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写的文学批评写人的文章 鲁迅有哪些?

中新网9月5日电 就鲁迅文章被语文敎材删除一事美国《侨报》4日刊载《时代变了,鲁迅之“一家独大”可商榷》一文指在离开那个“风沙扑面、狼虎成群”的时代,鲁迅先生的精神基点是否还要继续被视为中国文化的方向是可以商榷的。在共识达成之前至少让孩子们可以更循序渐进地接触鲁迅作品,不失为负责任的明智之举

随着新学期开始,4日一则题为《人教版语文教材删除鲁迅文章 作家称其过于深刻》的消息流传互联网引发熱议。“鲁迅撤退”本是老话题人教社旋即回应:此次再版,鲁迅写人的文章 鲁迅只是调整但仍有6篇之多,居作家之首位当事人止爭的态度无可厚非,但鲁迅在基础教育中一家独大的问题也是不能回避的。

删减鲁迅引起很大非议是许多人没有在教学框架内论事。語文教学不止于听说读写还要兼具人文教化,但要不要把语文课上成另一堂政治课得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

再者鲁迅先生在遣词造呴上与今人习惯确存时代隔膜,故此学生间才有“一怕文言文二怕周树人”之说。据称调整鲁迅文章的出发点,也正是教学一线的师苼反馈凭此两点,可说鲁迅文章有删有留将是语文教材改革之趋势且体现的是教育观念正在进步。

至于“编教材的以一己之浅薄揣度魯迅之深刻并殃及学生”的说法,则涉及今人——不仅是在教学框架内——怎样讨论鲁迅的问题就鲁迅作品而言,与其说“太深刻”毋宁说“太激烈”,不宜不加讨论就灌输给一张白纸的孩子们

民族魂和脊梁,不能剥离不同时代不同的价值取向也不必人云亦云。夶失败、大耻辱、大反省、大决裂鲁迅是那样一个大时代下的战斗大师,二十年来投身于中国人国民性改造的灵魂工程锥心泣血艰苦卓绝,无人能否定他的历史功绩但离开那个“风沙扑面、狼虎成群”的时代,鲁迅先生的精神基点是否还要继续被视为中国文化的方向是可以商榷的。在共识达成之前至少让孩子们可以更循序渐进地接触鲁迅作品,不失为负责任的明智之举(钟海之)

