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的反潜直升机航母能和战列舰对决吗?

舰艇分类(舰船、舰艇、军舰的分类及用途详解),今天网给大家整理了详细的舰艇分类(舰船、舰艇、军舰的分类及用途详解)介绍,希望这篇文章对你有参考价值,我们一起一下舰艇分类(舰船、舰艇、军舰的分类及用途详解)。

美国“提康德罗加”级导弹巡洋舰

航空母舰—提供战区防空及远程打击。

两栖攻击舰— 作为滩头登陆舰船,具有一定的空中打击能力。主要作用依靠自身的航空装备为滩头部队提供掩护。

战列舰— 提供远程覆盖火力,现在一般压制滩头阵地。

巡洋舰— 早期作为战列舰辅助火力,具有高机动性和高火力。现在巡洋舰一般作为远程打击平台。

海军江卫II型565榆林号导弹护卫舰

海军江卫I型542铜陵号导弹护卫舰

驱逐舰 — 早期驱逐舰基本作为反潜及护航,现在驱逐舰火力机动防护都大大加强,具备一定的区域防空和远程攻击能力,特种驱逐舰作为战斗群外围反潜用。

护卫舰 — 护卫舰吨位比较小,一般作为为航母伴随护航,具备一定的反潜,反舰能力,防空能力较驱逐舰低。

导弹艇 — 这玩意真不太好说,基本算是一次性反舰平台。

攻击潜艇 — 主要作用为战斗群提供先前反潜护航及预警,一般攻击潜艇部署于战斗群前方,属于最外层护卫平台。

战略导弹潜艇 — 这个简单,属于二次报复力量。基本单打独斗,长期潜伏于水下,随时针对敌对国发起战略打击。

后勤补给舰 — 相当于地面部队的后勤保障车。

船务登陆舰 — 具有吃水低,运载量大,主要作用向滩头输送地面部队。缺点,防护低,速度慢。

中国海军旅洋II型首舰170兰州号防空驱逐舰

海军江湖V型560东莞号护卫舰

世界主流战舰可分成舰与艇:排水量大于500吨以上的基本上叫做舰、低于500吨的叫艇。

艇分成轻重两种:250吨-500吨的叫做重型快艇。低于250的叫做轻型快艇。

轻型护卫舰:排水量小于2000吨。通常具备点防空、反舰能力,有的还加装了直升机,但极少有直升机机库。

护卫舰:排水量小于4500吨。通常具备面防空、反舰、反潜能力。基本上都有直升机机库。

驱逐舰:排水量小于8000吨。通常具备较弱的区域防空、反舰、反潜能力。通常有双机库。

巡洋舰:排水量大于8000吨。通常具备较强的区域防空能力、反舰、反潜。有双机库。

战列舰:消失的军种,但部分美国人认为基洛夫级别属于战列巡洋舰。

海军江湖IV型544四平号护卫舰

美国正在建造“福特”级核动力大型航母

以下为各类军舰简要介绍:

航空母舰是一种以舰载机作为主要攻击武器的战斗舰艇。当前,世界上共有10个国家拥有大、中、小型航母近30艘。

美国主要发展大型航母,是拥有航母最多的国家,占世界航母的一半。

俄罗斯拥有可搭载常规起降固定翼飞机的6万吨级重型航母“库兹涅佐夫”级。

法国拥有4万吨核动力航母。

当今航空母舰的排水量一般在10000~75000吨,大型航空母舰达100000吨,主机功率一般为28万~30万马力,常规动力的续航力为8000~14000海里,核动力的续航力为4万~70万海里,能抗12级台风,在5~6级海况下可顺利起落飞机作战,基本具有全天候适航能力,每昼夜可机动600海里,大型航空母舰载机70~120架。但它目标大,造价高。航母的发展动向,目前除了发展大型航空母舰外,有些国家十分注重发展轻型航空母舰。特别是直升机和垂直/短距起降飞机的发展,为研制轻型、多用途航空母舰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在动力方面,大型和中型航空母舰趋向采用核动力;轻型航空母舰趋向采用燃气轮机。有的人还在设想研制与导弹核潜艇组成编队的水下航空母舰,研制航速可达100节以上的侧壁式气垫航空母舰和具有甲板面积大、稳性好的双体航空母舰等等。总之,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航空母舰正在向着更加现代化的水平发展。

