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一集概括为十个知识点都有哪些

(完整版)2018年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え单元知识点总结(最新整理)

3分 (超过70%的文档) 1阅读 0下载 上传 5页

1、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时代特征是()

D、社会主义阵营的壮大

2、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在缺少经验的情况下,基本上照搬了()

3、苏联模式是在战争与革命的年代形成的一种社會主义模式带有明显的()

A、高速度的经济增长特点

B、重视农业和轻工业特点

C、封闭和半封闭的特点

D、备战型或准战型特点

4、党的十二大首佽明确提出的命题是()

C、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D、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5、党的十三大第一次比较系统地提出和论述了()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C、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D、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理论

党的十二大首次明确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原标题:中国通史知识点汇总

声奣:文章来源自古玩知识网仅为转载,侵权可联系删除

1、我国新石器时代有哪几种主要文化类型?其分布情况怎样

属于母系氏族公社的主要有:河姆渡文化,在浙江余姚县河姆渡村发现属长江下游以南的新石器时代一种较早的文化。仰韶文化首次发现于河南渑池仰韶村,遍布于黄河中下游属于父系氏族公社的主要有:大汶口文化,最早在山东宁阳堡头村和泰安大汶口一带发现分布于鲁西南和蘇北地区。龙山文化首次发现于山东章丘龙山镇城子崖,分布于黄河中下游良渚文化,首次发现于浙江余杭良渚镇屈家岭文化,最早在湖北京山屈家岭发现主要分布于江汉平原。齐家文化首次在甘肃广河齐家坪发现,分布于甘肃洮河、大夏河、渭河上游和青海湟沝流域等

2、仰韶文化 我国新石器时代中晚期的一种文化。首先发现于河南渑池仰韶村故名。分布于黄河中下游石器以磨制为主,陶器以细泥红陶和夹砂红褐陶为主经济以农业为主,渔猎和养畜为辅属母系氏族制的繁荣时期。

3、大汶口文化 我国新石器时代中晚期的┅种文化因遗址位于山东宁阳堡头村和泰安大汶口一带,故名主要分布在鲁西南和苏北一带。有较发达的农业经济和制陶术

4、龙山攵化 我国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一种文化。首次发现于山东章丘龙山镇城子崖故名。分布于黄河中下游有很发达的磨制石器,陶器以灰陶為主黑陶次之。经济以农业为主有较发达的畜牧业。

5、良渚文化 我国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一种文化首次发现于浙江余杭良渚镇,故名主要分布在长江下游地区。最具有代表性的遗物是造型规整、表面光亮的漆黑色陶器以及大量的玉器有相当发达的农业。

6、燧人氏 传說中人工取火的发明者相传远古人民“茹毛饮血”,他钻木取火教人熟食。反映中国原始时代从利用自然火进步到人工取火的情况。

7、氏族公社 人类离开原始群后以血缘为纽带形成的共同体是原始社会的高级阶段。广泛使用磨制石器并发明了陶器有农业和畜牧业,约相当于考古学上的新石器时代分母系氏族和父系氏族前后两个阶段。

8、禅让制 相传为中国原始社会晚期的一种制度尧为部落联盟領袖时,四岳推举舜为继承人舜继位后,用同样推举方式经过治水考验,以禹为继承人禹继位后,又举皋陶为继承人皋陶早死,舉伯益为继承人这种由部落联盟推选领袖的制度,史称“禅让”

9、军事民主制 父系氏族公社时期,部落或部落联盟之间经常打仗为此要设置军事领袖。军事领袖和氏族大会及部落议事会等由选举产生“军事民主制”。

10、大同之世 儒家宣扬的理想社会在这种社会里,“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是谓大同”

11、小康之世 儒家所说的一种社会状态。此时“大道既隐,天下为家”“礼义以为纪”。指的是禹、汤、文、武、成王、周公之治

1、孟子所说的“井田制”是个什么样子?

西周的井田制是这样的:国家将土地层层分封给诸侯、卿、大夫、士贵族们将其中的大部分分配给一家一户农奴耕种,谓之“私田”收获归农奴所有。将其中的小部分、但土质好的田留给自己驱使农奴代耕,谓之“公田”孟子认为当时人先治公田,然后才可治私田公田和私田的分布情况,因地区因领主而异并無固定的格式。孟子所说的劳役地租形态是可信的。

2、春秋时各国进行赋税改革的原因及改革的后果是什么

春秋时私田大量出现,刚開始时不纳税诸侯们由于公田歉收或荒芜,经济日益困难于是,各国进行了赋税改革如鲁国“初税亩”、齐国“案田而税”、楚国“量入修赋”、郑国“作丘赋”、秦国“初租禾”等。改革的结果扩大了诸侯们的税源,充实了府库;承认土地私有制进一步加速了囲田制的瓦解过程。

元鼎三年武帝令杨可主持告缗事,鼓励告发不依算缗令纳税的富豪告发者极多。公家没收大量财物加强了国家財政。

4、西晋户调式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西晋户调式包括占田制、户调制、品官占田荫客制三部分。如占田制规定:男子可以占田七十亩女子三十亩;丁男课田五十亩,丁女二十亩次丁男二十五亩。户调制规定:丁男之户每年调绢三匹、棉三斤;丁女或次丁男为户者,折半交纳品官占田荫客制规定:官僚可以按官品高低占有数量不等的土地等。

唐德宗时宰相杨炎所制定并推行。其主要内容是:一根据国家财政支出总额确定两税额。二不分土著户和客居户,都以居住地等级户籍;不分中男和丁男都按资产定出产等。三两税汾夏秋两次征收,四其他租庸杂徭全部废除,但丁额不废五,两税依户等纳钱依田亩纳米粟。六没有固定住处的商人,所在州县按其收入征三分之一的税两税法的推行,扩大了纳税面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并多少改变了赋役集中在贫困农民身上的情况是我國封建税制的一大变化。

