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变暖了多少度是长时间的变化状态,但是每个气候变暖了多少度(如去年比今年冷的这种)持续时间最长是多久?

霜降(二十四节气之一)

霜降,是二十四节气之第十八个节气。斗指戌;太阳黄经为210°;每年公历10月23-24日交节。霜降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是秋季到冬季的过渡。霜降节气特点是早晚天气较冷、中午则比较热,昼夜温差大,秋燥明显。由于“霜”是天冷、昼夜温差变化大的表现,故以“霜降”命名这个表示“气温骤降、昼夜温差大”的节令。霜降时节,万物毕成,毕入于戌,阳下入地,阴气始凝。俗话讲“霜降杀百草”,霜降过后,植物渐渐失去生机,大地一片萧索。霜降不是表示“降霜”,而是表示气温骤降、昼夜温差大。霜降节气后,深秋景象明显,冷空气南下越来越频繁。 

“霜降”节气反映的是昼夜温差变化较大、秋燥明显、天气渐渐变冷的气候特征,并不是表示进入这个节气就会“降霜”。其实,“霜”也不是从天上降下来的,“霜”是地面的水气由于温差变化遇到寒冷空气凝结成。在气象学上没有“霜降”的概念,气象学上一般把秋季出现的第一次霜称做“早霜”或“初霜”,而把春季出现的最后一次霜称为“晚霜”或“终霜”;从终霜到初霜的间隔时期,就是无霜期,“霜”通常出现在秋、冬、春这三个季节。“霜降”节气与“降霜”无关,两者不是同一概念。 

霜降节气主要有赏菊、吃柿子、登高远眺、进补等风俗。霜降时节是秋冬气候的转折点,也是阳气由收到藏的过渡,养生关键应注意做好“外御寒、内清热”。民间有“冬补不如补霜降”的讲法,秋令属金,脾胃为后天之本,此时宜平补,尤其应健脾养胃,以养后天。   

冻土地貌三高考常考的地貌类型之一,2019年全国3卷考查了对湿地的影响,2015年全国1卷考查了冻土对青藏铁路建设的影响。冻土地貌类型多样,其考查日益成为高考热点。

凡处于零度及以下温度,并含有冰的各种土(岩),统称为冻土。

冻土按其时间的长短,可分为季节冻土和多年冻土两类。

季节冻土指冬季冻结、夏季全部融化的土层;

多年冻土指冻结持续多年,甚至可达数万年的土层。多年冻土在地球上主要分布在俄罗斯和加拿大。我国多年冻土面积主要分布在东北、北部山区、西北高山及青藏高原地区。

多年冻土可分为上下两层,上层为夏融冬冻的活动层,下层为多年冻结层。

冻土层的温度是随着气温而变化的。地温变化的幅度以地表为最大,随着深度加大而减小,至某一深度,其值等于零。这个深度称为地温年变化深度。

①冻土在地球上的分布具有明显的纬度地带性和垂直地带性。

多年冻土区与非多年冻土区之间的界线,在水平方向上称为多年冻土南界(北半球),在垂直方向上称为多年冻土下界。随着多年冻土动态变化,南界和下界亦不断发生变化,并且在各种非地带性因素影响下,分界线也往往不是一条直线。

②自极地向低纬度方向,多年冻土分布厚度不断减小。年平均地温相应升高。

③中低纬度高山地区的冻土分布,主要受海拔高程的控制。一般来说,海拔愈高,厚度愈大,地温愈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国多年冻土分布在东北北部地区、西北高山区及青藏高原地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多年冻土的厚度虽然受纬度和高度的控制,但在同一纬度和同一高度处的冻土厚度还有差别,这和其他自然地理条件有关。

大陆性半干旱气候较有利于冻土的形成,而温暖湿润的海洋性气候不利于冻土的发育。【在欧亚大陆内部的半干旱气候区的冻土南界(北纬47°)比受海洋性气候影响较大的北美冻土南界(北纬52°)要更南一些。另外,在纬度和高度相同的条件下,大陆性半干旱气候区的冻土厚度比海洋性气候区的要大。】

砂土导热率较高,易透水,不利于冻土的形成。黏土导热率较低,不易透水,有利于冻土的形成。泥炭的导热率最低,最有利于冻土的发育。

坡向和坡度直接影响地表接受太阳辐射的热量。阳坡日照时间长,受热多于阴坡,因而在同一高度、不同坡向冻土的深度、分布高度和地温状况都不同,冻土的厚度也不同。【根据观测,昆仑山西大滩不同坡向的山坡,在同一高度和同一深度的阴坡地温比阳坡地温要低2~3℃,阴坡冻土的厚度也要大一些,冻土分布下界高度较阳坡低100m。坡向对冻土发育的影响还随坡度减小而减弱,如大兴安岭当坡度为20~30°时,南北坡同一高度处的地温相差2~3℃,随着坡度减小,不同坡向的同一高度地温差减小,冻土厚度的差别也要小一些】

冬季,植被和雪盖阻碍土壤热量散失。夏季,植被和雪盖减少地面受热。因此,在有雪盖和植被的地区,地面年温差减小。【例如大兴安岭落叶松、桦树林区和青藏高原的高山草甸地区,能使地表年温差比附近裸露地面降低4~5℃,永冻层顶面深度变浅,永冻层厚度相对增大,活动层厚度相对减小】

多年冻土区的地貌形成与冻融作用直接相关。

冻融作用:是指冻土层中的水在气温周期性的正负变化影响下,不断发生相变和迁移,使土层反复冻结融化,导致士体或岩体的破坏、扰动和移动的过程。由冻融作用形成的各种地貌,称冻土地貌。

冻融风化是指土层或岩层裂缝中的水,在冬季或夜晚温度下降发生冻结时把岩石涨裂,并因冻结膨胀产生压力而把裂缝附近的岩石压碎成块石和更细的物质,它是冻土区一种最普遍的冻融作用形式。

冻融扰动是指在多年冻土活动层内发生的,因受冻涨挤压而引起的一种土层结构的塑性变形现象。

冻融泥流是指冻土层上部解冻时,融化的水使松散土层达到饱和状态,这种饱含水的土乘因具有可塑性,在中立作用下发生沿斜坡蠕动的现象。

冻拔现象(可以拔石头、树木、桩基):如冻拔树:在纬度高的寒冷地区,当土壤含水量过高时,由于土壤结冻膨胀而升起,连带植物抬起。至春季解冻时,土壤下沉而植物留在原位造成植物根部裸露死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石海、石河和石冰川

