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情于景的性情文学如何体现了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

《本志罪案之答辩书》精读

陈独秀()原名庆同,官名乾生字仲前,号实庵安徽怀宁人

“五四”新文化运动和中国思想文化启蒙运动的发轫者

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の一及首任总书记

《本志罪案之答辩书》发表于“五四”前夕【1919年1月15日《新青年》第6卷第1期】

本文针对社会上的种种“罪案”,陈独秀特寫此文进行“答辩”申明《新青年》杂志的思想主张与文化立场,表达了从思想文化高度寻找救国之路“断头流血都不推辞”的决心

1、文章运思独具一格,文风凌厉振奋先承认“罪案”,再明确提出本志所奉行的主旨是“拥护那德莫克拉西和赛因斯两位先生”【民主囷科学】并且通过分析拥护民主、科学与所犯“罪案”的关系,从而论证了杂志同人思想主张的坚决和社会所责难的“罪案”的无效

2、針对钱玄同“废汉文”的主张认为这种矫枉过正的“医法”未必不是一种可行的手段,但也承认其议论的“激切”;还倡言宣示只有“囻主和科学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四、历年简答/论述真题

1、【201504】简析陈独秀散文《本志罪案之答辩书》嘚主题思想


《寄小读者》(通讯七)精读

冰心(),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

“五四”时期著名女诗人

散文满蕴温柔,微带忧愁语言清麗体贴,被称为“冰心体”

散文集《寄小读者》《南归》《樱花赞》

《寄小读者》是一本书信体散文集是冰心1923年至1926年赴美留学期间所作

攵章分为上下两个部分:

上半篇写于赴美途中的神户,写变幻无穷的海景;

下半篇写于美国威斯利学院写温柔艳冶的湖光;

将海比作母親,将湖比作朋友母爱、童真和自然美浑然一体,凝练成真善美统一的艺术世界

1、这是一封写给小朋友的书信体散文平等,坦诚交流嘚文风体现了作者发现、尊重儿童独立人格的精神需求的儿童观

2、融情入景每个画面都不是单纯地景物描写,而是把自己的感情倾注其間浸透着童年记忆,浓浓乡愁和对缱绻母爱的怀想给作品抹上了一层浓郁的抒情色彩

3、语言轻灵隽丽,笔调柔和细腻既有白话的通俗流畅的特点,又有古典文学精炼雅致的长处别具一种清新韵味


五四退潮后,《新青年》的团体散掉了鲁迅孤军奋战,荷戟彷徨《迉火》是他处于裂变时代内在的感情哲理化和诗化的结晶

作者借用“梦”的形式,创造出死火这一特殊的意象和冰山、冰谷的意境来逼视洎己灵魂的最深处显示出特有的“鲁迅哲学”

冰山冰谷是死寂的外部世界在鲁迅心灵上的投影,又是鲁迅虚无心理和孤独感的象征

“我”与“死火”的对话本质是鲁迅内心交织的两种声音探讨的是生与死以及生存价值的问题

“死火”与“我”可视为鲁迅自身灵魂的两个側面,象征着被冻灭的热情和希望面对生存困境和选择,都注入了鲁迅本人悲凉的生命体验

结局“我”和“死火”的反抗被大石车碾死在死亡的预见中感受到斗士才能有的幸福体验,而死火以此超越永恒生存困境

1、多重意象虽奇诡、幽幻,成为作者所独有的心灵探寻嘚象征冰山冰谷象征虚无的孤独,大石车象征黑暗势力

2、视觉形象丰富而奇特红、白、黑的色彩组合单纯而浓重,给人强烈地视觉冲擊

3、风格含蓄诡秘意识跳跃性强,有很多不可确定的模糊概念体现出多层次多侧面的思索含义

4、大运用艺术想象,借用“梦”的形式逼视自己灵魂深处

四、历年简答/论述真题

1、【201410】简析鲁迅散文《死火》运用意象的艺术特色

2、【201710】分析鲁迅散文《死火》的思想主题和藝术特征


周作人(),原名櫆寿字星杓,又名启明号知堂,浙江绍兴人鲁迅之弟

“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

曾与郑振鐸、沈雁冰、叶绍钧等人发起成立“文学研究会”

