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如何求两个封闭函数与x轴围成的面积图像的面积?

1、在同一*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有 两 种: 相交 和 *行 , 垂直 是相交的一种特殊情况。

2、在同一*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 *行线 。如果两条直线只有 一个 公共点,称这两条直线相交;如果两条直线 没有 公共点,称这两条直线*行。

3、两条直线相交所构成的四个角中,有 公共顶点 且有 一条公共边 的两个角是

9、已知互补等量代换同位角相等,两直线*行

10、*行,证明如下:

12、单项式与单项式、多项式相乘的法则。

13、整式的乘法公式(两条)。

14、单项式除以单项式,多项式除以单项式(转换单项式除以单项式)。

15、互为余角和互为补角和

16、两直线*行的条件:(角的关系线的*行)

17、能判别变量中的自变量和因变量,会列列关系式(因变量=自变量与常量的关系)

18、变量中的图象法,注意:(1)横、纵坐标的对象。(2)起点、终点不同表示什么意义(3)图象交点表示什么意义(4)会求*均值。

20、会判轴对称图形,会根据画对称图形,(或在方格中画)

21、常见的轴对称图形有:

22、事件的分类:,会求各种事件的概率

23、方法归纳:(1)求边相等可以利用

24、注意复习:合并同类项的法则,科学记数法,解一元一次方程,绝对值。

25、有序数对:用含有两个数的词表示一个确定的位置,其中各个数表示不同的含义,我们把这种有顺序的两个数a与b组成的数对,叫做有序数对,记作(a,b)其中a表示横轴,b表示纵轴。

26、*面直角坐标系:在同一个*面上互相垂直且有公共原点的两条数轴构成*面直角坐标系,简称为直角坐标系。通常,两条数轴分别置于水*位置与垂直位置,取向右与向上的方向分别为两条数轴的正方向。水*的数轴叫做X轴或横轴,竖直的数轴叫做Y轴或纵轴,X轴或Y轴统称为坐标轴,它们的公共原点O称为直角坐标系的原点。

27、坐标:对于*面内任一点P,过P分别向x轴,y轴作垂线,垂足分别在x轴,y轴上,对应的数a,b分别叫点P的横坐标和纵坐标。

28、象限:两条坐标轴把*面分成四个部分,右上部分叫第一象限,按逆时针方向一次叫第二象限、第三象限、第四象限。坐标轴上的点不在任何一个象限内。

29、特殊位置的点的坐标的特点

30、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

31、垂直公理: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33、点到直线的距离: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

34、推论:在同一*面内,如果两条直线都垂直于同一条直线,那么这两条直线*行。

36、*面上不相重合的两条直线之间的位置关系为_______或________

37、命题:判断一件事情的语句叫命题。

38、事件分为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不确定事件。

39、必然事件:事先就能肯定一定会发生的事件。也就是指该事件每次一定发生,不可能不发生,即发生的可能是100%(或1)。

40、不可能事件:事先就能肯定一定不会发生的事件。也就是指该事件每次都完全没有机会发生,即发生的可能性为零。

41、不确定事件:事先无法肯定会不会发生的事件,也就是说该事件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即发生的可能性在0和1之间。

42、概率:是反映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的量,它是一个比例数,一般用P来表示,P(A)=事件A可能出现的结果数/所有可能出现的结果数。

43、不确定事件发生的概率在0—1之间,记作0

44、事件A发生的概率等于此事件A发生的可能结果所组成的面积(用SA表示)除以所有可能结果组成图形的面积(用S全表示),所以几何概率公式可表示为P(A)=SA/S全,这是因为事件发生在每个单位面积上的概率是相同的。

45、第三边取值范围:a—b

46、对应周长取值范围

47、三角形中三角的关系

48、三角形的一个内角的*分线与这个角的对边相交,这个角的顶点和交点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角*分线。

49、任意三角形都有三条角*分线,并且它们相交于三角形内一点。(内心)

50、在三角形中,连接一个顶点与它对边中点的线段,叫做这个三角形的中线。

51、三角形的中线把这个三角形分成面积相等的两个三角形

52、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向它的对边所在的直线做垂线,顶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线,简称为三角形的高。

53、注意等底等高知识的考试

54、任意一个三角形两角*分线的夹角=90+第三角的一半。

55、钝角三角形有两条高在外部。

56、全等图形的大小(面积、周长)、形状都相同。

57、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图形。

58、三个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

59、两角及一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60、两边及一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

61、两边及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62、一条斜边和一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63、一个锐角和一边(直角边或斜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64、一角和一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不一定全等。

65、有一个角是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67、两个能够重合的图形称为全等图形。

68、全等图形的性质:全等图形的形状和大小都相同。

69、能够重合的两个三角形是全等三角形,用符号“≌”连接,读作“全等于”。

70、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为“边边边”或“SSS”。

71、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为“边角边”或“SAS”。

72、做三角形(3种做法:已知两边及夹角、已知两角及夹边、已知三边、已知两角及一边可以转化为已知已知两角及夹边)。

73、利用三角形全等测距离;

74、、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条件:在直角三角形中,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简写成“斜边、直角边”或“HL”。

75、若Y随X的变化而变化,则X是自变量Y是因变量。

76、若等腰三角形顶角是y,底角是x,那么y与x的关系式为y=180—2x。

77、能确定变量之间的关系式:相关公式①路程=速度×时间②长方形周长=2×(长+宽)③梯形面积=(上底+下底)×高÷2④本息和=本金+利率×本金×时间。⑤总价=单价×总量。⑥*均速度=总路程÷总时间

78、随着自变量x的逐渐增加(大),因变量y逐渐增加(大)(或者用函数语言描述也可:因变量y随着自变量x的增加(大)而增加(大));

79、利用事物的变化规律进行估计(或者估算)。例如:自变量x每增加一定量,因变量y的变化情况;*均每次(年)的变化情况(*均每次的变化量=(尾数—首数)/次数或相差年数)等等;

80、利用关系式:首先求出关系式,然后直接代入求值即可。

81、学数学要善于思考,自己想出来的答案远比别人讲出来的答案印象深刻。

82、数学公式一定要记熟,并且还要会推导,能举一反三。

83、学好数学最基础的就是把课本知识点及课后习题都掌握好。

84、数学80%的分数来源于基础知识,20%的分数属于难点,所以考120分并不难。

85、数学不是用来看的,而是用来算的,或许这一秒没思路,当你拿起笔开始计算的那一秒,就豁然开朗了。

87、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

88、三角形的内角和:

89、多边形的内角和:

90、提公因式法. 关键:找出公因式

91、公式法.①a2-b2=(a+b)(a-b)两个数的*方差,等于这两个数的和与这两个数的差的积a、b可以是数也可是式子②a2±2ab+b2=(a±b)2 完全*方两个数*方和加上或减去这两个数的积的2倍,等于这两个数的和[或差]的*方.

