霸王龙不吃肉的霸王龙还是吃植物?

阿根延龙和霸王龙谁厉害?

题主说的应该是阿根廷龙和霸王龙谁更厉害吧?虽然两种动物都是恐龙,但是它们生活的时代却差了两千多万年。那要想知道两个不是同时期的恐龙究竟谁更厉害?我们只能从两种恐龙的一些基础的数据,进行一下对比。

阿根廷龙是迄今为止发现的体型最大的陆地恐龙。由于它的脊椎化石在阿根廷被发现,因此,它就被命名为了“阿根廷龙”。许多小伙伴都知道,侏罗纪时期与白垩纪时期最大的区别,除了地质外,就是恐龙的体型了,到了侏罗纪的末期,气候条件适宜,许多植物的大量出现,使得许多恐龙像大型恐龙开始进化, 而相对的,肉食恐龙也随着食草恐龙的体型增大而进化。

而诞生于白垩纪中期的阿根廷龙就是最典型的一种大型恐龙。虽然迄今为止,并没有发现阿根廷龙的完整化石。但是,根据在阿根廷发现的完整版的阿根廷龙脊椎化石推断,这种恐龙的体型不是一般的恐龙能比的。因为阿根廷龙仅仅是一条脊椎就有1.1米宽1.6米高,根据以往恐龙的完整化石推断,阿根廷龙的体长大约在40米左右,身高大约在12米左右,这样的体型下,阿根廷龙的体重应该在90吨左右。

虽然阿根廷龙是食草恐龙,但是它以庞大的体型统治了白垩纪中期到晚期约700万年的时间(1亿年前到9300万年前)

霸王龙应该是大家最熟悉的一种恐龙了,它体型庞大且凶猛无比,被称为最“凶猛”的恐龙。作为一种肉食性恐龙,霸王龙的身体数据非常的优秀,它有着12米的平均身高,4米左右的臀高,平均9吨左右的体重。在霸王龙的身上,除了两只前爪显得有点鸡肋外,其他的身体部位无疑都是完美的,强壮的后腿给了身体强有力的之称,大大嘴巴和尖利的牙齿让霸王龙“无坚不摧”。

因此,霸王龙已经成为了恐龙的“代表”。霸王龙也是统治了整个北美洲从白垩纪末期一直到白垩纪彻底结束,大约有350万年左右(距今6850万年到6500万年)。

那么,这两种分别统治地球上百万年的动物究竟谁更厉害呢?

在猎奇君看来,虽然霸王龙非常的凶猛,但是在阿根廷龙面前也不是对手。为什么这么说呢?有两点。

霸王龙和阿根廷龙在体重上整整差了接近10倍,虽然体重大不是战斗力强的标准,但是体重差距太大的压制还是很明显的。打个比方,就像是非洲大草原上的狮子和大象一样,虽然狮子是“草原之王”,大象是食草动物。但是狮子的平均体重在240公斤左右,而大象的平均在4吨左右,在体型差距太大的情况下,即使是雄狮在单对单的情况下也打不过大象。而霸王龙和阿根廷龙就是一样的道理。

霸王龙的平均身高在12米左右,而阿根廷龙在40米左右,也就是说,阿根廷龙比霸王龙要高出接近4倍。这就像一个成年人和一个刚满月的小孩一样,霸王龙都够不到阿根廷龙,更不用说给什么致命一击了,而阿根廷龙只需要抬一下脚都有可能猜到霸王龙。

所以,两者的实力差距显然易见。

综上,虽然霸王龙是凶猛的肉食性恐龙,但是在身高和体重有着绝对优势的阿根廷龙面前显然是不够看的。所以,霸王龙和阿根廷龙,我觉得阿根廷龙更厉害一些。

(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亲,“厉害”这个词我要怎么解?是体型大就叫厉害?还是谁吃谁谁就厉害?

没说清楚,那好吧,我们就来详细分解一下厉害的内涵……

是一类的巨型蜥脚类恐龙,最早由吉列尔莫·埃雷迪亚在阿根廷发现。生活在大约在9.7到9.35千万年前的白垩纪晚期,是已知最大的恐龙之一(之一,你懂得)。实际上阿根廷龙算不得最大的,因为后来又发现了帕塔哥尼亚龙,这个要说就讲不完了

