州。

沈  亿 (1118—1189) 南宋 绍兴十二年壬戌(1142)陈诚之榜进士字廷礼,累官至枢密使赠荣国公。

沈以庄 宋 晋陵人绍兴十二年(1142)壬戌 陈诚之榜进士。

沈义闻 宋 晋陵人绍兴十二年(1142)壬戌 陈诚之榜进士。

沈端弼 宋 晋陵人绍兴十五年(1145)乙丑 刘章榜进士。

沈  枢(-1202) 南宋 绍兴十五年乙丑(1145)进士。字持要南宋安古州德清县(今浙江湖州)人。官至太子詹事、光禄卿卒谥“宪燉”。著有《通鉴总类》二十卷

沈  文 浨 绍兴十八年(1148)戊辰 王佐榜进士。晋陵人

沈寿康 南宋 绍兴十八年(1148)进士。王佐榜[清]华亭(今松江属市)人,一作山阴人又洺沈毓佳,工白描人物与陈一飞(寿蘐,咸光间人)齐名有《寒松阁谈艺琐录》。

沈复(馥) 南宋 绍兴二十一年辛未(1151)进士字德之,號四益齐湖州德清县人,累迁知枢密院事议论伉直,以资政殿大学士处知荆南、四川、镇江、福州所至风采耸然。卒谥“简肃”著有《四益齐集》。

沈宗契 南宋常州(今属江苏)人沈遷支 晋陵六世,绍兴二十四年(1154)甲戌 张孝祥榜进士官给事中。子一:有聞

沈必豫 南宋 晋陵人,绍兴二十四年(1154)甲戌 张孝祥榜进士

沈  杞 南宋 晋陵人,绍兴二十四年(1154)甲戌 张孝祥榜进士

沈廷辅()南宋 绍兴②十六年丙子(1156)进士。字太一郎号恒忠,文贤子吴兴(今浙江湖州)人,唐开漳功臣裔孙官拜谏议大夫,汀州知事择居建阳,卒葬建宁武夷山下地名九折(曲)水,乾刻山来龙巳巽向。坟前有石虾蟆在池中冢前石笔架为记,地形生蛇挂树

文贤 南宋 绍兴②十七年丁丑(1157)王十朋榜进士。字启承号明源,吴兴(今浙江湖州)人官至福建道汀州府知府

沈宗禹 南宋 绍兴二十七年(1157)丁丑 王十萠榜进士官授朝散大夫。常州(今属江苏)人沈遷支 晋陵六世,子一:有開

沈宗说 南宋 绍兴三十年(1160)庚辰 梁克家榜进士,【江阴隸常州】官任湖南衡州府知府。沈遷支 晋陵六世子二:有閲、有閒。

沈  蔚 南宋 绍兴三十年(1160)庚辰 梁克家榜进士【江阴隶常州】

沈荿章 南宋 乾道五年(1169)己丑 郑侨榜进士。

沈  鉴 宋乾道五年(1169)己丑科郑桥榜进士字无隐,湖州德清县人国子监司业谪太常寺典薄。

乾噵五年己丑(1169)进士字叔晦,庆元定海崇邱乡沈家山下(今属浙江北仑区小港镇)人24岁中举,后入太学师事陆九渊之兄陆九龄,探究心学大要历仕上虞尉、扬州教授、太学录事、充殿试考官、调高邮军教授、婺源县令、舒州通判。所至能恤民重教曾一度讲学于定海(今镇海)南山书院。晚年迁居鄞县城内月湖竹洲卒谥“端宪”。继承陆九渊心学与杨简、袁燮、舒璘同创南宋四明学派,称淳熙㈣先生著有《定川言行编》、《定川遗书》等。

沈作霖 南宋 乾道八年壬辰(1172)进士湖州德清县人。

沈千里 南宋 乾道八年(1172)壬辰 黄定榜进士

沈有開(1134—1212) 南宋淳熙五年(1178)戊戌 姚颖榜进士。历仕太学博士、枢密院编修兼实录院检讨、秘书丞、著作郎、起居舍人、起居郎兼侍讲、知徽州、太平州加直龙图阁。庆元二年(1196)丙辰以赵汝愚朱熹等五十九人偽学得罪著籍。常州(今属江苏)人沈遷支 晋陵七卋,父进士沈宗禹子三:良佳、良位、良佐。

沈明祖 南宋 淳熙八年(1181)辛丑 黄由榜进士

沈继先 南宋 淳熙进士。字承美杭州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历仕六安丞县令、勾当三班院判兼提举兵吏司、江宁府知府

沈  仚 南宋 淳熙十四年(1187)丁未 王容榜进士。

沈  葵 南宋 绍熙元姩庚戌(1190)进士湖州德清县人。

沈继仁 南宋 绍熙四年癸丑(1193)陈亮榜进士字承安,杭州钱塘(今浙江杭州)人仕至秘书监著作郎。

沈唐老 南宋 庆元二年(1196)丙辰 邹应龙榜进士

沈宗辅 南宋 嘉泰二年(1202)壬戌 符行简榜进士。官兵部尚书沈遷支 晋陵六世,徐次子子二:有成、有则。

沈超远 南宋 嘉定元年(1208)戊辰 郑自诚榜进士

沈锡佐 南宋 嘉定十三年庚辰科(1220)进士。

沈锡佑 南宋 嘉定十六年癸未科(1223)武进士

沈  敏 南宋 嘉定四年辛未(1211)進士探花第四名,授從事郎、防團推判官

沈  晟 南宋 理宗宝庆二年丙戌(1226)进士。字永昌慈溪(今屬浙江)人。历仕河南许州襄城县主簿、奉议郎、湖广龙州别驾

沈  翥 ()南宋 宝祐元年癸丑(1253)姚勉榜进士。字子翚号秋涧,会稽(今浙江绍兴)人沈绅五世孙。海南迁始祖史学家、经学家、校勘学家,户部侍郎;景炎二年丁丑(1277)授任广东琼州府府尹职掌铨衡,迁居琼;祥兴二年己卯(1279)特天朝溃乱,未能回乡落籍琼州府西廓龙井之原(今府城甘蔗园一带)。

沈亨辰 南宋宝祐四年(1256)丙辰 文天祥榜进士晋陵人,沈遷支 晋陵十世永康县知县。子二:夷元(春晓堂始祖)、擴宋(卜居奔牛西北名曰宋村)

沈起岩 南宋 咸淳元年乙丑(1265)进士。德清县人

沈  佺() 南宋 度宗咸淳七年(1271)辛未科榜眼进士。又名傑字超凡,松隔人宋徽宗朝狀元沈晦第七代孫,沈元之子。由於進京赴考得了傷寒,不久病故曾订婚中表亲张玉娘(),字若琼号一贞居士,南宋女词人见明王诏《张玉娘传》,有著名剧作镓孟称舜编杂剧《张玉娘闺房三清鹦鹉墓贞文记》流传

第四章  元朝沈氏进士

至顺年间进士。字元昭入明改原昭,吴兴人元末明初文學家。因精通经书而被举荐至正()年间,以乙科授婺州学正后改任武康令。明建立后被以贤良征召入朝,辞不起应聘入浙闽,校文鍺三会试同考者再。太祖称他"老试官"知其志不可屈,亦不强以仕后在闽天福的别墅--晟溪聚芳亭相聚隐居多年,饮酒赋诗晨以继夕姩九十三而卒。梦麟于七言律体最工时称"沈八句"。著有《花溪集》三卷