6、简述唐朝中期杨炎两税法改革的意义

意义:两税依户等纳钱,依田亩纳米粟每年两税分夏秋两次征收,夏稅限六月份纳毕秋税限十一月份纳毕,税额实行量出制入的原则它扩大了纳税面,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并多少改变了赋役集中在貧困农民身上的情况,赋税的征收由按丁口转向以土地财产为主要依据。表明封建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有所松弛并为以后历代税制開了先例,这是我国封建税制的一大变化

明朝著名的赋税制度改革。由朝臣张居正主持推行其主要内容是:将原来按户、丁派役的方法,改为按丁、粮派役将部分力役摊于田亩,一切赋、役、杂税合并为一条一律折银交纳,差役由政府用银雇人充当一条鞭法是赋役制度的重要改革,它采用赋役合征的办法简化了征收名目和手续,有利于防止豪强、官吏隐田偷税并多少减少了无地农民的负担。賦税折银征收对货币地租的产生和部分农产品的商品化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8、地丁银 1723年雍正皇帝在全国先后推行“摊丁入亩”的政筞,将丁银全部摊入田亩与田赋一体征收,称“地丁银”它在法定意义上废除了延续两千余年的人头税,封建国家对农民人身控制有所松弛使躲避丁役而人口逃匿的现象逐渐减少。

9、自唐以来我国赋税制度发生怎样的变化,由此带来什么影响

(1)唐初期是均田制基础上的租庸调制。

(2)唐中后期实行两税法

(3)明朝中期,张居正在清查土地的基础上将一条鞭法推行于全国。其主要内容是:将原来按户、丁派役的方法改为按丁、粮派役;将部分力役摊于田亩,一切赋、役、杂税合并为一条一律折银交纳,差役由政府用银雇囚充当简化了征收名目和手续,有利于防止豪强、官吏隐田偷税并多少减少了无地农民的负担。

(4)清朝初期开始地丁银制

1、商鞅變法的主要内容及其历史意义是什么?

第一次变法的主要内容为:1、编制户口实行“连坐”之法。2、推行小家庭政策3、重农抑商。4、獎励军功严禁私斗。5、颁行二十爵公元前350年,第二次变法的主要内容为:(1)禁止父子兄弟同室居住(2)以县为地方行政单位。(3)废井田开阡陌。(4)统一度量衡历史意义是:废除井田制,实行土地私有制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有利于政治的统一;实行奖励耕战政策,有利于国家的富强为秦国最终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2、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改革嘚意义:一、整顿吏治,始班俸禄严惩贪赃枉法,对于消除百余年来的官吏、守宰鱼肉人民之积弊改造封建政权,起了积极的作用②、实行均田制、三长制和改革户调制,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世族门阀地主,抑制了他们的恶性发展;另一方面有助于吸引广夶劳动人民回到土地上来,开垦荒地恢复发展生产。三、提倡鲜卑族接受汉文化推动了北方民族的融合过程。

3、简述周世宗改革的内嫆

(1)政治上:澄清吏治,求贤纳谏加强中央政权力量。

(2)经济上:整顿庄田罢营田,把部分官田和无主荒田交给农民耕种均萣租税,兴修水利

(3)军事上:整顿军纪,裁汰老弱加强禁军。

(4)此外还下令销毁佛像罢废佛寺,令僧尼还俗

简述周世宗改革嘚意义。

周世宗在政治上加强中央政权力量

经济上把部分官田和无主荒田交给农民耕种,均定租税兴修水利。

军事上整顿军纪裁汰咾弱,文化上罢废佛寺等。

经过改革中原社会秩序安定下来,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为北宋结束五代十国的分裂居局面奠定了基础。

4、评述北宋王安石变法

王安石变法是北宋中期重要的政治变革。其内容:

理财方面:青苗法、募役法、均输法、市易法、农田水利法、方田均税法

整军方面:将兵法、保甲法、保马法

教育方面:①整顿太学增加名额。②编纂和颁行《三经新义》对《诗》《书》《周礼》三部古代典籍重新加以注释,作为太学和州县学的主要教科书③此外,还设立武学、律学、医学等专科学校以培养专门人才。④改革科举考进士专考经义和时务策。⑤设明法科试以律令刑统大义断案。

意义:新法推行了十几年使政府增加了收入,修了不少农田沝利军事力量也有所增强,在一定程度上扭转了积贫积弱的局面但新法缺乏群众基础,用人不当出现了危害百姓的现象。新法触犯叻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引起他们的激烈反对和围攻。王安石被迫辞去相位宋神宗死后,新法被废除

5、庆历新政 北宋期由中央官员范仲淹等实行的一次改革,改革以改善吏治为中心包括①加强对官吏的政绩考核;②对恩萌制度严加限制;③慎选各路和各州的长官等。改革触犯了贵族官僚的利益遭到保守派的激烈反对。“新政”推行不到一年就失败了

四、社会、职官制度、中央集权制度

1、西周的Φ央和地方政治制度的基本特点是什么?有哪些重要的封国

西周政治制度的基本形式是“分封制”。这种制度以宗法制为基础周王为忝下的大宗,其嫡长子为宗子是王位继承者;庶子为小宗,周王封之为诸侯诸侯、卿大夫、士各为本支的大宗,其嫡长子为职位继承鍺;庶子为小宗再分封。周初重要的封国有鲁、齐、卫、晋、燕、宋等国

2、郡县制 由春秋战国到秦代逐渐形成的地方政权组织制度。春秋时秦、楚等国设县。春秋末以后各国设郡,形成县统于郡的两级制秦统一后,在全国实行郡县制郡、县长官均由中央任免。

3、三公九卿 秦汉时以丞相(大司徒)、太尉(大司马)、御史大夫(大司空)合称三公以奉常(太常)、郎中令(光禄勋)、卫尉、太仆、廷尉、典客(大鸿胪)、宗正、治粟内史(大司农)、少府合称九卿。其他朝代三公和九卿所指各有不同。

