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古地磁法测定的年代,为什么数据有两个单位?

各种岩石或矿物中都含有微量铀杂质,~(238)U原子核以一定速率产生自发裂变,每一自发裂变放出的两个碎片在绝缘质岩石或矿物中产生一条连续的辐射损伤径迹,这种径迹可用化学蚀刻法显影和用普通光学显微镜观察.在常温下,矿物中的辐射损伤径迹可长期保留,在高温

喝“地质魂酒” 点击购买敬地质精神

任务:X岩区(或地层分布区)主干(或一般)穿越(或追索)路线地质调查;追索X断层

GPS经度X纬度X高程X

位置:如:X村(或高地)NE35°460m处小路东侧

露头:人工采场或天然),良好(或一般、差等

点性:地层界线点、构造观察点、化石点、岩性岩相观察点等

描述:点E为………;点W为………;接触关系为………

标本于900m处采同位素年龄样一件, 样号为0066-1, 岩性为………

遥感影像特点仅对要求建立遥感解译标志的地质路线进行遥感影像的描述与记录;遥感地质解译记录的具体内容是:(1)解译点号和解译区位置;(2)所解译的地质体或地质界线及其两侧影像特征及解译标志

路线小结:当日路线结束后必须认真撰写小结,小结含三项基本内容: 一是对当日路线工作量统计(路线总长、地质点个数、素描图个数、照相数量、各类标本采集数量);二是对当日路线的地质认识; 三是对存在问题及对相邻工作路线的工作建议。

(注意:所有主干穿越路线必须有信手剖面,1/3的点须野外素描或照相;所有的一般穿越路线1/5的点须野外素描或照相;追索路线视情况而定)

①每天开始一页应记录日期、工作区、天气状况,其中工作区记录工作站或填图地区。

②点位应以观察点附近的高程点、村庄或其它固定地物作标志。

③记录本的右面作文字记录,左面作素描图、路线剖面或附贴照片,必要时也可作简要文字批注或补充记录。摄影资料记在相应地质观察记录之后,应注意数码照相编号或底片编号、摄像对象和内容及方位,凡图上有路线通过的地点必须有文字记录。

④工作小结应另起一页。记录本内不得记与野外地质调查无关的内容。

⑤产状标记方法(记录或信手剖面):层理140°∠30°;次生面理50°∠40°,可在产状前注明S0、S1、S2或糜棱片理等;断层120°∠45°;节理320°∠70°;轴面A40°∠50°;枢纽Fh30°∠60°;线理L3000∠10°等。

野外工作手图必需标记和勾绘如下内容:

① 地质点(直径1mm的小圆)及点号(一般标记在地质点的右下方);

② 地质点上所观测到的岩层产状和各种面理产状;

③ 地质界线(地层单位之间的分界线、断层线、岩性岩相分界线、侵入体侵入界线、含矿层界线、地貌单元之间分界线等,勾绘时需遵循“V形法则”及野外实际展布情况);

④ 地质体填图单位(各种正式和各种非正式填图单位)代号及岩性岩相代号或花纹;

⑤ 各类样品采集点及编号;

⑥ 地质路线(用绿色虚线标绘)和实测剖面线(用黑色实线标绘)及剖面代号。

各类样品的采集与测试登记表

各专业调查采集样品种类、数量、分析项目及分析方法等的选择,根据研究内容、调查面积等内容具体确定。一般情况下某些特种样品,均需配套采取薄片,标本、光谱样品视具体情况确定。

确定岩石的矿物或碎屑颗粒的种类、结构、构造、矿物共生组合,对岩石定名分类;测定岩石的沉积、变质变形等显微结构构造特征;鉴定岩石后期交代及矿化;测定矿物的晶形、粒度、构造、蚀变、光性、物理性质等特征等。采样及制样要求:样品一般采手标本大小(3×6×9cm)即可,磨片大小2.4×2.4cm厚度0.03mm。