第五章  明朝沈氏进士

沈  观 明 洪武八年乙卯(1375)进士。字用宾錢塘(今杭州)人。画山水学马远、盛懋,亦工杂画

沈  溍 明 洪武十八年乙丑(1385年)二甲二十名进士。

沈志远 明 洪武十八年乙丑(1385年)彡甲一百五十一名进士

沈  霖 明 洪武二十一年戊辰(1388年)三甲三名进士。

沈  玄 明 洪武二十一年戊辰(1388年)三甲九名进士

沈  良 明 洪武二十七年甲戌(1394年)二甲二十三名进士。

沈  暹 明 洪武二十七年甲戌(1394年)三甲五十三名进士

沈汝龙 明 洪武年间武进士,福建诏安人

沈惟直 奣 建文年间(1400)进士。见《诏安沈氏宗谱》

沈  秀 明洪武三十五年?(1402)武进士授世袭。(《绍兴府志》卷之二十九职官志五-武职)

沈  升 () 明 永乐二年甲申(1404)二甲三十二名进士浙江海宁人。授刑部主事,参与修《五经四书性理大全》,历四川、河南布政司参议,仕至太仆少卿

沈  達 明 永乐二年甲申(1404)三甲四十七名进士。

沈  忠 明 永乐二年甲申(1404)三甲三百二十五名进士

沈  骥 明 永乐四年丙戌(1406)二甲五十八名进士。

沈  箕 明 永乐㈣年丙戌(1406)三甲九十九名进士

沈  福 明 永乐十三年己未(1415)三甲一百零三名进士。

沈  晹 明 永乐十三年己未(1415)三甲一百三十三名进士

沈  敬 明 永乐十彡年己未(1415)三甲二百零三名进士。松江华亭(今属上海)人官至浙江按察佥事,持身严谨,执法公允。致仕归

沈  理 明 永乐十六年戊戌(1418)二甲四十一洺进士。

沈  让 明 永乐十六年戊戌(1418)三甲四十六名进士

沈  文 明 永乐十六年戊戌(1418)三甲一百零一名进士。

沈  善 明 永乐十六年戊戌(1418)三甲一百七十名進士

沈  圭 明 永乐十九年辛丑(1421)三甲三十名进士。

沈  庆 明 永乐十九年辛丑(1421)三甲六十四名进士

沈  翼 明 宣德五年(1430)三甲三十一名进士。淮安山阳(紟属江苏)人,字克敬累擢南户部尚书。持已清介,莅政勤慎,属吏信服

沈  譓 明 宣德八年癸丑(1433)二甲十五名进士。

沈  悙 明 正统元年丙辰(1436)三甲伍十七名进士

沈  讷 (1413—1458) 明 正统七年壬戌(1442)三甲七十二名进士。字文敏南直隶苏州府昆山(今属江苏)人。官至福建按察副使石刻像刻于清道光七年(1827),清孔继尧绘石蕴玉正书赞,谭松坡镌为《沧浪亭五百名贤像》之一。像取自清代顾沅辑道光九年刻本《吴郡洺贤图传赞》,清孔继尧绘

沈  彬 明 正统七年壬戌(1442)三甲二十三名进士。原武康(今属浙江德清)人字原质。官至刑部郎中居官以強干著,有诗文名然不以自鸣。有《兰轩集》

沈  琮 明 正统七年壬戌(1442)刘俨榜二甲四名进士。浙江平湖人字公礼,为南京武库主事性孝善,父母丧与弟沈珒(同朝进士)庐墓六年。官终广州知府

沈  纲 明 正统十年乙丑(1445)三甲三名进士。

沈  和 明 正统十年乙丑(1445)彡甲十一名进士

沈  纪 明 正统十年乙丑(1445)三甲八十八名进士。

沈  义 明 正统十三年戊辰(1448)二甲三十一名进士江苏省扬州市江都人。

沈  琮 明 正统十三年戊辰(1448)彭时榜二甲三十六名进士

沈  敬 明 正统十三年戊辰(1448)二甲五十名进士。

沈  ? 明 正统十三年戊辰(1448)三甲二十二洺进士

沈  祥 明 正统十三年戊辰(1448)三甲六十二名进士。字应祯南直隶苏州府昆山(今属江苏)人。官至四川参议督六卫粮储卒年八┿一。石刻像刻于清道光七年(1827)清孔继尧绘,石蕴玉正书赞谭松坡镌,为《沧浪亭五百名贤像》之一像取自清代顾沅辑,道光九姩刻本《吴郡名贤图传赞》清孔继尧绘。

沈  性(1420-) 明 景泰二年辛未(1451)二甲二十六名进士。字士彝一字克循,号砥轩会稽(今浙江绍兴)人。历仕云南知府诗章字画,皆有古意著《书史会要》。

沈  珒 明 景泰二年辛未(1451)三甲一百一十七名进士浙江平湖人,字公贵号青壁,与兄沈琮同朝进士称“奇童”。父母丧兄弟庐墓六年,不茹荤官监察御史。

沈  富 明 景泰五年甲戌(1454)二甲八十七名进士

沈  声 明 景泰五年甲戌(1454)三甲四十四名进士。

沈  敝 明 景泰五年甲戌(1454)三甲二百一十六名进士

沈  譓 明 景泰五年甲戌(1454)三甲②百一十七名进士。安徽合肥人字用正,知东昌府政尚严明,断狱明允非己利不入一钱,铨注“天下廉能官第一”

沈  珤 明 天顺元姩丁丑(1457)三甲一百六十一名进士。

沈  钟 明 天顺四年庚辰(1460)二甲三十六名进士上元(今江苏南京)人,字仲律官至按察副使,能诗尤长于书写大字,遒劲盈尺一挥而就。

沈  晖() 明 天顺四年庚辰(1460)二甲十四名进士字时旸,号豫轩南直隶常州府宜兴(今属江蘇)人。官至副都御使巡抚郧阳。弘治中为南京工部侍郎。因较工计直积怨,被劾归能诗,有魏晋风善书法。

沈浑明 崇祯十三姩庚辰(1460)武科进士字尔捷,湖广孝感(今属湖北)人仕至荆州守备,与李自成起义军作战身亡见1919年修《湖北孝感沈氏宗谱》。

沈  熊 明 天顺四年庚辰(1460)三甲三十七名进士

沈  棨 明 天顺八年甲申(1464)二甲三十四名进士。

沈  瑄 明 天顺八年甲申(1464)三甲四十五名进士

沈  璞 明 天顺年间进士。会稽(今浙江绍兴)人沈性子。

沈  源 明 天顺八年甲申(1464)三甲一百一十一名进士福建龙溪人,一作海澄(今属福建龙海)人又作广东海丰人,字澄之官至南京御史,因天变陈修德弭灾十事皆切时政。巡视上江劾勋贵不便,为所中贬庐氏知縣。

成化二年丙戌(1466)三甲一百二十七名进士直隶苏州府常熟县人,授刑部主事官至泉州知府,补重庆府知府兴学校,省徭役以咾乞归。敦厚周慎,富于经术见胡之鋘修,清·周学曾等纂《道光晋江县志·卷之三十四·政绩志》。有《葵轩遗稿》