科学家们通常是根据将骨骼的比例以及与其他蜥脚类恐龙亲属的比较来估计某些化石资料不够全面的恐龙的身材大小的。

上图:阿根廷龙的背部椎骨,这个尺寸说明了很多问题。

1994年有学者根据骨架重建估计阿根廷龙的长度在30-35米之间,重量可达80-100吨。

2016年,同一学者将阿根廷龙的长度估算为更精确的30米,但体重重估为50吨以下(主要是怕它走不动路了)。

而博物馆中最长的重建骨骼长39.7米,肩高7.3米,其中包括了原始挖掘出来的大部分完整的腓骨化石。显然阿根廷龙已经是巨无霸级别的恐龙了。但要知道它们要长40年才能长这么大。

我国的马门溪龙呢?我查了下资料,纪录长度为22米,马门溪龙的特点是脖子特别长,颈椎多。

上图:某阿根廷龙化石及体型重建示意。从正面看就像是没头。

根据计算机模拟,研究者们估计,若阿根廷龙的体重取83吨的话,那么它的最高行动速度可达为2米/秒,但这是估算的生理极限,也就是说实际上可能走不到这么快。

但是不幸的是,这些蜥脚类巨型恐龙无一例外都是吃素的,因为

要靠吃肉长那么大,要多少肉啊,只有屠城才能吃得饱(如果是以人类来模拟的话),但是白垩纪哪里有“城”可以屠呢?恐龙都是散养的,要吃就自己得抓。

长那么大,能跑得动去猎杀吗?还是佛系生存比较适合,吃-睡-吃持续轮回,体型就可以长到大佛的尺寸。

因为没有发现阿根廷龙的头骨,无法精确地确认其大脑尺寸,但食草类的恐龙,无论大小,脑容量都不大,据研究估计只有网球大小。

上图:某品种恐龙的大脑与核桃尺寸比较——香烤巨型恐龙脑花,一口一个,吃货的最爱。

先说,暴龙霸王龙说得都是同一种恐龙。

霸王龙是一种双足兽脚类食肉恐龙,头骨长而重,尾巴用于身体平衡。相对于其庞大而有力的后肢,暴龙的前肢很短,有两个爪指,但相对其娇小的尺寸来说其力量还是很强大的,有助于其狩猎,不然这两个指都不会留。

最完整的霸王龙标本长度可达12.3米,臀部高达3.66米,重量为8.4吨至14吨。虽然也有比霸王龙大的兽脚类恐龙,但根据模拟霸王龙是到现在为止所有陆生动物中咬合力最大的动物,它显然是当时的顶级捕食者。

上图:恰好找到一幅把霸王龙跟阿根廷龙放到一起比较的图片。资料做得挺好的,排得像报纸一样。注意到没,霸王龙的头部的尺寸跟阿根廷龙大腿的比例,看起来是不是非常协调?(这个小秘密后面讲,霸王龙:我好想咬一口……)

科学家已经通过各种模拟得出了一系列霸王龙可能的最大运动速度,大部分估算结果是每秒11米(合40公里/小时)。较低的估算为每秒5-11米(合18-40公里/小时),而较高的估算则高达每秒20米(72公里/小时,这可以跟猎豹比了)。确实,霸王龙的腿部肌肉比现有的任何动物都要大,这很可能暗示了40-70公里/小时的奔跑速度并不成问题。但目前研究人员主要还是依赖各种模拟和估算技术,真实的依据很少。虽然已经找到了很多大型兽脚类恐龙行走的足迹化石,但没有一处是奔跑的足迹。(知道足迹化石有多重要了吧!)

大多数古生物学家都认为霸王龙既是一种活跃的捕食者,也是跟大多数大型食肉动物一样是食腐者。毫无疑问,霸王龙是顶级食肉动物,蜥脚类恐龙应该是其猎物之一。如前所述,暴龙强悍的咬力,完全适应于吃大型恐龙的尸体, 它的下颚能够达到大约80度的最张开角度,这似乎暗示了它的猎物的肢体或者骨骼可以有多大。

但科学家也有另外一种假设,认为霸王龙可能更多的是食腐动物,因为让它捕猎成年巨型恐龙似乎不太现实的,咬腿不大能一口毙命,脖子又咬不到。但是,吃它们的尸体就更“经济环保”了O(∩_∩)O~——当那些巨兽倒下的时候,霸王龙的大嘴就可以进行“最佳实践”了。

除了某些小型的手盗龙形类之外,霸王龙拥有所有成年非飞行恐龙中最大的大脑。研究发现,霸王龙的相对大脑尺寸仍然在现代爬行动物的范围内,最多比现代爬行动物略高。总之,根据研究,肉食类恐龙的脑容量要比植食性恐龙的脑容量要大一些,但再大也就那么大点(对于哺乳动物来说恐龙身体再大也不过是在智力鄙视链的下端)。

上图:霸王龙的大脑结构。嗅球很大,这可能非常配合它食肉猎食的生活习惯,但这对于食腐动物来说是不是更重要呢?