测定不透明矿物的种类及含量,矿物共生组合。采样及制样要求:样品采手标本大小,光片一般2×3cm,厚0.5cm,表面抛光。

对矿物颗粒向量进行测量统计,研究应力大小和方向。采样要求:采手标本大小,在构造面上标注产状,如(节理),磨片厚度0.04mm。

副矿物特征,有用矿物的赋存状态,挑选单矿物作其它测试用。采样要求:一般在同一露头用拣块法采10—20Kg岩石。

沉积岩粒度概率统计分析。采样要求:采手标本大小,制薄片。

化石定名、特征描述(附照片及素描)、确定时代及对古环境作出判断。采样要求:样品大小依化石大小而定,尽量采集化石整体;对疏松化石,先作固结处理,再采集;对大脊椎动物化石,应打成1×1m2的格子,对格子编号、照相,按格子整块采集。化石在野外要进行初步整理。

微体化石种属、特征描述(附照片及素描)、统计微体化石的出现率组合及演化、确定时代及对古环境作出判断。采样要求:一般逐层采集,采样间距一般5—10m,取掉表面风化物,样品重量一般不少于1Kg,以1.5—2Kg为适。

8 X—射线衍射分析样

一般样品挑几粒—十几粒晶体(X—射线单晶,采用粒径为0.1—2.0mm左右的单晶体),一般需矿物重量十几克,粘土矿物鉴定采粘土100g以上,同一地质体需采三个以上样品测定。测试要求:1)X—射线粉晶 矿物定名,测定结构简单的矿物晶体晶包参数及格子类型,区别同质多象变体及长石有序度;(2)X—射线单晶 测定晶胞参数(a、b、c、α、β、γ)、空间群、原子坐标参数(表征晶胞中原子种类、数目和相对位置),分子晶体中分子立方体构型、键长、键角、电荷分布、分子间的距离、离子晶体的配位、构型、离子大小、晶体结构的有序、无序等。

测定矿物晶体结构及参数,确定矿物种类。采样:采手标本大小的块状样品。

鉴别矿物种类(尤其是胶体矿物和火山玻璃等均质体)、确定矿物中水的存在形式、区分类质同像和某些同质多像矿物、区分矿物多形结构、阴离子基团配位对称性、原子的有序—无序分布、阳离子配位数、确定沉积岩成熟度和相指标、含油岩层中干酪根的特征和演化,测定海绿石膨胀层含量。采样要求:挑所需单矿物2克左右,液体1ml,气体200ml 。

测定矿物及有机物成分、结构;鉴定矿物显微气液包裹体中子矿物种类及气体、液体的成分;同位素含量及其比值。采样要求:固体和粉末样品要多于1g,液体和气体多于1ml。

12 穆斯堡尔谱法 鉴定铁、锡矿物种类

确定矿物中铁、锡氧化态(如Fe3、Fe2含量及比值)、电子组太(如低自旋、高自旋),配位对、配位状态及化学键;确定铁、锡离子有序—无序及类质同相置换,含铁、锡矿物的同质多相变体;生油岩成熟度;在不同温压下矿物相转变过程。采样:200mg破碎的岩石和矿物

矿物中水的类型,矿物结构的有序—无序,矿物中扩散、相变、结构缺陷,晶体中电荷分布,化学键的确定,定性确定有机化合物结构、性质,定量测定混合有机物中各组分的量比。采样:固体80—160g,液体1—2lml

有差热分析和重热分析,二者常同时进行。测试要求:鉴别粘土矿物、铁、铝、氢氧化物等含水矿物以及碳酸盐矿物、胶体矿物、非晶质的种属,鉴定类质同像系列矿物的种属(碳酸盐岩、绿泥石、蛇纹石等),确定矿物的风化、蚀变程度,测定矿物中CO2、有机碳等的含量及水的赋存状态,定量测定矿物的反应热,作样品的热分析曲线。采样要求:单矿物或岩石均可,样重5g 。

15 矿物包裹体分析样

测温,包裹体成分分析。采样要求:1、测温:均一法,样品采手标本大小,制薄片(粘片用加拿大树脂);用于爆破法的样品,需是单矿物,纯度高于98%,粒度0.5—1mm。2、成分分析:测定对象主要为石英、长石、绿柱石等硅酸盐矿物或部分氧化物,单矿物纯度高于98%,粒度0.2—0.5mm,送样重量10—30g 。

