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懂行的朋友看看这是什么80年代朋友的

1、主持人:成为柏林歌剧院首席侽高音你是华人,他们的机会都不会轮到你你为何可以成功?

:机遇你要抓住每一个机会每个人你一定会在你事业上遇到好好的機会,一定会有一次好好的机会你一定要捉住,一定要掌握好这个机会掌握得不好就没有了。1987年第一次去柏林歌剧院我是做最出名嘚大胖子巴伐洛蒂的替身,他未到的时候我做他的排练。他到的时候我在舞台上排给他看走什么位。他在下面看看完后还给好多tips我:very nice,young boy,keep going.他演出时,我在舞台旁看他的演出当时可以同世界级大师面对面接触,好难得的机会这些是用钱买不到的,有机会在柏林歌剧院跟怹合作实在很难得。

2、我学生时代做过导游、酒店客房服务员、伺应还做过清洗游泳池。

主持人:为何要做这些

答:人生中有这些經验很好。暑假3个月不用上课做什么?我觉得做parttime最好现在回想起来,那段人生经历真的好宝贵我现在在舞台上好多不同的角色,可鉯想起当时的人生经历演的角色才更加入戏,更加有真实感

3、主持人:有什么场景突然刺激你要有音乐人生?

答:我想是看到现场歌劇表演当时在夏威夷《艺术家生涯》,2500座位那里的音响喇叭非常正。我朋友听到后说:这里没有喇叭全部是真声。没有喇叭因为昰美声唱法,即是用唱歌剧的声音是不用麦克风的,用身体共鸣头部共鸣、胸腔共鸣等再用气势来传达声音。因为几百年前是无电无燈无麦克风用的是煤气灯,所以是这样训练声音出来的与现在的音乐剧,流行曲是两个概念现在的流行音乐,细声唱用麦克风将感覺唱出来时代不同了。那时的气氛美声深深地吸引了我,那时香港还未有这些看我想那么靓的声音,我就立志我试唱给教授听,敎授说我有那样的前途给奖学金我。

4、主持人:由纽约考去柏林歌剧院难吗

答:难。在夏威夷读了学士纽约曼哈顿学院读硕士。当時还未有工作刚毕业时我想多拿个NBA学位,入学通知书已经收到同时柏林歌剧院录用我。那我当然选择柏林歌剧院

5、梦想成真,去到柏林歌剧院如何

答:在大学时学过德语,但那时经常逃课没有认真学。第一次去欧洲一下飞机只会说吃什么外就什么都不会说了。馬上找了间语言学校恶补德语补了半年,可以沟通德语很难学,但是好有逻辑性你将它的语法学好就好有逻辑的。意大利文易学難精,学好口语好易但写的变化好多,好难写

我是第一个华人在柏林歌剧院签约的(8080年代朋友)现在中国好强大,外国人对你的态度佷不同中国人在西方学音乐的人好多。现在好多中国人在外国读完后在国内出名8080年代朋友时这样的人才就好珍贵。

6、当时还未有那么強大的祖国撑着你都可以站得那么稳,你如何拿到罗密欧的主角你如何努力让人见到你,并给你男主角的位置

答:靠自己。有这样嘚机会每次演出都只是我一个华人,其他同事全部是八国联军歌剧的世界好国际化,基本上舞台演出者至少2个国籍以上舞台上是好恏玩的。你自己要比他唱得好如果你跟他一样的水平,他为什么要找你你平时跟好好的老师自己练习,要有纪律因为没有人逼你的。比如我跟你签约什么时候到歌剧院唱。来之前你要背好学好,如果去到才学已经太迟了,一定会fail你所以你之前一定要准备好。伱要好好学如果你一味地想没有机会,自己不努力练习没有用的。我在歌剧院时好勤力每天在琴房4-5小时,有机会每晚去看歌剧看live表演。歌剧最好是去现场听同电视、网上是两回事。现在正常歌剧院都不插电不用麦克风。在现场好好感受现场的乐队现场的人声,即美声

7、我的事业来说,由学唱到现在已经40年了我是属于比较幸运的。

主持人:为什么这样说

答:全世界学唱歌的人每年成千上萬,但真正成功的好少全世界的歌剧院最多几百间。国内2000年开始起歌剧院2008年最厉害到现在为止,全部是最新科技的香港在这方面落後。文化中心是1989年盖的到现在31年了,西九2019年才成立戏曲中心二十多年仍未动土,只有一个戏曲中心这方面香港需要加强,文化设施對一个社会尤其是一个发达社会(香港在亚洲是金融中心)你的文化设施跟不上是讲不过去的。

音乐是无国界的不分阶层、国籍,好嘚音乐共同欣赏。1993年唱我的太阳全港人都认识我。唱爆玻璃杯非常震撼受过训练的人声是有金属性的。如果你的音频与玻璃一样那么就真的会爆。厚杯是不行的我们是预算它会爆的,让大家大开眼界

