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海军最后的王牌是核动力鱼雷?

为回应美国两洋舰队建设法中的5艘蒙大拿级战舰,日本海军于1941年初匆匆提出了05舰艇补充计划,列入1艘改大和型战列舰797号(后由于大和级第三艘110号信浓舰改为航母而改称110号)。797号是大和级3,4号舰的防空加强版,副炮塔只有前后2座,所有旧型八九式127MM高炮均被拆除,改为10座新研制的双联装九八式100MM高炮,并加装对空射击指挥仪和更多三联装25MM机炮以提高对空防御力。修改后的设计抗空中打击能力明显增强,但仍不足以应对太平洋战争后期美军舰载机的饱和攻击。大和级原型采用集中防御模式,前,后部无防护,本舰前后无防护区新设舷侧防御纵壁,可以最小限度止住由于水下爆炸产生的进水。797号预定1943年在横须贺开工,1947年完成。但在中途岛海战失利后日本海军把以建造战列舰为中心的05计划修改为建造航母为中心的改5计划,改大和型也就永远停留在了绘图板上。

排水量;标准6400吨
主尺度;263(全长)×36.9米
动力;4台舰本式蒸汽轮机,12座舰本式重油锅炉,功率150000轴马力。航速27.0节,载重油6400吨,续航力7200海里16节。
防护;主装甲带400毫米(倾斜20度)水平装甲190毫米,主炮塔正面540毫米。司令塔500毫米。
武备;9门460毫米主炮,(三联×3)6门155毫米副炮(三联×2)20门100毫米高炮(双联×10)25毫米机炮若干,7架水上飞机 2部弹射器。

由于有错误情报显示美国的蒙大拿级也装备了460mm主炮,为保持火力优势,日本海军在1941年试制出510mm火炮,并决定将其安装到05计划中的第798,799号舰上,建成两艘超大和级战列舰。超大和级舰体设计,武器配置,吨位和改大和级大体相当,只是将原大和级的三联装460mm主炮更换为3座双联510mm炮,主要防空火力为10-12座双联九八式100mm高炮,为在最短时间内恢复对美优势,两艘超级战舰将同时开工,798号舰载吴厂(待111号舰完成后)799号在大神的新舰船坞建造。各舰预定在1943年开工,年完工。05计划改为改5计划超大和级永远失去了变为现实的可能。

金刚级转为机动部队护卫舰后,作为夜战舰队旗舰的高雄级重巡(甲巡)不足以突破美国主力舰队外层的阿拉斯加级战巡。基于以上压力,日本在05计划中编入了2艘特殊的超甲巡795号和796号。超甲巡设计工作开始于1939年,以美国条约型重巡为主要作战对象,实质也是一种战列巡洋舰。作为夜战舰队的火力和指挥中枢,超甲巡外观与大和级相近,选用高速丙型驱逐舰(岛风级)的动力系统,17万马力的总功率使航速可以达到33节。为与阿拉斯加级的9门305mm主炮抗衡,超甲巡装备3座三联装310mm主炮,根据主炮塔壁装甲厚度的不同,又分成B-64(装甲厚230mm)和B-65(360mm)两种型号,其中B-65型的主炮塔重量和长门级战舰的双联410mm炮塔相同,必要时可以换装410mm炮参加舰队主力决战。不过由于主炮重量加大,造成装甲吨位不足。仅能抵御美国重巡的203mm主炮,根本无法与阿拉斯加级相比。改5计划中超甲巡的建造同样被取消。

事实上,在一些国外分类中,往往把美国的阿拉斯加级,日本的超甲巡,法国的敦刻尔克级,苏联的喀琅施塔级和荷兰的3万吨级战列巡洋舰计划归类为所谓的“巡洋舰杀手”(Cruiser-killer),而非战列巡洋舰,因为这几级舰都是以歼灭条约型重巡洋舰为主要目的设计的。

全长240.0米。型宽28米。吃水8.8米
动力;4台舰本式蒸汽轮机,8座舰本式重油锅炉,功率170000轴马力。航速33节
防护;主装甲带190毫米(倾斜20度)水平装甲125毫米,主炮塔正面200毫米。侧面152mm,顶盖70mm
武备;9门310毫米主炮,(三联×3)16门100毫米高炮(双联×8)12门25毫米机炮(三联×4)8挺12.7毫米机枪(四联×2)8具610毫米鱼雷发射管(四联×2)3架水上飞机 1部弹射器。代号;795 796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鱼雷厉害还是核导弹厉害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