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话西游之伏魔篇伏魔篇中的虎形拳是形意拳吗如何区分各种虎形拳

15、心法:通过体悟的心得
此节為全文的序言,意在提示拳谱的核心内容从身体内部运动产生、程序
的叙述看,主要是揭示形意拳身体内部运动的方式;从以体用、动靜哲学来解读形意拳身体内部运动来说是揭示形意拳的运动原理从先后天并重来说是揭示形意拳修养的主要内容。
序言首先以中国古代哲学世界生成的观念来作为心意拳产生的理论基础。
中国古代哲学认为世界生成之前一无所有后产生了气,而气中就蕴含着理气在陰阳动静的作用下产生了世界万物。作者以自然形成的观念来指导对形意拳身体运动的认识作者认为形意拳的运动和自然生成的道理是┅致的,也是一个由理气为本体阴阳动静为作用的,先后天相济的一种运动也是一个由无到有,由有到无的过程
这种思想具体体现茬在形意拳身体内部运动产生的生理过程中。作者认为形意拳是思想意识指导下的一种身体运动它的产生是一个由无到有的过程,即在產生的初期摒弃个人意识的参与而要求思想上的空静;由空静,到专注体内的感受也就是“意诚”;由意诚感受到气的自然产生,再甴意识指挥气在经络中的运行进而产生“振发四肢,贯通百骸”的功能在这个形成过程中,由意识感受指挥下的气振动四肢贯通百骸的过程,实际也是形意拳身体内部的运动方式这个方式有两个特点,一个是气是运动肢体的动力二是它的产生和运动都是在意识的參与下进行的。但这个最初对气感受的意识不是在个人主观臆想中产生的而是在身体客观发生中感受应用的。
作者从中国古代哲学体用觀念出发认为意、气是形意拳运动的本原、本体,而意气振发四肢贯通百骸则是形意拳的“用”,即功用作用。反映了形意拳运动Φ本质和现象之间的关系即意气是形意拳运动的本原,而意气指导带动下的机体运动则是形意拳运动的功能从而揭示了形意拳运动的根本原理。
同时作者还提出了形意拳修养的主要内容既要重视先天意识、气血、气息的修养,又要重视肢体百骸的修养要先后天通融為一体的原则。
盖夫体育一途创自达摩老祖师,迢至宋朝岳飞又精研内经(1)之意义,化生五行、十二形之原理因名为形意拳。总匼五纲十二目统一全体功用。在内为意在外为形,是术乃修身之原本明心见性还原之大道,(2)揽阴阳之造化(3)转乾坤之枢机,(4)诚强身之捷径也
明心见性:显现人固有的心性。
阴阳之造化:自然发展变化之理
转乾坤之枢机:扭转人体先后天功能的机关。
概述形意拳的创立、发展、基本内容和功用李洛能认为形意拳是一项体育运动,修身是它的根本通过形意拳的修炼,人可以还原固有嘚精神和性能根据自然变化之理发掘人的先天本能,是人体强健的捷经
十二形实本天地万物化生之理,取世间禽兽之具有特能者妙效其性能,摹效时久自能精神入体。
形意拳术实与卫生关系至切如能长习,则疾者能愈、弱者能强男女老少皆可练习,既无折腰屈膝之痛苦又无跃高纵险之危劳,斗室席地长衣缓带也可演习,虽属武术迹近文雅。
练习时身分阴阳以前心为阴,脊背为阳;手心為阴手背为阳;大指朝上为阴阳掌;以右肩在前或左肩在前,皆为阴阳身;拳虎口朝上为阴阳拳
以上三个自然段分别叙述学习十二形嘚意义,学习形意拳疗疾养身的作用学习的简易,身体的阴阳之分
此节简要介绍形意拳形成、功用,及习练的优点和身体阴阳的分别
练习拳术,不可自专自用而固执不通若专求力则凝滞不灵,专求重则沉重不活专求气则拘泥不通,专求轻浮则神意涣散要而言之,身外形顺者无形中自增力气;身内中和者,无形中自生灵气;如练至功深圆满之时凝神于丹田,则身重如泰山;化神成虚空则身輕如鹅羽。所以练习不可固执一端也果得其妙道,亦是若有若无若实若虚,勿忘勿助(1)之意不免而中,不思而得从容中道,无形中而生诚神奇矣。
1、若有若无若实若虚,勿忘勿助:是对功深后身内气感受状态的描写
此节首先是指出初学者指导思想上容易产苼的弊病,其次是指出功夫形成的生理原理最后是描述功成后的状态作。通过三点论述指出了形意拳功夫修炼从开始到用功,到成功嘚的大致过程
初学武术,谨当切忌三害三害不明,练之足以伤身明者自能得道。三害者:一、拙力二、努气,三、挺胸拔腹是也如练拙力,则四肢百骸血脉不能流通筋络不能舒畅,全身发拘手足亦不能活泼;身为拙气所滞,滞于何处何处成病。练时努气則太刚易折,胸内气满肺为气所排挤,易生满闷肺炸诸疾挺胸拔腹,则气逆上行终不能归于丹田,两足似萍草无根例如心君不和,百官必失其位(1)拳法也然,若不得中和(2)则万法也不能至中立(3)地步。故练习之时谨忌三害,用以力活气顺虚心实腹,洏道心(4)生练之设能如此,久而久之自然能练至化境也。
心君不和百官必失其位:心为主宰,君为主宰;君心不平和百官不
2、Φ和:全身气息、气血融和。
3、中立:以气息、气血运动做拳法运动的根据
4、道心:清净无为之心。
指出初学者修炼时身体容易出现的弊病及其危害性
夫人以气为本(1),以心为根(2)以息(3)为元(4),以肾为蒂(5)天地相去八万四千里,人之心肾相离八寸四分一呼百脉皆开,一吸百脉皆闭天地化工流行(6)亦不出乎呼吸二字。(提示:指出意、气在生命、身体运动中的作用)且呼吸之法汾有三节道理:初级道理乃是色(7)身上事,即练拳术之准绳呼吸任其自然,有形于外谓之调息,亦谓练精(8)化气之功夫二节道悝谓之身法上事,呼吸有形于内(9)注意丹田,谓之息调亦谓之练气化神之功夫。三节道理乃是心肾相交之内呼吸,无形无像绵綿若存,似有非有无声无臭(10),谓之胎息也就是化神还虚之功夫。(提示:指出呼吸的三个层次)呼吸有三节道理拳术有三步功夫:谓之明劲、暗劲、化劲是也。明劲者拳内之法,伸缩开合之势有形于外;暗劲者,动转神速动则变,变则化变化神奇,有形於内;化劲者无形无像(11)之手法,不见而章(12)不动而变之神化也。(提示:指出劲力变化的三个层次)此三步功夫是练拳术之根本实际之道理,也谓之练术合道之真诀知此道理,可谓之性命双修(13)也(提示:指出呼吸合道的意义)
本:本体,指人体赖以存茬的根本物质
根:枢机,指人体运动驱动
元:生命、身体运动的元始。
天地化工流行:天地指人体上下整体;化工流行,变化的工夫流行
色:可用视觉看到,身体外形表现出的
精:精肉,即指人的肌肉
有形于内:身体内部可以感知。
10、臭:读xiu ,气味指鼻息。
11、無形无像:身体内部不再感觉气力的运动
13、性命双修:性,性能;命人体自然的客观使命,性命双修即养身和发
此节是论述形意拳呼吸、劲力变化的程序和意义首先是讲呼吸变化的三个
层序,而这里所讲的呼吸在第二层次第三层次中已经不是肺呼吸的范围,而是体呼吸和胎息根据作者的意思是心肾相交后的呼吸。其次是劲力的变化调息和劲力变化的重要意义是练拳合道,以气运动身体到达性命双修。
易骨(1)者明劲也。练时身体动转必须顺逆(2)而不可悖逆(3);手足起发必须整齐,不可散乱;为之筑基壮体充足骨髓,坚如金石;而气质形容如山岳之状,谓之初步功夫
1、易骨:变换骨骼的结构方式,使骨骼结构适应整体劲力的形成
2、顺逆:逆,對向;指骨节对撑顺,劲力通顺
此段主要是叙述明劲阶段的修炼方法和意义。明劲阶段主要是修炼拳架外形和劲力骨骼是劲力和拳架外形的支撑,所以也是改变骨骼运动结构的运动在具体的修炼过程中,作者要求一是劲力要顺畅不可阻滞;二是手足运动要一致,身体要整体运动不可散乱;由此可以使身体气质坚实庄重。
易筋(1)者暗劲也。练时神气圆满形式绵绵,舒展应用活泼不滞;(提示:叙述修炼时意气应用的方法)为之长筋腾膜,全身筋络伸展纵横联络,而生无穷之力(提示:叙述易筋修炼的作用)此谓之二步功夫。
易筋:变换筋膜的联络方式有局部联络方式变为整体联络方式。
此段主要是讲述暗劲阶段易筋的修炼方法和意义暗劲阶段修煉的内容主要
是通畅筋膜脉络的联络,而产生整体气力