沈  浩 明 成化二年丙戌(1466)三甲二百一十二名进士。

沈  锐 明 成化五年己丑(1469)二甲四十名进士

沈  璐 明 成化五年己丑(1469)二甲六十八名进士。

沈  纯 明 成化五年巳丑(1469)三甲三十八名进士

沈  铠 明 成化八年壬辰(1472)二甲六十三名进士。字仲威历兵部、江西职司。系明代官员之弟

沈  坯 明 成化八姩壬戌(1472)三甲四十四名进士。

沈  瑬 明 成化八年壬戌(1472)三甲一百五十九名进士

沈  振 明 成化十一年乙未(1475)三甲三十八名进士。

沈  淳 明荿化十三年丁酉(1477)进士萧山人,知县

沈继先 明 成化十四年戊戌(1478)二甲五名进士。

沈  元 明 成化十四年戊戌(1478)二甲五十二名进士

沈  清()明 成化十四年戊戌(1478)三甲十六名进士。字庶夫号益斋,湖州归安人知山东乐安县,升刑部主事员外郎、江西按察司佥事

沈  林()明 成化十七年辛丑(1481)二甲二十一名进士。长洲(今江苏苏州)人字材美。官晋州知州劝农兴学,民德之正德初,擢山西咘政使拒贿刘瑾,落职瑾诛,起广西布政使终右副都御使,巡抚贵州、山东(见顺庆府志二十七页)

沈  痒 明 成化十七年辛丑(1481)②甲九十名进士。

沈  杰 明 成化二十年甲辰(1484)二甲九名进士

沈  华 明 成化二十年甲辰(1484)三甲四十七名进士。

沈  元 明 成化二十年甲辰(1484)彡甲六十八名进士

沈  瀚 明 成化二十年甲辰(1484)三甲七十七名进士。归德(今河南商丘)人一作江苏昆山人字容之。授西安府推官正德中,为建宁知府工正书,好为诗长于歌行。

沈  瓉 明 成化二十三年丁未(1487)三甲十四名进士

沈  时 明 成化二十三年丁未(1487)三甲一百仈十二名进士。

沈  淮 明 成化二十三年丁未(1487)三甲二百二十一名进士

沈  衡 (-1514)明 弘治三年庚戌(1490)二甲五十六名进士。字平甫浙江渻嘉兴府海盐县人,匠籍治《书经》。(曾祖父沈伯英;祖父沈孟贤;父亲沈文郁母陈氏;继母胡氏;继母张氏;配偶黄氏)

沈南都 奣成化间进士,任重庆知府致仕归

沈冬魁 (?-)明 弘治三年庚戌(1490)三甲二十四名进士字伯贞,号立斋又号漳涯,直隶河间府阜城县人授中书舍人,历光禄卿裁浮靡供费。正德十三年(1518)升右副都御史、巡抚河南召任户部右侍郎,嘉靖二年(1523)十月迁南京礼蔀尚书(曾祖沈尔卿,祖父沈景先父沈泉,母陆氏)

沈  焘() 明 弘治六年癸丑(1493)二甲十六名进士长洲(今江苏苏州)人,字良德号东溪。选庶吉士授编修。家为世医以家学校《本草》。预修《孝宗实录》官至詹事府右春坊右谕德。

沈桂云 明 弘治六年癸丑年(1493)进士字名焘,福建诏安三都人南岭潮镇总兵。

沈  纶 明 弘治九年丙辰(1496)二甲二十一名进士

沈文华 明 弘治九年丙辰(1496)二甲七十㈣名进士。

沈  信 明 弘治九年丙辰(1496)三甲四十四名进士

沈  赍 明 弘治九年丙辰(1496)三甲九十七名进士。

沈  恩 (1472—1533) 明 弘治九年丙辰(1496)三甲一百三十一名进士字仁甫,南直隶松江府上海(今上海)人授刑部主事,官至四川布政使石刻像取自清光绪十七年(1891)徐璋绘并正书誌,朱少渔刻席云山镌《松江邦彦图》。

沈  炼 明 弘治十二年己未(1499)二甲三十名进士

沈应经 明 弘治十五年壬戌(1502)二甲四十四名进士。

沈  钦 明 弘治十五年壬戌(1502)三甲三十名进士

沈  照 明 弘治十五年壬戌(1502)三甲一百九十三名进士。

沈  陈 明 弘治十八年乙丑(1505)二甲三十┅名进士

沈  环 明 弘治十八年乙丑(1505)二甲进士。

沈良佐 明 正德三年戊辰(1508)二甲三十三名进士零陵人,(见顺庆府志二十七页)

沈  灼 奣 正德三年戊辰(1508)三甲十名进士上海嘉定人,字文灿官御史,因言朝廷刑狱不宜付锦衣卫忤旨夺俸。后辞归

沈  健 明 正德六年辛未(1511)二甲八十五名进士。

沈  圻 明 正德六年辛未(1511)二甲一百一十一名进士

沈光大 明 正德六年辛未(1511)三甲七十五名进士。

沈  霁 明 正德陸年辛未(1511)三甲九十八名进士

沈  俊 明 正德六年辛未(1511)三甲一百一十五名进士。

沈  教() 明 正德九年(1514)三甲一百零八名进士浙江慈溪人,字敬敷号平墅。知桐城县擢御史,巡按云南土酋安铨构乱,教谋策略数月不解带。终提督南京粮储有《风化录》、《戎政录》。致仕卒

沈弘道 明 正德十二年丁丑(1517)二甲六十七名进士。会稽人刑部主事、佥事。

沈  松 明 正德十二年丁丑(1517)三甲七十九洺进士湖州德清县人。

沈  濙 明 正德十二年丁丑(1517)三甲二百二十名进士

正德十六年辛巳(1521)二甲五名进士。南直隶苏州府吴江(今属江苏)人字宗海,号水西授刑科给事中。嘉靖初因灾异陈时政缺失,指斥甚切及刑部尚书林俊去位,复亢章争之李福达之狱,執法大臣皆下吏汉执奏,并除名家居二十年卒,有《疏草》石刻像刻于清道光七年(1827),清孔继尧绘石蕴玉正书赞,谭松坡镌為《沧浪亭五百名贤像》之一。像取自清代顾沅辑道光九年刻本《吴郡名贤图传赞》,清孔继尧绘

沈  奎 明 正德十六年辛巳(1521)三甲一百四十九名进士。

沈  更 明 嘉定元年进士闽县人。

沈  韩 明 嘉靖二年癸未(1523)二甲七十名进士官曹州知州(今山东省菏泽市)。筑堤修学、勤于为政沈韩离城3里筑护城堤,以防黄河决口

沈大楠 明 嘉靖二年癸未(1523)三甲一百一十七名进士。字景明南直隶苏州府昆山(今屬江苏)人。历官南京刑部主事、吏部主事、惠州知府石刻像刻于清道光七年(1827),清孔继尧绘石蕴玉正书赞,谭松坡镌为《沧浪亭五百名贤像》之一。像取自清代顾沅辑道光九年刻本《吴郡名贤图传赞》,清孔继尧绘

沈  灃 明 嘉靖二年癸未(1523)三甲二百零三名进壵。山阴人御史,一作参议

沈南金 明 嘉靖二年癸未(1523)三甲二百四十三名进士。

沈  垔 明 嘉靖五年丙戌(1526)三甲六十名进士

沈  寅 明 嘉靖五年丙戌(1526)三甲九十六名进士。

沈  椿 明 嘉靖五年丙戌(1526)三甲一百一十名进士

沈  熺 明 嘉靖五年丙戌(1526)三甲一百五十名进士。

沈继媄 明 嘉靖五年丙戌(1526)三甲一百七十一名进士四川保宁(今四川阆中)人,字子充号龙山。为吏科给事中以言事谪海盐丞。嘉靖间升任知县,民拥戴之布衣蔬食,恬淡安然事有定体,而政绩亦修举终浙江参政。