巡洋舰是仅次于战列舰的反舰、反潜水面攻击舰艇,排水量多在8000吨以上。在航母未诞生之前,可以率领舰艇编队进行远洋巡逻和作战;航母诞生后,可以依赖岸基飞机而独立在近海水域作战舰艇分类,亦可以作为航母的护卫舰在远洋作战。与驱逐舰相比,巡洋舰的吨位更大、续航能力更强,有的还采用了核动力;其攻击和防卫能力亦更加强大,如前苏联的“基洛夫”级巡洋舰,可携带500多枚舰--舰及舰--空导弹,每枚舰舰导弹的装药量达一吨之多,一颗导弹就足以将敌军的航空母舰送入海底,而且火控系统可以使其同时打击数十个活动目标;此外还备有3架反潜直升机以及鱼雷、深水炸弹等多种武器,故被冠以“战列巡洋舰”的美称。但作战亦是要讲究军事经济效益的,从经济性、可修复性及作战性能等指标上综合考虑,驱逐舰可能更胜一筹,因此巡洋舰有逐渐被驱逐舰所代替的趋势。

炮艇的北约编号大多是以海字作为开头,图中是海久型炮艇编号693

驱逐舰是以导弹,鱼雷,舰炮等为主要武器,具有多种作战能力的中型军舰。它是海军舰队中突击力较强的舰种之一,用于攻击潜艇和水面舰船,舰队防空,以及护航,侦察巡逻警戒,布雷,袭击岸上目标等。

护卫舰是以导弹、舰炮、深水炸弹及反潜鱼雷为主要武器的轻型水面战斗舰艇。它的主要任务是为舰艇编队担负反潜、护航、巡逻、警戒、侦察及登陆支援作战等任务。

远洋综合补给舰是海上编队不依赖海外港口进行远洋航行,远海作战的必要保障力量。

登陆舰用于运送登陆兵及武器装备的登陆舰船。有大型和中型两种。大型登陆舰,排水量2000-8000吨,续航力3000海里以上,舰上可装载坦克10-20辆登陆兵数百名。中型登陆舰,排水量600-1000吨,续航力1000海里,可装载坦克数量,登陆兵数百名。登陆舰多采用柴油机作动力装置,航速12-20节。舰上装载舱内设有斜坡板或升降平台、牵引绞车等。舰上武器有舰炮数门,主要用于防空和登陆时进行火力支援。此外,还有较齐全的观通、设备,以保证航行安全和通信联络。世界上第一艘登陆舰为英国于1940年建造。

两栖攻击舰是携载直升机用于输送登陆部队及装备的登陆舰船。也称直升机登陆舰。主要是使用直升机输送登陆兵进行垂直登陆,以提高登陆作战的突然性、快速性和机动性。舰上飞行甲板能同时起降7-8架直升机。飞行甲板下方为机库和登陆车辆等。直升机和车辆由机库中的升降机运送到飞行甲板。登陆兵住舱有通道可直达登机部位。舰上还有指挥中心,设备和较齐全的设施等。美国建造的“硫磺”岛两栖攻击舰,满载排水量为1.83万吨,最大航速23节,可携载20架直升机、4架垂直-短距起落飞机,舰上还装有航空导弹和76毫米舰炮,还可载运2000名登陆兵及武器装备。

8、扫雷舰军用舰船巡逻艇

扫雷舰的任务是排除水雷,为登陆部队、舰队或船队打开通行的航道。水雷是一种重要的海上防御武器,主要布设于海峡、水道以及近海水域,以进行海上封锁和增强抗登陆能力。水雷一般布设于水面下5-10米,可装药300余公斤,爆炸力强大并专门攻击船底,对于驱逐舰等中小型舰艇,一只水雷即可将其炸入海底。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共有2700余艘舰船被水雷击沉。现代水雷更是五花八门,有碰撞式的锚雷、磁性引爆的水雷及音控雷等,没有特殊装备的舰船较难侦测和排除。扫雷艇即专为排除水雷而的舰艇,通过声纳等设备进行侦测,利用爆破等方法实施排除,是整个船队的保护神。

