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轩辕和神农被尊称为什么”和“神农”分别指谁?

女娲为什么拜三皇,伏羲女娲还有谁是三皇

  • 女娲神农伏羲三神的来历与联系
  • “三皇”之一“女娲” 传说是什么
  • 一、女娲为什么要朝贺三皇

    地位比他们低呗。比如是你,你难道还去潮河你儿子不成吗

    二、女娲神农伏羲三神的来历与联系

    没什么关系啊… 女娲造人 神农尝百草 伏羲洛河书盘古死后,精气神分别化成了女娲、神农、伏羲

    伏羲和女娲是兄妹关系,后来又结婚了,伏羲是上古华胥国的国君,他们和神农没有关系,不过后羿是伏羲的哥哥,他是有穷国的国君

    天地出开!盘古身化万物!女娲和伏羲有人说是兄妹,也有人说是夫妻!女娲造人,出现了三皇分别是人皇轩辕氏,地皇神农,天皇伏羲!

    三、“三皇”之一“女娲” 传说是什么

    答:女娲是中国远古时期的女王,也是“三皇”之一。她是伏羲的妹妹,因为她生下来的时候很像娲,所以叫“女娲”。女娲的能力很大,在中国神话里她和西方的上帝差不多。她每天都能创造很多很多的东西,她的一小段肠子就产生了10个神,她在正月初一造出了鸡,初二造出了狗,初三造出了羊,初四造出了猪,初五造了牛,初六造了马,在初七的时候,女娲把水倒进黄土里,和成泥,然后按照自己的样子捏人。但是这样造人很慢,女娲就用一个藤条蘸着泥浆,甩到地上,就变成了很多很多的人。但甩泥浆造人还是太慢,女娲就让男人和女人结婚来生育,所以人就越来越多了,她也不用自己造人了。女娲还给人制定了结婚的习俗,所以后来的人把她称为“神媒”,也就是婚姻之神。很多希望有美好婚姻的人都去向她祈祷。哥哥伏羲死后,大家推选女娲做了女王,但有个叫共工的不服从她,想夺取王位,女娲派兵讨伐他,把他打败了。共工往西逃跑,见到一座高山,山上有根粗大的石柱,向上延伸到云里,就生气地用头把石柱撞断了。原来这根柱子是顶着天的,石柱一倒,天就有了个大洞。女娲于是炼了五色石来补天,然后割下鳖的脚代替石柱,在四方顶住了天。但天还是不平衡,西北高,东南低,所以河流都向东南流,流到了海里。这就是现在中国大陆地形形成的神话。因为女娲补天的那天是正月二十,所以后来的人们在这一天都要做一个圆饼放在房顶上,叫“补天穿”。女娲还发明了竹笛,叫“芦笙”,现在中国南方一些地方的男女青年就用这种竹笛来谈恋爱。

    四、三皇五帝分别指的是谁

    三皇五帝是历史人物“三皇”与“五帝”的合称。
    他们都是中国原始社会的部落首领或部落联盟首领,因其杰出或伟大,被后人尊之为“皇”或“帝”。
    三皇指的是:燧人、伏羲、神农;五帝指的是:黄帝、颛顼、帝喾、尧、舜。
    三皇五帝的存在时间,现在,已经不可考,仅仅知道在夏朝之前,或许离夏朝之前还很远。

    所谓“三皇五帝”是历史学界专家们对中国上古时期所有部落联盟首领的概括性简称,并非确指。
    三皇五帝,并不是真正的帝王,仅上古时期出现的为人类作出卓越贡献的部落首领或部落联盟首领,后人追尊他们为“皇”或“帝”。
    人民则把他们敬为神灵,以各种美丽的神话传说来宣扬他们的伟大业绩。
    “三皇五帝时代”,又称“上古时代”、“远古时代”或“神话时代”。
    也可以简称为“三皇五帝”。
    三皇五帝率领民众开创了中华上古文明。