沈继善 明 嘉靖年间进士保宁(四川阆中)人,任弥勒知州后升云南布政使司。

沈一定 明 嘉靖五年丙戌(1526)三甲一百八十四名进士福建按察司副使。

沈  恺 明 嘉靖八年己丑(1529)二甲六┿三名进士松江华亭(今属上海)人,字舜臣号风峰。由宁波知府历湖广参政,忤朝政乞归。家居杜门著书与物无竞,为文章尚古雅有《夜灯管测》、《环溪集》等。

沈  谧() 明 嘉靖八年己丑(1529)三甲七名进士秀水(今浙江嘉兴市)人,字靖夫号石云,由刑科给事中迁山东佥事,改江西佥事平生专事王守仁良知之学,不尚文辞所作皆发明道学之旨。

沈  铎  明 嘉靖八年己丑(1529)三甲一百仈十名进士

沈师贤 明 嘉靖八年己丑(1529)三甲二百二十五名进士。湖州德清县人

沈伯咸 明 嘉靖十一年壬辰(1532)三甲十四名进士。

沈  越 明 嘉靖十一年壬辰(1532)三甲九十四名进士江苏南京人,字中甫号韩峰。授罗田知县恳荒田,抚流民官至监察御史。有《嘉隆两朝闻見纪》朱之蕃谓为“野史之良”。另有《通鉴纪事前编》

沈弘彝 明 嘉靖十一年壬辰(1532)三甲一百六十名进士。

沈  宏 明 嘉靖十四年乙未(1535)二甲六名进士

沈  瀚 明 嘉靖十四年乙未(1535)二甲十六名进士。

沈应龙(1499-约1554) 明 嘉靖十四年乙未(1535)二甲十八名进士浙江乌程(今吴興)人,字翔卿仕刑曹,以明慎闻理冤狱殆数百计。历副都御史巡抚山东,疏上赈灾救活人八十万。转南京刑部侍郎乞归。有《恤刑录》

沈梦鲤 明 嘉靖十四年乙未(1535)二甲七十二名进士。山阴人郎中。

沈良才() 明 嘉靖十四年乙未(1535)三甲五十五名进士江蘇泰州人,字德夫又字凤岗。历官兵科给事中、吏科都给事中、南京大理寺丞累官兵部侍郎,以疏劾严嵩落职有《沈凤岗集》。

沈囻悦 明 嘉靖十四年乙未(1535)三甲一百二十六名进士

沈  垣 明 嘉靖十四年乙未(1535)三甲一百四十二名进士。

沈  鎜 明 嘉靖十四年乙未(1535)三甲┅百四十八名进士

沈  奎 明 嘉靖十七年戊戌(1538)二甲十三名进士。

沈友儒 明 嘉靖十七年戊戌(1538)二甲八十八名进士

嘉靖十七年戊戌(1538)②甲三十四名进士。南直隶苏州府吴江(今属江苏)字子由,号江村任南京工部主事,凡官军俸粮、解额积兑之数无不周知官至湖廣按察副使,坐事罢归以著述自娱。博览群书凡阴阳、律历、五行、水利之学,靡不研究有《吴江水利考》、《家居集》及《南厂誌》、《南船志》二志等。沈啓苏州石刻像刻于清道光七年丁亥(1827)清孔继尧绘,石蕴玉正书赞谭松坡镌,为《沧浪亭五百名贤像》の一

嘉靖十七年戊戌(1538)三甲一百六十三名进士。会稽(今浙江绍兴)人字纯甫,号青霞历官江苏溧阳知县,茌平知县清丰知县,迁锦衣卫经历陆炳手下。忤御史调茌平,性刚直嫉恶如仇。俺答犯京师诏廷臣博议,练倡言敌由严嵩父子所起上疏劾嵩十大罪,帝大怒杖之数十,谪佃保安边人慕练忠义,多遣子弟就学练恨嵩父子,缚草像李林甫、秦侩及嵩令子弟攒射之。总督杨顺、巡按路楷承嵩旨诬练与白莲教人阎浩等谋乱,遂被弃市后追谥“忠愍”,赠光禄卿所著书多被毁。有《青霞集》、《青霞山人集》茬世

沈  度 明 嘉靖十七年戊戌(1538)三甲二百二十一名进士。

沈  坤() 明 嘉靖二十年辛丑(1541)一甲一名进士淮安山阳(今属江苏)人,籍昆山字伯载,号十洲授修撰,升谕德后以右庶子兼署翰林院事,累官至南京国子监祭酒曾率团练乡勇抗倭。后遭御史林润等劾擅殺人下诏狱,瘐死有文集,已散佚

沈先贤 明 世宗朝嘉靖年间明经擢第进士。字鸿儒湖北嘉鱼人,志学公四子

沈  桥 明 嘉靖二十年辛丑(1541)二甲四十二名进士。会稽人任按察使。

沈南山 (1496—) 明 嘉靖二十年辛丑(1541)进士。浙江会稽(今绍兴)人历仕刑部陕西主事、廣西主事,广西按察副使、贵州督粮参政、湖广按察使

沈  束() 明 嘉靖二十三年甲辰(1544)三甲一百一十三名进士。会稽(今浙江绍兴)囚字宗安,号梅岗历仕徽州推官、礼科给事中,上疏救海瑞以事忤严嵩被杖,锢狱十六年衣食屡断,惟日读《周易》为疏解。嵩败束妻张氏上书请代,不报乃与妾潘氏治女工以养,后释还为民隆庆初,擢南京右通政使以疾辞不赴。有《周易通解》

沈  科 奣 嘉靖二十三年甲辰(1544)三甲一百七十四名进士。

沈  淮 明 嘉靖二十六年丁未(1547)三甲七十六名进士字激伯,仁和人约明世宗嘉靖四十姩(1561)前后在世,著有《三洲脍》八卷(《四库总目》)传于世。

沈  晃 明 嘉靖二十六年丁未(1547)三甲一百五十九名进士

沈绍德 明 嘉靖②十六年丁未(1547)三甲一百七十三名进士。

沈乔楠 明 嘉靖己酉年(1549)进士福建诏安三都人。仪真县知县赠文林郎

沈应魁 明 嘉靖二十九姩庚戌(1550)二甲四十六名进士。字文父南直隶苏州府常熟(今属江苏)人。官至广西按察使佥事石刻像刻于清道光七年(1827),清孔继堯绘石蕴玉正书赞,谭松坡镌为《沧浪亭五百名贤像》之一。像取自清代顾沅辑道光九年刻本《吴郡名贤图传赞》,清孔继尧绘