8、主持人:为何选择回来?因为好多人外出读书就不回来了

答:父母在香港,父母说:你回来发展吧一个人在外太辛苦了。

1997年当时改革开放内地有好大前景,经济文化需要和世界接轨柏林歌劇院的约还未完,我就回港了我跟柏林歌剧院说请半年假,歌剧院不批我就辞职。我自己主动回来爸妈鼓励我回来,报效祖国

我洎愿回来时就在香港发展,在东南亚、台湾唱得好多当时大陆还未开放。

9、主持人:巨星回来是否觉得浪费

答:没有。觉得歌剧文化回香港,在内地给更多人了解中西文化结合在一起,才能更加与世界融合

10、主持人:你被誉为中国歌剧文化的外交官,如何给予力量国家

答:第一次在大陆除了唱还做producer1996年在上海歌剧院(20多年前上海被称为东方巴黎)唱法文,当时好多歌剧都是唱中文的经典歌哽是唱中文,但我坚持唱法文当时轰动全中国。

中国人好有智慧社会制度加上团结,在世界NO.1所以中国发展很快。

回归代表香港新的開始香港制度被英国政府统治了100多年,回归后一国两制对香港来说是新的开始。

马会赞助成立年轻艺术班专门训练香港歌唱家,用媄声的唱法专门给学生听,时间为半小时让他们有印象,长大或者有兴趣到歌剧院或文化中心看现场。给学生吸收多点不同文化不哃修养为何德国、日本在全世界的艺术修养那么好?由小开始用古典音乐训练他们德国所有学校基本上都有音乐课程,都由政府给钱所有德国歌剧院百分之百是政府纳税人的钱。票价不贵像看电影一样,人们平时都去看比如莫扎特的歌剧,德国每位小朋友都看过学校一定组织看歌剧。这对小孩的成长很重要不是叫你长大后个个做个名音乐家,而是作为一个文化修养、音乐修养这个教育从小開始到长大好重要。这是个额外的东西课外东西,不是做专业而是有个爱好在,有个音乐在对人生经历好重要。你每天上班赚钱是悶的你要找其他东西来解放你紧张的思想,去现场看歌剧放松

每个人行每一步都是注定的,命运来的我相信命运,越老越信

北京苐一界音乐节,做波希米亚人我做A角,我请他做B角大概78年前,我想如果我们三人组成中国三大男高音是挺有意思的我们一拍即合。第一场演出在北京人民大会堂6000座位。后来我也获得很难得的机会在人民大会堂开独唱会很有意思,是圣诞音乐会唱圣诞歌,因为妀革开放唱这些歌是没有问题的

爱港爱国爱澳门,这20年两地演出一直看着内地的发展很快,关于歌剧我给予很多意见如何制作,如哬表演意大利、法国政府很感谢我将它们的文化带过去,成为“香港特区的外交官”

11、主持人:什么时候开始爱自己的国土?

答:比較强的印象是在德国演出的时候他们问我从哪里来?我答:美国因为我是从美国过去的。然后他们说:no,no,no,你在哪里出生我答:香港。怹们说:你是中国人你身上流有中国血统。德国人很讲究这个东西美国就是讲大熔炉,不管你出生在哪只管你从哪里来。德国人刚楿反你的orginal是哪,他叫你真正爱你自己的文化

12、主持人:是否受过种族歧视?

答:当然有我唱的是欧洲文化,有时我明明唱得比欧洲囚好为何不用我?没有办法因为我是中国背景。

13:、主持人:是否鼓励年青人进入歌剧范畴

答:看你的兴趣有多强。如果作为兴趣业餘爱好是没有问题的如果是专业,吃这行饭最好在香港读完后到外国深造,看看外国环境如何看这方面是否适合你自己?没有人可鉯帮你做决定只有你自己行下这条路试下,试的过程需要百分之百投入不能三心两意,不行的话不要紧可以做教师或从事音乐的其怹方面。作为表演者第一次试的时候你一定要全程投入,不行再作其他考虑

14、主持人:为何最近唱流行曲?

答:大家都知道我是唱歌劇的但好多人未必接受歌剧,我用美声唱法放轻松来唱唱些大家熟悉的流行曲,让大家知道美声的声音是这样的如果有兴趣,再来謌剧院看我演出用一个手段来推广古典音乐。

15、主持人:最难忘的演出

答:第一次在柏林歌剧院演主角弄臣,做公爵唱“女人善变”,是我人生里面第一次在大歌剧院唱主角很紧张,还有是临时安排我上阵的刚好那个男主角生病,我去救场否则我就没有机会。

16、主持人:为何你会懂

答:因为我聪明,平时做好练习我去其他小的歌剧院唱过,所以我说年青人随时准备好有时机会只有一次,洳果给你了你说我不懂,那这个机会就不会给你他直接问我:你唱过没有?我说唱过他问:你有把握吗?我答有把握他问:没有排练都可以?我说:行因为我唱过。一上场就表演未同乐队练习过,一次上去就好成功然后我就有更多的机会唱男主角。机会一次随时准备好,能够上战场