    燧人氏:燧明国(今河南商丘)人,风姓,名允婼;华夏族人,五氏之一。
    燧人氏钻木取火,成为中国古代人工取火的发明者,教人熟食,结束了远古人类茹毛饮血的历史,开创了中国火文明,被后世奉为“火祖”。
    在《尚书大传》等著作增补“三皇五帝”中被列为三皇之首,奉为“天皇”,尊称“燧皇”。
    道教文献则称燧人氏为“人皇”:天皇生地皇,地皇生人皇。
    伏羲氏、神农氏等五帝是其后裔。
    燧人氏为有巢氏与缁衣氏之子,妻华胥氏,生伏羲氏、女娲氏。
    他是宓妃与女登(任姒)的祖父。

    伏羲:华夏民族人文先始,三皇之一,亦是与女娲同为福佑社稷之正神。
    楚帛书记载其为创世神,是中国最早的有文献记载的创世神。
    风姓,又名宓羲、庖牺、包牺、伏戏,亦称牺皇、皇羲、史记中称伏牺,在后世与太昊、青帝等诸神合并,在后世被朝廷官方称为“太昊伏羲氏”,亦有青帝太昊伏羲(即东方上帝)一说。
    燧人氏之子,生于成纪,定都在陈地。
    所处时代约为旧石器时代中晚期。
    伏羲是古代传说中的中华民族人文始祖,是中国古籍中记载的最早的王,是中国医药鼻祖之一。

    神农:炎帝,是中国上古时期姜姓部落的首领尊称,号神农氏,又号魁隗氏、连山氏、列山氏,别号朱襄 (尚有争议,也有说朱襄氏部落曾有三代首领尊号炎帝 )。

    传说姜姓部落的首领由于懂得用火而得到王位,所以称为炎帝。
    从神农起姜姓部落共有九代炎帝,神农生帝魁,魁生帝承,承生帝明,明生帝直,直生帝氂,氂生帝哀,哀生帝克,克生帝榆罔,传位五百三十年。
    相传炎帝牛首人身,他亲尝百草,发展用草药治病;他发明刀耕火种创造了两种翻土农具,教民垦荒种植粮食作物;他还领导部落人民制造出了饮食用的陶器和炊具。

    黄帝(公元前2717年-公元前2599年):古华夏部落联盟首领,中国远古时代华夏民族的共主。
    被尊为中华“人文初祖”。
    据说他是少典与附宝之子,本姓公孙,后改姬姓,故称姬轩辕。
    居轩辕之丘,号轩辕氏,建都于有熊 ,亦称有熊氏。
    也有人称之为“帝鸿氏”。
    史载黄帝因有土德之瑞,故号黄帝。
    黄帝以统一华夏部落与征服东夷、九黎族而统一中华的伟绩载入史册。
    黄帝在位期间,播百谷草木,大力发展生产,始制衣冠、建舟车、制音律、作《黄帝内经》等 。

    颛顼(公元前2342-公元前2245年):是中国上古部落联盟首领,“五帝”之一,姬姓,名乾荒;是黄帝之孙,昌意之子 ;中华人文始祖之一。
    颛顼因佐少昊有功,被封于高阳(今河南开封市杞县高阳镇)。
    少昊死后,共工氏与颛顼争夺帝位,颛顼打败共工,继少昊主政 ,号“高阳氏”。
    颛顼去世后,由黄帝曾孙、玄嚣(少昊)之孙、蟜极之子帝喾继位。
    在流传下来的神话传说中,颛顼是主管北方的天帝。
    《史记·五帝本纪》记载颛顼:“静渊以有谋,疏通而知事”。

    帝喾(前2275—-前2176年),高辛氏,姬姓,名俊,华夏族。
    生于高辛(今河南省商丘市睢阳区高辛镇),故号高辛氏 ,黄帝曾孙,上古时期部落联盟首领,五帝之一,是《山海经》里天帝帝俊的原型。
    姬俊的祖父玄嚣(少昊)是黄帝元妃嫘祖的长子,父亲名叫蟜极。
    姬俊5岁时(前2270年)受封为辛侯,15岁(前2260年)辅佐叔父颛顼,前2245年(颛顼78年)颛顼死后,时年30岁的姬俊继承帝位,成为天下共主,以亳(今河南商丘)为都城,以木德为帝,号高辛氏,当年改元为帝喾元年。
    前2245—-前2176年在位,深受百姓爱戴。
    享寿100岁;死后葬于故地高辛,建有帝喾陵。
    春秋战国后,被列为“三皇五帝”中的第三位帝王,帝喾前承炎黄,后启尧、舜,奠定华夏根基,是华夏民族的人文始祖,商、周两朝先祖,帝挚、弃、契、帝尧之父。

