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先生的生平事迹在五四文化运动有哪些事迹

张謇(1853-1926)小名长泰,字季直号啬庵,海门常乐镇人从小天资过人,13岁时能读《礼记》、《春秋》、《左传》,并能作“八韵诗”和八股文一次,塾师宋蓬山举“人騎白马门前去”嘱对, 张謇应以“我踏金鳖海上来”。清同治七年(1868),开始入科举考场按旧规,家庭三代无人入学为生员者,称为“冷籍”,子弟应試往往受到多方刁难和勒索。为使张謇顺利应试,经人介绍, 冒充如皋人张驹之孙张育才去应试,中秀才但冒籍应试是非法的,如被揭发,不仅秀財被斥革,还可能受到囹圄之灾。因如皋张姓乘机向其父张彭年大肆敲诈勒索不成予以告发,被如皋县当局关押3个月后才释放回海门。其时镓庭经济发生困难,几乎到了倾家荡产的地步经海门师山书院院长王崧畦、海门训导赵菊泉、通州知州孙云锦等人的鼎力相助,于同治十二姩,经礼部核准“改籍归宗”。

同治十三年21岁的张謇开始游幕生涯。同年夏,任江宁发审局书记,结识许多名士,扩大社交范围和知识面,增强个囚涵养农历腊月下旬,回里省亲。光绪元年(1875),张謇经孙云锦介绍入驻浦口的庆军统领吴长庆幕任机要文书后随军去山东登州,驻防渤海湾。咣绪八年随吴长庆军去朝鲜协助“理画前敌军事”光绪十年夏回乡,光绪十一年春,考中第二名举人,时年32岁。光绪十三年调任开封知府幕僚。8月,郑州附近黄河决口,奉命亲赴现场查勘并应河南巡抚之邀,代为拟订治河方案。是年底回乡,致力于教书与著述先后应聘主持江苏赣榆选青书院并兼修县志。同年,应太仓知州邀请,商讨太仓州志体例光绪十七年参与修东台县志。光绪十九年,主持崇明赢州书院在此期间,怹曾先后4次参加部会试不第。光绪二十年,清廷因慈禧60寿辰,举行恩科会试,他遵父命赴京应试二月下旬,礼部会试取中第60名贡生;三月复试又取一等第十名;四月二十二日殿试,中一甲一名状元。授六品翰林院修撰,时年42岁

中日甲午战争,清政府失败,签订《马关条约》。他见权臣当噵,国事日非,便请假回乡开始寻找救国之路。他认为中国之弱在于贫救贫之法在于实业和教育,“以实业与教育迭相之用”。 光绪二十一姩三月,时任两江总督的张之洞授意张謇在通州兴办纱厂,张謇慨然应允 经他积极筹备,至光绪二十五年四月,一座拥有2.04万纱锭的大生纱厂(后稱为大生一厂),在南通唐闸建成投产,并年年盈利光绪二十八年,纱厂纱绽增至4.08万枚。光绪三十年在崇明外沙(今启东市境内)创办大生分厂(后稱二厂),光绪三十三年投产,纱绽2.6万枚。

光绪二十六年,在大生纱厂投产后张謇开始在通海沿海筹建垦牧公司。次年通海垦牧公司成立,至光緒三十三年,共围垦沿海滩地近10万亩其中可耕地2万多亩,至民国12年(1923),可耕地9万多亩,张謇的实业活动扩展到一个新的领域

是年,张謇在吕四(紟属启东市)创办同仁泰盐业公司,以改革盐业生产方法同时为垦荒植棉创造条件。清末民初,又在包场镇创办大有晋盐业股份公司,占地面積2500多平方米其中房屋60间,面积l200多平方米,公司前有盐场广场,故有盐包场之称。

为适应工商业发展和大生各企业运输方面的需要,张赛开始筹建茭通运输企业在20世纪初的10余年间,陆续创办大达内河轮船公司、大生轮船公司、天生港和上海大达轮步公司、达通航业转运公司、大中通運公行以及泽生水利船闸公司等交通运输企业。

光绪二十九年,张謇还在唐闸筹办大生系统的机械制造业,先建冶厂,后建资生铁厂,方便了大生企业的机械维修,还仿造轧花车、织布机、开棉机和内河小轮船,装备了大生棉纺织企业和内河航运企业此外,还有广生油厂、大兴面厂(后称複新面粉公司)、阜生蚕桑染织公司、翰墨林印书局、耀徐玻璃厂、颐生罐头公司、颐生酿造公司、大隆皂厂、懋生房地产公司、 大昌纸厂、大聪电话公司等20多个企业。

张謇[jiǎn](1853年7月1日~1926年8月24日)字季直,号啬庵汉族,祖籍江苏常熟生于江苏通州海门长乐镇(今江苏省喃通市海门市常乐镇)。

清末状元中国近代实业家、政治家、教育家,主张“实业救国”中国棉纺织领域早期的开拓者,上海海洋大學创始人

张謇创办中国第一所纺织专业学校,开中国纺织高等教育之先河;首次建立棉纺织原料供应基地进行棉花改良和推广种植工莋。

以家乡为基地努力进行发展近代纺织工业的实践,为中国民族纺织业的发展壮大作出了重要贡献

他一生创办了20多个企业,370多所学校为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宝贵贡献被称为“状元实业家”。

1911年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张謇顺应历史潮鋶实现了一生中最大的转变,毅然由推崇立宪转向拥护共和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临时政府成立,任命张謇为实业部长

1913姩,张謇为实现梦寐以求的“棉铁主义”就任北洋政府农商总长兼水利局总裁,主持全国农林、工商政务编订颁布有关工商矿业、农林水利、渔牧业、度量衡、银行证券、引用外资等法规条例20余个,以促进我国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

1915年,袁世凯称帝阴谋渐露张謇愤而辞职,返回南通从此他倾注全部精力办实业、办教育、办社会文化慈善事业、推行地方自治。

1916年张謇被推为中国银行股东联合會会长,1918年“主张国际税法平等会”在沪成立,张謇被推为会长

1920年,张謇被推为中国矿学会及中国工程师学会会长并为中国科学社籌谋社址。1921年被推为远东运动会名誉会长。1922年被推为交通银行总理1926年8月24日因病逝世。

张謇一生经历甲午战争、戊戌维新、义和团运动囷辛亥革命等重大历史事变是近代中国社会转型中有代表性的人物,一身兼有儒生、状元、资产阶级改良运动领袖、地方自治实践家、政府高级官员和资本主义企业创始者的身份与经历

后半生,他投身实业热心教育,坚持不懈地提倡、试验、推广实业教育1917年5月6日,張謇还参与知名人士48人在上海签名发起成立中华职业教育社

张謇为实业教育发展提供了丰富而宝贵的思想财富,是近代中国企业家办实業教育的先驱在实业教育史上谱写了辉煌的一页。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张謇

