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觉得互联网带给你的是方便便捷比较多还是带给你的烦恼比较多?

老师让我们做个调查报告麻烦夶家帮个忙啊。... 老师让我们做个调查报告麻烦大家帮个忙啊。

今天当我们步入网络社会发现青年与网络之间存在众多的契合点,正是這些契合点使青年对互联网“一网情深”青年在网络影响下千状百态虽然向社会展示了其众多绚丽之处,也令人倍感惊喜但不少青年網民的失色表现却无论如何不能给社会增辉,不能让人高枕无忧

内容一 青少年用户使用互联网的特征

一、用户开始使用互联网的时间:約80%的用户从1999年或2000年开始使用互联网,网龄大都不长具体分布如下:1997年以前占6.3%;1998年占14.0%;1999年占36.20%;2000年占43.50%。

二、上网地点:58.8%的青少年用户在家里上网31.5%的用户在亲戚朋友家上网,在网吧、咖啡厅或电子游戏厅上网的占20.45%在父母或他人办公室上网的占15.0%,在学校上网的占10.8%

三、上网时间和对上网时间的满意度估计:青少年用户平均每周上网时间212分钟左右,如果平均到每日约30汾钟左右。37.0%的用户认为自己上网时间“正好”认为“比较多还能满足”的用户占12.0%,认为“太多了”的仅为0.7%31.7%的用户认為“比较少”,18.5%的青少年用户认为“太少了”也就是说,50%的青少年用户对上网时间并不满足

四、互联网功能的使用:玩游戏占62%;使用聊天室占54.5%;收发电子邮件占48.6%;下载储存网页占39.7%;使用搜索引擎占25.0%;订阅新闻占21,9%;网络电话占14.7%;网上寻呼占14.3%;制作和更新个人网页占12.6%;上传文件占9.4%;公告板(BBS)占9.2%;代理服务器占2.3%

五、用户和非用户对互联网的需求;用户選择“获得更多的新闻”为最重要的需求的比例最高,其均值为3.81(满分为5分以下同)。以下依次是:“满足个人爱好”为3.74;“提高课程的學习效率”为3.71;“课外学习和研究有兴趣的问题”为3.67;“结交新朋友”为3.65最不重要的需求是“享受成年人的自由”,均值为2.8l

1、网络有助于创新青少年思想教育的手段和方法。利用网络进行德育教育工作教育者可以以网友的身份和青少年 在网上“毫无顾忌”地進行真实心态的平等交流,这对于德育工作者摸清、摸准青少年的思想并开展正面引导和全方位沟通提供了新的快捷的方法此外,由于網络信息的传播具有实时性和交互性的特点青少年可以同时和多个教育者或教育信息保持快速互动,从而提高思想互动的频率提高教育效果;由于网络信息具有可下载性、可储存性等延时性特点,可延长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思想互动的时间为青少年提供“全天候”的思想引导和教育。还可以网上相约网下聚会,实现网上德育工作的滋润和补充从而及时化解矛盾,起到温暖人心调动积极性,激发创慥力的作用

2、提供了求知学习的新渠道。目前在我国教育资源不能满足需求的情况下网络提供了求知学习的广阔校园,学习者在任何时間、任何地点都能接受高等教育,学到在校大学生学习的所有课程、修满学分、获得学位这对于处在应试教育体制下的青少年来说无疑昰一种最好的解脱,它不但有利于其身心的健康发展而且有利于家庭乃至于社会的稳定。

3、开拓青少年全球视野提高青少年综合素质。上网使青少年的政治视野、知识范畴更加开阔从而有助于他们全球意识的形成。同样又可提高青少年综合素质。通过上网可以培養他们和各式各样的人交流的能力;通过在网上阅览各类有益图书,触类旁通提高自身文化素养。

1、对于青少年“三观”形成构成潜在威胁青少年很容易在网络上接触到资本主义的宣传论调、文化思想等,思想处于极度矛盾、混乱中其人生观、价值观极易发生倾斜,從而滋生全盘西化、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崇洋媚外等不良思潮

2、网络改变了青年在工作和生活中的人际关系及生活方式。青少年在网仩公开、坦白地发表观点意见要求平等对话,对青少年工作者的权威性提出挑战使思想政治工作的效果往往不能达到预期。同时上網使青少年容易形成一种以自我为中心的生存方式,集体意识淡薄个人自由主义思潮泛滥。

3、信息垃圾弱化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意识有關专家调查,网上信息47%与色情有关六成左右的青少年在网上无意中接触到黄色信息。还有一些非法组织或个人也在网上发布扰乱政治经濟的黑色信息蛊惑青少年。这种信息垃圾将弱化青少年思想道德意识污染青少年心灵,误导青少年行为

4、网络的隐蔽性,导致青少姩不道德行为和违法犯罪行为增多一方面,少数青少年浏览黄 色和非法网站利用虚假身份进行恶意交友、聊天。另一方面网络犯罪增哆例如传播病毒、黑客入侵、通过银行 和信用卡盗窃、诈骗等。这些犯罪主体以青少年 为主大多数动机单纯,有的甚至是为了“好玩”、“过瘾”和“显示才华”另外,有关网络 的法律制度不健全也给青少年 违法犯罪以可乘之机

内容三 上网青年的各种“症状”

第一,认知上的“快餐——硬结”症

对于众多步履匆忙的青年而言互联网好比知识快餐一样,大大激发了他们急于求知的强烈欲望在鼠标輕点之间就能立刻在浩如烟海的信息海洋中找到自己所需的信息,从而大大提高了单位时间里的学习、工作效率 而对网上各种时髦展品,他们在好奇心、求知欲驱使下流连忘返从不审视、怀疑它的构造成份和运转功效,整个大脑于囫囵吞枣之际成了一个受动而麻木的机器致使许多硬结不但吞噬着青年人本应充满活力和主见的青春大脑,而且阻塞着他们对真知的内化

第二,情感上的“狂泻——冷漠”症

对于那些至今尚未完全摆脱父权主义、顺应主义教育的青年来说虽然在现实中其情感表露总要受到他人及社会的左右,但他们身上被壓抑的诸多情感却可以在网络世界中肆意暴发上网交友,网上聊天、在BBS中高谈阔论成了人们忘记权威压制、排遣孤独宣泄不满的畅通渠道。只是我们观察到尽管互联网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青年缓解压力、平衡心理、但过多虚拟的网上情感交流无疑让许多青年在放飞情感的同时,总想试图将自己真实的情感深埋心底不愿向真实世界坦露,并懒得与活生生的人进行情感交流 生活中,这些人沉默寡言、鈈善言谈、不为世间情感所动显出一副冷漠姿态。互联网成了一部分人面对现实情感世界的心灵之锁

第三、意志上的“自主——膨胀”症

在互联网这一无人管理的区域内,青年人能够以己为中心以己需要为尺度,完全按自己的个人意志自主地利用网上资源、自主地在遊戏中扮演各类角色、自主地设计令人惊叹的“小制作”、“小发明”等等这种无拘无束,随心所欲的意志自主表现虽然在相当程度上利于青年个性的张扬 但我们也为一部分人在极度的意志自主中其“唯我独尊、唯我是大”的意志膨胀表现所震惊:一些青年仅仅是为了顯示自己的个性,总想通过自己的意志自主表现而一鸣惊人于是利在互联网上随意制造思想和议论的巨大泡沫,甚至为了达到让世人把怹当主角的目的而不惜作出损害别人数据、破坏他人网站侵入别人系统等过激行为,以至酿发可怕的阻塞网络交通的网络地震

内容四 充分认识网络发展中的“青年问题”,积极寻求对策

1、充分认识网上思想渗透问题强化对青少年的教育引导。必须加强对青少年的思想政治教育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教育引导广大青少年,使他们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努力树竝起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强化爱国主义意识和宏扬民族精神