92、含有两个未知数的两个一次方程所组成的方程组叫做二元一次方程组。

93、二元一次方程组中两个方程的公共解叫做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94、代入消元法:把二元一次方程中一个方程的一个未知数用含另一个未知数的式子表示出来,再带入另一个方程,实现消元,进而求得这个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这种方法叫做代入消元法,简称代入法。

95、加减消元法:当方程中两个方程的某一未知数的系数相等或互为相反数时,把这两个方程的两边相加或相减来消去这个未知数,从而将二元一次方程化为一元一次方程,最后求得方程组的解,这种解方程组的方法叫做加减消元法,简称加减法.

96、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可概括为“审、找、列、解、答”五步,即:

100、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

101、不等式的基本性质是解不等式的主要依据。(性质2、3要倍加小心)

102、检验一个数值是不是已知不等式的解,只要把这个数代入不等式,然后判断不等式是否成立,若成立,就是不等式的解;若不成立,则就不是不等式的解。

103、用一元一次不等式解答实际问题,关键在于寻找问题中的不等关系,从而列出不等式并求出不等式的解集,最后解决实际问题。

104、常见不等式的基本语言的意义:

105、掌握定义、命题、定理、逆命题、互逆命题等概念,知道一个命题是真命 题,它的逆命题不一定是真命题。

106、基本事实是其真实性不加证明的真命题,弄*命题与定理的区别。

107、会用举反例说明一个命题是假命题;掌握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证明。

108、都是数字与字母的乘积的代数式叫做单项式。

109、单项式中所有字母的指数和叫做单项式的次数。

110、只含有字母因式的单项式的系数是1或―1。

111、单独的一个数字是单项式,它的系数是它本身。

112、单独的一个非零常数的次数是0。

113、单项式中只能含有乘法或乘方运算,而不能含有加、减等其他运算。

114、单项式的系数包括它前面的符号。

115、单项式的系数是带分数时,应化成假分数。

116、单项式的系数是1或―1时,通常省略数字“1”。

117、几个单项式的和叫做多项式。

118、多项式中不含字母的项叫做常数项。

119、一个多项式有几项,就叫做几项式。

120、多项式的每一项都包括项前面的符号。

121、多项式没有系数的概念,但有次数的概念。

122、多项式中次数最高的项的次数,叫做这个多项式的次数。

123、单项式或多项式都是整式。

124、整式不一定是多项式。

125、整式加减的理论根据是:去括号法则,合并同类项法则,以及乘法分配率。

126、几个整式相加减,关键是正确地运用去括号法则,然后准确合并同类项。

127、n个相同因式(或因数)a相乘,记作an,读作a的n次方(幂),其中a为底数,n为指数,an的结果叫做幂。

128、底数相同的幂叫做同底数幂。

129、开始底数不相同的幂的乘法,如果可以化成底数相同的幂的乘法,先化成同底数幂再运用法则。

130、幂的乘方是指几个相同的'幂相乘。(am)n表示n个am相乘。

131、幂的乘方运算法则:幂的乘方,底数不变,指数相乘。(am)n =amn。

132、此法则也可以逆用,即:amn =(am)n=(an)m。

133、积的乘方是指底数是乘积形式的乘方。

134、积的乘方运算法则:积的乘方,等于把积中的每个因式分别乘方,然后把所得的幂相乘。即(ab)n=anbn。

135、此法则也可以逆用,即:anbn=(ab)n。

138、同底数幂的除法法则:同底数幂相除,底数不变,指数相减,即:am÷an=am—n(a≠0)。

139、此法则也可以逆用,即:am—n = am÷an(a≠0)。

140、零指数幂的意义:任何不等于0的数的0次幂都等于1,即:a0=1(a≠0)。

141、系数相乘时,注意符号。

142、相同字母的幂相乘时,底数不变,指数相加。

143、单项式乘以单项式的结果仍是单项式。

144、单项式与多项式乘法法则: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就是根据分配率用单项式去乘多项式中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即:m(a+b+c)=ma+mb+mc。

145、积是一个多项式,其项数与多项式的项数相同。

146、对于含有同一个字母的一次项系数是1的两个一次二项式相乘时,可以运用下面的公式简化运算:(x+a)(x+b)=x2+(a+b)x+ab。

147、*方差公式中的a、b可以是单项式,也可以是多项式。

148、*方差公式还能简化两数之积的运算,解这类题,首先看两个数能否转化成

149、注重打好数学基础

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五章知识点整理150句菁华扩展阅读

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五章知识点整理150句菁华(扩展1)

——七年级语文笔记整理(七年级上册语文知识点整理)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邓稼先》笔记与知识点这样做,学习也轻松

我想了很久,语文究竟要怎么学呢?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中学生学不好语文呢?

到了初中,语文应该是一个新的开始。那么有没有什么新的方式去学习语文呢?

难道语文就是一层不变的吗?

茵苗不这样想,她想找到属于她自己的学习语文的方式。

茵苗是怎么样预习新课的?

她把这些生字找出来,比较常考读音的都有把它们标注出来。

基础题目是需要先学的,不学是不可以的,如果你清楚的知道这个读音,那么就可以忽略这个问题,如果不知道,那么就需要详细的掌握好它们。掌握好他们也不需要花费太多的时间。

茵苗是怎么找出这些生字的?

她是一边预习一边圈出来,这个有点简单,于是她就标注在课本里面了。

标注完后茵苗还进行了写一写,每个词语读3篇抄4-5遍,她都记住了它们了,花费10多分钟。

茵苗一边阅读,一边尝试进行了一个分段总结,下面就是是段意:

做完了这些内容,算是初步预习了一遍,不过这样显然不够的怎么办呢?

想到老师的笔记可能要做某些讲解,于是茵苗就觉得再抄写一些笔记。

这些是对课文的一些理解,出来这些还会有什么内容呢?

初中与小学最大的不一样是文章的写作写法,于是就觉得再花点时间整理下,毕竟这些是属于文学常识,考试或许不会考到,但偶尔还是会考一些简单的题目。

这样基本对课本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到时候老师一边讲课,一边听,就很容易理解课文了,也不会担心笔记做不全。

毕竟有些内容听一遍就能记住了。

初中这样去写,会不会轻松一点呢?

如果你有更好的建议,欢迎探讨,我们一起改善,只为做一个有用的笔记。

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五章知识点整理150句菁华(扩展2)

——七年级政治下册第五课知识点

七年级政治下册第五课知识点

  七年级在政治第五课的测试里,大家必须要记得一些政治第五课必考的知识点。以下是小编给你推荐的七年级政治下册第五课知识点归纳,希望对你有帮助!