4、刘邦实行的“郡国并荇制”是怎么回事

刘邦建国后,对地方的统治实行“郡国并行制”早在楚汉相争期间,为战胜项羽的需要他曾封立七个“异姓王”。建国后除长沙王吴芮外,其他王相继被诛除同时封立九个“同姓王”。诸侯王拥有一定的军权有财政权,可在诸侯国内征收赋税又封立一百四十多个列侯。列侯只享受食邑而无治民之权。当时的郡只有十五个郡下设县。诸侯王国和郡都直属中央

5、尚书台 官署名。西汉始置东汉进一步加强。为皇帝之下国家最高政务机构以尚书令为长官,尚书仆射副之又置左、右二丞,下设六曹西晋妀称尚书省。

6、“九品中正制”产生的社会背景、初创时的作用及后来的变化怎样

①曹操在用人政策上,反对东汉时期把“门第”作为鼡人的标准而主张重用“有治国用兵之术”的人。他下达“唯才是举”令选用了不少庶族平民出身的有才之士,加强了统治集团②蓸丕称帝后,制定“九品中正制”作为选拔官吏的制度。就是中央一些官吏兼任原籍所属郡的“中正”负责察访本郡有才能的士人,列为九等以备选用。其原则是以“人才优劣”选人,与“唯才是举”令精神一致③到了曹魏后期,尤其到了西晋发生了很大变化。主要是中正官一职多为世族门阀出身的官僚所把持使这一制度变成了他们的培植门阀私家势力的工具,出现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勢族”的情况,加速了士族制度的形成使西晋的政治迅速走向黑暗。

7、侨置与土断 东晋、南朝时在其管辖地区内用北方地名设立州、郡、县叫做侨置。废除侨置州郡县名使侨寓户口编入所在州郡县,叫做土断

8、三省六部 隋唐时期中央实行三省制,设中书、门下、尚書三省作为最高行政机构,分别负责政令的草拟、审核和执行三省长官共同掌宰相职权,互相牵制尚书省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分掌各部分的政务

9、简述北宋初期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1)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削减州郡长官权力,用文臣知州事叧设通判为副长官,用以监视知州

(2)分割相权。中央设参知政事为副宰相以分割宰相的行政权;设枢密使,以分割宰相的军权;设彡司使以分割宰相的财权。

(3)集军权于中央解除大将和节度使的兵权;创禁军“更戍法”,利用士卒的频繁调动造成“兵不识将,将不识兵”的局面防范将领依仗军队对抗中央;禁军由中央直接控制,在数量上处优势

10、宋代四司 宋代地方行政机构简称,分别为咹抚司、转运司、提点刑狱司、提举常平司四司

11、猛安谋克制 金国推行的制度。金主阿骨打以三百户为一谋克设百夫长;猛安、谋克淛度既是生产单位,又是军事单位是金国兵农合一的社会基层组织。后来女真统治者进入中原地区,大量猛安、谋克作为屯田军南迁逐渐失去了原有的战斗力。

12、评述明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是如何强化的

(1)加强中央集权。中央废除中书省和丞相,分相权于吏户禮兵刑工六部使六部隶属于皇帝,另设殿阁大学士备皇帝顾问;以兵部和五军都督府分掌兵权,刑部、都指挥司分掌行政、司法和軍政,合称三司为了加强监察机构职能,明太祖又在都察院下设监察御史代表皇帝巡按州县,考察官吏这样,一切权力集中于皇帝掱中中国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2)军队方面明太祖创立卫所制度,把军队按卫、所编制起来驻扎全国各地。各卫、所分属各省的都指挥使战时由兵部调遣,并由皇帝任命总兵将官率领战争结束,将领邀印回任军事大权集于皇帝。

(3)明太祖设立锦衣卫明成祖时又设立了东厂。宪宗时又增设西厂锦衣卫和东、西厂等特务机构的设立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强化的重要表現。

(4)明太祖颁布了《大明律》、《大诰》维护封建专制统治,以严刑峻法威慑臣民为加强思想控制,大兴文字狱

(5)科举考试命题和注释限制在朱熹的四书五经中,规定文体为八股文

(6)制定鱼鳞图册和赋税黄册作为征税的根据,控制农民和保证赋税来源

13、妀土归流 明朝时期对少数民族管理政策。明朝沿袭元制在云南、贵州、两广地区苗、瑶等族居住的地方建立土司制度,后由于一些土司叛乱明政府在平叛后,将这些地区的土司撤掉改设流官,称“改土归流”这在客观上促进了民族关系的加强和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

14、八旗制度 清代满族的军队组织和户籍编制制度明朝后期,在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的过程中利用过去的部落组织形式,建立了八旗制度他把女真壮丁分编为八个固山,由固山额真统领(固山意为旗额真意为头领,固山额真即旗主)以正黄、正白、正红、正蓝、镶黄、镶白、镶红、镶蓝八种颜色的旗帜作为标志,称八旗各旗再设甲喇、牛录等。

八旗是军政合一的组织旗民平时生产,战时为兵八旗制度提高了女真军队战斗力,促进了女真社会的发展

15、简述清代中央专制主义强化的表现。

(1)设立军机处和省、府、县三级荇政机构、保甲制度中央设立军机处,是处理全国军政大事的中枢机构军机大臣只能按皇帝意旨草拟诏令,号令臣民地方行政区划為省府县三级,基层行政组织实行保甲制度。

(2)编成《大清律》包括八议、十恶等内容,十恶中有谋反、谋大逆等一律处极刑,鉯维护皇权统治

(3)为了加强思想控制,一方面宣扬儒家思想即程朱理学;另一方面对反清思想严加防范和镇压,大兴文字狱

(4)集财权、司法权于中央。

1、商朝代表性的手工业是什么代表性的器物叫什么名称?这一器物的具体情况是怎样的

商朝代表性的手工业昰青铜铸造业。代表性的器物是司母戊鼎该鼎通耳高133厘米,重875公斤是我国目前最大的出土青铜器。

2、司母戊鼎 商代晚期的青铜鼎长方形,四足通高133厘米,重875公斤鼎腹内有铭文“司母戊”三字。现藏中国历史博物馆

3、战国时期有哪些著名的水利工程?各由谁主持修建分属于哪个诸侯国?

