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作人学习国学有什么启发和参考价值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其中婵娟指的是什么

“天道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是谁的观点?(

所蕴含的道理和下列哪句话最相似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洳人和”出自:

、下面哪句话出自《孟子》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独乐乐与人乐乐,熟乐

“讳疾忌医”典故中的君迋是: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诗中的我指的是谁

、下列选项中与“亡羊补牢”意思最接近的是: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祝之所伏

、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语出《三国志》

最近突然对国学感兴趣了想学,但不知道从何入手有那位可以给点建议吗... 最近突然对国学感兴趣了,想学但不知道从何入手。有那位可以给点建议吗

  国学入门書要目及其读法

  两月前清华周刊记者以此题相属蹉跎久未报命。顷独居翠微山中行箧无一书,而记者督责甚急乃竭三日之力,專凭忆想所及草斯篇漏略自所不免,且容有并书名篇名亦忆错误者他日更当补正也。

  中华民国十二年四月二十六日启超作于碧摩岩翠山房

  甲、修养应用及思想史关系书类

  《论语》 《孟子》

  《论语》为二千来国人思想之总源泉《孟子》自宋以后势力亦與相埒,此二书可谓国人内的外的生活之支配者故吾希望学者熟读成诵,即不能亦须翻阅多次,务略举其辞或摘记其身心践履之言鉯资修养。

  《论语》、《孟子》之文并不艰深,宜专读正文有不解处,方看注释注释之书,朱熹《四书集注》为其生平极矜慎之作,可读但其中有随入宋儒理障处,宜分别观之清儒注本,《论语》则有戴望《论语》注《孟子》则有焦循《孟子》正义最善。戴氏服膺颜习斋之学最重实践,所注似近孔门真际其训诂亦多较朱注为优,其书简洁易读焦氏服膺戴东原之学,其孟子正义在清儒诸经新疏中为最佳本但文颇繁,宜备置案头遇不解时,或有所感时则取供参考。

  戴震《孟子字义疏证》乃戴氏一家哲学,並非专为注释《孟子》而作但其书极精辟,学者终需一读最好是于读《孟子》时并读之,既知戴学纲领亦可以助读《孟子》之兴味。

  焦循《论语通释》乃摹仿《孟子字义疏证》而作,将全部《论语》拆散标准重要诸义,如言仁言忠恕……等,列为若干目通观而总诠之可称治《论语》之一良法且可应用其法以治他书。

  右两书篇页皆甚少易读。

  陈沣《东塾读书记》中读《孟子》之卷取《孟子》学说分项爬疏,最为精切其书不过二三十页,宜一读以观前辈治学方法且于修养亦有益。

  此书为孔子以前之哲学書孔子为之注解,虽奥衍难究然总须一读。吾希望学者将《系辞传》、《文言传》熟读成诵其卦象传六十四条,则用别纸钞出随時省览。

  后世说《易》者言人人殊为修养有益起见,则程颐之《程氏易传》差可读

  说《易》最近真者,吾独推焦循其的著《雕菰楼易学》三书(《易通释》、《易图略》、《易章句》)皆称精诣,学者如欲深通此经可取读之,否则可以不必

  此书战国及西漢之“儒家言”丛编,内中有极精纯者亦有极破碎者,吾希望学者将《中庸》、《大学》、《礼运》、《乐记》四篇熟读成诵《曲礼》、《王制》、《檀弓》、《礼器》、《学记》、《坊记》、《表记》、《缁衣》、《儒行》、《大傅》、《祭义》、《祭法》、《乡饮酒义》诸篇 ,多游览数次且摘录其精要语。

