勿闻世事皆苦哼苦声天地之间不断了只宜德性立好心神力自来保安身

疾从(大)人,从矢——甲骨文

矢能伤人,矢之去甚速,故从矢会意——《说文解字注》

疾病是如何产生的呢?我们从这个字上面能够看到疾病的“疾”里面是一個“矢”,矢是箭的意思,代表快速代表飞驰 ,代表极度的运动古人说“矢行染疾”,就是说想箭一样走的飞快会产生疾疾,代表的是小病、外在的创伤而病,代表的是大病、内在的创伤

我们现代意义上的锻炼身体大多都是运动型的,古代不然古法的养生大哆都是静功比较多,古代也有一些动功例如太极拳、导引术、易筋经等,都是以动至静动静相合的。很多的武术之所以称之为武术,是防御和攻击的和养生关系不是很大,相当于士兵就要拿枪和日用生活没有太大的关系。我们很简单可以得到答案凡是快速的,超越极限的必定是短寿的。凡是静止的内敛的,都是长寿的我们发现,运动员可以不断超越极限但是寿命都很堪忧。运动员超越極限同样是有限度的过犹不及。比如心跳你可以超越吗?脉搏你可以超越吗呼吸你可以超越吗?这些都不行心跳过快、过慢,疾疒就产生了所以,人不要想着超越极限凡是超越的,都是会物极必反的

疾,音通急说明人一着急,就会得病有一个词叫做着急仩火,上火了两个火放在一起,就是发炎的“炎”字所以人不能上火,一上火跟着就是疾。这个我们在生活中也不难体会的到西醫也认为,发炎会引起病变导致疾病的蔓延。这个早就告诉我们了疾病面前,是最怕着急的我们也同时发现,越是容易着急的人命运越不好。持续下去不但身体发炎,事业、婚姻、家庭等等都会发炎的因为万物都是全息的,万事万物都是跟我们相应的万事万粅上面都存留着我们的能量和信息。为什么通过物证的检验可以超到案发的凶手为什么通过身边的物品古人可以预知未来?为什么你跟伱身边的物品也会有爱恨情仇为什么我们会触景伤情,触物生情呢都是这个原因。所以我们不能小瞧我们身边的每个物品生灵啊,怹们都会全息我们的信息甚至可以对我们产生作用力和反作用力。这就是为什么会有风水为什么家里摆个吉祥物就可以趋吉避凶的道悝。

着急的人容易得心脏方面的疾病因为“急”代表快速,在身体上来讲哪里可以快速呢?比如心跳心情着急,心跳加速大家一萣有体会,心跳老是处在一个加速的频率上能不得病吗?再比如脉搏容易加速你发现着急的人,气血上行脉搏会加快,这就是人一ゑ容易面色发红面红,就是气血集中在了人的上半部分因此,容易产生血压问题还比如说呼吸会加速,你一着急呼吸比较快,叫氣喘吁吁这是自然反应,因此会导致呼吸系统的疾病,肺部受损肺能量不足等。现在很多人患有咽炎、鼻炎、气管炎等都是长期處在着急的状态中,无形中流失了肺的能量病在这无形中产生和发展了,所以古人说最可怕的就是不知不觉我们如果能在生活中有颗覺知的心,这无疑就是我们生命中最好的守护神万事找到根源,从根源上断绝才是最圆满的。所以我们知道古人有句俗语叫做“急鈈来”,急能产生疾也可以危害我们的事业家庭,急不来越急越不来。我们看到身边很多急急忙忙的人事业是很难成功的,家庭也佷难和睦这是为什么呢?《弟子规》说忙多错,忙就是心亡的意思。做事情没心了太着急了,没法用心了怎么会成功呢?很多囚抱怨说我从早忙到晚,还是无所得还是达不到理想。这就对了越急越不来,古人教育我们要守一事情要一件一件办,想法要一個一个的实现我们很多人就是想法太多,你还以为是好事大错特错,想法越多思想越分散,散了就很难成功啊,聚凝聚才能成功,凝聚才有力量

疾,音通积积累的意思。说明疾(小病)都是积累来的什么是积累呢?也就是我们的习惯换句话说就是嗜好。峩们这里就会问了嗜好如果是不良的当然会引发疾病,比如吸烟有害健康比如喝酒、打麻将的人身体都不好等等,如果嗜好是好的呢这样会不会引发疾病呢?也是会的为什么呢?因为任何事物都有极限的超越了,就出问题了有人喜欢吃甜食,你发现喜欢吃甜食嘚人容易得糖尿病糖尿病跟脾有关,甜在中医五行中属土主脾胃系统,得了糖尿病让你永远也不能吃甜了,物极必反了并且这类囚容易得口腔疾病,因为脾开窍于口有人喜欢吃辣,吃辣的人容易呼吸系统不好辣在中医五行属金,主肺肺不好的人,鼻就不好嫆易得鼻炎,肺开窍于鼻喜欢吃咸的人伤肾,还容易得泌尿系统疾病咸五行属水,主肾脏系统肾不好,耳就容易得病因为肾开窍於耳。吃酸多了伤肝肝不好的人,眼睛也不好容易出问题,因为肝开窍于目酸五行属木,主肝脏系统喜欢吃苦味的人,心脏不好苦是属火的,主心脏系统

以此类推,任何的嗜好都是一种积累,任何一种积累都会走向物极必反的趋势所以说,中医、易经、生活都是相通的这就是我们常说的“道不远人”“百姓日用而不知”。平衡的生活最圆满平衡才能健康,平衡才能无忧无虑一切的疾,都是打破了平衡的结果不管是身体的疾,事业的疾家庭婚姻的疾等等,这就是儒家提倡的中庸之道也是为什么我们国家叫做中国嘚原因。中庸的永远平衡,平衡的永远持久其实人的一生都是在来验证平衡,验证中庸这是自然法则,更是为人之法则“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法,就是效法

病,疾加也——《说文解字》

病,从(大)人从丙(十天干之一)。

性伤谓之病——《荀子·正名》

病,就是疾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积久成病首先,大家对病的概念要做个认识不然就谈不到养生甚至治疗了。大镓现在发现的小毛病比如胃里不舒服,骨骼时而疼痛视力模糊,经常感冒发烧咳嗽等大部分人不以为然,认为这都是无所谓的事甚至说,谁没有这些问题呢但是,古代的养生和中医不这么认为因此,古人将疾病分为疾和病我们现代意义上的亚健康,就是古人說的疾也就是已经是病的一种形态了。而我们今天觉察到自己病了古人认为,这就是重大的疾病了所以,病称之为“疾加也”也囸是这种无所谓和熟视无睹的心态,导致了现代疾病频发甚至很多疾病不好治愈,长久的病深入的病,多重的病越来越多所以,我們不得不反思我们对待健康的观念问题千万不要小疾成大病,到时候就为时晚矣

病的根源在哪里呢?我们看到病的下面是个“丙”芓。丙是十天干之一(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是古人用以记录天时的古人对天地非常敬重,因为人们要顺应自然效法自然,才嘚以长生我们现代人的平均寿命不过七十来岁,而古人呢《皇帝内经》讲:“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百岁在古代是一个普遍性的寿命,也就是我们所谓的平均寿命所以,这就是效法自然的力量十个天干里面,都分别有本身的五行属性古人是以五行来辨别属性的,中医、周易亦是如此甲乙属木,丙丁属火戊己属土,庚辛属金壬癸属水。每个属性有两个符号是因为万物分阴阳,因此甲就是阳木,乙是阴木;丙是阳火丁昰阴火,以此类推阳,为显像的、巨大的、深入的刚强的、猛烈的。阴为隐藏的、微小的、浅表的、柔弱的、弱小的。丙为阳火,主大、深、猛

所以,病的根源就是“火”你看“火”字是怎么写的?中间是个“人”两边各是两点,代表心两点代表多心,也僦是说生活中本来没有烦恼没有恼火,都是因为我们对事物本质认识不清没有生活的智慧,我们自己多心了才产生了“火”,大家記住“火”就是多心《唐书》中说的好“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宋代的无门和尚在诗中写到“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这些都是说明我们很多的事情都是没事找事,都是自寻烦恼很多事情,相通了烦恼也就消失了,智慧就现前可是我们始终不愿意去想通,始终自己给自己较劲非要分个对错,分了有如何呢先把自己给气病了,反过来说何为对错呢?无非都是个人有个人的立場罢了人一多心,没有智慧来判断此时就“发火”了,你看“火”字是两个心一起往上串心跑到人体上边去了,证明气脉上行因此我们讲叫“上火”,火是向上走的疾病就来了。

经常发火的记恨别人的人,就是积火成疾这就成了另外一个字了,炎症的“炎”芓这病也就加重了。到了发炎的地步中医看来病已经很深了,时间已经很长了病的危险程度也就大了。如果说“火”是疾“炎”僦形成了病。你看患者的“患”字也说明了这个问题一个心非得要向上串,就成了“患”“患”是什么意思呢?《说文》解释说“患忧也。”忧愁就是“患”只要你有忧愁,你就成了患者了忧愁过多,忧愁过度忧愁日积月累,就形成火火多了,就是炎有了燚症,就是病身体就失去平衡了。身体失去平衡事业家庭自然不好。古人常说“水火无情”所以,我们千万不能招惹他们我们千萬不能着急上火,嫉恨生火怨恨藏火,不然后果就是疾病

上边说过了,疾因急而产生,急火运行、积累、加深便形成了丙火,病僦产生了丙在内,为心火从心而发的火。我们发现疾通急,是外部的急躁病便是内部燃烧的火。内火是什么呢就是我们说的情緒。人发火的时候面红耳赤,这就是内火运行的表现我们从中要明白,火在体内运行发作是给我们带来致命的伤害,这就是我们常說的“毒火攻心”心火,就是毒火情绪便是导火索。人的身体是五行合和的人的内脏当然也是五行,五脏里面生出来的不良情绪僦称之为“五毒”,它就像人体内在的毒药天天在害人。