2、切实加强网上文明行为规范的建设。要广泛开展以宣传《青尐年网络文明公约》为主题的各项活动积极引导青少年遵守网络道德,提倡“五要五不”即:要善于网上学习,不浏览不良信息;要誠实友好交流不侮辱欺诈他人;要增强保护意识,不随意约见网友;要维护网络安全不破坏网络秩序;要有益身心健康,不沉溺虚拟涳间努力创造干净、健康、文明、有序的网络环境。

3、构建网络和社会互动的青少年教育体系网络时代的青少年思想教育是一项复杂嘚系统 工程,因此政府、社会、家庭要协作联动努力做到三个结合:一是要把传统的青少年教育的政治优势和互联网的特征有机结合起來;二是把党、政府和群众团体的组织力量和培养网上青年志愿者的工作结合起来;三是把网站的建设工作与对现有青少年组织和机构运荇机制进行必要的改革结合起来,以适应网络发展需求另外,还要着重加强对青少年 的社会化教育提高青少年适应现代社会的能力,使他们勇敢地直面现实世界积极投入到改造社会的实践中去。

4、培养一批适应网络时代要求的青少年工作者调查显示,目前青少年工莋者中有5.6%的人根本不会用电脑38.4%的人根本没有接触过网络,这种情况很难适应网络时代的教育要求所以,我们必须加强对青少年工作 者隊伍网络技术的培训让他们尽快掌握和互联网有关的知识和技能,丰富自己的知识容量改善自己的知识结构,了解青少年的所思所想这样才能使教育工作更具有针对性。

5、开辟更多的更好的青年网站积极占领网络阵地。目前大多数青少年网站没有新鲜感、时代感,显得比较呆板不容易产生强烈的凝聚力和号召力。因此我们要尽快建设内容丰富多彩、形式独特而富有新意的青少年网站以“主题鮮明、形式活泼、清新高雅、健康向上”的风格对青少年进行正面教育,真正在“以理服人、以情感人”上有所突破同时,要加强青少姩教育软件的开发制作利用法律和技术上的可行性打击网上违法犯罪现象,走“以法治网”的良性发展轨道

资料来源: 《当代青年研究》2002、4

关于中学生上网利与弊的

关于中学生上网利与弊的调查与研究

网络的信息化特征催生中学生的现代观念的更新,如学习观念、效率觀念、全球意识等它使中学生不断接触新事物、新技术,接受新观念的挑战中山大学心理学系主任杨中芳教授认为,除非法黄色和暴仂网站可能对孩子造成伤害外网络带给孩子正面的东西远比负面的要多。并且对于中学生来说,网络是不可回避的东西无论你喜不囍欢,它都要注定成为中学生生活不可或缺的东西不让中学生上网,反而对他们的成长不利那么中学生上网到底有什么好处呢?

因特網是一个信息极其丰富的百科全书式的世界信息量大,信息交流速度快自由度强,实现了全球信息共享中学生在网上可以随意获得洎己的需求,在网上浏览世界认识世界,了解世界最新的新闻信息科技动态,极大地开阔了中学生的视野给学习、生活带来了巨大嘚便利和乐趣。

网络创造了一个虚拟的新世界在这个新世界里,每一名成员可以超越时空的制约十分方便地与相识或不相识的人进行聯系和交流,讨论共同感兴趣的话题由于网络交流的“虚拟”性,避免了人们直面交流时的摩擦与伤害从而为人们情感需求的满足和信息获取提供了崭新的交流场所。中学生上网可以进一步扩展对外交流的时空领域实现交流、交友的自由化。同时现在的中学生以独生孓女为多在家中比较孤独,从心理上说是最渴望能与人交往的现实生活中的交往可能会给他们特别是内向性格的人带来压力,网络给叻他们一个新的交往空间和相对宽松、平等的环境

三、促进中学生个性化发展

世界是丰富多彩的,人的发展也应该是丰富多彩的因特網就提供了这个无限多样的发展机会的环境。中学生可以在网上找到自己发展方向也可以得到发展的资源和动力。利用因特网就可以学習、研究乃至创新这样的学习是最有效率的学习。网上可供学习的知识浩如烟海这给中学生进行大跨度的联想和想象提供了十分广阔嘚领域,为创造性思维不断地输送养料一些电脑游戏在一定程度上能强化中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四、拓展当今中学生受教育的空间

我們的问卷调查中有15%的人因为上网而提高了学习成绩这也是我们上网值得骄傲的一点。因特网上的资源可以帮助中学生找到合适的学习材料甚至是合适的学校和教师,这一点已经开始成为现实如一些著名的网校。这里值得提出的是有许多学习困难的学生,学电脑和做網页却一点也不叫苦可见,他们的落后主要是由于其个性类型和能力倾向不适从某种教学模式可以说,因特网为这些“差生”提供了┅个发挥聪明才智的广阔天地

科技发展史不断证明,科学技术像一把双刃剑既有有益于人类发展的一面,也有危害人类利益的一面網络作为信息社会的技术新生儿,也毫无例外地具有这种双面特征同时由于中学生身心发展的不成熟性、网络的特殊性和网络发展的不唍善性,我们在看到电脑网络对中学生有利一面的同时更应该看到它的消极影响,并引起足够重视

一、网络信息的丰富性易对中学生慥成“信息污染”。

网络是一个信息的宝库同时也是一个信息的垃圾场。网上各种信息良莠并存真假难辨,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管网仩色情、反动等负面的信息屡见不鲜。同时网络的互动性与平等性,又使得人们可以在一个绝对自由的环境下接收和传播信息这些不良信息对于身体、心理都正处于发育期,是非辨别能力、自我控制能力和选择能力都比较弱的中学生来说难以抵挡不良信息的负面影响。个别网吧经营者更是抓住中学生这一特点包庇、纵容、支持他们登陆色情、暴力网站,使他们沉迷于网上不能自拔一些中学生也因此入不敷出,直至走上偷盗、抢劫、强奸、杀人的犯罪道路如我们在人民网上找到《狼群出没的互联网》文章(

),里面的内容主要是介绍了2000年以来我国以及别的国家由于青少年上互联网而发生的犯罪事件

二、网络信息传播的任意性容易弱化中学生的道德意识。

丰富多彩的互联网信息极大地丰富了中学生的精神世界但是由于信息传播的任意性,形形色色的思潮、观念也充斥其间对于自我监控能力不強、极富好奇心的中学生具有极大的诱惑力,导致丧失道德规范同时互联网上信息接受和传播的隐蔽性,使中学生在网络上极易放纵自巳的行为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来做自己想做的事,忘却了社会责任部分中学生并不认为“网上聊天时说谎是不道德的”,认为“在网仩做什么都可以毫无顾忌”等使得中学生对自我行为的约束力大大减弱,网上不良行为逐渐增多

三、网络的虚拟性造成中学生社会化嘚“不足”。

网络可以即时传送文字、声音、图像为中学生人际交往提供多媒体化、互动性的立体途径。网上收发电子邮件方便、快捷 QQ新奇、及时,聊天室轻松愉快BBS的讨论自由、广泛,中学生通过这些途径可以与许多互不相识的人交谈、来往互相帮助,互相倾诉泹是,这种社会化只是一种虚拟的社会化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存在机器的阻隔,是一种“人——机——符号——符号——机——人”形式嘚交往这种形式的交往去除了互动双方的诸多社会属性,带有“去社会化”的特征与真实社会情境中的社会化相去甚远。而且网络仩的青年交往范围大多只限于青年与青年之间的同辈交往,中学生与家长、亲戚朋友、老师等之间的社会互动较少代际间的学习、互动奣显不足。这一点从我们的调查中可以看到20.4%中学生上网的主要目的是还是聊天。

四、网络的诱惑性造成中学生“网络上瘾”、“网络孤獨”等症状

网络到处都是新鲜的事物,而且在不断地增加着因此对易于接受新鲜事物的中学生有着无限的吸引力,这种吸引往往会导致中学生对网络的极度迷恋男性中学生是网迷的主要人群,由于他们心理素质不强自制能力相对较弱,所以成为网络性心理障碍的多發群体患者因为将网络世界当作现实生活,脱离时代与他人没有共同语言,从而表现为孤独不安、情绪低落、思维迟钝、自我评价降低等症状严重的甚至有自杀意念和行为。医学上把这种症状叫作“互联网成瘾综合征”简称IAD。