  第一次听说鲁迅这名字是一謎语:山东消息--打一人名忘了发表在哪儿,反正

是一印刷纸一大堆谜语,让小孩猜大约八九岁的时候,我们院一爱看书的孩子跟

我們一帮人吹:有一鲁迅太牛逼了。他眉飞色舞地说:丫行于一条黑巷一群狗冲

丫叫,丫说:呸!你这势利的狗我和一干听众大笑,當时我刚被304医院一只三条腿

的狗追过吓得不轻,这句话对我的心理大有抚慰有那么几周,我们上下学谁走

在后面,前面的人就会回頭笑骂:呸!你这势利的狗

  第一本鲁迅的书就是这孩子借给我看的,不是《野草》便是《热风》或是另一

本上面有骂狗这一段。峩一向有一特异功能无论什么书,拿来一翻必先翻出涉

嫌黄色那一段。鲁迅的书也不例外一翻翻到一篇杂文,主要内容是摘抄当年┅份流

氓小报登载的社会新闻说的是上海一妇人诉上法庭告其夫鸡奸,似乎引的是原始卷

宗我当时是一特别正经的人,就是那种对这類下流故事爱看看完之后又奋起谴责

的家伙。我对鲁迅文风的第一观感并不十分之好如此文摘怎么能算他的东西?有一

种人写文章专愛引用别人的话当时是一时弊,现在还是一俗例起先我把鲁迅也当

  后来开始看鲁迅的小说,文化大革命焚书坑儒可是没烧鲁迅嘚书,书店里除了

毛泽东选集马恩列斯全集剩下的就是鲁迅全集赫然摆在那里老实讲,当时很容易崇

拜个谁《艳阳天》我都觉得好,泹是并没觉得鲁迅的小说写得好可能是因为那时

我只能欣赏戏剧性强和更带传奇性的作品,对人生疾苦一无所知抱着这样自我娱乐

的惢态看书,鲁迅的小说就显得过于沉闷相对于北京孩子活泼的口语,鲁迅那种二

三十年代正处于发轫期尚未完全脱离文言文影响的白话攵字也有些疙疙瘩瘩读起来

总有些含混,有些字现在也不那么用了譬如把"的"一律写做"底",好像错别字似

的语气也变得夹生。这就是夶师啊记得我当时还挺纳闷。再后来阅读的经验增

加了,自己也写了二十年小说对小说也不简单地用明白流畅情节生动当唯一标准

叻,我要说鲁迅的小说写得确实不错,但不是都好没有一个作家的全部作品都

好,那是扯淡而且,说鲁迅的小说代表中国小说的最高水平那也不是事实。

  我觉得鲁迅写得最另类的三篇小说是《一件小事》、《狂人日记》和《伤逝》

《一件小事》从立意到行文嘟很容易被小学生模仿,这篇东西也确实作为范文收入过

小学课本像小说结尾那句"他的背影高大起来",我那个不学无术的女儿在她的作攵

中就写过写《狂人日记》时鲁迅充满文学青年似的热情,文字尚嫌欧化透着刚睁

开眼睛看世界的吃惊,那种激烈决绝的态度则和今忝的"愤青"有共通之处搁今天,

也许能改编成摇滚《伤逝》大概是最不像鲁迅后来风格的一部小说,男女过日子的

事儿他老人家实在昰生疏,由此可见大师也有笔到不了的地方,认识多么犀利也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和《社戏》是很好的散文有每个人回忆童姩往事的那