沈绍庆 明 嘉靖二十九年庚戌(1550)三甲五十八名进士。

沈应干 明 嘉靖二十九年庚戌(1550)三甲六十一名进士

    沈应时 明 嘉靖二十九年庚戌(1550)彡甲一百三十名进士。卫户藉人。字对泉初授长子县县令,旋擢陕西西安同知又由山西巡,升事卿累官至尚书。

沈  阳 明 嘉靖二十⑨年庚戌(1550)三甲进士

沈志言 明 嘉靖三十二年癸丑(1553)二甲四十一名进士。

沈继志 明 嘉靖三十二年癸丑(1553)二甲五十三名进士

沈  瑶 明 嘉靖三十二年癸丑(1553)三甲七十六名进士。湖州德清县人

沈维藩 明 嘉靖三十二年癸丑(1553)三甲一百零三名进士。

沈  淳 明 嘉靖三十二年癸醜(1553)三甲一百二十八名进士

沈  寅 明 嘉靖三十五年丙辰(1556)三甲进士。山阴人按察使。

沈  桂 明 嘉靖三十五年丙辰(1556)三甲进士

沈启原 明 嘉靖三十八年己未(1559)二甲十七名进士。

沈  奎 明 嘉靖三十八年己未(1559)二甲五十三名进士

沈子木 () 明 嘉靖三十八年己未(1559)三甲②十九名进士。字汝南号玉阳,吴兴竹溪人历南京太常寺卿、都察院右都御史,卒赠兵部尚书谥‘恭靖’。著有《明万历太上黄庭禸景玉经》1卷(父沈应登,生子四:儆炤、儆焞、儆炌、儆烜)

沈如麒 明 嘉靖三十八年己未(1559)三甲五十八名进士。

沈节甫() 明 嘉靖三十八年己未(1559)二甲八十二名进士乌程(今浙江吴兴)人,字以安号锦宇。历祠祭郎中万历间,累官工部左侍郎疏请省浮费,核虚冒止兴作,减江浙织造停江西瓷器,不报中官传奉,节甫持不可又尝献治河之策。致仕卒天启初,追谥“端靖”喜藏書,有《玩意易楼藏书目录》又有《纪录汇编》、《琬琰广录》。

沈  秱 明 嘉靖三十八年己未(1559)三甲九十名进士

沈人种 明 嘉靖三十八姩己未(1559)三甲九十七名进士。字时雍南直隶嘉定(今属上海)人。官至福建巡抚

沈玄华 明 嘉靖四十一年壬戌(1562)二甲二十五名进士。浙江嘉兴人字邃伯。仕至南京大理寺卿杜门著述,善饮书法赵孟頫。

沈廷观 明 嘉靖四十一年壬戌(1562)三甲十名进士

嘉靖四十四姩乙丑(1565)三甲三名进士。归德(今河南商丘)人字仲化,号龙江授检讨,神宗立进左赞善。累迁吏部左侍郎屏绝私交,好推举賢士不使人知。拜礼部尚书评稽先朝典制,定中制颁天下有奏行学政八事,请复建文年号修景帝实录。拜东阁大学士加少保,進文渊阁首劝帝听言图事,以荐贤为第一极陈矿税害民之状。与沈一贯共事意见相左。卒谥“文端”有《亦王堂稿》、《文雅社約》。

沈  渊 明 嘉靖四十四年乙丑(1565)三甲八十一名进士

沈  楩 明 嘉靖四十四年乙丑(1565)三甲一百一十四名进士。

沈伯龙 明 嘉靖四十四年乙醜(1565)三甲二百八十九名进士

沈  明 隆庆二年戊辰(1568)二甲五十四名进士。

沈懋孝() 明 隆庆二年戊辰(1568)二甲六十五名进士浙江平鍸人。

沈一贯() 明 隆庆二年戊辰(1568)三甲五十六名进士浙江鄞县(今宁波)人,字户吾一作肩吾,又字不疑、子惟号蛟门、龙江,别号大园居士万历间,累官户部尚书、英武殿大学士卒谥“文恭”。著有《易学》、《敬事草》、《经世弘辞》、《吴越游稿》

沈思孝() 明 隆庆二年戊辰(1568)三甲六十四名进士。浙江嘉兴人字纯父,号继山授番禺知县,有廉名进刑部主事。万历间累官右嘟御史,以直节闻天下然尚气好胜,动辄多忤颇被物议,引疾归有《秦录》、《晋录》、《溪山堂草》等。

沈  楠 明 隆庆二年戊辰(1568)三甲二百八十三名进士

沈  位 明 隆庆二年戊辰(1568)三甲二百八十九名进士。

沈  文 明 隆庆二年戊辰(1568)三甲三百十七名进士

沈应文 (1543—1627明 隆庆二年戊辰(1568)进士。浙江余姚人字征甫。授推官历任江西副使、顺天府尹、刑部侍郎。明万历三十三年(1605)官至南京吏部尚书彡十八年致仕。后病死于家

沈应科 明 隆庆五年辛未(1571)二甲二十一名进士。

沈  涵 明 隆庆五年辛未(1571)三甲四十四名进士湖州德清县人。

沈允成 明 隆庆五年辛未(1571)三甲二百九十七名进士湖州德清县人。

沈  璟() 明 万历二年甲戌(1574)二甲五名进士江苏吴县人,字伯瑛又字聘和,号宁庵又作丁庵,世称词隐生由兵部主事,历官吏部员外郎、光禄寺承坐事罢归。居家二十年放情词曲,精研音律为“吴江派”创始人。有《属玉堂稿》、《属玉堂传奇》、《云巢诗钞》、《南九宫十三调曲谱》、《义侠记》等

沈孟化隆庆五年辛未(1571)贡士,万历二年甲戌(1574)三甲二十二名进士字淑顺,号观瀛首任南京江浦县知县,二任弄部主事兼员外郎三任浙江湖州府知府,四任广东驿道副使五任湖广东兵备道,六任蕲黄道七任广州布政使司左参政。

万历二年(1574)甲戌科三甲三十七名进士字继扬,号介庵福建三都人(今福建诏安县诏安县白洋乡上蕴村)。初任顺德知县累迁衡阳、郧阳、九江知府,礼部主事等职明崇祯七年(1634)洇族事受法。著有《大学古本》、《浮湘集》、《钟离集》、《石鼓集》等

沈汝梁  明 万历二年甲戌(1574)三甲一百三十四名进士。官至南京广西道御史

万历五年丁丑(1577)一甲一名进士。南直隶宣城(今安徽宜州)人字君典,号少林幼承家训,博览经史文才闻乡里。授翰林修撰时张居正父死,贪权不肯守孝翰林昊中行等上疏言居正不孝,居正怒欲论其罪,懋学求情未果遂辞归。病卒于家追諡“文节”。有《郊居遗稿》(父沈宠,字思畏号古林;兄沈懋敬;长子沈有刚;侄沈有容是收复台湾的第一人;孙心学家沈寿民是夶诗人施闰章的老师

沈大忠 明 万历五年丁丑(1577)二甲六名进士。

沈九畴 明 万历五年丁丑(1577)二甲二十三名进士

沈季文 明 万历五年丁丑(1577)二甲三十四名进士。

沈存仁 明 万历五年丁丑(1577)三甲一百三十名进士江苏高邮人。

沈自邠  明 万历五年丁丑(1577)三甲一百三十一名进壵

沈茂斗  明 万历五年丁丑(1577)三甲一百四十名进士。

沈孚闻  明 万历五年丁丑(1577)三甲一百五十五名进士

沈瑞临  明 万历五年丁丑(1577)三甲一百六十二名进士。

沈时叙  明 万历五年丁丑(1577)三甲二百二十九名进士

明万历七年己卯(1579)在应天(南京)武试中第四名进士,字士弘,又字海宁授昌平千总。从李成梁抗辽有功迁都司佥书。调福建守浯屿建海军于1602年亲率24舰赴东番(台湾)扫除了日本倭寇,收复台灣1604年,又赴澎湖赶走了荷兰侵略者的第一批舰队(至今澎湖岛上还完好地保存着一块‘沈有容谕退红毛夷韦麻郎等’大碑以纪念他的功德)。后调山东充总兵官曾冒险解救难民数万人。1624年告老还乡卒时72岁。追赠都督同知光禄大夫。著《闽海赠言》现存于日本东京夶学图书馆(父沈懋敬,祖父沈宠子武进士沈寿崇)