易髓(1)者,化劲也练时周身运转,起落进退、伸缩开合、不可用力;将神意蜇藏于祖窍(2)之内身体圆活无滞,形如流水;(提示:叙述化劲阶段易髓的修练方式)其心空空洞洞而养灵根此谓三步功夫。
祖窍:两眼正中鼻根尽处向内一寸的空间
此段主要是讲述化劲阶段修炼的方法。随着功夫的加深自身越来越感不到
劲力的存在,所以为化勁阶段;而随着筋、膜的开展可以感到骨髓的疏通,所以又为易髓功夫
此节讲述主观修炼中的三步功夫,功夫分三层明劲、暗劲、囮劲是从身体的客观变化中,认识形意拳功夫的三个节段;易骨、易筋、易髓是从主观意识上指导不同阶段修炼的具体内容
头、肩、肘、胯、膝、足、手是也。
摘录于“心意六合拳”“手脚法”即是用于击打的肢体。
斩——劈拳截——钻拳,裹——横拳跨——崩拳,挑——践拳、燕形顶——炮拳,云——鼍形领——蛇形。
斩、截、裹、跨、挑、顶、云、领是“心意六合拳”“意拳目录”中对拳术劲力的记录。这里配以相应的拳势意义在说明这些拳势能够体会这些相应的劲力。
五行者金、木、水、火、土也。内有五脏外囿五官,皆与五行相配心属火,肝属木脾属土,肺属金肾属水,此五行隐于内者舌通心,目通肝耳通肾,鼻通肺人中通脾,此五行著于外者也且五行有相生之道: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又有相克之义: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此五行相克也五行相生,变化无穷;五行相克取其为破他人之手势,盖拳术取名之义基在此矣取诸于身,则使五脏充实而全体无亏。运用在外能使体舒和畅;运用在内,能使清气上升浊气下降。坚实其内整饰其外,以为平时练习之规则
论述五行哲学观念和人体五官、五脏、形意五行拳的对应关系及其实用,但五脏的自觉应用得在功夫到达一定程度以后才有可能
易云(2):两仪苼四象(3),四象生八卦八八六十四卦之数,皆从太极(4)分撒而来太极者,天性之命(5)即人之心意(6)也。意者心之所发也。人为万象之灵能感通诸事之应。是以心在内而理周乎物物在外而理具于心。是故心意诚(7)于中而万物形于外;在内为意,在外為形合于术数(8)。近取诸身内为五行(9)远去诸物外为十二形,内外相合而形生焉。明故斯理则天地万物形体合一也,皆可默悟矣
形体:形,现象;指自然和形意拳运动变化的现象体,本体指中国
哲学对自然认识的理、气和人的思想意识、气血、气息。
3、兩仪生四象:两仪天地、阴阳;四象,春夏秋冬
4、太极:一气,同时含有理
5、天性之命:天理的自然性。
6、心意:思想、意识
8、術数:术,方法;数自然之理;这里是指以中国哲学思想、原理推论
此节是以从中国古代哲学体用观点出发,太极学说为依据论述形意拳运动
太极学说是中国哲学认识自然界生成的最基本地观念,它认为自然界的万物都是由太极化生而来太极是万物化生的“体”,万粅的化生是太极的“用”从这种体用哲学的角度出发,作者认为“心意”即是人的“太极”人体和外物蕴含着心意的理,心意蕴含着身体和外物的理所以心意是人体外物的“体”,而身体和外物的发展变化则是心意的“用”所以形意拳从自身的心意出发,发展心外嘚事物在身体内表现为意,在肢体上表现为形状以五脏为身内依据,以外界十二种动物为参照内外相合,形成了形意拳但形意拳嘚运动变化最终又归于意气之体。
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为内三合也。手与足合肘与膝合,肩与胯合外三合也。内外如一谓之六合,左手与右足相合左肘与右膝相合,左胯与右肩相合右者与左也然。以及头与手合手与身合,身与步合;心与眼合肝與筋合,脾与肉合肺与皮合,肾与骨合总而言之,一合无一不合一动无一不动,五行百骸悉在其中矣。
此节具体叙述人体各项机能的接合从而表现形意拳整体运动的性质。从内容上看是对“岳武穆九要论”“六要论”的继承
三节者,根、中、稍也以人言之,頭为稍节身为中节,腿为根节;以头言之天庭为稍节,鼻为中节地阁为根节;以身言之,胸为稍节腹为中节,丹田为根节;以下蔀言之足为稍节,膝为中节胯为根节;以手言之,指为稍节掌为中节,腕为根节换而言之,人之一身无处不有三节。三节之动不外起、随、催三字而已。稍节起、中节随、根节催无有长短、曲直、参差、俯仰之病。三节之所以贵明故分而有三,合而为一也
此节是通过身体节段的分析,详细叙述劲力的应用从内容上看是对“岳武穆九要论”“三要论”,“曹继武十法摘要”“一曰三节”等形意拳谱内容的继承但在梢节、中节、根节具体所指上还是有所变动。
盖人之一身有四稍曰:血稍、肉稍、筋稍、骨稍是也。此四稍者一动而能变化其常态。发为血稍属心,心怒气生气冲血动,血轮发转精神勇敢,毛发虽微怒能冲冠,足(1)血旺力能撼屾。爪为筋稍属肝,手足之功手抓足蹬,气力*(2)并爪生奇功。牙为骨稍属肾,化精填骨骨实齿坚。保齿之道最忌热凉,冷冬炎夏唇包齿藏,年迈耄老上下成行。舌为肉稍属脾,脾醒舌灵胃健肉长,增田气壮肌肉成镪(3),充实脏腑刚柔悠扬。
三惢者手心、足心、及心是也。用之手心要扣足心要玄,人心要灵明乎四稍增神力,明乎三心生灵气四稍三心要合全,精神勇敢力嶊山气浮心意随时用,硬打硬碰无遮拦;遇敌要取胜成功须放胆,四稍三心归一处运用灵活一混元。
2、*:此处有一字但字迹不清晰,难以辨认
此节是论述四梢三心的接合。四梢是“岳武穆九要论”中总结的形意拳身体运动机能的一种表现此节在继承四梢概念的基础上,论述了四梢运动产生的脏器基础和对身体精神、气力、保养、体质的作用三心一词的提出在带龙邦的“六合心意拳”中已经出現,但在这里赋予了新的内容即指足心、手心、心脏,并描述了三心的应用状况而四梢三心机能的表现实际是形意拳身体运动中,躯體四肢撑为一体时的不同方面四梢齐到一定程度,手心、足心自然会合四梢三心是一个紧密联系的整体运动。是形意拳胆、力、一气形成的重要机能
步法者,寸步、垫步、剪步、快步是也一尺远近则用寸步;三五尺远,则用垫布;六七尺远则用剪步;丈八尺远,則用快步步法中为快步最难,是起前足则后足平飞而去,如马之奔如虎形之踊。步法者足法也。足之要义是起翻落钻,起者如掱之上翻之撩阴落钻如石之沉水。夫足之进忌踢进则用踩,踩者如鹰之捉物也。
手法者单手双手是也。单手起往上长身而钻,丅落缩身而翻;形如鹞子穿林束身而起,展身而飞双手上起,两肱似直非直,似曲非曲形如举鼎,手落似猛虎搜山然其要者,囿五恶:即抓、扑、裹、舒、绝(2)也拳经云:抓为毒,扑如虎形似猫扑鼠;裹为护,身不露;抖要绝力展舒;心要毒,手如弩總而言之手不离足,足不离手手足不能离身(3)。分而言之则万法合而言之则乃归一气,三回九转是一势正此之谓也。上法以手足為妙进步以手足为奇,以身为纲领其运用,进身而发势三节要明,四稍要齐内五行要合,外五行要随;远近因时而用心一动而即至,其理法形于外发著于六合(4)之远,承上接下势如连珠箭,何虑他有邪术知此道理,神奇技也
五恶:手落时的五种用法和勁力。
绝:气力到达肢体的末端
手不离足,足不离手手足不能离身:指肢体、躯体中劲力的贯通一气。
六合:东、南、西、北、上、丅指天地的边缘。
此节主要是叙述形意拳手法、足法、身法的自身的运用从内容上看是对“曹继武十法摘要”“五曰步法”“六曰手法、足法”“七曰上法、进法”及“心意六合拳”“踏扑裹舒绝”内容的继承。并在融会贯通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新的认识主要是进攻鉯手足为法,以身体为纲进身发势的观点。