石海:在寒冻风化作用下,岩石遭受寒冻崩解,形成巨石角砾,就地堆积在平坦的地面上。

①气温经常0℃上下波动,日温差较大,并有一定湿度,使岩石沿节理反复寒冻崩解。

②地形较平坦,地面坡度小于10°,可使寒冻崩解的岩块不易顺坡移动而保存在原地。

③坚硬而富有节理的块状岩石,如花岗岩、玄武岩和石英岩等,在寒冻作用下常崩解成大块岩块,得以保留在原地。

石海形成后,组成石海的大石块很少移动。同时,石海中又缺少细粒物质而水分较少,冻融分选难以进行,这样石海能长期保存下来。石海常在同一走向、同一岩性和一定高度的山坡上部发育,有一条平整的界限,称石海线。【例如昆仑山的石海线是4900m。石海线比同期雪线高度要低200~300m或400~500m。石海线可大致确定古雪线的高度,石海线是一条重要的气候地貌界线】

石河:在山坡上寒冻风化产生的大量碎屑滚落到沟谷里,堆积厚度逐渐加大,在冻融和重力作用下发生整体运动形成。

石河运动是石块沿着湿润的碎屑下垫面或永冻层的顶面在重力作用下移动,这里温度变化起着重要作用,它会引起碎屑空隙中水分的反复冻结和融解,导致碎屑的膨胀和收缩,促使石河向下运动。

石河运动速度较低,但中央部分流速比两侧流速要快。湿润气候区的石河流速比干燥气候区的要快,石河中的岩块经长期运动,可以搬运到山麓停积下来,形成石流扇。

石河停止运动是气候转暖的标志之一。【当石河不再移动时,角砾表面开始生长地衣苔藓,有时在石河上生长树木或堆积新沉积物。这些石河一般多分布在现在多年冻土的南界(北半球高纬地带)或高山冻土的下界附近】

石:当冰川退缩后,聚集在冰斗和冰川槽谷中的冰破物,在冻融作用下顺谷地下移形成。

石冰川分布在高山森林线以上,由尖角岩屑组成,平面形状很像冰川舌。石冰川的纵剖面常呈上凸的弧形,横剖面中部突起。它的长度一般可达300~400m,宽100m左右。【阿拉斯加最大的石冰川长达3km,末端堤高60m。】

在第四纪松散沉积物的平坦地面上,由冻融和冻胀作用,地面形成多边形裂隙,构成网状,称为多边形构造土。从地表平面看,裂隙组成多边形,从剖面上看,裂隙呈楔形。根据楔子内填充物的不同,又分为冰楔和砂楔。

冰楔:在多年冻土区,地表水周期性注入到裂隙中再冻结,使裂隙不断扩大并为冰体填充,剖面成为楔状,称为冰楔。

冰楔的形成先是地表形成裂隙,地表水注入再冻结而成脉冰,由于脉冰常深入到永冻层中,到温暖季节,上部活动层的脉冰融化消失,永冻层中的脉冰则仍然存在。到了寒冷季节冻土又发生体积不均衡膨胀,原有的裂隙不断扩大。到来年夏季又在裂隙中注入水分,冬季再冻结胀裂,如此反复作用,就形成冰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①有深入到永冻层中的裂隙,并为脉冰所填充。

②冰楔的围岩是可塑性的,水在裂隙中才能冻结、膨胀,围岩不断受挤压变形,冰楔不断展宽。

③需要严寒的气候条件,年平均温度一般为-6~-3℃。

砂楔与冰楔形态相似,但裂隙中填充的不是脉冰,而是松散的砂土,叫砂楔。

砂楔可从冰楔演变而来,当冰楔内的脉冰完全融化后,砂土代替填充于楔内,形成砂楔,所以又把砂楔看成古冰楔。

石环:是由细粒土和碎石为中心,周国由较大砾石为圆边的一种环状冻土地貌。【它们在极地、亚极地以及高山地区常有发育】

石环的直径一般为0.5~2.0m,在极地地区可达十余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石环是冻土中颗粒大小混杂的松散砂砾层,由于饱含水分,经频繁的冻融交替,产生物质分异形成的。

活动层中的大小混杂的砂砾,冬季,先从地面冻结,砂砾层孔隙中的水冻结膨胀,地面和砂砾层中的砾石一起被抬高,砾石的下部尚未冻结而出现空隙,砂土填入或水渗入形成冰透镜体。夏季,活动层上部解冻,由于砾石和砂土的导热率不同,砂土中的冰先融化,地面逐渐回降到原来位置,但砾石下部仍为冻结状态,这时一些大颗粒碎石或砾石却比周围含水砂土位置相对升高。等砾石下部冰开始融化时,砾石周围的砂土向砾石下部移动,填垫在砾石下部,当活动层全部融化后,砾石却相对抬升了一段距离,在这种冻融过程反复作用下,大的石块或砾石就逐渐被顶托到地面。

石圈:斜坡上发育的石环,在重力作用下常成椭圆形,它的前端由大石块构成石堤,这种石环又叫石圈。

石带:在较陡的山坡上,石圈前端常分开,经冻融分选的最大岩块,集中在纵长延伸的裂隙中,形成石带。

冻土层中常夹有未冻结层,未冻结层中的水分在地下慢慢凝结成冰体,使地面膨胀隆起,形成冰核丘。

冰核丘的平面呈圆形或椭圆形,顶部扁平,周边较陡,可达40~50°。冰核丘的顶部表面因地表隆起变形,产生许多方向不一的张裂隙而下陷。

冰核丘规模大小不等。一年生的冰核丘的规模较小,高只有数十厘米至数米;多年生的冰核丘规模较大,高可达十余米至数十米,直径从30m到70m不等。

冰核丘有时能产生爆炸。在夏季气温上升很快,上部冻结层迅速融化,冻结土层急剧变薄,这时如冰核丘内含有气体,承压力很高的地下水就可能发生喷水爆炸。

土溜阶坎:是多年冻土区坡地上的一种地貌现象。当融冰时地表过湿的松散沉积物沿坡向下流动,前端常成一陡坎,叫土溜阶坎。

土溜阶坎高约1m左右,宽4~5m,有的规模还要大一些。成因是多年冻土上部的活动层周期性融化,融化的水受下部永冻层的阻挡不能下渗,结果活动层的松散物质被水浸润,内摩擦减小,在重力作用下就缓缓沿坡向下滑动,如遇阻或坡度变缓,流动的速度减慢,前端就壅塞成一个坡坎。

热融塌陷洼地:是因温度升高,地下冰融化引起地面塌陷所形成的各种洼地。

这种塌陷过程类似喀斯特塌陷过程,而塌陷原因和温度有关,故又称热力喀斯特。

多年冻土上部的温度升高可能是气候周期性的转暖形成的,也可能是人为因素造成的。【如砍伐森林、开垦荒地和人工截流蓄水等都可以使地面温度增高】

热融塌陷洼地发育在斜坡上形成各种滑塌洼地,在平坦地面上形成漏斗状沉陷洼地,洼地内常积水成湖,称热融塌陷湖。

多年冻土发育的高原或平原地区,大大小小的热融塌陷湖星罗棋布。热融塌陷湖形成以后,湖水对湖底土层的传热作用,使底部土层增温,活动层的深度加大,地下冰融化速度加快,湖泊进一步沉陷,直到湖底地下冰全部融化后,湖泊才停止下沉和扩大。