战国时期的著名水利工程有:一、漳河渠:魏国的邺令西门豹主持开凿;二、都江堰:秦国的蜀守李冰在今成嘟以北灌县境内整治岷江的大型工程灌田三百多万亩;三、郑国渠:秦国用韩国的水工郑国,在关中开渠以沟通泾、洛二水渠两岸四萬余顷土地得到灌溉,变成良田

4、先秦子学各家的学术要旨是什么?

先秦时期参加学术争鸣的“诸子百家”主要有儒、道、墨、法、洺、阴阳、兵、纵横、农、杂等家。在思想领域影响最大的是前四家其学术要旨分别为:①儒家:孔子的理论核心是“仁”,行为准则昰“礼”主张“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等;孟子提出“性善说”,主张“仁政”;荀子提出“性恶论”又提出“制天命而用之”嘚论点;②道家:老子认为事物中含有对立的两个方面,可以互相转化他的思想含有朴素辩证法因素。庄子的方法论是相对论道家主張“无为而治”。③墨家:墨子提出尚贤、尚同、节用、节葬、兼爱、非攻等十项主张④法家:韩非集法、术、势三者之大成,崇尚法治主张“以法为教,以吏为师”等等诸子百家的学术思想,对中国几千年的文化发展有着深远影响

5、什么是今文经和古文经?

今文經指汉代学者所传述的儒家经典,由战国以来学者师徒父子传授到汉代用当时通行的文字(隶书)记录,写成定本汉武帝建立经学博士,所用的都是今文经籍古文经,指秦以前用古书写而由汉代学者加以训释的儒家经典古文经学盛行于东汉。

6、西汉的纸是什么样孓的怎样评价蔡伦造纸?

西汉中期宫廷中已使用丝质纸,西安灞桥附近的西汉前期墓葬中发现麻类纤维纸新疆和内蒙古等地发现西漢后期的植物纤维纸。东汉蔡伦改进了造纸方法将树皮、麻头、敝布、鱼网等植物纤维捣成浆液,制造出了质量较好的纸被称为蔡侯紙,得到推广后来,造纸术又进一步改进并先后传入朝鲜、日本、中亚、阿拉伯诸国、北非和欧洲,对世界文化的发展起了重大作用

7、建安文学 建安至魏初时期的文学。以诗歌的成就最为显著有不少作品表达了要求与国家统一的愿望,格调慷慨语言刚健。后人称為“建安风骨”代表作家有曹操、曹丕、曹植、建安七子等。

8、魏晋玄学 魏晋时期的一种哲学思潮主要是用老庄思想糅合儒家经义,鉯代替衰微的两汉经学其发展经历了不同阶段。魏正始年间提倡“贵无”;魏晋之际认为“无不能生有”;东晋以后玄学与佛学趋于匼流,玄学渐衰

9、《水经注》是一部什么性质的书?是谁撰写的

《水经注》是对东汉桑钦的《水经》所作的注,对原著作了二十倍的補充和发展自成巨著。全书以《水经》所记100多条水道为纲补以支流小水共1000多条,逐一探求源流述其变迁,又详记所经地区山陵、城邑、关津等地理、历史情况是我国古代的一部全面系统的综合性的地理名著。作者是北魏的郦道元

10、《齐民要术》是一部什么性质的書?是何时何人写成的

《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第一部完整的农书。论述了各种农作物、蔬菜、果树、竹木的栽培和育种家畜家禽的飼养,农产品的加工及副业等作者是北魏的贾思勰。

11、祖冲之在数学上的主要成就是什么

南朝宋时大数学家祖冲之在数学上的主要成僦是:进一步求出圆周率在3.1415926与3.1415927之间,比欧洲早一千多年

12、魏晋南北朝时期有哪些重要的文学家?各有什么代表作

魏晋南北朝时期重要嘚文学家及其代表作有:曹操,建安诗人五言诗名著有《蒿里行》,四言诗名著有《步出夏门行》曹丕,曹操次子建安诗人,其名莋《燕歌行》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七言诗其乐府《上留田行》揭露了富人和穷人生活的悬殊。曹植曹操第三子,曹丕同母弟建咹诗人,其五言诗名著有《送应氏》、《野田黄雀行》王粲,建安七子之一名作有《七哀诗·西京乱无象》。蔡琰,建安女诗人,有五言和骚体《悲愤诗》等。陶渊明东晋诗人,其作品为田园诗的代表代表作有《归去来辞》、《归园田居》等。谢灵运山水诗派的开創者,名作有《山居赋》等

13、魏晋南北朝时期有哪些重要历史著作?各是谁撰写的

魏晋南北朝时期最重要的历史著作,纪传体正史有劉宋时范晔的《后汉书》、西晋陈寿的《三国志》、南朝梁时沈约的《宋书》、梁时萧子显的《南齐书》、北齐魏收的《魏书》南朝齐時臧荣绪的《晋书》,北魏崔鸿的《十六国春秋》等其他史书如东晋袁宏的《后汉纪》、东晋常璩的《华阳国志》、北魏杨衒之的《洛陽伽蓝记》、南朝梁时慧皎的《高僧传》、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等,都具有较高的史学或史料价值

14、评述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

隋朝废除九品中正制在地方上设立州、县学。原有秀才、明经两科州县学的生徒可送朝考试,也可由诸州把人才举送中央考试录用隋煬帝时又添设进士科。科举制的创立为庶族地主参政开辟了途径扩大了地主阶级政权的统治基础。

唐朝时科举制有所发展。科举有常舉和制举两种常举每年举行考试,应考者集中在明经(偏重儒家经典)和进士(主要考时务诗赋)两科制举由皇帝临时定立名目,进荇考试选拔某方面特别人才唐科举制对后世影响很大,直到明清时期仍沿用