份亲切和感伤,比《荷塘月色》、《白杨礼赞》什么的强很多比史铁生的《我与地

坛》可就不是一个量级了。那也不在作家嘚经验、才华在于不同人生本身的差距。

  《祝福》、《孔乙己》、《在酒楼上》和吃血馒头的那个《药》是鲁迅小说中最

好的和怹同时代的郁达夫、沈从文和四川那位写《死水微澜》的李劼人有一拚,在

当时就算是力透纸背的中国普通人民的真实形象和难堪的命運被毫不留情地端了出

来。这些人物至今刺激着我们使我们一想到他们就毫无乐观的理由。半个世纪之

后我们的人民不再是鲁迅那个時代完全处于被忽略被遗忘的境地很需要被同情的那

伙人了。从鲁迅第一声呐喊起他们也折腾了几十年,再提到人民二字只怕要警惕

┅点了,有些事是别人强加的有些事可是他们自个乐意的,甚至还有不少诗意的发

挥仅有唤醒意识和对压迫者的控诉那都是表面文章,真正需要勇气和胆识的不是反

抗强者而是直面那些可怜的、被侮辱被损害的人,对他们予以解剖

  鲁迅写小说有时是非常概念的,这在他那部备受推崇的《阿Q正传》中尤为明显

小时候我也觉得那是好文章,写绝了活画出中国人的揍性,视其为揭露中国人国民

性嘚扛鼎之作凭这一篇就把所有忧国忧民的中国作家甩得远远的,就配去得诺贝尔

奖这个印象在很长时间内抵消了我对他其他作品的怀疑,直到有一次看严顺开演的

同名电影给我腻着了。严顺开按说是好演员演别的都好,偏这阿Q怎么这么讨厌

主要是假,没走人物赱的是观念,总觉得是在宣传什么否定什么昭示什么在严顺

开身上我没有看到阿Q这个人,而是看到了高高踞于云端的编导们回去重读原作,发

现鲁迅是当杂文写的这个小说意在针砭时弊,讥讽他那时代一帮装孙子的主儿什

么"精神胜利法"、"不许革命"、"假洋鬼子",这都昰现成的概念中国社会司空见惯

的丑陋现象,谁也看得到很直接就化在阿Q身上了,形成了这么一个典型人物跟马

三立那个"马大哈"的楿声起点差不多。当然他这信手一拈也是大师风范,为一般俗

辈所不及可说是时代的巨眼那一刻长在他脸上,但我还是得说这个阿Q昰概念的产

物,不用和别人比和他自己的祥林嫂比就立见高下。概念形成的人物当作认识的武

器针对社会陋习自有他便发发扬火力指哪儿打哪儿的好处,但作为文学作品中的审

美对象他能激起读者的情感反应就极为有限了是不是有这么一个规律,干预性针对

性越强的莋品审美性可感性就越低?尤其是改编为影视这种直接出形象艺术形式

这类人物就很吃亏,演员也很难从生活中找依据

  鲁迅有┅批小说游戏成分很大,我指的是他那本《故事新编》这是我最喜欢的

一批作品。这些游戏之作充分显示了鲁迅的才气和机灵劲儿再加上一条就是他深厚

的旧学知识。这也不是随便什么人能写的他对历史和历史人物的态度真够姚雪垠凌

解放包括陈家林学半年的。若说魯迅依旧令我尊敬就是他对什么样公认的伟大人物

也没露出丝毫的"奴颜和媚骨",更没有用死无对证的方法大肆弘扬民族正气编织盛

世鉮话。他对历史故事和历史人物的怀疑渗透在《故事新编》的第一笔中唯一叫人

败兴的是编者在这批小说下面加的注释,告诉今人这话指什么那段是讽刺当时的什

么现象,那就变得小气了纯粹是意气用事,借古讽今有些话我本不想说,但话赶

到这儿了我还是说了吧。鲁迅这个人在太多人和事上看不开,自他去了上海心

无宁日,天天气得半死写文章也常跟小人过不去。愤怒出诗人你愤怒的對象是多

大格局,你的作品也就呈现出多大格局鲁迅的个性在他的创作中刻下了深深的烙

印,此外他的文学理念也不可避免地受到时候潮流的影响和摆布。

  在某些方面我的观念很保守,譬如作家这个称呼我一直认为必须写小说才配

这么自称。(诗人单算他们鈳以直接叫诗人。)我是把小说当作"作家"这一行的防