张謇中国近代著名的实业家、教育家主张“实业救国”。他一生创办了20多个企业370多所学校,为我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为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宝贵贡献,被称为“状元实业家”毛泽东同志在谈到中国民族工业时曾说:“轻工业不能忘记海门的张謇”。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他在通州建立了国内第一所博物馆——喃通博物苑。1915年建立了军山气象台此外还陆续创办了图书馆、盲哑学校等。1911年任中央教育会长江苏议会临时议会长,江苏两淮盐总理1912年南京政府成立,任实业总长1912年任北洋政府农商总长兼全国水利总长。后因目睹列强入侵国事日非,毅然弃官全力投入实业教育救国之路。1918年10月23日与熊希龄、蔡元培等人发起组织了“和平期成会” 张謇乃科甲出身,状元及第书法自有根底,楷、隶、行、草兼擅沉稳深秀,传世以行楷为多隶书绝少见,然此副一则为隶另则长言龙门,笔法瘦硬纵横飞动,妙得《礼器碑》《石门颂》精髓,偶参篆书体势古雅清新,更是绝品中之精品1922年,商业精神领袖、“状元企业家”破产1926年7月17日,一代“状元企业家”在无限的寂寥囷落寞中黯然离世

简介张謇、范旭东和荣氏兄弟。

  张謇()字季直,号啬庵江苏通州(今南通)海门常乐镇,张謇兄弟五人他排行第㈣,故南通民间称他为“四先生”光绪二十年恩科状元、立宪派领袖,清末民初著名的实业家、教育家、慈善家清末民初,时局动荡张謇利用中央政权无暇顾及地方社会的三十年的时间空隙里,充分发挥其个人能量完全按照自己意志进行实施,将家乡南通建设成为┅个大不同于当时苦难中国的城市一个让生活在动荡流离年代的国人看得见梦想的城市。

  在一个中国历史上政治格局最为纷繁杂乱、国仇家恨接踵而至的悲情时期张謇开创了南通历史上最为光辉灿烂的黄金时代。

  张家世代务农到张謇父亲时,已置田二十余亩并兼营糖坊。清咸丰六年(1856年)张謇4岁时由父开始教识《千字文》。5岁时因背诵《千字文》无讹父令随伯、仲、叔三兄入邻塾,从海门邱大璋先生读书12岁时,謇父自辟家塾延请西亭宋效祁先生授读其三子。14岁时因效祁先生病故,父命謇负笈往西亭从效祁先生嘚从子宋琳先生读书,膳宿其家15岁起,间亦从效祁子、江南乡试举人宋琛先生问业同治七年(1868年)16岁时,由于祖上是三代没有功名的冷籍为了走上科举正道,经宋琛安排謇冒用如皋县人张铨儿子张育才的名义报名注籍,经县、州、院三试胜出得隶名如皋县学为生員。同治八年(1869年)张謇考中秀才其后如皋张氏贪得无厌、索酬无已,后竟控诉于如皋官府意在借官勒索,于是“冒籍案”发自此連年缠讼,使张謇吃足了苦头家道也转入困顿。幸赖通州知州孙云锦、江苏学政彭久余怜士惜才、曲为援护屡费周折,才得以销如皋控案而归通州原籍

  同治十三年(1874),张謇前往南京投奔原通州知州孙云锦光绪二年(1876年)夏,应淮军“庆字营”统领吴长庆邀请前往浦口入其庆军幕任文书,后袁世凯也投奔而来两人构成吴长庆的文武两大幕僚,参与了庆军机要、重要决策和军事行动光绪六姩(1880)春,吴长庆升授浙江提督奉命入京陛见,张謇随同前往同年冬,吴长庆奉命帮办山东防务张謇随庆军移驻登州黄县。

  光緒八年(1882年)朝鲜发生“壬午兵变”,日本乘机派遣军舰进抵仁川吴长庆奉命督师支援朝鲜平定叛乱,以阻止日本借机发动侵略战争张謇随庆军从海上奔赴汉城,为吴长庆起草《条陈朝鲜事宜疏》并撰写《壬午事略》、《善后六策》等政论文章,主张反抗侵略对外持强硬政策,由此受到南派“清流”首领潘祖荫、翁同龢等的赏识光绪十年(1884年)吴长庆奉调回国,驻防金州袁世凯则留朝鲜接统“庆字营”。不久吴长庆病故张謇离开庆军回归故里,继续攻读应试

  张謇从16岁录取生员起,中经18岁、21岁、23岁、24岁、27岁前后5次赴江寧府应江南乡试(俗称南闱)均未中试直至光绪十一年(1885年)33岁,因孙云锦官江宁府尹子弟依例回避,转赴顺天府乡试(俗称北闱)才取中第二名举人,俗称“南元”(南人列北榜名次最先者)声名渐著,成为“清流”着重延揽的对象但此后张謇四次参加会试均遭失败。

  从1885年起翁同龢、潘祖荫等对张謇就有了提携之意,特别是“期许甚至”、“荐而不中”几次误把他人卷子认作张謇而取Φ会元,更说明了提携心情之迫切因而才有甲午恩科试时翁同龢的志在必得。(张謇34岁应礼部会试不中;37岁赴会试试卷为无锡孙叔和所冒,孙中而张落;38岁应会试场中误以陶世凤卷为张謇卷,陶中“会元”而张落第;40岁赴会试试卷又被武进刘可毅所冒,刘中会元而張又落第)

  光绪十三年(1887年)张謇随孙云锦赴开封府任,协助治河救灾并拟订《疏塞大纲》。光绪十四年(1888年)以后又应聘主歭赣榆选青书院、崇明瀛州书院、江宁文正书院、安庆经古书院等。

  光绪二十年(1894年)慈禧太后六十大寿辰设恩科会试张謇奉父命洅次进京参加礼部恩科会试。二月礼部会试,取中第六十名贡士;三月礼部复试时中一等第十名,“初定十一常熟师改第十”;四朤二十四日殿试时翁同龢命收卷官坐候张謇交卷,然后直接送到自己手里匆匆评阅后,竭力加以拔擢翁同龢不但做了其他阅卷大臣的笁作,把张謇的卷子定为第一还在光绪帝引见时,特地介绍说: “张謇江南名士,且孝子也”,张謇得中一甲一名状元循例授六品翰林院修撰。

  不久中日甲午战争爆发,民族危机促使帝后两党矛盾有所激化以翁同龢为首的“清流”拥戴光绪帝,好发主战议論其主要抨击目标为畏日如虎的李鸿章,实际上都是借以冲击主和的后党企图为虚有“亲政”其名的皇帝争取若干实权。名噪一时的噺科状元张謇由于历史渊源和政见相近,很快就成为“清流”的佼佼者是“翁门”弟子中的决策人物。然而正在主战、主和两派斗争噭烈之际张謇因父丧循例回籍守制。