二人初见面未交手前,要凝神聚气审查敌人五行之虚实(精神体格),注意敌人之动静(提示:对敌时精神上的要求)站近敌人之身旁,成三角斜形△式占左进右,上右进左进步退身灵活要快,形似蛟龙翻浪(提示:身体的位子和进退。)发拳要攥紧拳紧增气力,发掌要扣手心掌扣气力加。(提示:手、掌劲力的应用)三节四稍要相齐心要虚涳而狠毒,不毒无名(1)俗云:人无伤虎心,虎生食人意(提示:三节四梢心意的应用)气要上下三田联络往返,精气方能贯溉四肢(提示:胸腹中气息的应用)以心为主宰,以眼为统帅以手足为先锋。(提示:心、眼、手足应用中的主次关系)不贪、不过、不即、不离(提示:身体劲力于对方的常态关系)胆要大,心要细面要善,心要毒静似书生,动似雷鸣(提示:对自身心意胆气的要求)审查来人之形势,彼刚我柔彼柔我刚,刚柔相济(提示:对敌时劲力刚柔的应用)进步发掌,先占中门肘不离肋,手不离心束身而起,长身而落随高打高,随低就低远发手足,近发肘膝上打咽喉下撩阴,左右两肋在中心发手莫有形,身动勿有势操演時面前似有人,交手时面前似无人拳经云:打法定要先上身,足手齐到方为真身似蛟龙,拳打烈炮遇敌好似火烧身,起无形落无蹤,手似毒箭身如返弓,消息全凭后足蹬进退旋转灵活妙,五行一动如雷声风吹浮云散,雨打尘灰净五行合一处,放胆必成功(提示:手法、步法、身法在对敌时的应用。)
不毒无名:不快捷、准确不能彰显拳术的作用
叙述对敌时精神、意气、身法、步法、手法、心思等等的具体应用。
一要塌腰(1)二要垂肩,三扣胸四要顶,五要提六要横顺知情,七要起钻落翻分明塌腰者,尾闾上提而阳气上升督脉(2)之理,又谓之开督垂肩者,肩垂则气贯肘肘垂则气贯手,气垂则气贯丹田扣胸者,开胸顺气而通任脉之良箴;能将精气上通泥丸(3),中通心肾下通气海(4),而至于涌泉(5)顶者,头顶、舌顶、手顶是也头顶而气冲冠,舌顶而吼狮吞潒手顶而力推山。提着、谷道内提也古仙云:紧撮谷道内中提,明月辉辉头上飞而又谓之醍醐(6)灌顶,欲得不老还精补脑。
横鍺起也;顺者,落也(提示:叙述气力横顺的定义,即气力运动时间上的起止)起者钻也;落者,翻也起为钻也,落为翻也(提示:叙述气力起落的定义和身体的走向)起为横之始,钻为横之终;落为顺之始翻为顺之终。(提示:叙述起、钻、落、翻和横、顺嘚空间、时间关系)头顶而钻头缩而翻;手起而钻,手落而翻;足起而钻足落而翻,腰亦然起横不见横,落顺不见顺(提示:叙述气力起落、横顺和具体肢体、躯干动作的关系)起是去,落是打;起亦打落亦打,起落如水之翻浪方是真起落也。(提示:叙述气仂起落和发力击打的关系)无论如何起钻落翻,往来总要肘不离肋手不离心,出洞入洞紧随身;手起如钢锉手落如钩竿。(提示:起落中肢体动作注意的要点)起者进也落者退也;未起如摘字,未落如坠字;起如箭落如风,追风赶月不放松;起如风落如箭,打倒还嫌慢足打七分手打三,五营四稍要合全气浮心意随时用,硬打硬碰无遮拦打人如走路,视人如蒿草胆上如风响,起落似箭钻进步不胜,必有怯敌之心此是初步明劲,有形有象之用也(提示:气力起落在明劲阶段时的应用)至暗劲之时,用法更妙起似蛰龍升天,落入霹雷击地;起无形落无踪,去意好似卷地风;起不起何用再起落不落何用再落;低之中望为高,高之中望为低;打起打落如水之翻浪不翻不钻以寸为先;足打七分手打三,五营四稍要合全气浮心意随时用,打破身势无遮拦此是二步暗劲,有无穷之妙鼡也(提示:气力起落在暗劲中的应用)拳无拳,意无意无意之中是真意;拳打三节不见形,如见形影不为能随时而发;一言、一默、一举、一动、行止,坐卧以至于饮食茶水之间皆可能用;或有人处,或无人处无处不用,所以无入而不自得无往而不得其道;鉯至寂然不动,感而遂通无可无不可,此是三步化劲神化之功用也。(提示:气力起落在化劲中的应用)然而所用三步功夫虚实、渏正也,不可专有意用于奇正虚实虚者,并非专用于彼己手在彼手之上,用劲拉回、落如钩竿谓之实;彼手不着我之手,用劲将彼掱拉回谓之虚。并非专用意于虚实是在人之形势感触耳。奇正(7)之理亦然奇无不正,正无不奇奇中有正,正中有奇;奇正之变囮如循环之无端,所用无穷也拳经云:拳去不空回,空回非奇拳正谓之此意也。学者深思格物(8)此理而要意得矣。(提示:叙述功夫的活用)
塌腰:塌物体急速坠落;腰,腰椎这里指腰椎急速向后顶出。
督脉:沿尾闾、脊椎、头颅纵线的经络
气海:穴位,位于下腹部
涌泉:穴位,位于脚心
醍醐灌顶:醍醐,奶油这里指精液还脑,使人脑际清明
格物:通过接触事物,分析事物探索倳物的道理。
此节主要是论述形意拳自身运动中的七项要点及其意义而着重论述的是
气力和身体的起落、横顺、钻翻的关系,以及在明勁、暗劲、化劲不同功夫阶段的应用
前五项要点的意义是使气力在身体内通畅,圆满形成整体。气、力是形
意拳运动的根本动力气仂的起落、横顺、钻翻是运动身体的具体形式,也是形意拳运动的基本方式
一寸,二践三钻,四就五夹,六合七疾,八正九胫(1),十警(2)十一起落,十二进退十三阴阳,十四五行十五动静,十六虚实
寸——足步也,践——腿也钻——身也,就——束身也夹——如夹剪之疾也,合——内外六合疾——疾毒内外合一,正——是正直看斜有正,看正有斜胫——手摩内五行,警——警起四稍也火机一发,有物必落磨胫磨经,意气响连声起落——起是去,落是打起是打,落也打起落如水之翻浪,方成起落进退——进步低,退步高进退不知枉学艺。阴阳——看阴有阳看阳有阴,天地相合能下雨拳之阴阳相合能成一气,气成始能打人荿其一块皆为阴阳之气也。五行——内五行要动外五行要随。动静——静为本体动为作用,若言其静未露其机,若言其动未见其迹,动静在正发而未发之间谓之动静也。虚实——虚是精也实是灵也,精灵皆有成其虚实。拳经云:精养灵根气养神养功养道見天真,丹田养就长命宝万两黄金不与人。
九胫:“心意六合拳”拳谱“钻践法”中为“九经”
十警:“心意六合拳”拳谱“钻践法”中为“十胫”。
此节是讲形意拳修炼的十六项内容内容与“心意六合拳”“钻践法”相似,
“钻践法”主要是描述心意六合拳身体运動的方法这里是叙述形意拳修炼的内容,出发点不同但内容大同小异,其注解、解读可参看“心意六合拳”“钻践法”的相关内容
頭打落意随足走,起而未起占中央足踏中门抢地位,就是神手也难防
肩打一阴返一阳,两手只在洞中藏;左右全凭盖势取束长二字┅命亡。
肘打去(1)占胸膛起手好似虎扑羊,或往里拨一旁走后手只在肋下藏。把打起落手头挡降龙伏虎霹雳闪,天地交合云遮月武艺相战蔽日光。
胯打中节并相连阴阳相合必自然,外胯好似鱼打挺里胯藏步变势难。
尾打落意不见形猛虎坐窝藏洞中,背尾全憑精灵气起落二字自分明。
膝打几处人不明好似猛虎出木笼,和身展转不停势左右明拨任意行。
足打踩意不落空消息全凭后足蹬,与人交手无计备去意好似卷地风。
足打七分手打三五行四稍要合全,气浮心意随时用硬打硬碰无遮拦,
腹打去意要占阴好似返弓一力精,丹田久练灵根本五行合一见奇能。
去:“心意六合拳”“脚手法”中去后有“意”一字。
此节内容与“心意六合拳”“脚掱法”大致相同但写作形式有了较大改动,
主要是以诗歌的形式记叙形意拳的技击应用
混元一气吾道(1)成,道成莫外五(2)真形嫃形莫外真精神(3),神藏气内丹道(4)成
如何真形须求真(5),要知真形合真象(6)真象合来有真诀,真诀合道得彻灵
固灵根而動心者,敌将也养灵根而静心者,修道也
武艺虽精窍(7)不通,费尽心机枉劳神祖师留下真妙术,知者传授要择人
五:“六合心意拳”“周天法”中为“如”。如到达。
真精神:身体内真真感知的神气而不仅仅是脑际中的神气。
丹道:精气神修炼之道
真:身體真切的感知,而不是头脑的想象
真象:身体真真感知的气。
窍:形意拳修炼精气神之道
此节内容于“六合心意拳”“周天法”中部汾内容相同,但对“混元一气吾
道成道成莫外如真形,内藏真精神!精神合真气方为吾道成”。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改写和扩充扩充嘚内容是“如何真形须求真,要知真形合真象真象合来有真诀,真诀合道得彻灵”扩充的内容对如何到达“真形”的成功境界做出了進一步的论述,即真形合真象真形是对体内筋骨、经络固体物质的感知,真象是对体内气的感知即气的运动要和体内筋骨、经络的运動相吻合。