【例1】【2019年全国3卷】

近年来,位于高纬的西伯利亚地区气候发生了明显变化,土地覆被也随之变化,平地上的耕地明显减少,洼地上的草地大量转化为湿地,越年积雪(积雪期超过一年)面积减少。

1. 导致西伯利亚地区土地覆被变化的首要原因是

A. 气温升高 B. 气温降低

2. 湿地面积增加主要是因为当地

A. 洪水暴涨 B. 退耕还湿

C. 地面沉降 D. 冻土融化

3. 西伯利亚地区平地上减少的耕地主要转化为

【分析】本组题以高纬的西伯利亚地区气候的明显变化,土地覆被也随之变化为背景,考查影响区域植被变化的因素,气候变暖的影响。

读材料可知,越年积雪(积雪期超过一年)面积减少,说明积雪融化增多,故首要原因是气温升高,A正确,B错误;降水增多会使越年积雪面积增大,C错误;材料中“洼地上的草地大量转化为湿地”说明洼地上有浅水出露地表,洼地积水增多,降水减少不合题意,D错误。故选A。

由上题分析可知,气温升高会导致冻土融化,地表积水增多,湿地面积增加,D正确;材料中“洼地上的草地大量转化为湿地”说明湿地增加的主要原因不是洪水暴涨、退耕还湿和地面沉降引起,ABC错误。故选D。

由(1)(2)题分析可知,气候变暖使冻土融化,地表水分增多,但平地上较洼地地势高,积水较少,不会有大量的浅水出露地表,减少的耕地主要不会转化为湿地,地表水分增加,适合草类植被生长,故主要转化为草地,B错误,C正确;题干中“高纬的西伯利亚地区”热量不足,难以形成林地植被,A错误;气候上升使冻土融化,地表水分增多,会使植被覆盖增多,不会转化为寒漠,D错误。故选C。

【例2】(2015年全国1卷)

4.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多年冻土分为上下两层,上层为夏季融化,冬季冻结的活动层,下层为多年冻结层。我国的多年冻土分布主要分布于东北高纬度地区和青藏高原海拔地区。东北高纬地区多年冻土南界的年平均气温在-1°~1°,青藏高原多年冻土下界的年平均气温约为-3.5°~2°C。

由我国自行设计、建设的青藏铁路格(尔木)拉(萨)段成功穿越了约550千米的连续多年冻土区,是全球目前穿越高原、高寒及多年冻土地区的最长铁路。多年冻土的活动层反复冻融及冬季不完全冻结,会危及示意青藏铁路格拉段及沿线年平均气温的分布,其中西的滩至安多为连续多年冻土分布区。图b为青藏铁路路基两侧的热棒照片及其散热工作原理示意图。热棒地上部分为冷凝段,地下部分为蒸发段,当冷凝段温度低于蒸发段温度时,蒸发段液态物质汽化上升,在冷凝段冷却成液态,回到蒸发段,循环反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分析青藏高原形成多年冻土的年平均气温比东北高纬度地区低的原因。

(2)图a所示甲地比五道梁路基更不稳定,请说明原因。

(3)根据热棒的工作原理,判断热棒散热的工作季节(冬季或夏季)简述判断依据,分析热棒倾斜设置(图b)的原因。

【答案】(1)青藏高原纬度低,海拔高,太阳辐射强;(东北高纬地区年平均气温低于—1℃~1℃,可以形成多年冻土。)青藏高原气温年较差小,当年平均气温同为—1℃~1℃时,冬季气温高,冻结厚度薄,夏季全部融化,不能形成多年冻土。

(2)甲地年平均气温更接近0℃,受气温变化的影响,活动层更频繁地冻融,(冻结时体积膨胀,融化时体积收缩,)危害路基;甲地年平均气温高于五道梁,夏季活动层厚度较大,冬季有时不能完全冻结,影响路基稳定性。

(3)冬季。依据:冬季气温低于地温,热棒蒸发段吸收冻土热量,(将液态物质汽化上升,与较冷的地上部分管壁接触,凝结,释放出潜热,)将冻土层中的热量传送至地上(大气)。热棒倾斜设置的原因:使热棒能深入铁轨正下方,保护铁轨下的路基(多年冻土)。

【详解】(1)海拔高是导致青藏高原地区气温低的主要原因。和东北地区相比,青藏高原地区纬度较低,冬季获太阳辐射量多,冬季气温高,冻结厚度薄。夏季地表温度高,冻土层融化。青藏高原纬度低、海拔高,太阳辐射强;(东北高纬度地区年平均气温低于-1℃—1℃,可形成多年冻土。)青藏高原气温年较差小,当年平均气温同为-1℃—1℃时,冬季气温高,冻结厚度薄,夏季全部融化,不能形成多年冻土。

(2)观察图中甲地与五道梁地区的温度和纬度差异。甲地年均温高于五道梁地区,甲地冻土层厚度变化大,永久冻土厚度较小,地基土频繁的冻融不稳。甲地年平均气温更接近0℃,受气温变化的影响,活动层更容易频繁的冻融(冻结时体积膨胀,融化时体积收缩),危害路基;甲地年平均气温高于五道梁,夏季活动层厚度较大,冬季有时不能完全冻结,影响中期稳定性。

(3)热棒散热的工作季节为冬季。冬季高原面上气温低,冷凝段温度低于路基温度,蒸发段将液态物质汽化上升,气态物质在此段冷凝转化成液态流回蒸发段。冬季气温低于低温,热棒蒸发段吸收冻土热量(将液态物质汽化上升,与较冷的地上部分管壁接触,凝结释放出潜热),将冻土层中的热量传送至地上(大气)。倾斜设置可增加热棒与地层的接触面积,使热棒能深入铁轨正下方,对地层温度的调节作用更强。使热棒能深入铁轨正下方,保护铁轨下的路基(多年冻土)。

石环是一种特殊的地表形态,下左图为石环形成过程示意图,右图为某地石环景观图.据此完成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5. 石环形成过程中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A. 冻融作用 B. 流水搬运 C. 冰川沉积 D. 风力沉积

6. 砾石上升幅度最大的时段可能是

7. 下列四个地形区中,最可能有石环景观的是

A. 华北平原 B. 四川盆地

C. 柴达木盆地 D. 东北平原

根据材料石环地貌的形成过程为:冬季地表冻结时,颗粒之间的孔隙水结冰(体积变大)使整个地面上升,发生冻胀作用,砾石被抬高。到了春天解冻时,砾石以外的部分都解冻了,地面又下沉,但是砾石以下的粘土尚未解冻,砾石仍然高出地表;慢慢的,砾石下细土部分也解冻了,缩小了体积,留出了空隙,这空隙很快被周围融化的细土充填,结果砾石再不能回到原来的位置。这样的过程经过反复多次,砾石就被挤到土层的表面上来,到达地面后受进一步做水平分选,慢慢就形成了环状的地貌,所以该题选A。