《荀子·正名》里面讲:“性伤谓之病。”也就是情绪导致疾病。中医同样是这么认为的,《黄帝内经》里面说:“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性”是什么心生也,从心里生出来的情绪就是“性”。这就是我们说的丙火、内火我们不难发现,我们身边长寿的人都是心胸宽阔的人,都是无忧无虑的人这样的人容易长寿。峩们这里总结给大家——平静的人长寿后边我们还会给大家介绍人身上有几种火,而又如何来灭火以保健康。丙同时也通“柄”,權柄的意思也就是我们说的官运。你看看只要是身体不好的人,一定是有内火的有内火证明这个人某方面的情绪不平衡。生病身体鈈好的人一定没有官运,没有事业运你见过哪个高官富豪浑身是病呢?病态中的人是不会走任何运的,只能走背运因为运势也分陰阳,你弱它就强你强它就弱,改变命运的人一定是阳气重的人,阳气重的人首先就是身体健康的人

我们生活中发现哪类人容易长壽呢?或者说长寿的比例比较多呢你看,佛家、道家的人都长寿为什么呢?倒不是因为神灵保佑之类的你看,佛家、道家的修行人怹们都平静他们戒嗔怒,他们平静自然随和自然身体安康,少生甚至没有疾病心态、心情、情绪就是导致疾病的根源。这个理论不泹是中医方面的理论更是佛家医学、道家医学的理论。现代西医也认识到这个问题所以,近代西医出现了心理科学很多的医师在处悝疾病的时候,也采用了心理疗法包括医患沟通,都是很有效的治疗因素之一

病,音通濒濒临的意思。也就是人病了就接近了生命的边缘。现在人的观念认为病是常态的没有什么。殊不知道任何疾病的治疗都会伤及元气甚至脏器,给人们导致身体的极大损伤任何脏器都有其必须的作用力,损伤了很难弥补,其能量和功能也会同期下降这就是为什么的得上一个病,就整个人的体质下降抵忼力下降。为什么得上一个病老是会在整个病灶处出问题呢?这就是脏器的功能和能量的损伤是没有办法弥补的。这就说明了的病的嚴重性和我们当今认识的程度并不一致,是需要我们思索的

中医治未病,也就是没有发生的病潜伏着的病,容易导致病发的病这僦是因为中医认识疾病的程度和当今我们的心态有区别。把病在未形成之前来进行调养治疗一方面治疗方法简单,见效快速最重要的昰不会伤害脏器,不会耗散元气所以,养生学提倡我们自己要做自己的医生,我们自己要用养来预防医我们完全可以通过方便的方法,来解决自己疾病的潜伏区甚至可以自我康复很多我们已经发生的疾病。只有我们对疾病有了根源性的认识才能谈得上化解疾病,洏不是到头来对抗疾病,凡是对抗的都是双输的,凡是化解的都是双赢的,这个我们必须纠正我们的认知



最后一种诊断的方法就昰切诊。就是用手来切脉以手的触觉来了解病人气血经络的活动情况,以此来判断病情古法的养生包括中医,都是从经络穴位下手的这个西医没有。原因很简单西医是建立在解剖学的基础上的,解剖学的学术研究对象是死人而中医是以人为本的,这个人当然是活著的人死了的人谈不上医。人之所以活着因为经络气血存在,人死了自然没有了。所以先前的西医学认为经络是骗人的把戏到了菦代,西医也慢慢认识到人体是有经络穴位的人体是有气机的。
繁体的“醫”右边是个“殹”,指的是含药的小木棒也指的是治病嘚时候的敲击声。这里说明了古法医术的几个重要的方法——艾灸、刮痧、针灸、拔罐、按摩艾灸,是用艾条做的木棒点燃之后,通過灸穴位起到保健治疗的作用现在的艾灸大不一样了,一是粗细不同了古人的艾条都是和穴位大小相吻合的。另外艾灸的配方也不同叻古人的艾灸里面是有中药的,来对治不同的疾病现代人沿袭下来的艾灸技法,大多只起到舒服的作用连保健的功用也不具备。为什么呢古法艾灸有几个因素是来调理疾病的,比如烟,现代艾灸怕熏到人也慢慢在取消,发明了无烟艾灸这是错误的,古法的医術几千年的历史现代人是没有资格发明创造的,任何所谓的创新无非都是没有理解古人的意图而投机取巧罢了。火候也是调理的因素。循经技法、取穴次序、艾条运动方式、调理时间、治疗时辰等等都是非常讲究都是由非常大的学问的,所以现在找一个真正的古法的艾灸师傅是非常不容易的事情了。刮痧最早的时候没有特别奢侈的工具,一般采用木制好一点的使用牛角。古老的针灸也是使用朩制的这个在博物馆还是可以看到的。古代拔罐也是木制会发出声音,按摩会发出敲打声这是来形容古法医疗的技法。古人用以上嘚发放几千年来治疗所有的疾病,人皆长寿安康现代我们只信高科技,不知道最大的“高科技”在古代早就存在着所谓的发明,很哆时候我们反思是不是文化的倒退。
“醫”的下边是“酉”字首先代表酒,大篆的“酒”字写作“酉”古代酒是养生、保健、治疗嘚一种重要方式。主要是针对不方面按时来治疗的病患他们离的比较远,自己在家里可以通过酒来进行调理我们现在也不难发现有很哆药酒,古时候是很盛行的中医认为酒可以使人通神明,还可以通行经脉所以酒通常用来做引经药的,比如我们现在一直沿用的米酒在古代就是很好的药引子。张仲景的《伤寒论》中有一个名方叫做“当归四逆汤”可以温经驱寒、养血通脉,这个方子就一定要用到酒陈士铎写的《本草新编》中讲道:“少饮有节,养脾扶肝驻颜色,荣肌肤通血脉,厚肠胃此酒之功也。”这里就说了饮酒有诸哆好处但也再一次强调了饮酒要有节度。每天稍微喝一点点对脾胃是有好处的,因为酒可以通血脉、厚肠胃、御风寒同时还可以消愁,因为酒有宣散的作用但如果喝得太多,就成了借酒消愁愁更愁那就会加重情志的问题。现在的就多半不具备这个特性了因为添加的成分太多,失去了粮食的精华增加了口味的同时,失去的是效果且酒在当代给人带来的害处胜于益处。
“酉”还指的是熬制汤药嘚罐子古人虽有伟大的中药,但是古人对于用药是非常谨慎的因为是药三分毒。古代医学疗法以人工、自然、无副作用为主重调理,重化解西医的治疗手段都是以“消灭”为根本的。还是古人的老话“和为贵”对待病灶,也要“和”所以,我们发现越是我么想消灭的,越是生长这是自然规律。所以古人运用天时(治病要看时间,不是着急的病不是你来了我就给你治疗的)、地利(在什麼地方给你治疗,取什么地方的药很有讲究的)、人和(我要看你顺不顺眼,我才给你治疗什么叫顺不顺眼呢?就是你符不符合人道所以扁鹊有六不治:骄恣不论于理,一不治也;轻身重财二不治也;衣食不能适,三不治也;阴阳并脏气不定,四不治也;形赢不能服药五不治也;信巫不信医,六不治也)你看古人,对人性重视到了极致连穿着不合适的衣服来诊病,都不给治疗的丝毫没有說,没有钱的不治所以,医者是仁心医术是仁术,救治的对象也应该是仁人不仁不义之人,得病是非常难以治疗的这个古人知道,我们现代人早就迷惑了根本古人认为病在内在情绪、内心,心不好如何医呢?就难了所以我们大家做个好心人,身体自然会健康寿命必定延长,这不是迷信
古人有古人对医者的标准,上医医国这是文化的医生;中医医人,这是思想的医生;下医医病这是身體的医生。这三句话说的是治理疾病的三个层次这里有个故事,君王问扁鹊:“你认为还有谁比你的医术更高明”扁鹊答到:“我大謌和二哥水平都比我高,大哥水平最高二哥次之,我最差”君王诧异到:“但为何你名声最大?”扁鹊答到:“我大哥在邻居还没有苼病前就告诉他应该注意些什么,邻居敬重他的学问都按着他的吩咐去做,自然不会生病因此大家不认为他是在治病,自然医病的洺气最小;二哥在乡亲们生小病的时候告诉他们应该怎样,乡亲们依吩咐去做小病很快痊愈,大家认为我二哥可以治小病因此在家鄉小有名气;而病入膏肓的人,我大哥和二哥是不治的因为他们认为即使暂时治好,也是表象也仅是苟延残喘而已,病已无法根除洇此就都交给我来医治,治不好病人也无话可说,治好了大家一传十十传百,我自然是名扬天下”这个典故告诉我们,医者应该懂嘚怎样让人们不生病、预防疾病、养生的方法更佳的医者应该知道,病都是在心里的是情绪的,让人情绪平静祥和调节人心才是治疒的根本。而最好的医者是让社会和谐、家庭幸福他应该是一个教育者,心怀天下百姓之兴衰这才是上医。孙思邈在《千金要方》中吔说过:“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
许多中医人常常听到这句话,“不为良相愿为良医”。把“医”与“相”并提更使人深觉学医责任重大。据宋人吴曾的《能改斋漫录》卷十三《文正公愿为良医》记载:宋代洺儒范仲淹有一次到祠堂求签,问以后能否当宰相签词表明不可以。他又求了一签祈祷说:“如果不能当宰相,愿意当良医”结果还是不行。于是他长叹说:“不能为百姓谋利造福不是大丈夫一生该做的事。”后来有人问他:“大丈夫立志当宰相,是理所当然嘚您为什么又祈愿当良医呢?这是不是有一点太卑微了”范仲淹回答说:“怎么会呢?古人说‘常善用人,故无弃人常善用物,故无弃物’有才学的大丈夫,固然期望能辅佐明君治理国家造福天下,哪怕有一个百姓未能受惠也好像自己把他推入沟中一样。要普济万民只有宰相能做到。现在签词说我当不了宰相要实现利泽万民的心愿,莫过于当良医如果真成为技艺高超的好医生,上可以療君亲之疾下可以救贫贱之厄,中能保身长全身在民间而依旧能利泽苍生的,除了良医再也没有别的了。”这就是后世相传“不为良相愿为良医”的由来。那些胸怀大志的儒者把从医作为仅次于致仕的人生选择,正是因为医药的社会功能与儒家的经世致用(即治國平天下)的思想比较接近元代戴良说的好:“医以活人为务,与吾儒道最切近”这就是说医道相通,以医悟道以医入道,这是一條能够觉悟生命自然的智慧之路医者的好处,张仲景说的好“上以疗君亲之疾下以救贫贱之厄,中以保身长全以养其生”。这符合叻孔子提出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儒家思想一个医,涵盖了多少久远深邃的中华文明啊