16 电子探针微区分析样

对矿物微区(微米级)进行元素常量分析(不能区分变价元素价态)和形貌、结构分析。采样制样要求:采集薄片样,用环氧树脂粘接,不盖玻璃片,载片小于28mm×50mm;也可采单矿物颗粒。

17 离子探针微区分析样

矿物微区同位素比值测定,元素含量测定(ppm级)。采样制样:同电子探针相仿。

18 透射电子显微镜分析样

分析要求:确定矿物晶体形态,矿物种类,扫描分析矿物微区表面形态(如石英、锆石)及微观结构;鉴定微体古生物种属。采样制样:采薄片样,减薄至1000埃左右;粒度小于1微米的颗粒样品,取数毫克可直接测试。

19 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样

矿物表面微区形貌、显微结构和微晶形态等;通过稳定矿物表面特征(石英、锆石等),分析颗粒的成因和水动力条件;古生物(特别是微古生物)的微细形态和结构的确定;分析岩石成分、结构及石油储油层显微构造。采样制样:基本与电子探针微区分析样相同,试样大小取决于仪器型号,一般不超过100×30 ×50mm。

测定矿物中杂质元素种类;定量测定矿物次要成分,杂质痕量元素含量;确定微细矿物名称;岩石重砂中副矿物含量的快速统计。采样:固体样品制成光薄片后测试,液态和粉末样需作处理后才能测定。

21 岩石化学全分析样

主要有硅酸盐岩石全分析,分析项目一般为14项、有时还要加上S、Cl、F、烧失量。分析要求精确到小数点后第二位。分析结果百分数总和99.30—100.70% 。采样要求:拣块取新鲜岩石2Kg 

22 岩石化学多项分析样

根据需要分析部分项目,分析要求精确到小数点后第二位。采样要求:拣块取新鲜岩石2Kg 

23 单矿物化学成分全分析

分析项目根据不同矿物理论化学式来确定,分析结果百分数总和99.30—100.70%。也可用电子探针等仪器测定。挑选单矿物10—100g;用电子探针分析,采集薄片样即可。

24 岩石微量元素定量分析

分析项目根据样品的用途而定,精度要求要比元素在该岩类中的丰度值高一个数量级,分析误差不得超过20%。采样:新鲜岩石,拣块,500g左右。

25 岩石稀土元素定量分析

分析稀土元素15种,分析要求精确到小数点后第二位。采样:新鲜岩石1—2Hg,拣块法。

26 单矿物微量元素定量分析

分析要求:分析项目依样品的用途而定。采样:挑选单矿物2g 。

有体积法和稀释法,测定新生代—古生代未受后期热扰动的成岩年龄,热事件年龄。采样要求:测定对象常为云母类、角闪石、辉石、斜长石、海绿石、伊利石、霞石、火山玻璃,以及含钾的沉积岩、变质岩、火成岩全岩。选单矿物重一般2—50g,全岩样500—1000g 。

样品要在反应堆中经快中子照射,测定氩的同位素比值,经多阶段加热,测定岩浆岩的结晶年龄和后期热事件年龄、沉积岩的沉积年龄和后期热事件年龄、变质作用的年龄、硫化物年龄;提供多阶段加热的氩同位素分析数据、年龄值及年龄坪谱图。采样:测定对象及样品重量同H—Ar年龄样。

分析要求提供每个矿物颗粒的U、Pb同位素比值及年龄值,多个矿物的一致曲线及年龄。采样:取新鲜岩石分离、挑选单矿物,主要测定对象为锆石、独居石、磷灰石、晶质铀矿,对锆石含量高的花岗岩取3—5Hg,对火山岩取10—15Hg,对中基性、超基性岩取20—25Hg,一般挑单矿物重量0.5—2g,纯度>98%,每种单矿物按物理性质不同分别测定。