根据上题分析,砾石上升是因为其冬季结冰时,发生冻胀作用,砾石上升,秋季到冬季气温下降幅度大,且土壤中含水量较大,结冰时砾石上升幅度最大,故该题选D。

根据材料其石环地貌的形成原因是冻融作用,四川盆地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冬季温和,不结冰,故B错误;图示显示石环地貌地面组成应由粗细不等的砾石和土壤组成,华北平原和东北平原为河流冲积平原,土壤物质组成较为均匀,不会形成该地貌,故AD错误;柴达木盆地戈壁广布,土层中颗粒大小不均匀,且冬季寒冷,能够形成石环地貌,故该题选C。

【点睛】形成石环的地段一定要岩石块和泥土粗细混杂,并且还要求有充足的水分,气温在零度上下波动的持续时间要长一些。只有这样夹杂在泥土中的石块才会被挤出来。地面还要平坦才能保持石环地貌现象的形态,如果地势坡度大,碎石就会随意滚落就形成不了“石环”的地貌。

某驴友在四川巴朗山考察日记中写到:“穿过如茵的低草,继续上行,终于到达此行的目的地——流石滩。上方不远处雪山巍峨,近处只见山坡上碎石遍布,砂砾石堆积,呈现一片荒凉的景象。不经意间,突然发现,竟有鲜艳的花儿在碎石间坚毅绽放,经人指点,这就是传说中的蓝莲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A. 积雪冰川 B. 高寒荒漠 C. 高山草甸 D. 山地灌丛

9. 流石滩中碎石的形成原理

A. 强烈的昼夜温差,产生寒冻劈碎与冻融风化作用,大块岩石崩裂

B. 冰川广布,风化、侵蚀作用强烈,导致大块岩石崩裂、破碎

C. 大风多,风力侵蚀、搬运、沉积作用强烈,风力搬运、沉积于此

D. 冰雪融水多,地表径流侵蚀作用强烈,后有地表径流搬运、沉积于此

10. 推测蓝莲花的生长特点与习性

A. 植被高大、根系茂密 B. 低温、喜湿、避风

C. 生长期长、灌丛葱郁 D. 速生、叶片厚、根系发达

根据图中“高山冰川”和文字中“如茵的低草”,结合图文中对流石滩特征的描述,可判断流石滩位于高山冰雪带和高山草甸之间,属于高寒荒漠带。故选B。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综合整理

在温度接近冰点的山区,容易产生冻融风化作用,山体岩石的细孔会因为吸收邻近的液态水而不断增大,当温度降低时,水结冰,体积膨胀产生压力,这样的压力引致岩石弱化,最后分裂,形成了大量的碎石,故选A。

高山花卉植株低矮、匍匐在地表,反映了“地势高、气温低,昼夜温差大” 和“多大风”的环境特点。由于白天光照强烈,光合作用强,所以花色鲜艳。故选C。

【点睛】植被的垂直分布可以概括以下规律:①基带为当地典型的植被带。②在各森林地带内,随着海拔高度的升高与随着纬度的增加,植被类型的变化大题一致,垂直带可以看作水平带的缩影。但二者存在差异。如落叶阔叶林带在典型的亚热带以南退出各垂直带,寒温带针叶林也只限于亚热带以北的山地。另一方面,一些山地植被带,如高山灌丛带和高山草甸带是水平带中所没有的。③植被带中每个植被带的下限海拔高度向两极逐渐降低,森林带的上限海拔高度也有类似规律。④垂直带中每个植被带的宽度互不相同,且随气候差异而变化。⑤山体越高,垂直带谱越完整。

中俄石油运输管道北部的512千米穿越了多年冻土区。多年冻土分为活动层和多年冻层上下两层。冻胀丘是指多年冻土区由土和地下水受冻胀作用形成的丘状地形,按其存在时间可划分为季节性冻胀丘和多年生冻胀丘。下左图为中俄石油运输管道某观测站地温变化图,右图为季节性冻胀丘形成剖面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1. 该观测站多年冻土活动层的分布下限是

12. 关于季节性冻胀丘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分布在地势较高处 B. 地下水的存在可以缓解其危害

C. 冬季使石油管道上升 D. 土壤质地与其形成关系不大

据材料可知,多年冻土活动层与土地温度有关,北半球7月土地的温度最高;据图可知,北半球7月地温曲线中6米深的地方地温为0,说明该观测站多年冻土活动层的分布下限是6米,D项正确。故选D。

冻胀丘是指多年冻土区由土和地下水受冻胀作用形成的丘状地形,故应该分布在地势较低处,故A项错误;地下水的存在会加重冻胀丘的危害,故B项错误;冬季冻胀丘膨胀,导致石油管道上升,故C项正确;不同土壤的性质与质地影响冻胀丘的形成,故D项错误。故选C。

多年冻土又称永久冻土,是指持续2年或2年以上的冻结不融的土层。下图示意我国主要山地多年冻土下界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3. 影响东部山地多年冻土下界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

14. 西部山地多年冻土下界较同纬度的东部山地高,主要原因是( )

【分析】试题考查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从图中看,东部山地多年冻土下界随纬度的降低而升高,说明影响东部山地多年冻土下界分布的主要因素是热量,A正确。故选A。

由材料可知多年冻土是指持续2年或2年以上的冻结不融的土层,可分析出影响冻土形成的主导因素是土壤温度和土壤水分,土质软硬和土层厚度对冻土下界影响不大,B、D错。东西部地区相比,纬度相同地区热量条件差别不大,因此土壤温度差别不大,A错。西部山地因距海远,土壤含水量在较高海拔增多,形成冻土,冻土下界上移,因此导致西部山地多年冻土下界较同纬度东部山地高的主要原因是土壤干,C正确。故选C。

冻土是特殊区域自然地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现状和变化对区域整体环境影响极大。下图示意1950年以来黄河源区典型多年冻土区域冻土变化曲线(含模拟预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5. 黄河源区多年冻土发育的原因是

16. 通过模拟预测分析,2050—2070年该地

A. 地温升高幅度不大 B. 深层冻土变化不明显

C. 冻土厚度比较稳定 D. 融化夹层的厚度增大

17. 黄河源区多年冻土的变化带来的影响是

A. 黄河源区植被覆盖率增加 B. 表层土壤含水量增大

C. 黄河源区沼泽湿地退化 D. 黄河源区植被向湿生演变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冻土层的变化及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意在考查学生阅读地理图表的能力,总体难度不大。

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地区,海拔高,气温低,容易有冻土层发育,所以黄河源区多年冻土发育的原因为地势高,故选C。