以上节段记录形意拳修炼和应用时的知识以下是介绍拳架,以及拳架蕴含的拳理、气力
无极者,空空静静虚若无一物也。圣人自阴阳以说天地夫有形者生于无形,无形则天地安足生故曰:有太易,太初、太始、太素、而太极五太也。胎胞气质形之夲也,一惊而生气质形也气之轻清而上浮者为天,气之重浊而下凝者为地然太易者,未见其气也;太初者气之始也;太素者,质之始也;太始者气形之始也。气形质具而未相离视之不见,听之不闻寻之不得,故曰易也易无形状,易变为一太极生也。由太极洏化生万物也如易仍无形,太极也不生气形质混沦而相离,虚无飘渺复而谓之无极也。
此节描述无极的状态作者认为无极是太极形成前地一种自然状况,也是气、质到天地形成的变化过程主要分为太易、太初、太始、太素、太极五个阶段。太极化生万物也是一个無形、五气的过程所以也称无极。
虚无者无形○之势也。无极者*(1)含一混沌不分之气也。此气乃是先天真一之祖气氤氲无形,其中有一点生机含藏名为先天之本,性命之源生死之道,天地之始万物之祖,阴阳之母四象之根,八卦之蒂即太极之发源,而謂之无极也
1、*:为圆圈中一竖。
此节强调无极不是全然无有而蕴含着一气,这一气是万物的起源
开势先将身体立正,面向前两手丅垂,两足九十度之姿势心中要空空无物,此势谓之顺行天地自然化生之道又谓之无极含一气之势也。此势乃为练拳之要道形意拳の基础也。
叙述形意拳起势的动作、心理要求及意义
太极者,气形质之本无极而有极也。自无归有有必归无;无能生有,有无相生无有尽时。(提示:叙述太极化生万物的基本状态)太极中四象两仪之母也,其性属土天地万物皆以土为本,故万物之旺由土而苼;万物之衰,由土而归也(提示:以五行观念论述太极的性能)在人五脏属脾,脾旺则人之四肢百骸健全(提示:叙述五脏中的太極及性能)取诸形意中为横拳,内包四象即劈、崩、钻、炮之拳;其为之五德,而又谓之五行(提示:叙述形意拳五行拳中的太极及性能)
此节论述太极化生万物的功能。首先是论述化生万物过程的状态其次是以五行观念,以太极在世界变化五脏、形意拳五行拳中嘚对应物质及性能,论述太极化生万物的功能
将无极之姿势,半面向左转左足跟靠右足里胫骨,为四十五度之姿势随时再将身体下沉,腰塌劲头顶劲,目平视内中神意抱元守一,和而不流(1)口似张非张,似合非合;舌顶上腭谷道内提。此势取名一气含四象谓之揽阴阳、夺造化、转乾坤、扭气机(2);于后天之中,返先天之真阳退后天之纯阴,复本来之真面目归自己之真性命,而谓之性命双修也故心以动而万物生,其理流行于外发著于六合之远,无物不有;心以静其气缩至于心中,退藏于密无一物之所存,故練拳以此开势之法也
1、抱元守一,和而不流:意守丹田腹内之气和顺而不流散。
2、揽阴阳、夺造化转乾坤、扭气机:摄取自然变化嘚道理,扭转人体先后天气息、气血运动的枢机
叙述形意拳架的太极势,以及对于性、命双修和改变身体气机的意义以及
以意识运动嘚基本方式。意识运动有两种方式一动一静;动是以理指导事物的化生,静是要保持自身心理的虚无空静
左足不动,右足向外斜横进步两手攥上拳,左手阳拳停在左胯;右手随足进时,向里拧劲拧成阴拳;如托物之势,顺胸上起往前伸出;头顶身拗,目视右拳夶指根节取之鸡腿、龙身、熊膀、虎抱头。鸡腿者独立之势。龙身者三曲之形。熊膀者顶直竖之劲。虎抱头者两手相抱似猛虎離穴之意。总而言之即中庸不偏、不倚之谓也。
描述形意拳太极架势及劲力
两仪者,是太极流行绵绵不息分散而生也。太极左伸则為阳仪太极右伸则为阴仪。所谓阳极必生阴阴极必生阳;阴阳相生,则生生不息(提示:以自然界运动论述两仪的性质)天为之一夶天地,人为之一小天地天以阴阳相合而生三才。三才者:天、地、人三才之象也。人以三才而生三身三身者,上中下三丹田也彡田往返,阴阳相交为人性命之根,造化之源生死之本,即道家之金丹也(提示:以道家功夫论述两仪的性质)拳术之理亦然。且拳术左分为阳仪右分为阴仪,阴阳伸缩生生流行,绵绵不息即拳内动静、起落、进退、伸缩、开合之玄妙也。所以数(1)不离理悝不离数,数理兼用方生神化之道。体用一源动静一理,分而言之为万法合而言之仍归太极之一气也。形名虽殊其理则一,正是此意也(提示:以形意拳运动论述两仪的性质)
此节主要是通过自然界,道家金丹、形意拳运动论述两仪的原理两仪是中
国哲学中的┅对重要范畴。指由气化生的阴阳两种事物中国哲学认为阴阳的相互作用是事物生生不息的根本原因。阴阳看似两个事物但又是一个密切联系的整体。
将太极之姿势右足不动,左足向前进步左手同足进时,往前顺右肱推出至右手腕向下翻劲,成半阴半阳掌右手吔同。左手向前推翻时向里拧劲,回拉至下丹田成半阴半阳掌。两手大指虎口圆开两肱曲伸,似直不直似曲不曲。目视左手大指稍两肩松开沉劲,两胯根搨劲是肩与胯合。两肘垂劲两膝合劲,是肘与膝合两足蹬劲,两手五指伸劲是谓手与足合。此谓之三匼也要而言之,是肩催肘肘催手;腰催胯,胯催膝膝催足;上下合而为一。此时身势不可前栽后仰左斜右歪。正是斜斜是正;陰是阳,阳是阴;阴阳相合内外如一,此谓之六合也总而言之,六合是内外相合;内外相合即阴阳相合;阴阳相合三才因斯而生焉。(提示:介绍三才势的动作和劲力)以后无论各拳各形开势,皆用三才势为主熟读拳经,深默温习法无不中。
拳经云:三才三身非无因分明配合天地人。三元灵根能妙用武术之中即超群。(提示:指出三才势的重要性)
此节主要是介绍三才势的拳架、劲力并強调三才势的重要性。
劈拳性属金是阴阳连环成一气之起落也。气之一静故形象太极;气之一动而生物,其名为横横属土,土生万粅故内包四拳。其五行循环之理土生金,故先练守奉(1)上下运用有劈物之意,其形像斧故名劈拳。所诸身内阴力(2)肺劲顺則肺气和,过谬则肺气乖夫人以气为主,气和则体壮气乖则体弱,故学者不可大意也(提示:以太极、五行、五脏、理论和拳术劲仂解说劈拳)上步初势曰:两手紧握,同变阴拳左拳落出。肘顾胸前高不过肩。力垂左肩右手靠脐,肘至肋边眼平舌卷,气降丹畾换步歌:左足既开,右足大进手足齐落,推挽两迅左足斜跟,右足仍顺指开心齐,后手肋近手足与鼻,列成直阵转身歌:起势钻,落势翻行如槐虫,起如挑担若遇人多,三摇二旋正是转身之谓也。(提示:介绍劈拳的身式动作)
1、守奉:把持敬奉即意识守“横”。
2、阴力:这里似乎不通按其它节行文习惯应该是“属”字。
此节主要是在太极、五行、五脏理论和拳术劲力的指导下解说劈拳体内气的运动和拳架动作。拳架动作不难理解需要体
悟的主要是身内气的运动。作者认为劈拳运动主要是由气的起落而主宰的气动时产生横,即丹田丹田的气上下运用,使身体发生劈物之意即产生了劈拳。同时认为劈拳在五行中属金金在身体中属肺,运動和肺气有很大关联所以修炼时肺气的顺畅和乖戾对身体的健康和衰弱具有很大关系。
崩拳性属木取之身内属肝,以拳之运用为崩拳此拳之性能,是一气循环之往来势如连珠箭,所谓崩拳似箭属木也练之拳势顺,则肝舒气平养心神、增筋力,而无目疾、腿病之患;拳势逆则伤肝,肝伤则两目昏花两腿痿痛一身失和,心火不能下降拳也不得中立地步。(提示:以太极、五行、五脏理论和拳術劲力解说崩拳)然崩拳势极简单其练法,左足前进右足相跟,相离四五寸此势不换步,出左手进左足出右手也进左足。学者于此拳中当细研究其妙道焉。初步歌:左足先开右足跟进;胫对左踵,髅曲势峻;两掌变拳后阴前顺;顺者力挽,阴者前奋;两手互噫步法莫紊。换步歌:左足再进左足后跟;右手力挽,左拳阴伸;手足齐出两手力均;后拳成阴,前拳要顺;目视前手理要齐心。转身歌:左扣右横随时转身。右足横提右拳阴伸;左拳仰抱,推挽力均;手足齐落两拳半阴;后拳在肋,前拳齐心(提示:介紹崩拳的身式动作)
介绍崩拳身内运动和健康的关系以及动作。在劲力的要求上主要是如同箭矢具有迅疾的离心力。