  七年级政治第五课知识点:人生难免有挫折

  挫折的含义:挫折,就是所谓 “钉子”,即人们所遇到的失利、失败和阻碍等。

  ⑴不能预测和及时防范的天灾人祸;

  ⑶个人的道德品质、智力、体力、外貌以及某些生理缺陷等因素的限制。

  挫折普遍存在,难以避免。

  ⑵不同的态度 不同的结果

  对待挫折的三种态度及三种结果:

  ①胆怯、懦弱的人;遇到挫折和困难,放弃目标,一事无成。

  ②意志不坚定或者容易满足的人;不能坚持到底,离受不到成功的喜悦。

  ③意志坚强、有坚定信念的人;善于把前进道路上的绊脚石变成垫脚石,从而锋利成功,实现生命的价值,享受真正的人生。

  七年级政治第五课知识点:挫折面前也从容

  ⑴艰难困苦 玉汝于成

  ①消极作用 使人产生忧愁、焦虑、不安、恐惧等消极心理。

  ②积极作用 磨炼意志,增长才干和智慧。(品味“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蚌病成珠”)

  人们在战胜一次又一次挫折后赢得的最宝贵的礼物:智慧。

  ⑵寻找应对挫折的有效方法

  ①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

  ②正确认识挫折,采取恰当的解决方法。

  ③激发探索创新的热情。战胜挫折、克服消极心理的有效方法:全身心地去探索、去创新。

  ④会自我疏导。自我疏导的方法:合理宣泄法;移情法;目标升华法。

  七年级政治第五课习题

  1.“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说明(  )

  A.要看到自己的长处 B.要看到梅与雪的差异

  C.要看到别人的短处 D.要扬长避短,自强不息

  2.小刚在市里的英语口语比赛中获得了一等奖,内心充满愉悦;兰兰打扫卫生时不慎将教室的玻璃打碎,内心充满歉疚;升*时,小波面向*,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上述同学的体验(  )

  ①是一种健康的、高尚的情感

  ②是促进个人积极向上的动力

  ③是积极情绪的表现,有利于个人身心的健康

  ④表明少年时期情感丰富,变幻莫测。

  3.以下描述属于情感的是(  )

  ①家境贫寒的小洪,刻苦学习,立志用知识改变命运

  ②小明树立服务社会、建设社区的责任感

  ③看到天宫一号发射取得圆满成功,小强感到无比的骄傲和自豪

  ④面临考试,小娜紧张得手脚冒汗。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4.2015年9月3日上午,纪念*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式在北京举行。来自五大洲的17个国家的军队方队或代表队和我军的方阵,一起参加胜利日阅兵分列式。精彩的呈现,威武的军容,展示了我军的精神风貌和武器装备的变化。当同学们看到这一场景时所产生的情感应当是(  )

  A.自豪感 B.同情感 C.荣誉感 D.理智感

  七年级上册政治做情绪的主人期中考试知识点

  情绪是人的心理活动的重要表现,它产生于人的内心需要是否得到满足。人的情绪在某种程度上,还反映了人对外界事物的态度。从这个意义上,情绪是人的内心世界的“窗口”。

  2.不同的情绪对个人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或:情绪有什么作用)?

  (1)情绪犹如双刃剑。

  (2)积极的情绪可以充实人的体力和精力,提高个人的活动效率和能力,促使人健康成长。

  (3)消极的情绪会使人感到难受,抑制人的活动能力,降低人的自控能力和活动效率,作出一些令自己后悔甚至违法的事情。

  3.情绪是否可以调适?

  可以。情绪与个人的态度、看问题的角度有密切关系。在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改变自己的态度、转换看问题的角度来控制自己的情绪。

  4.为什么说情绪需要调控?

  情绪会带给我们勇气、信心和力量,也会使我们冲动、消极、无所事事,甚至作出一些违背道德与法律规范的事情。因此,情绪需要调控。

  5、调节情绪都有哪些具体的方法?(教材P66-67)

  (1)注意转移法,如可以改变注意焦点或者环境。

  (2)合理发泄法,如做运动、向他人倾诉等。

  (3)理智控制法,如进行自我暗示、自我激励、心理换位、学会升华等。

  6.情绪表达完全是个人的事情吗?

  (1)人的情绪具有相通性和感染性,一个人的情绪状态很容易影响到周围的人。

  (2)我们要学会在合适的场合、用合理的方式发泄自己的情绪。

  (3)我们应在生活中对别人的情绪给予更多的关心,尝试去共享彼此的各种情绪,增加喜悦,加深感情。

  7.情绪与态度有什么关系?

  情绪与个人的态度是紧密相联的。一个有积极乐观态度的人,往往会有更多的积极健康的情绪表现。在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改变自己的态度来控制自己的情绪。

  8.青少年的情绪具有多变的特点

  (1)半外露、半隐蔽性。

  (2)高度的兴奋性、激动性、紧张性及冲动性。

  (3)情绪、情感体验不*衡,往往出现矛盾的状态。

  9.情绪与情感的区别与联系

  (1)情绪与情感的区别

  ①情绪是和需要能否获得满足相联系的体验,而情感则是更多地和社会性需要、社会认知等相联系。

  ②情绪具有情境性,一旦情境改变,情绪就会很快消失,情感则因它基于对主观和客观关系的概括而深入的认知和一贯的态度,它不仅具有情境性,而且具有稳定性和深刻性。

  ③情绪通常具有较明显的冲动

  (2)情绪与情感的联系

  ①情绪要受情感的制约和调节。

  ②情感是在情绪的基础上形成的,而又在各种变化着的情绪中表现出来。

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五章知识点整理150句菁华(扩展3)

——五年级数学多边形的面积知识点整理

五年级数学多边形的面积知识点整理

  在*凡的学习生活中,大家最熟悉的就是知识点吧?知识点在教育实践中,是指对某一个知识的泛称。想要一份整理好的知识点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五年级数学多边形的面积知识点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五年级数学多边形的面积知识点整理 篇1

  长方形:周长=(长+宽)×2字母公式:C=(a+b)×2

  面积=长×宽字母公式:S=ab

  正方形:周长=边长×4字母公式:C=4a

  面积=边长×边长字母公式:S=a

  *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字母公式:S=ah

  底=面积÷高高=面积÷底

  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字母公式:S=ah÷2

  (底=面积×2÷高;高=面积×2÷底)

  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字母公式:S=(a+b)h÷2

  上底=面积×2÷高-下底下底=面积×2÷高-上底

  高=面积×2÷(上底+下底)

  2、单位换算的方法:

  大化小,乘进率;小化大,除以进率。

  3、常用的单位间的进率

  4、图形之间的关系:

  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行四边形。

  两个完全相同的梯形可以拼成一个*行四边形。

  等底等高的*行四边形面积相等;等底等高的三角形面积相等。

  等底等高的*行四边形面积是三角形面积的2倍。

  如果一个三角形和一个*行四边形等面积,等底,则三角形的高是*行四边形的2倍。

  如果一个三角形和一个*行四边形等面积,等高,则三角形的底是*行四边形的2倍。

  5、把长方形框架拉成*行四边形,周长不变,面积变小了。

  6、求组合图形面积的方法:

  (1)仔细观察,确定组合图形可以分割或添补成哪些可以计算面积的基本图形。

  (2)找到计算这些基本图形的面积所需要的数据。

  (3)分别计算这些基本图形的面积,然后再相加或相减。

  五年级数学多边形的面积知识点整理 篇2

  面积=长×宽S=ab 【长=面积÷宽 宽=面积÷长】

  周长=边长×4 C=4a 【边长=周长÷4】

  面积=边长×边长S=a2

  3、*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S=ah 【底=面积÷高 高=面积÷底】

  4、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S=ah÷2

  【底=面积×2÷高;高=面积×2÷底】

  注:任何三角形都有三条高,被高垂直的一边就是相应的底边。在计算时一定是这条边的高乘以这条边。

  5、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S=(a+b)h÷2

  【上底=面积×2÷高-下底;下底=面积×2÷高-上底 高=面积×2÷(上底+下底)】

  6、等底等高的*行四边形面积相等;

  等底等高的三角形面积相等;

  等底等高的*行四边形面积是三角形面积的2倍。

  面积相等,底也相等,三角形的高是*行四边形高的2倍。

  7、长方形框架拉成*行四边形,周长不变,面积变小。

  8、组合图形:转化成已学的简单图形,通过加一加、减一减进行计算。

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五章知识点整理150句菁华(扩展4)

——数学七年级下册相交线*行线知识点

数学七年级下册相交线*行线知识点

  在日常过程学习中,大家对知识点应该都不陌生吧?知识点也不一定都是文字,数学的知识点除了定义,同样重要的公式也可以理解为知识点。为了帮助大家掌握重要知识点,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数学七年级下册相交线*行线知识点,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数学七年级下册相交线*行线知识点

  1、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相邻的两个角叫做邻补角,特点是两个角共用一条边,另一条边互为反向延长线,性质是邻补角互补;相对的两个角叫做对顶角,特点是它们的两条边互为反向延长线。性质是对顶角相等。

  2、三线八角:对顶角(相等),邻补角(互补),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3、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

  同位角F(在两条直线的同一旁,第三条直线的同一侧)

  内错角Z(在两条直线内部,位于第三条直线两侧)

  同旁内角U(在两条直线内部,位于第三条直线同侧)

  4、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如果有一个角为90度,则称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外一条直线的垂线,他们的交点称为垂足。

  5、垂直三要素:垂直关系,垂直记号,垂足

  6、垂直公理: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8、点到直线的距离: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

  9、*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行。

  推论: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行。如果b//a,c//a,那么b//c

  10、*行线的判定:

  ①同位角相等,两直线*行。

  ②内错角相等,两直线*行。

  ③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行。

  11、推论:在同一*面内,如果两条直线都垂直于同一条直线,那么这两条直线*行。

  12、*行线的性质:

  ①两直线*行,同位角相等;

  ②两直线*行,内错角相等;

  ③两直线*行,同旁内角互补。

  13、*面上不相重合的两条直线之间的位置关系为_______或________

  ①*移前后的两个图形形状大小不变,位置改变。

  ②对应点的线段*行且相等。

  *移:在*面内,将一个图形沿某个方向移动一定的距离,图形的这种移动叫做*移*移变换,简称*移。

  对应点:*移后得到的新图形中每一点,都是由原图形中的某一点移动后得到的,这样的两个点叫做对应点。

  15、命题:判断一件事情的语句叫命题。

  命题分为题设和结论两部分;题设是如果后面的,结论是那么后面的。

  命题分为真命题和假命题两种;定理是经过推理证实的真命题。

  1、关于尺规作图:尺规作图是指只用圆规和没有刻度的直尺来作图。

  2、关于尺规的功能

  直尺的功能是:在两点间连接一条线段;将线段向两方向延长。

  圆规的功能是:以任意一点为圆心,任意长度为半径作一个圆;以任意一点为圆心,任意长度为半径画一段弧。

  初中数学学习方法分享

  很多初中生对于数学的学习有所误解,他们认为数学只需要会运算就可以了,对于一些概念什么的不需要特别记忆。但是这些都是错误的偏见,概念是学好初中数学的基石,这里的概念当然还包括定理和一些数学性质。

  那么当初中生在背诵和理解概念的时候不单单是要记住,还要明白为什么。如果初中生仅仅注重概念从而忽略了对于概念本身的理解,这样是学不好数学的。对于初中数学的每一个定义我们都明白其实是怎么来的,又要会如何运用。

  我们不得不承认,想要学好初中数学是离不开练习题的。很多同学不愿意做练习题,这样是没有办法学好数学的。因为虽然我们记住了定理和公式,但是最后的目的能够把它应用到数学题上面。为什么有的同学做了很多的练习题但是数学成绩依然上不去呢?

  数学函数的概念知识点

  1、常量与变量:在某一变化过程中,可以取不同数值的量叫做变量;在某一变化过程中保持数值不变的量叫做常量、

  2、函数:在某一变化过程中的两个变量x和y,如果对于x在某一范围内的每一个确定的值,y都有唯一确定的值和它对应,那么y就叫做x的函数,其中x做自变量,y是因变量、

  (1)自变量取值范围的确定

  ①整式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全体实数

  ②分式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使分母不为0的实数

  ③二次根式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嗣是使被开方数是非负数的实数,若涉及实际问题的函数,除满足上述要求外还要使实际问题有意义

  1.理解对顶角和邻补角的概念,能在图形中辨认;

  2.掌握对顶角相等的性质和它的推证过程;

  3.通过在图形中辨认对顶角和邻补角,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

  在较复杂的图形中准确辨认对顶角和邻补角;

  两条直线互相垂直的概念、性质和画法;

  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概念与识别。

  在较复杂的图形中准确辨认对顶角和邻补角;

  对点到直线的距离的概念的理解;

  对*行线本质属性的`理解,用几何语言描述图形的性质;

  能区分*行线的性质和判定,*行线的性质与判定的混合应用。

  8.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同位角:∠1与∠5像这样具有相同位置关系的一对角叫做同位角。

  内错角:∠2与∠6像这样的一对角叫做内错角。

  同旁内角:∠2与∠5像这样的一对角叫做同旁内角。

  9.*行:在*面上两条直线、空间的两个*面或空间的一条直线与一*面之间没有任何公共点时,称它们*行。

  10.*行线:在同一*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行线。

  11.命题:判断一件事情的语句叫命题。

  12.真命题:正确的.命题,即如果命题的题设成立,那么结论一定成立。

  13.假命题:条件和结果相矛盾的命题是假命题。

  14.*移:在*面内,将一个图形沿某个方向移动一定的距离,图形的这种移动叫做*移*移变换,简称*移。

  15.对应点:*移后得到的新图形中每一点,都是由原图形中的某一点移动后得到的,这样的两个点叫做对应点。

  对顶角的性质:对顶角相等。

  17.垂线的性质:

  性质1: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性质2:连接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18.*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行。

  *行公理的推论: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行。

  19.*行线的性质:

  性质1:两直线*行,同位角相等。

  性质2:两直线*行,内错角相等。

  性质3:两直线*行,同旁内角互补。

  20.*行线的判定:

  判定1:同位角相等,两直线*行。

  判定2:内错角相等,两直线*行。

  判定3:同旁内角相等,两直线*行。

  (1)对于两个命题,如果一个命题的条件和结论分别是另外一个命题的结论和条件,那么这两个命题叫做互逆命题,其中一个命题叫做原命题,另外一个命题叫做原命题的逆命题。

  (2)对于两个命题,如果一个命题的条件和结论分别是另外一个命题的条件的否定和结论的否定,那么这两个命题叫做互否命题,其中一个命题叫做原命题,另外一个命题叫做原命题的否命题。

  (3)对于两个命题,如果一个命题的条件和结论分别是另外一个命题的结论的否定和条件的否定,那么这两个命题叫做互为逆否命题,其中一个命题叫做原命题,另外一个命题叫做原命题的逆否命题。

  四种命题的相互关系

  (1)四种命题的相互关系:原命题与逆命题互逆,否命题与原命题互否,原命题与逆否命题相互逆否,逆命题与否命题相互逆否,逆命题与逆否命题互否,逆否命题与否命题互逆。

  (2)四种命题的真假关系:

  两个命题互为逆否命题,它们有相同的真假性。两个命题为互逆命题或互否命题,它们的真假性没有关系

  (1)能够判断真假的陈述句叫做命题,正确的命题叫做真命题,错误的命题叫做假命题。

  (2)“若p,则q”形式的命题中p叫做命题的条件,q叫做命题的结论。

  (3)命题的分类:

  A:原命题:一个命题的本身称之为原命题,如:若x>1,则f(x)=(x-1)2单调递增。

  B:逆命题:将原命题的条件和结论颠倒的新命题,如:若f(x)=(x-1)2单调递增,则x>1.

  C:否命题:将原命题的条件和结论全否定的新命题,但不改变条件和结论的顺序,

  如:若x小于1,则f(x)=(x-1)2不单调递增。

  D:逆否命题:将原命题的条件和结论颠倒,然后再将条件和结论全否定的新命题,

  命题的否定是只将命题的结论否定的新命题,这与否命题不同。

  (5)4种命题及命题的否定的真假性关系

  原命题和逆否命题等价,否命题和逆命题等价,命题的否定与原命题的真假性相反。

  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

  (1)“若p,则q”为真命题,叫做由p推出q,记作p=>q,并且说p是q的充分条件,q是p的必要条件。

  (2)“若p,则q”为假命题,叫做由p推不出q,记作p≠>q,并且说p不是q的充分条件(或p是q的非充分条件),q不是p的必要条件(或q是p的非必要条件)。

  如果既有p=>q,又有q=>p,就记作pq,并且说p是q的充分必要条件(或q是p的充分必要条件),简称充要条件。

  五、知识点、概念总结

  1.邻补角:两条直线相交所构成的四个角中,有公共顶点且有一条公共边的两个角是邻补角。

  2.对顶角:一个角的两边分别是另一个叫的两边的反向延长线,像这样的两个角互为对顶角。

  3.对顶角和邻补角的关系

  4.垂直:两条直线、两个*面相交,或一条直线与一个*面相交,如果交角成直角,叫做互相垂直。

  5.垂线: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时,叫做互相垂直,其中一条叫做另一条的垂线。

  6.垂足:如果两直线的夹角为直角,那么就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它们的交点叫做垂足。

  (1)在同一*面内,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2)连接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简单说成:垂线段最短。

  (3)点到直线的距离: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叫做点到直线的距离。

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五章知识点整理150句菁华(扩展5)

——七年级语文下册《诗两首》知识点

七年级语文下册《诗两首》知识点

  七年级语文下册《诗两首》知识点整理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萋qī 怀恋liàn 幽寂ì

  2.用恰当词语填空。

  (1)我在那路口久久伫立,/我向着一条路极目望去。

  (2)但我却选了另外一条路,/它荒草姜萋,十分幽寂,/显得更诱人,更美丽。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那天清晨落叶满地,/两条路都未经脚印污染。/啊,留下一条路等改日再见!/但我知道路径延绵无尽头,/恐怕我难以再回返。

  点拨:此句蕴含深刻哲理,耐人寻味,需记住。

  三、段背记知识清单

  默写《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假女口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伤,不要心急!/忧郁的日子里需要镇静:/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

  心儿永远向往着未来:/现在却常是忧郁。/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将会过去;

  /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

  四、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1.《假如生活欺骗了你》选自《普希金诗集》,作者是俄国诗人普希金,著名诗作有《自由颂》《致大海》《致恰达耶夫》等。

  2.《未选择的路》选自《中外哲理诗精选》,作者是美国诗人弗罗斯特。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以劝告口吻,强调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未选择的路》:自然界道路象征人生道路,要慎重作出人生选择。

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五章知识点整理150句菁华(扩展6)

——小学数学量的计算单位及进率归类知识点整理

小学数学量的计算单位及进率归类知识点整理

  在*凡的学习生活中,大家都背过不少知识点,肯定对知识点非常熟悉吧!知识点就是“让别人看完能理解”或者“通过练习我能掌握”的内容。那么,都有哪些知识点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学数学量的计算单位及进率归类知识点整理,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1、长度计量单位及进率:

  千米(公里)、米、分米、厘米、毫米

  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

  2、面积计量单位及进率:

  *方千米、公顷、*方米、*方分米、*方厘米

  1*方千米=100公顷

  1*方分米=100*方厘米

  3、体积容积计量单位及进率:

  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升、毫升

  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

  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1立方分米=1升1立方厘米=1毫升

  4、质量单位及进率:

  吨、千克、公斤、克

  5、时间单位及进率:

  世纪、年、月、日、小时、分、秒

  (31天的月份有1、3、5、7、8、10、12月份,30天的月份有4、6、9、11月份,*年2月28天,闰年2月29天)

  =长×宽,计算公式S=ab

  =边长×边长,计算公式S=a×a=a2

  =边长×4,计算公式C=4a

  5、*行四边形面积

  =底×高,计算公式S=ah

  =底×高÷2,计算公式S=a×h÷2

  =长×宽×高,计算公式V=abh

  =圆周率×半径*方,计算公式V=πr2

  =棱长×棱长×棱长,计算公式V=a3

  1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都可以写成底面积×高,计算公式V=sh

  =底面积×高,计算公式V=sh

  扩展:小学数学之量的计算

  ■事物的多少、长短、大小、轻重、快慢等,这些可以测定的客观事物的特征叫做量.把一个要测定的量同一个作为标准的量相比较叫做计量.用来作为计量标准的量叫做计量单位.

  ■数+单位名称=名数

  只带有一个单位名称的叫做单名数.

  带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单位名称的叫做复名数

  高级单位的数如把米改成厘米 低级单位的数如把厘米改成米

  ■只带有一个单位名称的数叫做单名数.如:5小时, 3千克 (只有一个单位的)

  带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单位名称的叫做复名数.如:5小时6分,3千克500克(有两个单位的)

  56*方分米=(0.56)*方米 就是单名数转化成单名数

  560*方分米=(5)*方米(60*方分米) 就是单名数转化成复名数的例子.

  ■高级单位与低级单位是相对的.比如,"米"相对于分米,就是高级单位,相对于千米就是低级单位.