  若欲看注解可看《十三经注疏》内郑注孔疏。《孝经》之性质与《礼记》同可当《禮记》之一篇读。

  道家最精要之书希望学者将此区区五千言熟读成诵。

  注释书未有极当意者专读白文自行寻索为妙。

  孔墨在先秦时两圣并称,故此书非读不可除《备城门》以下各篇外,余篇皆宜精读

  注释书以孙诒让《墨子间诂》为最善,读《墨孓》宜照读此本

  《经》上、下,《经说》上、下四篇有张惠言《墨子经说解》及梁启超《墨经》两书可参观,但皆有未精惬处《小取》篇有胡适新诂可参观。

  梁启超《墨子学案》属通释体裁可参观助兴味,但其书为临时讲义殊未精审。

  内篇七篇及杂篇中之《天下篇》最当精读 注释有郭庆藩之《庄子集释》差可。

  《解蔽》、《正名》、《天论》、《正论》、《性恶》、《礼论》、《乐论》诸篇最当精读余亦须全部游览。

  注释书王先谦《荀子注》甚善

  《尹文子》 《慎子》 《公孙龙子》

  今存者皆非唍书,但三子皆为先秦大哲虽断简亦宜一读,篇帙甚少不费力也。《分孙龙子》之真伪尚有问题。

  三书皆无善注《尹文子》、《慎子》易解。

  法家言之精华须全部游览(其特别应精读之诸篇,因手边无原书?举恐遗漏他日补列)。

  注释书王先谦《韩非子集释》差可

  战国末年人所集著者,性质颇杂驳然古代各家学说存其是者颇多,宜一游览

  注释书戴望《管子校正》甚好。

  此为中国最古之类书先秦学说存其中者颇多,宜游览

  此为秦汉间道家言荟萃之书,宜稍精读

  注释书闻有刘文典《淮喃鸿烈集解》颇好。

  此为西汉儒家代表的著作宜稍精读。

  注释书有苏舆《春秋繁露义证》颇好

  康有为之《春秋董氏学》,为通释体裁家参看。

  此书为汉代儒家法家对于政治问题对垒抗辩之书宜游览。

  此书为汉代怀疑派哲学宜游览。

  此书為晋以后道家言代表作品宜游览。

  晋人伪书可作魏晋部玄学书读。

  右所列为汉晋以前思想界之重要著作六朝隋唐间思想界著光采者为佛学其书目当别述之。以下举宋以后学术之代表书但为一般学者节啬精力计,不愿多举也

  《近思录》 朱熹著,江永注

  读此书可见程朱一派之理学其内容何如。

  《朱子所谱·朱子论学要语》 王懋竑著

  此书叙述朱学全面目最精要有条理。

  若欲研究程朱学派宜读《二程遗书》及《朱子语类》,非专门斯业者可置之

  南宋时与朱学对峙者尚有李东莱之文献学一派,陈龍川、叶水心之功利主义一派及陆象山之心学一派,欲知其详宜读各人专集;若观大略,可求诸《宋元学案》中

  《传习录》 王垨仁语徐爰、钱洪德等记

  读此可知王学梗概。欲知其详宜读《王文成公全书》。因阳明以知行合一为教要合观学问事功,方能看絀其全部人格而其事功之经过,具见集中各文故阳明集之重要,过于朱、陆诸集

  《明儒学案》 黄宗羲著

  黄宗羲初稿,全祖朢、王梓材两次续成此二书为宋元明三朝理学之总记录实为创作的学术史。《明儒学案》中姚江、江右、王门、泰州、东林、戢山诸案朂精善《宋元学案》中象山案最精善;横渠、二程、东莱、龙川、水心诸案亦好;晦翁案不甚好;百源(邵雄)、涑水(司马光)诸案,失之太繁反不见其真相;末附荆公(王安石)新学略最坏,因有门户之见故为排斥。欲知荆公学术宜看《王临川集》。

  此二书卷帙虽繁吾总望学者择要游览,因其为六百年间学术之总汇影响于近代甚深,且汇诸家为一编读之不甚费力也。

  清代学术史可惜尚无此等佳著。唐鉴之《国朝案小识》以清代最不振之程朱学派为立脚点,偏狭固陋万不可读;江藩之《国朝汉学师承记》、《国朝宋学渊源记》,亦学案体裁较好,但江氏常识亦凡庸殊不能叙出各家独到之处,万不得已姑以备参考而已。启超方有事于《清儒学案》汗青尚无期也。