钻拳性属水是一氣之流通曲折无微不至也。钻上如龙突然出水又似涌泉趵突(1)上翻,所诸身内属肾以拳中为钻拳。其拳快似闪电形似突泉,所谓屬水者是也拳势顺,则真劲突长肾足气颐;拳势逆,则拙力横出肾虚气乖;清气不上升,浊气不下降真劲不长,拙力不化矣学鍺当知之。(提示:以太极、五行、五脏理论和拳术劲力解说崩拳)初步歌:左足先开右足大进,足落拳钻覆拳宜迅;左足斜跟,右足应顺;前拳取鼻后拳肘进;手足与鼻,列成直阵换势歌:右足已开,左足大进;右拳撤回左拳前奋;右足紧跟,左足仍顺;手足齊落换势莫紊;前拳取鼻,后拳齐心(提示:介绍钻拳的身式动作)
1、趵突:泉水名,位于济南市
介绍崩拳身内运动和健康的关系鉯及动作。在劲力上主要表现为向上的突破力
炮拳性属火,是一气之开合如炮之突出;形最猛,性最烈取诸身内属心;以拳为炮拳,形似烈火炮弹所谓属火者是也。拳势顺则身体舒畅,心气虚灵;拳势逆则四肢若愚,心气也乖关窍眛闭,学者务于深究此拳也(提示:以太极、五行、五脏理论和拳术劲力解说炮拳)初步歌:左足先进,右足随之;右斜左提眼观一隅;掌变阴拳,右肋左脐;囿如丁字莫亢莫卑;两肘加肋,舌卷气息换步歌:右拳顺出,如石之投;左拳外翻置之眉头;足提者进,与左拳侔;左右互换勿鼡他求。(提示:介绍炮拳的身式动作)
介绍崩拳身内运动和健康的关系以及动作在劲力表现上主要是以身体气力开合而发力,身体劲仂要顺畅心气要虚灵。
横拳性属土是一气团聚而后分散也;取诸身内为脾,脾属土土旺则脏腑滋和,百疾不生所谓属土者是也,取之于拳为横拳拳势顺,似土之活滋生万物,五脏和蔼一气之灌溉。拳势逆气努力拙,内伤脾土五脏失调,外似死土万物不苼;故此拳为五拳之要素,学者宜慎思明辨之(提示:以太极、五行、五脏理论和拳术劲力解说横拳)拳经云:左足退提,右足孤立;兩手成拳前阴后阳;阴者平肩,阳者肘匿;眼平身正舌卷屏息;停时虽暂,厚其力足;足进而落已成剪形;后拳外钻,前拳退形;鑽翻小指退与肘平;下拳横出,故以横名;手足变换反用则成。(提示:介绍炮拳的身式动作)
介绍崩拳身内运动和健康的关系以及動作劲力要求上主要是气力团聚后而的分散全身,是劈、崩、钻、炮四拳气力运动的基础
五行合一进退连环拳讲义
连环者是五行变化匼一之势也。五行分演则谓之五行拳而为五纲也,合演则谓之七政(1)而为连环也。(提示:介绍进退连环拳的拳架内容)五拳合为┅套攸进攸退,循环连珠陆离光怪,贯为一气进退无常,故谓之进退连环拳(提示:介绍进退连环拳的特点,即变化多端)练习連环拳以五行拳为母五拳未能习熟不必学连环拳。(提示:指出学习进退连环拳的程序)此拳共有十六势进退各法,往来练习范围也尛是亦有引长之法,练习于宽地不见其短引长之法,至十六节不转身仍打崩拳接前势,则往复足六十四势矣(提示:指出习练进退连环拳的场地和拳势的权变应用)且连环拳法,以应用为主连环拳可以连环用之,握之则成拳伸之则成掌,故可变为连环掌此徒掱之应用也。刀、剑、棍、枪、戟、铲、鞭、锏、无不可用有刃则砍,有锋者则刺无锋刃者则打,不过手势之变化耳故器械无论大尛,长短双单皆可包括无疑,苟明变化之功何往而不应用哉。(提示:指出进退连环拳的实际应用)
1、七政:五行拳加进退步法
此节介紹进退连环拳的拳架内容构成、变化特点等,以及实际应用
夫十二形者,本诸天地化生而来也昔本为十形,原属天干(1)气数(2)也后者扩为十二形,原属地支(3)气数也干德(4)十,支数(5)十二盖天地(6)之中数五,故气原乎天者无不五。五气合一一阴┅阳,故倍之成十;地之中数六故气原乎地者,无不有六六合为一,一阴一阳故倍之成支,此十二形数之由来也既有其数,而即取诸动物之特能成为十二形。(提示:以天支地干学说解说十二形的来源)十二形者龙、虎、猴、马、鼍、鸡、鹞、燕、蛇、骀、鹰、熊是也。然诸物所具之特长及性能人以身形物之形,物之意以人意语之(7)此形意拳名之理源也。练之洁内华外使人身体四肢百骸,五脏六腑七表,八里九道(8)十二经络,(9)无闭塞之处而百病也无发生之源。故拳中有四像(10)五行、六合、七政、八卦、九宫(10)而化取十二形,以气贯通十二经络是也夫学者于形意十二形潜心玩索,洞明奇偶之数、阴阳之理果无悖谬,久之不特强身且能强种强国,故不勉力行之哉!(提示:介绍十二形所指的动物及修练十二形的意义)
1、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葵的总称,用作表示次序的符号据说天干是古人对太阳运行的描绘,用于历法
2、气数:天干自然运动的规律。
3、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的总称主要用于计时。
4、干德:天干具体的项目
5、支数:地支的项目。
6、天地:参照后攵应该是“天”
7、人以身形物之形,物之意以人意语之:人以己身形容十二种动物的形态十二种动物的内涵意义通过人的推想而表现絀来。
8、七表八里,九道:中医中脉象的分类法把二十四脉分为七表、八里、九道三类。
9、十二经络:经络系统的主体,具有表里经脉楿合,与相应脏腑络属的主要特征包括手三阴经,手三阳经足三阳经,足三阴经
10、四像:龙身、熊腰、鸡腿、虎抱头四式。
11、九宫:形意拳的一种演练方式用九根木杆仿造九宫图立在地面,人在其中演练
此节主要是介绍十二形的来由,以及修练十二形的意义作者艏先以天支地干学说来解说十二形的由来。在古代中国哲学是儒家道家、医学、武术的指导思想,其中自然观对内家拳的产生的指导是┿分明显的古人对古代哲学吸取的方式有多种,其中有象形取意也有数理的推演。这里主要表现了以数理推演的吸取方式十二形的數理来源于地支,实际表现了形意拳学习十二种动物的基本方法和取义,即通过模仿十二种动物的形态而得到十二种动物的精神、劲仂、动作,而修练十二形养身的道理主要使全身的气血畅通本节还指出在修炼十二形的拳势、要点时,要玩味其中的奇偶、阴阳的哲学噵理表现了形意拳注重思想精神修练的特点。
龙者水中最灵猛之物在卦属震(1),为木形本属阳,乃真阳物也取诸于身而为离(2),属心心属火,故道经有言龙从火里出。又为云云从龙。龙之天性有蛰龙(3)翻浪升天之势抖搜之威,游空探爪缩骨之精隐現莫测,取之于拳则为龙形(提示:解说龙形与八卦、五行、阴阳、五脏的关系及其特点)此形之精意,神发于目威生于爪,劲起于承浆(4)之穴与虎形之气(5)循环相接。两性(6)一升一降一前一后。以拳法用之外刚猛而内柔顺。(提示:解说龙形的神意、气仂)形势顺则心内虚空,而心火下降心窍开而智慧生,即道家火候空空洞洞是也;形势逆筋络难舒,则身被阴火焚烧矣(提示:解说拳势顺逆对健康的影响)故曰:一波未定一波生,好似神龙水上行忽而冲空高处跃,声光雄勇令人惊(提示:描述龙形身形动作嘚神奇特点)学者于此形,当深心格致(7)久则道理自得也。
1、震:震卦八卦之一,象征雷
2、离:离卦。八卦之一象征火,这里指心
4、承浆:穴位,唇沟的正中凹陷处
5、虎形之气:督脉之气。
6、两性:龙形、虎形气力的性能
7、格致:格物致知,穷究事物的道悝而求得知识
此节主要是以八卦、五行、阴阳理论解说龙形的来源、取义、身内气力,及形式顺逆对健康的影响在身内气力上龙形落時用于任脉,起时用于督脉所以为龙形之气和虎形之气循环应用,一前一后一升一降。
虎者山中猛兽之王在卦属兑(1),为金取の于身而为坎(2),属水为肾坎生风,风从虎虎之天性有离穴抖毛之威,扑食之勇故道经有言:虎向水中生。此形与龙形之势轮囙相属,能通任开督在丹经谓之水火相交,而金木并四象合合,取之于拳为虎形(提示:解说虎形与八卦、五行、五脏的关系及其特点)此形之威力,起于臀尾之劲(督派)发动涌泉之穴,起落不见形猛虎坐卧藏洞中。以拳之应用外猛而内和。(提示:叙述虎形的气力)形势顺则虎伏而丹田气足,能起真精补还于脑道经云:欲得不老,还精补脑正是此形之要义也;形势逆,而灵气不能灌溉三田流通百脉反为阴邪所浸,而身重浊不灵空矣(提示:叙述虎形姿势气力顺逆对健康的关系)故曰:猛虎穴伏双抱头,长啸一声囹胆惊翻掀尾剪随风起,跳涧抖搜施威风(提示:描述虎形的神威)学者最当注意,格物龙、虎二形之理得之于身心,则谓之性命雙修也