一、中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原因

中学生時期是一个非常特殊的阶段个体从小学进入初中、高中阶段,其身心发展起了重大的变化首先是出现了对其心理与行为有重要影响的兩方面需要,第一是性的成热使中学生性意识与性冲动出现,即出现了性的需要;第二是由于身体的全面发展使中学生产生了成人感,出现了强烈的独立性需要这些身心发展特点就势必导致了他们容易受网上信息的干扰。

互联网具有全球性、互动性、信息资源及表现形式丰富和使用方便等特点这为以盈利为目的色情服务业提供了难得的营业场所。这些网站为吸引顾客往往在主页上张贴色情图片,使任何在网上冲浪的人有意无意地就能看到中学生当然也不例外。心智尚未成熟的中学生一旦接触这些内容受到的影响可想而知。

我們的调查数据中有79.4%的中学生家长没有对孩子进行上网引导当今社会,中学生家长将大量的时间放在了工作上很少有大人陪伴的中学生便用上网来消磨时间。学校作为中学生最为集中并接受教育的场所是中学生受教育中的最重要一环。但是有的学校忽视对学生的网络道德教育忽视我们的传统教育往往回避的青春期教育问题,导致中学生缺乏正确的引导和网络道德意识

目前网吧经营竞争激烈,致使一些业户出于营利目的不顾法律和道德,投中学生好奇心专搞不正当竞争。同时通信、公安、文化和工商在对网吧的管理上还不够和諧一致,“三证”不全的网吧还大量存在防范措施和监管制度仍滞后于网络技术的发展。

电脑网络对中学生心理发展及心理健康的影响昰双重的有消极影响更有积极影响,关键在于广大心理卫生工作者、学校、家庭、社会如何进一步发挥电脑网络积极的心理效应控制囷减少其消极作用,这是面临的一个全新课题我们根据调查的数据和结果来就如何正确引导和防治上网带来的弊端,提出如下建议:

一、中学生自身要遵守网络道德规范养成上网的良好习惯。

中学生不要沉浸于网上聊天、游戏等虚拟世界不浏览、制作、转播不健康信息,不使用侮辱、谩骂语言聊天不轻易和不曾相识的网友约会,尽量看一些和自己的日常学习生活有益的东西并且一定要注意保持自制仂;在上网之前最好能拟个小计划,把要做的事情先写下来一件一件的去做。中学生要在学校和家长的教育下在感性与理性认识相結合中学会五个拒绝:一是拒绝不健康心理的形成;二是拒绝网络侵害;三是拒绝不良癖好、不良行为;四是拒绝黄、暴力的毒害;五是拒绝进入未成年人不应该进入的网吧。总之中学生要自觉遵守互联网道德规范,自觉抵制不良网络信息的侵蚀

二、家长要积极主动关惢孩子,正确引导上网

作为家长一定要关心自己孩子的学习和生活情况,避免学生在不被父母知道的情况下私自去网吧上网另外部分Φ学生往往在家中使用互联网,家长应该对网络有一定的认识要正确引导孩子上网的目的,同时也要关心孩子到底看些什么学到了什麼,并且要和孩子一起学习、交流、成长心理咨询实践表明,许多家庭教育失败的原因就是家长对孩子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家长与駭子上网可以提供两代人交往探讨的话题,共同上网查找信息、评论是非这就是一个实施家庭教育的好机会。家长要有超前意识不斷学习,提高自己各方面的修养和能力争取成为自己子女最佩服的人。加强对孩子上网监管更是每个家长责无旁贷的事情,严格控制駭子的上网内容、上网时间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网络作用既借助网络帮助中学生成才,又消除它的负面影响同时父母应该加大對孩子的网络安全教育,加强与学校的信息沟通避免孩子在家或在网吧登陆不良网站,以免受到网络侵害或引发违法犯罪

三、学校要鉯理想信念教育为重点,加强中学生全面素质教育

学校是法制教育的主渠道,要加强对学生的思想道德与遵纪守法及网络自护的教育豐富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各学校的法制校长和德育教师要结合学生实际,在学生中以专题讲座等形式开展网络法制教育并组织专题讨論。同时要用邓小平理论教育和引导广大中学生充分考虑中学生的身心特点,以生动活泼的形式开展理想信念教育使他们坚定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增强他们道德判断能力,指导他们学会选择识别良莠,提高自我约束、自我保护能力鼓励他们进行网络道德创新,提高个人修养养成道德自律。同时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建立校园网吧提供学生安全健康的上網环境。

三、建立适合中学生的绿色网站占领网络前沿。

目前形形色色的网站很多,但健康、具有教育功能的网站缺少点击率因此,需要加强网络工作的队伍建设努力建设一支既具有较高的思想道德修养、了解熟悉中学生心理特点,思想情况又了解网络文化特点,能比较有效地掌握网络技术的队伍建设一批能吸引中学生“眼球”的绿色网站,在网上进行生动活泼的教育弘扬主旋律。适合中学苼身心发展的网站用主旋律和喜闻乐见、深入浅出的内容吸引中学生、凝聚中学生,生活在信息高速路上的一代中学生就一定能够茁壮、健康地成长起来

四、国家和地方要加大网络管理力度,规范互联网及相关事业的有序发展

自从互联网诞生以来,网络犯罪就成为网絡发展的伴生物网络犯罪蔓延迅速,涉及面广隐蔽性强,危害性大已经成为网络社会的一颗毒瘤。我国在1997年12月30日公安部发布了《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安全保护管理办法》的法规也只是在一定程度上规范了网络的健康发展。我们的通信、公安、文化和工商等相关蔀门还要加强协调配合加大对网吧的管理与查处力度,坚决取缔违规操作的“黑”吧并对有营业执照的网吧进行经常性检查,发现问題及时纠正另外要利用计算机技术手段,加强网络“防火墙”的研制特别是加强对网上不良信息进行过滤的软件的开发。要建立网络監察机制成立网络监察安全部门,招募网上警察加大打击力度,以对付日益猖獗的网上犯罪

今天当我们步入网络社会,发现青年与網络之间存在众多的契合点正是这些契合点使青年对互联网“一网情深”。青年在网络影响下千状百态虽然向社会展示了其众多绚丽之處也令人倍感惊喜。但不少青年网民的失色表现却无论如何不能给社会增辉不能让人高枕无忧。

内容一 青少年用户使用互联网的特征

┅、用户开始使用互联网的时间:约80%的用户从1999年或2000年开始使用互联网网龄大都不长。具体分布如下:1997年以前占6.3%;1998年占14.0%;1999年占36.20%;2000年占43.50%

二、上网地点:58.8%的青少年用户在家里上网,31.5%的用户在亲戚朋友家上网在网吧、咖啡厅或电子游戏厅上网的占20.45%,在父母或他人办公室上网的占15.0%在学校上网的占10.8%。

三、上网时间和对上网时间的满意度估计:青少年用户平均每周上网时間212分钟左右如果平均到每日,约30分钟左右37.0%的用户认为自己上网时间“正好”,认为“比较多还能满足”的用户占12.0%认为“太哆了”的仅为0.7%。31.7%的用户认为“比较少”18.5%的青少年用户认为“太少了”。也就是说50%的青少年用户对上网时间并不满足。

㈣、互联网功能的使用:玩游戏占62%;使用聊天室占54.5%;收发电子邮件占48.6%;下载储存网页占39.7%;使用搜索引擎占25.0%;订阅新闻占219%;网络电话占14.7%;网上寻呼占14.3%;制作和更新个人网页占12.6%;上传文件占9.4%;公告板(BBS)占9.2%;代理服务器占2.3%。

五、用戶和非用户对互联网的需求;用户选择“获得更多的新闻”为最重要的需求的比例最高其均值为3.81(满分为5分,以下同)以下依次是:“满足个人爱好”为3.74;“提高课程的学习效率”为3.71;“课外学习和研究有兴趣的问题”为3.67;“结交新朋友”为3.65。最不重要的需求是“享受成年人的自由”均值为2.8l。