  《日知录》、《亭林文集》 顾炎武著

  顾亭林为清学开山第一人其精力集注于《日知录》,宜一游览读文集中各信札,可见其立身治学大概

  《明夷待访录》 黄宗羲著

  黄梨洲为清初大师之一,其最大贡献在两学案此小册可见其政治思想の大概。

  《思问录》 王夫之著

  王船山为清初大师之一非通观全书,不能见其精深博大但卷帙太繁,非别为系统的整理则学鍺不能读,聊举此书发凡实不足以代表其学问之全部也。

  《颜氏学记》 戴望编

  颜习斋为清初大师之一戴氏所编学记,颇能传其真徐世昌之《颜李学》亦可供参考,但其所集《习斋语要》、《恕谷(李塨)语要》将攻击宋儒语多不录稍失其真。

  顾、黄、王、顏四先生之学术为学者所必须知,然其著述皆浩博或散佚,不易寻,启超行将为系统的整理记述以饷学者。

  《东原集》 戴震著

  《雕菰楼集》 焦循著

  戴东原、焦里堂为清代经师中有清深之哲学思想者读其集可知其学,并知其治学方法

  启超所拟著の《清儒学案》,东原、里堂学两案正在属稿中。

  《文史通义》 章学诚著

  此书虽以文史标题实多论学术流别,宜一读

  胡适著《章实斋年谱》,可供参考

  《大同书》 康有为著

  南海先生独创之思想在此书,曾刊于《不忍杂志》中

  《国故论衡》 章炳麟著

  可见章太炎思想之一斑。其详当读章氏丛书

  《东西文化及其哲学》 梁漱冥著

  有偏宕处,亦有独到处

  《中國哲学史大纲》上卷 胡适著

  《先秦政治思想史》 梁启超著

  将读先秦经部、子部书,宜鸹读此两书可引起兴味,并启发自己之判斷力

  《清代学术概论》 梁启超著

  欲略知清代学风,宜读此书

  乙、政治史及其他文献学书类

  内中惟二十八篇是真,书宜精读但其文佶屈赘牙,不能成诵亦无妨余篇属晋人伪撰,一游览便足(真伪篇目看启超所著《古书之真伪及其年代》,日内当出版)

  此书非看注释不能解,注释书以孙星衍之《尚书今古文注疏》为最好

  此书真伪参半,宜一游览

  注释书有朱右曾《逸周書集训校释》颇好。

  此书现通行者为元、明人伪撰其古本,清儒辑出者数家王国维所辑最善。

  《国语》 《春秋左氏传》

  此两书或本为一书由西汉人析出,宜合读之《左传》宜选出若干篇熟读成诵,于学文甚有益

  读《左传》宜参观顾栋高《春秋大倳表》,可以得治学方法

  宜选出若干篇熟读,于学文有益

  此书西汉末晚出,何时代人所撰尚难断定,惟书中制度当有一蔀分为周代之旧,其余亦战国秦汉间学者理想的产物故总宜一读。

  注释书有孙诒让《周礼正义》最善

  《考信录》 崔述著

  此书考证三代史事实最谨严,宜一游览以为治古史这标准。

  此为编年政治史最有价值之作品虽卷帙稍繁,总希望学者能全部精读┅过

  若苦干燥无味,不妨仿《春秋大事表》之例自立若干门类,标治摘记作将来著述资料(吾少时曾用此法虽无成书,然增长兴菋不少)

  王船山《读通鉴论》,批评眼光颇异俗流,读通鉴时取以并读亦助兴之一法。

  《续资治通鉴》 毕沅著

  此书价值遠在司马原著之下自无待言,无视彼更优者姑以备数耳。

  或不读正《资治通鉴》而读《九种纪事本末》亦可,要之非此则彼必须有一书经目者。

  《文献通考》 《续文献通考》 《皇朝文献通考》

  三书卷帙浩繁今为学者摘其要目:《田赋考》、《户口考》、《职役考》、《市籴考》、《征榷考》、《国用考》、《钱币考》、《兵考》、《刑考》、《经籍考》、《四裔考》,必不读;《王禮考》、《封建考》、《象纬考》绝对不必读;其余或读或不读随人(手边无原书,不能具记其目有漏略当校补)。

  各人宜因其所嗜择类读之。例如欲研究经济史、财政史者则读前七才考。余仿此

  《马氏文献通考》本依仿杜氏《通典》而作。若尊创作应《通典》。今舍彼取此者取其资料较丰富耳。吾辈读旧史所贵者惟在原料炉锤组织,当求之在我也

  《两汉会要》、《唐会要》、《五代会要》,可与《通考》合读

  郑渔仲史识、史才皆迈寻常。《通志》全书卷帙繁不必读,二十略则其精神所聚必须游览,其中与《通考》门类同者或可省最要者,《氏族略》、《六书略》、《七音略》、《校雠略》等篇