    尧(前2188-约前2089)传说中的中国上古时期部落联盟首领,古唐国(今山西临汾尧都区)人,“五帝”之一。
    在传说中,尧是帝喾与庆都之子,姓伊祁,名放勋。
    十五岁,被封于唐(今山西临汾),故又称唐尧。
    他团结亲族、联络友邦、征讨四夷、统一华夏。
    爱民勤政、富而不骄、怒而不烦、仁德如天。
    主政期间,派鲧治水,制定历法,整饬百官。
    在位70年时,访遍天下贤士,得到舜,并把首领之位传给了舜。
    让位二十八年后,病逝于雷泽,葬谷林(山东鄄城)。
    被司马迁视为“理想的君主”。

    舜(约公元前2187- 约公元前2067),轩辕黄帝八世孙。
    姚姓,妫氏,名重华,字都君,山东濮州姚墟(今河南省范县和山东省鄄城县)人。
    中华民族共同始祖之一,父系氏族社会后期东夷部落首领,“三皇五帝”之一。
    舜帝是中华道德文化的鼻祖。
    《史记》所载:”天下明德,皆自虞舜始”。
    舜帝文化精神之魂,可称为“德为先,重教化”,成为推动由野蛮走向文明的历史转捩时期的重要推手,成为中华文化三座里程碑之一。

道教神话中天帝主要有五个,分别是:玉皇大帝、四御(中天紫微北极大帝,勾陈上宫天皇大帝,南极长生大帝,承天效法后土皇地祇)。此外还有东王公、五方五老、三十二天帝等天帝。

玉皇大帝全称昊天金阙无上至尊自然妙有弥罗至真玉皇上帝,又称“昊天金阙玉皇玄穹高上帝”“玉皇大天尊”、“昊天通明殿玉皇大帝”、“玄穹高上帝”。

玉皇全号是“太上开天执符御历含真体道金阙云宫九穹历御万道无为通明大殿昊天金阙玉皇大天尊玄穹高上帝”

玉皇大帝居于太微玉清宫,统领三界十方诸神与四生六道芸芸众生,并权衡世间一切兴隆衰败、吉凶祸福。是三清之下,四御之上的大神。玉皇大帝在汉族民间信仰影响中是极大,往往民间拜天公的仪式也几乎超越了三清的规格,比一般神明来得隆重。

另外,玉皇大帝乃是道教神祇,并非佛教与印度文化中的“帝释天”。道教认为人应修性守道,清静寡欲,否则迷沦有欲,淆乱本真。不能返朴归根,与道同体,其神便入五道。道教仙真教人修炼纯阳,秽质炼化,只留一团阳气,阳气清轻上浮而属天,自然上升为仙,不在五行中,脱离阴阳二炁的束缚,而不受业报轮转之苦。

四御为道教天界尊神中辅佐“三清”的四位尊神,所以又称“四辅”。他们的全称是:北极紫微大帝、南极长生大帝、勾陈上宫天皇大帝、承天效法后土皇地祇。《修真十书》卷七《丹诀歌》中说:“九九道至成真日,三清四御朝天节。

《道法会元》称“三清”、“四御”为“七宝”,认为三清是宇宙万物的创造者,四御是统率天地的万神者。此外,四御还协助玉皇执掌天道。

四御是统率天地万神者,此外,四御还协助玉皇大帝执掌天道。

北极紫微大帝:协助玉皇执掌天道,执掌天经地纬、日月星辰。又统领北斗等诸星斗,司掌众生寿命祸福。并且在幽冥界化身北阴酆都大帝执掌罗酆,统领幽冥诸事。领北极四圣节制三界群魔。为万象之宗师、万星之教主。