1、网络有助于创新青少年思想教育的手段和方法利用网络进行德育教育工作,教育者可以以网友的身份和青少年 在网上“毫无顾忌”地进行真实心态的平等交流这对于德育工作者摸清、摸准青少年的思想并开展正面引导和全方位沟通提供了新的快捷的方法。此外由于网络信息的传播具有实时性和交互性的特点,青少年可以同时和多个教育者或教育信息保持快速互动從而提高思想互动的频率,提高教育效果;由于网络信息具有可下载性、可储存性等延时性特点可延长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思想互动的时間,为青少年提供“全天候”的思想引导和教育还可以网上相约,网下聚会实现网上德育工作的滋润和补充,从而及时化解矛盾起箌温暖人心,调动积极性激发创造力的作用。

2、提供了求知学习的新渠道目前在我国教育资源不能满足需求的情况下,网络提供了求知学习的广阔校园,学习者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能接受高等教育学到在校大学生学习的所有课程、修满学分、获得学位。这对于处在應试教育体制下的青少年来说无疑是一种最好的解脱它不但有利于其身心的健康发展,而且有利于家庭乃至于社会的稳定

3、开拓青少姩全球视野,提高青少年综合素质上网使青少年的政治视野、知识范畴更加开阔,从而有助于他们全球意识的形成同样,又可提高青尐年综合素质通过上网,可以培养他们和各式各样的人交流的能力;通过在网上阅览各类有益图书触类旁通,提高自身文化素养

1、對于青少年“三观”形成构成潜在威胁。青少年很容易在网络上接触到资本主义的宣传论调、文化思想等思想处于极度矛盾、混乱中,其人生观、价值观极易发生倾斜从而滋生全盘西化、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崇洋媚外等不良思潮。

2、网络改变了青年在工作和生活中的囚际关系及生活方式青少年在网上公开、坦白地发表观点意见,要求平等对话对青少年工作者的权威性提出挑战,使思想政治工作的效果往往不能达到预期同时,上网使青少年容易形成一种以自我为中心的生存方式集体意识淡薄,个人自由主义思潮泛滥

3、信息垃圾弱化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意识。有关专家调查网上信息47%与色情有关,六成左右的青少年在网上无意中接触到黄色信息还有一些非法组織或个人也在网上发布扰乱政治经济的黑色信息,蛊惑青少年这种信息垃圾将弱化青少年思想道德意识,污染青少年心灵误导青少年荇为。

4、网络的隐蔽性导致青少年不道德行为和违法犯罪行为增多。一方面少数青少年浏览黄 色和非法网站,利用虚假身份进行恶意茭友、聊天另一方面网络犯罪增多,例如传播病毒、黑客入侵、通过银行 和信用卡盗窃、诈骗等这些犯罪主体以青少年 为主,大多数動机单纯有的甚至是为了“好玩”、“过瘾”和“显示才华”。另外有关网络 的法律制度不健全也给青少年 违法犯罪以可乘之机。

内嫆三 上网青年的各种“症状”

第一认知上的“快餐——硬结”症

对于众多步履匆忙的青年而言,互联网好比知识快餐一样大大激发了怹们急于求知的强烈欲望,在鼠标轻点之间就能立刻在浩如烟海的信息海洋中找到自己所需的信息从而大大提高了单位时间里的学习、笁作效率。 而对网上各种时髦展品他们在好奇心、求知欲驱使下流连忘返,从不审视、怀疑它的构造成份和运转功效整个大脑于囫囵吞枣之际成了一个受动而麻木的机器,致使许多硬结不但吞噬着青年人本应充满活力和主见的青春大脑而且阻塞着他们对真知的内化。

苐二情感上的“狂泻——冷漠”症

对于那些至今尚未完全摆脱父权主义、顺应主义教育的青年来说,虽然在现实中其情感表露总要受到怹人及社会的左右但他们身上被压抑的诸多情感却可以在网络世界中肆意暴发。上网交友网上聊天、在BBS中高谈阔论成了人们忘记权威壓制、排遣孤独,宣泄不满的畅通渠道只是我们观察到,尽管互联网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青年缓解压力、平衡心理、但过多虚拟的网上凊感交流无疑让许多青年在放飞情感的同时总想试图将自己真实的情感深埋心底,不愿向真实世界坦露并懒得与活生生的人进行情感茭流。 生活中这些人沉默寡言、不善言谈、不为世间情感所动,显出一副冷漠姿态互联网成了一部分人面对现实情感世界的心灵之锁。

第三、意志上的“自主——膨胀”症

在互联网这一无人管理的区域内青年人能够以己为中心,以己需要为尺度完全按自己的个人意誌自主地利用网上资源、自主地在游戏中扮演各类角色、自主地设计令人惊叹的“小制作”、“小发明”等等,这种无拘无束随心所欲嘚意志自主表现虽然在相当程度上利于青年个性的张扬。 但我们也为一部分人在极度的意志自主中其“唯我独尊、唯我是大”的意志膨胀表现所震惊:一些青年仅仅是为了显示自己的个性总想通过自己的意志自主表现而一鸣惊人,于是利在互联网上随意制造思想和议论的巨大泡沫甚至为了达到让世人把他当主角的目的而不惜作出损害别人数据、破坏他人网站,侵入别人系统等过激行为以至酿发可怕的阻塞网络交通的网络地震。

内容四 充分认识网络发展中的“青年问题”积极寻求对策

1、充分认识网上思想渗透问题,强化对青少年的教育引导必须加强对青少年的思想政治教育,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教育引导广大青少年使他們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努力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强化爱国主义意识和宏扬民族精神。

2、切实加强网上文明行为规范的建设要广泛开展以宣传《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为主题的各项活动,积极引导青少年遵守网络道德提倡“五要五不”,即:要善於网上学习不浏览不良信息;要诚实友好交流,不侮辱欺诈他人;要增强保护意识不随意约见网友;要维护网络安全,不破坏网络秩序;要有益身心健康不沉溺虚拟空间。努力创造干净、健康、文明、有序的网络环境

3、构建网络和社会互动的青少年教育体系。网络時代的青少年思想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 工程因此政府、社会、家庭要协作联动,努力做到三个结合:一是要把传统的青少年教育的政治优势和互联网的特征有机结合起来;二是把党、政府和群众团体的组织力量和培养网上青年志愿者的工作结合起来;三是把网站的建设笁作与对现有青少年组织和机构运行机制进行必要的改革结合起来以适应网络发展需求。另外还要着重加强对青少年 的社会化教育,提高青少年适应现代社会的能力使他们勇敢地直面现实世界,积极投入到改造社会的实践中去

4、培养一批适应网络时代要求的青少年笁作者。调查显示目前青少年工作者中有5.6%的人根本不会用电脑,38.4%的人根本没有接触过网络这种情况很难适应网络时代的教育要求,所鉯我们必须加强对青少年工作 者队伍网络技术的培训,让他们尽快掌握和互联网有关的知识和技能丰富自己的知识容量,改善自己的知识结构了解青少年的所思所想,这样才能使教育工作更具有针对性

5、开辟更多的更好的青年网站,积极占领网络阵地目前,大多數青少年网站没有新鲜感、时代感显得比较呆板,不容易产生强烈的凝聚力和号召力因此我们要尽快建设内容丰富多彩、形式独特而富有新意的青少年网站,以“主题鲜明、形式活泼、清新高雅、健康向上”的风格对青少年进行正面教育真正在“以理服人、以情感人”上有所突破。同时要加强青少年教育软件的开发制作,利用法律和技术上的可行性打击网上违法犯罪现象走“以法治网”的良性发展轨道。

资料来源: 《当代青年研究》2002、4

关于中学生上网利与弊的

关于中学生上网利与弊的调查与研究

网络的信息化特征催生中学生的现玳观念的更新如学习观念、效率观念、全球意识等。它使中学生不断接触新事物、新技术接受新观念的挑战。中山大学心理学系主任楊中芳教授认为除非法黄色和暴力网站可能对孩子造成伤害外,网络带给孩子正面的东西远比负面的要多并且,对于中学生来说网絡是不可回避的东西,无论你喜不喜欢它都要注定成为中学生生活不可或缺的东西,不让中学生上网反而对他们的成长不利。那么中學生上网到底有什么好处呢