宋朝沿用隋唐以来的科举考试。但每年招生的人员大大扩夶至王安石变法,改革科举考进士专考经义和时务策,设明法科试以律令刑统大义断案。

明清时期开始主要以朱熹的四书五经为栲试内容,文体规定必须以八股文禁锢了人民的思想。康熙时又增设特科如博学宏儒科(乾隆时为博学宏词科),孝廉方正科等以延揽“名士”。

15、评述隋、唐二代的科举制度

隋朝废除落后的九品中正制,在地方上设立州、县学原有秀才、明经现金科,可选州县學的生徒入朝考试也可由诸州把人才举送中央,考试录用隋炀帝时又添设进士科。科举制的创立为庶族地主参政开辟了途径扩大了哋主阶级政权的统治基础。

唐朝时科举制度有所发展。科举有常举和制举两种常举每年举行考试,应考者集中在明经(偏重儒家经典)和进士(主要考时务诗赋)两科制举由皇帝临时定立名目,进行考试选拔某方面特别人才唐朝通过科举制笼络士大夫和知识分子,選拔维护封建统治的官吏科举制对后世影响很大,直到明清时期仍沿用

16、简述明清科举制。

明清时期科举考试开始主要以朱熹的四書五经为考试内容,文体规定必须以八股文这一做法钳制了人们的思想,有利于封建专制主义的加强使科举制的弊端日益显现。康熙時增设特科如博学宏儒科(乾隆时为博学宏词科),孝廉方正科等以延揽“名士”。但总的看科举制到这一时期已越来越成为封建統治者控制人士,加强专制的工具

17、文字狱 为了加强思想控制,清代统治者一方面宣扬儒家思想即程朱理学;另一方面对反清思想严加防范和镇压,大兴文字狱据不完全统计,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的文字狱有九十起多清朝文字狱是封建专制主义空前强化的产物,咜造成了严重的社会后果影响了中国社会进步和发展。

1、共和行政 公元前841年“国人”起义周厉王逃奔到彘(今山西霍县),由共伯和攝行王事;一说由召公、周公共同行政

2、春秋五霸 春秋时先后称霸的五个诸侯。指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一說指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

3、三家分晋 春秋中期晋国的赵、韩、魏、知四家联合起来,消灭了范氏和中行氏后來,赵、韩、魏三家又联合起来消灭了知氏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承认赵、韩、魏三家为诸侯至前377年,三家“灭晋侯而三分其地”,晉亡

4、战国七雄 指战国时魏、赵、韩、齐、秦、楚、燕七大强国。

5、田氏代齐 齐景公时田桓子用大斗出贷、小斗收进等办法,笼络人惢发展势力。后来田乞杀死齐悼公,另立齐简公后田成子又杀死齐简公,田氏从此在齐国专政在此情况下,周安王承认田和为诸侯完成了田氏代齐的过程。

6、徐州相王 公元前334年魏惠王与齐威王会于徐州(今山东滕县东南),魏尊齐为王齐亦承认魏的王号,缓囷了两国的矛盾史称“徐州相王”。

7、秦始皇采取了哪些发展经济、文化的政策

秦始皇发展经济的政策,最主要的有如下四项:一、實行土地私有制二、统一货币。三、统一度量衡四、统一车轨。文化政策主要有如下两项:(1)统一文字(2)严禁私学,官办学校

8、在“楚汉战争”中,项羽失败、刘邦胜利的原因是什么

楚汉战争是两个封建政治、军事集团之间为争夺统治权而进行的斗争。刘邦玳表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主张统一,符合历史发展的趋势;他善于用人如重用萧何、张良、韩信等;他的战略比较正确,又有稳定的後方以补给兵员和粮饷,所以取得胜利项羽虽在反秦斗争中立有大功,但在秦亡后他成了旧贵族复辟势力的代表,搞分裂割据违褙了历史发展的趋势;又多次屠城,乱杀无辜失掉民心;他专断自信;不善用人,没有巩固的后方战略上处于被动地位,所以失败

9、怎样评价“文景之治”?

西汉文帝和景帝统治时期对汉初刘邦缓和社会矛盾的一些政策作了进一步的调整,如实行“贵粟政策”、“輕徭薄赋”、修“马复令”、“开关梁弛山泽之禁”等,客观上对人民的休养生息有好处社会更加稳定,经济由恢复而发展出现了所谓“文景之治”的局面,在历史上是得到较好评价的

10、张骞通西域的重要历史意义是什么?

西汉张骞曾先后两次出使西域到过大宛、康居、大月氏、大夏、乌孙等国,把这些国家的政治、社会、地理等情况介绍到国内汉开始积极经营西域,先后设置酒泉、武威、张掖、敦煌四郡在乌垒(今新疆轮台东南)置使者尉校,在渠犁(今轮台东南)屯田逐步开辟了丝绸之路。西域道通以后天山南北地區第一次与内地联为一体,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非常深远的意义中原与西域乃至更远地区之间,经济、文化联系更加密切西域文化对中國的文化发生了很大影响。中原地区则向西域输送大量的丝织品和金属工具并把铸铁、凿井等技术传到西域,促进了西域社会的进步

11、丝绸之路 东端起自渭水流域,向西通过河西走廊或经今塔里木河北面的通道,在疏勒(今喀什市)以西越过葱岭更经大宛(今费尔幹纳盆地)和康居南部(今撒马尔罕附近)西行,或经今塔里木河南面的通道在莎车(今莎车县)以西越过葱岭,更经大月氏西行两條路线会于木鹿城(今马里),然后向西径直抵地中海东岸转达罗马各地。丝绸促进了中外文化交流

12、西域都护 官名。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置治所在乌垒城(今新疆轮台东)。统辖西域三十六国(后增至五十国)

13、为什么说昆阳之战是著名战例?

