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问一下犹太人为什么不犹太人过圣诞节吃中餐

美国犹太人的圣诞传统是吃中餐,有100多年历史了。甚至还创造出一个词:Chewish。

素丸子云吞汤, 中式春卷都被标上了“Kosher”一词,说明这是犹太人可以吃的洁食。 这些是纽约美食美酒博物馆(Museum of Food and Drink)在圣诞假日期间举办的“炒与犹太教(Chow x Judaism)”的活动中特别制作的中式犹太食物。

拉比约书亚·伊莱·普劳特(Joshua Eli Plaut)博士是“A Kosher Christmas(符合犹太教义的圣诞节)”一书的作者,他说:“我爱中餐。”

美国的犹太人吃中餐的历史起源于1890年代。那时犹太移民和华人移民在纽约下东区毗邻的街区定居,犹太人开始去附近的中餐馆用餐。在纽约美食美酒博物馆的“炒(Chow)”展览中,可以看到这样一件展品。

博物馆的策展人员吉恩·尼豪尔(Jean Nihoul) 说:“这是1986年一家新泽西州犹太-中餐馆的菜单。当时犹太和华人这两个群体人最多,店家想要吸引这两大顾客群体,从菜单上可以看到犹太和中式两种文化有趣的搭配。”

犹太教对许多食物有禁忌,但很多中餐对犹太人来说,不会违背犹太教义的饮食法则。

拉比约书亚·伊莱·普劳特博士介绍说:“首先,中餐烹饪中通常不会使用乳制品。其次,猪肉被切碎了包裹在云吞里,猪肉就看不见了,这样的话对于犹太人来说是洁食。另外那时中餐厅里的装饰也没有宗教(基督教)色彩。”

拉比约书亚·伊莱·普劳特(Joshua Eli Plaut)博士说,大概80或90年前,大多数餐馆在平安夜和圣诞节这两天都关门了,只有中餐馆照常营业,犹太人会在这两天和家人去中餐厅聚会,而这个传统延续至今。

他说,在圣诞节期间,中餐厅是一个特殊的地方,犹太人在中餐厅可以感受他们的犹太身份。他说:“对很多美籍犹太人来说,我们觉得平安夜是很孤独的。当你孤独寂寞时,你不想待在家里,你想和其他人在一起,所以如果你是不过圣诞节的人,你想要去某个地方和家人朋友聚会,你会去哪儿呢? 你会去一家中餐馆。像我们这种不过圣诞节的人会在中餐馆找到归属感,与家人和朋友共享一个犹太式晚餐的平安夜。”

美媒:美国犹太人圣诞节吃中餐,可不仅仅是因为中餐馆不关门

美国犹太人习惯在圣诞节那天吃中餐已经是众所周知的传统了,就连不少的中国人都知道这个事情。但是为什么犹太人会产生这个传统呢?真的只是因为中餐馆在圣诞节不歇业吗?美国媒体就在圣诞前夕采访了多位美国犹太裔美食家,让他们谈了谈这个传统的起源。

美食家们的确说到了中餐馆不歇业这个原因,不过他们还说到了诸如中餐在老一辈人心目中是高档美食的代名词,或者中餐让他们在圣诞节找到了归属感等原因。不过最令人感到有趣的是,美国犹太人圣诞吃中餐这还真的涉及到了宗教原因。

以下为美国《VICE》美食频道24日报道原文:

每年一到这个时候,说实话:大多数美国犹太人的传统绝不是去点亮他们疯狂的金灯台。他们在圣诞节的传统就是要去当地的中国餐厅。肯定的。

很多美国犹太人就成长在圣诞吃中餐的传统中,现在他们的异教徒朋友想要知道为什么他们要用这样的方式庆祝耶稣的生日。在中餐馆里,犹太人丝毫不在意点一盘猪排骨加上木须猪肉。是的,中餐里猪肉和贝壳类食品可多了,这些都被犹太教认为是不清洁(non-Kosher)的食物。但是在这一天,吃满含这些东西的中餐几乎成了他们的仪式。

见鬼,在过去几年中,这样反传统的行为在美国犹太人文化中为自己争得了一席之地。最有名的就是2010年国会大法官任命听证会上,参议员格拉汉姆(Lindsey Graham)询问即将成为最高法院大法官的艾琳娜·卡根(Elena Kagan)是如何度过上个圣诞节的。当时卡根回应道:“你懂的,就像所有的犹太人一样,我可能在一家中餐馆。”