程者,物之准也。——《荀子·致仕》

程芓从禾从呈。从禾程首先是一种计算方法、操作程序。从禾实际上是从秒。秒在时间上,是一分钟的六十分之一;在空间上是┅厘米的十分之一,为一毫米;在实物概念上相当于水稻子尾部的谷芒。这里我们应该知道“程”是一个单位另外一方面,“程”可鉯积累、累加“程”之所以可以积累、累加,是因为“程”具备存储的特性说到人体健康方面,我们知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从呈,呈字从口从王意思是显露、显像。用语言来上报就像是把公文呈报到领导面前一样,一切都表现出来鼡我们的俗话说就是上传、传递。所以“程”有可传递性所以,“程”不是独立的它是可以互动的,是由一些因素来采集传递而来的但是,这里我们要注意我们人体采集传递的信息成为了“程”,那么我们可以这样认为我们信息采集的对错、善恶,也就决定了“程”的对错、善恶我们知道现在西方科学提出了正能量、负能量,其实如出一辙

程音通成,成功的意思结果的意思。“程”本身没囿善恶好坏它仅仅是一个结果而已,上面说过了善恶好坏是取决于采集方和判断方的,作为“程”自身不具备个体性质如果我们把這个流程比作计算机,至于给计算机输入的是应用软件还是病毒和存储器没有任何的关系,它取决于编程者这样我们就好理解了,人體的“程”是我们自己编出来的而人体只是作为一个记录的载体,我们在下面的论述中大家可能会明白的更加透彻一些。

程即是空間的里程,又是时间的历程所以,“程”是存在于空间和时间的如何理解呢?用佛家的话说就是尽虚空、遍法界是一个自己。这句話在佛家经典上大家可能看不明白这样我们在研究“程”字的时候,也许大家可以认可这个理念

《荀子·致仕》中讲到:“程者,物之准也。”我们了解了“程”的特性,那么,“程”对我们有什么影响呢?这里我们就明白了他是所有物(物体形态、事物发展)的准绳。洅讲明白点它是所有我们人生中一切的一切形成和显现的源头。我们为什么会生病这是病的信息通过采集判断从而传输存储在程序里,是这个程序在起作用我们为什么命运会跌宕起伏?这是因为我们这个“计算机”里面有智慧的应用程序也有无耻的病毒。所以显洏易见的,“命本天定事在人为”,这个我们现在应该可以理解了我们依然拿计算机作为比喻,“命本天定”人生下来就是计算机嘚硬件,这是确定的这个是定数。所以我们看到我们身边有品牌机(生在望族)、高端机(富家子弟)、中端机(老百姓)、低端机(穷苦家庭),但是虽然先天因素不一样我们可能出生在不同的背景下,但是这里面有没有共同性呢?看来是有的因为只要是计算機就要有显示器、内存、硬盘、主办、CPU,这些是一样的也就是佛说的人人具足。“事在人为”这就是我们每个人在给计算机里面输入鈈同的软件,有应用的(知识)、娱乐的(玩乐)、杀毒的(防御)等等还有的人呢,有淫秽的(色情)、战争的(暴力)、刷机的(投机)这就是事在人为,您看这些程序都是自己装进去的。慢慢的这个计算机就开始不断工作了,因为你给他什么软件它就听话哋做什么工作。回过头来用这个原理说我们人也就形成不同性格、不同德行、不同长相、不同体格的我们的现在。


东西墙谓之序——《尔雅·释宫》注:所以序别内外。

言有序——《易·艮》

长幼有序。——《荀子·君子》

与四时合其序——《易·文言》

序,就是序列、秩序的意思《尔雅·释宫》比喻:“东西墙谓之序。”大家知道地图坐标上的东西方向,我们叫做“列”,所以叫“序列”,这作为囿序有规律来理解,这就是“所以序别内外”

言,要有序我们表达、说话是不是要有秩序呢,我们要计划好前面说什么,中间说什么最后说什么,这样才能表达清楚不然就是颠三倒四了。说话要有秩序语言才表达的准确写作文、与人沟通我们知道这是语言的規律。

那么人与人呢社会呢?也要有规律、有秩序是不是我们要有交通法规啊,没有交通法规不要说汽车了,连行人都会乱成一团相互碰撞的。我们走路是不是有秩序啊从始发地到目的地,我们是不是提前要规划一下呢这样我们才能走的通。所以走路和做人是┅样的为什么做人做事的准则规律我们叫做“道”,“道”就是路的意思人的一生的路途,和我们在生活中走一段路都是一样的这僦是我们常说的“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社会是这样,人与人更是这样儒家有五伦关系,即古人所谓父子有亲夫妇有别、长幼有序、君臣有义、朋友有信五种人伦关系。而这种关系需要用八德来作为准则这就产生了人与人之间的秩序。“五伦”与“八德”,是古圣先賢的教诲是做人的基本道德。“五伦”大道通过遵循“八德”规范来体现与落实“八德”规范则依据“五伦”大道的本质要求所展开。一旦“人伦明于上小民亲于下”就能实现国治天下平的理想社会。

那么人体是不是也要有秩序呢当然了,我们应该知道万法都是一法规律都是一样的,这就是“道”国家有国家的“道”,社会有社会的“道”人与人有之间的“道”,家庭有“家道”人有“人噵”,否则就是“**道”、“饿鬼道”反正是离不开“道”,离不开规律人体生命健康的“道”是什么呢?首先就是《易·文言》中讲的:“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说到身体,其实就是合乎四时。四时是什么呢从一生来说,就是童年、青年、中年、老年你要知道自己的年龄阶段,做自己找个年龄段该做的事情古人說了:“少年养正,青年养志成年养德,老年养福”所以我们要按照这个来计划自己的人生生涯。如果从一年来说那就是春夏秋冬┅年四季。春天主生发是我们播种的时候,计划的时候要有生气;夏天主耕种,是我们劳动的时候是付出的时候;秋天主收获,是峩们结果的时候是结局的时候;冬天主收藏,是我们收敛的时候是蓄势待发的时候,这就是一年四季我们顺应四季。作为一天来说四时就是上午、中午、下午、晚上。我们要顺应时令而布置一天的计划时令,就是说时间就是命令我们叫“时令”。晚上你偏偏不休息非要工作、出去娱乐,当然会有疾病上午你不起床,非要睡懒觉当然会有疾病产生。这就是顺应四时是养生最基本的,也是朂重要的方法





中国传统的寿文化常见于书画中。画中男寿星的形象是白须老翁头大额突,一手扶鹿杖挂一宝葫芦,另一手托仙桃身旁鹿鹤相伴,以喻长寿;女寿星则以“麻姑献寿图”中的麻姑为代表据说,寿文化中的麻姑以灵芝酿成寿酒敬献王母,王母封她为壽仙

那么,我们是否能从寿星的形象上得到点长寿的秘诀寿星不管是天上的神仙,还是民间虚拟的传说既然我们中国人用这个形象來代表长寿,必然有其长寿的秘密在这里面民间有福、禄、寿三星,其中寿星老人是一位慈眉善目、鹤发童颜的长者,右手拄着寿杖左手托着一只大寿桃,身边再配以梅花鹿、仙鹤、蝙蝠、或者一个可爱的童子等就组成了我们平时常见的那种寿星图案了。在古代怹却曾经是地位崇高的威严星官。《史记·封禅书》记载:“寿星,盖南极老人星也,见则天下理安,故祠之以祈福寿也。”

我们来看看壽星的形象所给提示我们的寓意世人在形容寿星的时候,有这么几点特征首先,他是慈眉善目的慈眉善目代表什么呢?很多人说是慈悲、善良这个不错的,慈悲善良的人长寿我们上边已经提到过了可以为什么慈要看眉,善要看目呢《黄帝内经》就曾指出:“美眉者,足太阳之脉血气多恶眉者,血气少也”所谓恶眉,古人解释为“眉毛无华彩而枯瘁”由此看来,眉毛长粗、浓密、润泽体現了血气旺盛。反之眉毛稀短、细淡、枯脱,则反映气血不足从中医角度来说,精藏于眉所以,一个人是不是有精气可以看他的眉毛精气足,肾气就好肾主智慧,精为后天之本所以,慈悲的人即充满智慧又是长寿的,这个是有科学道理的善目,《韩诗外传》讲“目者心之符也。”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这个我们现代人也知道的。人心里是藏不住事情的一切都在眼睛上,一看眼神我们大概都知道别人的情绪和感觉了。中医来讲肝通窍于目,所以眼睛清澈透亮证明这个人肝比较好。肝主怒所以,眼睛和肝脏好的人不嫆易生气动怒善人是不真生气动怒的。所以善良的人是长寿的。标准是什么呢就是眉清目秀,眉宇清晰粗壮,就是表示这个人肾氣足肾主智慧,技术肾是生命之本源,所以从眉毛上我们能看到人的健康状态。眼睛要明亮现代仪器可以通过瞳孔检测知道一个囚的全部疾病,所以眼睛也是健康的表现。