战列舰是一种装备多门舰炮,具有很强装甲防护能力的大型舰艇。19世纪以前,曾经是最大的海军舰艇,由于在海战中经常要排成单纵队的战列线进行炮战,所以人们称它为战列舰。早期的战列舰也曾称作铁甲舰或装甲舰等。

战列巡洋舰是一种20世纪初兴建的一种大型战舰。是在装甲巡洋舰的基础上演变过来的一种功能性很强的新型战舰。英国广布全球的通过漫长海上航运线和网络相互联系的殖民利益,需要强大并且可以快速集结的海军舰队保护。英国皇家海军需要一种强大火力与高机动力相结合的战舰,不仅可以有效的打击敌方的袭扰,又能够快速部署应付突发性事件。于是英国海军以“理想型巡洋舰”名义的战列巡洋舰是一种把战列舰强大火力和巡洋舰高机动结合在一起的战舰,当时新的技术提供了建造新型战舰的可能性。战列巡洋舰与装甲巡洋舰之间最大的区别在于武装。战列巡洋舰的主炮口径比装甲巡洋舰大。从主炮口径大小和威力方面战列巡洋舰可以与战列舰媲美,但防护装甲比战列舰薄。装甲方面省下来的重量被用在更强大的驱动装置上,这为战列巡洋舰提供了更高的速度.张金阳作

中国海军旅洋I型首舰168广州号反潜驱逐舰

通常情况下,巡洋舰用于海洋巡航作战,驱逐舰用来对敌舰实施歼灭性攻击,而护卫舰则是对编队航行的舰船和重要海区进行护卫。

虽然这三种舰艇的作战任务各有侧重,各具特点,但是,因为它们用途广泛,使得这三者之间既有相同之处,又有不同特点。

三舰艇的外型大体相似,但又有区别:都是水面舰艇;都有长长的舰体;中部都有高耸的上层建筑,桅杆、烟囱、雷达天线林立其上。

巡洋舰:舰体最大,前甲板比较细长,上层建筑物比较高大;

驱逐舰:前甲板较短,上层建筑较矮;

护卫舰:舰体教小,上层建筑相对更矮一些。

被外军命名为江凯级的526温州号导弹护卫舰

三种军舰的排水量(船舶在水中所排开的水的重量,分为空船排水量和满载排水量等)、舰长及吃水(船身在水下的深度)。

舰艇|满载排水量万吨|舰长米|吃水米

由于世界各国工业水平和造船技术不同,加上对军舰使用观点不一样,这三种军舰排水量没有统一的划分标准,这就使得大型驱逐舰和小型巡洋舰、小型驱逐舰和大型护卫舰的排水量相差无几,有的甚至还会互相重叠。

舰艇||航速节||续航力海里||抗风浪性级

性能:主要是航速、续航力和抗风浪性。舰船的航速单位是“节”(1节=1海里/小时=1.852公里/小时)

续航力:指军舰一次装满燃料后以一定的航速航行的最远距离舰艇航速节续航力海里抗风浪性级

中国海军旅海级167深圳号导弹驱逐舰海上补给

三种军舰都装备有不同口径的舰炮和舰对舰导弹,有较强的攻击能力。以舰炮为主要武器的驱逐舰通常有4门130毫米口径的舰炮,1000多发炮弹。以导弹为主要武器的导弹驱逐舰,一般装有4-8枚舰对舰导弹,每枚装药380公斤。三种军舰都装有鱼雷、深水炸弹、火箭助飞鱼雷或舰载直升机等反潜艇武器。另外舰艇分类,都装备中小口径的对空舰炮、舰对空导弹等防空武器。

目前,全世界拥有驱逐舰的国家近30个,计400余艘。在标准排水量600吨以上的水面舰艇中,驱逐舰在数量上位居第二,仅次于护卫舰。世界上拥有护卫舰的国家和地区达44个。