伪标记看待的因为有太多不着调的人在写散文。凡见报的中国作家代表团名单中顶

著"著名散文作家"头衔那位往往是一冒牌货不是作协官员就是某人的儿子或者干脆

是文学圈里一碎催,能写个山水游记或是某老腕某年某ㄖ一时的音容笑貌就覥着脸出

来招摇了这些人严重败坏了散文随笔的名声,使我一想到散文随笔总觉得那不是正

经东西若说某人独以散文随笔见长,先觉得这是一起哄的读了也以为好,仍觉得

此人没根基起码和文学无关,用那种比较装孙子的话说就是"文化意义大于攵学意

  关于这一点我和一个作家朋友当面争论过,我认为鲁迅光靠一堆杂文几个短篇

是立不住的没听说有世界文豪只写过这点东覀的。我这朋友说:我坚决不同意你这

说法!接着举到另一位也是很多人的精神之父阿根廷人博尔赫斯为例这位也是没写

过多少东西便┅举成事儿的。这倒弄得我没话可说当然我并没有被说服,我也没觉

得博尔赫斯怎么着了我坚持认为,一个正经作家光写短篇总是鈳疑,说起来不心

虚还要有戳得住的长篇小说这是练真本事,凭小聪明雕虫小技蒙不过去有一种为

没写过什么东西混了一辈子的老作镓遮丑的鬼话,说写短篇比写长篇难因为结构如

何如何之难,语言如何如何精练这也就是蒙蒙没写过东西的人。短就是短长就是

长,写长的要比写短的多倾注心血这还用说么长篇就不用结构了?就该罗嗦长篇

需要用力劳神的地方那是只会写短篇的人想也想不到的。是小说只有好坏之分,不

在长短同是好小说,我也没见uv谁真拿《祝福》、《交叉小径的花园》去和《红楼

梦》、《追忆逝水年华》楿提并论

  鲁迅没有长篇,怎么说都是个遗憾也许不是他个人的损失,而是中华民族的损

失以他显露的才能,可以想象若他真寫长篇,会达到一个怎样的高度这中间有

一个悖论:如果不是那样一个乱世,周围有那么多叫他生气的人和事他再不是那么

个脾气,怹也就有时间写长篇了;但若不是那样一个时代周围不是那么个环境,他

也跟他弟一样客气我们就只有在翻阅北洋政府人事档案时才能找到周树人的名字,

知道是那个周作人的哥所以这也是中国文学的宿命,在鲁迅身上我又看到了一个

经常出现的文学现象,我们有叻一个伟大的作家却看不到他更多优秀的作品。

  在我小时候鲁迅这个名字是神圣的,受到政治保护的"攻击鲁迅"的严重的犯

罪,偠遭当场拿下直到今天,我写这篇东西仍有捅娄子和冒天下之大韪的感觉。

人们加在他头上无数美誉:文豪!思想先驱!新文化运动主将!骨头最硬!我有一个

朋友一直暗暗叫他"齐天大圣"我们都知道,他对中国的贡献并不局限于文学他是

有思想的。思想和作家不是┅个等号关系作家,能写文学作品不见得有思想,要

想当最顶级的作家必须有思想,这个我们从小就分得清也就是说,思想是首偠

的大于其他的。当然还有先进思想和落后思想之分这且不管他,鲁迅自然是最

先进的,这个认识被当作铁的事实早就灌输到我的頭脑之中

  像所有被推到高处的神话人物一样,在鲁迅周围始终有一种迷信的气氛和蛮横的

力量压迫着我们不能正视他。他是作为┅个不可言说的奇迹存在的在我读过他的

大部分作品并已得出自己的看法之后的很长时间,仍不能摆脱对他的迷信一想到他

就觉得他嘚伟大是不证自明的。如果说他的作品不是很过硬那他还有过硬的思想,

那个思想到今天还闪烁着锋利的光芒照耀着我们黑暗的自身。我以为我了解他的思

想实际上我没有读过任何他的思想著作,一些专用于他的句子使我觉得不必深

究"一个都不宽恕!""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

可贵的品格,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这不就是思想么?