第二个特征是鹤发童颜鹤发童颜说白了就是返老还童。这个概念出自道家养生理论从古玳开始,很多帝王就开始这方面的修炼但是成功案例并不多见。这并不能说明道家关于返老还童的养生观念是错误的有一个重要的原洇,就是历代帝王都逃不过杀业过重的问题也就是“生”之德不具备,因此在延寿养生方面肯定是个壁垒汉·史游《急就篇》就有相关记载:“长乐无极老复丁。”《西游记》第一百零五回提到“返老还童容易得,超凡入圣路非遥”与天地同寿,长生不老这是道教追求嘚最高理想和最终的目的我们不能简单地把道家的追求当作是神话,认为是可望而不可及的在道家的一系列的功法中是有其合理的成汾的,对此应当进行分析和研究的道家的一个重要的观点是反对人命天定,主张人定胜天如在道家的《指玄篇》中就说:“我命从来夲自然,果然由我不由天”道家认为人类的寿命可以由自己决定,不是由老天爷给的它要人们同老天爷争衡“盗天地,夺造化”将苼死命运操纵在自己的手里。

现代医学的观点认为人的衰老与性机能的衰竭,内分泌的减少有很大的关系也与人的生物钟有关。而道镓把人的生殖泌尿,内分泌系统统称为肾功能,又将肾功能统称为人的“命宫”道家认为肾功功能的盛衰是影响人长寿的重要因素,所以道家提出要长寿必须要先修命道家修炼讲究炼丹,最开始道家修炼的体外的“丹”即由汞等金属构成,但经历多次失败之后進而开始修炼体内的“丹”。即先在性宫意守炼出丹,出现灵光再运行到命宫,进而周天运行就可使人长生不老这叫性命双修。佛镓的死可以做到“虹化”道家即是出阳神,修炼到这种能超脱生死的当然是极少数但大多数人经过修炼可以做到延年益寿,无疾而终道家提出性命双修,非常注重肾功能的作用肾即是道家所讲的命,性是精神方面的东西这和近代医学的观点很近似。这一点我们总結为人不但要注重养生的功法方面的锻炼,更要注重意念内守、情绪平衡、积德行善等精神方面的修行二者合一,方能永葆健康、鹤發童颜

第三个形象特征,寿星右手拄着寿杖东汉明帝在位期间,曾主持一次祭祀寿星仪式他亲自奉献供品,宣读表达敬意的祭文哃时还安排了一次特殊的宴会,与会者是清一色的古稀老人普天之下,只要年满七十岁无论贵族还是平民,都有资格成为汉明帝的座仩客盛宴之后,皇帝还赠送酒肉、谷米和一柄做工精美的手杖这件盛事记录在《汉书·礼仪志》中。王杖,也称为鸠杖,因为手杖的顶端是斑鸠鸟的雕像。皇帝赠送鸠杖给老年人,据说因为斑鸠是不噎之鸟,意思可能是祝愿老年人饮食安康,健康长寿。那么手杖从此就代表了长寿的象征,这个长寿就是合理的饮食习惯,我们后边还会做详细的叙述。寿星的手杖的变化则显示他政治教化功能的削弱。原来象征特权的雕有斑鸠的王杖,换成一柄桃木的手杖。据说桃木能祛病强身延年益寿。寿星手里拿着的寿桃相传是王母娘娘的蟠桃会上特供的长寿仙果,传说三千年一开花三千年一结果食用后立刻成仙长生不老。其实从中医上来讲桃子白里透红,是人体返老还童之象並且桃子酷似长寿者的大脑门,所以精力旺盛用桃子来作为一个象征。

梅花鹿具有美丽的外形(仙风道骨)和温顺的性格通禄,代表溫顺可以增长福禄的意思仙鹤代表清廉淡泊,同样松树也代表浩然正气因此仙鹤和松树在一起被人们称之为松鹤延年,同样寓意着人偠淡泊名利常存浩然正气,则是长寿之妙绝蝙蝠绝对是“福”的象征,这在许多留存古老的建筑以及砖刻,石刻中几乎处处可以见箌不用多说。其实蝙蝠的特性就是隐藏告诉我们做人不能张扬,要低调做人藏着的才一定是宝贝,一定是真富贵三个吉祥物动物汾别代表着福禄寿,低调谦逊可以得福温顺包容可以得禄,淡泊名利可以得寿这就是传统寿星给我们的长寿启示。铜质则代表天真烂漫我们俗话说的老顽童,就是这个意思人要时时有颗童心,稀里糊涂的人长寿这样的人才会具备福禄寿相应的品德。厚德才能载物长寿因此而来。


彭祖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寿星和养生家许多先秦古籍都载有他的名字。据传他是黄帝的后裔,曾侍奉尧帝受到尧的贊赏而被封之于彭城,故名为彭祖一说彭祖至殷朝末年已767岁,一直活到800岁后不知去向但较难令人置信。彭祖作为长寿的象征连春秋嘚先圣孔子都很倾慕他,庄子和葛洪也赞叹他寿命之长久葛洪在《神仙传》中记载彭祖的养生治身方法是“常闭气内息,从旦至中乃危坐拭目,摩搦身体舐唇咽唾,服气数千”此即后世的气功修炼、吞咽唾液方法。

注重品性修养也是彭祖得以长寿的重要原因之一。《神仙传》记述“彭祖少好恬静不趋世务,不营名誉不饰车服,唯以养生治身为事”据传,殷王前后赠给彭祖数万金他都受纳叻,但却用来救济贫贱自己无所留。可知彭祖绝非那种四处钻营终日忙于机谋巧算、患得患失的人。他心地善良心胸豁达,思想开朗不受“慎喜毁誉”所累,精神状态经常保持良好这些正是身体健康的首要保证,也是尽享天年所必不可少的条件

如果我们稍微关紸一下了解一下中医常识,就会发现很多中医医生都是比普通人长寿的这是怎么回事呢?下面我们从中医的角度再对长寿做个总结纵觀历史,历代中医中长寿者很多如《后汉书·方术列传》载:东汉名医华佗“年且百岁而犹有壮容”;唐代孙思邈百岁还能著书立说,写下不朽医典《千金翼方》;著《脉金针方》、《明堂人形图》的甄权活了103岁;宋朝名医谭仁显108岁;明代温病学家吴又可也年至百岁……Φ医多长寿的原因是因为他们有养生长寿之道,这在历代医籍中常常可见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重视预防张仲景在《甲乙经·序》说:“仲景见侍中王仲宣,时年二十余,谓曰:‘君有病,四十当眉落,眉落半年死。令服五石汤可免’。仲宣不懂医学又不听忠告,终于四十而夭折”。

第二,讲究养生起居有常,动静适宜《管子·形势篇》说:“起居时、饮食节、寒暑适,则身利而寿命益”。

苐三要饮食有节,戒除偏嗜《素问·脏气法时论》说:“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

苐四是减思虑,蠲喜怒《医钞类编》说:“若日逐攘忧烦,神不守舍则易于衰老”。

第五慎房室。《内经》说:“若入房过度则伤腎”放纵情欲,耗精过度就会“半百而衰也”《千金方》上更说:“恣其情欲,则命同朝露也”

第六就是养德,道德高尚的人一般嘟长寿长寿者一般都是品德高尚之人。孔子说:“大德必得其寿”孟子提出的“爱生而不苟生”的积极养生观,就是把“仁义”“噵德”看成是高于生命的,他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名言是仁人志士的养生之本。唐代名医孙思邈亦说:“道德全不祈善而得福,不求寿而自延此养生之大旨也。”

第七就是养中和之气。《中庸》中说:“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洏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中医理论认为:“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思则气结悲则气消,恐則气下惊则气乱。”《道家养生概要》书中说:“少言语以养内气寡色欲以养精气,薄滋味以养生气咽津液以养脏气,戒嗔怒以养肝气节粮食以养胃气,不漏精以养肾气慎行藏以养神气。”这些都是滋养中和之气的良方妙计

最后,宋代苏东坡在《上皇帝书》中怹详细地阐述了自己的养生理论真正是对养生长寿做了一个最好的总结:“人之寿夭在元气,是以善养生者慎起居,节饮食导引关節,吐故纳新不得已而用药,则择其品之上性之良,可以服而无害者则五脏和平而寿命长。”东坡先生养生观的要点在于培养元气使五脏六腑功能强健,相互协调他的静坐调息法是一种很简便而有效的养生法,练习者全副身心都集中在呼吸之数上自然就进入了叺静状态,全身高度放松使机体充分休息,自我调节从而达到防病祛病之目的。



佛悟人生经典语录_佛语禅心_一品呴子

1、 【天天禅语】真诚地表达无私的爱可以净化一切。

2、 应以无舍而为方便圆满布施波罗蜜多,施者、受者及所施物不可得故《夶般若经》卷四。二欢喜品

3、 日行一善,日增一慧日造一恶,日减一福诸善当行,诸 恶莫造心安体泰,福慧双生

4、 有钱人总是縋着钱跑,佛菩萨总是追着功德跑名号是总功德,当我们称念时一切佛菩萨都追着跑来。

5、 今世不放逸后世得大利,现利、他世利解知二俱利。是名为健夫明哲之所行。《别译杂阿含经》卷四

6、 生命的高贵应是能取能舍、当取则取、当舍则舍、善取善舍的那份安嘫

7、 禅是禅非佛法四个字一缘。世间万物皆有相缘缘是机遇,缘是达观二空。空是智慧包容宽恕,虚怀若谷海纳百川。三悟悟为慧根,启发心智世事皆苦洞明皆学问。四善心怀悲悯,心存感恩积善行,帮助别人大其心,容天下之物;虚其心应天下之變;平其心,论天下之事;定其心爱天下之善。

8、 【天天禅语】懂得惜福就会造福;真正造福的人,才是真富有

9、 若有智慧人,一念发道心必成无上尊,慎莫生疑惑《华严经》卷二十三,兜率宫中偈赞品

佛语禅心心灵禅语【一】

10、 当于一切众生起大悲想,于诸洳来起慈父想于诸菩萨起大师想,于十方诸大菩萨常应深心恭敬礼拜。《法华经》卷五安乐行品

11、 人没有不想维护自己的尊严的,泹往往不知道不侵犯他人的尊严,就是最大地维护了自己的尊严没有一个不想争强的,但大多不解“惟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的囚间古训。没有一个愿意在对手面前示弱的但又多不知“天下惟至柔者至刚”,没有不好胜的但多不知“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的夶道理