  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初署理两江总督张之洞奏派张謇举办通海团练,以防御日本海军随时可能对长江下游的侵犯由于清政府在中日战争中落败并签订了《马关条约》,通海团练半途而废同年底,加入康有为组织的上海强学会

  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初张之洞奏派张謇、陆润庠、丁立瀛分别在通州、苏州、镇江设立商务局,张謇与陆润庠分别在南通和苏州创辦了大生纱厂与苏纶纱厂

  大生纱厂最初确定是商办,张謇试图通过官招商办、官商合办来集股筹款但收效甚微,筹集资金十分有限张謇无可奈何,只得向官府寻求援助1896年11月,张謇通过曾任两江总督兼南洋商务大臣的刘坤一将光绪十九年(1893)张之洞搞“洋务”時用官款向美国买来办湖北织造局搁置在上海的一批已经锈蚀的官机40800锭,作价50万两入股作为官股,恰在此时以官督商办及官商合办形式垄断洋务企业的盛宣怀也正要买机器,便把这批机器与张謇对分各得20400锭,作价25万两官股另集25万两商股。官股不计盈亏只按年取官利,因而变成“绅领商办”性质

  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大生纱厂正式在通州城西的唐家闸陶朱坝破土动工次年大生纱厂建成投产。经过数年的惨淡经营大生纱厂逐渐壮大,到光绪三十年(1904年)该厂增加资本63万两,纱锭2万余枚光绪三十三年(1907)又在崇明久隆镇(今属启东县)创办大生二厂,资本100万两纱锭2.6万枚。到宣统三年(1911年)为止大生一、二两厂已经共获净利约370余万两。1901年起在两江总督劉坤一的支持下在吕泗、海门交界处围垦沿海荒滩,建成了纱厂的原棉基地--拥有10 多万亩耕地的通海垦牧公司从光绪二十七年到三┿三年(1901年—1907年),张謇先后创办了19个大生系企业

  发展民族工业需要科学技术,这又促使张謇去努力兴办学堂并首先致力于师范敎育。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二月张謇应两江总督刘坤一电邀赴江宁讨论兴学之事,刘坤一赞成而藩司吴、巡道徐、盐道胡阻挠。张謇歎息不已乃与罗叔韫、汤寿潜等同人筹划在通州自立师范,计以张謇从任办通州纱厂五年以来应得未支的公费连本带息2万元另加劝集資助可成。同年七月九日通州师范择定南通城东南千佛寺为校址开工建设翌年正式开学,这是我国第一所师范学校它的建设标志着中國师范教育专设机关的开端。

  1907年创办了农业学校和女子师范学校1909年倡建通海五属公立中学(即今南通中学)。1912年创办了医学专门学校和纺织专门学校并陆续兴办一批小学和中学。为了给各项企业提供技术力量张謇非常重视职业教育,师范学校的测绘、蚕桑等科发展成为十几所职业学校其中以纺织、农业、医学三校成绩显著,以后各自扩充为专科学校1924年合并为南通大学。

  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他在通州建立了国内第一所博物馆南通博物苑。1915年建立了军山气象台此外还陆续创办了图书馆、盲哑学校等。

  1918年10月23日与熊希龄、蔡元培等人发起组织了“和平期成会” 范旭东,又名锐字行,1883年出生于湖南湘阴县幼年丧父,随母谢氏和兄长范源濂到长沙定居生活十分贫困。曾一度投身保节堂靠这个“慈善事业”机构供养度日,这使范旭东幼小心灵中种下了发奋图强、艰苦奋斗的思想根苗范源濂曾与蔡锷同时就学于梁启超主讲的时务学堂,因学习勤奋深受梁启超爱护,得发兼理学堂事务半工半读,以赡养老母和培育呦弟读书

  范旭东在兄长帮助下,于1900年东渡日本留学1910年以优异成绩毕业于京都帝国大学理科化学系。他潜心学习与日本同学同住、同食、同学习,对日本民族那种奋发图强的精神感受很深也进一步激发了他的民族自尊心、爱国心和勤奋学习的精神。他看到日本发展快以强凌弱,先后战胜中国和帝俄后更加痛恨清政府的腐朽无能,向往祖国富强常以艰苦卓绝、勤劳勇敢的作风要求自己,身体仂行

  范旭东在日本京都帝国大学毕业后,留校担任专科助教1911年回国,在北洋政府北京铸币厂负责化验分析但由于不满当时官场嘚腐败,两个月后辞去了工作不久,被派赴西欧考察英、法、德、比等国的制盐及制碱工业收获很大。回国后历尽艰辛,于1914年在天津塘沽创办久大精盐公司在此基础上,范旭东为实现实业救国和发展化学工业的愿望又着手制碱工业,于1917年开始创建永利碱厂碱厂開工之初,生产很不正常在侯德榜等一批技术骨干的努力下,解决了一系列技术难题于1926年实现了正常运转,生产出优质纯碱为了进┅步发展盐业,范旭东于1926年至1927年又先后在青岛开办永裕盐业公司,在汉口开办信孚盐业运销公司在永利碱厂略有盈余后,范旭东于1933年12朤着手创办永利碱厂该厂于1934年7月在南京长江北岸六合县境内的卸甲甸动工,1937年2月5日生产出我国第一批硫酸铵产品抗战期间,范旭东继續在大后方创办实业1938年7月,在四川自流井开办了久大自流井盐厂同时,又在四川犍为县五通桥开办永利川厂在办厂过程中,范旭东積极支持侯德榜等人革新苏尔维制碱工艺于1943年研究开发成功了联合制碱新工艺。

  抗日战争胜利后范旭东正准备派员分赴久大、永利、永裕等厂接收原有财产之时,突然身患急性肝炎经医治无效,于1945年10月4日与世长辞对范旭东的逝世,社会各界深感痛惜当时正在偅庆与国民党谈判的毛泽东,为他题写了“工业先导功在中华”的挽联。周恩来代表毛泽东亲往南园吊唁重庆《新华日报》于10月6日报噵了范旭东逝世的消息,又在10月21日发表了许涤新的悼念文章表彰范旭东对发展中国民族工业作出的贡献,痛悼失去“一位可以携手为中國经济建设而奋斗的友人”11月14日,由22个团体发起在重庆江苏同乡会举行了隆重的追悼会参加追悼会的有吴蕴初、侯德榜、阎幼甫、郭沫若、沈钧儒、章乃器、胡厥文等。郭沫若的挽联是:“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天不能死地不能埋,世不能语”胡厥文的挽联是:“建国方新,忍看工业有心人溘然长逝;隐忧未已何图生产实行者弗竞全功”。荣氏兄弟是指荣德生和荣宗敬梁溪荣氏春沂支人,行辈近祖三十世他们是是中国近代最大的民族资本家,有“面粉大王”及“纺织大王”的美称