从活动范围上讲,巡洋舰可以进行远距离大范围的军事活动;从作战用途上讲,巡洋舰具有远程、重型和立体打击火力;从任务分工上讲,巡洋舰要为航母护航,要做为非航母编队的旗舰。所以,巡洋舰的吨位都较大,驱逐舰相对吨位要小一些,随行为巡洋舰护航,担任海上突击手任务,大吨位的驱逐舰火力都较强舰艇分类,是水面的主要打击力量。我国引进的现代级因其携带有“日炙”超音速反舰导弹而令美日台海军发憷。护卫舰的吨位大都小于驱逐舰,主要为驱逐舰护航,同时担任舰艇编队的机动防御,还要担负其他巡逻任务。

中国海军旅沪级113青岛号导弹驱逐舰

巡洋舰的由来:这事要从“大舰巨炮”(帆船)时代说起,那时侯海军的主力是战列舰(笨重不灵活),为了给战列舰提供侦察和掩护,各国开始建造一种舰型较小、火炮较少但速度较快(以上均相对于战列舰)的战舰,这就是巡洋舰。

驱逐舰的由来:当气轮机和内燃机成为军舰的动力装置之后,小型高速的军舰的威胁逐渐提到上来,代表的军舰就是“高速鱼雷艇”(也是当时的“高速”),为了解除“高速鱼雷艇”对舰队(战列舰和巡洋舰组成)由的威胁,研制了一种吨位更小、火炮口径较小、速度可以和鱼雷艇一较高下的军舰,叫“鱼雷艇驱逐舰”即后来的驱逐舰

以现在来看,巡洋舰和驱逐舰之间在功能、吨位上的区别已经不太明显了。

至于吨位,日本的金刚级驱逐舰的满载已经达到10000吨级了,而美国的斯普鲁恩斯级也就8000多吨级。

巡洋舰与护卫舰最好区分了,因为它们体积和吨位相差太大就不用说了。巡洋舰和驱逐舰区分,也就是从吨位来区分。巡洋舰的吨位比较大一点,不过现在的驱逐舰有的和轻型巡洋舰都相差不大。另外就是巡洋舰的前甲板比驱逐舰的要长。

驱逐舰与护卫舰是最难分的了。吨位上不好区分,有的护卫舰比驱逐舰的吨位都大。不过驱逐舰的前甲板比护卫舰要宽一些。舰炮前面比护卫舰的前舰炮甲板留的空间要大,不象护卫舰显得那么拥挤。

中国海军旅大级导弹驱逐舰夜间攻击

这巡洋舰可以独立远洋作战,可以为航母编队领队护航。驱逐舰了可为航母护航,不过它只可以在近海防御。护卫舰也可为航母护航。另外还可对商船护航,和近海防御。

除巡洋舰可以远洋巡逻作战驱逐舰和护卫舰不行以外,其它的方面,这三种战舰作用都差不多。

以上就是舰艇分类(舰船、舰艇、军舰的分类及用途详解)的相关介绍,喜欢网的朋友可以我们。

拥有航母,是一个国家海军形成远洋作战能力最重要的一环,比如目前最强大的美国海军就拥有包括10艘尼米兹级和1艘福特级在内的11艘航母。

那么到底是什么让航母拥有这么强大的战斗力?未来航母会不会被淘汰呢?

航空母舰战斗力的根源,来自于它能够在缺少陆基航空兵支援的远洋中,使用舰载机进行空中作战,这种由空制海的作战方式彻底颠覆了海战的局面。

这也是由基础的物理定律所决定的。

首先,飞机在空中飞行所遭受的阻力,远远小于舰船在水中航行所遭受的阻力,在消耗同等燃料的情况下,飞机能比舰船跑得更远,而且速度更快。

再者,飞机从更高的位置向下攻击水面舰艇,其发射的弹药会因为拥有飞机给予的初速度和重力势能,拥有比水面舰艇发射同类弹药更远的射程。

这也就造成了,水面舰艇在和飞机对抗时,几乎只能被动挨打。


这一点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就显露无疑。1945年4月7日,在著名的坊之岬海战中,日军派出了有史以来最强大的战列舰“大和号”,带领舰队试图同美军做殊死一搏。

但是美军却没有派出衣阿华级战列舰同日军展开舰炮对决,而是派出了8艘航空母舰,发起了近400架次的航空打击。

在持续了三个小时的战斗中,总兵力13艘舰船的日本舰队仅有4艘小型驱逐舰得以逃脱,而包括大和号在内的8艘日本军舰被击沉,日军阵亡3000多人,但却只击落了美军10架飞机,造成美军12名飞行员阵亡。