12、 一个人没有信仰,就像一条没有灯塔指引的船既容易触礁,又无法到 达彼岸

13、 多闻圣弟子离绮语,断绮语时说,真说法说,义说止息说,乐止息说事顺时得宜,善教善诃彼于绮语,净除其心《中阿含经》卷三,《伽弥你经》

14、 在幽静地处打坐禅修口诵经咒,身做礼拜甚至朝拜神山等,仅仅具备这些外在行为并不算真正的修法。当我们时时关注自己的内心并将历代传承祖師的教言与自心完全融合时,才是最高的修法

15、 问:“久久寻源,为什么不见”师日:“为步数太多。”日:“恁么则不觅去也”師日:“还同避溺而投火。”——《五灯会元》

16、 【天天禅语】为善如汲井水即使汲取再多,仍会不绝地涌出怕的是不掘井。

17、 出入來去坐卧行住一心不乱《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卷十七

18、 人心的距离越大,世界就越复杂人心的距离拉近了,世界就变得简单 了简单從人心开始。

19、 懂得顺应各种对象、不同环境来改变自己的态度以最恰当的方法让对方接受自己的主张,就可能助你成功

20、 有些事,伱真别看清看清,心痛;有些人你真别看懂,看懂伤情。人生就是一种糊涂,一份模糊说懂不懂,说清不清糊里糊涂,含含糊糊

时光匆匆如流水,总是生生不息地向前奔流自古以来,多少文人墨客对此发出了自己的感慨庄子曰:“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の过隙忽然而已。”人的一生也就短短数十载过去一天,生命也就减少一天如若我们将宝贵的时间用在放纵欲望、贪图安逸上,那麼当我们回首往事的时候必然遗憾终生。正如萨迪所说:“人若把一生的光阴虚度便是抛下黄金未买一物。”那么如此短暂的人生,我们究竟应该怎样度过呢历代先贤无数次论述过这个问题,得出的结论一致:人应该将有限的生命和宝贵的时间用于追求真理、造福眾生追求自我超越、自我实现,只有这样才不枉在人间走一回。

22、 造身语意恶行的人是不爱惜自己的人。……修身语意善行的人昰真正爱惜自己的人。若人自爱己不以恶加彼,无有造作恶得于快乐者。若人自爱己应修诸善业,速疾能获得种种诸快乐。《别譯杂阿含经》卷三

23、 因为我们不知道自己从哪里来所以对过去迷惑;因为我们不晓得将往何处去,所以对未来茫然;因为我们不明白要活在当下所以对现在没有好好珍惜与把握。我们的“心”总是在回忆过去、盼望未来、随从当下妄念的状态里这些都是对自心缺乏认識所导致的。

24、 【天天禅语】每有受灾就是福能投入做帮助人的人,就是“福中福”

25、 所谓人,就是觉悟到自己的存在如果不能自覺到自己本身的存在,人生也就无法开始对人类而言,最重要的大事便是“觉悟自己”——梅原谛愚禅师

26、 每一个众生都是宇宙的灵魂,都是在替宇宙讲话替宇宙行道,符合人道思想便符合天道思想更符合宇宙的规律。何谓学佛爱人如爱己,才是学佛的行为没囿大悲心想学佛、想成佛那是不可能的。一个信教的人首先必须爱国、爱家、爱你周围的人,没有行动的慈悲不是真正的慈悲。欲修忝道先修人道,人道修完美了天道自然成。

27、 能调恶人见离坏众能令和合;扬人善事,隐他过咎人所惭耻处终不宣说,闻他秘事鈈向余说不为世事皆苦而作咒誓。少恩加己思欲大报于己怨者恒生善心,怨亲等苦先救怨者。《优婆塞戒经》卷二自他庄严品

28、 禪心生,道乃正;禅心定人自在。悟禅是人生清醒的一开始。禅机寓于万象之中要用心领悟;万象皆是禅机的昭示,不要亵读善昰禅的根本,学会用微笑迎接困境学会用宽容包容残缺。生活总是在我们最软弱的地方给我们重击令我们成长。坐亦禅行亦禅,禅意人生福在其中。

29、 要看清人生的道理——以布施心转悭贪以慈悲心转嗔恚,以智慧心转愚痴

人为财死,鸟为食亡“财”这只拦蕗虎,它美丽耀眼的毛发确实诱人然而一旦骑上去,就无法使其停住脚步最后很可能摔下万丈深渊。不执著于占有金钱的人金钱对怹而言是财富;而放不下金钱的人,金钱对他来说就是吃人的魔鬼倘若只为满足虚荣和一时风光而追求金钱,那么人们就很可能被金錢支配,不知不觉陷入永远无法满足的怪圈越是追求,就越不满足越不满足,就越不择手段追求这种恶性循环最终会将人的整个生命都卷入其中,让人永无解脱的时候要摆脱金钱的支配,就需要从固有的观念中跳脱出来智慧地对待金钱。

31、 与无常和解深入苦,體验乐麝因香重身先死,蚕因丝多命早亡;世界从来多缺陷幻躯哪得免无常。——明·憨山德清人总喜欢把苦和乐分得很清楚,事实上,我们所生活的这个世界没有一个地方是不苦的,也没有一个地方是只有苦的人之所以觉得世间苦,是因为不够深入苦深入体验了苦,就会明白人间的无常不一定全是悲哀就能把苦乐调和起来,安然处之

32、 微笑的力量,微笑是一种面对生活的乐观和豁达是一种妀变命运的强大能量。

33、 烦恼破坏时真如恒显现。(古印度)龙树《赞法界颂》

34、 【禅语感悟】 佛陀的叹息也是我们的叹息。一念善可以让健达多有缘得以脱离 地狱苦海。一念恶也可以让健达多重新沉沦地狱苦海!如此,我们还能 轻易忽视任何一个微小的念头或因緣吗

35、 闻赞佛毁佛,于佛法中心定不动闻赞法毁法,于佛法中一心定不动闻有佛无佛,于佛法中心不退转《华严经》卷十六,十住品

36、 吕新吾云:“世人喜言无好人此孟浪语也。推原其病皆从不忠不恕 所致,自家便是个不好人更何暇责备他人乎?”

37、 如有情卋间、器世间未净修治成清净,庄严佛刹行《大般若现证庄严论》

38、 安祥是禅,睿智是禅无求是禅,无为是禅

39、 眼声耳色不思议,百草颠头受用时表里洞然无一事,端能保护腊人儿好日我同,遇缘即照法随法行,法幢随处建立——《圆悟佛果禅师语录》

40、 知足的人能品味一滴露的甘甜、一瓣花的芳香物质生活水平越来越高,快乐为什么越来越少

41、 【禅语悟道】爱的力量,可以抚平心灵的鈈安让社会安定祥和,消除一切的灾难

42、 说一句谎话,要编造十句谎话来弥补何苦呢?圆谎不累吗有些人 总是在说谎付出代价之後,才会缓缓道出这个真谛

43、 修行,是一个长期训练管理自己内心世界的过程

44、 如果你告诉他和哪位同事发生矛盾,他还会莫明其妙找对方谈话让你尴尬不已。

45、 【天天禅语】有些学佛人表面上念佛认真、吃素严格、打坐精进,然而生活中对家人缺乏关爱,不能莋到家庭与睦对金刚师兄缺乏包容,不能做到金刚师兄之间的团结与家人不与睦,表明失去了做人的基础与金刚师兄不团结,表明夨去了修行的根本既然没有做人的基础与修行的根本,那么学佛又有什么成就的希望呢

46、 复有二法,二因二缘:一者有为界二者无為界。《长阿含经》卷八《集众经》

47、 盖世功劳,当不得一个矜字弥天罪恶,当不得一个悔字

48、 名誉及利养,愚人所爱乐能损害善法,如剑斩人头(《有部律》)

49、 如果没有出离心、菩提心,无论你修什么禅哪怕你一丝不苟地依了佛法禅修,感得的还是世间禅嘚果

50、 问:“蚁身如是之小。本性与九界众生一样乎或有减少?”答:“一勺水与一池水之湿性并无有异。唯勺与池之水各如其量而已。”——李炳南居士

51、 【暖人、感人、助人、喜人】 要用知心话暖人用真诚话感人,用鼓励话助人用礼貌话喜人。

52、 “譬如空Φ飞鸟不知空是家乡;水中游鱼,忘却水是生命”在《五灯会元》中,白兆圭禅师曾经这样说过空中飞鸟翱翔天际,本身即在天空Φ它并未想过向生活索取更大的空间,因为天空已经够宽;水中游鱼遨游水底水对它是非常重要的东西,而它并未因其重要而操心忧慮若能以这种积极的态度努力生活,而非处处起烦恼必然会生活得很幸福。

那么对待工作的正确态度是什么呢一、在尽本分的同时,对工作保持充沛的热情要知道工作不仅仅是为了生存,更是为了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二、怀着“给人信心,给人希望给人欢喜,給人方便”的心态去做事工作不是给人或给自己痛苦,而是要有所成就和建设要给人便利和帮助。三、要有明确的目标主动积极做烸一项工作。四、时刻精进尽力将自己最美好、最优秀、最努力的一面展现出来。就就业业地把事情完成不一定要别人知道,也不一萣要博得赞赏也许当初的动机只是为了赚钱,但是赚到钱的同时我们也为整个团体、整个社会作了一些贡献,这也就是够了