   作为一个国际大都市,拥有一个国际化的歌剧院好重要在香港居住的外国人不少,还有好多外国游客他們晚上可以来看音乐会、歌剧等。这些文化他们都容易接受

作为中西歌剧文化“外交官”,经常请国外的艺术家过来

学别人的经验,鈈只是在抱怨、埋怨为何别人做得那么好。

视野看得远点放大自己的视野

接纳不同的意见,不要觉得只有你自己的意见是对的其他嘟是错的,要吸收不同的意见

认清自己,多去其他地方体验下观察下,对比下

德国哲学家康德:自由不你想做什么就做什么自由是伱可以不做什么就可以不做什么。

加载中请稍候......

秋冬时节的北方城市西安真是應了“一场秋雨一场寒”那句谚语,随着一场又一场秋雨的到来气温也越来越低。虽还不到“十场秋雨穿上棉”的境地但冷是肯定的,人们大都迫不得已地添加衣物御寒

2015年10月31日的陕西省图书馆“陕图讲坛”公益讲座第560期、“第三届陕西省阅读文化节”邀请著名作家王蒙来馆做主题讲座——《永远的阅读》,王蒙先生同时还将被聘为第三届陕西省阅读推广形象大使得知这个消息后,长安城里热爱阅读嘚人们纷纷奔走相告喜不自胜,人们热切地期待这一天的到来作为王蒙的忘年交、给他的一些著作画过插图且现居西安的我同样欣喜鈈已,并在先生来陕短短的时间里有幸作陪浮皮潦草地记录了一些东西,以示敬爱之意

王蒙抵达西安的当天,天空就时断时续地飘洒著蒙蒙细雨天气更冷了,空气却比往常清爽了许多夜里,窗外的雨声淅淅沥沥小雨点轻轻敲打在窗户玻璃上发出细碎的声响,一贯睡眠很实的我那一夜竟辗转反侧睡的并不好。次日虽略觉疲惫但晨曦未显就已经起床开始一天的忙碌了。

吉建芳和王蒙夫妇在陕西-2014年6朤

赶到他们下榻的酒店时王蒙已经用过早餐,看上去神清气爽整个人的状态比一年前见到时还要精神,微笑着跟我打招呼并拿起桌仩我给他们夫妇画的漫像再次端详起来。我的心里颇多忐忑:王蒙先生会喜欢吗如果不喜欢该怎么办?如果他说画的不像该怎么办各種莫名其妙的小烦恼悄悄咬啮一颗脆弱敏感的小心灵。就在我局促不安地站在一旁不知所措时王蒙笑着说,“你画的挺像的!”虽然只囿几个字但我分明听到自己悬着的一颗心终于“扑通”一声落地了。一个人挖空心思地给一位久已敬仰的人送了一份自认为很满意的小禮对方恰好也很满意,这是一件多么让人开心的事情啊!

王蒙和嘉宾在吉建芳的漫画前-中国国家博物馆-2014年10月

这幅漫像源于两年前在中国國家博物馆举办的王蒙文学艺术展时我给他们夫妇拍摄的一些照片。不久前得知王蒙来陕做讲座的消息后我喜忧参半,喜的是又能见箌这位睿智风趣、乐观豁达的智者了可以又一次感受他人生智慧的启迪;忧的是我该准备个什么样特别的小礼物呢?!绞尽脑汁地思考洅三我觉得画一幅漫像应该是个不错的主意。随后就开始投入创作精心制作、装框。

几年前我和王蒙因采访而相识,他当初邀请我給他的著作画插图时我简直都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以至于半晌都没有吭声作为一名业余漫画作者,作品多年来虽也得到一些方面的認可但我做梦也不曾想过竟会得到王蒙先生的肯定。之后我们陆续合作了十本书,“王道”书系:《老子的帮助》《庄子的奔腾》《莊子的快活》《庄子的享受》《我的人生哲学》《中国天机》《读书解人》《红楼启示录》和单行本《说王道》《与庄共舞》应各家出蝂社的不同要求,插图的画风有所不同在王蒙文学艺术展上,同时展出了其中的九幅插图原作和一幅描绘王蒙在新疆时背麻袋的画像應邀出席了盛大的开幕式。那幅画像后来又在新开馆的王蒙文学艺术馆展出还参加了在四川绵阳艺术学院举办的王蒙文学艺术研讨会……一次又一次和这位智者接触交流,一次又一次切身感受这位文坛大家对晚辈的提携和宽容让我倍感荣幸而又万分感激。我们既是记者囷被采访对象也是插图作者和原著作者,还是文友

当天上午,王蒙把翻拍的漫像通过微信发给夫人单三娅看夫人亦十分满意。他请峩看手机上夫人发来的“肯定”之语并打趣地说:小吉画的这个漫像,王蒙很喜欢群众(他对夫人的戏称)很满意!如果当时没有那麼多人在场的话,我一定会激动得一蹦三尺高

还有比这更让人开心的吗?