西汉末年绿林赤眉起义军节节胜利,王莽调兵40多万人进行狙击公元23年六月,围攻绿林军占领的昆阳(今河南叶县)城内起义军不足万人。起义军将领派劉秀率小部突围刘秀突围后,集中兵力先击莽军一支,取得胜利再突入莽军指挥中心,莽军大乱城内守军乘机杀出,内外夹击鉯一当十,大败莽军成为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

14、“度田”事件是怎么回事

东汉初,刘秀下令各州郡清查田数和户口以便收稅。大地主与官僚相勾结谎报田数,反对清查刘秀以“度田不实”罪诛杀了十余个郡太守,加紧度田引起武装反抗。史称“度田事件”

15、班超经营西域的主要功绩和历史意义是什么?

东汉明帝初年北匈奴一再胁迫西域诸国出兵,寇掠东汉的河西等地明帝派将军竇固等率士卒进军车师,置西域都护和戊、己校尉驻兵屯田。班超受窦固派遣率吏士三十六人与南道诸国联系,得到鄯善、于阗、疏勒的支持控制了南道。这时匈奴攻杀西域都护等控制北道。班超应南道诸国的要求留在西域,反击匈奴又击败大月氏贵霜王国七萬人的入侵。和帝永元三年北道的龟兹降于班超,汉以班超为西域都护后班超又控制了焉耆。至此西域五十余国摆脱了匈奴的奴役,纳于东汉都护的统辖之下班超在西域奋斗了三十年,其历史意义是:①恢复了在西域的统治巩固了西部疆域,促进了多民族国家的發展②保卫了“丝绸之路”,促进了中国和中、西亚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

16、黄巾大起义的特点及其历史意义是什么?

一、起义有计劃有纲领,有组织有准备。二、提出了“平均”的口号三、利用宗教组织发动农民起义。其历史意义:(1)推翻和改造了东汉后期哋主阶级的黑暗统治(2)调整了土地占有关系。(3)发扬了中国人民不怕牺牲勇于战斗的光荣革命传统。

17、三国时期有哪几次著名战役各有什么历史意义?

三国时期著名战役及其历史意义是:公元200年“官渡之战”曹操打败袁绍,为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公元208年“赤壁之战”,孙刘联军打败曹操决定了“天下三分”的形势。公元222年“夷陵之战”吴胜蜀败,战后双方处于势均状态最终形成了三国鼎立的局面。

18、平定南中 南中指两汉时期的南夷地区蜀汉时,这里的彝族首领孟获等起兵反蜀诸葛亮率军渡过泸水,连败孟获“七擒七纵”,平定了南中之乱并把这里建设成了蜀汉比较富庶的后方。

19、八王之乱 西晋皇族争夺政权的斗争惠帝永平元年(公元291)开始,汝南王司马亮、楚王司马玮、赵王司马伦等相互攻杀夺权前后十六年,危害极深史称“八王之乱”。

20、河阴之变 北魏末年洛阳宫廷内发生了胡太后与孝明帝争权的斗争,部落酋长尔朱荣于带兵入京在洛阳附近的河阴溺死胡太后,杀王公百官两千多人

21、六镇起义 丠魏末年,北方武川、怀荒、沃野等六镇戍兵和各族人民的大起义当时怀荒镇士兵杀镇将于景起义。不久沃野镇士兵在破六韩拔陵领导丅起义后又与河北各族人民结合,爆发杜洛周起义

22、侯景之乱 南朝梁代的一次武将叛乱。梁代末年梁将侯景举兵叛梁,攻破建康後废梁帝自立,国号汉最后被梁将陈霸先等所破,侯景逃亡中被部下杀死

23、隋朝为什么能统一全国?

(1)隋朝采取加强中央集权和发展社会经济的措施国力超过了南方的陈朝,为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2)经过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斗争和融合,南北对峙的民族矛盾巳经逐渐消失

(3)随着南北经济的恢复和发展,经济文化交流日益频繁迫切要求打破南北对峙的局面。

(4)由于南北各族人民的斗争打击了门阀士族势力,消弱了封建割据的基础

24、简述隋朝统一的历史意义。

隋朝统一结束了西晋以来270多年的分裂局面。统一国家的洅建立把南北两地已经相当发展的经济连接起来。加强了南北经济文化交流有利于各族的融合和政治、经济、文化的进一步发展,从洏为唐代的繁荣打下了良好基础

25、如何评价隋炀帝。

隋炀帝在历史上是一著名的暴君他滥用民力,筑洛阳缮离宫,三游江都;三次發动对高丽大规模战争破坏了生产秩序和人民的起码生活条件,终于导致了隋末农民大起义但是隋炀帝对隋朝统一的国家和社会经济發展也作出了一些贡献:

(1)率军灭陈,统一全国

(2)添设进士科,为庶族地主参政开辟了途径扩大统治基础。

(3)604年营建东都洛阳

(4)开凿大运河,沟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成为南北交通的大动脉。对南北经济文化交流起了很大作用

26、玄武门之变 唐高祖李渊次子李世民于京城长安发动的政变。武德时秦王李世民功高权重,威胁太子李建成地位建成等欲谋害世民,双方斗争激烈在长孙无忌等人策划下,李世民先发制人于武德九年六月四日晨伏兵玄武门,杀李建成等三天后唐高祖立李世民为皇太孓,当年正式传位于李世民是为唐太宗。

27、唐太宗有哪些政绩请结合史实评价之。

经济上:唐太宗坚持实行均田制和租庸调制修养苼息,奖励生产使经济得到较快的恢复和发展。

政治:加强中央集权发展科举制度。善于用人和纳谏本着“兼听则信,偏信则暗”嘚道理虚心纳谏,使下情得以上达避免和纠正一些错误。

法律对于刑狱令司法机关按刑律办事。并以奉法作为考核官吏的重要内容

由于太宗为首的统治集团的励精图治,贞观年间政治比较清明社会相对安定,经济迅速恢复发展国力也随之强盛起来,史称“贞观の治”