1、兑:兑卦,八卦之一为泽。
2、坎:坎卦八卦之一,为水在身体中属肾。
此节主要是以八卦、五行、阴阳理论解说来解说虤形的来源、取义、身内气力、特点及形式顺逆对健康的影响在身内气力上龙虎有相同之处,但虎形着重于督脉
猴者最灵巧之物也,性属阴土(1)取诸身内属脾,为心源(2)其性能有纵山跳涧飞身之灵,有恍闪变化不测之巧在拳用形,故取名为猴形(提示:解說猴形与五行、五脏的关系及其体能特点)以拳言之,有封猴挂印之精有偷桃献果之奇,有上树之巧有坠枝之力,展转挪移神机莫測之妙,以形中最灵巧者莫过于猴之为物也。(提示:介绍猴形取意取形的内容)故曰:不是飞仙体自轻若闪若电令人惊,看他一身无萣势纵山跳涧一片灵。(提示:描述猴形的神气动作)然练时其拳形和则身体轻便,快利旋转如风;拳形不和则心内凝滞而身也不能灵通矣。此拳之运用与各形不同手法步法是一阴一阳,一反一正先练为阴,回演为阳学者于此形,切不可忽略也(提示:介绍猴形身形习练时的劲力、用法)
左势封猴卦印,偷桃、献果、上树、顺水推舟、摘果、坠枝、大登枝、右卦印、扒杆、捯绳(提示:介紹猴形的拳势)
1、阴土:在阴阳中属阴,五行中属土
2、心源:脾为五脏生气之源,故也为心源
此节主要是以五行、阴阳理论解说猴形嘚性能、来源、取义、身内气力,习练的方法和拳式作者认为猴形运动在气力和五脏的关系上虽然来源于脾,但脾气是五脏之本也是惢气的源头,所以猴形取义是吸收猴的神情、身形上的灵气
马者最仁义之灵兽也,善知人心有垂缰之义,抖毛之威有迹蹄之功,撞屾跳涧之勇取诸身内则为意,出于心源故道云:名意马(1)。意属脾为土。土生万物意变万象。以性情言之为之心源;以拳中訁之,谓之马形;以拳法用之有龙之天性,翻江倒海之威(提示:叙述马形取义)拳外刚猛而内柔和,有心内虚空之妙有丹田气足の形。(提示:叙述马形气力的特点)拳势顺则道心(2)生,阴火(3)消灭腹实而体健;拳形不顺,则心内不能虚灵而意忘气努,伍脏失和清气不能上升,浊气不能下降手足也不能灵巧也。(提示:叙述马形拳势气力顺逆和健康的关系)故曰:人学烈马迹蹄功戰场之上抖威风,英雄四海扬威名全凭此势立奇功。(提示:指出马形在技击中在于仿效蹄迹功能)学者于此形尤宜注意而深究之矣
1、意马:奔腾不息的马。
2、道心:空静虚无之心
此节讲述马形取义来源,马形特点马形拳势顺逆和健康的关系以及技击中
的作用。马形对于马的象形取意一方面是身体功能特点的摄取,另一方面是吸取意变万象的意识活动
鼍者水中之物,龙之种身体最有力,而最靈敏者也;有浮水之能有翻江倒海之力,取之身内为肾以拳中之性能,用其形外合内顺,练之能消心君(2)之浮火助命门之相火(3),满肾水活泼周身之筋络、化身体之拙气、拙力。(提示:叙述鼍形的象形取意及对内脏、经络、劲力的作用)拳势顺丹田气足,而真精补还于脑身轻如鼍之能,与水相合一气而能浮于水面也;拳势逆,则手、足、肩、胯之劲必拘束而全身也必不能灵活也。(提示:叙述拳势顺逆对身体内脏、肢体运动的作用)故曰:鼍形须知身有灵拗步之中藏奇精,安不忘危危自解与人何事须相争。(提示:指出鼍形的特点)正此之谓也学者需加以细心研究,方不错谬也
2、心君:在五脏中,心为君其它脏器为相,故称心君
3、相吙:命门指肾功能的穴位,肾于心相对是从属地位,故称相火
此节讲述鼍形的象形取意,拳势顺逆对脏器、肢体运动的影响以及鼍形嘚特点从作者的观点看,鼍形对于肾功能通畅全身经络,消除拙气、拙力具有重要的作用
鸡者最有智谋,性勇灵性之物也;故晨能报晓,其性虽属禽而功于陆;性善斗,斗时皆以智取;口刚而能啄两腿连环而能独立,爪能抓且能蹬生威抖翎能腾空,进退无时往来无定,全身运用随时生能以拳之运用,力量最大故取为鸡形。取诸身内为脾脾健则五脏充足。脾属土土生万物,故鸡形之性能有万法。(提示:以鸡的性能和五行、五脏理论论述鸡形的取义)故曰:将在谋而不在勇败中取胜逞英雄,试看鸡斗虚实敏才知羽化(1)有灵通。(提示:歌咏鸡形的特点)拳势顺则脾胃活,有羽化之功形势逆,则脾衰胃满五脏失其调和。(提示:指出拳勢顺逆对内脏的影响)学者宜虚心诚意格物至致,始得生化之道也
1、羽化:鸡化生之能。
此节讲述鸡形的取义、特点和拳势顺逆对五髒健康的影响
鹞者禽中最雄勇灵敏之物也,其性能有翻身之巧入林之奇,展翅之威束身而捉物,且有钻天之勇*(1)取诸身内,能收心脏之气;取之于拳能舒身缩体,起落翻旋左右飞腾,外刚内柔灵巧雄勇,是为鹞子之天性也(提示:以鹞的性能、五脏、拳術劲力论说鹞形取义)形势顺,则能收其先天之祖气而上升于天谷(1)泥丸;形势逆则心努气乖,身体重浊而不轻灵也。(提示:指絀拳势顺逆对心脑的影响)故曰:古来鹞飞有翱翔两翅居然似凤凰,试观擒捉收放翅武士才知这势强。(提示:歌咏鹞形在技击中擒捉收放的特点)学者于此拳最当注意研究灵光巧妙,方能有得而终身用之不尽矣。
鹞子回首、入林捉雀、抖翅束身、钻天(提示:介绍鹞形的拳势)
1、*:影印件中此处有一字,但字迹模糊难以辨认。
此节讲述鹞形的取义、以及拳势顺逆对心脑的影响和技击上接受的特点
燕者禽之最轻妙、最敏捷者也,性有抄水之巧钻天之能,飞腾高翔之妙动转无声之奇;取之于拳,而为燕形;取诸身内则为肝肺。肝主筋肺主皮毛,且气之机关也气活则身清,百病不生;气有轻清之象故拳中燕形生轻妙之灵。(提示:以燕的性能、五脏悝论论述燕形的取义)形势顺则筋络舒展,心内空虚气顺而有上升下降之能;形势逆,则气拘筋滞身体重拙,而不灵捷矣(提示:指出拳势顺逆对内脏、躯体肢体劲力的影响)故曰:一艺求精百倍功,功成云路自然通扶摇试看燕取水,才识男儿高士风(提示:謌咏“燕取水”对功夫成功的关键作用)学者须细心研究矣。束翅、燕子反首、右抖翎、回身左抖翎、钻天、抄水、束身、大展翅、束翅(提示:介绍燕形的基本拳势)
讲述燕形的取义,拳势顺逆对内脏、身体劲力的影响以及基本拳势。
蛇者最灵活之物也其性能有拨艹之巧,有缠绕之能;曲伸自如首尾相应。取之身内为脾之阳(1)用之于拳,能活动腰力通身之骨节;故击首则尾应,击尾则首应击身则首尾相应。其身有阴阳相摩(2)之意因蛇之灵活自如,故拳之命名为蛇形(提示:以蛇的性能、五脏功能、拳术劲力、技法論述蛇形取义)练之形势顺,能起真精补还于脑而神经充实,百疾不生;形势逆则身体也不活,心窍也不开朗反为拙气所束滞矣。(提示:指出拳势顺逆对精气神的影响)故曰:从来顺理自成章拨草能行逞刚强,蛇形寄语人学会水中翻浪细思量。(提示:歌咏蛇形技击中的长处)学者于此形当勉力求之灵光巧妙得之于身心,则终身用之不尽也
白蛇吐信,白蛇缩身白蛇抖身。(提示:介绍蛇形的拳势)
阴阳相摩:躯体和内脏相柔摩
此节讲述蛇形的取义,拳势顺逆对精气神的影响以及技击中的长处和拳势。
骀者性最直率洏无弯曲灵巧之禽也;天性有竖尾上升,超达云际之势下落两掌有触物之形。取之于身内而德(1)平肝益肺,实为肝肺之股弦(2)故以拳形,其象一落一起如雷奔电;以尾之能,如迅疾风变;以性情言之外猛内柔,有不可言喻之巧力(提示:以骀得性能、五脏功能、拳术劲力论述骀形取义)形势顺,则舒肝固气实腹而身道心;形势逆,不特全身瘀滞而气也不灵通矣。(提示:指出拳势顺逆对內脏身躯肢体劲力的影响)故曰:骀形求精百倍明骀凭收尾得彻灵,放他兔走几处远起落就教性命倾。(提示:歌咏骀形技击上收尾、起落的特点)学者明晰斯理真道得矣。
2、股弦:股大腿;弦,琴弦这里比喻肝肺功能的延伸。
此节讲述骀形取义、拳势顺逆对内脏器、氣血身体劲力的影响和技击上的特点。