这一战标志着航空母舰正式取代战列舰,成为了新一代的海上霸主。


(美军50年代的F-4U舰载机)

不过此时的战列舰还尚未被完全淘汰,这是因为当时的活塞螺旋桨动力战斗机,由于无法安装机头雷达只能依靠目视搜寻敌人,所以不具备夜间作战能力。

在1942年的珊瑚海海战中,日军航母的战斗机编队就因为起飞时间过晚,到达美军航母上空时已经入夜而无法发动攻击。

在这种情况下,水面舰艇依然可以靠夜间偷袭航母取得一丝胜机,比如1944年10月发生的萨马岛海战中,日军第七舰队就利用夜色成功突击到美军舰队附近,击沉了美军航母冈比亚湾号。

但是这种局面也随着能够安装机首雷达的喷气式战斗机的发明,而彻底成为了历史。


机载雷达的大规模运用,还让航母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情报优势。

由于地球曲率的存在,军舰上安装的雷达,无法侦测到地平线后面的目标,根据雷达安装位置的高低差别,不同军舰对海面目标的探测距离在50-80公里间。

但是航母却可以搭载预警机,让预警机爬升到万米高空,探测周围几百公里范围内的敌军舰队。

二战之后,美军为了维护自己的全球霸权,开始疯狂地发展航母,截至2022年,共计发展了中途岛级、福莱斯特级、小鹰级、企业级、尼米兹级、福特级6型23艘航空母舰。

而当下美国海军的主力,也就是数量最多,达到了10艘规模的尼米兹级核动力航空母舰。美国海军最后一艘常规动力航空母舰小鹰号,也已经于2021年开始拆解,取而代之的是福特级核动力航空母舰的首舰“福特号”。


一个典型的尼米兹级航母战斗群,除了作为战斗核心的航母以外,一般还会编有1艘提康德罗加级巡洋舰和6艘阿利伯克级驱逐舰作为护航舰队,水下另有1-2只弗吉尼亚级攻击核潜艇,根据任务和部署区域的不同,会混编一艘大型萨克拉门级补给舰(满排约5.3万吨)或中型威奇塔级补给舰(满排约4万吨)。

当然,航母的作战核心,自然是其搭载的舰载机。

现在的美军尼米兹级航母,一般情况下会搭载:两个战斗机联队共4个中队44架FA-18E/F“超级大黄蜂”战斗机,每个中队11架;一个电子战机中队5架EA-18G“咆哮者”电子战机;一个预警机中队5架E-2D“鹰眼”预警机;以及一个反潜、救援直升机中队19架MH-60R/S“海鹰”直升机。

总计73架各类飞机,涵盖制空、预警、对海对地打击、反潜、救援等多种作战任务。


这样的编制是多年发展形成的结果,最初的美军航母所搭载的战斗机其实有四种,分别是负责远距离制空的FA-14,负责中距离制空作战的FA-18,和分别负责远、中距离对地对海打击的A-6(作战半径1500KM)、A-7攻击机(作战半径600KM)。

甚至当时反潜和运输任务都有专门的S-3“海神”反潜机和C-2“灰狗”运输机负责,而不是现在统一交给直升机。

时间一长后,美军发现在航母上配备如此多型号的舰载机,会给日常运作带来很大困难。因为航母的空间就那么大,却需要给所有不同型号的飞机携带不同的备用零件,而且机械工程人员也需要同时掌握七八种飞机的检修技能。


因此,美军对FA-18进行了放大改进,长度从17米扩大到了18.3米,翼展从11.4米扩大到了13.6米,最大起飞重量从22吨增加到了29吨,也就诞生了美国海军目前所使用的FA-18E/F战斗机。

改进后的FA-18E/F取代了美军航母上所有的战斗机,反潜、救援、运输等任务也被MH-60直升机包揽,只有预警机还有专门的机种,规模也从最初的80多架缩减到现在的73架。