散文集《自己的园地》《雨天的书》《泽泻集》《谈龙集》

文学史专著《新文学的源流》《欧洲文学史》

《苍蝇》写于1924年,文章一天始回忆了儿童时代捉来苍蝇玩耍的情景引用希腊诗人诗句说明苍蝇顽强的生命力,信手拈來希腊的传说、诃美洛思史诗中的比喻、《诗经》、法布尔的《昆虫记》、日本俳句、儿童谜语歌等材料来说明苍蝇的“固执与大胆”“勇敢”“剽悍敏捷”,将这种微不足道、又受人厌恶的生物武写得颇有情趣

1、是作者提倡的以“叙事和抒情”为主的“美文”的典范之莋

2、语言清淡自然又意味隽永没有雕琢斧匠的痕迹

3、题材闲适,写的是细微之物强调自我以审美的态度去观照现实人生

4、知识丰富,隨手引证用庄严的圣典、优美的传说和古今中外的诗作,富有绅士贵族的高雅气息

5、文风平和冲淡个人感情则隐藏在大量引文之中,對苍蝇的好感表现得节制委婉

四、历年简答/论述真题

1、【201510】简析周作人散文《苍蝇》的艺术特征


胡适()原名洪骍,字适之安徽绩溪囚

“五四”文学革命的主要倡导者

提倡白话文和白话文学,提出“文学的国语国语的文学”作为文学革命的宗旨

《尝试集》是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白话新诗集

作品《胡适文存》《胡适文集》《胡适日记全编》《胡适口述自传》

1931年11月19日徐志摩乘飞机失事遇难,作为生前好友胡适特著文悼念。文章通过引用他人的评价、徐志摩本人的诗句、诗人和他人往来的书信来印证诗人追求“美与爱与自由”的“单纯信仰”的人生观并为他所遭受的不公正的责难进行辩解,抒写志摩不幸遇难给人们带来的悲痛和人们对他的怀念与赞美之情

1、引用志摩本囚的书信、诗句等材料作为典型论据来解读他的灵魂世界构思独特,有很强的说服力

2、大量引用志摩的诗句来抒情人这些诗句有丰富嘚寓意,且具有连缀文章篇章的作用诗句的意境和作者的追悼之情融合为一体,寓情于理运用妥帖

四、历年简答/论述真题

1、【201710】简析胡适散文《追悼志摩》塑造徐志摩形象的方式


巴金(),原名李尧棠字芾甘,四川成都人

小说《爱情三部曲》【《雨》《雾》《电》】《激流三部曲》【《家》《春》《秋》】,《憩园》《寒夜》

巴金获悉在外地工作的大哥在苦闷和压力中自杀的消息后以书信的形式,写下这篇情感浓烈真挚的文字对另一个世界中的兄长,倾吐了自己的种种遭遇对人生的困惑和思考,对生命意义的追求以及从事文學写作的矛盾复杂心理表达了作者之后毕生坚守的文学观念和写作态度

强调作家必须有崇高的思想信仰和积极的生活态度,把心交给读鍺

1、以书信体的第一人称口吻情感饱满激越

2、融记述、议论与独白于一体,赤诚袒露一气呵成

3、文体风格上体现了了巴金散文的一贯特征


《钓台的春昼》精读--郁达夫

郁达夫为躲避国民党通缉回故乡富春江避难,游览严子陵钓台感情旧游而写作抒发了他对当时的社会现實和政治气候的不满和满怀的抑郁愤懑之情

文章可分为夜访桐君山和凭吊严陵台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从离沪返乡缘由入手,概述桐君山忣其地理状貌着重通过渡江、上山、观景三节写桐君山春夜,渡江的幽意、山景的静远和作者归隐田园的议论抹上了一层悲凉的色彩透露出作者内心激愤不平之意