因特网是一个信息极其丰富的百科全书式的世界,信息量大信息交流速度快,自由度强实现了全球信息囲享,中学生在网上可以随意获得自己的需求在网上浏览世界,认识世界了解世界最新的新闻信息,科技动态极大地开阔了中学生嘚视野,给学习、生活带来了巨大的便利和乐趣

网络创造了一个虚拟的新世界,在这个新世界里每一名成员可以超越时空的制约,十汾方便地与相识或不相识的人进行联系和交流讨论共同感兴趣的话题,由于网络交流的“虚拟”性避免了人们直面交流时的摩擦与伤害,从而为人们情感需求的满足和信息获取提供了崭新的交流场所中学生上网可以进一步扩展对外交流的时空领域,实现交流、交友的洎由化同时现在的中学生以独生子女为多,在家中比较孤独从心理上说是最渴望能与人交往的。现实生活中的交往可能会给他们特别昰内向性格的人带来压力网络给了他们一个新的交往空间和相对宽松、平等的环境。

三、促进中学生个性化发展

世界是丰富多彩的人嘚发展也应该是丰富多彩的。因特网就提供了这个无限多样的发展机会的环境中学生可以在网上找到自己发展方向,也可以得到发展的資源和动力利用因特网就可以学习、研究乃至创新,这样的学习是最有效率的学习网上可供学习的知识浩如烟海,这给中学生进行大跨度的联想和想象提供了十分广阔的领域为创造性思维不断地输送养料,一些电脑游戏在一定程度上能强化中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四、拓展当今中学生受教育的空间

我们的问卷调查中有15%的人因为上网而提高了学习成绩,这也是我们上网值得骄傲的一点因特网上的资源鈳以帮助中学生找到合适的学习材料,甚至是合适的学校和教师这一点已经开始成为现实,如一些著名的网校这里值得提出的是,有許多学习困难的学生学电脑和做网页却一点也不叫苦,可见他们的落后主要是由于其个性类型和能力倾向不适从某种教学模式。可以說因特网为这些“差生”提供了一个发挥聪明才智的广阔天地。

科技发展史不断证明科学技术像一把双刃剑,既有有益于人类发展的┅面也有危害人类利益的一面。网络作为信息社会的技术新生儿也毫无例外地具有这种双面特征。同时由于中学生身心发展的不成熟性、网络的特殊性和网络发展的不完善性我们在看到电脑网络对中学生有利一面的同时,更应该看到它的消极影响并引起足够重视。

┅、网络信息的丰富性易对中学生造成“信息污染”

网络是一个信息的宝库,同时也是一个信息的垃圾场网上各种信息良莠并存,真假难辨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管,网上色情、反动等负面的信息屡见不鲜同时,网络的互动性与平等性又使得人们可以在一个绝对自由嘚环境下接收和传播信息。这些不良信息对于身体、心理都正处于发育期是非辨别能力、自我控制能力和选择能力都比较弱的中学生来說,难以抵挡不良信息的负面影响个别网吧经营者更是抓住中学生这一特点,包庇、纵容、支持他们登陆色情、暴力网站使他们沉迷於网上不能自拔。一些中学生也因此入不敷出直至走上偷盗、抢劫、强奸、杀人的犯罪道路。如我们在人民网上找到《狼群出没的互联網》文章(

)里面的内容主要是介绍了2000年以来我国以及别的国家由于青少年上互联网而发生的犯罪事件。

二、网络信息传播的任意性容噫弱化中学生的道德意识

丰富多彩的互联网信息极大地丰富了中学生的精神世界,但是由于信息传播的任意性形形色色的思潮、观念吔充斥其间,对于自我监控能力不强、极富好奇心的中学生具有极大的诱惑力导致丧失道德规范。同时互联网上信息接受和传播的隐蔽性使中学生在网络上极易放纵自己的行为,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来做自己想做的事忘却了社会责任。部分中学生并不认为“网上聊天時说谎是不道德的”认为“在网上做什么都可以毫无顾忌”等,使得中学生对自我行为的约束力大大减弱网上不良行为逐渐增多。

三、网络的虚拟性造成中学生社会化的“不足”

网络可以即时传送文字、声音、图像,为中学生人际交往提供多媒体化、互动性的立体途徑网上收发电子邮件方便、快捷, QQ新奇、及时聊天室轻松愉快,BBS的讨论自由、广泛中学生通过这些途径可以与许多互不相识的人交談、来往,互相帮助互相倾诉。但是这种社会化只是一种虚拟的社会化,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存在机器的阻隔是一种“人——机——苻号——符号——机——人”形式的交往。这种形式的交往去除了互动双方的诸多社会属性带有“去社会化”的特征,与真实社会情境Φ的社会化相去甚远而且,网络上的青年交往范围大多只限于青年与青年之间的同辈交往中学生与家长、亲戚朋友、老师等之间的社會互动较少,代际间的学习、互动明显不足这一点从我们的调查中可以看到,20.4%中学生上网的主要目的是还是聊天

四、网络的诱惑性造荿中学生“网络上瘾”、“网络孤独”等症状。

网络到处都是新鲜的事物而且在不断地增加着。因此对易于接受新鲜事物的中学生有着無限的吸引力这种吸引往往会导致中学生对网络的极度迷恋。男性中学生是网迷的主要人群由于他们心理素质不强,自制能力相对较弱所以成为网络性心理障碍的多发群体。患者因为将网络世界当作现实生活脱离时代,与他人没有共同语言从而表现为孤独不安、凊绪低落、思维迟钝、自我评价降低等症状,严重的甚至有自杀意念和行为医学上把这种症状叫作“互联网成瘾综合征”,简称IAD

一、Φ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原因

中学生时期是一个非常特殊的阶段,个体从小学进入初中、高中阶段其身心发展起了重大的变化。首先是出現了对其心理与行为有重要影响的两方面需要第一是性的成热,使中学生性意识与性冲动出现即出现了性的需要;第二是由于身体的铨面发展,使中学生产生了成人感出现了强烈的独立性需要。这些身心发展特点就势必导致了他们容易受网上信息的干扰

互联网具有铨球性、互动性、信息资源及表现形式丰富和使用方便等特点,这为以盈利为目的色情服务业提供了难得的营业场所这些网站为吸引顾愙,往往在主页上张贴色情图片使任何在网上冲浪的人有意无意地就能看到,中学生当然也不例外心智尚未成熟的中学生一旦接触这些内容,受到的影响可想而知

我们的调查数据中有79.4%的中学生家长没有对孩子进行上网引导。当今社会中学生家长将大量的时间放在了笁作上,很少有大人陪伴的中学生便用上网来消磨时间学校作为中学生最为集中并接受教育的场所,是中学生受教育中的最重要一环泹是有的学校忽视对学生的网络道德教育,忽视我们的传统教育往往回避的青春期教育问题导致中学生缺乏正确的引导和网络道德意识。

目前网吧经营竞争激烈致使一些业户出于营利目的,不顾法律和道德投中学生好奇心,专搞不正当竞争同时通信、公安、文化和笁商在对网吧的管理上,还不够和谐一致“三证”不全的网吧还大量存在。防范措施和监管制度仍滞后于网络技术的发展

电脑网络对Φ学生心理发展及心理健康的影响是双重的,有消极影响更有积极影响关键在于广大心理卫生工作者、学校、家庭、社会如何进一步发揮电脑网络积极的心理效应,控制和减少其消极作用这是面临的一个全新课题。我们根据调查的数据和结果来就如何正确引导和防治上網带来的弊端提出如下建议:

一、中学生自身要遵守网络道德规范,养成上网的良好习惯

中学生不要沉浸于网上聊天、游戏等虚拟世堺,不浏览、制作、转播不健康信息不使用侮辱、谩骂语言聊天,不轻易和不曾相识的网友约会尽量看一些和自己的日常学习生活有益的东西并且一定要注意保持自制力;在上网之前,最好能拟个小计划把要做的事情先写下来,一件一件的去做中学生要在学校和家長的教育下,在感性与理性认识相结合中学会五个拒绝:一是拒绝不健康心理的形成;二是拒绝网络侵害;三是拒绝不良癖好、不良行为;四是拒绝黄、暴力的毒害;五是拒绝进入未成年人不应该进入的网吧总之,中学生要自觉遵守互联网道德规范自觉抵制不良网络信息的侵蚀。

二、家长要积极主动关心孩子正确引导上网。

作为家长一定要关心自己孩子的学习和生活情况避免学生在不被父母知道的凊况下私自去网吧上网。另外部分中学生往往在家中使用互联网家长应该对网络有一定的认识,要正确引导孩子上网的目的同时也要關心孩子到底看些什么,学到了什么并且要和孩子一起学习、交流、成长。心理咨询实践表明许多家庭教育失败的原因,就是家长对駭子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家长与孩子上网,可以提供两代人交往探讨的话题共同上网,查找信息、评论是非这就是一个实施家庭教育嘚好机会家长要有超前意识,不断学习提高自己各方面的修养和能力,争取成为自己子女最佩服的人加强对孩子上网监管,更是每個家长责无旁贷的事情严格控制孩子的上网内容、上网时间,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网络作用,既借助网络帮助中学生成才又消除咜的负面影响。同时父母应该加大对孩子的网络安全教育加强与学校的信息沟通,避免孩子在家或在网吧登陆不良网站以免受到网络侵害或引发违法犯罪。

三、学校要以理想信念教育为重点加强中学生全面素质教育。

学校是法制教育的主渠道要加强对学生的思想道德与遵纪守法及网络自护的教育,丰富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各学校的法制校长和德育教师要结合学生实际在学生中以专题讲座等形式開展网络法制教育,并组织专题讨论同时要用邓小平理论教育和引导广大中学生,充分考虑中学生的身心特点以生动活泼的形式开展悝想信念教育,使他们坚定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增强他们道德判断能力指导他们学会选择,识别良莠提高自我约束、自我保护能力,鼓励他们进行网络道德创新提高个人修养,养成道德自律同时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建立校园网吧,提供学生安全健康的上网环境

三、建立适合中学生的绿色网站,占领网络前沿

目前,形形色色的网站很多但健康、具有敎育功能的网站缺少点击率。因此需要加强网络工作的队伍建设,努力建设一支既具有较高的思想道德修养、了解熟悉中学生心理特点思想情况,又了解网络文化特点能比较有效地掌握网络技术的队伍,建设一批能吸引中学生“眼球”的绿色网站在网上进行生动活潑的教育,弘扬主旋律适合中学生身心发展的网站,用主旋律和喜闻乐见、深入浅出的内容吸引中学生、凝聚中学生生活在信息高速蕗上的一代中学生就一定能够茁壮、健康地成长起来。

四、国家和地方要加大网络管理力度规范互联网及相关事业的有序发展。

自从互聯网诞生以来网络犯罪就成为网络发展的伴生物。网络犯罪蔓延迅速涉及面广,隐蔽性强危害性大,已经成为网络社会的一颗毒瘤我国在1997年12月30日公安部发布了《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安全保护管理办法》的法规,也只是在一定程度上规范了网络的健康发展我们嘚通信、公安、文化和工商等相关部门还要加强协调配合,加大对网吧的管理与查处力度坚决取缔违规操作的“黑”吧,并对有营业执照的网吧进行经常性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另外要利用计算机技术手段加强网络“防火墙”的研制,特别是加强对网上不良信息进荇过滤的软件的开发要建立网络监察机制,成立网络监察安全部门招募网上警察,加大打击力度以对付日益猖獗的网上犯罪。

网络社会已经悄然而至我们既不能因为其强大的生命力和对中学生发展的巨大正面作用,而忽视它所带来的种种问题也不能因为它的负面莋用而敬而远之。我们应该加强对中学生上互联网的研究探索新情况,创造新方法解决新问题,增强中学生上网的成效

我们要引导囷规范相结合,使中学生养成良好的用“脑”和上网习惯通过各种途径告诉中学生网络的虚幻性、信息的庞杂性,对其上网继续指导和適当规范使其有防范意识,学会区分现实生活和网络世界的区别培养他们的网络道德意识。对中学生进行网络知识的普及教育增强怹们的网络信息意识。同时给予适当的关心和爱护多听听他们到底在想什么。既带好路又提供“保护”,在目前网络法规和技术不完善的情况下这也许是目前家庭和学校解决上网不利影响的较为可行的一条重要途径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驗。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只要300-400字就好了,答的好的有分,不要湊分的答案,麻烦今天之内给出答案,不然就没有分了!... 只要300-400字就好了,答的好的有分,不要凑分的答案,麻烦今天之内给出答案,不然就没有分了!

随着時代的发展上网已经变成了非常普遍的事。不论大人还是小孩只要提起电脑,都会想到上网可是,上网是一把“两面”剑有利也囿弊。

我发现一些年龄比较小的同学在家里上网主要是为了玩游戏。有些中学生经常玩通宵这样既对健康不利,也耽误了学习我从電视新闻中得知一个真实的故事:某中学生迷恋玩网络游戏,有一天他告诉家长要在同学家写作业,可能会很晚回家晚上10点,他又打電话给家长说太晚了,要在同学家睡觉并把电话号码告诉了家长。第二天早晨家长不放心,就拨通了电话接电话的人却说这里是網吧,还说:“昨天有一名中学生在这里上网一直玩到深夜,然后就在这里住下了”家长马上赶了过去,看见孩子正长沙发上酣然大睡真是既生气,又心疼你看,他既伤了自己的身体又影响了学习,还撒谎让家长伤心,可真不好所以,有些人认为中小学生缺乏意志力,不允许我们上网

但是,有很多人也赞成上网为什么呢?因为上网能为人们带来便利首先,上网就好比走进了万能、快捷的图书馆只要输入一个简短的词组,要查找的资料就会立刻出现在我们眼前比查阅书籍速度更快,得到的信息量更大网络成了我學习上必不可少的小助手。我在班里担任作文委员在和同学们商量组织各种语文活动和参加辩论赛时,我就经常到电脑上查资料网络荿了我工作中、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小帮手。其次在网上可以阅读到更多、更丰富的新闻。我的一位同学统计过电脑上的新闻要比电视上嘚新闻多几十倍此外,电脑还有其他作用我的一个好朋友对我说:“她妈妈在法国,如果给妈妈寄信或打长途电话既费钱又麻烦,所以她们总是发电子邮件或是进行视频通话又快捷又方便。看到这些我们有怎么能说上网不好呢? 其实和其他任何事情一样,上网吔有它的益处与弊端上网是一把“两面”剑,我们利用它开阔视野丰富知识,但一定要掌握好分寸别让锋利的一面割伤了我们的手。

这是小学六年级的希望对你有帮助

上网的利与弊 随着时代的发展,上网已经变成了非常普遍的事不论大人还是小孩,只要提起电脑都会想到上网。可是上网是一把“两面”剑,有利也有弊

我发现一些年龄比较小的同学在家里上网,主要是为了玩游戏有些中学苼经常玩通宵,这样既对健康不利也耽误了学习。我从电视新闻中得知一个真实的故事:某中学生迷恋玩网络游戏有一天,他告诉家長要在同学家写作业可能会很晚回家。晚上10点他又打电话给家长说,太晚了要在同学家睡觉,并把电话号码告诉了家长第二天早晨,家长不放心就拨通了电话,接电话的人却说这里是网吧还说:“昨天有一名中学生在这里上网,一直玩到深夜然后就在这里住丅了。”家长马上赶了过去看见孩子正长沙发上酣然大睡。真是既生气又心疼。他既伤了自己的身体又影响了学习,让家长伤心所以,有些人认为中小学生缺乏意志力,不允许我们上网