读图表可知,在年间冻土层厚度逐渐变薄,融化夹层厚度增大,深层冻土变化明显,说明地温升高明显,故选D。

读图可知,多年冻土融化,导致地表水下渗明显,表层土壤含水量降低,B错。湿地沼泽退化,C对。由于水分缺乏,植被覆盖率降低,黄河源区的植被逐渐向旱生演变,AD错。故选C。

冻土退化过程中,地下冰的消融会导致地表发生沉降。在高含冰量冻土区,这种地表沉降伴随着大量冰体的融化往往会形成热喀斯特湖。热喀斯特湖通常是一些外部营力导致高含冰量多年冻土融化形成的。热喀斯特湖形成后,由于积水区域的反射率低,蓄热能力较强,侧向热流也使得周围多年冻土环境发生变化。湖水的热对流过程将会导致其下部多年冻土持续融化甚至融穿。读青藏高原某草甸区热喀斯特湖变化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8. 关于冻土环境变化说法正确的是( )

A. 冻土温度升高,上限上移 B. 冻土温度升高,下限下移

C. 越靠近热喀斯特湖,上限越深 D. 越远离热喀斯特湖,下限越浅

19. 冻土融穿后,可能对该草甸区自然环境产生的影响是( )

A. 冻土厚度自上而下逐渐变薄,地下水水位上升

B. 地下水将不可避免地向地表水转换和流失

C. 湖岸坍塌后退,沼泽、湿地面积扩大

D. 高寒草甸、沼泽草甸植被退化,荒漠化加剧

当冻土温度上升时,冻土融化,会导致上限下移,下限上移,冻土减少,A、B项错误。越靠近热喀斯特湖,热量越丰富,冰土融化越多,上限越深,C正确。越远离热喀斯特湖,冻土融化越少,下限越深,D错误。故选C。

冻土融穿后,湖水和地下水会向下渗流,从而造成地下水水位下降,地下水并不会向地表水转换,A、B错误。随着湖水和地下水向下渗流,湖水面积减少,沼泽和湿地面积减少,C错误。冻土融穿后,湖水和地下水会向下渗流,从而造成地下水水位下降,草甸、沼泽地区地下水源不足,植被枯死,草甸、沼泽退化,荒漠化将加剧,D正确。故选D。

【点睛】冻土层透水能力差,为隔水层。

冻土可分为季节冻土和多年冻土。冬季含冰冻结、夏季全部融化的岩土被称为季节冻土,包括季节冻结层和季节融化层。下图为北半球季节冻结层与季节融化层深度随纬度和海拔的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小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 下列关于季节冻结层与季节融化层的分布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季节冻结层水平分布的范围小

B. 随着纬度的升高,季节融化层厚度增大

C. 季节冻结层多分布在极地附近

D. 随着海拔的降低,季节融化层厚度增大

21. 下列关于冻土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季节冻土阻碍农作物根系向下伸展,不利于农业生产

B. 冻土不利于铁路、公路等交通运输线的建设

C. 多年冻土利于地表水下渗,在地势低洼处易形成沼泽

D. 有植被履盖的冻土层较难融化,其上不适宜建造房屋等

由图中信息可知,随着纬度的升高,季节融化层厚度减小;随着海拔的降低,季节融化层厚度增大;季节冻结层水平分布的范围较大,且多分布在纬度较低的地区。所以选D。

冻土增加铁路、公路等交通运输线建设的难度;多年冻土影响地表水下渗,在地势低洼处,易形成沼泽;季节冻土主要在冬季含冰冻结,夏季全部融化,而农作物生长主要在夏季,有植被覆盖的冻土层,温度较高,较易融化。所以选B。

针对多年冻土表面活动层的反复冻融,我国某铁路修建时为部分路段安装了两侧透风的面板叠瓦式遮阳棚(图 a)。图 b 中曲线示意该铁路某处遮阳棚在暖季(7月至 9 月)某日与冷季(11 月至次年 3 月)某日的棚内及棚外气温变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2. 图中表示暖季某日棚内气温日变化的曲线是

A. 棚外日最高气温高于 5 ℃ B. 棚内气温日变化大于棚外

C. 遮阳棚的作用比暖季小 D. 棚内外气温差异出现在夜晚

24. 该铁路线可能是

A. 青藏铁路 B. 滨绥铁路

C. 北疆铁路 D. 贵昆铁路

首先暖季气温比冷季气温要高,③④排除;同时棚内气温日变化小,棚外气温日变化大,所以②正确①错误。故选B。

据上题分析可知,①②为暖季, ③④为冷季。且③为棚外气温日变化曲线④为棚内气温日变化曲线。据图可知,冷季时棚外日最高气温低于5℃,A错误;棚内气温日变化小于棚外,B错误;据图可知,棚内外气温差异出现在9点-18点的白天,D错误;据图可知,冷季棚内外气温差较暖季棚内外气温差小,说明遮阳棚的作用比暖季小,C正确。故选C。

据图可知,该地暖季时最高气温10℃左右,冷季时最低气温可达-20℃ ,可判断为青藏高原。海拔高,气温低。故选A。

下图所示地区冻土广布,冻土主要有多年冻土和季节性冻土, 季节性冻土日数是指土层中的水被冻结的天数。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5. 假设图中的天气系统以120千米/日的速度向东移动,符合甲地在未来30小时内天气变化特点的是( )

A. 气压升高,气温下降

B. 气压降低,风力减弱

C. 风力增强,天气转阴

D. 风力增强,气温上升

26. 影响图中季节性冻土等日数线走向的主要因素是( )

A. 海陆因素、洋流因素

B. 海陆因素、纬度因素

C. 纬度因素、地形因素

D. 洋流因素、地形因素

【分析】该题考查等压线和冻土。

根据图中给出甲附近纬线度数为45°N,两条经线之间的经度差为40,长度经为4×110×COS45°≈311千米。每日移动120千米,30小时移动约150千米,图中的高压脊移动到甲附近,高压脊控制时天气晴朗,故A、C错;移动后气压降低,移动后等压线变密集,单位距离气压差增大,风力加强,故B错。高压脊控制下明天,气温上升,故选D。

季节性冻土与气温有关,故影响季节性冻土分布与影响气温因素相当。图中季节性冻土等日数线走向可以分成两部分,东段大致东西走向,受纬度因素影响;西段为东北—西南走向,受地形因素影响。所以选C。

热喀斯特指多年冻土区受热融蚀产生类似喀斯特地貌形态的热融地貌,由地下冰融化而产生,又称热喀斯特地貌,分为热融沉陷和热融滑塌两种地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7. 下列区域能够经常见到热喀斯特地貌的是( )

A. 云贵高原 B. 西西伯利亚平原

C. 巴西高原 D. 西欧平原

28. 热融沉陷区域形成的湖泊( )

A. 会继续陷落成溶洞 B. 是岩层弯曲形成的

C. 面积广、水量大 D. 会使冻土层逐渐变薄或被切穿

29. 我国大兴安岭北部发生热喀斯特的形式和时间一般是( )