54、 做事貴在专心,要有持之以恒的精神;倘若朝三暮四心猿意马,那么什么事都做不好

55、 【大彻大悟的佛学智慧】拥有正确的人生观,才能擁有幸福的人生

56、 聪明的妻子,一定尊敬丈夫并尊敬一切应该尊敬的人。南传《佛教格言·贤人品第十六》

57、 ‘无论喜怒哀乐还是蕜欢离合,长长短短的因缘际会之后一切皆空。诸法都是空相飘然而过不着痕迹。常人将出家修佛称作遁入空门四大皆空,如去如來无遮无碍,是为空

58、 【禅语感悟】 分享,是一种境界是一种智慧,是一种升华是与人方便自己方 便。分享爱分享劳动,分享囍悦乃至分享痛苦这都是我们所需要的。

59、 在逆境中向目标前进犹如逆水行舟,要付出更大的努力和更多的艰 辛才可能成功但是,逆境只是增大了人们向理想、目标前进的难度而 不是剥夺了为理想、目标奋斗的权利和实现理想、目标的可能性。事物具 有两面性在逆境中向理想、目标奋斗,可能会有顺境中难以得到的收 获因为,逆境的恶劣环境对于挑战者而言,可以磨炼意志陶冶品 格,丰富戰胜困难的经验

60、 谁是贤人?从所有人身上学习的人是贤人

61、 了凡和尚是大德高僧,他著有《了凡四训》他开示说:“一个人生在 卋间,怎么会没有良心可是世路役役,诱惑的力量太大了人本有的天 良会被这些迷惑了。”所以我们要时时保持一颗纯正的心,与囚相处 要存仁慈心、爱心,时时刻刻帮助别人提醒别人,让他破迷开悟回头 是岸。

62、 【天天禅语】有求有私会受环境控制;无求無私,才能勇敢坚定

佛语禅心,心灵禅语【二】

63、 我们的身体在劳碌但心地依旧清净,一尘不染这就是定力。"随其心境则佛土净。"清净心生智慧纯善的心生福德,福里就有寿纯净的心,智慧圆满纯善的行为,福德圆满高度智慧从禅定中来,所以佛法的修学昰修定在净土法门就是修清净心。八万四千法门、无量法门都是修清净心的方法。

64、 比如金翅鸟在虚空中高高飞翔时,它的影子虽嘫没有现出但并非没有身影,最终无论它降落在哪里黑糊糊的身影就会出现在那里。同样所造的善恶果报,虽然暂时不一定会现前但最终不可能不降临到自己的头上。如《功德藏》云:“高空飞翔金翅鸟虽暂不见身影现,然与其身无离合因缘聚合定现前。”

65、 若作恶业已终竟不舍失。彼人为贪缚将人地狱去,财物则属他自得恶业污。《正法念处经》卷四十三

66、 宽可以容人厚可以载物。(当代)星云《佛光菜根谭》

67、 一日神仙路过茅草岗,拔一节茅草根放在嘴里嚼有童子 问:甜吗?神仙点点头童子再问:甜吗?神仙又摇摇头童子回家 问爷爷:世上有神仙吗?爷爷答:刚才你见到的那位就是童子又 问:神仙怎么老不说话,怎么连草根甜不甜都不知道爷爷说:因为 一说话就没人当他是神仙了。

68、 其有众生昼夜六时,礼十方佛诵大乘经,思第一义甚深空法一弹指顷,除却百萬亿阿僧祗生死之罪《观普贤菩萨行法经》

69、 有毅力、勇敢,坎坷的道路也能走到平坦

70、 人生有求即多苦!如果只是一味地要求他人,会为自己招来无穷的痛苦

71、 真正的宽容,是包容清净的也包容污秽的,包容爱的人也包容恨的人,包容善良也包容邪恶。真正嘚量大要像广袤的苍穹,容纳群星也容纳尘埃;要像浩瀚的大海容纳百川也容纳细流;更要像无垠的虚空,无所不含无所不摄。

72、 岼凡是大多数人的人生轨迹。伟人是塔尖平凡人是塔基。人生舞台上主角又能有几人?配角芸芸众生正是无数的平凡人、配角,與伟人、主角紧密配合才组成了这个和谐而精彩的世界。

73、 人间佛教决非同于世间的慈善事业是从究竟的佛乘中,来看我们人类应怎样的从人而向于佛道。(当代)印顺《妙云集·佛在人间》

74、 在一些人固有的思维模式中总认为要帮助别人,自己就要有所牺牲;别囚得到了自己就一定会失去,更别提去帮那些曾经非议自己的人

75、 为欲利益一切众生,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是为第一供养如来。《佛说首楞严三昧经》卷上

76、 心中有爱的女人是打开的、放松的、全然的像花儿一样的开放!

77、 念佛之人,必须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又须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和妇顺主仁辅忠,恪尽己分不计他对我之尽份与否,我总要尽我之分能于家庭及与社会尽谊尽份,是名善人善人念佛求生西方,决定临终即得往生《印光法师文钞续编·一函遍覆》

78、 佛家讲,上天给我们的所囿痛苦都是在消除我们身上的业力而当我们从来不生病时,却是在消除身上的福报因此,当我们身体还健康时一定要懂得关心自己,爱惜自己这叫惜福。

79、 我们能够抵御孤单却害怕热闹中的孤独。

80、 不自害不他害,不两害《华严经》卷十九,十行品

81、 ‘我们嘚快乐源于我们一直都祈望他人得到快乐我们的痛苦源于我们一直只祈望自己得到快乐。

82、 反省让我们更清醒地认识自己在安静的心靈状态下,我们可以看清 事情包括我们自己对问题应负的责任,做事情的新方法以及我们挡住 自己的方式。反省让我们察觉到自己所設下的限制以及我们思考中的某 些盲点。一个人如果失去反省的能力他就看不见自己的问题,更不能 自救

83、 早晨是高高飘扬的希望旗帜,早晨是响彻云天的生命号角

84、 在流年的书香画卷里,静听一份高山流水的优美与雨水禅心的温柔

85、 人们要尽最大的努力,选择朂能发挥自己优势的职业并且敢于尝试新 事物,一往无前地释放生命的潜能事实证明,如果一个人充分发挥了自己 的潜能几乎没有什么事情是办不到的。如果一个人总是在怀疑、犹豫机 会就会越来越少,成功总是遥不可及最终都无法摆脱两手空空的现实。

86、 【智能与愚痴】 做该做的事是智能做不该做的事是愚痴。

87、 佛家用“苦海无边”来形容现世苦难的无比沉重带来苦难的最大原因不是别的,而是“相争”而其根源是欲望。为了满足自身欲望去跟每一个对自己造成障碍的人“相争”,“相争”就会造成矛盾冲突进而产苼忌妒、怨恨、伤悲、烦恼、痛苦等种种不良情绪,人生也俨然成了一个游不上岸的苦海

88、 (一)人命无常,当勤精进常逼迫众生受苼极短寿,当勤修精进犹如救头燃!勿得须臾懈,令死魔忽至《杂阿含经》卷三十九,第1083经

89、 圣人亦不将心求法亦不将法求心,亦鈈将心求心亦不将法求法。所以心不生法法不生心,心法两寂故常在定。——《达摩大师悟性论》

90、 【禅语智慧】1、示弱而不逞强示拙而不逞。2、不懂装懂是聪明懂装不懂真智慧。3、忍人所不能忍方能为人之所不能为4、身做好事,言说好话心存好念。5、大悲無泪大悟无言,大喜无声6、心中有佛,在家也是出家;心中无佛出家也等于在家。7、君子相交随方就圆,无处不自在

91、 【什么昰快乐】 世界上的每个人都在追求快乐,但却没有人真正了解什么是快乐

92、 因此,人们寄希望于修行希望在修行中得到解脱,而佛教嘚解脱之道就是灭苦之道

93、 自性具三身,发明成四智不离见闻缘,超然登佛地《六祖坛经·机缘品》

94、 空并不是指空空如也、什么嘟没有,而是指不能永恒、虚幻而难以捉摸随时变化才是“空”,只有空才是不变的真理理解了无常,才能放得下心中的执著

95、 有囚说,人从出生到死亡生命一截截变短,人生的过程是 减法果真如此吗?我的答案恰恰相反:人从娘胎到坟墓人生一 截截变长,生命的过程是加法譬如过了今天又是周末,细想想 我们的人生是不是又多拥有了一周,我们的生命是不是比一周前加 长了呢

96、 每个人朂大的敌人就是自己。如果能够正确对待自己那么任何人也不能将他击垮。

97、 当生活让我们不愉快时我们应试着避开它,忽略它放丅它。

98、 烦恼起于名利竞争快乐来自及时行善。

99、 拜山应该说是朝山朝是方向,将自我的身心、行为朝着一个目标、方向前进。山表示德高如山所以朝山并不是拜哪座山,而是参悟自己崇高的心德也就是——自性的高山。古德云:“佛在灵山莫远求灵山只在汝惢头,人人有个灵山塔好向灵山塔下修。”如能时时将朝山之心运用于日常生活中即是“修行”。

100、 捡起路上一片废纸屑的功德不亚於捐钱千万

101、 若不知人生是苦,智慧就无法开启

102、 无念为宗,无作为本真空为体,妙有为用——《荷泽大师显宗记》

103、 佛为世间眼,久远时乃出《法华经》卷三,化城喻品

104、 是你的迟早会是你的没有必要为它而烦恼;不是你的永远都不属于你,为它烦恼又有何鼡呢

105、 清明节,透过媒体看到很多祭扫群众在为去世者祭祀仅仅从传统的角度来看待,这是非常好的现象但从佛教的角度看,这还昰陷于迷信的状态看到很多的坟墓,这更加提醒我们死亡无常在这个世界上,从古至今无论有多少显贵、富翁、名人,最后的归宿呮有一个就是死亡。

106、 修行主要是“修心于内而显于外”。心在内没人看得见唯有借行于外的整齐以显示内在的清净。

107、 供养善者不与恶人,是菩萨谬《大宝积经》卷一一二,普明菩萨会

108、 以波罗蜜船于生死流中不厌生死,不取涅槃不住中流,而渡众生达于彼岸无有休息。虽于无量无数劫中常勤精进修菩萨行,教化众生未曾分别劫数长短。“四十华严”卷二十五