勾陈上宫天皇大帝:职责是辅佐玉皇权衡南北两极和天、地、人三才。协助中天北极并主持人间兵革皇权之事。

后土皇地祗:又称后土娘娘,其职责是掌管山岳土地变化及诸山神、地祇和三山五岳大帝等大神,并节制劫运之事。

南极长生大帝:可说是元始天尊之元神分身,并不是是寿星南极老人。

协助玉皇执掌和四时气候之神。

能呼风唤雨,役使雷电鬼神,亦控制万物祸福生发之枢机,故号都雷教主霹雳伽助天尊。

上座掌神霄玉清府号玉清真王,总揽三十二天八区,而号统天元圣天尊;于浩劫中能济度群生,普化众生,下化身九天应元雷声普化天尊,为雷霆神部之根祖。

同时位列神霄九宸大帝之首。

最早的是昊天上帝,也是华夏至高神其次是五方天帝(伏羲 轩辕 神农 颛顼 少昊)然后玉皇大帝是道教的天帝,在三清之下楚国的天帝是东皇太一,山海经的天帝是帝俊

天庭五帝分别为中央天帝黄帝、东方天帝太昊、西方天帝少昊、南方天帝炎帝、北方天帝颛顼。

中央天帝黄帝,掌管土神,手中一绳掌管八方。

东方天帝太昊,辅佐大臣,木神句芒,手中一规,为春神。

西方天帝少昊,辅佐大臣,金神蓐收,手中一曲尺,为秋神。

南方天帝炎帝,辅佐大臣,火神祝融,手中一秤,为夏神。

北方天帝颛顼,辅佐大臣,水神玄冥,手中一锤,为冬神。

1、中央玉皇大帝——黄帝。掌土神后土,手中一绳,掌管八方。

2、西方太极天皇大帝(斗姆元君之长子,紫薇大帝之兄,北斗七星之兄)——少昊,辅佐大臣:金神蓐收,手中一曲尺,为秋神。

3、北方北极中天紫微大帝(斗姆元君二子,勾陈天皇大帝之弟,北斗七星之兄,以及上司)——颛顼,辅佐大臣:水神玄冥,手中一锤,为冬神。

4、南方南极长生大帝统天元圣天尊,又名玉清真王,为元始天王之子,太乙救苦天尊之兄,玉皇之右侍——炎帝,辅佐大臣:火神祝融,手中一秤,为夏神。

5、东方东极青华大帝太乙救苦天尊,为玉清真王之弟。元始天尊九阳之炁化身,玉皇之左侍——太昊 ,辅佐大臣:木神句芒,手中一规,为春神。

炎帝神农三皇五帝之一,传说是湖北随州的地方民间传说之一,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继女娲伏羲之后,不知隔了若干年代,又出现了一个太阳神炎帝。他和兽身人脸的火神祝融共同治理着南方一万二千里的地方,是南方的天帝。

湖北省神农架地区传统民间关于神农氏的传说故事极为丰富多彩。炎帝神农氏在这一带搭架采药、惩恶扬善、为民谋利的事迹,在这里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仅1990年出版的《神农架民间故事集》一书,就收录了与神农氏有关的传说故事几十篇。炎帝神农。

这些传说故事表明,神农氏曾踏遍神农架的千山万水:他架木为巢,供老百姓居住;他搭架采药,编写药书,为民治病;他斗凶兽、惩恶人,弘扬了人间正气;他教民稼穑、养蚕、纺织、种树、采茶、制陶、制末耜、饲养禽畜、创集市贸易、作琴瑟、创歌舞,与民同乐,出现了太平盛世。

汉朝时期因为谶纬之书盛行,出现”六天“说,及天帝”太一“以及五方天帝,五方天帝即五个都人类历史做出重大贡献的五位先辈们,他们分别是中央天帝黄帝(轩辕氏)、东方青帝伏羲(太昊式)、西方白帝少昊(金天氏)、南方赤帝炎帝(神农式)和北方黑帝颛顼(zhuān xū)(高阳氏)。

王莽时期曾想把天帝”太一“合为一体,不过后来历代皇朝还是把两者进行了区分。

五方上帝,即东、南、西、北、中的五方上帝,又称为先天五帝、五帝、五方帝、五方天帝、五方天神等,他们分别为:青帝太昊(木德)、炎帝神农(火德)、黄帝轩辕(土德)、白帝少昊(金德)、黑帝颛顼(水德)。