  (1)长方形面积=长×宽,计算公式s=a b

  (2)正方形面积=边长×边长,计算公式s=a × a

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五章知识点整理150句菁华(扩展7)

——七年级下册数学相交线与*行线知识点

七年级下册数学相交线与*行线知识点

  文字像精灵,只要你用好它,它就会产生让你意想不到的效果。所以无论我们说话还是作文,都要运用好文字。只要你能准确灵活的用好它,它就会让你的语言焕发出活力和光彩。下面,小编为大家分享七年级下册数学相交线与*行线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面上不相重合的两条直线之间的位置关系为_______或________

  2.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相邻的两个角叫做邻补角,特点是两个角共用一条边,另一条边互为反向延长线,性质是邻补角互补;相对的两个角叫做对顶角,特点是它们的两条边互为反向延长线。性质是对顶角相等。P3例;P82题;P97题;P352(2);P353题

  3.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如果有一个角为90度,则称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外一条直线的垂线,他们的交点称为垂足。

  4.垂直三要素:垂直关系,垂直记号,垂足

  5.做直角三角形的高:两条直角边即是钝角三角形的高,只要做出斜边上的高即可。

  6.做钝角三角形的高:最长的边上的高只要向最长边引垂线即可,另外两条边上的高过边所对的顶点向该边的延长线做垂线。

  7.垂直公理: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9.点到直线的距离: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

  10.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F(在两条直线的同一旁,第三条直线的同一侧),内错角Z(在两条直线内部,位于第三条直线两侧),同旁内角U(在两条直线内部,位于第三条直线同侧)。P7例、练习1

  11.*行公理: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行。

  12.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行。如果b//a,c//a,那么b//cP174题

  13.*行线的判定。P15例结论:在同一*面内,如果两条直线都垂直于同一条直线,那么这两条直线*行。

  15.命题:如果+题设,那么+结论。P22练习1

  17.*移的性质P28归纳

  一、互余、互补、对顶角

  1、相加等于90°的两个角称这两个角互余。 性质: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

  2、相加等于180°的两个角称这两个角互补。 性质: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

  3、两条直线相交,有公共顶点但没有公共边的两个角叫做对顶角;或者一个角的反相延长线与这个角是对顶角。 对顶角的性质:对顶角相等。

  4、两条直线相交,有公共顶点且有一条公共边的两个角互为邻补角。 (相邻且互补)

  二、三线八角: 两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

  ①在两直线的相同位置上,在第三条直线的同侧(旁)的两个角叫做同位角。

  ②在两直线之间(内部),在第三条直线的两侧(旁)的两个角叫做内错角。

  ③在两直线之间(内部),在第三条直线的同侧(旁)的两个角叫做同旁内角。

  ②内错角相等 两直线*行

  ①两直线*行,同位角相等。 ②两直线*行,内错角相等。 ③两直线*行,同旁内角互补。

  五、尺规作图(用圆规和直尺作图)

  ①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 ②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

  1、三角形:由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所组成的图形。

  2、三角形三边的关系: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已知三条线段确定能否组成三角形,已知两边求第三边的取值范围)

  3、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直角三角形的两锐角互余。

  锐角三角形 (三个角都是锐角)

  4、三角形按角分类直角三角形 (有一个角是直角)

  钝角三角形 (有一个角是钝角)

  5、三角形的特殊线段:

  a) 三角形的中线:连结顶点与对边中点的线段。 (分成的两个三角形面积相等)

  b) 三角形的角*分线:内角*分线与对边的交点到内角所在的顶点的线段。

  c) 三角形的高:顶点到对边的垂线段。 (每一种三角形的'作图)

  1、全等三角形:能够重合的两个三角形。

  2、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相等。

  3、全等三角形的判定:

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五章知识点整理150句菁华(扩展8)

——七年级下册英语短语整理

七年级下册英语短语整理

  英语是按照分布面积而言最流行的语言,但母语者数量是世界第三,仅次于汉语、西班牙语。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七年级下册英语短语整理,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五章知识点整理150句菁华(扩展9)

——初二数学梯形知识点整理

初二数学梯形知识点整理

  初二数学梯形知识点大全,梯形是我们日常生活经常遇到的图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梯形的知识吧。

  梯形(trapezium)是指一组对边*行而另一组对边不*行的四边形。*行的两边叫做梯形的底边,其中长边叫下底,短边叫上底;也可以单纯的认为上面的一条叫上底,下面一条叫下底。不*行的两边叫腰;夹在两底之间的垂线段叫梯形的高。

  ①梯形的上下两底*行;

  ②梯形的中位线(两腰中点相连的线叫做中位线)*行于两底并且等于上下底和的一半。

  梯形的判定 ①一组对边*行,另一组对边不*行的四边形是梯形。

  ②一组对边*行且不相等的四边形是梯形。

  温馨提示:上面的内容是初中数学梯形的知识要领,希望大家能认真记忆了。

  一腰垂直于底的梯形叫直角梯形。

  直角梯形有两个角是直角。

  有一个内角是直角的梯形是直角梯形。

  温馨提示:上述内容是初中数学直角梯形的知识要领,聪明的大家都能掌握了吧。

  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面直角坐标系

  下面是对*面直角坐标系的内容学习,希望同学们很好的.掌握下面的内容。

  *面直角坐标系:在*面内画两条互相垂直、原点重合的数轴,组成*面直角坐标系。

  水*的数轴称为x轴或横轴,竖直的数轴称为y轴或纵轴,两坐标轴的交点为*面直角坐标系的原点。

  *面直角坐标系的要素:①在同一*面②两条数轴③互相垂直④原点重合

  初二数学梯形知识点整理 篇4

  基本定义 有一个角是直角的梯形叫做直角梯形

  面积公式 S=(上底+下底)×高÷2

  梯形是上下两条边*行的四边形状,你按照一个对角线可以把它分成两个高相同的三角形,三角形面积公式是“底乘以高除以2”,所以梯形就是:“上底乘以高除以2”+“下底乘以高除以2”=“上底加下底乘以高除以2”

  另一个公式:“中位线×高”

  基本性质 两底*行且不相等,两腰不*行也不相等,一腰上的两角是直角。

  直角梯形斜腰的中点到直角腰的二端点距离相等。

  1.等腰梯形的两条腰相等。

  2.等腰梯形在同一底上的两个底角相等。

  3.等腰梯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

  4.等腰梯形是轴对称图形,对称轴是上下底中点的连线所在直线(过两底中点的直线)。

  ①两腰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②同一底上的两个角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③对角线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五章知识点整理150句菁华(扩展10)

——七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知识点

七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知识点

  在学完初一语文的每篇古诗词后,复习语文古诗词的知识点是学习古诗词的重要方式。以下是小编给你推荐的七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知识点归纳,希望对你有帮助!