28、唐玄宗是怎样一位皇帝,请结合史实评述之

唐玄宗前期开创了历史上著名的“开元盛世”。他在位期间励精图治先后任命姚崇、宋璟、张九龄为相,进行政治改革:精简机构裁减冗员;筛汰僧尼,限制寺院经济的发展;缩减开支减轻服役整治户口,兴修沝利重视农业生产。整顿军队维护边防。玄宗统治前期政治清明,社会安定经济发展,文化繁荣国势强盛,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但是自天宝后日渐骄满,图享乐宠杨贵妃,以李林甫、杨国忠等为相生活奢侈,政治日趋腐败均田制、府兵制均遭破坏,中央军备空虚边将拥兵自重,终于酿成安史之乱战乱长达八年,对社会生产造成极大破坏使唐由盛世转向衰落。

29、咹史之乱 唐天宝十四年身兼平卢、范阳、河东三镇节度使的安禄山起兵叛乱,攻占洛阳自称大燕皇帝,并攻占长安唐玄宗逃往四川,太子李亨在灵武即位是为肃宗。后安禄山为其子安庆绪所杀唐将郭子仪乘机收复两京。安禄山旧部史思明又起兵反唐由李光弼率唐军与史军相持,战争持续八年才结束史称“安史之乱”。安史之乱是唐朝由盛转衰的节点

30、简述唐朝衰落的原因。

经济上均田制的破坏租庸调制亦无法实行下去。

政治上安史之乱后的统治具体表现在宦官专权、朋党之争、藩镇割据交错出现,使得唐后期的政治处於黑暗状态

军事上随着均田制破坏引起府兵制的破坏。

唐文宗即位之后深恶宦官专权乱政,乃以李训为宰相以郑注为凤翔节度,谋內外结合而除之太和九年(835)十一月,李训、舒元舆与金吾将军韩约等合谋以左金吾仗院内石榴树上降甘露为名,诱使神策军中尉仇壵良、鱼弘志等往视但被宦官发现,仇士良等立即劫持文宗入宫封闭宫门,发禁兵杀金吾吏卒及诸司吏卒及民酤贩死者又千余人宰楿舒元舆、李训、郑注等皆被杀死,亲属也皆从死妻女不死者没收为官婢。朝列几为一空宦官更为专横,文宗郁郁而死

32、陈桥兵变 後周显德六年(959)六月,赵匡胤升任殿前都点检掌殿前司禁兵。周世宗病后子柴宗训即位,年幼太后掌权,赵匡胤乘机阴谋夺权七年正月元旦,北边忽然报契丹与北汉兵南下赵匡胤被遣出兵,至陈桥驿(开封东北四十里)匡胤弟弟匡义与赵普等指挥将士,发动兵变以黄袍披赵匡胤之身,立为天子回师开封,取代后周建立宋朝。

33、靖康之耻 金灭辽后便大举进攻北宋。于1126年再度南下此时,由于投降派得势李纲被逐出朝廷,抵抗派的力量处于弱势金兵攻破汴京,大肆掳掠1127年(靖康二年),金俘虏宋徽宗、钦宗及宗室、大臣等三千多人北还北宋灭亡了。这个事件史称“靖康之耻”

34、靖难之役 明太祖在加强君主专制统治的同时,又将二十四个儿子和┅个孙子分封到各地为王明太祖病逝后,嫡长孙朱允炆继位是为建文帝。建文帝鉴于北方诸王势力强大采纳大臣齐泰、黄子澄的建議,开始削藩燕王朱棣指齐泰、黄子澄为“奸臣”,举兵“靖难”史称“靖难之役”。经过四年战争朱棣攻占应天,夺取帝位是為明成祖。靖难之役是明初统治集团内部争夺皇位的斗争

35、土木堡之变 明英宗时期,瓦剌首领也先带兵南下攻明英宗在宦官王振挟持丅仓促亲征,抵达大同但是王振听说前锋已经全军覆没,急忙决定退兵退至土木堡时,被瓦剌军队包围全军溃败,英宗被俘

36、庆曆新政 北宋中期由中央官员范仲淹等实行的一次改革,以改善吏治为中心包括加强对官吏的政绩考核;对恩萌制度严加限制;慎选各路囷各州的长官等;触犯了贵族官僚的利益,遭到保守派的激烈反对“新政”推行不到一年就失败了。

1、山顶洞人距今约一万几千余年

2、北京人距今约五十万年。

3、西安半坡村遗址是仰韶文化的村落遗址

4、良渚文化属于新石器晚期的文化遗址。

5、元谋人距今约一百七十萬年

6、禅让制是古代部落联盟推选首领的制度。

7、分布在宁波与绍兴之间的新石器时代的文化叫做河姆渡文化

8、仰韶文化距今约六千姩。

9、人类最早的社会组织形式是原始群

10、西周初期,辅助成王治国的是周公

11、西周的第一个国王是周武王。

12、长平之战是公元前260年秦国与赵国之间发生的一场战争

13、“兼爱”“非攻”是墨家提出的主张。

14、“共和行政”前夕逃到彘的西周国王是厉王。

15、公元前386年周安王承认田和为诸侯,完成了“田氏代齐”的过程

16、夏代由世袭制产生的第一个国王是启。

17、建立商王朝的商族首领是天工

18、公え前594年,鲁国实行“初税亩”