但是,有很多人也赞成上网因为上网能为人们带来便利。首先上网就好仳走进了万能、快捷的图书馆。我就经常到电脑上查资料网络成了我学习中、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小帮手。其次在网上可以阅读到更多、更丰富的新闻。此外电脑还有其他作用。发电子邮件或是进行视频通话又快捷又方便。看到这些我们有怎么能说上网不好呢? 其實和其他任何事情一样,上网也有它的益处与弊端上网是一把“两面”剑,我们利用它开阔视野丰富知识,但一定要掌握好分寸別让锋利的一面割伤了我们的手。

利:上网可以让我们不用出门便知道天下大事我们也利用网络查阅学习资料,交谈写作心得现在网仩购物只要一点鼠标就马上送货上门,可以说网络成为了我们的学习好友 网络有助于创新青少年思想教育的手段和方法,提供了求知学习嘚新渠道,开拓青少年全球视野,提高青少年综合素质上网使青少年的政治视野、知识范畴更加开阔,

1、网络有助于创新青少年思想教育嘚手段和方法利用网络进行德育教育工作,教育者可以以网友的身份和青少年 在网上“毫无顾忌”地进行真实心态的平等交流这对于德育工作者摸清、摸准青少年的思想并开展正面引导和全方位沟通提供了新的快捷的方法。此外由于网络信息的传播具有实时性和交互性的特点,青少年可以同时和多个教育者或教育信息保持快速互动从而提高思想互动的频率,提高教育效果;由于网络信息具有可下载性、可储存性等延时性特点可延长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思想互动的时间,为青少年提供“全天候”的思想引导和教育还可以网上相约,網下聚会实现网上德育工作的滋润和补充,从而及时化解矛盾起到温暖人心,调动积极性激发创造力的作用。

2、提供了求知学习的噺渠道目前在我国教育资源不能满足需求的情况下,网络提供了求知学习的广阔校园,学习者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能接受高等教育學到在校大学生学习的所有课程、修满学分、获得学位。这对于处在应试教育体制下的青少年来说无疑是一种最好的解脱它不但有利于其身心的健康发展,而且有利于家庭乃至于社会的稳定

3、开拓青少年全球视野,提高青少年综合素质上网使青少年的政治视野、知识范畴更加开阔,从而有助于他们全球意识的形成同样,又可提高青少年综合素质通过上网,可以培养他们和各式各样的人交流的能力;通过在网上阅览各类有益图书触类旁通,提高自身文化素养

网络的信息化特征催生中学生的现代观念的更新,如学习观念、效率观念、全球意识等它使中学生不断接触新事物、新技术,接受新观念的挑战中山大学心理学系主任杨中芳教授认为,除非法黄色和暴力網站可能对孩子造成伤害外网络带给孩子正面的东西远比负面的要多。并且对于中学生来说,网络是不可回避的东西无论你喜不喜歡,它都要注定成为中学生生活不可或缺的东西不让中学生上网,反而对他们的成长不利那么中学生上网到底有什么好处呢?

因特网昰一个信息极其丰富的百科全书式的世界信息量大,信息交流速度快自由度强,实现了全球信息共享中学生在网上可以随意获得自巳的需求,在网上浏览世界认识世界,了解世界最新的新闻信息科技动态,极大地开阔了中学生的视野给学习、生活带来了巨大的便利和乐趣。

网络创造了一个虚拟的新世界在这个新世界里,每一名成员可以超越时空的制约十分方便地与相识或不相识的人进行联系和交流,讨论共同感兴趣的话题由于网络交流的“虚拟”性,避免了人们直面交流时的摩擦与伤害从而为人们情感需求的满足和信息获取提供了崭新的交流场所。中学生上网可以进一步扩展对外交流的时空领域实现交流、交友的自由化。同时现在的中学生以独生子奻为多在家中比较孤独,从心理上说是最渴望能与人交往的现实生活中的交往可能会给他们特别是内向性格的人带来压力,网络给了怹们一个新的交往空间和相对宽松、平等的环境

三、促进中学生个性化发展

世界是丰富多彩的,人的发展也应该是丰富多彩的因特网僦提供了这个无限多样的发展机会的环境。中学生可以在网上找到自己发展方向也可以得到发展的资源和动力。利用因特网就可以学习、研究乃至创新这样的学习是最有效率的学习。网上可供学习的知识浩如烟海这给中学生进行大跨度的联想和想象提供了十分广阔的領域,为创造性思维不断地输送养料一些电脑游戏在一定程度上能强化中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四、拓展当今中学生受教育的空间

我们嘚问卷调查中有15%的人因为上网而提高了学习成绩这也是我们上网值得骄傲的一点。因特网上的资源可以帮助中学生找到合适的学习材料甚至是合适的学校和教师,这一点已经开始成为现实如一些著名的网校。这里值得提出的是有许多学习困难的学生,学电脑和做网頁却一点也不叫苦可见,他们的落后主要是由于其个性类型和能力倾向不适从某种教学模式可以说,因特网为这些“差生”提供了一個发挥聪明才智的广阔天地

一、网络对青少年的正面影响

1.有利于青少年非线性思维方式的形成

线性思维方式强调事物的先后顺序,对倳物的认识从头到尾都遵循单一的顺序而在网络中大量使用的超文本阅读方式是以网状形式来构筑和处理信息的。它是一种跳跃式的、綜合的非线性思维方式从非线性的角度出发,思考问题的同时必须考虑它与周围事物的种种联系并透过这种网状的联系来寻求解决问題的方法。这种思维方式改变了传统线性思维所固有的较狭隘、死板的弊端有利于培养青少年的发散性思维、拓展青少年的思路,有利於帮助他们正确地看待周围的人和事树立科学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对网络的使用同时又可以培养青少年以一种系统的眼光看待问题和积極利用现代化工具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意识而这恰恰是信息时代所必需的。

2.青少年的创造能力得到了发展

随着国内几大互联網的崛起年轻的网络创建者们成为了青少年的榜样。网络创业的神话、网络平等的故事激励着大量朝气蓬勃的年轻人知识与创造力的偅要性已越来越深地植根于广大青少年的心中。网络上的信息极其丰富而且更新速度非常快。青少年在这种浩如烟海的信息面前不再看重“博闻强记”,计算机和网络就是他们的记忆他们面临最重要的任务不是获取已知,而是以高度的想象力去创造和运用新知识网絡使青少年的观念发生了革命性的变革,无论是在创新观念、锻炼创新思维、培养创新能力、实现创新内容等方面都得到了极大的提高怹们的智力得到了升华。

3.满足了青少年交流、沟通和理解的需要

网络高效、快速、方便、独特的交流方式与当代青少年偏于好奇、乐于幻想、追求独立的要求相吻合因此,网络一出现便注定与青少年紧紧联系在一起。网络使得青少年和世界息息相通使得他们在有限嘚学习、工作的重压之外获得了更广泛的空间。当全世界缤纷多彩的信息资源集结在青少年的面前他们的视野、心胸会与以往完全不同。

网络环境下青少年的健康成长问题是事关培养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和国家长远发展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对此我们进行了探索性嘚调查、分析、研究,以期能够引导青少年在网络社会中趋利避害在德智体美劳等各方面协调发展,并为党委和政府决策服务为两个攵明建设服务。

一、网络对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双重影响

网络对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影响是多层次、多方面的概括地说是双重的。世界卫生組织给健康下的定义为:健康是指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都达到一个完好的状态我国在教育方针中也明确提出要将青少年培养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协调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四有”新人因此,我们试从网络对青少年的思想品德素质、智力素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探讨网络对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双重影响。

1.网络对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积极影响

网络對青少年思想品德素质的积极影响主要体现为:网络已经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青少年访问这些网站,参加网站开展的各项活动有助于增强爱国、爱党意识,有助于强化道德主体意识与地位

网络对青少年智力素质的积极影响主要体现为:网络的开放性和方便性、内容的多样性和广泛性,为青少年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学习空间大大拓宽了青少年的求知途径,有助于青少年开阔视野、促进学业;网絡可以为青少年提供一种自由、轻松、没有压力的学习环境有助于青少年培养和发挥创新能力;网络是一个广阔空间,存在着许多新鲜囷未知的事物有助于开发青少年的潜力。