卡根在听证会上的回答引得大家开怀大笑

所有这些都让我们纳闷,犹太人和中餐是咋勾搭上的,特别是在圣诞节。所以我们采访了几个华裔和犹太裔美食专家和大厨,谈谈他们是如何解释为什么在美国犹太人眼中馄饨和犹太饼球(Matzoh Balls)可以不分伯仲。

先说说理论吧。在最开始的时候是这样的,当时唯一在圣诞节不歇业的非基督徒餐厅只有中餐馆。但是现在这个理由已经无法解释为什么中餐变得越来越流行,因为从印度餐厅到泰国餐厅全都不在圣诞节关门。是的,这个犹太人在圣诞节吃中餐的潮流似乎还在继续增长,特别是在纽约。很多中餐厅告诉记者,圣诞节目前为止是他们每年中最忙的一天,而且主要顾客就是犹太人。

会不会是简单的地理原因呢?早期的犹太移民来到纽约会聚居下东区,那里比邻唐人街。所以刚好解释了为什么犹太人喜欢吃中餐。

卓安·内森(Joan Nathan)是一位著名的犹太美食专家,她曾出版过一本获奖菜谱。她就不认同这个观点。她告诉记者,其实犹太人热爱中餐的起点恰恰不是在纽约,而是在他们于1950-60年代搬出纽约到了郊区之后才形成的。当时的美食数量正在快速增长。中餐吃起来很舒服。有些犹太人希望更融入美国,但是他们又不想太明显。吃中餐不需要有那么多条条框框,而且中餐可以分享。犹太人热爱分享食物。

简·科恩(Jayne Cohen)是一名研究犹太美食的历史学家。她告诉记者:“我认为犹太人是在搬出犹太聚居区,住到基督徒环绕的社区后才开始兴起这个圣诞节吃中餐的习惯的。”

艾德·斯科恩菲尔德(Ed Schoenfeld)在纽约经营着两家餐厅,他认为自己对这个事情有着更深入的了解。因为他是一个和中餐打了50年交道的住在布鲁克林的犹太人。他说吃中餐对于犹太人来说是一个很好的体验异国风味又不用走太远的方法。

“如果你是一个住在布鲁克林,皇后区或者曼哈顿的受过良好教育的犹太人,那么一说到异国风味就会想到中餐。在20世纪早期中餐是昂贵高档的代名词,现在它却走入寻常百姓家。我的父母绝对不会去一个高档的法国餐厅。如果他们想要去外头吃饭,他们一定会去中餐厅。”

美食中餐代表之一:蛋卷

内森说中餐的异国风味肯定是原因之一,不过犹太人爱中餐的另外一个原因是可以找到归属感。在圣诞节这个典型的白人基督徒的节日里,内森说:“犹太人和中国人可以分享这种局外人的感觉。他们对这个节日不像最传统的‘美国人’一样感冒,所以他们觉得待在一起挺舒服。”

另外美食中餐的一些元素也帮助其在犹太人中打下基础。猪肉、贝壳肉和蔬菜被切碎了藏在面皮和浓浓的酱汁之中。特别是蛋卷和馄饨,这些食物让又想吃猪肉又不想承认自己吃了猪肉的犹太人找到了一个极佳的作弊方法。

而且中餐没有那么多条条框框,想怎么吃就怎么吃,不会担心在中餐里吃什么会犯宗教忌讳。

斯科恩菲尔德在1980年代时曾在曼哈顿经营一家中餐厅,他对记者说:“圣诞节是很忙的一天,但是不如现在忙。现在,在纽约的圣诞节市场,如果你开了一家高档中餐厅,那么圣诞节一晚的收入绝对是一年中最大的份额。”

纽约最老的点心店南华餐厅(Nom Wah Tea Parlor)的掌门人,第二代中国移民唐师傅(Wilson Tang)告诉记者:“说大都是低估了,应该是巨大。这一天肯定是一年里头最忙的一天。”

在美国东北部这个传统尤其强烈,但是加州的犹太人也热爱这个传统,夏威夷的犹太人也一样。阿里·泰莫(Ari Taymor)告诉记者:“我出生在夏威夷,中餐和日本料理在当地是十分流行的。我第一次在圣诞节吃中餐应该是6~7岁那年在加州。但是我肯定以前也吃过中餐。我们只是一起在圣诞节吃中餐,并不是说我们感觉这是我们的文化基因。”

这个文化看起来只属于美国犹太人。所罗门诺夫(Solomonov)告诉记者:“中餐在以色列是个新东西,如果你是一个以色列的犹太人,那么圣诞节你只是当做平常的一天去度过而已。”