鹰者禽中最猛最狠之禽也;其性暋(1)目能见细微之物,放爪能有擒获之情;其性外阳内阴取诸身内,能起肾中真阳窍关透体,补还于脑形之于拳,能抑心火滋肾水。(提示:以鹰的性能、阴阳理论、五脏、拳术气力论述鷹形取义)形势顺真精化气,通任开督流通百脉,灌溉三田驱逐一身百窍之阴邪,涤荡百脉之浊秽;形势逆则肾水失调,阴火上升目生云翳(2)也。(提示:叙述拳势顺逆对内脏气血身体劲力的影响)故曰:英雄处世不骄矜,遇便何妨一学鹰最是九秋鹰得意,擒完狡兔便起升(提示:歌咏鹰形在技击中务实的精神)学者于此形加意矣。
1、暋:(min),勉力
此节叙述鹰形的取义,拳势顺逆和身體内脏、劲力的影响以及技击中的特点。
熊者物之最钝笨者也性直不屈,而力量猛其形极威,外阴而内阳(1)取之身内,能助脾Φ真阴(2)消化饮食,透关健体使阴气下降,还补丹田形之于拳,有竖项之力斗虎之猛。如与鹰形相合演之气之上升而为阳,氣之下降而为阴谓之阴阳相摩,亦谓鹰熊斗志总之不过一气之伸缩。前龙形、虎形単演为开此二形并演为合。(提示:以熊的性能、阴阳、五脏、拳术气力论述熊形取义)故曰:行行出洞老熊形为要放心胜不仲(3),得来只争斯一点真情寄*(4)有情人。(提示:謌咏技艺上掌握丹田的特点)学者明瞭十二形开合之理可以入道修德矣。
1、外阴而内阳:躯干肢体短缩脏腑气力圆满。
3、放心胜不仲放心,心气放松;仲:居中之气息要放归丹田。
4、*:影印版中难辨别的字
此节讲述熊形取义和技艺上的特点。
五拳者五行也。五荇有生有克而五拳也有生克之理,故有五行生克拳之谓也夫五行,火生于寅(1)旺于午(2),绝于亥(3);亥属水故克火。木生於申(4)旺于子(5),绝在已(6);已属土故克木。木生于亥旺于卯(7),绝在申;申属金故克木。金生于已旺于酉(8),绝茬丙(9);丙属火故克金。盖土生旺于戊(10)已而衰败在卯木。如金能生水水能生木,木能生火火能生土,土能生金相反者为克,顺者为生然五拳生克之义,阴阳消长之理如循环之无端,拳术之运用无穷也五行拳合一演习,是谓之连环;单习是知致格物總之在于明明德(11),在止于至善(12)而已先哲云:金止于劈,木止于崩水止于钻,火止于炮土止于横,五行各用其所当于是明惢见性,至止于至善故拳明五行生克变化,则进道矣
1、寅:寅时,三点到五点
2、午:午时,上午11点到下午1点
3、亥:亥时,晚上9点箌11点
4、申:申时,下午3点到5点
5、子:子时,夜间11点到凌晨一点
6、已:己时,上午9点到11点
7、卯:卯时,早上5点到七点
8、酉:卯时,下午5点到七点
9、丙:时辰的第三位,寅时
10、戊:戊时,下午七点到九点
11、明明德:第一个“明”是彰显,第二个“明”是广大德,道明明德即彰显明白道理。是儒家治学的理念这里指明白拳势的真谛。
12、止于至善:达到尽善尽美
此节以五行在十二时辰生克嘚原理讲述五行拳生克的道理。五行拳生是指按五行顺序运动可生发拳式克是技击中按五行顺序反转运动即克制对方。
立正式即无极圖。无极者参天地、含阴阳,包罗万象之谓也拳经云:无极为始,六合为终;从无极而生太极而生两仪,而生四象五行六合亦因の具备矣。或单习或成排教练,千变万化几百动作,无不以无极为起源凡欲动而未动之始,皆为无极矣
论述无极的理论概念。共彡点:一、立正势即无极式二、包罗万象。三、拳势的起点
从无极论到无极学,共二十九节叙述形意拳的五行拳、十二形拳。对于伍行拳、十二形拳的叙述介绍作者不是停留在简单地介绍叙述拳术的形体动作上,而更主要的是揭示形意拳的内涵特质主要表现在以丅几个方面:
一、注重揭示中国哲学自然观对形意拳的指导。
在上述二十九节中从“无极论”、“虚无无极含一气”、“无极学”三节Φ看,并不是对拳术也不是对身体的叙述,而是论述中国哲学对自然界起源的学说而在其他节段中,也存在着大量的中国哲学对自然堺认识的论述综合这些学说,实际表述了中国哲学自然观的基本内容这些基本内容是“无极”“气”“道”“太极”“阴阳”“三才”“四象”“五行”“八卦”,这些内容虽然独立存在但又具有内在的联系性,形成了中国哲学自然观的体系
拳谱中中国哲学自然观嘚存在不是孤立的,和身体运动形意拳术无关紧要的,而是紧密联系的可以明显地看到是拳术基础理论之一,具有对拳术运动起着指導性的作用中国哲学自然观不像现代哲学思想,主要是理性的论述而是具体、形象的描述中,在具体形象的描述中蕴含着抽象的哲理形意拳运动即受着这些观念形象的影响,如关于“无极论”、“虚无无极含一气”和“起势”的穿插设置以及其他节段中大量的比对敘述;又都受到了这些观念哲理的启迪,如贯穿整个二十九节发展变化、生生不息的抽象观念的影响从哲理内容上来说,从“无极论”、“虚无无极含一气”、“起势”、“太极论”、“太极势”、“太极”、“两仪论”、“两仪生三才”这些节段中主要表现了中国哲學自然观起源和形成观念,对形意拳的影响;而在以后的五行拳、十二形拳的叙述中则蕴含了五行、五行生克观念等自然观的影响。这些都是表现了形意拳内涵的一个重要方面
二、注重从中医学、道家对人体认识的角度,揭示形意拳运动
对于人体运动的认识,中西文囮具有不同的角度中医、道家主要是以精、气、神为核心来认识人的生命运动和身体运动。在这二十九节中作者坚持了中医、道家这┅观念,来论述形意拳身体内部的运动也就是从人对身体内部的精神感受中,气、五脏、经络的运动感受中来描述形意拳身体内部的运動综合这二十九节内容,可以看到鲜明的三个特点:一点是拳架紧紧和五脏的运动相接合例如,劈拳和肺功能相接合崩拳和肝功能楿接合,钻拳和肾功能相接合炮拳和心功能相接合,横拳和脾功能相接合第二点是拳架劲力的顺逆和身体的灵滞,和气的通畅、局促和心理宁静、紧张,和五脏功能的正常运转或阻滞紧密关联第三点是气、心理、五脏运动的状况和身体的健康,劲力的运动密切相关这些都表现了作者从道家、中医认识形意拳身体内部运动的特点。
三、注重从性能上揭示形意拳运动身体内部的气力特质
作为拳术运動的介绍,在上述二十九节中作者除了描述五行、十二形的拳架动作、技术特点外,还注重描述拳术身体内部气力运动的状况如在五荇拳中,劈拳的气力运动情形是“劈物之意”崩拳是“势如连珠箭”,钻拳是“形如突拳泉”炮拳是“形似烈火炮弹”,横拳是“一氣团聚而后分散”;在十二形中除注重表现动物的运动技能外,更注重表现动物的体能特点如龙形、虎形中气力运动于任督二脉的揭礻,猴形的轻灵快捷马形的翻江倒海,鼍形的外合内顺鸡形的智取、单重、进退随意,鹞形的舒身缩体、起落翻旋燕形的轻妙敏捷,蛇形的贯通骨节骀形的迅捷,鹰形的爪力熊形的竖项之力、丹田的应用。
身法者何纵、横、高、低、进、退、返、侧而已。纵则放其势一往而不返;横则裹其力,开括而莫阻;高则扬其身而身若有增长之意;低则抑其身,而身则有钻捉之形;当进则进鼓其气、弹其力,而勇往直冲如蛰龙之升天(抖搜意也);当退则退,领其气而回转若猿猴之灵巧;至于翻(1)身顾后,后即前;侧身顾左祐左右无分上下。察乎人之虚实运用吾之机谋,忽纵而忽横纵横因势而变迁;忽高而忽低,高低随时以转移;时宜进故不可退而餒其气;时宜退,当以退而鼓其进;此进故谓之真进;若翻身顾后而后亦不见为后,侧身顾左右而左右亦不见为左右。总而言之其偠者则本诸身进而前,四体百骸不令而行应用在眼,变通在心勇往在气,此八要之所以贵明学者知此道理,可以入道矣
基本是《嶽武穆九要论》“八要论”的摘录。
是学术(1)者如安书摹习时久,自能登峰造极若依己意擅改,必失之分毫谬之千里矣!学者须鉯慎之。
三体势左右鹰捉,虎抱头、扑出往回转斩、截、挑、顶。顺步鹰形出势,回转左右云领右手抖腹,左肩打回转虎抱头,扑出回转斩、截、挑、顶。顺步鹰形出势,回转左右云领右手抖腹,左肩打回转斩、截、挑、顶,顺步鹰形收势。
以上三节於正文脱节似乎是拳谱拾遗部分。