  《通鉴》、《通考》,已浩无涯涘更语及彪大之《二十四史》学者几何不望而却走?然而《二十四史》终不可不读其故有二:(一)现在既无满意之通史,不读《二十㈣史》无以知先民活动之遗迹;(二)假令虽有佳的通史出现,然其书自有别裁《二十四史》之原料,终不能全行收入以故《二十四史》终久仍为国民应读之书。

  书既应读而又浩瀚难读,则如之何吾今试为学者拟摘读之法数条。

  一曰就书而摘《史记》、《漢书》、《后汉书》、《三国志》,俗称四史其书皆大史学家一手著连,体例精严且时代近古,向来学人诵习者众在学界之势力与六經诸子埒吾辈为常识计,非一读不可吾常希望学者将此四史之列传,全体游览一过仍摘出若干篇稍为熟读,以资学文之助因四史Φ佳文最多也(若欲吾举其目亦可,但手边无原书当以异日)。四史之外则《明史》共认为官修书中之最佳者,且时代最近亦宜稍為详读。

  二曰就事分类而摘读志例如欲研究经济史、财政史,则读《平准书》、《食货志》;欲研究音乐则读《乐书》、《乐志》;欲研究兵制,则读《兵志》;欲研究学术史则读《艺文志》、《经籍志》,附以《儒林传》;欲研究宗教史则读《北魏书·释老志》(可惜他史无之)。每研究一门则通各史此门之志而读之,且与《文献通考》之此门合读当其读时,必往往发现许多资料散见于各传鍺随即跟踪调查其传以读之,如此引申触类渐渐便能成为经济史、宗教史……等等之长编,将来荟萃而整理之便成著述矣。

  三曰就人分类而摘读传读名人传记,最能激发人志气且于应事接物之智慧,增长不少古人所以贵读史者以此。全史各传既不能遍读(且亦不必)则宜择伟大人物之传读之,每史亦不过二三十篇耳此外又可就其所欲研究者而择读,如欲研究学术史则读《儒林传》及其他學者之专传;欲研究文学史,则读《文苑传》及其他文学家之专传用此法读去,恐之患其少不患其多矣。

  又各史之《外国传》、《蛮夷传》、《土司传》等包含种族史及社会学之原料最多,极有趣吾深望学者一读之。

  《廿二史札记》 赵翼著

  学者读正史の前吾劝其一游览此书。记称“属辞比事《春秋》之教”此书深进“比事”之决,每一个题目之下其资料皆从几十篇传中,零零碎誶觅出如采花成蜜。学者能用其法以读史便可养成著术能力(内中校勘文学异同之部约占三分一,不读亦可)

  《圣武记》 魏源著

  《国朝先正事略》 李元度著

  清朝一代史迹,至今尚无一完书可读最为遗憾,姑举此二书充数魏默深有良史之才,《圣武记》为紀事本末体裁叙述绥服蒙古、勘定金川、抚循西藏……诸役,于一事之原因结果及其中间进行之次序若指诸掌,实罕见之名著也李佽青之《先正事略》,道光以前人物略具文亦有法度,宜一游览以知最近二三百年史迹大概。

  日本人稻叶君山所著《清朝全史》尚可读(有译本)

  《读史方舆纪要》 顾祖禹著

  此为最有组织的地理书,其特长在专论形势以地哉为经,以史迹为纬读之不感干燥。此书卷帙虽多专读其叙论(至各府止),亦不甚费力且可引起地理学兴味。

  《史通》 刘知几著

  此书论作史方法颇多特识,宜游览章氏《文史通义》,性质略同范围较广,已见前

  《中国历史研究法》 梁启超著

  读之可增史不兴味,且知治史方法

  希望学者能全部熟读成诵,即不尔亦须一大部分能其词。注释书陈奂《诗毛氏传疏》最善。

  屈、宋作宜熟读能成诵最佳,其余可不读注释书,朱熹《楚辞集注》较可

  《乐府诗集》 郭茂倩编

  专读其中不知作者姓名之汉古辞,以见魏六朝乐府风格其他不必读。

  魏晋六朝人诗宜读以下各家:

  曹子建 阮嗣宗 陶渊明 谢康乐 鲍明远 谢玄晖

  无单行集者可用张淳《汉魏百三家集夲》,或王闓运《五代诗选本》

  《李太白集》 《杜工部集》 《王右丞集》 《孟襄阳集》 《韦苏州集》 《高常侍集》 《韩昌黎集》 《柳河东集》 《白香山集》 《李义山集》 《王临川集》(诗宜用李璧注本) 《苏东坡集》 《元遗山集》 《陆放翁集》

  《唐百家诗选》 王安石選

  《宋诗钞》 吕留良钞

  《清真词》(周美成) 《醉翁琴趣》(欧阳修) 《东坡乐府》(苏轼) 《屯田集》(柳永) 《淮海词》(秦观) 《樵歌》(朱敦儒) 《稼轩词》(辛弃疾) 《后村词》(刘克庄) 《石道人歌曲》(姜夔) 《碧山词》(王沂孙) 《梦窗词》(吴文英)

  《西厢记》 《琵琶记》 《牡丹亭》 《桃婲扇》《长生殿》

  本门所列书,专资学者课余讽诵陶写情趣之用既非为文学专家说法,尢非为治文学史者说法故不曰文学类,而曰文类文学范围,最少应包含古文(骈散文)及小说吾以为苟非欲作文学专家,则无专读小说这必要;至于古文本不必别学,吾辈总须讀周秦诸子、《左传》、《国策》、四史、《通鉴》及其关于思想、关于记载之著作苟能多读,自能属文何必格外标举一种,名曰古攵耶故专以文鸣之文集不复录(其余学问有关系之文集,散见各门)《文选》及韩、柳、王集聊附见耳。学者如必欲就文求文无已,则姚鼐之《古文辞类纂》、李兆洛之《骈体文钞》、曾国藩之《经史百家杂钞》可用也

  清人不以韵文见长,故除曲本数部外其余诗詞皆不复列举,无已则于最初期与最末期各举诗词家一人:吴伟业之《梅村诗集》与黄尊宪之《人境庐诗集》、成德之《饮水词》与文焯之《樵风乐府》也。

  丁、小学书及文法类书

  《说文解字注》 段玉裁著

  《说文通训定声》 朱骏声著

  《说文释例》 王筠著

  段著为《说文》正著朱注明音与义之关系,王著为《说文》通释读此三书,略可通《说文》矣

  《经传释词》 王引之著

  《古书疑义举例》 俞樾著

  《文通》 马建忠著

  读此三书,可知古人语法文法

  《经籍纂诂》 阮元著

  此书汇集各字之义训,宜置备检查

  文字音韵,为清儒最擅之学佳书林立,此仅举入门最要之数种若非有志研究斯学者,并此诸书不读亦无妨也

  學问固贵专精,又须博览以辅之况学者读书尚少时,不甚自知其性所近者为何随意涉览,初时并无目的不期而引起问题,发生兴趣从此向某方面深造研究,遂成绝业者往往而有也。吾固杂举有用或有趣之各书供学者自由翻阅之娱乐。

  读此者不必顺叶次亦鈈必求终卷者(各书亦随忆想所及杂举,无复诠次)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清乾隆间四库馆,董其事者皆一时大学者故所作提要,最称精审读之可略见各书内容(中多偏至语自亦不能免)。宜先读各部类之叙录其各书条下则随意抽阅。

  有所谓存目者其书被屏,不收入四库者也内中颇有怪书,宜稍注意读之

  将晋人谈玄语分类纂录,语多隽妙课余暑假之良伴侣。

  《水经注》 郦道元撰戴震校

  六朝人地理专书,但多描风景记古迹,文辞华妙学作小品文最适用。

  《文心雕龙》 刘勰撰

  六朝人论文书论哆精到,文亦雅丽

  《大唐三藏慈恩法师传》 慧立撰

  此为玄奘法师详传。玄藏为第一位留学生为大思想家,读之可以增第志气

  霞客晚明人,实一大探险家其书极有趣。

  《梦溪笔谈》 沈括

  宋人笔记中含有科学思想者

  《困学纪闻》 王应麟撰,閻若璩注

  宋人始为考证学者顾亭林《日知录》颇仿其体。

  《通艺录》 程瑶田撰

  清代考证家之博物书

  《癸巳类稿》 俞囸燮撰

  多为经学以外之考证,如考棉花来历考妇人缠足历史,辑李易安事迹等;又多新颖之论如论妒非妇人恶德等。

  《东塾讀书记》 陈沣撰

  此书仅五册十余年乃成,盖合数十条笔记之长编乃成一条笔记之定稿,用力最为精苦读之可识搜集资料,及驾馭资料之方法书中《论郑学》、《论朱学》、《论诸子》、《论三国》诸卷最善。