  这首诗是一首乐府诗。诗中对景物作总写的句子是:“水何澹澹,山岛竦峙;”详细写诗人见到的景象的句子是:“树木从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描写诗人想象中的景象的句子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本诗中最能反映作者博大襟怀的诗句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观沧海》中通过丰富奇特的想象创造宏伟意境,抒发了作者宽广胸怀和豪迈气概的诗句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本诗的主要表达方式是描写,但是也有两句诗是叙事的,这两句诗是:“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诗中有一个对偶句,蕴含新事物孕育于旧事物解体之时的哲理,这两句诗是:“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次北固山下》中描写长江潮*岸阔,和风吹拂,风帆高悬的诗句是:“潮**阔,风正一帆悬。”;写青山绿水的诗句是:“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写时序更替,抒发思乡之情,蕴涵生活哲理的诗句是:“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表现作者无限乡思的诗句是:“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诗中既是写景,又是诗眼的句子是:“潮**阔,风正一帆悬。”;《次北固山下》立意新颖,构思巧妙,富有哲理,“状难写之景如在眼前,含不尽之见于言外”,留传千古的名句是:“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次北固山下》“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两句诗表现了诗人感到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归期难料的感情。

  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直接描写动物(莺燕报春)的两句诗是: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体现花草茂盛的句子: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抓住早春特点从仰视角度描写禽鸟的优美诗句是:“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抓住早春特点从俯视角度描写花草的优美诗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钱塘湖春行》中“最爱”的内容是:“绿杨阴里白沙堤。”

  马致远的《天净沙 秋思》:描写景物的氛围是萧条、冷落、凄凉的诗句是:枯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瘦马;表明游子飘泊在外思乡心情(点明主旨、直接道出天涯游子之悲)的句子是: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在《天净沙·秋思》中用富有特征的9个景物描绘了一幅秋原黄昏行施图,即: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天净沙 秋思》中点明主旨,道出游子悲苦惆怅的诗句是: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课外古诗词积累】

  ①以高亢的语句,后人常用来励志的名句是: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②最能体现诗人慷慨激昂,壮怀激烈情感的句子是: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③强调发挥人的主观作用,反映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的句是: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④运用比喻表明自然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句子是:神龟虽寿,猷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⑤比喻有志的人虽年老而仍有雄心壮志时,常用的成语是:老骥伏枥

  ⑥表现了英雄人物老当益壮的胸怀的句子是: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⑦配乐所加与内容无关的句子是: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⑧表现出人虽到暮年但雄心壮志尤存的诗句是: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⑨以神龟和腾蛇为喻,极言人的寿命有限的诗句是:神龟虽寿,猷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⑩露出诗人要利用短暂的生命建功立业,不要虚度一生的想法的句子是: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①描写友人家优美的自然环境的诗句是: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②描写乡村秀丽景色的诗句是: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③写出农家劳动生活的句子(或表现与友人相聚交谈的句子)是: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④表现对朋友、对乡村的依恋之情的句子是: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⑤诗中描绘优美宁静的田园生活的句子是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三、《题破山寺后禅院》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两句诗,写出了禅院幽静的环境,以及这幽景给人生的启示。

  《题破山寺后禅院》中与陆游的“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春。

  《题破山寺后禅院》中写出山光水色对人的净化熏陶作用的句子是“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题破山寺后禅院》中运用以动显静的手法映衬万籁俱寂的宁静氛围的句子是“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四、《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①李白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正面写诗人的愁绪,把明月人格化,表达对友人不幸遭贬的深切同情与关怀的诗句是: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②《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一诗中借物以抒发自己悲苦哀怨之情的诗句是:扬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① 表达诗人思念朋友,表达深沉离情,渴望团聚的诗句是: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②后来成为离情的代用语的词是:巴山夜雨

  ③诗中蕴含宦途失意、羁旅他乡,思乡不得的抑郁愁苦之情,并把愁苦之情融入凄凉萧瑟的景色之中的诗句是: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④李商隐在《夜雨寄北》中以会晤的欢愉衬托客居的寂寞,把思念深情转化为重聚希冀的名句是: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①表现诗人忧国忧民的忧患意识(借古讽今)的诗句是: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②鞭打沉溺酒色,醉生梦死的统治阶级,告诉他们将重蹈南朝亡国覆辙的诗句是: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③《泊秦淮》中写景的句子是:烟笼寒水月笼纱,叙事的句子是:夜泊秦淮近酒家。抒发感慨的句子是: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七、《过松源晨炊漆公店》

  ①登山、下山这一日常生活现象中总结哲理的句子是: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空喜欢;

  ②李玉同学刚升入初中,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他感觉学习没有什么困难,于是学习有些松懈了。请你用《过松源晨炊漆公店》中的两句诗告诫他: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

  ③杨万里《过松源晨炊漆公店》中蕴含着人生普遍哲理的诗句是: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空欢喜。

  上学期间,很多人都经常追着老师们要知识点吧,知识点是知识中的最小单位,最具体的内容,有时候也叫“考点”。为了帮助大家掌握重要知识点,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知识点,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1)角是由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组成的;

  (2)画角的方法:从一个点起,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直线。

  (3)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没有关系,与角的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角的两条边张开得越大,角就越大,角的两条边张开得越小,角就越小。

  2、直角的初步认识

  (1)直角的判断方法:用三角尺上的直角比一比(顶点对顶点,一边对一边,再看另一条边是否重合)。

  (2)画直角的方法:①先画一个顶点,再从这个点出发画一条直线②用三角尺上的直角顶点对齐这个点,一条直角边对齐这条线③再从这点出发沿着三角尺上的另一条直角边画一条线④最后标出直角标志。

  (3)比直角小的是锐角,比直角大的是钝角:锐角

  (4)所有的直角都一样大

  (5)每个三角尺上都有1个直角,两个锐角。红领巾上有3个角,其中一个是钝角,两个是锐角。一个长方形中和正方形中都是有4个直角。

  分数的分子与分子相乘,分母与分母相乘,能约分的要先约分,分子不能和分母乘。做第一步时,就要想一个数的分子和另一个数的分母能不能约分,0除外。运算法则:分数乘整数时,用分数的'分子和整数相乘的积做分子,分母不变。能约分的要先约分。分数乘分数,用分子相乘的积做分子,分母相乘的积做分母,能约分的先约分。这就是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9不是最大的自然数,没有最大的自然数。最小的自然数是0。

  自然数指用以计量事物的件数或表示事物件数的数。即用数码0,1,2,3,4,……所表示的数。自然数由0开始,一个接一个,组成一个无穷集体。

  可分为质数、合数、1和0。

  1、质数:只有1和它本身这两个因数的自然数叫做质数。也称作素数。

  2、合数: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其它的因数的自然数叫做合数。

  3、1:只有1个因数。它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4、当然0不能计算因数,和1一样,也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3自然数在生活中的应用

  自然数在日常生活中起了很大的作用,人们广泛使用自然数。自然数是人类历史上最早出现的数,自然数在计数和测量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人们还常常用自然数来给事物标号或排序,如城市的公共汽车路线、门牌号码、邮政编码等。

【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知识点】相关文章:

第1篇:正比例函数课堂练习题

一、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形如的函数是正比例函数。

2、大连市区与庄河两地之间的距离是160km,若汽车以每小时80km的速度匀速从庄河开往大连,则汽车距庄河的路程s(km)与行驶的时间t(h)之间的函数关系式为.