40×104a以内的湖泊沉积物、海洋沉积物、锰结核、盐类、碳酸盐岩(珊瑚、钟乳石、钙结核、贝壳、骨头)、年轻火山岩、自然水的形成年龄。采样:样重一般为10—100g,水样10—20lml,碳酸盐岩和火山岩取新鲜岩石。

测定中生代以前的岩石形成年龄、变质年龄及物质来源信息。要求提供同位素测试数据、等时线图、等时线斜率、截距、相关系数、等时线年龄及误差范围。采样:测定对象主要为中、酸性岩;全岩等时线样一般采6—10块样,每块1Hg左右,要保证样品的同源、同期、同一封闭体系;全岩—单矿物等时线样和矿物等时线采一块即可,单矿物测定对象同H—Ar法;样品要新鲜。

测定中生代以前的岩石形成年龄、变质年龄及物质来源信息。要求提供同位素测试数据、等时线图、等时线斜率、截距、相关系数、等时线年龄及误差范围。采样:测定对象主要为超基性、基性岩;全岩等时线样一般采6—10块样,每块1Hg左右,要保证样品的同源、同期、同一封闭体系;全岩—单矿物等时线样采一块即可,单矿物测定对象同H—Ar法;样品要新鲜。

200—5×104a含碳物质的年龄。采样:采集对象及重量,木头、木炭、树根、古植物种子等采25—30g;泥炭、珊瑚、贝壳、淤泥200—1000g;土壤500—2000g;动物骨骼1000—1500g;水500—1000g;样不需破碎,剔除非测定杂质;样品装入塑料袋(不直接装入布袋);水样应在野外进行处理后,将沉凝物,装入玻璃或塑料瓶中送化验室,通常100升左右的水才能分离出足够数量的沉积物供测定。

测定岩石的天然剩余磁场,求得样品的平均磁偏角、磁倾角、磁极位置等参数的对比,根据样品的磁极对地层进行划分对比、研究板块的迁移。采样要求:1、间距,垂直走向逐层采集,采样间距一般为1—5m;2、数量,应满足统计的要求,侵入岩在中心取样,不得少于10块;3、规格,野外采样12×12×12cm大小手标本,并表明层面或构造面的倾向和倾角,对于松散沉积物可采用器具取得定向标本,误差不得超过10,室内制成4×4×4cm,每块手标本截取四个以上的样;4、采样对象为含磁性较高的沉积物和岩浆岩;5、采集方法,可在新鲜岩石采集手标本或用手提式钻机采取;6、送样时附剖面图,写明采样位置及经纬度。

测定受热受光样品,如古陶瓷、断层泥和黄土、沙丘等(测石英、长石),测年范围1000a—1Ma ;采样:深度,30—40cm,采样避光进行,不透光包装。样重,1000g左右。

测定河流相、洪积相、湖相、海相、冰水相、风积物、火山喷发物及断层磨擦生热烘烤的产物及考古样的最后一次暴光或受热以来所经历的年龄,测年范围2千年—50万年。采样:基本同热释光样

37 电子自旋共振(ESR)

测定物质内部结构特征;测定第四纪沉积物、火山岩地质年龄及断层最后一次活动年龄等,测年范围几百年—几百万年。采样要求:1)测定物质结构的样品,单矿物采长度为2—9mm的单晶,粉晶采4—9g,液体需0.01—0.1ml 。2)第四系测年采集对象为碳酸盐类钙结核、贝壳、珊瑚,磷酸岩类牙齿、骨头、硫酸盐石膏、硅酸盐、火山物质、断层物质、经阳光照射的样品等;采样深度30—50m;避光处理和保存;样品量一般50—100g,含石英颗粒松散沉积物一般需1000—2000g 。

38 裂变径迹(FT)

测定对象磷灰石、锆石、硝石、云母、火山玻璃等。测年范围几百年至几百万年。采样:样品要新鲜,矿物充分结晶;测抬升速率沿不同高度系统取样,样品量足以保证选出几十个矿物颗粒,送单矿物100—500颗,送岩石2Kg 。