A. 热融沉陷—夏季 B. 热融沉陷—秋末冬初

C. 热融滑塌—夏季 D. 热融滑塌—秋末冬初

材料中已明确了热喀斯特地貌为冻土中的冰受热融蚀后形成的地貌,因此常见于有冻土且冻土中的冰能够发生融化的区域。云贵高原、巴西高原位于纬度较低的地区,气温较高,没有冻土存在,AC错误。西西伯利亚平原地处高纬度地区,冬季寒冷漫长,冻土广布,B正确。西欧平原虽纬度较高,但受西风带和北大西洋暖流影响,气候温和,也没有冻土形成,D错误。故选B。

溶洞是地表水流入地下的进口,形态与漏斗相似,是地表岩溶地貌与地下岩溶地貌的过渡类型,是流水溶蚀作用形成的,热喀斯特地貌并非喀斯特地貌,A错误。热喀斯特地貌为冻土中的冰受热融蚀后形成的地貌,并非岩层的水平运动形成的,B错误。湖泊面积大小与水量大小受多种因素影响,具有不确定性,C错误。水的比热容较大,温度相对于冻土较高,具有导热性,加速了湖底和湖岸多年冻土的退化速度,使冻土变薄或被切穿,D正确。故选D。

由图可知,热融沉陷湖泊发生在地势平坦地区;热融滑塌发生在地势起伏较大地区,AB错误。大兴安岭北部地势起伏大,夏季气温高,冻土中的冰易融化,故会出现热融滑塌,C正确。秋末冬初气温低,冻土不会融化,不会出现热融滑塌,D错误。故选C。

30. 下图示意新疆部分地区环境及景观。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目前新疆的许多地方仍然存在着大规模、远距离的游牧(季节性转场)现象,即随着季节的变换,牧民们在盆地和山地间的不同海拔高度上,相应地变换着牧场。(如图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甲山峰高寒荒漠带平坦的山坡处,常出现由大小不一碎石组成的高山流石滩(如图乙),请运用外力作用的原理推测流石滩的形成过程。

【答案】地表岩石受到强烈温差变化(或冻融)的风化作用,发生崩解和破碎;受到冰川和冰雪融水等外力侵蚀后;并被(冰川、冰雪融水、重力等)搬运;到地势比较平坦的山坡处堆积而成。

【分析】本题以天山自然带垂直分布图为切入点,设置道试题,考查学生利用地理信息综合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详解】题目要求,用具体的外力作用类型,表述形成过程。该地位于新疆的山区,位于内陆地区,昼夜温差大,地表岩石受到强烈温差变化或冻融的风化作用,发生崩解和破碎,形成大小不一的碎石;且从图中可以看出,甲山峰海拔较高,有冰雪带分布,地表岩石易受到冰川和冰雪融水等外力侵蚀,并被冰川、冰雪融水、重力等搬运到地势较低的地区,在地势比较平坦的山坡处搬运作用减弱,而堆积下来形成流石滩。

31.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俄石油运输管道——漠(河)大(庆)线,全长953千米,其中北部的512千米穿越了多年冻土区。多年冻土分为活动层和多年冻层上下两层。地理学者研究发现多年冻土区的融沉、冻胀丘、冰锥等对管道的安全性构成了潜在的威胁。冻胀丘是由于地下水受冻结,地面和下部多年冻土层的遏阻在薄弱地带冻结膨胀,使地表变形隆起,称冻胀丘,按其存在时间可划分为季节性冻胀丘和多年生冻胀丘。季节性冻胀丘每年冬季发生,夏季消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指出加格达奇多年冻土活动层和多年冻层的分界深度,并分别说明其季节特征。

(2)简述图2季节性冻胀丘的形成原因。

(3)说明季节性冻胀丘对管道的危害。

【答案】(1)6米 多年冻土活动层冻土夏季融化,冬季冻结;6米以下的多年冻土层全年地温小于0℃,全年处于冻结状态。

(2)该地地势低洼;夏季有沼泽分布 ;有稳定的地下水补给 ;土壤含水量大 ;冬季过湿土壤冻结 ;体积膨胀上升形成冻胀丘。

(3)夏季冻土融化,管道沉降 ;冬季土壤冻结的挤压力抬升管道;反复冻融使管道位移发生弯曲变形。

【详解】(1)多年冻土活动层冻土夏季融化,冬季冻结;6米以下的多年冻层全年地温小于0℃,全年处于冻结状态。

(2)季节性冻胀丘的形成原因,可以从地形、水源补给、土壤含水量、气温等方面进行回答。

(3)季节性冻胀丘对管道的危害,可以从抬升管道、发生弯曲变形等方面回答。

32.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冻土是指温度低于0℃并含有冰的土壤和岩石,地下水为冻土发育提供了水分条件。冻土可分为多年冻土和季节性冻土。多年冻土分为上下两层,上层为暖季融化、寒季冻结的活动层,下层为多年冻结层(又称永冻层);季节性冻土则只有活动层,在暖季全部消融。

第四纪以来,祁连山大幅隆起,冻土发育。下图为祁连山木里河某段河谷,地表年均温约-0.5℃~-1.76℃。除河床及近岸区为季节性冻土外,其他区域为多年冻土。河谷平原多松散堆积物且厚度较大,其多年冻结层之下有常年存在液态地下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简析祁连山隆起对当地冻土发育的作用。

(2)受地表覆被与水分影响,该地河谷平原多年冻土的活动层厚度较基岩山区薄,试作出合理解释。

(3)判断河谷平原多年冻结层之下液态地下水的直接补给源(雨水、河水或冰雪融水),并说明判断依据。

(4)观测显示,近年来该地地表年均温逐年递增,推断该现象对当地多年冻土的影响。

【答案】(1)山脉大幅隆起,该地海拔升高,地表年均温下降到0℃以下;山地降水增加,(暖季)地表水下渗,地下水补给增强。

(2)河谷平原区相较于基岩山区,覆被与水分条件较好;夏季,覆被使地表吸收太阳辐射减少,水分比热容大,地表升温慢,地温低,融化厚度小。

(3)补给源:河水。判断依据:受多年冻结层阻隔,夏季降水、冰雪融水均不能直接下渗至多年冻土层之下;河流在多年冻土边界外,河水可下渗、补给到多年冻结层之下。

(4)导致多年冻土分布面积缩小(部分呈岛状分布);融冻期延长,冻结期缩短(活动层融化开始时间提前,冻结开始时间延后);活动层厚度增大,冻结层厚度缩小。

【详解】(1)祁连山隆起对当地冻土发育的作用主要从地形对气温、水分条件的影响进行分析。由材料可知“冻土是指温度低于0℃并含有冰的土壤和岩石,地下水为冻土发育提供了水分条件”从气温看,山脉大幅隆起,该地海拔升高,地表年均温下降到0℃以下;从地下水来看,山地降水增加,(暖季)地表水下渗,地下水补给增强。