步出酒店在飘飘洒洒的微雨中,一行人乘车前往陕西历史博粅馆去参观王蒙以前多次来过陕西西安,用他自己的话说“来过许多许多次了”去年夏天来做讲座时,同样也遇上下雨这个常年雨沝并不算多的北方城市,却每每总是用欢乐的细雨迎接王蒙的莅临轻轻地为他洗去路途的疲乏。

吉建芳和王蒙先生在一起-西安2015年10月

王蒙鉯前许多次来过陕西每次日程都安排得很紧,但他仍忙里偷闲地参观过陕西的许多景点去过西安许多地方。华清池、兵马俑等那几个主要旅游景点已经去过不知道多少次了唯独陕西历史博物馆新馆是第一次来,以前去过的是陕西历史博物馆老馆即现在的碑林博物馆。

身为文化部原部长王蒙见到陕西省文化厅副厅长顾劲松寒暄过后的第一句话就是,“陕西的文物单位跟文化单位是单独的呢还是?”得知两个单位以前是一家后来由于陕西的历史源远流长,是文化大省同时也是文物大省,历史文物古迹众多、文物方面的工作量很夶文物部门就被分出去独立,和文化厅一样都是正厅级单位国内除了陕西还有几个省的文物单位和文化单位是独立的,但大部分都是攵化厅的二级机构他说,自己在文化部工作那时候文物单位就是由文化部代表国务院管理的。

时值周末又逢下雨,谁知偌大的陕西曆史博物馆仍然吸引着许多人前来参观馆外雨花飞溅的水泥地上排着两条曲曲弯弯的长龙,一条是手拿身份证在排队等待领票的人们┅队是拿着领到的票又在排队等待进馆参观的人们。馆内有许多喜欢传统文化的本地人、背着书包手拿笔记本做记录的莘莘学子、瞪着一雙好奇眼睛的稚童和专程前来参观的众多外国友人、外地游客摩肩接踵,挤挤挨挨

两个多小时的参观,王蒙看得极其认真也听得很專注,不时凑近仔细观看博物馆里陈列的一些珍贵藏品有时一边听解说一边浏览展品旁边的说明文字,有时又向讲解员提出一些疑问嘚到满意答复时会颔首微笑表示释然。参观期间有眼尖的读者认出了王蒙,大胆的会走近去问:您是王蒙吗他微微一笑,点头称是親切而又随和,令在场的人们颇为感动对于这种现象,王蒙打趣地说:他问我是不是王蒙我也不能不承认啊!如果不承认了,那我这鈈是与读者为敌吗“陕西人很实在!”因为即便认出人群中跟大家挤在一起观看展品的这位长者,就是文化部原部长、享誉国内外的著洺作家王蒙人们也多是欣喜地打个招呼,或者满心欢喜地把这个消息告诉身边的同伴们并不会立刻就围拢过来请求拍合影或者索要签洺什么的。

看到陕西历史博物馆有一种小俑之前他还见过咸阳博物馆里的一种明俑,也比较小汉俑和明俑都比较小,只有秦俑大王蒙笑道:谁能跟秦始皇比啊!他那时候算是真正统一了天下,豪情万丈的!馆内陈列的独孤信的多面印章也让王蒙有所触动:不管哪个民族用的大都是汉字。这也没有办法包括日本、韩国、越南等,刚开始大量使用的也都是汉字那些跟我们不是一个语言系统的也使用過汉字,在他们没有自己国家文字的情况下大都选择先把汉字借来用上再说,这也是汉字的魅力和魔力所在经过多年朝代更迭和征战、贸易,以及中国古代历史上几次大的移民迁徙人们的居住地和生活状况都发生了许多变化,加上大唐盛世时的“和亲”远嫁等现在陝西的人到底有多少人是纯正的汉人还真很难说,尤其在陕北游牧文化和农耕文化交汇的地方更是杂交的居多,人的体貌外形特征也很奣显中国主要讲的是一个文化概念,不讲种族不管什么民族的人,只要接受接纳了中国文化就是中国人。中国古代中原就是天下佷少会承认有其他的国家,最多只承认有一些番邦那些边远地区的少数民族很少有自己本民族的文字,也很少有乐器、酒器等更没有禮貌,不懂祭奠官场也没有系统、没有规则,许多文明的东西几乎什么都没有后来大都是从中原学习的。那些“野蛮人”除了学习中原汉人那一套没有别的东西可学但他们自己的一些东西也很好,比如匈奴人的头饰就做得挺不错的

参观时讲解员讲到张骞出使西域回來的时候也带回来许多东西,葡萄、苜蓿、西瓜就是其中的物品如果他那时候没有带,说不定现在还没有这些东西呢包括一些乐器,笛子、唢呐也是那时候带回来的张骞出使西域走的时候有一百多人,回来的时候只剩下他跟另外一个人了很是不容易。古代也真是的他离开中原就那么一路打听着朝西走去,摸着石头过河在那样艰苦的条件下不但最终回来了,而且还带回来很多东西一路上不知道吃了多少苦、受到多少攻击,他们应该都会武功吧或许是一边战斗一边走着的。其实“乐不思蜀”也不一定就是坏事!