在英国伦敦的犹太人并没有这个传统,科恩告诉记者:“不像纽约的犹太人一样,这个传统好像只存在于北美。几年前我参加了一次文化节,而英国犹太人告诉我他们在圣诞节一般会去吃印度菜和巴基斯坦菜。”

吴师傅(Jonathan Wu)对记者说:“我不认为美国华人对于这个美国犹太人的圣诞传统有什么看法,很多美国华人既不是犹太人也不是基督徒,所以他们不会持任何宗教立场或者观点。这一天只是很忙的一天,中国人只是集中精力工作、工作、工作并且一周7天24小时保持开业状态。这个传统其实听起来不错,我也愿意在圣诞节吃点中餐然后去看看电影。”

记者还问道现在越来越多的犹太厨师也开始做中餐,那么华人厨师是否会有一种文化被侵占的感觉。南华餐厅的唐师傅就说:“我觉得很好,向钱看是很聪明的做法。中餐馆在圣诞开业能赚钱就会有人干。你可以认为这是侵占文化,不过你要说对他们在做的食物的真正名字:美式中餐。”

犹太大厨最后对记者说:“太多太多犹太人在圣诞节吃中餐了,这已经是一个事实,我们不应该假装这不是一个传统。我们也不应该假装这个不是犹太传统。明确的人群在明确的日期吃着明确的食物。如果这不是传统,那我真XXX不知道传统到底是啥意思了。”

(网易旅游综合整理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

据《华盛顿邮报》12月23日消息,圣诞节集体外出吃竟然成了在这一天的“节日习俗”。

圣诞节是包括美国在内的西方国家最重要的节日之一,全美国的公司、学校及政府单位都会迎来长短不等的假期。由于宗教信仰原因,美国的犹太人并不庆祝圣诞节。然而令人意外的是,圣诞节这一传统的西方节日不知不觉间已经融入了不少中国元素,比如——中国菜。每一年的圣诞节,美国全国上下的家庭都会团聚在一起,人们互相交换礼物、享用火腿和火鸡、纪念耶稣诞辰。就一些美国犹太人来说,对平安夜大餐的期待并不是小糖果,而是配有苏梅酱的烤鸭、大碗的牛肉捞面以及大盘的左宗棠鸡,可能还有一些酸辣的汤。

这一习惯已经逐渐演变成全国性的仪式。不仅民间传说,一些数据也能说明问题。根据谷歌的搜索趋势显示:每一年的圣诞,人们对中国食物的兴趣都会呈现爆炸式的增长。在谷歌上,全年中,没有哪一天 “中国食物”的搜索数量能赶得上圣诞节。


谷歌数据显示,“中餐”一词的搜索频率在圣诞节期间飙升

我们来看看美国最高法院大法官在2010年同意权听证会上说的一番话。经过一番激烈的你来我往,参议员Lindsey Graham停下来问Kagan大法官之前的圣诞节在哪里度过,这位女性大法官说:“还有哪,还不是和所有的犹太人一样,多半在哪个中餐馆。”这时候Chuck Schumer参议员插话说:“请允许我打断一下,(除了中餐馆)没有别的餐馆还开门了。”其实犹太人圣诞节吃中餐背后有深远的历史、社会和宗教原因。

为什么美国犹太人圣诞节吃中餐?

故事开始于下东区,在上世纪末的那段安详的日子,美国记者,也是《寻找左宗棠》一片的制作人Jennifer 8. Lee这样说过:“犹太人和华人是美国移民里最大的两个非基督群体。”虽然中国餐馆在星期天和节假日并不关门,然而连接犹太人和华人这两个群体的可不仅仅是两者的相似性,Lee说,犹太人喜欢中餐,体现出的是移民历史,从中可以看出外来者在美国的生活情况。

1899年,在纽约居住的犹太人只有40万,到了1910年,就飙升至100万左右。他们发现只有中餐馆包容他们,而且除了犹太洁食,中餐馆的食物是他们比较容易接受的。纽约城获赞最多的中餐馆RedFarm的老板Ed Schonfeld说:“中餐馆是让人最容易联想到犹太洁食的地方。”犹太律法规定肉不得与奶同食,而中餐馆向来是没有奶制品的。