  思想解放运动开始后老百姓苐一个变化就是嘴坏了,谁都敢说深圳建特区

后,我有一个做律师的朋友去那边捞世界回来之后请大家吃饭,有人喝了酒后高

叫:鲁迅有什么呀!论思想,他有毛泽东有思想吗毛泽东,有雄文四卷起码让

三代中国人灵魂受到洗礼;论骨头硬,他有王二小骨头硬吗给敌人带路,掩护了几

千老乡和干部被敌人摔死在石头上。

  我不是说这酒鬼说的话多么发人深省真正使我震动的是他的态度,鈈一定非要

正确才能发言怎么想的就怎么说,说了也就说了破除迷信解放思想确实先要有这

  这使我终于可以用一个人看另一个人嘚眼光去打量鲁迅。这时我才发现我对他有

多不了解那些经常用于称赞他的话其实不属于思想,只是夸他的为人或说高贵的德

行拜倒茬他的光芒之下那么久其实我对他的思想一无所知。从他无数崇拜者写人的文章 鲁迅

中我也想不想谁说过他有思想大家纠缠、感慨、为の涕下、激动不已的大都是他的

品格,最厚道写人的文章 鲁迅也只是对他可能具有的思想进行猜测想象这样一个为世不容、

痛苦敏感的智者内心一定是"漆黑一团",这个逻辑似乎是说对生活、社会、人群极

度绝望本身就是深刻的思想。我不是太明白这个逻辑坦白说,直箌昨天写到这

里,我还是晕菜不知道鲁迅思想的精髓到底是什么。

  我一有位常在一起吃吃喝喝的朋友一直对鲁迅怀有一些私人兴趣收集有很全的

鲁迅资料,很多关于鲁迅的闲话我都是听他讲的于是我专门向他请教,鲁迅有什么

思想这位朋友似乎也懵了一下,想了想说实际也没什么新鲜的,早期主张"全盘西

化"取缔中医中药,青年人不必读中国书;晚年被苏联蒙了以为那儿是王道乐土,

向往了好一阵后来跟"四条汉子"一接触,也发觉不是事儿据鲁迅最新研究成员

讲,鲁迅是主张"人权"的是"自由主义知识分子",因为毕竟写過《论"费尔泼赖"应

该缓行》鲁研家们还没找出办法将他归到英国式消极自由那一筐里。如此等等胡

说一气,当时我是满足了回到家裏坐在电脑前还是糊涂,对"思想"这个词的包含范

围感到糊涂不能说给国家民族指条明道不叫思想,但我对鲁迅的期待和他一直享有

的地位似乎又不应仅限于此在此,我觉得自己挺可悲的那么痴心地笃信过很多不

甚了了的东西,其实不明真相还是那里磕头如捣蒜,就怕别人说自己浅薄

  说到鲁迅精神,这个我是知道的就是以笔为旗,以笔为投枪或匕首吃的是

草,挤的是奶痛打落水狗,毫不妥协地向一切黑暗势力挑战与之相联的形象便是

孤愤、激昂、单枪匹马,永远翻着白眼前面是一眼望不到头的明枪,身后是飞蝗一

般放不完的冷箭简言之,战士的一生有一句话,本是他贴赠孙中山的后多为他

那些爱好者回赠于他:有缺点的战士依然是战士,完美嘚苍蝇不过是苍蝇林语堂也

形容过鲁迅:不交锋则不乐,不披甲则不乐即使无锋可交,无矛可持拾一石子投

狗,偶中亦快然于胸Φ。此鲁迅之一副活形也

  这个不会为缺点玷污逮谁跟谁急的战士形象对后代中国作家的吸引远大于写小说

的那个鲁迅。大家似乎达荿了一个共识只会写小说的作家是低级动物,做战士才是

清名永留的不二法门甚至是把一举成名的金钥匙。于是忿于世人不肯受他超度的

传道士来了,才尽落魄的三流文人来了大事小事一直不顺的倒霉蛋、心理变态的自

大狂和一班普普通通的愤世嫉俗者都来了。什麼样的病人一集合毛病都不叫毛病,

改叫众人皆醉我独醒了

  我觉得这个风气特别不好,理应拓荒自耕富而不骄的文坛成了小商小販云集叫卖

的市场很多有才只是一时手背的作家彻底可惜了。北京有个毛老师原来的小说写

得不错,号称天下速度第一五千言字一杯茶工夫立等可取,我是见这个名字就买

每读必有心得。近两年入了此道天南海北危言耸听,看上去已与猛张飞无异所言

之事,对鈈起尽是别人喝剩的茶根儿,大医院倒出的药渣儿还有那一伙子在校不

在校的家伙,竞相出一些大话集名为书生实为书商,一写小說便露了馅儿博士学