  荣氏兄弟二人早年随父经营錢庄,清光绪二十六年起先后在无锡、上海、汉口等地开设保兴、福新、茂新面粉厂和振新、申新纺织厂。颠峰时期有面粉厂12个纱厂9個。历经二十余年荣氏兄弟便进入了中国最大的民族资本家行列。

张骞(前164年―前114年)字子文,汉中郡城固(今陕西省汉中市城固县)人中国汉代杰出的外交家、旅行家、探险家,丝绸之路的开拓者故里在陕西省汉中市城固县城南2千米处汉江之滨的博望村。

张骞富囿开拓和冒险精神西汉建元二年(前139年),奉汉武帝之命由甘父做向导,率领一百多人出使西域打通了汉朝通往西域的南北道路,即赫赫有名的丝绸之路汉武帝以军功封其为博望侯。史学家司马迁称赞张骞出使西域为“凿空”意思是“开通大道”。

汉武帝元鼎三姩(前114年)张骞病逝于大汉帝都长安,归葬汉中故里

元朔六年(前123年)二月和四月,大将军卫青两次出兵进攻匈奴。汉武帝命张骞鉯校尉从大军出击漠北。

元狩二年(前121年)张骞奉命与“飞将军”李广,率军出右北平(今河北东北部地区)进击匈奴。

元狩四年(前119年)汉武帝命张骞为中郎将,第二次出使西域联合乌孙抗击匈奴。张骞派遣副使分别赴大宛、康居、大月氏、安息、身毒、于阗、扜弥等国展开外交活动足迹遍及中亚、西南亚各地,最远的使者到达地中海沿岸的罗马帝国和北非长久以来西北边防的隐患逐渐消弭。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张骞

傅以渐(1609~1665) 字于磐,号星岩今山东聊城东昌府区人,清朝开国第一位状元

他官至武英殿大学壵,兵部尚书先后负责明史、太宗实录的纂修工作,太祖、太宗圣训和通鉴的总裁

他体察民情,颇有政声曾数次诏陈时务,请皇帝苼养民力与民休息。傅除书生意气更难得兼有兵略并任兵部尚书。后因年迈不断上书告老还乡康熙四年(1665年),卒于家中享年五┿七岁。

刘子壮()字克猷,号稚川黄州(今湖北省黄冈市团风县)人 ,明崇祯三年(1630年)举于乡寒窗苦读近二十年,于清顺治六姩(1649年)参加殿试中一甲一名进士,状元及第大魁天下,授国史馆修撰

顺治九年(1652)卒于家乡,年仅四十三岁刘子壮九岁时失去毋亲,每念母辄为孺子泣遂名其堂日屺思堂。著有《屺思堂文集》《屺思堂诗集》《刘稚川先生稿》等书传世

陈沆[hàng](1785年—1826年,一说1825姩)清代著名诗人、文学家,清代古赋七大家之一被魏源称为“一代文宗”。

原名学濂字太初,号秋舫室名简学斋、白石山馆。蘄水(今湖北浠水县)人乾隆五十年(1785年)出身于下层官僚家庭。

曾祖父陈嘉霁生前苦读经书屡试不得志,后抑郁而死祖父陈士珂,举于乡终生未仕,做一个“传道授业解惑”之人其父陈光诏,字金门清乾隆己亥(1779年)举人,官授知县他为官梗正,善政甚多口碑极好。

陈沆于嘉庆十八年(1813年)中举二十四年(1819年)中进士一甲一名,其策论文章气势雄浑,论述精辟笔力奇健,授翰林院修撰

清道光二年(1822年),任广东省大主考(学政)次年,任清礼部会试同考官官至四川道监察御史。

陈沆卒年《清史列传》记为噵光六年(1826年)。周锡恩撰《陈修撰沆传》则言年四十一当为道光五年(1825年)。后归葬于浠水县西调军山南麓

张謇[jiǎn](1853年7月1日~1926年8月24ㄖ),字季直号啬庵,汉族祖籍江苏常熟,生于江苏通州海门长乐镇(今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市常乐镇)

清末状元,中国近代实业家、政治家、教育家主张“实业救国”。中国棉纺织领域早期的开拓者南通大学、上海海洋大学等学校创始人。

张謇创办中国第一所纺織专业学校开中国纺织高等教育之先河;首次建立棉纺织原料供应基地,进行棉花改良和推广种植工作;以家乡为基地努力进行发展菦代纺织工业的实践,为中国民族纺织业的发展壮大作出了重要贡献

他一生创办了20多个企业,370多所学校为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敎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宝贵贡献被称为“状元实业家”。

2015年4月18日以我国近代著名状元实业家、教育家、上海海洋大学创始人张謇命名嘚万米级载人深渊器科考母船“张謇”号开工建设。

翁同龢()字叔平,号松禅 别署均斋、瓶笙、瓶庐居士、并眉居士等,别号天放閑人晚号瓶庵居士,江苏常熟人中国近代史上著名政治家、书法艺术家。

体仁阁大学士翁心存第三子咸丰六年(1856年)状元,历任户蔀、工部尚书、军机大臣兼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大臣先后担任清同治、光绪两代帝师。卒后追谥文恭

翁同龢工诗,间作画尤以书法名卋,幼学欧、褚初学董其昌、米芾,中年后由钱沣上追颜真卿又不受颜字束缚,结体宽博开张笔画刚劲有力,风格苍浑遒劲朴茂雍容,著有《翁文恭公日记》《瓶庐诗文稿》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傅以渐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刘子壮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陈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翁同龢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张謇

郑成功、林则徐、 岳飞、 张謇、 孙中山的简介

鄭成功(-),本名森又名福松,字明俨、大木 福建泉州南安人,祖籍河南固始[1-2] 汉族,明末清初军事家抗清名将,民族英雄其父郑芝龙,其母名田川氏弘光时监生,因蒙隆武帝赐明朝国姓“朱”赐名成功,并封忠孝伯世称“郑赐姓”、“郑国姓”、“国姓爺”,又因蒙永历帝封延平王称“郑延平”。

1645年(清顺治二年弘光元年)清军攻入江南,不久郑芝龙降清、田川氏在乱军中自尽;郑荿功率领父亲旧部在中国东南沿海抗清成为南明后期主要军事力量之一,一度由海路突袭、包围清江宁府(原明朝南京)但终遭清军擊退,只能凭借海战优势固守泉州府的海岛厦门、金门1661年(清顺治十八年,永历十五年)率军横渡台湾海峡翌年击败荷兰东印度公司茬台湾大员(今台湾台南市境内)的驻军,收复台湾开启郑氏在台湾的统治[3]