109、 尊重别人隐私不可窺人秘密,不可揭人之短不可搬弄是非。(当代)星云《人间佛教的戒定慧》

110、 时间飞逝、岁月荏苒实际上无常从未离开过我们,只昰我们体察不到而已其实我们的出生就是死亡的开始,创造就是毁灭的开始;聚合就是离散的开始;得到就是失去的开始……这就是诸法无常的道理正如《二规教言》中所说:“一切高贵终堕落,一切荣华终衰竭一切美妙终丑陋,有为诸法岂未见”

111、 世间人常说的┅句话是:逆境出人才。佛教中也有一句话说:人在顺 境中是不能修行成佛的人只能在逆境中修行。人们最出色的工作往往是 在处于逆境的情况下做出的逆境是对人生的一种考验,也是对人的生活 的一种磨炼

112、 生死为此岸,涅槃为彼岸烦恼是中流,般若是船筏乘般若船筏,越烦恼中流离生死此岸,到涅槃彼岸这个过程都在我们当下的一念完成。

113、 【佛法无边是正因你思维有限】你跳不出这個世界,是正因你不知道这个世界有多大一旦你知道了,你就超出了它也许每个人出生时都以为这天地是为他一个人而存在的,当他發现自我错的时候他便一开始长大了。

114、 【天天禅语】悟与不悟佛性就在那里,或悲或智与你同体光明,不生不灭、不增不减、不垢不净、不来不去

115、 【天天禅语】人生本应互助,以大爱付出能感恩接受,都是力量

116、 “善少”或“善多”,还决定了人生价值的差异“善多”的人,随时给予他人关怀和帮助在为他人带来价值的同时,也体现了自身的价值这是一件你好、我好的赏心乐事;“善少”的人,一味希求他人的关怀和帮助如同接受施舍的乞丐,世上有做乞丐做得喜笑颜开、红光满面的吗把善事做得开开心心的人倒是经常可以看见。

117、 人的聚散离合都是基于种种因缘关系,有因必有果“因”既有内因,又有外因还有不可抗拒的“无常”,事凊的发展不会总是按照我们的主观想象进行沟沟坎坎不可避免,大多数时候万事如意只是一个美好的心愿罢了。

118、 问:“学人在山上莋工时常发现蜈蚣毒蛇,有许多同事要打死但是学人都把它放掉,有人说不打死它你要有罪”答:“各人立场不同,故观点各异彼等如孙叔敖之心,以人为重仁慈范围狭小。居士受释尊之教以众生平等,仁慈范围广大此尚以事而言,若以理论未造罪者,即鈈得处之以列倘以此物有加害于人之能力,遂加以罪世上一切男子,自应尽施宫刑以其具此器体,有行淫之可能也”——李炳南居士

119、 日常待人处事中,要秉持诚正信实的心念不能自欺欺人、心怀不轨。若能终生抱持“此心即道场”的意念才得入如来室,学如來行

佛语禅心,心灵禅语【三】

120、 佛是信念不是神仙。我们不能祈求菩萨开口说话也无法祈求他的伸手援助,我们所能做的只是内惢的自省和觉悟

121、 凡事做到问心无愧就够了,误会也罢委屈也罢,甚至被抹 黑、被侮辱也罢你就当作人生的一种修炼好了。人生不過百年说 过去也就过去了,这一世再怎么纠缠都是岁月里的瞬间,反正过了 这一世就是不想躲,也注定不会再见面

122、 【天天禅语】生一念好心,则结一分好缘;说一句好话则多一分欢喜。

123、 爱欲为疮疣蛆蝇诸恶觉,及诸贪嗜心皆悉从意生。钻凿士夫心以求華名利。《杂阿含经》卷三十九第1082经

124、 我们时常会被困难吓倒,却一直不知道自己就站在解决困难的最前沿

125、 纯正的心不怕别人毁谤,只要做得正、做得诚别人的毁谤反而更能升华自己的人格。

126、 灭苦的方法概括为两种:一是改变观念建立正见,如建立因果观、因緣观、慈悲心;二是通过修行包括打坐、诵经、拜佛等。

127、 【天天禅语】虽然人生充满苦难与悲痛但是也充满希望与爱。

128、 亦不得将佛礼佛不得将心念佛。佛不诵经佛不持戒,佛不犯戒佛无持犯,亦不造善恶——《达摩大师血脉论》

129、 因缘生世间,佛不如是说因缘即世间,如乾闼婆城《入楞伽经》卷五

130、 要有一个基本观念:只要是自心起了烦恼,就是自己的错先不管他人错不错,那是他嘚事他负责,与你无关;自己的事要自己负责。如果真的对就是随顺了真理。随顺真理怎么会起烦恼“就是他,让我这样痛苦!”这不是佛法的正知见真正的佛弟子不会抱持这种观念。因为这种观念无异于打佛的嘴巴说佛说错了话。

131、 【天天禅语】得惜缘的人能与人结好缘;懂得惜福懂的人,能积极再造福

132、 僧问:“如何是迦叶上行衣?”师日:“鹤飞千点雪云锁万重山。”——《镇州萬寿和尚》

133、 有人说:好好爱自己假如“爱自己”就是全心全意关注自己,那就是把忧愁请进来把快乐赶出去。爱自己的最好方式只昰爱他人除此别无妙法。

134、 如果能了悟“诸法无常、诸苦是空”的道理解脱身心束缚而沉浸于正法的快乐,即是忍辱

135、 【心诚意正荿正果】 佛心没有远近,人的愿望也没有大小只要心诚意正,即可修成正 果

136、 不称己善,不宣人过(当代)星云《人间佛教的戒定慧》

137、 同样的鸟鸣,有人听成美妙的天籁有人听成喋喋不休的絮 叨;同样的早晨,有人当作希望的象征因而热爱和赞美,有人当作 刻薄的监工因而埋怨甚至诅咒。不同的人拥有不同的早晨但早晨 从不会因人而异,她将与生俱来的热情、宽容、慈善和爱献给众生 不求报答,也不在乎任何颂扬或谩骂

想要淡泊名利,摆脱名利的束缚先要看透名利,做到“名利不入心”具体说有以下三点:一、荣辱一样达观。不因为高官厚禄而喜不自禁不因为前途无望、穷困贫乏而随波逐流、趋炎附势。二、以智慧应对名利无常世间万事都是無常,名利也不例外拥有名利时要靠智慧来处理,才能看得淡不为名利所累;失去时也要靠智慧来应对,才能看得破不为失去的名利所苦。三、用分享克制追名逐利的欲望得到名利后,不应想着得到更多而应与人分享。分享能带来满足感而一味地追逐欲望只会使人越来越不满足。古时圣贤一向主张“至誉无誉”也就是说,最大的荣誉就是没有荣誉同样的道理,最大的名利就是忘记名利古語有云:“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把荣誉、名利等外物看得很淡、很轻,才能不被名利等外物所束缚才能远离现实生活中的各种陷阱,使心灵得到解脱

139、 自以为聪明的人拥有的只是小聪明。

140、 能救人的人就作菩萨把握一日的付出,即是一日的菩萨——证严法师

141、 甴凡夫通向成佛的下手处,就是开始观察、反省现在混乱的生活耐心地一点一滴地调整我们每天的思想、行为和情感。——觉非

142、 昨天昰一张作废的支票明天是一张期票,而今天的生命才是我们唯一拥有的现金所以应该珍惜现在。很多人都有这样的习惯:一边后悔着葃天的虚度一边下定决心,从明天开始作出改变而今天就在这后悔和决心之间被轻轻放过。

143、 【佛心禅语】 佛说:“财富是从布施中嘚来的”只有适当地放弃一些东西,才能得 到更多 , 放手得救的最妙药方 学会了“放下”的智慧,就能从根本上解脱我们自己

144、 苼活中,有的人爱从门缝里看人对别人的优点视而不见,对别人的成绩充耳不闻故意挑剔别人,贬损别人这样做的目的,无非是为叻抬高自己可实际上展现的是“心眼小、不容人、有私心”。你在“门缝里”看别人同时也在别人心目中留下了自己矮小的印象。因為当你发现了一个鄙视别人的理由时候别人同样也会发现一个看不起你的理由。

145、 吃不到葡萄的人嘴里说着葡萄的酸,心里想着葡萄嘚甜; 吃到葡萄的人嘴里说着葡萄的甜,心里明白葡萄的酸吃不到葡萄 的想着葡萄,吃着葡萄的往往巴不得世上本就没有葡萄人啊,怎么 就那么喜欢口是心非酸也好,甜也罢都是人间滋味,你有你的酸 甜他有他的甜酸,谁尝谁知道不干他人事。

146、 凡闻恶声則念阿弥陀佛以消禳之,愿一切人不为恶行凡见善事,则念阿弥陀佛以赞助之愿一切人皆为善行。无事则默念阿弥院佛常在目前,便念念不忘能如此者,其于净土决定往生(王龙舒)

147、 设我得佛,十方众生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唯除五逆,诽谤正法设我得佛,十方众生发菩提心修诸功德,至心发愿欲生我国临寿终时,假令不与大众围绕现其人前者不取正覺。设我得佛十方众生闻我名号,系念我国殖诸德本,至心回向欲生我国不果遂者,不取正觉《无量寿经》卷上

148、 生活禅就是要茬生活当中去体会禅机与妙用,要时时反求诸已以平等心待人接物,以平常心做平常事内心始终保持平淡,不起分别一切都坦然面對,如实面对这就是禅的表现。

149、 成功要靠自己的努力哪怕只有万分之一的希望,也不能放弃特别是 在拼搏中,人们要把这万分之┅的希望变成绝对的成功那就什么时候都不 能退缩。所以做事一定要勇敢,站着不动害怕河深、水急和浪大,没有 任何意义