可能与部分读者朋友想象的不同,这样数量众多的飞机,在航母的运作中是不能全部被容纳进机库中的,尼米兹级航母的机库平时只能容纳大概50架飞机,剩余的飞机需要提供固定绳索系留在甲板上,定期与机库的飞机轮换进行维护。


在作战状态下,尤其是高强度作战时,尼米兹级航空母舰会提前将30多架战斗机、1-2架预警机和若干直升机运送到甲板上,停在甲板右侧和后侧,等待出击命令。

虽然尼米兹级有4个C-13型弹射器,但是在数十年的甲板运作中,美军发现,只使用斜角甲板的两个弹射器和前甲板左边的弹射器放飞飞机,而将前甲板右侧弹射器位置用来停放飞机,效率比起四个弹射器一起运作更高,这是因为如此操作可以省下不停往甲板上补充飞机的麻烦。

在空管下达出击命令后,3个弹射器会在20分钟内将这些飞机全部放飞,这让美军的尼米兹航母一次性就能派出3个战斗机中队和若干辅助飞机,而还有一个中队的战斗机可以在随后10分钟内被运送到甲板上再进行放飞,美国海军将这种模式称之为“全甲板攻击”或“阿尔法突击”。


(准备进行全甲板攻击的尼米兹级)

1996年尼米兹级的华盛顿号航母,在参加对伊拉克作战的“南方守望”行动时,曾创下了30分钟放飞包括直升机在内的72架飞机的纪录,实际上也就是这艘航母搭载的全部兵力。

这样庞大的攻击规模,在制海任务中,如果对方不是同样能运作舰载机的航母战斗群的话,44架战斗机就无需挂载空对空导弹,只需要挂载AGM-84“鱼叉”反舰导弹就可以。

在E-2D预警机的引导下,水面舰队的位置会暴露无疑,而EA-18G电子战机也会尽可能干扰敌军的雷达,削弱对方的防空能力。

按照每架FA-18可以挂载4枚反舰导弹来计算,尼米兹级航母战斗群可以对1000公里外的敌军舰艇投放多达176枚“鱼叉”反舰导弹,能一口气击沉10艘没有“宙斯盾”系统的通用驱逐舰舰队,或两个波次击沉10艘“宙斯盾”防空舰。

而此时,遭受攻击的水面舰队甚至还不知道航母在哪,这就是航母战斗群的恐怖之处。


(挂载四枚反舰导弹的F-18)

那么有什么方法可以对抗航母么?我国研发的一系列反航母大杀器会淘汰航母么?

首先,对抗航母的办法其实很简单,就是拥有比航母更强的航空打击力量,在依托陆地领土的防御作战中,只需要从地面机场派出比航母更多的预警机和战斗机,就能轻松的压制航母。

在上个世纪的近40年美苏对抗中,苏联对抗美国海军的办法,就是使用岸基战斗机,牵制美军航母,逼迫美军的舰载机挂载空对空武器与苏联空军展开空战,而不是挂载反舰武器打击苏联海军舰艇。

这时候,装载了重型超音速反舰导弹的苏联海军舰艇,就会在空军的掩护下,突击到导弹射程内,击杀美国航母战斗群。


(苏联能搭载20枚花岗岩重型反舰导弹的基洛夫级巡洋舰)

我国在2010年之前,也采用了十分类似的战术来对抗美军的航母战斗群,但是战术的缺点是,它的有效范围只能覆盖到距离海岸线约1000公里的区域。

为了拓展远洋作战能力,苏联海军先后开工建造了2艘库兹涅佐夫级航空母舰,和一艘乌里扬诺夫级核动力航空母舰。

但与美军航母不同的是,苏联航空母舰并不强调使用舰载机挂载反舰导弹打击敌军舰队,苏联航母的作用仍然是使用战斗机为己方舰队撑起防空屏障,掩护军舰和巡航导弹潜艇使用重型反舰导弹攻击美军舰队。