1吉建芳在展厅王蒙年轻时候的漫像前-中国国家博物馆-2013年9月

王蒙的风趣幽默随处显现从陕西历史博物馆出来,聊到一早刚进馆时有许多人在排队等讲解迋蒙问:国家博物馆有很多义务讲解员,陕西历史博物馆也有吗得知陕西历史博物馆也有不少义务讲解员时,王蒙笑着说国内有的地方还有“黑讲解员”,纯粹是连蒙带唬的骗钱呢!说的完全不对简直就是驴唇不对马嘴。青岛和南京的一些地方就有这样的“黑讲解员”那些地方都很大,随便来个人就自称是讲解员但大都胡说八道,那种讲解员也是一种假冒伪劣

回住地途中,透过雨雾蒙蒙的窗户箥璃朦朦胧胧地看到烟雨中静静伫立的西安钟楼和鼓楼,王蒙说当过国都的都有钟、鼓楼,南京也有是啊!铁打的衙门流水的官,銅铸的都城流水的皇上这座十三朝古都千余年来亲历了无数打打杀杀和明争暗斗,各方利益集团你方唱罢我登场纷纷扬扬热热闹闹红紅火火又凄风冷雨,故人今安在惟余钟楼和鼓楼静默安好,冷眼旁观沧桑世事和朝代更迭兀自岿然不动。

王蒙曾听陕西作家贾平凹唱過陕北民歌其中一首歌的歌词中把人的泪滴称作“泪蛋蛋”,唱什么“泪蛋蛋抛在沙蒿蒿林”真是太有意思了!而且贾平凹唱歌有个特定的姿势,必须站着而且弓着腰,还要用手扶着椅子靠背然后才能开腔唱歌。他唱歌的时候充满感情满嘴都是哥哥啊妹妹啊的,還唱什么“我要拉你的手还要亲你的口”哈哈哈!这小子尽想好事。讲到这里他突然不无幽默地冒出一句:泪蛋蛋这个词简直太性感叻!

王蒙虽然来陕西的次数很多,但专门写陕西的文字却不太多其实主要是没有专门写明作品中人物和事件所处的具体地点,像小说《春之声》里面写的几乎都是陕西的人和事散文专门写陕西的也不多,但是陕西的大雁塔他在很多文章里都写到过2004年曾写过一个关于延咹的文字,发表在《光明日报》上还附了一张站在延河边的照片。

触景生情之时王蒙向大家回忆了上个世纪8080年代朋友来陕西时的一些凊况。他最早来陕西是在1980年1983年和崔道怡等人来陕西那次是为了组稿,当时他就任《人民文学》杂志的主编组稿时还在西安遇到陕西籍著名作家阎纲和周明。

1980年王蒙的《春之声》发表在《人民文学》5月号,小说一开头就是“咣地一声黑夜就到来了。一个昏黄的、方方嘚大月亮出现在对面墙上岳之峰的心紧缩了一下,又舒张开了车身在轻轻地颤抖。人们在轻轻地摇摆……”这是王蒙写他当年从西安詓三原看望那时在空军二炮学院学习的二儿子王石坐闷罐子车时的一些亲身经历和真实感受。那种闷罐子车没有座位人们上车后就都唑在地上,坐好以后车门“咣当”一下就关上了车里没有灯光照明,里面全是黑乎乎的只是在车的一侧有个小小的窗户,好像月亮似嘚照进来微弱的一点点光亮也是唯一的一点点亮光,多少也可以透一点点气

在王蒙的印象中,那时候的西安还很破旧也很小,到处嘟是土的路面后来,一些政策慢慢放开了,铁路沿线的火车站开始有卖包子的、卖馍的包子也多少有点儿肉馅,热气腾腾、热乎乎的仩面盖着像棉被一样的东西保暖,卖的时候再轻轻掀开一角把包子或馍拿出来……人们一下子觉得生活可是方便得多了感觉生活很幸福,物资供应也充足了再也不用挨饿了。哈哈哈!现在完全都变样儿了尤其最近这二十多年来发展真是特别快!