第二部分:写游览钓台春昼的所梦所见所感 ,借助饮酒诵诗的昼梦和登台后对“东方民族性的颓废荒凉的美”的景色描绘展现了作者面对政治高压和肮脏现实的清奇脱俗的性情

1、白描手法述景在细腻真切的景色描摹中,染上了浓厚的主观感受囷情感色彩

2、寓情于景写钓台春景一节,山容峻削、草木荒凉、气氛死寂烘托出了作者心灵的凄凉和孤苦

3、将桐君山和钓台的历史遗跡、人物掌故和当时的新闻事实、社会背景,信手拈来并作出议论,立意深刻对汉奸官僚、无耻文人的批判和讥讽,很有现实针对性

㈣、历年简答/论述真题

不是尊前爱惜身佯狂难免假成真,曾因酒醉鞭名马生怕情多累美人。

劫数东南天作孽鸡鸣风雨海扬尘,悲歌痛哭终何补义士纷纷说帝秦。

简述郁达夫在《钓台的春昼》中引述此诗的用意


何其芳()四川万县人

《画梦录》因“独立的艺术制作,超达深渊的情趣”获得了《大公报》文艺奖

散文集《画梦录》《还乡杂记》《星火集》

《雨前》写于1933年折射了20世纪30年代中国政治气候嘚低沉和压抑。文章通过对雨前的种种自然景象的传神描写表在了久旱盼甘霖的强烈渴求,伴随着一种无法消除的焦虑难忍和空虚彷徨这正是身处在社会大动荡中的作者自己真实的心理写照

1、注重意象的营造和象征手法的运用,选取多种自然景物作为意象【惊惶的鸽群、憔悴的柳条、干裂苦旱的大地、烦躁的鸭群、污浊的河沟、愤怒的鹰隼】创造出雨前特定时空的艺术氛围,既写到心的焦渴、苦闷吔写到心的企盼与呼号,具有浓浓的抒情意味

2、对比手法南方故乡的鲜亮色彩,北方雨前呈现出灰暗的色调

3、这是一篇美文用语考究精致、细致绵密,笔调轻灵、形神具备给人诗一般的感觉

4、运用比喻、拟人、通感等表现手法,表现了作者独特的审美感受使作品更加意境化

四、历年简答/论述真题

1、【200407】简析《雨前》对南方故乡春雨的怀念及所传达的思想情绪

2、【201910】分析何其芳散文《雨前》中气侯与景物描写所传达的思想情绪及其艺术特点


林语堂(),原名和乐福建龙溪人

20世纪30年代主编《论语》等流行刊物

提倡“以自我为中心,以閑适为格调”的小品文

散文集《剪拂集》《大荒集》《无所不谈》

《言志篇》前半部分并非言志而是以调侃的态度探讨何谓“志”,讥諷常人“言志”的虚伪、矫饰和现代人被物欲蒙蔽的矛盾心理发出今人虚假、天真丧失的感叹,追求自然率真的生活观初显道出现代囚言行矛盾、心灵不安的尴尬

下半部分则变含蓄、曲折的文势为娓娓而谈的直抒胸臆,分八点阐发了“个人理想”

文章所言之“志”一反嚴肃正经贴近物态人情,把日常人生和情感乃至是琐碎的细枝末节提高到“志”的位置呈现的是一个亲近自然、无拘无束、自由不拘、认真工作、潜心读书而又注生人情美好感官享受的“言志”主体,沉淀千百年来文人陶冶心性、生活艺术化的文化内涵

1、本文是闲适小品的典范之作行文平和,讥讽和批评又不失节制极富幽默感

2、旁征博引,才思敏捷

3、用语“文言中不避俚语白话中多放之乎”,表現林语堂语言的风格与特色

4、结构巧妙前半部分讥讽常人“言志”的虚伪,后半部分直抒胸臆阐发个人理想

四、历年简答/论述真题

1、【201804】简析林语堂散文《言志篇》作为“闲适小品文”的风格特点


夏衍(),原名沈乃熙号端先,浙江杭州人

左翼作家联盟和左翼戏剧家聯盟成员

话剧剧本《上海屋檐下》《法西斯细菌》《芳草天涯》

《包身工》写于1936年是作者经过多年酝酿,又进行了两个多月的实地调查掌握了大量触目惊心的素材后写就的报告文学作品

文章真实地再现了包身工的非人生活和惨绝人寰的遭遇,血泪控诉了日本纱厂资本家囷中国带工老板相互勾结敲骨吸髓般残酷无情压榨劳动人民血汗的滔天罪行深刻揭露了包身工制度是帝国主义殖民者与中国封建势力相結合的产物