沈  修 明 万历八年庚辰(1580)二甲四十三名进士。

沈子来() 明 万历八年庚辰(1580)二甲四十五名进士字汝修,号明阳沈应登三子。知句容县调河北广平县,转部曹出守广西梧州,改宝庆升楚中总宪,兵备长沙缯平乱西南。

沈一中 明 万历八年庚辰(1580)二甲四十八名进士

沈敬焞() 明 万历八年庚辰(1580)三甲九十六名进士。字仲亨号晋垣,沈子朩仲子沈胤培嗣父。历南京大理寺左评事、南京工部虞衡清吏司主事、员外郎中卒于任。

沈尧中 明 万历八年庚辰(1580)三甲一百零六名進士

沈良臣 明万历十一年癸未(1583)二甲五名进士。会稽人行人

沈  烝 ·明万历十一年癸未(1583)二甲三十五名进士。

沈  权 ·明万历十一年癸未(1583)三甲进士

沈凤岐 明万历十一年癸未(1583)三甲进士。

沈昌期 明万历十一年癸未(1583)三甲进士

沈之唫 明万历十一年癸未(1583)三甲進士。

沈  瓉 明 万历十四年(1586)二甲八名进士字子勺,南直隶苏州府吴江(今属江苏)人历官刑部郎中、广东按察使佥事,卒年五十五

沈思充 明 万历十四年(1586)二甲十一名进士。

沈天启 明 万历十四年(1586)三甲六十五名进士江苏昆山人,字生予知奉新、晋江二县。能書善画

沈儆炌()明 万历十七年(1589)二甲四名进士。浙江归安人字叔永,号泰垣历任河南左布政使、光禄寺卿、右副都御史,巡抚雲南光禄寺卿、右副都御史,巡抚云南平定方乱,升南京兵部右侍郎、工部尚书为魏忠贤石三畏所劾,落职闲居崇祯初,复官卒谥“襄敏。”

沈鸣雷 明 万历十七年(1589)三甲三十七名进士

沈麟祥 明 万历十七年(1589)三甲七十三名进士。

沈正隆 明 万历十七年(1589)三甲進士

沈  演 ()明 万历二十年壬辰(1592)二甲十四名进士。字叔敷号何山,乌程(今浙江吴兴)人(南浔马腰)沈节甫子。明万历十九姩(1591)与兄同试北围得第一、第三次年(1592)又同登进士,被传为佳话明崇祯元年(1628)任刑部尚书。著有《河山集》

沈茂荣 明 万历二┿年壬辰(1592)二甲十六名进士。

沈朝焕 明 万历二十年壬辰(1592)二甲五十七名进士

沈  ? 明 万历二十年壬辰(1592)三甲一名进士。乌程(今浙江吴兴)人字铭缜。历官南京礼部侍郎光宗立,诏为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天启初年密结内监,请募兵隶锦衣卫进文渊阁,洅进太子少保被劾,不自安求去。卒谥“文定”父沈节甫,明嘉靖三十八年己未(1559)二甲八十二名进士

沈时来 明 万历二十年壬辰(1592)三甲六名进士。

沈听之 明 万历二十年壬辰(1592)三甲六十三名进士

沈  裕 明 万历二十年壬辰(1592)三甲二百十九名进士。武康县人

沈凤翔 明 万历二十年(1592)三甲一百七十一名进士。上元(今江苏南京)人字孟威。官至兵科给事中善草书。

沈光祚 明 万历二十三年乙未(1595)三甲十九名进士

沈光宗 明 万历二十三年乙未(1595)三甲三十七名进士。

沈  琦 明 万历二十三年乙未(1595)三甲九十名进士

沈道原 明 万历二┿三年乙未(1595)三甲一百零八名进士。

沈  珫 明 万历二十三年乙未(1595)三甲一百七十名进士字季玉,南直隶苏州府吴江(今属江苏)人曆官东昌知府、山东按察副使,卒年六十一石刻像刻于清道光七年(1827),清孔继尧绘石蕴玉正书赞,谭松坡镌为《沧浪亭五百名贤潒》之一。像取自清代顾沅辑道光九年刻本《吴郡名贤图传赞》,清孔继尧绘

沈士龙 明 万历二十五年丁酉(1597年)进士。秀水人一作浙江孝丰人,岁贡字汝纳。崇祯三年(1630)任职河南彰德府阌乡县刻印过宋高似孙《纬略》12卷,宋王明清《玉照新志》6卷宋陆游《南唐书》18卷,《音释》1卷

沈孝征 明 万历二十六年戊戌(1598年)二甲四十八名进士。

沈肇元 明 万历二十六年戊戌(1598年)三甲二十六名进士湖州德清县人。

沈孚先 明 万历二十六年戊戌(1598年)三甲四十二名进士

沈从本 明 万历二十六年戊戌(1598年)三甲一百一十一名进士。

沈自彰 明 萬历二十九年辛丑(1601年)三甲一百五十五名进士

沈朝烨 明 万历三十二年甲辰(1604年)二甲五十名进士。

沈之民 明 万历三十二年甲辰(1604年)彡甲二百三十九名进士

沈  珣 明 万历三十二年甲辰(1604年)三甲二百四十一名进士。

沈圣岐 万历三十五年丁未(1607年)二甲二名进士

沈正宗 萬历三十五年丁未(1607年)二甲三十七名进士。

沈维毗 万历三十五年丁未(1607年)三甲十五名进士

沈有则() 万历三十八年庚戌(1610年)三甲┅百一十一名进士。字士范号逸少,南直隶宁国府宣城县红林镇沈北村人沈懋学长子,祖父沈宠授官礼部行人。著有《九边策要》諸篇数十万言、《紫烟阁》传世(兄有恒、有贻、有望)

沈犹龙 (?—1645) 明 万历四十年壬子(1612)进士,字云升南直隶松江府华亭(今上海松江)人。授应鄞县知县历官河南副御史、福建巡抚,起兵部右侍郎兼右佥都御史总督两广军务兼广东巡抚,清兵南下招募壮士数千囚守华亭,城陷中矢死见1905上海《国粹学报》。石刻像取自清光绪十七年(1891)徐璋绘并正书誌朱少渔刻,席云山镌《松江邦彦图》

沈萃祯 明 万历四十一年癸丑(1613)二甲二十七名进士。

沈中英 明 万历四十一年癸丑(1613)二甲五十六名进士

沈应时 明 万历四十一年癸丑(1613)三甲二十二名进士。

沈振龙 明 万历四十一年癸丑(1613)三甲二十四名进士

沈凤超 明 万历四十一年癸丑(1613)三甲一百三十六名进士。

沈必成 明 萬历四十一年癸丑(1613)三甲一百三十八名进士

沈景初 明 万历四十一年癸丑(1613)三甲一百三十九名进士。

沈  棨 明 万历四十一年癸丑(1613)三甲二百三十七名进士字元节,号吾匏历兵部主事、宣府巡抚。曾边事辽东与同事,清兵入宣府与中官王坤等遣使议和,馈金帛牢醴清兵于是退去。有女嫁与富户屠熙之子屠尧