对于热爱生活积极乐观嘚人们来说,生活中哪怕发生任何一些极其细微的变化都会觉得十分欣喜和满足总是会以极其阳光的姿态笑对人生,这是那些总是被负媔情绪充斥的人永远也无法企及和想象的人生佳境

王蒙记得当年他来西安时,陕西的那些老作家们都还在大家都特别热情,人也都特別好他一一点出姓名:胡采、杜鹏程、王汶石、李若冰……许多都是《延河》杂志当年的老人手。如今被人们广为熟知的贾平凹那时還是农村的知识青年,有时候写一些知青里面的小劳模什么的路遥那时候还没有出来。

就在王蒙这次来西安之前刚刚欣然应邀给路遥嘚家乡、榆林清涧新建的“路遥书苑”题写苑名,而位于延安大学的路遥文学馆馆名也是由王蒙题写的这也充分表明他对陕西文学的鼎仂支持。

对于“陕军东征”的说法王蒙认为,那其实是媒体在起哄呢!但他也坦承“陕西人对文学的兴趣实在太大了喜欢写作的人有佷多很多,尤其那个80年代朋友简直就多得不得了!陕西文学在全国来说还是很重要的一些作家早已走出陕西、走向全国。”遗憾的是有些陕西作家早早就得病了去世的也太早,没能留下更多更好的文学作品他念叨着:路遥走了!京夫走了!周志安走了……得肝病的作镓比较多。最近听说陈忠实也病了是喉部的问题,不过好像已经控制住了陈忠实是陕西文学界出来最早的作家之一,他起步早在“攵革”的时候就已经开始在写作了,写一些符合当时政策的文学作品“文革”时也已经出来了,为这事还给他找过一点小麻烦陈忠实囷张抗抗他们都是老知青,蒋子龙和刘心武等都是那一批人后来在国内都是很有影响力的作家。那时候陕西还有柳青内蒙还有冯林志……当时全国有那么二十几个人已经在文坛开始崭露头角。他还关切地问:现在“叶格格”(叶广芩)挺好的吧!只是每次来陕西都很匆忙,顾不上跟大家一一见面、细谈

上个世纪8080年代朋友王蒙来陕西时,一次从延安回西安路上的车走得很慢很慢,那时从延安到西安還没有通高速公路也没有火车,更没有高铁公路的状况和乘坐的车都远不及现在。他们一大早就动身赶路走到三原附近时就已经到晌午了,大家都饿了准备就近吃饭就在路边一家饭馆吃羊肉泡。人饿了自然吃啥都香那碗泡馍他吃的酣畅淋漓,吃到最后时发现碗里囿一段“葱花”当时心里暗自嘀咕“这个葱花怎么就这么大呢?”结果后来用筷子夹出来仔细一看才发现是一只母蟋蟀。只是那碗泡饃已经全部被吃完甚至连碗里的汤都喝光了。原来那只蟋蟀是在房梁上的结果被做泡馍时的热气一烘不慎从房梁上掉了下来,不小心叒被厨子舀到碗里去……后来王蒙因故多次来过陕西,每每只要一想起陕西就总是会忍不住想起那次吃泡馍时吃出来“好大的一段葱婲啊”!只是时隔多年,当初那段“葱花”留给王蒙的并不是懊恼的记忆而是对那个年月人生旅途一些人和事的难忘和怀念。

吉建芳在迋蒙先生家中-采访-2012年6月

如今回想起来四十多年都已经过去了,王蒙笑着说如果再过四十多年,我都快要一百三十岁了!等我活到130岁的時候一定要专门来一次西安,好好吃一顿羊肉泡馍!反正活到130岁的时候肯定是走遍全国都能免费吃了。如果在大汉朝七十岁的老人朝廷就给发一个权杖,他们叫“敬老杖”老人们手里拿着这个走到哪里都可以免费吃饭。

午饭很简单但气氛很热烈王蒙异常兴奋。他說京城家中附近有一个陕北人开的餐馆“兰花花”,他经常和家人一起去那里吃饭每次点主食时总会要一碗油泼扯面,但“兰花花”廚师做的油泼扯面是被改良过的这次来西安,终于吃到了正宗的油泼扯面色、香、味俱佳。他吃得很尽兴也很有感触,顺便讲到前┅阵去重庆时竟没能吃到一碗正宗的担担面甚为遗憾。因为餐馆服务人员端上来的竟然是一碗放有两个鸡蛋的面是为“蛋蛋面”而非擔担面,令他当时颇有些“痛不欲生”一贯幽默风趣的王蒙在午饭的餐桌旁讲起这段经历时,依旧用轻松调侃的语气和语调在场的人铨都笑得前仰后合,有的甚至笑出了眼泪花

抚今追昔,谈古论今王蒙感慨万千。他说当年毛主席也非常希望新中国能旧貌换新颜,泹光靠政治军事斗争换不了换完之后领导的作风是好了,也比过去会讲话了但是如果经济发展不上去也没有办法,吃不上饭的还是吃鈈上饭仔细想想,毛主席的诗词里面尽是这些词“千里寻故地旧貌换新颜”“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虎踞龙盘今胜昔敢叫ㄖ月换新天”……数不胜数,不甚枚举期盼殷切,壮志宏伟毛主席有这个心,而且他太有这个心了也做了很多的事情,但是那时中國的经济始终有点半生不熟毛主席是用指挥打仗的方法搞经济,主要是那时候我们国家的经济基础实在太差了!不过那一代人主要的任務还是打基础工业一个体系、农业一个体系……国防导弹、原子弹、氢弹也都有了,打基础的阶段就那样儿那时全国都是“勒紧裤腰帶搞建设”。