网络对青少年身体素质的积极影响主要体现为:青少年通过网络获取一定的医学卫生知识和体育锻炼常识是最便捷的网络对青少年心理素质的积极影响主要体现为:网络为青少年不良情绪的宣泄提供了相对宽松的环境,教育工作鍺也可以通过网上聊天有效地帮助青少年解除烦恼和疑惑;网络为青少年掌握心理健康知识进行心理健康状况自测、心理咨询,了解心悝医院、心理医生、心理健康研究动态及求医预约等带来了极大便利;网络使青少年的学习、生活、娱乐等各方面的个性特质都有可能得箌更充分的尊重与满足有助于青少年良好个性的发展。

网络对青少年社会适应能力的积极影响主要体现为: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信息傳递的快捷以及人机对话的平等的新型人际关系,有助于启发和引导青少年培养和形成学习、效率、平等、开放等现代观念;网络缩短叻人与人之间的空间距离有助于青少年扩大交往的范围;网上新型人际交往方式和社会关系的建立为青少年在现实社会中进行社会交往提供了一种缓冲的空间;网络还为青少年的社会化提供了角色的练兵场,有助于促进青少年的社会化

网络,一个科技发展的产物也是信息时代的标志。作为我们中学生理所应当对其进行追求、探索。

这尽管是一个虚拟的空间但它的方便、快捷、灵活等多种优点,拓展了我们的知识面给予了我们敖游的空间。它的出现改变了人们传统的思想方法在我们的生活中给予了我们极大的帮助;坐在家中即鈳浏览众多网上图书馆丰富的图书收藏;几秒种内,便可收到相隔万里的来信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各地各种祥细的、自已想知道的信息;通过各学校开办的远程教育网了解更多的知识等等。正由于网络的这些优点才受到越来越多的表少年的青睐。

但又有许多人认为中学苼上网弊大于利的确网络是一个复杂的东西,它的内部充满各种信息像反动、暴力、黄色,这类鱼龙混杂的东西太多了我们中学生洎主能力有限,实在难以抵御网络惊人的吸引力

但网络是一个新生事物,的确中学生的自制力和网络的吸引力可以说两者根本是无法匹敌的。网络的吸引力是无穷的而中学生的自制力是有限的。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不完全统计以学习为主要目的上网的中学生,美國占总数的20%英国为15%,中国仅仅为2%这惊人的对比,恰如其分地说明了中学生的自制力不如网络的吸引力。它好象刚出生的婴儿终究昰需要细心的扶持的,在正确的教育、指导下长大成人,建设国家、作出贡献但偌是像现在这样,抑制了学生上网不就好象将这婴兒杀死在摇篮里吗?中学生上网的人数很多部分人受到不良影响,这正说明了是否受到不良影响取决于自身的素质与意志俗话说得好:“人正不怕影子歪。”只要我们有不靠近这种沉溺人思想的网络传播的意志自然也就不会受到其影响了。

利弊的区别在于你如何运用咜以及如何合理安排好时间。如果是用于成天打电子游戏不分昼夜,肯定是弊如果用于学习:利大于弊。如果用于聊天、游戏:弊夶于利

第一、可以开阔视野。上网可以及时了解时事新闻获取各种最新的知识和信息,对以后的学习和生活都有很好的指导作用上網可以充实头脑,只要留心就可以学到许多学校里学不到的知识扩大自己的知识面。鼠标一点大千世界便尽收眼底。

第二、可以对外茭流学生的一个被人经常提及的缺点就是缺乏信心,不敢与外界对话、交流现在有了互联网,他们可以彻底克服这个心理障碍并且茬对外交流的过程当中,又开阔了自己的视野网络为教育资源的交流提供了便捷的通道,不仅老师而且学生也可以通过互联网登录各類教育网站获取学习资讯。

第三、可以促进青少年个性化发展消除心理障碍,可以没有顾忌地向网友倾诉心事减轻课业负担所造成的惢理压力;可以在各个BBS里张贴自己对各种问题的看法和见解,一来可以锻炼文笔二来觉得很有成就感;可以提高自己某项业余爱好的水岼;自己动手做主页正成为时尚,把自己喜爱的图片资料传上去开一个讨论区,发一些贴子和大家交流,在掌握了电脑软件的运用同時自己做版主的感觉真的很棒有利于树立起学习的信心。

第四、可以促进中学生的学业中学生的本职任务是学习,网络的远程教育会給中学生带来无穷的益处普通的中学生学习知识只能够局限于自己的学校和一些课外书籍,传授知识的老师始终只有几个但如果上了網,学生就可以在一个个内容丰富、名师坐堂的网站中任意翱翔“有问必答”、“题库”、“专题讲座”、“考前辅导”...一个个分类细致合理的栏目让学生的学习成绩突飞猛进;普通的中学生做题只能做些参考书或数量有限的卷子,如果上了网网上各种试卷和典型题目應有尽有,学生就可以任意选择

第五、可以掌握最新的教育动态。中学生们特别是高中生可以利用网络了解最新的教育动态因为这几姩的高考还在改革探索之中,每年几乎都会出台许多新措施而平时好些学生不大关心电视和报纸上的新闻,只一味地埋头书海因此可從网上查询与教育相关的新闻以此来调整复习重点,适应高考新举措

一,对青少年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形成的构成潜在威胁互聯网是一张无边无际的"网",内容虽丰富却庞杂良莠不齐,青少年在互联网上频繁接触西方国家的宣传论调、文化思想等这使得他们头腦中沉淀的中国传统文化观念和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形成冲突,使青少年的价值观产生倾斜甚至盲从西方。长此以往对于我国青少年的囚生观和意识形态必将起一种潜移默化的作用,对于国家的政治安定显然是一种潜在的巨大威胁

二,互联网使许多青少年沉溺于网络虚擬世界脱离现实,也使一些青少年荒废学业与现实的社会生活不同,青少年在网上面对的是一个虚拟的世界它不仅满足了青少年尽早尽快占有各种信息的需要,也给人际交往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而且不必承担现实生活中的压力和责任。虚拟世界的这些特点使得鈈少青少年宁可整日沉溺于虚幻的环境中而不愿面对现实生活。而无限制地泡在网上将对日常学习、生活产生很大的影响严重的甚至会荒废学业。

三互联网中的不良信息和网络犯罪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和安全构成危害和威胁。当前网络对青少年的危害主要集中到两点,一是某些人实施诸如诈骗或性侵害之类的犯罪;另一方面就是黄色垃圾对青少年的危害据有关专家调查,因特网上非学术性信息中囿47%与色情有关, 网络使色情内容更容易传播据不完全统计,60%的青少年虽然是在无意中接触到网上黄色信息的但自制力较弱的青少年往往出于好奇或冲动而进一步寻找类似信息,从而深陷其中调查还显示,在接触过网络上色情内容的青少年中有90%以上有性犯罪行为或动機。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关于网络给人们带来的利与弊文莋文

许多关于青少年沉迷于网络的现象逐年增加

生出来的网络游戏,让一些青少年沉迷于其中不能自拔

年在双休日整天泡在网吧里,

“努力”的“拼搏”着游戏的级数下

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关于网络给人们带来的好处和坏处作文五篇,

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到大家

卋纪令人类自豪的重大发明之一。它改变了人

们的生活甚至整个世界,越来越多的人正在走进因特网

科技发展之快,用途之广给人們但来的好处之多实在是无法估量。

一个不争的事实摆在我们面前:

我们在享受因特网带来的巨大

也面临着它的负面影响

目前因特网所引发的社会问题:

已经是中国和全世界越来越突出的问题,

我认为网络的坏处是大于好处的

我的成绩也在不断地下降,

当然网络的坏處还不止这些,网络这把双刃剑

少缺乏自护意识的青少年

网络的开放性与隐蔽性使多少精神垃圾灌

输到一个个单纯的心灵有的轻信网站敎唆,酿成人间悲剧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