(2)河谷平原多年冻土的活动层厚度较基岩山区薄主要从热力性质差异对活动层的影响角度分析。由于河谷平原区相较于基岩山区,覆被与水分条件较好,覆被区较基岩热容量大,升温和降温速度慢;夏季,覆被使地表吸收太阳辐射减少,水分比热容大,地表升温慢,地温低,融化厚度小,活动层薄,永冻层厚。

(3)考查水体补给关系。受多年冻结层阻隔,夏季降水、冰雪融水均不能直接下渗至多年冻土层之下,河流在多年冻土边界外,河水可下渗、补给到多年冻结层之下,所以河谷平原多年冻结层之下液态地下水的直接补给源为河水。

(4)地表年均温逐年递增,推断该现象对当地多年冻土的影响要从气温升高对冻土面积、时间及类型变化。由于气温升高,适宜冻土形成的温度条件发生变化,使得冻土层面积减少,时间变短。冻土分为多年冻土和季节性冻土,气温升高,季节性冻土增加,而多年冻土(冻结层)变薄。

33.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面要求。

材料一多年冻土分为上下两层,上层为夏季融化、冬季冻结的活动层,下层为多年冻结层。我国的多年冻土主要分布于东北高纬地区和青藏高原高海拔地区。东北高纬地区多年冻土南界的年平均气温在-1~1℃,青藏高原多年冻土下界的年平均气温约-3.5~-2℃。

材料二2018年12月5日,西藏自治区定日县珠峰管理局发布公告称,从即日起,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进入珠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绒布寺以上核心区域旅游。也就是说,游客前往珠峰的最近位置为距离大本营约2公里的绒布寺,不再允许前往以前普通游客的目的地—珠峰大本营(图b)。但是依法合规的登山、科考活动仍可进行。2018年珠峰景区接待游客超过14万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分析青藏高原形成多年冻土的年平均气温比东北高纬地区低的原因。

(2)图a所示甲地比五道梁路基更不稳定,请说明原因。

(3)关闭珠峰大本营是否有必要,引起了网友们的争议。请表明你的观点,并说明理由。

【答案】(1)青藏高原纬度低,海拔高,太阳辐射强;(东北高纬地区年均气温低于-1~1℃,可以形成多年冻土。)青藏高原气温年较差小,当年平均气温同为-1℃~1℃时,冬季气温高,冻结厚度薄,夏季全部融化,不能形成多年冻土。

(2)甲地年平均气温更接近0℃,受气温变化的影响,活动层更频繁地冻融,(冻结时体积膨胀,融化时体积收缩,)危害路基;甲地年平均气温高于五道梁,夏季活动层厚度较大,冬季有时不能完全结冰,影响路基稳定性。

(3)赞同:地处高海拔地区,生态脆弱,一旦破坏,很难恢复,环境压力大;游客数量过多,车辆尾气及游客随身丢弃的废弃物,对当地环境地造成严重污染;从珠峰大本营到绒布寺,下撤距离短,对于人们观赏雄伟的珠峰没有任何影响;依法合规的登山、科考等活动依然可以正常开展。(言之有理,可酌情得分)

反对:可以带动区域经济发展,推动社会进步;促进当地群众的就业,增加收入,脱贫致富;由于珠峰的非凡性和独特性,可以满足许多游客的心愿;制定严格的管理措施,加强对游客进行教育;根据环境容量,制定合理的游客数量。(言之有理,可酌情得分)

【分析】本大题以青藏高原为背景,以相关图文信息为材料,设置三道小题,涉及冻土成因及影响、青藏地区旅游活动的利弊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利用题中信息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详解】(1)青藏高原形成多年冻土的年平均气温比东北高纬地区低的原因应从光照、温差等方面进行分析。青藏高原纬度低,海拔高,空气稀薄,太阳辐射强,冻土容易获得热量而融化;东北高纬地区年均气温低于-1~1℃,因年温差大,冬季气温很低,且持续时间长,形成的冻土面积大,深度深,夏季很难全年融化,可以形成多年冻土。而青藏高原受地势影响,气温年较差小,当年平均气温同为-1℃~1℃时,冬季气温偏高,冻土形成的厚度薄,夏季全部融化,不能形成多年冻土,因此青藏高原形成多年冻土的年平均气温比东北高纬地区低。

(2)图a所示甲地比五道梁路基更不稳定的原因应从气温及变化进行分析说明。图中显示,甲地年平均气温为-2℃~-4℃,与五道梁(-5.6℃)相比, 甲年平均气温更接近0℃,当地一年中气温在0℃以上的时间会更多,受气温变化的影响,活动层更频繁地冻融,由于冻结时体积膨胀,融化时体积收缩,使得路基容易被冻融作用破坏;图中显示,甲地年平均气温高于五道梁,夏季气温较高,持续时间较长,因此冻融活动层厚度较大,冬季有时不能完全结冰,从而影响路基稳定性,因此甲地比五道梁路基更不稳定。

(3)本大题为开放性试题,要求学生明确表明观点,切忌模棱两可,然后根据表明的观点阐述理由。

如果赞同关闭珠峰大本营,则理由应从环境保护、关闭后的影响等方面进行说明。地处高海拔地区,气候高寒,生态系统简单,生态脆弱,一旦破坏,很难恢复,珠峰大本营的存在,导致旅客过多,给当地环境造成的压力大;如果关闭珠峰大本营,大本营原址的游客数量可以降低,车辆尾气及游客随身丢弃的废弃物减少,有利于当地环境的恢复;关闭珠峰大本营,大家可以从绒布寺观赏雄伟的珠峰,对旅游体验并没有多少影响;关闭珠峰大本营,依法合规的登山、科考等活动影响不大,依然可以正常开展。

如果反对关闭珠峰大本营,则理由应从旅游经济效益、旅游体验、严格管理等方面进行分析。珠峰大本营的存在,可以带动区域经济发展,促进当地群众的就业,增加收入,脱贫致富,有利于当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珠峰大本营的存在,可以让游客更亲切的感受和体验珠峰的非凡性和独特性;至于珠峰大本营的存在带来的环境压力,可以根据环境容量,制定合理的游客数量,通过制定严格的管理措施,加强对游客进行教育,约束旅客行为,减轻对环境的破坏。

34.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冻土,按照冻结时间的长短,可分为季节冻土和多年冻土两类。多年冻土分为上下两层,上层为活动层,下层为长年冻结的永冻层。加拿大多年冻土面积为390—490万平方公里,占其国土面积的40%—50%。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加拿大的冻土融化和衰减正在加剧,大约13.5万平方公里正在经历多年冻土的衰减和崩溃,使得南部地区的土地,局部新增了大小不一的积水地带。下图(左)为加拿大南北向冻土剖面 ;下图(右)为加拿大南部地区新增的积水地带景观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结合材料,描述加拿大南北向冻土层的变化特点。