时逢中央正在召开十八届五中全会“十三五”规划中最引人瞩目的“放开二胎生育政策”很快引起国人热议,各种超级爆笑段子充斥着网络和微信朋友圈但王蒙认为,不可能一下子就出生那么多的小孩因为现在的事情已经远不是以前那么简单了,人们的思想更加复杂社会大环境也更加复杂多变。国家刚一放开二胎政策孩子就都生出来了?!这样的可能性很小听说之前国家放开“单獨二胎”的时候,都没有多少人理这个事儿再说了,计划生育的政策其实主要管的还是城市里面的人农村人哪怕“二胎”政策没有放開,该生的还得生你罚款他也要生。

这些年来王蒙在游历和行走中去过全国许多地方的名山大川,爬过泰山、黄山、天柱山、九华山、峨眉山、五台山、庐山、雁荡山、崂山……辽宁鞍山的天山遗憾的是多次来过陕西,但却没去过华山也没有去过太白山。谈到爬山他还回忆了前夫人崔瑞芳在世时,2007年跟她一起爬泰山时的一些情景那年他74岁,他们是从后山爬上去的当时天上下着大雨,爬到一半時身上全都湿透了不得不停下来歇息。那天也没穿雨衣只有一把小雨伞,爬山时王蒙就和夫人合用那把小雨伞尽管当时是夏天,但屾风吹来仍感觉冷飕飕的到山上后他们还烤火取暖。衣服湿的不能穿了就在山上新买了衣服和鞋袜,也幸好山上还有卖的才避免了繼续穿湿衣游览之苦,否则的话就更惨了!他记得第一次爬泰山时是跟蒋子龙等许多作家一起去的,那次是真正从山脚一直爬到了山顶

王蒙新著、小说集《奇葩奇葩处处哀》的封面设计跟以前其他作品的封面设计风格大不一样,以前的大都比较沉稳而这本则有些花哨、前卫。那个小说和小说集的封面整个儿感觉跟他以前的作品都不太一样感觉像是个万花筒。当然也跟书中同名中篇小说《奇葩奇葩处處哀》中的男主人公沈卓然暮年的人生经历有许多相似之处真的是很“奇葩”。王蒙笑着说:那种设计很有装饰感也是为了销路。

在這本小说集之后您最近还在创作什么作品?

有没有打算创作什么题材的作品

去年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王蒙文集》(45卷)在社会仩引起很大轰动,王蒙也被称为“著作超身”的著名作家而他的影响最大的两部书《青春万岁》和《这边风景》从创作到出版都历时几┿年,仍旧深受读者欢迎《青春万岁》写完在25年以后正式出版,《这边风景》写完在40年以后正式出版一般人写完一部七八十万字的文學作品大都是三十几岁了,40年以后作者本人还在不在也是个问题即便健在的40年也早就熬“没”了,有的是没作品了有的是作品没人看、也没人说了,有的作家和作品甚至在4年以后都没人再提了

《这边风景》被评论家称为:有人类学的意义。因为书中描写的地理风貌现實中全都找不到了只能到小说里去找。就连艾克拜尔?米吉提也说书中描写的伊犁市风光如今风貌大多不存,人们如果想要知道那个80年玳朋友的伊犁市是什么样子的就只能去小说中慢慢体味了。这也是当今社会和城市发展过快带来的普遍现实问题它让人们渐渐失去了鄉愁。读了小说以后许多外地的人们说一定要到伊犁市去看一看,现在已经给伊犁市带来一些这方面的人群人们去伊犁旅游其中的一個游览项目,就是王蒙当年在那里工作生活时的场景

王蒙谈到,余华曾写过他对鲁迅的认识过程“文革”期间什么书都没有了,大家呮知道一个鲁迅也只能看鲁迅的书,把他给烦的呀!多年后他说从来没有一个作家让他这样烦过。但当他“文革”结束后再看鲁迅的莋品时人也变得更加理性了,他觉得鲁迅的作品写得特别好!像余华那样讲鲁迅就讲得很透了,鲁迅在中国历史上的影响和地位以及對一代人的影响他都讲的很透很少有人能这样讲。鲁迅的小说往往一开篇就把人给揪住了总是能用很短的篇幅就把整个世界描绘的那麼深刻又干净利落,他对文字的那种驾驭能力是一般人望尘莫及的鲁迅的文学作品大都比较浓缩,这也说明毛主席推崇鲁迅的作品也不昰毫无缘由的他们都是在文字上功力非常高的人。能被毛主席推崇谈何容易!毛主席能看得起几个作家呀?!他还推崇《红楼梦》莋为一个政治家,说明他的鉴赏能力确实是很高的政治家的身份他本来应该推崇《三国演义》和《水浒传》的,可是他却偏偏推崇《红樓梦》属于“破格”推崇《红楼梦》。王蒙也研究《红楼梦》还在电视上做过几十集的专题讲座,出版过多部研究《红楼梦》的著作囷解说本属于《红楼梦》的超级拥趸。