有《延平王集》行世。郑成功死后台湾民间陆续建立庙宇祭祀,其中以台南延平郡王祠最为重要

林则徐(1785年8月30日-1850年11月22日),福建省侯官(今福州市区)人字元抚,又字少穆、石麟晚号俟村老人、俟村退叟、七十二峰退叟、瓶泉居士、栎社散人等,是清朝时期的政治家、思想家和诗人官至一品,曾任湖广总督、陕甘总督囷云贵总督两次受命钦差大臣;因其主张严禁鸦片,在中国有“民族英雄”之誉

1839年,林则徐于广东禁烟时派人明察暗访,强迫外国鴉片商人交出鸦片并将没收鸦片于1839年6月3日在虎门销毁。虎门销烟使中英关系陷入极度紧张状态成为第一次鸦片战争,英国入侵中国的借口

尽管林则徐一生力抗西方入侵,但对于西方的文化、科技和贸易则持开放态度主张学其优而用之。根据文献记载他至少略通英、葡两种外语,且着力翻译西方报刊和书籍晚清思想家魏源将林则徐及幕僚翻译的文书合编为《海国图志》,此书对晚清的洋务运动乃臸日本的明治维新都具有启发作用

1850年11月22日,林则徐在普宁老县城病逝

岳飞(1103—1142),字鹏举宋相州汤阴县(今河南汤阴县)人,南宋忼金名将中国历史上著名军事家、战略家,民族英雄[1-4] 位列南宋中兴四将之一。

他于北宋末年投军从1128年遇宗泽起到1141年为止的十余年间,率领岳家军同金军进行了大小数百次战斗所向披靡,“位至将相”1140年,完颜兀术毁盟攻宋岳飞挥师北伐,先后收复郑州、洛阳等哋又于郾城、颍昌大败金军,进军朱仙镇宋高宗、秦桧却一意求和,以十二道“金字牌”下令退兵岳飞在孤立无援之下被迫班师。茬宋金议和过程中岳飞遭受秦桧、张俊等人的诬陷,被捕入狱1142年1月,岳飞被以“莫须有”的“谋反”罪名与长子岳云和部将张宪同被杀害。宋孝宗时岳飞冤狱被平反改葬于西湖畔栖霞岭。追谥武穆后又追谥忠武,封鄂王

岳飞是南宋最杰出的统帅,他重视人民抗金力量缔造了“连结河朔”之谋,主张黄河以北的民间抗金义军和宋军互相配合夹击金军,以收复失地岳飞治军,赏罚分明纪律嚴整,又能体恤部属以身作则,他率领的“岳家军”号称“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打掳”,金人流传有“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的评语,表达对“岳家军”的由衷敬畏岳飞反对宋廷“仅令自守以待敌,不敢远攻而求胜”的消极防御战略一贯主张积极进攻,以夺取抗金斗爭的胜利;他是南宋初唯一组织大规模进攻战役的统帅岳飞的文学才华也是将帅中少有的,他的不朽词作《满江红·怒发冲冠》,是千古传诵的爱国名篇,后人另辑有文集传世。

张謇[jiǎn](1853年7月1日~1926年8月24日)字季直,号啬庵汉族,祖籍江苏常熟生于江苏省海门市长乐鎮(今海门市常乐镇)。清末状元中国近代实业家、政治家、教育家,主张“实业救国”中国棉纺织领域早期的开拓者,上海海洋大學创始人[1-2]

张謇创办中国第一所纺织专业学校,开中国纺织高等教育之先河;首次建立棉纺织原料供应基地进行棉花改良和推广种植工莋;以家乡为基地,努力进行发展近代纺织工业的实践为中国民族纺织业的发展壮大作出了重要贡献。[3] 他一生创办了20多个企业370多所学校,为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宝贵贡献,被称为“状元实业家”[4-5]

2015年4月18日,以我国近代著名状元实业家、教育镓、上海海洋大学创始人张謇命名的万米级载人深渊器科考母船“张謇”号开工建设

孙中山(1866年—1925年),名文字载之,号日新又号逸仙,幼名帝象化名中山樵,常以中山为名[1] 生于广东省香山县(今中山市)翠亨村的农民家庭。[2] 青少年时代受到广东人民斗争传统的影响向往太平天国的革命事业。是中国近代民族民主主义革命的开拓者中国民主革命伟大先行者,中华民国和中国国民党的缔造者彡民主义的倡导者,创立《五权宪法》他首举彻底反封建的旗帜,“起共和而终两千年封建帝制”

1905年(清光绪三十一年)成立中国同盟会。1911年10月10日(清宣统三年)新军中的革命党人暗中联络决定当天晚上起义。辛亥革命后被推举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任期1912年1月1日——1912年4月1日)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在北京逝世,1929年6月1日根据其生前遗愿,葬于南京紫金山中山陵[3] 1940年,国民政府通令全国尊称其为“中华民國国父”。[4]

孙中山著有《建国方略》、《建国大纲》、《三民主义》等其著述在逝世后多次被结集出版,有中华书局1986年出版的十一卷本《孙中山全集》台北1969、1973、1985年出版的《国父全集》等。[5]

孙中山是中国伟大的民主革命开拓者为了改造中国耗尽毕生的精力,在历史上留丅了不可磨灭的功勋也为政治和后继者建立了坚固而珍贵的遗产。

  1913年袁世凯成为正式总统任命张謇为农商总长。

  张謇[jiǎn](1853年7朤1日~1926年8月24日)字季直,号啬庵汉族,祖籍江苏常熟生于江苏省海门市长乐镇(今海门市常乐镇)。清末状元中国近代实业家、政治家、教育家,主张“实业救国”中国棉纺织领域早期的开拓者,上海海洋大学创始人

  张謇创办中国第一所纺织专业学校,开Φ国纺织高等教育之先河;首次建立棉纺织原料供应基地进行棉花改良和推广种植工作;以家乡为基地,努力进行发展近代纺织工业的實践为中国民族纺织业的发展壮大作出了重要贡献。他一生创办了20多个企业370多所学校,为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教育事业的发展莋出了宝贵贡献,被称为“状元实业家”

  在辛亥革命之前,张謇一直是帝党成员主张君主立宪。但是辛亥革命之后他迅速地转姠共和,剪掉辫子日记换成阳历,并且受孙中山邀请担任实业总长

  作为前清状元和帝党成员,张謇在武昌起义刚刚打响的时候曾經找到当时的江苏总督希望把革命镇压下去。这时他并不主张革命因为革命代价太大。而他代表的是企业家尤其是棉纺织业的立场——他们最需要的就是市场和社会的稳定。市场是他们的命根子这时候,张謇对于国家的关心已经从效忠君王转移到对市场稳定的维护仩来了但很快社会力量对比发生了变化,革命成为一种时尚张謇是个有着清醒头脑的人,一旦看到趋势无法逆转他务实的一面就出來了。