(2)分析加拿大南北部地区冻土层差异的原因。

(3)结合材料,请从冻土变化的角度,分析近年来加拿大南部地区新增积水地带的成因。

【答案】(1)读图加拿大南北向冻土剖面图,可知加拿大冻土层的厚度向北增大,南北向冻土层的厚度从低纬度向高纬度方向逐渐增厚。同时注意冻土层包括活动层和永冻层,其中活动层的厚度,从低纬度向高纬度方向逐渐减小;永冻层的厚度,从高纬度向低纬度方向逐渐减小,且冻结状态逐渐改变,从高纬度的连续多年冻土带向低纬度的岛状冻土带变化。
(2)加拿大南部较北部地区纬度低,太阳高度角较大,获得的太阳辐射较多,温度高,北部冻土层较厚;而北部地区受来自极地地区的寒冷气流影响较大,温度低,因此南部冻土层较薄。南部地区因纬度低,年均温较北部地区高,且年较差较小,冻土处于反复冻融状态,所以南部表层活动层较厚,且将永冻层分隔层分隔成岛状分布。
(3)全球气候变暖,加拿大南部地区随着气温升高,冻土融化明显,活动层范围扩大,土层松动,地表易塌陷,形成洼地;同时,随着温度升高,冻土不断消融,土壤含水量增多,汇入洼地形成积水地带。

【详解】(1)从图中读出加拿大南北向冻土层的厚度从低纬度向高纬度方向逐渐增厚;活动层的厚度,从低纬度向高纬度方向逐渐减小;永冻层的厚度,从高纬度向低纬度方向逐渐减小,且冻结状态逐渐改变,从高纬度的连续多年冻土带向低纬度的岛状冻土带变化 。

(2)原因主要是纬度变化带来的气候变化。加拿大南部较北部地区纬度低,太阳高度角较大,获得的太阳辐射较多,温度高;北部地区受来自极地地区的寒冷气流影响较大,温度低,因此南部冻土层较薄,北部冻土层较厚。南部地区因纬度低,年均温较北部地区高,且年较差较小,冻土处于反复冻融状态,南部表层活动层较厚,且将永冻层分隔层分隔成岛状分布(分散块状分布)。

(3)主要从全球气候变暖分析,加拿大南部地区冻土融化,土层松动,地表易塌陷,形成洼地;同时,随着冻土的消融,土壤含水量增多,汇入洼地形成积水地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梅里雪山—心中的日月

梅里雪山位于德钦县东北部10公里处,是滇藏界山,传说是藏传佛教尼玛派的分支枷居巴的保护神。梅里雪山又称雪山太子,当地藏民视为“神山”,平均海拔在6000米以上的有13座山峰,称为“太子十三峰”。它是康巴藏族人民心中的圣山,主峰卡格博峰海拔高达6740米,是云南的第一高峰。太子雪山以其巍峨壮丽、神秘莫测而闻名于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冈仁波齐—众神的居所

冈仁波齐位于中国西藏阿里地区普兰县境内,是冈底斯山的主峰。冈仁波齐峰形似金字塔,四壁非常对称。由南面望去可见到它著名的标志:由峰顶垂直而下的巨大冰槽与一横向岩层构成的佛教万字格。冈仁波齐在西藏话中的意思是:神灵之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3、阿尼玛卿—黄河之父

阿尼玛卿雪山也称积石山或玛积雪山。它坐落在青海省的东南部,山上冰雪连绵,终年不化,冰川面积约150平方公里,是黄河流域最长最大的冰川。奇异的冰川世界,千姿百态,晶莹夺目,成为黄河上游的巨大固体水库。

阿尼玛卿的涵义就是“黄河流经的大雪山爷爷”。藏族人民称阿尼玛卿为“博卡瓦间贡”,即开天辟地九大造化神之一,被称为斯巴侨贝拉格,专掌安多地区的山河浮沉和沧桑之变,是藏族的救护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4、尕朵觉悟—最神秘的神山

尕朵觉悟位于青海省玉树州称多县尕朵乡,它和西藏冈仁波切、云南梅里雪山、青海阿尼玛卿山并称藏传佛教四大神山,这是玉树人自视为其守护神的千古名山。其山势巍峨、险峻,具有一种粗犷的雄性美。整个尕朵觉悟是由一系列千姿百态的山峰组成的群山体,主峰海拔5470米,平均海拔4900米。其主峰山势雄伟、险峻,其他山峰则十分象形,奇特的山形似鬼斧神工,造就了一系列美丽的传说。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综合整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5、乔戈里—世界第二高峰

乔戈里峰座落在喀喇昆仑山的中段。“乔戈里”,塔吉克语,意为“高大雄伟”。乔戈里峰海拔8611米,它是喀喇昆仑山脉的主峰,也是世界上第二高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6、珠穆朗玛—心灵的守望

珠穆朗玛峰位于定日县境内,是世界第一高峰。藏语中,“珠穆”的意思为女神,“朗玛”为第三,珠穆朗玛峰也就是当地人民所亲切称呼的“第三女神之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7、南迦巴瓦—云中的天堂

南迦巴瓦峰位于西藏东南林芝地区墨脱县境内,海拔7782米,排在世界最高峰行列的第15位。南迦巴瓦在藏文中有多重解释,一为“雪电如火燃烧”、另为“直刺蓝天的长矛”。藏族人历来将其视为通天之路,神灵的居所,凡人不可打扰的圣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8、贡噶雪山—风止步的地方

贡嘎山位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境内,海拔高度7556米,是横断山脉的最高峰,也是四川省的第一高峰,素有“蜀山之王”的美誉。贡嘎山,藏语意为“圣洁的神山”,全山高峻挺拔,风光奇丽,积雪终年不化,远远望去,浮现在茫茫云海之上,庄严神秘,令人肃然生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9、念青唐古拉峰—草原上的天堂

念青唐古拉峰,海拔7162米,是念青唐古拉山山脉的最高峰。位于中国西藏自治区当雄县境内。念青唐古拉,藏语意为“灵应草原神”,由此可见藏民对它的崇敬相希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0、托木尔峰—天山之巅

托木尔峰,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温宿宿县境内。海拨7435米,是天山山脉的最高峰。“托木尔”,维吾尔族语,意为“铁山”,她地形崎岖,峰峦峻拨,冰雪嵯峨,自然景色奇丽壮观,海拔6995米的汗腾格里峰与之遥相呼应,峰区冰川交错密接,好似条条玉龙,飞舞于寒山空谷之中。

推荐关注防失联纯地理知识公众号——谭老师讲地理

注:本文由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综合自各地理公众号等,一并致谢!若引用不当可以随时文末留言联系注明来源或删除,欢迎大家标注来源转载、文末点击分享、收藏、点赞、在看就是我们更新的动力!点击阅读原文,获取更多产品。期待同学们每天在已阅文章下方留言打卡”。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气候变暖了多少度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