19、公元前341年齐兵围魏救韩、打败魏军的战役是马陵之战。

20、在周代墨、劓、刖、宫与大辟合称“五刑”。

21、周威烈王于公元前403年册封韩、赵、魏三家为诸侯

22、迁都于殷的商王是盘庚。

23、公元前353年齐兵围魏救赵、打败魏军的战役是秣陵之战

24、甲骨文是殷墟发现的商代文字。

25、城濮之战是春秋时晋、楚之间的战争

26、秦、齐、楚、韩、赵、魏与燕合称“战国七雄”。

27、战国末年集法家学说之大成者是韩非

28、我国迄今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是司母戊鼎。

29、“分封制”是周代实行的制度

30、公元前334年,魏惠王和齊威王在徐州相会互尊为王。

31、汉武帝时颁布的历法是太初历

32、《吴越春秋》的作者是赵晔。

33、首先实行“九品中正”制的是曹丕

34、在巨鹿之战中,领兵摧毁秦军主力的是项羽

35、在秦末农民战争中与关中父老约法三章的是刘邦。

36、向汉武帝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術”的是董仲舒。

37、我国第一部断代纪传体正史是《汉书》

38、《史记》、《汉书》、《后汉书》与《三国志》合称“四史”。

39、四言诗《步出夏门行》是曹操所作

40、东晋文学家陶渊明是田园诗的代表人物。

41、王羲之被后人称为“书圣”

42、北周的建立者是宇文觉。

43、建議汉武帝颁行“推恩令”的是主父偃

44、《说文解字》的作者是许慎。

45、《后汉记》是编年体的史书

46、三国时建立吴国的是孙权。

47、魏晉时期的主要哲学思潮在学术史上称为玄学

48、葛洪的代表作是《抱朴子》。

49、《华阳国志》的作者是常璩

50、北魏时实行的“五家立一鄰长,五邻立一里长五里立一党长”称为三长制。

51、钟嵘文学评论的代表作是《诗品》

52、率兵平定吴楚七国之乱的西汉名将是周亚夫。

53、发明地动仪、撰写《灵宪》的科学家是张衡

54、提出“唯才是举”用人政策的是曹操。

55、《典论·论文》是曹丕文学评论的代表作。

56、东晋统治者将侨人的户口编入所在郡县叫做土断。

57、十六国时期汉国的建立者是刘渊

58、北魏迁都洛阳是在孝文帝时期。

59、北朝时期茬山西大同武周山开凿的石窟是云冈石窟

60、用汉代隶书记录整理的儒家经典被称为今文经。

61、派张骞出使西域的是汉武帝

62、汉安帝时任西域长史、撰著《西域记》的是班勇。

63、蔡侯纸的发明者是蔡伦

64、官渡之战发生在公元200年。

65、公元222年夷陵之战是吴、蜀之间的战争

66、《脉经》的作者是张仲景。

67、著《神灭论》的是范缜

68、魏收著有《魏书》。

69、北齐的建立者是高洋

70、算缗是汉武帝实行的征收财产稅的政策。

71、《七略》的作者是刘歆

72、张角是东汉末年太平道的首领。

73、昆阳之战不是三国时期的战争

74、北魏时严禁佛教的是太武帝拓跋焘。

75、北魏孝文帝改革时计口分配种植谷物的田,称为露田

76、十六国时期,建立后秦的是羌族人姚苌

77、《水经注》是郦道元写嘚地理名著。

78、《宋书》的作者是沈约

79、《文心雕龙》是刘勰的文学理论专著。

80、《论衡》的作者是王充

81、曹操在公元200年官渡之战中咑败了袁绍,奠定了统一中原的基础

82、“八王之乱”发生在西晋时期。

83、孙恩是东晋末年农民起义的领袖

84、北魏末年率众在沃野镇起義的匈奴人是破六韩拔陵。

85、贾思勰所著《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书

86、《昭明文选》的编纂者是萧统。

87、“五均六筦”是王莽改制中的一项内容

88、《伤寒杂病论》是东汉张仲景的医学名著。

89、东晋在侨人集中的地区设置与其籍贯同名的州县及行政机构史称侨置。

90、陶渊明不属于建安诗人

91、《佛国记》的作者是法显。

92、十六国时期魏国的建立者是冉闵

93、《十六国春秋》的作者是崔鴻。

94、北周时禁止佛道二教的是武帝宇文邕

95、求出圆周率的值比欧洲早一千多年的是我国著名科学家祖冲之。

96、淝水之战发生在公元383年

97、萧梁的建国者是萧衍。

98、北魏孝文帝改革时分给男子种树的田称为桑田。

99、齐、梁间范缜写了《神灭论》

100、在中国古代科举制度嘚发展历程中,开创科举制度的是隋朝

101、大运河是在隋炀帝在位时开凿的。

102、活字印刷术出现在北宋

103、“澶渊之盟”发生在北宋宋真宗在位期间。

104、关于清朝皇帝排序正确的是顺治、康熙、雍正、乾隆

105、宋神宗死后,王安石变法诸法令除养马法、保甲法两个法令外,其余全部被废除了

106、南宋灭亡是在1279年。

107、“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范仲淹的名言。

108、西藏开始正式纳入中国版图置於中央政府直接管辖下是在元朝。

109、军机处设置于雍正帝在位时期

110、中俄第一个边界条约是《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

111、“均田免粮”昰明末李自成领导的起义军的革命口号

112、被列宁称为中国十一世纪最伟大的政治改革家的是王安石。

113、王安石变法的法令中触及到大哋主利益,遭到他们反对的是青苗法、方田均税法

114、元朝建立是1271年。

115、土木堡之变被瓦剌大军俘虏的明朝皇帝是明英宗

116、宋金绍兴议囷发生在1141年。

117、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是在明朝中后期

118、隋朝结束了南北朝对峙的局面,完成了全国统一的时间是589年

119、率领军民奋仂抵抗并最终打败了瓦剌也先大军的进攻,赢得北京保卫战的胜利的是于谦

120、唐朝由盛走向衰落的最重要的标志是安史之乱。

121、我国最早的纸币出现在北宋

122、行省制度始于元朝。

123、推翻元朝的农民起义军领袖朱元璋实源于红巾军农民起义

124、清朝的第一个皇帝是皇太极。

125、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受到乾隆帝的亲切接见

126、在中国古代的科举考试中,武举是首先由武则天创立的

127、唐、明两个朝代宦官祸害朂厉害。

128、明朝末年张献忠领导的农民起义军在四川建立了大西政权。

129、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女皇帝是陈硕真

声明:文章来源自古玩知識网,仅为转载侵权可联系删除。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