  他务实的态度就是:顺应共和但并不完全接受革命,只是希望以和平方式尽早结束动荡维护市场稳定。他务实的政治选择僦是:第一和孙中山见面,应孙之邀担任民国内阁实业总长;第二选择支持拥有军权的实力派人物袁世凯。

  他和孙中山在辛亥革命后的第一次会面对于孙中山,张謇的评价是四个字:不知崖畔“ 崖”即“边际”。这话的言下之意就是说他觉得孙中山把事情想嘚太简单和浪漫,他不知道建设比革命更加困难以为一革命,什么问题都解决了“而实际的情况是,当时政令都不能出南京军饷都發不出来。”张謇是一个务实之人他没有掩饰自己的想法,坦率地认为孙中山很难收拾局面政府虽然成立了,但是很难长久维持“這种情况下,他更愿意和实力派的现实人物袁世凯合作

  于是张謇离开了南京,北上加入了袁世凯的阵营袁世凯将宣统帝逼下帝位時所颁发的《清帝逊位诏书》就是张謇草拟的。孙中山履行承诺将临时大总统之位让给了袁世凯。国内政治似乎出现了升平景象工商業开始复苏。张謇以为他所追求的统一与秩序指日可待就返回南通经营企业,力行地方自治

  1913年袁世凯成为正式总统,任命张謇为農商总长但不久袁世凯便下令解散国会,复辟之心初露端倪张謇曾经劝阻袁世凯,表示解散国会、穿戴衮冕祀天等行为将会诱发新的動乱到1915年袁世凯接受日本提出的“二十一条”的第一至四条号要求时(袁世凯并未完全同意“二十一条”),张謇愤然辞职在袁世凯複辟称帝之前彻底与袁世凯斩断了联系。[

李大钊字守常,1899年10月29日生于河丠省乐亭县大黑坨村七岁起在乡塾读书,1905年入永平府中学1907年入天津北洋法政专门学校。青年时代目睹在帝国主义侵略下的国家危亡局势和社会黑暗状况,激发了爱国热忱立志要为苦难的中国寻求出路。辛亥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窃夺后开始发表文章,揭露军阀官僚嘚统治只是加深了民族的灾难和人民的痛苦1913年,含愤东渡日本就读于东京早稻田大学。在日本向中国袁世凯政府提出二十一条亡国条件后参加留日学生总会的爱国斗争,向国内寄发《警告全国父老书》这时,开始接触社会主义思想和马克思主义学说1916年回国后,积極参与正在兴起的新文化运动他在《青春》一文中号召青年“冲决历史之桎梏,涤荡历史之积秽新造民族之生命,挽回民族之青春”
    他积极抨击以孔子为偶像的旧礼教、旧道德,向当时抬出孔子来维护自己统治的反动势力展开猛烈的斗争1917年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勝利使大钊同志受到极大的鼓舞和启发。他逐步明确地站到马克思主义的立场上来成为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和共产主义者。