若从谁吃谁的角度来说,显然阿根廷龙完全可以登上霸王龙的食谱,不过不幸的是它们并不生活在同一区域。真正跟阿根廷龙一起奔跑的那位叫做“南方巨兽龙”,比霸王龙还大(阿根廷龙是不是有点惨?),不过跟霸王龙效果差不多。但单纯从体型来说,阿根廷龙要比霸王龙大好几倍,这也蛮厉害的,不是吗?

阿根廷龙属于蜥脚类恐龙的泰坦龙类, 听名字就知道是在阿根廷发现的恐龙。阿根廷龙是种大型食草恐龙,身高12米,身长42米。生存年代: 1亿年前白垩纪中期阿尔布阶-9300万年。

霸王龙属暴龙科中体型最大的一种。体长约11.5-14.7米。平均臀部高度约4米。最高臀高可达到5.2米左右,头高最高近6米。生存于白垩纪末期的马斯特里赫特阶(MAA)距今约6850万年到6500万年的白垩纪最末期。

两者对比一下你可以发现:

1、阿根廷龙是食草恐龙,霸王龙是食肉恐龙。

2、阿根廷龙体型将近是霸王龙的3倍多。

3、两者根本不生存再一个时代。

关于阿根廷龙和霸王龙谁厉害?看对比就知道,单挑的话霸王龙身材体型上完全不是阿根廷龙的对手。就和现实中的拳击一样,完全不是一个等级的对手。当然阿根廷龙是食草的不会主动攻击霸王龙,但是霸王龙看到阿根廷龙这么大个只估计也会绕弯走!

  幼儿对恐龙很感兴趣,常常与老师讨论:“恐龙吃肉还是吃草的?”正巧宝安区新安公园在国庆期间举行恐龙展览,给我园送来了参观票,于是,我们决定进行恐龙的主题探索活动。

  引导幼儿认识多种恐龙的外形特征及生活习性。了解恐龙的来源及灭绝原因,让幼儿懂得环境与人类及动物的关系,从而提高幼儿对环境的环保意识。

  活动一:致家长的一封信

  10月8日我们将进行恐龙的主题活动啦,我们可喜欢这个主题了,为了使我们的主题活动开展得更丰富多彩,让我们一起走进恐龙世界吧!一起收集以下资料:

  1、有关恐龙的图书、图片、海报、模型、VCD等。

  2、国庆期间新安公园将举办恐龙展,让我们一起做好活动记录(参观前准备好纸和笔把形象、生动的恐龙记录下来,可记录不同恐龙的名称、外型特征及参观趣闻等,来园与小伙伴分享)

  (1)国庆期间,家长与幼儿参观了恐龙展,在参观时幼儿做了参观记录。(记录形式有:绘画恐龙的外形、记录生活习性)

  (2)来园后幼儿把收集的资料、记录互相分享

  2、谈话:我认识的恐龙

  老师:“你知道哪些有关恐龙的事情?”

  “我知道霸王龙是吃肉的,它最厉害。”

  “地球爆炸了,恐龙就死光了”

  “梁龙脖子很长很长”

  “我看VCD看到翼龙会飞”

  “喷火龙会喷火,喷水龙会喷水”“不对,没有喷火龙“

  “肿头龙头上有一个包包”

  “包头龙尾巴上有两个包包”

  “梁龙、包头龙是吃草的”

  3、绘画:我认识的恐龙

  分析:通过参观恐龙展和已有经验,幼儿收集了许多有关恐龙的知识,对恐龙的外形特征及生活习性有了初步的了解,为了让幼儿更深入了解有关恐龙的知识,我们与幼儿一起选择了霸王龙、梁龙、剑龙、肿头龙、棘龙、三角龙、偷蛋龙等作为我们的主要探讨对象。

  活动二:认识恐龙的外形特征及生活习性

  1、展示:(图片、模型)

  (1)案例:科学活动

  活动名称:科学—认识霸王龙、棘龙

  活动目的:认识及了解霸王龙、棘龙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

  活动准备:有关霸王龙、棘龙的图书、图片

  1、教师提问:(1)霸王龙生活在什么时代?

  (2)霸王龙是什么样子的?

  2、老师出示图片引导幼儿观察霸王龙的外形特征。

  3、老师小结:