但这样的效率其实很低,采用这样的作战思路,是为了更好地利用大量还没有到退役时间的大型反航母用巡洋舰,所采取的无奈之举。


我国现有的两艘航母:辽宁号和山东号都是前苏联库兹涅佐夫级航空母舰的发展型,虽然都在苏联落后设计的基础上,进行了相当大程度的改进。

比如安装了最新型的相控阵雷达,拆掉了苏联航母上原有的许多导弹发射装置来获得更好的舰载机运作能力,但是舰载机数量、运作效率等等都相较美军航母存在一定差距。

因此我国海军目前也采用了与苏联海军类似的战术,只不过反航母的利器,由巡洋舰搭载的重型超音速反舰导弹,换成了我国开发的更高效的反舰弹道导弹这种独门武器。

它能在我国航母战斗群与美军航母战斗群交战后,在20分钟以内砸到美军航母脑袋顶上,并且更难以被防空系统拦截。


但这种战术缺点也是存在距离限制,例如DF-21D反舰弹道导弹的射程大概在2000公里左右,DF-26反舰弹道导弹大概在3000公里左右,虽然比起岸基航空兵支援的范围已经大了很多。

但是在更深的远洋地带,航母仍然是当之无愧的霸主,想击败一艘航母和以其为核心的航母战斗群,就必须依靠更强大的航母。

值得高兴的是,我国也已经开始修建新型航母,未来我军新型航母的入列,不仅将使我国拥有第三个航母战斗群,也将让我国航母的战术战略彻底摆脱苏联的影子,形成强大的远洋舰队,在蓝水海军的建设上迈出重要一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史上最大规模海战中的航母对决

莱特湾海战“普林斯顿”号航空母舰发生大爆炸

1944年l0月,莱特湾大海战 二战最大规模海战、也是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一场海战,在美日之间展开。与二战中大多数战役不同,在这场战役中,各种海军武装力量悉数登场,航空母舰虽不是主角,但也是其中引人注目的角色。这里着重介绍其中两场反应航母作用的战役。

栗田最强大的“中央舰队”由五艘战列舰组成(五艘战列舰:大和号、武藏号、长门号、金刚号和榛名号),加上10艘重巡洋舰、2艘轻巡洋舰和15艘驱逐舰。栗田的舰队企图突破圣贝纳迪诺海峡,攻击莱特湾内的登陆舰队。

10月23日子夜后栗田的舰队经过巴拉望岛水域,他的舰队被美国潜艇海鲫号和鲦鱼号发现。虽然大和号上的电报员发现了两艘潜艇报告他们发现这支舰队的电讯,日本舰队没有采取反潜行动。06:43,海鲫号(SS-247)首先发动攻击,在1000米距离上对准重巡爱宕和高雄各射出6枚鱼雷,爱宕号命中4雷沉没,高雄号中2雷重伤,06:56摩耶号重巡洋舰则被鲦鱼号命中4雷沉没。高雄号重巡洋舰被鱼雷击中在两艘驱逐舰的保护下返回文莱。美国潜艇尾随着它。10月24日由于海鲫号搁浅被迫被放弃。栗田将他的旗舰移到大和号上。

10月24日约08:00美国无畏号航空母舰上的飞机发现这支舰队进入狭窄的锡布延海。哈尔西命令集结第三舰队的三支航空母舰分舰队集中攻击栗田的舰队。从无畏号和卡伯特号航空母舰和其它航空母舰上起飞的共260架飞机约于10:27开始不断攻击这支舰队。醒目的大和号和武藏号成为美军主要攻击的目标。妙高号重巡洋舰首先中弹,舰尾被命中1雷,负重伤返航。武藏号、大和号和长门号相继中弹,武藏号在六波攻击中共命中鱼雷19枚,炸弹17枚(另有近失弹18枚)后沉没,大和,长门均受伤,航速下降至24节,金刚、榛名轻伤,轻巡矢矧中弹,驱逐舰滨风、清霜受伤返航。由于己方缺乏航空掩护,15:30栗田下令他的舰队转头开出美国航空母舰的袭击范围。他等到17:15,然后再次转头开向圣贝纳迪诺海峡。他的舰队并无携带航空母舰。普林斯顿号被一枚穿甲炸弹击中起火。15:30其后弹药库爆炸,当场有229人阵亡,236人受伤,其它附近船只也被损坏。17:50普林斯顿号沉没。该分舰队负责向北边警戒任务,导致无暇派飞机搜索北方水域,16:35小泽的诱饵舰队才被美军飞机发现。