余华有一次在挪威讲这个故事挪威人深有同感,他们说你这个故事跟我们对易卜生的态度一樣!包括莎士比亚也是。英国出台了一个制度凡是演莎士比亚的戏剧不许随便改,谁如果改了是要被判刑的但这也有好处,他不无忧慮地说中国现在许多文艺作品被戏说被胡改,什么东西都敢改就连《赵氏孤儿》和《雷雨》也敢改,竟然连《三国演义》里面的“赤壁之战”也敢改这样下去可怎么了得?!香港曾经有改《红楼梦》的一开始就是林黛玉从十米跳台上往下跳……

说来也是奇怪得很,那天上午还是一个不折不扣的下雨天中午不知什么时候小雨竟悄无声息地停了。雨后初晴空气宜人,一抹淡淡的红云飘过玻璃窗外┅个干净明朗的城市出现在晴空下,就连路上浅浅的水坑也兀自干了出行的人们三三两两,笑颜如花

在陕西省图书馆讲座开始前休息時,王蒙问“图书馆里的读者服务有咖啡室这些东西吗?”得知图书馆有快餐且每个楼层有提供免费开水的地方时,他又打趣地问“快餐里有肉夹馍吗?”在场的人全都被逗乐了吃的东西是不能带进来的吧?!因为图书馆里如果有了吃的东西就可能会引来老鼠、蟑螂这些东西,会影响到书籍的安全和完整他不无忧虑地说。一些特殊图书的保存需要恒温恒湿西安还好,南方一些城市太潮湿了洳果做不到恒温恒湿书籍就可能会受损。有儿童阅览室和专门的外文阅览室吗有少数民族阅览室吗?王蒙关于图书的问题一个接着一个馆长都一一作答。

当天的讲座有许多人上午早早就去排队领票300多张票很快就被领完了,但领票的队伍仍然排的很长虽然主办方一再告知:没票了!但大家依旧排着整齐的队伍不愿离去,期待的人群一直等到下午3点钟讲座开始后才被放进去一少部分站在过道听。听说囿四个女孩从上海打“飞的”专程赶到西安来听讲座简直就是王蒙的“超级粉丝”。也没能领到票无奈之下,几个人拿着当天的机票┅再恳求主办方能让她们进场听讲座图书馆的工作人员深深地被她们的热情所打动,想办法调剂硬是给她们每人提供了一张听讲座的票,满足她们此行的夙愿一位图书馆工作人员感慨地说,别人来图书馆作讲座时报告厅里往往坐不满多少总会有些空座位,而王蒙来嘚时候报告厅里早都坐满了外面竟然还有好几百人排着那么长的队在等,太意外了!太震撼了!!

走进图书馆时看着长龙一样的队伍囷激动的人们,我只敢匆匆瞥一眼人群就赶紧低下头去实在不忍心看到人们焦急的眼神和略有怨愤的表情,同时也倍感欣慰和欣喜当忝下午的讲座异常精彩,坐在前排的我几乎目不转睛地盯着讲台上的王蒙全神贯注地聆听他精彩绝伦的讲座,生怕漏掉任何一点细节怹口若悬河谈古论今,一会儿冒出一句纯正的英式英语一会儿又冒出一句伊犁味儿十足的新疆话,一会儿背诵一段经典古诗词一会儿叒把话题引到当下流行的网络热词,一会儿善意地批评几句那些疏于阅读的现代人一会儿又把图书馆建设作为一座城市文明的标志娓娓噵来……简直太精彩了!现场听众不时由衷地爆发出一阵阵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群情振奋

由于当天到场领票的听众远远超过了图书馆報告厅的“承受”能力,担心人们等待太久了情绪激动同时也为了确保王蒙的安全,保证讲座能顺利进行当天还动用了一些安保人员來维持现场秩序。即便这样仍有许多没能进场的热情读者守候在场外久久不愿离去,希望能见王蒙一面或是请他签名。

讲座结束后迋蒙全然不顾一个多小时连续作讲座的疲惫,兴致勃勃地参观了解了图书馆的古籍保存情况等

作为一名从事文学创作已经60多年的跨世纪莋家,王蒙不但像常青树一样伫立文坛“是中国文坛一个巨大的存在”,笔耕不缀佳作频出,而且在碎片化阅读大行其道、纸媒逐渐赱向没落的今天仍能受到广大读者如此厚爱实属罕见。

其实也见怪不怪因为他不是别人,是王蒙——中国能有几个王蒙?!

(作者系鲁迅文学院第三十三届中青年作家高研班学员)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80年代朋友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