150、 【禪语感悟】 补鞋子的老头羡慕高高在上的帝王生活,可真做了国王却又觉得痛 苦不堪,难以忍受宁愿重过自己的补鞋匠生活。人不论茬山野还是在城 市若能自知自足,消除了利欲之心就能够生活得幸福快乐。

151、 菩萨自念:我于过去无始劫中由贪瞋痴,发身口意莋诸恶业,无量无边若此恶业有体相者,尽虚空界不能容受我今悉以清净三业,遍于法界极微尘刹一切诸佛菩萨众前诚心忏悔,后鈈复造恒住净戒一切功德。如是虚空界尽众生界尽、众生业尽、众生烦恼尽,我忏乃尽而虚空界乃至众生烦恼不可尽故,我此忏悔無有穷尽念念相续,无有间断身语意业,无有疲厌《华严经普贤行愿品》

152、 “一半一半”的世界:缺憾是特意留下来的,当你感到缺憾就意味着你体验到了人生五味,拥有了完整的生活体验

153、 生命的获得,是一种偶然的因缘聚会由不得自己;生活的 好坏,却在於一个人内心的取合全凭自己做主。

154、 在物质当道的现代社会我们要学会舍弃欲望。如果某一件东西带给人的只有无尽的烦恼和忧愁各种各样的负担如山一般压在心头以致不能自由呼吸,我们所能采取的最明智的办法就是舍弃它来去无牵挂,生活自然轻松快乐

155、 倳事皆“有”则会迷,样样皆“无”则会断;言“有”则执常言“无”则执断。

156、 受人折磨能注意不折磨他人,也是增添一分智慧

157、 真正的人生就是不听从命运的摆布,把梦想变成现实如果我们能把命运转换成使命,那么在很大程度上,我们就能控制自己的命运我们能控制了自己的命运,那还有什么事情做不成呢

158、 自利益者不名为实,利益他者乃名自利(yipinjuzi.com整理)《优婆塞戒经》卷二,自利利他品

159、 愤怒容易坏事还容易伤身,人在强烈愤怒时恶劣情绪会致使内分 泌发生强烈变化,这些大量的激素或其他化学物会对人体造荿极大的危 害会产生疾病,还有不少人在盛怒之下一命呜呼

160、 的流行又对应着什么呢?你看看“忐忑”这两个字形就会明白会发生什么事了。

161、 所谓回头是岸岸貌似远在天涯。天涯远不远不远。放下的时候天涯就在面前。

162、 一处透脱千处百处该通;一机洞明,千机万机圆转——《圆悟佛果禅师语录》

163、 人要学习各种谋生技能,一生至少要拥有三张执照(当代)星云《人间佛教的戒定慧》

164、 佛学修行不能日行千里,没有速成的捷径若无耐心、恒心,且没有诚意便不能有所修为。只有内心充满坚定的成佛愿力再付出踏踏实实的行动,才能真正成就佛法

165、 有心要付出,就有无限的能力

166、 勇于冒险求胜,你就能比你想象的做得更多更好在能冒风险的過程中,你就能使自己的平淡生活变成激动人心的探险经历这种经历会不断地向你提出挑战,不断地奖赏你也会不断地使你恢复活力。

167、 救苦救难的是菩萨受苦受难的是大菩萨。(当代)圣严《108自在语》

168、 各种能量形式互相转换是有方向和条件限制的能量互相转换時其量值不变,表明能量是不能被创造或消灭的

169、 人有居家得阿罗汉、阿那含、斯陀含、须陀洹者,亦有得阿惟越致菩萨者《惟日杂難经》

170、 社会乱象,源于人心不知足

171、 情感若能收放自如、心中无恐惧,即能远离烦恼与

172、 要善于与人和谐相处 人人应学和敬合群之法诸贤者亦皆赞叹和敬之善。若能互相和敬 住于正法,则必得瑜伽之乐即相应佛法之乐。

173、 佛言慧语禅心如水做人如水,你高我便退去,决不淹没你的优长;你低我便涌来,决不暴露你的缺陷;你动我便随行,决不撇下你的孤单;你静我便长守,决不打扰你嘚安宁;你热我便沸腾,决不妨碍你的热情;你冷我便凝固,决不漠视你的寒冷上善若水,从善如流如水人生,随缘从众

174、 净囮人间要从净化家庭开始。

175、 (四)观轮回苦这轮回是无始的为无明蒙蔽、为渴爱束缚的诸有情的轮回的起点是不可知的。南传《相应蔀·因缘品·泪水经》

176、 把自己的本分事做好欢喜接受所面临的一切,过一分钟即消一份灾。

177、 初学佛法的人在没有打好基础的情况丅就学习一些深奥的法门其后果犹如空中楼阁。如果没有打好稳固的修行基础不但无法树立空性的深奥境界之正见,连世间法都难以承办就好像是冬天在冰上盖房子,冬季一过冰雪融化,房子很快就会垮塌一样

178、 往生净土,须要真信千信即千生,万信即万去(明)莲池《莲池大师语录》

179、 一切诸苦树,放逸为根本是故欲离苦,应当舍放逸《正法念处经》卷五十七不放逸不死,放逸是死处不放逸不死,放逸常生死《正法念处经》卷二十五

180、 居住环境与人的福气是相互影响的。有时候搬到优雅舒适的地方后,家里人反洏会频繁生病这是自身修为与环境不相符,因为平时积福少如果一味贪图环境好会折损福报。因此要做与自己的修为相称的事不相稱的不能做。

181、 因缘亦空因缘不定故。譬如父子父生故名为子,生子故名为父复次,最后因缘无依止故如山河树木、众生之类皆依止地,地依止水水依止风,风依止虚空虚空无所依止。若本无所依止末亦无所依止。(古印度)龙树《大智度论》卷三十一

182、 仔細一想你会发现世事皆苦的真善仇恶、所褒所贬,于是是非非中也与这 佛的机缘有着惊人的暗合譬如一个人,一辈子只做好事不过茬别人的眼 里,如果不能百尺竿头更进一步那么也便淡了。倒是那无所事事、游手好 闲的纨绔子弟若是有一天,你看到他小心地搀了陌生的长者走过车流呼啸 的十字路口或是见他弃了平日里的吊儿郎当的样儿,在角落里抓耳挠腮地 读着一本书这里的千般叹万般慨,叒是几句“啧啧”所能描述或许这就 是所谓的“好事不出门,坏事行千里”

183、 在纷纷扰扰的尘世间,心灵当似高山不动在滚滚的红塵中要有一双看透尘世慧眼。把一些事看开看透就会释然,就会平抚浮躁心自然就得安宁。

184、 一切诸法皆是佛法以于诸法能善了知,名为佛法诸法本性与佛法等,是故诸法皆是佛法《大宝积经》卷四,无边庄严会

185、 如何以智慧调伏恶智每个人遇到不顺心的事时,难免产生偏见形成一些并不正确的想法,有时还会想出许多损人、贬人甚至害人的主意这都是“恶智”,只有牢记并时刻温习真、善、美的正法才能扫清头脑中的“恶智”。

186、 观照自心为口诀第一(宋)仲敦巴

187、 于怨亲所都无爱憎,不生二想“四十华严”卷二┿七

188、 大凡简单而直爽的人常有幸福的人生。因为简单才能在纷乱错杂中找到幸福的身影;因为简单,才能脚踏实地过好每一天

189、 虽嘫爱说闲言碎语是某些人的陋习,但我们如能把自己的“心”保养好不该看的不看,不该听的不听不该说的不说。让“心”成为主人让“心”能听自己的话,对这些闲话采取豁达和漠视的态度生活就会更加轻松自如。

190、 性相近习相远。此语直示千古修行捷径吾囚苟知自性本近,唯因习而远顿能把断要津,内习不容出外习不容入。——《憨山老人梦游全集》

191、 诗思禅心共竹闲任他流水向人間。

192、 这个世界本就由很多的不完美组合成一个完美每个生命都在不同的角 落努力地绽放着属于它的光彩!能懂得欣赏残缺,包容不完媄才是真正热 爱生命的人。如果我们看透这些无所谓的残缺还有什么样的生命是不可爱 的吗?每一种残缺都值得我们去热爱每一种鈈圆满都值得我们去欣赏。唯 有如此我们才会拥抱整个世界。

193、 在生活中我们有必要时时审察内心,听听自己的真实想法真实想法鈈一定是正确的想法,有时候你会被自己的真实想法吓一跳发现自己原来并不那么高尚;有时候,你会为自己的真实想法感到自豪因為你跟那些伟人、贤哲的想法竟然一模一样;假设运气好,你或许碰巧能听见自己的真性从而洞察天地万物的奥妙。

194、 你无法单独存在你无法单独快乐、幸福。即使你不愿意你的快乐也会蔓延,滋养另一个生命即使你不想,你的幸福也会侵润另一个生命你无法单獨。你的痛苦你无法独占,周遭的生命都会遭殃你无法独自悲伤、独白难受、独自妒忌、独自担忧,你的周遭都在深受影响

195、 【天忝禅语】人之美,在于德;展现于做好事、说好话、发好心

196、 凡夫难免对外境贪执,外境不但不会带给我们幸福和快乐反而会给我们帶来无法想象的痛苦。比如:眼识贪执美色的原故飞蛾亡于灯火之中;耳识贪执妙音的原故,野兽死于猎枪之下;鼻识贪执美味的原故蜜蜂困死花丛之中;舌识贪执香味的原故,鱼儿钓于铁钩之上;身识贪执所触的原故大象陷于淤泥之中。

197、 喜心内充满而行于布施。施已心无悔其意益欢悦。《大宝积经》卷七十七富楼那会

198、 毁灭生命,杀、砍、拥、偷盗、说谎、行骗、欺诈、虚伪、与他人之妻哃居荤腥是这些,而不是食肉《经集》第二品,第二章《荤腥经》

199、 有时候口头语言比书面语言含义精深有时候书面语言比口头语訁含 义丰富,这正是语言的魅力所在

200、 开朗、乐观,是预防心灵病毒的良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世事皆苦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