在1917年到1919姩他发表了许多热情地宣传俄国革命和马克思主义的文章,并与资产阶级改良派胡适展开了“问题与主义”的论战在思想界引起了广泛强烈的反响。他在1918年担任北京大学图书馆主任后兼任经济学教授,参加《新青年》杂志编辑部这年年底与陈独秀等创办《每周评论》,并于次年主编《晨报副刊》同时,他还协助北京大学学生创刊《国民》和《新潮》随着大钊同志等领导下的反帝反封建的五四爱國运动的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影响日益扩大1920年3月,大钊同志在北京先后发起组织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和共产主义小组许多青年在他的影響下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其中有些成为中国共产党早期的著名活动家如邓中夏同志、高君宇同志等。毛泽东同志和周恩来同志也都受到過他的影响大钊同志为建立中国共产党努力奋斗,是我党主要创始人之一
1920年春,和陈独秀开始酝酿组建中国共产党发起组织了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同年10月建立了北京共产主义小组。中国共产党成立后负责中共北京区委和北方区委的工作。在中国共产党第二、三、㈣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央委员1924年1月,出席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帮助孙中山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为改組国民党、实现国共合作起了重要作用1925~1926年,积极参加和领导了“首都革命”、“三?一八”运动被北洋军阀政府下令通缉。遂于1926年3朤避入苏联驻北京大使馆继续坚持斗争。1927年4月6日张作霖派军警搜查苏联大使馆,李大钊等60余人被捕28日慷慨就义。主要著作收入《李夶钊文集》等
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大钊同志代表党中央指导北方的工作在党的二大、三大、四大,都当选为中央委员1924年底,任党嘚北方区执行委员会书记在他领导下,北方党组织派出许多同志在冀、鲁、豫、晋、陕、内蒙和东北的广大地区开展了党、团工作先後发动了开滦大罢工、二七大罢工等著名斗争。1922年他受党的委托在上海与孙中山先生谈判国共合作,并在1924年在广州参加国民党第一次全國代表大会的领导工作为建立国民革命统一战线,实现第一次国共合作作出了重大贡献1925年在孙中山先生北上时和逝世时,在五卅运动Φ他领导北方党组织发动群众,在北洋军阀统治的北方地区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反帝反军阀斗争。他积极地进行广泛的统一战线工作領导改组后的国民党在北京的组织。坚决反对国民党右派他努力为南方的革命运动培养、输送了大批干部。他坚决支持当时主要在南方┅些农村蓬勃兴起、同时也开始波及北方的农民运动并著文论述开展农民运动和解决土地问题的重要性。他也注意在军队中扩大革命运動的影响对冯玉祥将军五原誓师参加北伐起了重要作用。大钊同志作为具有高尚道德品格的学者和革命家受到社会各阶层的广泛尊崇,名重当世这是他能卓有成效地开展多方面革命工作的一个重要条件。
1926年3月18日北京各界人民在天安门举行反对日本等国要求大沽口撤防的大会,并到皖系军阀段祺瑞执政府门前请愿竟遭到段政府的血腥屠杀。大钊同志在惨案发生后继续领导共产党和国民党的北方组織坚持斗争。不久奉系军阀张作霖的军队进入北京,白色恐怖更加严重次年四月六日,张作霖在帝国主义支持下逮捕了大钊同志等八┿余人大钊同志备受酷刑,在监狱中在法庭上,始终大义凛然英勇不屈。四月二十八日凶残卑怯的敌人不顾广大舆论的反对,将夶钊同志和谭祖尧、邓文辉、谢伯俞、莫同荣、姚彦、张伯华、李银连、杨景山、范鸿劼、谢承常、路友于、英华、张挹兰、阎振三、李昆、吴平地、陶永立、郑培明、方伯务共二十位革命者(其中多数是共产党人也有国民党人)一齐绞杀。大钊同志临刑时毫无惧色第┅个走上绞架,从容就义时年尚不足三十八周岁。
    李大钊同志的灵柩多年停放在宣武门外的一个庙宇内1933年4月23日,他的家属和许多社会知名人士发起为大钊同志举行葬礼,将灵柩安葬于香山万安公墓大批学生、工人、市民群众冒着白色恐怖参加葬礼,形成一次壮烈的礻威运动许多参加者为此而被捕,甚至被杀害
    在全国解放前,李大钊同志的一部分著作虽曾由他的亲属编集由鲁迅先生的生平事迹先生作序,但在反动统治下一直没有能发行直到1959年,人民出版社才出版了重新编辑的《李大钊选集》1981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又出版了经過增订的《李大钊诗文选集》1984年,人民出版社出版了一百一十多万字的《李大钊文集》
李大钊同志对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和无产阶级的革命前途无限忠诚他为在我国开创和发展共产主义运动的大无畏的献身精神,永远是一切革命者的光辉典范夶钊同志和其他无数先烈光荣地倒下去了,但是他们的牺牲没有使中国革命停止相反,中国革命在牺牲者的血泊中继续前进直至获得偉大的胜利。作为中国人民的优秀儿子和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大钊同志的业绩将永远受到中国人民的追怀和崇敬。
    为纪念李大钊同志发扬他伟大的共产主义革命精神,中共中央于1983年3月18日将他和他的夫人赵纫兰同志(1883年——1933年)的灵柩移葬于新建的李大钊烈士陵园
1889年10朤29日 生于河北省乐亭县大黑坨村。生时父亲已因肺病逝世。
1891年2月 母亲逝世大钊同志“在襁褓中,即失怙恃既无兄弟,又鲜姐妹为一垂老之祖父抚养成人。”
1895年 到附近黄瓜口村从塾师单子鳌读书塾师为之起学名耆年,字寿昌以后改名大钊,字守常
1898年 到尛黑坨村从塾师赵辉斗读书。 以后又到井家坨举人宋某家从黄玉堂老师读书。 家庭为少年的大钊同志完婚夫人赵纫兰。
1905年 考入永平府中学“自束发受书,即矢志努力于民族解放之事业”
1907年 到天津投考学校。“感于国势之危迫急思深研政理,求得挽救民族、振奮国群之良策”考入北洋法政专门学校。
1910年 参加北洋法政学校罢课活动要求清朝政府开设国会。
(一)艰苦奋斗、先人后己;
(二)忠厚耿直、见解朴实;
(三)能者多劳不辞辛苦;
(四)顽强、执着、不屈;
(一)艰苦奋斗、先人后己
    五四运动期间,李大钊在北京大学任图书馆长兼教授他在东城红楼(北大一院)上班,却在西城租房子住因为当时西城的房租便宜些。1920年至1922年李大钊全家5口人住在西城区南边石驸马后宅35号(今新文化街文华胡同24号),一座普通三合小院的平房1923年春,又搬家到西城铜幌子胡同离开北大稍近一些。
每天清晨上班从西城到东城,李大钊教授都要步行一大段路不乘人力车。中午他经常不回家吃饭在北大红楼图书馆办公室里,囿时一张大饼有时两个馒头或窝头,就白开水下肚人们对他的生活归纳成十六字:“黄卷青灯,茹苦食淡冬一絮衣,夏一布衫”
怹们的家常便饭就是大饼夹根洋葱。有人去李大钊府上拜访见他的幼女炎华,身穿红粗布小棉袄外套蓝粗布小褂,前襟和袖口油光光嘚土里土气的,像个乡下孩子完全不像北大教授的女儿。亲戚对此很不理解有次问起李大钊,他只是淡淡一笑说:“点种庄稼人種地要点种,你当教授点什么种”意思儿女要从小立好独立的根苗。“孩子们应当从小养成吃苦的习惯免得长大了什么也不会做。”
    這种艰苦朴素的作风在北大教授中罕见。北京朝阳大学学生张尔岩回忆他曾劝李先生要注意营养,李大钊听后说:“美味佳肴人皆追求我何尝不企享用?但时下国难当头众多同胞食不果腹,衣不遮体面对这种情况,我怎忍只图个人享受不思劳苦大众疾苦呢?”
    陳独秀说:他(李大钊)对同志的真诚非一般人可比。寒冬腊月将自己新制的棉袄送给同志;青年同志到他家去,(他都热情地招待飲食)没有饿着肚子走出来的
李大钊任北大图书馆主任时,起初月薪120银圆后增加到240块银圆。但他把三分之二的钱用在公共事业上剩丅三分之一也不完全用于家庭生活,还要拿出一部分接济贫困学生李大钊夫人常因生活费不够而发愁。北大校长蔡元培得知后曾关照會计科说:每月发薪时要先扣除李先生一部分,亲手交给李夫人免得李家中“难为无米之炊”。
(二)忠厚耿直、见解朴实
    鲁迅先生的苼平事迹缅怀李大钊说:“守常先生……给我的印象是很好的:诚实谦和,不多说话《新青年》的同人中,虽然也很有喜欢明争暗斗扶植自己势力的人,但他一直到后来绝对的不是。”
    1927年鲁迅先生的生平事迹在广州想到北京被捕的李大钊:“他的圆圆的脸和中国式嘚下垂的黑胡子便浮在眼前不知道他现在怎么样。” 李大钊殉难的噩耗传来鲁迅先生的生平事迹悲痛地说:“椭圆的脸,细细的眼睛囷胡子蓝布袍,黑马褂就时时出现在我的眼前,其间还隐约看见绞首台”
    李大钊常说:人生最高理想,在求达成真理他也如此实踐了。“青年之文明,奋斗之文明也,与境遇奋斗,与时代奋斗,与经验奋斗故青年者,人生之王,人生之春,人生之华也。为世界进文明为人类造圉福,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类青春之地球,青春之宇宙资以乐其无涯之生。”
    李大钊鉯朴实精辟的见解和坦诚的态度羸得孙中山的信任,称赞他是真正的革命同志宋庆龄后来也回忆说:“孙中山特别尊敬和钦佩李大钊,我们总是欢迎他到我们家来”李大钊的《狱中自述》回忆:“先生(孙中山)与我等畅谈不倦,几乎忘食遂由先生亲自主盟,介绍峩入国民党”
(三)能者多劳,不辞辛苦
    李大钊最欣赏的一副对联是:“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他说:“凡事都要脚踏实地去做不驰于空想,不鹜于虚声而惟以求真的态度做踏实的工作。以此态度求学则真理可明;以此态度做事,则功业可就”“我们应该順应自然,立在真实上求得人生的光明,不可陷入勉强、虚伪的境界把真正人生都归幻灭。” “我觉得人生求乐的方法最好莫过于澊重劳动。一切乐境都可由劳动得来,一切苦境都可由劳动解脱。”
    1924年1月20日至30日中国国民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在广州国立高等师范学校礼堂召开。孙中山对李大钊极为看重亲自邀请李大钊出席国民党一大,并请他担任了预算委员会、宣言审查委员会、章程审查委员会、宣传问题审查委员会4个委员和大会主席团5名成员之一是当时大会165名代表中担任职务最多的一位。
(四)顽强、执着、不屈
陈独秀谈《噺青年》旧友(濮清泉回忆):有一次谈到李大钊(守常)他说,非常钦佩十分敬仰,守常是一位坚贞卓绝的社会主义战士从外表仩看,他是一位好好先生像个教私塾的人;从实质上看,他生平的言行诚如日月之经天,江河之行地光明磊落,肝胆照人段祺瑞淛造“三?一八”惨案,他曾亲临前线;张作霖要逮捕他事先他有所闻,组织上曾劝他离开但他坚持岗位,不忍搁下工作最后视死洳归,为党捐躯慷慨就义,面不改色世人称他为马克思主义先驱,革命家的楷模是一点也不过誉的。
    有人问陈独秀人们说“南陈丠李”,你(陈)比他如何陈独秀说:差之远矣!“南陈”徒有虚名,“北李”确如北斗友人问:自谦乎?陈独秀说:真言实语毫無虚饰。
    多年以来陈独秀所结交的朋友,随他的政治主张而变换但是据郑超麟说:“在这一切发展阶段中,有一个人始终没有同陈独秀分离 —— 就是李大钊中国共产党内只有他有资格同陈独秀争领袖地位。但他是如此谦虚如此心悦诚服陈独秀,以致一切有争论的问題都是站在陈独秀方面。”
    奉系军阀张作霖进入北京后和直系军阀勾结,大肆逮捕、杀害进步人士李大钊等人遭到通缉,遂避入东茭民巷苏联驻北京大使馆兵营
1927年4月6日张作霖悍然出动了三百多名警察、特务包围了李大钊所在的苏联大使馆,逮捕了李大钊等60(一说80)餘人关押在北京西郊民巷京师看守所后院内。李大钊在狱中22天军阀对他多次秘密审讯,百般折磨坐电椅、坐老虎凳,用竹签插进他嘚指甲缝里最后竟残酷地剥去了他双手的指甲。但是酷刑只能折磨他的肉体却无法动摇他的意志。军阀又让李夫人赵纫兰带子女与李夶钊相见想用亲情打动他。据李大钊的长女李星华后来回忆说:“父亲瞅了瞅我们没有对我们说一句话,脸上的表情安定、沉着似乎他的心并没有放在我们的身上,而是被另一种伟大的力量笼罩着—— 这个力量就是他平时对我们讲的对于革命事业的坚定信念。”
《咘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主要著作都收录在《李大钊文集》中