再看看美国的另外两大少数民族墨西哥和意大利的菜,这些菜里都混有大量奶制品和肉。所以中餐让犹太人能够放心地食用外国食物。此外,对于犹太人来说,下东区和唐人街的中餐馆虽然充斥着大量猪肉菜和贝壳菜(猪肉和贝类是犹太教中认为不洁的食物,猪不反刍所以不洁,“凡是水中有鳍有鳞的,不论是海里的,或河里的,都可以吃”,贝类没没有鳍有鳞,所以也不能吃。),然而杂碎菜和饺子却给了犹太人符合教义的幻觉。不过,Schoenfeld说无论是中餐还是犹太人都在演化,圣诞节这天对于许多中国餐馆来说,是生意最好的日子。

可是,随便问一个坚持正宗中餐的人,只要问他/她,你觉得美式中餐如何如何,他/她肯定会对这些不正宗的中餐嗤之以鼻。本周两名美国人在上海开了一家餐馆,专卖美食中餐,比如什么橙皮鸡、猪肉蛋卷、啊,当然还有大家最喜欢的左宗棠鸡,所有这些都是传统中国菜里不存在的“伪中餐”,就连餐馆的名字也很美式:“幸运饼”。Schoenfeld对美式中餐十分不屑,他觉得这些美国化的中餐是践踏文化的纯真。他说:“你要是去意大利,你会看见随便哪家中餐馆都在努力迎合意大利顾客的喜好。”

几个世纪过去了,不同的宗教习俗在美国涌现,新的精神礼仪已经生根,虽然是新生事物,但是许多文化都来自过去。犹太人过圣诞节在许多方面都可以视作是当代犹太人对信仰的新主张。毕竟,在美国,没有什么节日比圣诞节更能让犹太裔美国人回想起“原来我身体里还留着犹太血”了。

当然并不是只有犹太人会在圣诞节当天食用中国食物,但是在美国,很少有一种文化,或者说一种宗教会因为在节日当天食用中国食物而出名。如今的美式中国菜,基本上已经面目全非。你想知道美国人喜欢怎样的中国菜吗?下面给大家介绍10道常见美式中国菜,都是深受美国人欢迎哦!

美国人很喜欢吃这种里面包了蟹肉和奶油干酪的酥炸馄饨,但中国人是不吃奶酪的。我们都有乳糖不耐症,不过虽然我们不吃奶酪,中国人却喜欢豆瓣酱或鸭血这类结块食物。

拜托,左宗棠很忙的,每天平息叛乱还忙不过来,哪有空来烧菜?这道菜其实是标准的美式菜——把大块鸡肉锤松,炸完后用西式甜酱入味。美剧里时不时的会出现这道听起来很牛的菜,但是湖南人在1970年以前从没听过这道菜!

这道菜听起来又是天雷滚滚呀!李鸿章杂碎这道菜在美国流行了100多年,冰箱里有什么残羹剩菜拿来大火快炒,上面再盖个煎蛋,好了,一碗李鸿章杂碎就完成了。

1896年李鸿章游历美国,喜欢到当地的中餐馆进膳。当地一些美国人打听李鸿章吃的食品,中餐馆店主难以回答,便说是“杂碎”,于是“李鸿章杂碎”名声大嘈,风行全美,这就是这道菜的来历。据说大淘金时期一些中国厨子来到美国为矿工提供饮食,卖给醉醺醺的美国矿工。

这么豪华的开胃菜完全是藐视穷人。油腻腻的炸蛋卷、炸肋排、炸鸡翅和照烧牛肉——话说,中国哪有什么照烧酱?

大块猪肉锤松后炸酥,裹上橘红色酱汁就完成了这道酸甜口味的菜。不得不说,这道菜可是深受美国南部BBQ风格毒害呀!

做法和上一道菜的做法基本相同,只不过猪肉换成了鸡肉。这道菜全部选用鸡的白肉部位,口感更好,旁边的几块菠萝可以减少你的负罪感。

平常中国人做的凉菜就是将直接可以生食的蔬菜加入调料后即可。肉食做凉盘的话也是要先烹制熟后在摆盘,这样做是为了防止拉肚。美式中餐可不一定,吃的时候最好也要做熟再入腹。

中国有人吃这东西么?这个表皮巨厚,上面炸得满是水泡就像《驱魔人》里琳达·布莱尔的脸一样的东西,一点都不像中国的春卷,春卷应该是小小的、薄薄的、脆脆的——应该是可以下咽的。

这道菜真的没什么不好,很正常的口味,很正常的做法。荤素搭配,营养又美味!

幸运饼干又一道娱乐西方人的东西。中国人吃橘子,因为“橘”和“吉”谐音,能带来好运。于是美国人也就成就了他们的幸运饼干!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犹太人过圣诞节吃中餐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