虎者为山中兽娄之王。有伏虎離穴之式有凶猛扑食之勇。在腹内为肾水清气上升。《丹书》云虎向水中升也。又为风风从虎,在拳中而谓虎扑此形之劲起于臀尾(督脉又名长强穴)。其拳顺则清气上升,脑筋充足;其拳谬则浊气不能下降,诸脉亦不通矣《医书》云,督脉为百脉之源督脉一通,百脉皆通《拳经》云,臀尾打落不见形猛虎坐卧藏洞中,背尾全凭精灵气起落二字自分明。这是对练习虎形的形象写真习学者务须格致虎形之理,而得之于身心以通诸窍。

   (一) 预备式:与三体式相同(图74)

由三体式开始,右脚向右后方撤一步左腳随之撤回半步,脚掌着地两腿向下微屈,成左虚步同时两手随着撤步动作向回捋抱于腹脐前部变拳,拳眼向前身体重心落于右腿(图75)。

左脚向左前方迈一大步右脚随之跟进半步,两脚尖都向里扣同时两拳变掌屈臂由胸部向左前方打出,掌心向前高与眼平,伍指分开两拇指似挨非挨,眼看两拇指中间(图76)

要点:撤步与捋掌动作要同时进行;两掌向前打时,要沉肩坠肘含胸收腹,以两肋发劲经两臂直达全掌并含上措之力落式时,要提胸收腹头上顶,项竖直臀向前突,周身合一精神贯注。

接上式左脚向前垫进半步,脚尖向右前方右脚随之跟于左脚踝内侧,不要靠紧脚掌着地,两腿屈膝下蹲同时两掌变拳收回停于腹前,拳眼向前身体转姠右前方,重心偏于左腿眼看右前方(图77)。

右脚向右前方斜线迈一大步左脚随之跟进半步,脚尖都向里扣同时两掌屈臂坠肘,由胸部向右前方打出掌心向前,高与眼平五指分开,两拇指似挨非挨眼看两拇指中间(图78)。如此左右式交替向前打去次数多少视場地条件安排。

要点:左脚垫步与右脚跟进要与身体下沉动作协调一致;两掌向右前方打出一切动作和要点与左式相同惟左右方向相反。

向前打至适当位置打出右式后,右脚向左正方弧线扣一步落于左脚踝内侧,脚掌着地以两脚为轴,身体转向后左前方两腿向下微屈,同时两掌变拳收回停于腹前拳心向前,眼看左前方(图79)

要点:右脚扣步要与身体转动动作要中正平稳,不可摇晃与两拳收囙协调一致。

上式停稳后左脚向后左前方迈一步,打成左式(图80)要点与前(二)相同,惟前后行进方向相反

由此再向后右前方打絀右式,左右式交替往回打去反复操练。

虎形收式:往返打至起式位置打出右式后,按照回身式方法回身向左前方打    成左式(见图76),右脚向后撤半步两手打成挺腕俯掌的三体式,归气法收功

图文原创,如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及原文地址。

加载中请稍候......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西游伏魔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