3、已知一个正比例函数的图像经过点(-2,4),则这个正比例函数的表达式是。

4、正比例函数(为常数,)的图像经过第象限,函数值随自变量的增大而。

5、已知与成正比例,且时,则时。

6、函数中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

7如果函数是正比例函数,则=。

8、已知正比例函数如果的值随的值增大而减小,那么的取值范圆是。

9、结合正比例函数的图像回答:当时,的取值范围是。

10、若,y是变量,且函数是正比例函数,则。

二、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18分)

11、下列关系中的两个量成正比例的是();

a、从*地到乙地,所用的时间和平均速度;b、正方形的面积与边长;c、买同样的作业本所要的钱数和作业本的数量;d、人的体重与身高

12、下列函数中是的正比例函数的是()

a、;b、;c、;d、

13、下列说法不成立的是()

a、在中与成正比例b、在中与成正比例;

c、在中与成正比例;d、在中与成正比例;

14、若函数是正比例函数,则的值是()

15、已知和是直线上的两点,且,则与的大小关系是()

a、b、c、=d、以上都不可能

16、汽车开始行驶时,油箱内有油40l,如果每小时耗油5l,则油箱内的剩余油量q(l)与行驶时间(h)之间的函数关系的图像应是()

三、解答题(17~i9题各6分,20题7分,21题8分,22题9分23题10分,共52分)

17、写出下列各题中与的关系式,并判断是否是的正比例函数。

(1)广告设计收费标准是每个字0.1元,广告费(元)与字数(个)之间的函数关系;

(2)地面气温是28℃,如果每升高1km气温下降5℃,气温(℃)与高度(km)的关系;

(3)圆面积(cm2)与半径(cm)的关系。

18、已知是正比例函数。求的值。

19、在水管放水的过程中,放水的时间(min)与流出的水量(m3)是两个变量,已知水管每分钟流出的水量是0.2m3,放水的过程持续10min,写出与之间的函数解析式,并指出函数的定义域,再画出这个函数的图像?

20、在函数的图像上取一点p,过p点作pa⊥轴a为垂足,己知p点的横坐标为-2,求Δpoa的面积(o为坐标原点)。

21、根据下列条件求函数的解析式。

(1)与成正比例,且=-2时,。

(2)函数是正比例函数。且随的增大而减小。

22、已知,其中与成正比例,与成反比例,并且当时,当时,求与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23、为缓解用电紧张矛盾,某电力公司特制定了新的用电收费标准,每月用电量与应付饱费(元)的关系如图所示。

(1)根据图像,请求出当时,与的函数关系式。

当每月用电量不超过50kw?h时,收费标准是多少?

当每月用电量超过50kw?h时,收费标准是多少?

第2篇:正比例函数练习题

1、关于函数,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a、函数图像经过点(1,3)b、函数图像经过二、四象限

c、y随x的增大而增大d、不论x为何值,总有y>0

2、已知正比例函数的图像过第二、四象限,则()

a、y随x的增大而增大b、y随x的增大而减小

c、当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当时,y随x的增大而减少;

d、不论x如何变化,y不变。

3、当时,函数的图像在第()象限。

a、一、三b、二、四c、二d、三

4、函数的图像经过点p(-1,3)则k的值为()

7、y与x成正比例,当x=3时,,则y关于x的函数关系式是____________

9、一个函数的图像是经过原点的直线,并且这条直线经过点(1,-3),求这个函数解析式。

10、在函数y=2x的自变量中任意取两个点x,x,若x<x,则对应的函数值y与y的大小关系如何?

第3篇:反比例函数练习题

反比例函数是高中所学的内容。小编整理的反比例函数练习题,希望大家喜欢!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

1、下列函数中,反比例函数是()

2、函数y1=kx和y2=的图象如图,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相同的是()

3、函数与在同一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图像可能是()。

4、反比例函数y=(k≠0)的图象的两个分支分别位于()象限。

a、一、二b、一、三c、二、四d、一、四

5、当三角形的面积一定时,三角形的底和底边上的高成()关系。

a、正比例函数b、反比例函数c、一次函数d、二次函数

7、如图1:是三个反比例函数y=,y=,y=在x轴上的图像,由此观察得到k1、k2、k3的大小关系为()

8、已知双曲线上有一点p(m,n)且m、n是关于t的一元二次方程t2-3t+k=0的两根,且p点到原点的距离为,则双曲线的表达式为()

9、如图2,正比例函数y=x与反比例y=的图象相交于a、c两点,ab⊥x轴于b,cd⊥x轴于d,则四边形abcd的面积为()

10、如图3,已知点a是一次函数y=x的图象与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在第一象限内的交点,点b在x轴的负半轴上,且oa=ob,那么△aob的面积为

二、填空(每题3分共30分)

2、如果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经过点(3,1),那么k=_______。

4、若点(2,1)是反比例的图象上一点,当y=6时,则x=_______。

6、如果点(m,-2m)在双曲线上,那么双曲线在_________象限。

7、已知一次函数y=ax+b图象在一、二、三象限,则反比例函数y=的函数值随x的增大而__________。

9、菱形面积为12cm2,且对角线长分别为xcm和ycm,则y关于x的函数关系式是_________。

10、反比例函数,当x>0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则m的值是。

1、(10分)数与反比例函数的图象都过a(,1)点.求:

(1)正比例函数的解析式;

(2)正比例函数与反比例函数的另一个交点的坐标.

2、(10分)一次函数的图象与x轴,y轴分别交于a、b两点,与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交于c、d两点,如果a点坐标为(2,0),点c、d在第一、三象限,且oa=ob=ac=bd,试求一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

3、(10分)如图,矩形abcd,ab=3,ad=4,以ad为直径作半圆,为bc上一动点,可与b,c重合,交半圆于,设,求出关于自变量的函数关系式,并求出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4、(10分)某蓄水池的排水管每时排水8m3,6小时(h)可将满水池全部排空.

(1)蓄水池的容积是多少?

(2)如果增加排水管,使每时的排水量达到q(m3),那么将满池水排空所需的时间t(h)将如何变化?

(3)写出t与q之间的关系式

(4)如果准备在5h内将满池水排空,那么每时的排水量至少为多少?

(5)已知排水管的最大排水量为每时12m3,那么最少多长时间可将满池水全部排空?

5、(10分)已知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经过点a(4,),若一次函数y=x+1的图象沿x轴平移后经过该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的点b(2,m),求平移后的一次函数图象与x轴的交点坐标?

6、(10分)已知反比例函数y=和一次函数y=2x-1,其中一次函数的图象经过(a,b),(a+k,b+k+2)两点。

(1)求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

(2)已知a在第一象限,是两个函数的交点,求a点坐标?

(3)利用②的结果,请问:在x轴上是否存在点p,使△aop为等腰三角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函数与x轴围成的面积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