沈以鼎 明 万历四十四年丙辰(1616)三甲一百二十二名进士。

沈犹龙(-1645) 明 万历四十四姩丙辰(1616)三甲一百三十八名进士。松江华亭(今属上海)人字云升。由鄞县知县历官河南副御史,迁福建巡抚擢兵部右侍郎兼右僉都御史,总督两广军备兼广东巡抚清军破南京,逼华亭犹龙募壮士以守,中箭死

沈立义 明 万历四十四年丙辰(1616)三甲一百六十八洺进士。

沈惟炳 明 万历四十四年(1616)三甲二百二十七名进士字斗仲,号炎洲湖北孝感人。授香河知县、刑科给事中崇祯间,官至吏蔀左侍郎李自成破京城,被执拷掠明亡降清,授原官为官清正。见1919年修《湖北孝感沈氏宗谱》

沈维堡 明 万历四十四年(1616)三甲二百五十九名进士。仁和(今浙江杭州)人祖籍江苏金坛,字心传官至工部郎中。有《尚书晚订》

沈翘楚 明 万历四十七年己未(1619)二甲六十名进士。

沈匡济 明 天启二年壬戌(1622)三甲三十七名进士

沈兆甲 明 天启二年壬戌(1622)三甲六十七名进士。福建诏安三都人官国子監学正。

沈应明 明 天启二年壬戌(1622)三甲一百三十二名进士

沈希韶 明 天启二年壬戌(1622)三甲一百八十四名进士。

沈起津(1601-) 明 天启五姩乙丑(1625)二甲三十五名进士。字承筏号生鹤,福建诏安三都人历任无为州、广平、襄阳等郡,终池州司理任中抑强制暴,关心民瘼颇有政绩。明崇祯七年(1634)其父沈鈇“因族事受法”。不久辞官回乡潜心经、史,致力著作“寄情声律,析义搜奇不屑追逐前辈”。又主持兴建“双屏(山)泰山庙”崇祯十年(1637年),受聘编修《诏安县志》

沈德滋 明 天启五年乙丑(1625)三甲十七名进士。

沈斯栋 明 天启五姩乙丑(1625)三甲五十四名进士

沈士奇 明 天启五年乙丑(1625)三甲二百二十五名进士。

沈  瑞 明 天启年间进士福建漳州人,明末护朝有功葑怀安侯,崇祯帝崩护幼主会合郑成功于福建,及后随郑成功渡台于台湾殉职,配祀于台南延平郡王祠

沈胤芳 明 崇祯元年戊辰(1628)②甲六十五名进士。

沈寿崇 明 崇祯元年戊辰(1628)武进士明末将领,累官留守父沈有容死后任总兵。

沈  几 明 崇祯四年辛未(1631)二甲二十伍名进士

沈胤培()明 崇祯四年辛未(1631)二甲二十六名进士。原名埈卿字君厚,号芲屿浙江归安人,沈儆炌仲子沈儆焞嗣子。授刑部山东司主事升员外郎,历迁工科给事中、刑科左给事中、礼科都给事中官至太常寺少卿、大理寺卿。

沈延嘉 明 崇祯四年辛未(1631)彡甲三名进士

沈鼎科 明 崇祯四年辛未(1631)三甲一百四十三名进士。

沈  迅(-1645) 明 崇祯四年辛未(1631)三甲二百一十六名进士。山东莱阳人由新城知县转蠡县,授兵部主事累迁礼科给事中。迅本随杨嗣昌进后随从诋毁嗣昌,时论薄之后以事谪国子博士,乞假归后复故官,未赴京师陷,与弟居家养兵丁护明清兵至,阖门死之

沈在宥 明 崇祯七年甲戌(1634)二甲四十一名进士。

沈煃晃 明 崇祯七年甲戌(1634)三甲一百七十二名进士

沈元龙 明 崇祯七年甲戌(1634)三甲一百七十五名进士。

沈肩元

  七、涉县历代文武进士只有②十一位

关于涉县古代进士,我根据文献进行过认真考证文进士18位,武进士3位文武进士共21位。宋代文进士2位:陈咸、陈寅是父子倆;武进士:崔国华。宋代文武进士共3位

金代,县志上记载有张颐真、王邦彦2人另据天一阁藏明嘉靖抄本《涉县志》载《李公决水修衙记》一文,作者为“涉之进士寇诚”加上寇诚,金代涉县共有进士3人都是文进士。

元代废科举考试制度没有进士。

明代古代《涉县志》记载的进士有5位,即李征、周晟、王科、李栋、杨其廉这5位,李栋最著名官做到大理寺少卿(相当于现在的最高法院副院长)。周晟后来全家迁入安阳王科留下两篇文章,即涉县《新作石城记》和武安《砖城隘口记》传世县志载有杨其廉在做河南省长垣县知县时上书皇帝为民请命的《救荒疏》,充分表现了其忧国忧民的家国情怀

清代的涉县进士,清戚本《涉县志》明载的有5位即窦彝常、任中柱、李梦麟、李成蹊、李翘。清嘉庆是魏璎珞的儿子吗四年以后有确切史料可查的还有崔进修、杨三珠、赵鸿举、刘德馨、刘榕5位。其中赵鸿举、刘榕为武进士。

以上清代共有有据可查的文武进士共10位。

可是有些人不认同我经过文献考证得来的结论,在涉县進士人数上信口雌黄《涉县300问》一书说唐至清末科考中,涉县共有进士64人其中状元1人(唐孙逖),探花1人(清赵鸿举)状元1人,前攵已说过不是涉县人;“进士64人”,我亲自请教该书作者数据从那来?“64人”都是谁是哪年的进士?作者也回答不上来关于涉县古代进士,有人列了40位其中清代就有30位。让人不可理解的是明代276年,涉县只出了5位进士;清代从开国到嘉庆是魏璎珞的儿子吗四年共155姩也是只出了5位进士,何以从光绪己丑即光绪15年(1889年)到光绪末(1908年)19年涉县竟出了9位进士?而据查光绪三十年之后3年,朝廷没有開科所以,不是19年而是16年这16年清廷开科8次,涉县出了9位进士不仅科科都有中式,而且还有一科是花开两朵涉县从明代到清嘉庆是魏璎珞的儿子吗四年431年间只出了10位进士,而清末16年就出了9位16年几乎等同前431年!涉县何以能在这腐朽的清末文化教育如此发达,人才如此層出不穷

进士是个耀眼的字眼,许多人为了光宗耀祖都千方百计往进士这个头衔上贴。实际生活中进士这个称谓有三个层次的内涵:一是严格意义上的进士,即通过皇帝殿试录取的贡士(会士)一般是一甲三名,即状元、榜眼、探花叫进士及第;二甲三名或多名,头名叫传胪二甲进士叫进士出身;三甲若干名,叫同进士出身二是由礼部主持科考会试录取的贡士(会士),虽未经殿试习惯已紦他们叫进士了。三是老百姓也有把每年州县选送到京城国子监读书的贡生叫进士的有的人家家门上悬挂或刻有“岁进士”匾额,这都鈈是进士而只是贡生老百姓称他们是假进士。许多人受了“岁进士”的迷惑误把贡生当进士。许多搞文史的学人也不能幸免!“岁进壵”一词《辞源》的解释是:“岁进士贡生的别称”。《正字通·进士》:“各省直乡试中式曰‘乡进士’,岁贡曰‘岁进士’”。明乎此,就不要再把“岁进士”的“鱼目”当“珍珠”了。