测定样品的氧同位素组成和同位素平衡温度取样:根据用途不同而不同:1)、计算成岩温度常采同一世代矿物对,岩石要新鲜,矿物纯度98%以上,矿物样重0.2g ;计算碳酸盐岩古海水温度要用腕足类及软体动物贝壳。2)、判别岩石物质来源采单矿物(或全岩),岩石要新鲜,矿物纯度98%以上,粒径小于0.3mm 。判别水的来源主要用矿物包裹体。3)、测定第四纪古气候变化,采集冰块和雪装入玻璃瓶,蜡封,样品体积50—100ml 。

测定δD值。用于计算温度,判别物质来源,结合氧同位素研究地下水成因。采样:测定对象主要有云母、角闪石、蛇纹石、天然水,测定包裹体的矿物有石英、萤石、硫化物、碳酸盐等;样重,单矿物20—50g,水10—15ml 。

分析硫同位素组成,计算δ34S,计算矿物的平衡温度。采样:测定对象主要为硫化物,测定温度取矿物对,挑单矿物0.5g左右。

测定碳同位素组成,δ13C,用于计算温度,判别有机碳和无机碳、淡水和海水碳酸盐岩。采样:采样对象主要为碳酸盐岩、含石墨变质岩及含碳地下水、气体和植物,样重0.5g,气体5—10ml;测定包裹体碳同位素组成的矿物主要有石英和硫化物,样重150g 。

分析铅同位素比值,计算模式年龄,判别成因。采样:测定矿物主要为方铅矿、闪锌矿、钾长石,样品要新鲜,取矿物重1—2g,同一地质体应取三个以上样。

44 金属矿和非金属矿采化学分析样

根据矿石成分作基本分析和必要的组合分析,确定矿石中有益组分和伴生组分及有害元素的含量。采样原则:根据自然分层和矿化情况连续拣块系统取样,在一层内以样长0.5—1m垂直矿层连续刻槽采样,沿矿化走向至少布置两条以上采样线。

45 金属矿和非金属矿采光谱全分析样

了解矿体及围岩的元素含量情况。

46 金属矿和非金属矿采自然重砂样

分析要求:重砂矿物定性定量分析。采样:采集重量15—30Kg,经野外粗淘后不应少于10—15g 。

47 非金属矿物理性能及工艺性能测试样

测试项目及采集方法与矿种及用途不同而确定。

刻槽法(10×10—25×25cm)直接在煤层上系统取样,作半工业分析(水分、灰分、挥发分)、全硫、磷、发热量及元素分析(C、H、N、O、S)等。

分析项目为有机质含量、元素分析、沥青族组分分析、氯仿抽提物等。采样对象有油页岩、沥青质岩、煤、浅色碳酸岩等,采集新鲜岩石,要系统采集,样重一般为300g—1000g 。

分析项目包括孔隙度、渗透率、含油饱和度、含水饱和度。采样规格6×6×7cm,采样岩石为油页岩、含油砂岩、含油碳酸岩。

测定孔隙度、渗透率及岩石突破压力实验。

主要有简分析水样、全分析水样、专项分析水样和现场分析水样,水样的采集、分析项目与密封见有关规范。

分析与矿产、农业、牧业、林业、污染、环境生态有关的元素和成分。样品采集系统采集有机层、淋积层、母质层,样重100—150g。

分析微迹化学元素。主要取植物器官和腐殖质,样重150—200g 。

科学假说只要自然科学在思维着,它的发展形式就是假说。——恩格斯假说是根据已知的科学事实和科学原理,对所研究的自然现象及其规律性提出的一种假定性的推测和说明,是自然科学理论思维的一种重要形式。假说的基本要素:事实基础;背景理论;对现象本质的猜测;推演出的预见。科学假说应遵循的方法论原则:(1)说明性原则,假说应与已知的经过实践复核的事实相符合,不仅能说明个别事实,而且能说明已知的全部事实;(2)对应原则,假说不应与经过检验的科学理论相矛盾;(3)可检验性原则,假