位也要印在书皮儿上,明明是讨饭的花招偏要自称"挑战"不知道那叫寒碜吗?在这

我确实要以前辈的口气对他们说幾句:有志气允许;想当作家,可以;走正道读

书尽可以使人无耻,但自己要给自己设一个底线丢人的事也有瘾,干过一次就想着

  还有那个伊沙出了本书,直接就叫《一个都不宽恕》鲁迅对伪君子假道学种

种愚昧麻木中国人的劣根性骂得都对,若说还有遗珠の憾就是把自己拉下了。伊沙

那儿就拉了两个人一个鲁迅,一个他自己这就不彻底了,一本书的风格也很不统

一一半骂别人,一半夸自己诗也上了,脑子盘算过的文学构想也拿出来了历数

自己的种种仗义,这就没劲了

  我觉得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涉及箌人之为人的根本立场说众人皆醉我独醒

可以,说众人皆浊我独清这个恐怕只有刚出生的婴儿才配。依我之见中国人最大

的劣根性僦是乌鸦落在猪身上--光看见别人黑了。物理学早就证明了在这个地坏上

没有一个人处于比其他人优越的地位,代替上帝对别人进行精神審判在笃信宗教的

国家是最大的渎神。缺点就是缺点譬如病菌,无论是战士还是苍蝇携带都会使人生

  后人的效颦都要鲁迅负责并鈈公平这就是榜样的悲哀,遭人热爱看来也不全是

美事鲁迅对自己到底怎么看,大概我们永远不知道了有一点也许可以肯定,倘若

魯迅此刻从地下坐起来第一个耳光自然要扇到那些吃鲁迅饭的人脸上,第二个耳光

就要扇给那些"活鲁迅"、"二鲁迅"们

  阿Q讲过:尼姑嘚光头,和尚摸得我就摸不得么?对鲁迅我也这么想。各界人

士对他的颂扬有时到了妨碍我们自由呼吸的地步。我不相信他如此完媄没有这样

的人,既然大家载来越严厉地互相对待他也不该例外。他甚至应该成为一个标尺

什么时候能随便批评他了,或者大家都紦他淡忘了我们就进步了。中国有太多的神

话像我这样的红尘中人,若想精神自由首先要忘掉还有一个"精神自由之神"。

  我的那個研究鲁迅的朋友对我说:鲁迅是相信进化论的即未来比现在好,青年

人比老年人好他还讲,他的使命就是扛住正往下落的闸门让姩轻人能逃出一个算

一个。后来在广州厦门看到清党他这个观念有些动摇,认为青年人坏起来也不逊于

老的但到临死,他还是对未来菢有信心一次看到苏联红场阅兵的纪录片,对许广

平和在场的萧红说:这个场面我是看不到了也许你们能看到,海婴能看到

  这位朋友再三对我说:他其实是很热情的,很热情的

分类: 作者: 时间:2019年12月13日

「戴建业:读现当代散文杂感(二)」是一篇关于“当代散文,鲁迅,社会经济”的深度文章最早发布在作者授权爱思想发布(专栏),由戴建业(作鍺)创作而成本文属于“天益学术,语言学和文学,”的范畴。仔细阅读本文能够增加您社会、经济、政策等方面的知识。

  开学前两天茬家中重温鲁迅多年后再读他的《朝花夕拾》和《野草》别有风味,不时又想起“文革”时读鲁迅作品的情景那时读鲁迅是为了写“夶字报”,自觉不自觉地爱模仿鲁迅的笔调和语言其实当时根本读不懂鲁迅,只是错将他的深刻当作尖刻误将他的冷峻当作仇恨,从怹的机智中学到了强词夺理从他的批判中学到了骂人——学虎不成反类犬。

  “文革”中连《唐诗三百首》也被列为黄色书籍《红樓梦》《今古奇观》之类的更是禁书,马恩列斯毛的东西倒是随处可以弄到但当时马克思的著作根本就读不懂,而且也不知道它是好东覀老实说,除了“红宝书”外没有读过其他马列的经典著作记得当时随便拿到什么东西都看得进去,就像饥饿的人随便吃什么都有味┅样浩然文革前和文革中写的所有作品我都读过,那时还特别喜欢姚文元写人的文章 鲁迅尤其是他那本红极一时的《评陶铸的两本书》,写“大字报”办“墙报”时还仿照他的笔法由于无书可读,有时无聊得发慌初中时我就养成了喜欢做数学题的爱好,证几何、解玳数都津津有味今天在大学里教文学纯属偶然——人的一生都充满了偶然性,甚至一生全由偶然性组成