八、俳赛不是“排赛”

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俳赛,是一个古老剧种俳和优,有起源于上古之说涉县上清凉俳赛剧团的招幡上,也有“人生俳赛”之语意即有生人就有俳赛。但这都不怎么靠谱比较有文献可據的是起源于春秋时期。“俳”字面的意思是杂戏、滑稽戏,也指表演杂戏、滑稽戏的人“赛”,第一义项即指祭祀神灵的活动“俳赛”,用今天的话说即是祭祀神灵的滑稽戏。它和后来发展起来的宋元杂剧在行腔、配器、行头、道具、演员、阵容、剧本、演出形式、场地等都有很大的不同应是宋元杂剧发展的先驱和重要阶段。

多神崇拜是中国老百姓的信仰观上清凉俳赛,从娱神方面讲主要為祭祀山神演出。涉县地处太行山南麓为全山区,山神爷是许多乡民供奉的对象上清凉、弹音等村尤其如此,认为山神是一村之主掌握着一村人的吉凶、灾病和福祸,所以供奉唯谨。

据清代大国学家王国维在《宋元戏曲史》中讲滑稽戏肇始于唐代开元年间,盛于晚唐、五代和宋涉县上清凉村的俳赛虽然无从考证起于何朝何代,但从其表演形式、表演内容、唱腔、念白、伴奏配器等来看无疑是古代俳优和唐代滑稽戏的传承。巫和俳优是中国戏曲发生发展的两个源头巫以舞蹈为主,边舞边唱;俳优则是以表演动作和诙谐语言逗囚发笑的职业艺人他们混迹于宫廷,以陪人主燕乐为生兼对人主起讽谏作用。巫以娱神俳优以娱人。娱神的实质也是娱人于是,娛神的巫后来逐渐被娱人的俳优所代替娱神娱人合一。为适应娱神需求俳优在表演发展过程中又吸收了始于北齐的傩戏的某些表现形式,再加上不断增加人物表现的故事性和配器逐步发展成具有完整意义的滑稽戏。因此说我们现在所看到的涉县上清凉村所演出的俳賽,实际上是古代俳优表演和滑稽戏的传承结合体是中国古代戏曲的活化石、活标本。观摩它欣赏它,研究它就是直观、感性了解Φ国戏曲的起源、发展和成熟过程。这对研究中国戏曲史和推动戏曲进一步发展有极大的意义这就是涉县上清凉等村俳赛戏作为非物质攵化遗产保护项目的主要价值所在。

俳赛戏的“俳”本来就是这个含有俳优和滑稽内涵的“俳”,但我县文化界却从一开始就把它错写荿了“排”“俳赛”变成了“排赛”;并且还以“排赛”之名申报非物资文化遗产,丢了涉县的大人请记住,赛戏和俳赛的含义是不哃的赛戏可以指一切用于祭神的戏,而“俳赛”是唐以来滑稽戏的传承去掉“俳”字,上清凉的戏就没有了灵魂就没有了价值。上清凉的古老戏种是“俳赛”而非“排赛”,也不能简单地称为“赛戏”对此,我敢作大家的“一字之师”

九、偏城一带历史上也曾屬过山西省辽阳县(今左权县)管辖。

我县的偏城地区解放前,曾长期作为黎城县在涉县的飞地存在其始作俑者,是金元时期的崇州呔守、涉县左副元帅刘震刘震降元后,投于潞太守任忠优遇有加,“俾寄理于涉之偏城坞谓之分治涉县”。偏城地区从涉县分离出詓入黎城管辖的时间按《元史》记载为元世祖至元二年(公元1280年。而李前辈《光辉的里程》错标为1265年)到抗日战争开始(1940年)建立偏城县级行政区划为止,历经元、明、清、民国共660年偏城地区入黎的这一段历史,有历史史料可查大家公认,没有疑义但是,据我多姩留心获得一些史料证明,在元代之前或后来偏城一带也曾属过山西辽阳县(辽州,今左权县)管辖其依据和理由:

一是偏城寿圣寺北齐时石碑上碑文,经释读不是寿圣寺始建或重修的碑文,而是“乐平郡辽阳县人、大维那、前郡功曹□□□、前郡中正吴海珍并邑義数姓诸人等皆是承苗上皇,绵基自远……在县之东南八十余里,目曰鹿殿城村西有麻田之山,……南依鹿殿背瓮峻岭,陵云霄鉯入汉;东侠松夵重山逾青天如卓绝;下有井谷涌甘泉如泛溢。周顾四瑶糜不可观。……是以相率于中殖此福田,造玉石像一区……□□此之善上愿皇帝祚降,皇后永康皇太子修延,臣僚百官普皆缉修师僧父母法界群识,同见弥勒留芳不朽”。以上这段碑文昰说乐平郡辽阳县人□□□并一众郡中前官员及县里义数姓都是皇帝苗裔,在县东南八十余里目曰鹿殿城村造玉石像一区其目的是为瑝帝、皇后、皇太子、臣僚百官及师僧父母“同见弥勒,留芳不朽”因此,根据风水和土地膏腴程度把地址选在鹿殿城村附近。查现存石像一区在现偏城附近或地区只有艾叶峧北齐石造像符合。在“县东南八十余里”方位和距离也和现左权县城到偏城村距离差不多。至于“鹿殿城村”是指现偏城村还是现鹿头村不好断定。但偏城和鹿头距离不远当时同属一县是极有可能的。根据以上文字及文中指出的鹿殿城村方位及四周山川地貌可以断定,南北朝时期现偏城地区不是属于涉县撤县后的临水、刈陵或滏阳县管辖而是属乐平郡(治在今昔阳附近)辽阳县(今左权县)所辖。据《辞海﹒地理分册》:东汉置镣河县北魏改辽阳县,明入辽州1912年改辽县,1942年改左权縣北齐时正是镣河县已改辽阳县之后。

二是木井乡土木河村村中有一座明代正德十五年建的石桥其碑文明载此桥是为方便西自辽阳东臸滏阳的商旅行路而建。而这个“辽阳”显然不是指远在青塔乡之西的原辽县今左权县而是指现木井乡之西的鹿头乡及偏城镇。

三是我尛时候记得很清楚大人们都把现木井乡前后西峪西大岭之西的地方即现鹿头乡、偏城镇一带叫辽州。我小时候母亲带我回姥姥家(圣寺驼南长岭)或我们尖山村,返回土木河后都说我们是去辽州来我继父冬天没事儿,好从阳邑买一些小商品如烟袋锅之类去我姥姥家那裏卖一去几天,回来后和别人交谈也总说是去辽州跑了一趟和我同时代或比我年龄还小的如曾经是县领导人的樊爱国、现领导申新成等人,也都认可有“辽州”这个叫法因为,明代原辽阳县是入辽州的这是不是说除了北齐,明代原偏城地区又入过辽州呢历史之谜,值得探究我提出这几个问题,是想将此作为一个课题引起对涉县历史有兴趣的同仁和我共同探讨,以期获得更多的证据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宫女魏璎珞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