中国神话传说里的上古五方天帝及属神,就是指东方天帝太昊伏羲,属神勾芒;南方天帝炎帝神农,属神祝融;西方天帝少昊金天,属神蓐收;北方天帝颛顼高阳,属神玄冥;中央天帝黄帝轩辕,属神后土。

东方天帝:青帝太昊(即伏羲) ,居东方,摄青龙。为春之神及百花之神。是中国古代汉族传说中五帝之一。掌管天下的东方,亦是古代帝王及宗庙所祭祀的主要对象之一。

西方天帝:白帝少昊(黄帝之子),汉族传说中的五帝之一。生于穷桑(今山东曲阜北)。中国赢姓及其秦、徐、黄、江、李等数百个姓氏的始祖。

中央天帝:黄帝轩辕,黄天厚土,黄帝是土德,居于四方之中,打败蚩尤,坐镇中原,后人崇拜他,奉他为至高大神,所以称他为中央天帝,统管四方。

南方天帝:炎帝(神农或神农的子孙)。辅佐大臣:火神祝融(后来继承炎帝的帝位,即赤帝),手中一秤,为夏神;

北方天帝:颛顼(黄帝之孙)。辅佐大臣:水神玄冥(亦称禺强,黄帝之孙),手中一锤,为冬神。

炎帝姓姜,号神农氏,被称为南方天帝。因为炎帝的部落在南方,炎热之地。所以他们部落的人都把他称为炎帝。还有一种说法是炎帝部落最先掌握取火之术,因此被称为炎帝。

传说炎帝并不是一个人,而是一共有九代,每一代部落首领都被称为炎帝。

也有人说炎帝,其实只有一个人,他就是神农氏,因为后来疫病流行于人世间,于是尝遍天下的草药,拯救黎民百姓疾病之中,所以被人称为神农氏。

炎帝部落联合黄帝部落,共同击败了当时的魔神蚩尤,统一了天下。所以,如今的我们都被称为炎黄子孙。

盘点上古五大天帝,炎帝只是其中之一,其他四个你知道吗?

颛顼,姬姓,号高阳氏,传说他是黄帝之孙。统领北方的部落,他的父亲叫昌意,儿子是穷蝉。

因为他本身身处北方,在古代北方色黑,并且在五行之中,北方属水,因此,颛顼又被称为玄帝。

关于颛顼,最著名的事莫过于与共工大战。

传说,颛顼和共工大战,共工失败后,怒而触不周之山,导致天下大乱。因此才有了后来的女娲补天,而颛顼和共工大战的原因则是,颛顼为黄帝的后裔,共工为炎帝的后裔,两个部落自古以来便矛盾重重,所以发生大战,最后以共工失败告终。

伏羲被称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和女娲一样,都为上古时期的正神之一,也有一种说法,伏羲乃是最早的创世神。

传说伏羲的母亲华胥氏在雷泽玩耍时,看到一个巨大的脚印,好奇踩了一下。后怀孕12年生下伏羲。

伏羲出生时人首蛇身,天生异象,因此长大后被推举为部落首领。

伏羲任首领之时,结束了结绳记事的方法,发明了网,便于人们打猎捕鱼,并且改变了嫁娶制度倡导,男聘女嫁。推动了部落的发展。从多方面来说,伏羲对于中华民族的影响,是最为巨大的,因此伏羲也被称为人皇。

西方天帝少昊,又名玄嚣。东夷族部落首领,也是华夏部落联盟的首领。而他所处的国度,也被称为少昊国。传说,少昊国是凤凰的国度。而且,凤凰文化自古以来,对中华民族的影响也是巨大的,所以中华民族不仅是龙的传人,同时也是凤的传人。

黄帝名轩辕,姬姓,因此被人称为姬轩辕。传说黄帝本姓公孙后改为姬姓。

伏羲被称为人文始祖,而黄帝则被称为人文初祖。传说黄帝有土德之瑞。因此,被人称为黄帝。我们常说的皇天后土,后土便是黄帝一个辅佐之臣。

黄帝被称为中央天帝之外,同样他也是幽都的统治者。

黄帝和炎帝联合打败了魔神蚩尤,统一了中原。后来被推举为炎黄部落首领。当首领之时,他大力发展农业。在他的统治下中原部落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五帝指的具体是谁主要有四种说法:

1、指上古时代中国传说中五大部落首领黄帝、颛顼、帝喾、尧、舜;

2、指上古时代中国传说中五大部落首领大皞、炎帝、黄帝、少皞、颛顼;

3、指上古时代中国传说中五大部落首领少昊、颛顼、高辛、尧、舜;

4、指古代中国神话中的五位天帝,即五方上帝,分别是中央上帝黄帝、东方上帝青帝伏羲、南方上帝赤帝炎帝、西方上帝白帝、北方上帝黑帝。

早在周朝之前就有 五方上帝,即东、南、西、北、中五方上帝,又称为五帝、五方帝、五方天帝、五方天神等。

五方天帝是古代中国神话及古籍记载中的人物。五方天帝及属神分别指东方天帝,属神句芒;南方天帝,属神祝融;西方天帝,属神蓐收;北方天帝,属神禺强(据说字“玄冥”);中央天帝,属神后土。他们的命名之义和他们分处的方位或季节是密切相关的

早在周朝时,依据《周礼》,人们就以六辂祭祀昊天上帝和东、南、西、北、中五方上帝。

六辂祭祀:一曰苍辂,以祀昊天上帝;二曰青辂,以祀东方上帝;三曰朱辂,以祀南方上帝及朝日;四曰黄辂,以祭地祇、中央上帝;五曰白辂,以祀西方上帝及夕月;六曰玄辂,以祀北方上帝及感帝、神州。

其中,昊天上帝为自然上帝,即苍天;五方上帝,即东方青帝太昊(伏羲氏),南方炎帝(神农氏),中央黄帝(轩辕氏),西方白帝(少昊),北方黑帝(颛顼,也称玄帝),为人格化的五位上帝。

三皇,指燧人(燧皇)、伏羲(羲皇)、神农(农皇);五帝,指黄帝、颛顼、帝喾、尧、舜。三皇五帝,并不是真正的帝王,指的是原始社会中后期出现的为人类作出卓越贡献的部落首领或部落联盟首领,后人追尊他们为“皇”或“帝”。道教则把他们奉为神灵,以各种美丽的神话传说来宣扬他们的伟大业绩。

三皇是华夏的祖先,主要是汉族的祖先,有很多著作对此有着不同的解释,众说纷纭,每一本著作列出来的三皇人物都是不同的。在《世本》当中三皇指的是伏羲,神农,皇帝,这本书是出自先秦的古籍。在《吕氏春秋》当中所记载的三皇是伏羲,神农,女娲三个人物。在《史记·秦始皇本记》中是天皇,地皇以及泰皇。在《史记·补三皇本记》中所记载的又不一样,是天皇,地皇,人皇。《尚书大传》中指出的是燧人,伏羲,神农,在《风俗通义·皇霸篇》书写的是伏羲,女娲,神农。而《白虎通》中指出的三皇是伏羲,神农,祝融。《通鉴外记》中记载的是伏羲,神农,共工。

燧人氏,中国上古时期的部落首领,简称燧人,尊称“燧皇”或“遂皇”。据传,名允婼,燧明国(今河南商丘)人,为华胥氏之夫、伏羲与女娲的父亲。他在今河南商丘一带钻木取火,教人熟食,是华夏人工取火的发明者,结束了远古人类茹毛饮血的历史,开创了华夏文明燧人氏的神话反映了中国原始时代从利用自然火,进化到人工取火的情况。《尚书大传》云:“遂人为遂皇,伏羲为羲皇,神农为农皇也。遂人以火纪,火,太阳也,日也。阳尊,故托遂皇于天。”是神话中以智慧、勇敢、毅力为人民造福的英雄。这位也是中华民族历史上唯一可以考证的第一位祖先。

伏羲是古代传说里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是中国古籍中记载的最早的王,是中国医药鼻祖之一。相传伏羲人首蛇身,与女娲兄妹相婚,生儿育女,他根据天地万物的变化,发明创造了占卜八卦,这是中国最早的计数文字,是中国古文字的发端,结束了“结绳记事”的历史。八卦后来被星象学家用来占卜。他又结绳为网,用来捕鸟打猎,并教会了人们渔猎的方法,发明了瑟,创作了曲子。伏羲称王一百一十一年以后去世,留下了大量关于伏羲的神话传说。