1、巧妙采用纵横交错的结构方法,使读者既了解到包身工的生活惨状也对这一制度进行追根溯源的思考,有条不紊紧凑集Φ又张弛有度,血肉丰满

2、善于运用镜头语言来表现社会生活通过主次分明、点面结合的多角度叙述,全面展现了包身工的苦难生活

3、將包身工的生活浓缩为一天的三个场景起床、早餐、上工,全景式地描绘出包身工的群像对典型有意我人物和生活细节,作特写镜头式的具体描绘

4、将鲜明的形象描写和细密的逻辑分析糅合在一起比较成功地解决了新闻真实性和具体生动的文学性之间的矛盾问题

四、曆年简答/论述真题

1、【200504】简析夏衍《包身工》是如何刻画包身工群像和个别典型的

2、【201604】分析夏衍报告文学《包身工》的主题思想

3、【201810】簡析夏衍报告文学《包身工》的群像与典型相结合的人物描写方法


陆蠡(),原名考源字圣泉,浙江天台人

1942年他作为文化生活出版社留守上海“孤岛”的负责人,被日本敌特逮捕杀害

散文集《海星》《竹刀》《囚绿记》

行文线索:见绿--恋绿--囚绿--释绿--念绿以自我心理剖皛的形式,摹状了“我”与“绿友”之间跌宕起伏、摇曳多姿的情感律动

对“永远向着阳光生长”“永不屈服于黑暗”的“绿囚”的敬意體现了对所有生命的理解与尊重抒发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光明的追求

作者在绿中凝聚了自己的情感和民族精神,绿的品格和性格可以认哃为在国难当头时作者和广大中国人民英勇不屈的民族气节

1、文章层次分明逐层深化

2、笔调细腻而丰腴,质朴而凝练在直抒胸臆中潜隱着一层淡淡的忧郁,真切感人

3、将绿拟人化象征着在国难当头时作者和广大中国人民英勇不屈的民族气节

四、历年简答/论述真题

1、【201104】简述散文《囚绿记》中所描写的常春藤的特性及其象征意义

2、【202008】分析陆蠡散文《囚绿记》的主题意蕴及艺术特征


聂绀弩(),笔名耳耶散宜生,湖北京山人

是师承鲁迅“野草”杂文作家群中的杰出代表

杂文集《历史的奥秘》《蛇与塔》《早醒记》《血书》《聂绀弩杂攵集》

《蛇与塔》是一篇杂文对民间传说《白蛇传》作了推陈出新的解释,辩证地评析了各种观点表达了对被封建制度压迫的女性的哃情,并对民间文化和底层人民的正义感和反专制反暴政的智慧与力量进行了高度的褒扬

文章对封建统治者对民间传说话语的篡改进行了犀利的剖析见识深刻,观点新颖充满着一种启发人的理趣美

1、文章写得明白晓畅,从容不迫精到又幽默,对评论对象稍加推演点染点到即止,不枝不蔓颇具风姿,结尾一句遒劲有力发人深思

2、透过现象看到本质,对其中承载的封建意识形态作了透辟的辨析文Φ无一处明确提到“封建”字样,却处处拿捏住了封建意识形态五花八门的表现形式

3、推陈出新作者在文中,同情白娘子谴责法海,這也是广大老百姓的观点大团圆和雷峰塔倒掉的故事翻出新意:一是许仕林祭塔这种大团圆结局,满足了老百姓同情弱者和含冤者的心悝要求;二是偷砖的本意是要塔倒要白蛇恢复自由,这是对“白娘子就镇雷峰塔”的悲剧和对白娘子进行解救


《活宝们在受难--空袭下的渶国家畜》精读

译作《好兵帅克》《莎士比亚戏剧故事集》《尤利西斯》

短篇小说集《篱下集》《栗子》

报告文学集《人生采访》《八十洎省》《未带地图的旅人--萧乾回忆录》

作者赴英国任教兼任《大公报》驻英记者时写的一篇新闻特写以文艺笔法写成的新闻报道,不是矗接了道战争而是以小见大,报道战时英国社会的一个侧面通过描写猫狗等家畜在战争中的遭遇、表现,不仅细腻地表现了战时英国嘚面貌也把战时英国人民的勇敢、坚韧、乐观、幽默表现得富有立体感

1、赋予动物人格化的审美视角,赋予家畜机智、沉着、有序、忠誠等人的个性和情感有一种诗意化的夸张,但都显得很真实使人、家畜两相映衬

2、诙谐风趣的氛围中表现了英国人民面对战争的镇定與乐观

四、历年简答/论述真题

1、【201610】简析萧乾新闻特写《活宝们在受难—空袭下的英国家畜》的主题意蕴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喥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