小泽的舰队由四艘航空母舰:瑞鹤号、瑞凤号、千岁号、千代田号、由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建造的战列舰改装成的两艘航空战舰:伊势号、日向号、三艘巡洋舰:大淀、多摩、五十铃和八艘驱逐舰组成。瑞鹤号是最后一艘参加过珍珠港事件幸存至此的航空母舰。日向号和伊势号的后部炮塔被改成机库、跑道和起飞机构。但这两条船都没有带飞机。小泽一共只有108架飞机。

一直到10月24日下午16:40小泽的舰队才被发现。此时美军正在对付栗田的舰队和吕宋岛来的空袭。24日晚小泽获得了一份美国电报说栗田撤退了(这个消息是错误的),但20:00丰田下令所有舰队继续进攻。

哈尔西看到他有机会消灭所有日本在太平洋上的航空母舰,这样美国可以无忧虑地进攻日本本土。他相信栗田已经在锡布延海战中被击退,因此他于子夜后带领所有的三队航空母舰和威利斯·李上将的战列舰(根据哈尔西的命令,为守卫圣贝纳迪诺海峡临时编成第34特混舰队。命令是个预案,在后来造成理解的混乱。)开始追击小泽。虽然美国侦察机发现了栗田开向圣贝纳迪诺海峡,但哈尔西认为金凯德的第七舰队足以对付它,未加理会。

美国舰队的数量比日本舰队多得多。哈尔西拥有9艘航空母舰(无畏号、大黄蜂号、富兰克林号、列克星敦号、邦克山号、黄蜂号、汉考克号、企业号、埃塞克斯号)、八艘轻航空母舰(独立号、普林斯顿号、贝勒伍德号、科本斯号、蒙特利号、兰格利号、卡伯特号、圣哈辛托号)、六艘战列舰(亚拉巴马号、依阿华号、马萨诸塞号、新泽西号、南达科他号、华盛顿号)、17艘巡洋舰、64艘驱逐舰和1000多架飞机,但他将登陆点让给了几艘护卫航空母舰和驱逐舰。哈尔西被小泽的诱饵给引诱出来了。

10月25日早,小泽下令75架飞机起飞攻击美军,但这些飞机没有造成多少损失,大多数飞机被美国战斗机击落,少数飞往吕宋岛。

哈尔西亲自率领第34特混舰队的战列舰急速前进,准备用大口径舰炮直接去对付小泽舰队前卫的战列舰以及在舰载机空袭中掉队日舰。清晨,在还没有确定日军的精确位置的情况下,美军就起飞了180架飞机,直到7:10侦察机才找到了北路舰队。08:00美军战斗机摧毁了保护舰队的30架日军飞机,他们一共进行了857架次袭击,小泽舰队的航空母舰纷纷中弹(千岁号和秋月号驱逐舰沉没,瑞鹤号、千代田号和多摩号轻巡洋舰丧失机动能力)。小泽将他的旗舰改到轻大淀号巡洋舰上。

这时萨马岛战斗的消息传来。美军登陆军的情况紧迫(第七舰队的护航航空母舰因为栗田的舰队突然出现,而不断的发报向哈尔西求援。连坐镇珍珠港的尼米兹也给哈尔西发了一份简短的电报:“第34特混舰队,在哪里?”,但负责电报加密的军官,随意添加了一句“全世界都想知道”,哈尔西的译码军官误以为是正文未加删减,这使哈尔西怒不可遏),哈尔西下令南下,他只留下了两个航空母舰大队以及一小支由巡洋舰和驱逐舰组成的舰队来收拾小泽的残余船只。 下午在击沉几艘日本航空母舰后空袭击集中在两艘改装的战列舰上,但它们密集的防空火力有效地抵挡了空袭。空袭一直到傍晚,小泽舰队作为诱饵的全部航空母舰(瑞鹤、瑞凤、千岁、千代田),还包括一艘轻巡洋舰(多摩)、两艘驱逐舰(秋月、初月)被击沉。“诱敌部队”取得了出色得成功。由于通讯不畅,小泽发出诱敌成功的电报,栗田却没有收到。不过这再次使栗田的舰队免遭全军覆没。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海军与俄罗斯海军对比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