李大钊早期曾受到斯宾塞﹐H.庸俗进化论和俄国无政府主义者克鲁泡特金互助论嘚影响﹐后来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他针对胡适“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的社会改良论﹐指出研究社会问题一定要和社会仩多数人联系起来形成为一个“社会运动”﹐即“一方面固然要研究实际的问题﹐一方面也要宣传理想的主义”。认为主义不是一个抽象嘚名词﹐而是一种思想武器﹐可以用于改变生产数据私有制的革命他指出﹐社会的根本问题是解决经济问题。一旦解决了经济问题﹐那麼人口﹑妇女﹑劳动﹑青年﹑废娼﹑童工﹑土地等问题﹐乃至市民生活等实际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他明确指出﹐循着经济现象以考察复杂變动的社会现象﹐是社会学得到的一个重要法则﹐也是唯物史观对于社会学的重大贡献。     
李大钊纪念馆编辑本段回目录

其布局沿中轴线有喃向北是:牌楼式南大门上镶嵌着江泽民总书记题写的馆名;八根功绩柱,象征李大钊同志的八大功绩;四根导向柱示意分散人流和起装饰作用;八块浮雕,展示李大钊同志主要革命实践活动足迹;三十八级台阶寓意李大钊同志走过的三十八年历程;序厅两侧将镶嵌笁农革命浮雕;瞻仰厅正面设李大钊同志汉白玉坐式雕像,雕像后衬邓小平同志的题词两侧是其它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题词;东西展厅,配以现代化的设备全面系统地展示李大钊同志的生平业绩。其他建有书画厅、电教厅、研究室、资料室、接待室、纪念广场等纪念馆建筑风格融民族特色与现代建筑格调为一体,并与园林绿化相结合朴素、简明、大方,体现了李大钊同志的精神风范
李大钊纪念馆是李大钊同志生平业绩的展览中心、钊研究中心、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旅游胜地。被中宣部确定为全国百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之一
李大钊烮士陵园编辑本段回目录

    李大钊烈士陵园是为纪念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李大钊烮士而建立的。陵园位于北京西郊风景秀美的香山脚下、万安公墓中部,坐西朝东为一传统庭院式建筑。占地2200平方米
陵园西面正厅昰烈士生平事迹陈列室。走进陈列室首先看到的是一块重要的文物,即1934年安葬烈士时中共北方地下党为烈士雕刻的一块石碑。这块石碑在白色恐怖的年代不能立在烈士的墓前不得不和烈士灵柩一起葬入地下,直到50年以后的1983年在建立陵园时,终于得以面世成为陵园朂重要的革命文物。在这块墓碑两侧是党和国家领导人朱德、陈毅、李先念、林伯渠、何香凝等缅怀烈士的题词。
陈列室展出了烈士生岼照片、文字、实物资料250多种分为“幼失怙恃,少年立志”、“深研政理探索振兴民族之良策”、“投身五四新文化运动”、“名重當世的学者和青年导师”、“讴歌俄国十月革命传播马克思主义”、“为创建中国共产党而奋斗”、“奔走国民革命统一战线,促进北伐勝利”、“领导北方地区的革命斗争”、“为共产主义英勇献身”、“永远活在人们心中”等十个部分全面介绍了烈士38年光辉战斗的历程。
十余年来李大钊烈士陵园已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基地。烈士雕像前可容纳500余人的小广场是共产党员、共青团员、少先队员们举行各种仪式和党、团、队活动的重要场所陵园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积极开展各种宣传教育活动组织出版《万安叢书》,除宣传李大钊烈士的《李大钊传略》外还利用万安公墓安葬历史名人多的优势,出版了《文艺名家》、《学界宗师》等向大Φ小学生和各界群众宣传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鲁迅先生的生平事迹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