神农氏,华夏太古三皇之一,汉族民间传说中的农业和医药以及人类茶叶的发明者,他尝遍百草,教人医疗与农耕。也因为此两项重要贡献,被世人尊称为“药王”“五谷王”“五谷先帝”“神农大帝”等,为掌管医药及农业的神祇,不但能保佑农业收成、人民健康,更被医馆、药行视为守护神。

其实五帝在不同的史料当中记载也是不同的,五帝指的是中国传说中的五位部落首领,最突出的五帝是三种说法,一种是:黄帝,颛顼,帝喾,尧,舜。第二种是指:大皞伏羲、炎帝、黄帝、少皞、颛顼。最后一种说的是:少皞、颛顼、高辛、尧、舜。一般情况大家说五帝都是指黄帝、颛顼、帝喾、尧、舜。

黄帝(公元前2717年-公元前2599年):古华夏部落联盟首领,中国远古时代华夏民族的共主。五帝之首。被尊为中华“人文初祖”。据说他是少典与附宝之子,本姓公孙,后改姬姓,故称姬轩辕。居轩辕之丘,号轩辕氏,建都于有熊 ,亦称有熊氏。也有人称之为“帝鸿氏”。史载黄帝因有土德之瑞,故号黄帝。黄帝以统一华夏部落与征服东夷、九黎族而统一中华的伟绩载入史册。黄帝在位期间,播百谷草木,大力发展生产,始制衣冠、建舟车、制音律、创医学等。

颛顼,本名乾荒,号高阳氏,黄帝之孙,昌意之子 ,中国上古部落联盟首领,“五帝”之一。又称黑帝或玄帝,在天神传说中是主管北方的天帝。颛顼始自穷桑,而迁都于商丘,后居于帝丘。《国语·楚语》说颛顼是继少昊之后主政。《列子·汤问》说法亦同:“共工氏与颓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折天柱,绝地维,故天倾西北,日月星辰就焉;地不满东南,故百川水潦归焉。”《山海经·大荒东经》神话中说少昊育颛顼于东海。后来的虞(舜)、夏、秦、楚都成了他的子孙,成为黄帝系下与帝喾并列两系中的一系,成为中华民族人文共祖之一。

帝喾(kù),姬姓,名俊(一作夋),五帝之一。出生于高辛, 中国上古时期一位著名的部落联盟首领。《山海经》等古籍中天帝帝俊的原型就是帝喾。15岁受封为辛侯,30岁受禅即位,号高辛氏。春秋战国后,被列为“三皇五帝”中的第三位帝王,即黄帝的曾孙,前承炎黄,后启尧舜,奠定华夏根基,是华夏民族的共同人文始祖。被商族认为是其第一位先祖。

尧,姓伊祁,名放勋,古唐国(今山西临汾尧都区)人,中国上古时期部落联盟首领。帝喾之子,母为陈锋氏,“五帝”之一。十三岁辅佐兄长帝挚,封于陶地。十五岁改封于唐地,号为陶唐氏。十八岁,尧代挚为天子,都于蒲阪。尧立七十年得舜。二十年后,尧老,舜代替尧执政,尧让位二十八年后死去。尧从父亲帝喾那里继承帝位,并开创了“禅让制”的先河。

舜,中国上古时代的部落联盟首领。被后世尊为帝,列入“五帝”。传说姓姚,名重华,字都君。出生地在诸城。受尧的“禅让”为有虞氏首领。尊号有:帝舜(舜帝)、大舜、虞舜。战国简牍“清华简”《保训》中提到虞舜传承“中道”:“测阴阳之物,咸顺不逆,舜即得中”。《史记·五帝本纪》讲“天下明德皆自舜帝始。”《童子问易》考证舜帝系大易重卦之人 ,来自《易经》的德道渊源于舜帝,所以舜被称为易学发展史上五圣之一,现今世界舜帝后裔达3亿多人,世界至孝笃亲舜裔总会(含陈、姚、虞、胡、袁、田、王、陆、夏、车十姓),其中陈胡公的分出姓氏陈姓全球人口达到九千多万人,胡姓全球人口达到两千多万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轩辕和神农被尊称为什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