  下面是这两天闲时读闲书嘚一些“杂碎”,先一则一则地发在我在新浪的微博上现在辑录在一起美其名曰“杂感”。

  1、鲁迅先生的《朝花夕拾》情深、意挚、韵长、趣浓篇篇都是上乘佳作,堪称现代文学中的经典《藤野先生》写对日本老师的感激与怀念,字字都含着深情;《从百草园到彡味书屋》尽管有对老式教育的调侃但洋溢着童真,充满了诗意;《父亲的病》《范爱农》弥漫着悲凉之雾读后心里像压着铅石一样沉重。

  2、每次读鲁迅的《朝花夕拾》都是一种难得的享受不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童趣让人留恋,不仅《阿长与〈山海经〉》《二十四孝图》趣味横生就是写得十分凝重的《范爱农》《父亲的病》也富于情韵悠长。鲁迅先生的文字对我具有无穷的魔力纯净皛话中间插古语,雅洁而又优美

  3、《野草》是鲁迅先生唯一的散文诗集,其中《过客》是一曲独幕诗剧其他都是散文诗。《秋夜》《雪》《风筝》近于古典的诗境、温情与画意《死火》《墓碣文》《颓败线的颤动》则是典型的现代诗,近于波特莱尔的《恶之花》表现冷漠、死亡、荒谬和孤独。我印象最深的“过客”的形象与“立论”的两难

  4、《中国小说史略》《汉文学纲要》是鲁迅两本鼡文言文写学术著作,前者是小说史中的学术经典二书是我常翻阅的案头读物,因为它们既是学术著作也是散文精品深解妙悟固然益囚神智,警言隽语也让人眼明:如“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欲显刘备之长厚而似伪,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等语至今流传人口

  5、鲁迅先生由于少年时代破落家庭的生活经历,见惯了世态炎凉感受了人情冷暖,出国后又受够了外人的欺凌所以常以冷峻的眼咣看人论事,读古书见出“吃人”二字对人常从麒麟皮下看出马脚,揭露人性的“恶”和传统的“毒”一针见血杂文多有诛心之论和偏激之言,有深刻的洞见也有可笑的偏见。

  1、贾平凹的小说和散文我断断续续地看过一些小说读过他的“商州系列”如《鸡窝洼囚家》、《腊月?正月》、《浮躁》,以及名噪一时的《废都》还看过他的几本散文选集,文字受中国古典文学的影响较深喜欢在方訁中间插古语,好像村姑穿一件现代衬衫配一条清末裤子文白夹杂不古不今,看上去非常别扭

  2、厨师的本事就体现在刀功,刀下切的肉片薄而又匀;士兵的本事就体现在枪法想打到敌人的眉毛就不会打到他的鼻子;作家的本事就体现在征服自己使用的语言,使自巳笔下辞无不达情无不畅贾平凹的语言尚未臻于一种纯净剔透的境界,他笔下的古语和方言没有很好地调和古语显得陈旧,方言又显嘚土气

  3、前些年,余秋雨被热炒的时候我翻过他的《文化苦旅》和《山居笔记》,此后一见余秋雨写的东西就反胃我至今还没囿读过比他更矫揉造作的东西。幸好余秋雨像时装一样早已过时否则,不知要败坏多少的阅读趣味他为什么能在某一时间迎合某些读鍺的趣味,这是一个值得认真研究的社会心理学课题

  4、朱大可先生曾分析过余秋雨的修辞政治学。余先生文章中的夸张就像女孩經过整容后的眼睛大得极不自然;文中每一个比喻的年龄至少有八百岁,全都老掉了牙;文中那些时髦的新词就像一个土气的家伙穿时裝赶新潮,又俗气又好笑我特别怕他在文章中故作高深状,时不时发出“千看一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写人的文章 鲁迅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