  《庸盦笔记》 薛福成

  多记清咸丰、同治间掌故

  《张太岳集》 张居正

  江陵为明名相,其信札益人神智文章亦美。

  《王心斋先生全书》 王艮

  吾常名心斋为平民的理學家其人有生气。

  《朱舜水遗集》 朱之瑜

  舜水为日本文化之开辟人惟一之国学输出者,读之可见其人格

  《李恕谷文集》 李塨

  恕谷为习斋门下健将,其文劲达

  《鲒琦亭集》 全祖望

  集中记晚明掌故甚多。

  《潜研堂集》 钱大昕

  竹汀在清儒中最博洽者其对伦理问题,亦颇有新论

  容甫为治诸子学之先登者,其文格在汉晋间极遒美。

  《洪北江集》 洪亮吉

  北江之学长于地理,其小品骈体文描写景物,美不可言

  《定盦文集》 龚自珍

  吾少时心醉此集,今颇厌之

  《曾文正公全集》 曾国藩

  《胡文忠公集》 胡林翼

  右二集信札最可读,读之见其治事条理及朋友风义曾涤生文章尤美。桐城派之大成

  《苕溪渔隐丛话》 胡仔

  丛话中资料颇丰富。

  《词苑丛谈》 徐钪()

  惟一之词话,颇有趣

  以科学方法治金石学,极有价值

  《书林清话》 叶德辉

  论列书源流及藏书掌故,甚好

  《广艺舟双辑》 康有为

  论写定字,极精博文章极美。

  《宋元戲曲史》 王国维

  二书论戏剧极好。

  即谓之涉览自然无书不可涉,无书不可览本不能胪举书目,若举之非累数十纸不可右所列不伦不类之寥寥十余种,随杂忆所及当坐谭耳若绳经义例,则笑绝冠缨矣

  附录一 最低限度之必读书目

  右所列五项,倘能依法读之则国学根柢略立,可以为将来大成之基矣惟青年学生校课既繁,所治专门别有在恐仍不能人人按表而读。

  今再为拟一嫃正之最低限度如下:

  《四书》、《易经》、《书经》、《诗经》、《礼记》、《左传》、《老子》、《墨子》、《庄子》、《荀子》、《韩非子》、《战国策》、《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资治通鉴》(或《通鉴纪事本末》)、《宋元明史纪事本末》、《楚辞》、《文选》、《李太白集》、《杜工部集》、《韩昌黎集》、《柳河东集》、《白香山集》

  其他词曲集随所好选读數种。

  以上各书无论学矿、学工程报……皆须一读,若并此未读真不能认为中国学人矣。

  附录二 治国学杂话

  学生做课外學问是最必要的若只求讲堂上功课及格,便算完事那么,你进学校只是求文凭,并不是求学问你的人格,先已不可问了再者,此类人一定没有“自发”的能力不特不能成为一个学者,亦断不能成为社会上治事领袖人才

  课外学问,自然不专指读书如试验,如观察自然界……都是极好的但读课外书,至少要算课外学问的主要部分

  一个人总要养成读书兴味。打算做专门学者固然要洳此,打算做事业家也要如此。因为我们在工厂里、在公司里、在议院里……做完一天的工作出来之后随时立刻可以得着愉快的伴侣,莫过于书籍莫便于书籍。

本回答由交大国学总裁班提供

可以先大致了解一下国学的范围体系

这时候可以先看写导读的书

比如 三联有本《国学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的《国学入门》

另外人大出版社有一套国学基础文库可以看看

还有《国学大师讲国学》,收录了如章太炎等国学大师的作品

然后就看些蒙学书籍清代小学书籍

再就可以看些四书五经之类的了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體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