(四)科学假说 只要自然科学在思维着,它的发展形式就是假说。——恩格斯 假说是根据已知的科学事实和科学原理,对所研究的自然现象及其规律性提出的一种假定性的推测和说明,是自然科学理论思维的一种重要形式。 假说的基本要素:事实基础;背景理论;对现象本质的猜测;推演出的预见。 科学假说应遵循的方法论原则: (1)说明性原则,假说应与已知的经过实践复核的事实相符合,不仅能说明个别事实,而且能说明已知的全部事实; (2)对应原则,假说不应与经过检验的科学理论相矛盾; (3)可检验性原则,假说必须能用观察、实验加以检验,从而判定它的真假。 恩格斯论“假说”:只要自然科学在思维着,它的发展形式就是假说。 按波普的模式,TT(tentative theory, 最初的猜想是1910年观察世界地图时,发现大西洋两岸海岸线的相似性,感到惊奇而引发思考的。之后,他广泛涉猎地质学、古生物学、古气候学、地球物理学以及大地测量学的各个领域,从而形成和发展了大陆漂移说。 魏格纳首篇论文发表 1912年, 1915年出版《大陆和大洋 的起源》 设想的精髓:地球活动论,反对地球固定论。 大西洋两岸的相似性 魏格纳的大陆漂移图 右上:石炭纪晚期 右中:始新世 右下:第四纪晚期 白色为陆地 细点为浅水淹没的陆地 斜线为洋底 大陆漂移假说的检验 魏格纳大陆漂移的动力机制:离极运动即南极离散运动;向西漂移(潮汐力)。 由于当时所提出的这两个力量太弱,没有被科学家所接受。 到20世纪50年代,古地磁资料表明,大陆相对地极位置发生过重大改变,以及海洋地球物理和地质研究资料的积累,才使得许多地质学家和地球物理学家开始认真接受大陆漂移的科学设想。 大陆边缘形态的计算机拟合证据 1958年,S.W.Carey 1965年,E.C.Bullard 1980年,R.S.Dietz and J.C.Holden 寻找一个等深线,进行操作,误差均很小。 下图是1965年的计算机拟合情况。 计算机拟合图 地质古生物学证据,证明: 1.非洲和南美洲地质构造具有连续性 2.地层层序具有一致性 3.古生物种属具有相似性 4.南半球各个大陆均具有古冰川遗址 5.古地磁漂移证明 其他 大陆漂移 板块构造 大陆漂移到板块构造理论的优缺点 是一种全新的活动论 提出了大洋岩石圈板块的运动模式 具有大尺度可预见性及可检验性 没有解决板块运动的驱动力问题 难以包容大陆构造演化的复杂结构 仍然存在与板块理论不协调的构造地质现象。 以上表明,任何假说或理论的提出、证明都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任何理论及其应用都存在自己的局限性。 假说的特性 科学性。以一定科学事实为依据、科学理论为前提,与幻想、神话等相区别。 猜测性。包括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猜测,未来可能被证伪而淘汰,也可能被确证或部分被确证得到完善。 易变性。对同一自然现象,可能提出多种不同的假说,会随着实践过程中的新发现而变化,随着争论的发展而修改。 假说的特性:从大爆炸理论看 大爆炸理论的提出 大爆炸理论的基本观点:“原始火球”,big bang,开辟时空。基本粒子阶段;实物阶段(原子、分子、星云、星系、太阳系、地球、生物、人类) 建立假说的原则 应以科学原理为指导,但不受传统观点的束缚。 应以经验事实为依据,但不受原有事实材料的限制。 应有可检验性,但不局限于当代的技术水平。 应使假说内容的结构简明而严谨,但不求立即构成公理演绎体系 假说的作用 对科学观察和实验具有先导作用 阿尔法粒子磁普仪寻找“大爆炸”传说中的反物质 对科学研究起着定向作用 观测日全食,有无广义相对论预计的“光线弯曲” Phenomena appeared as expected 在科学理论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起着桥梁作用 建立理论的必由之路 激发争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古地磁方法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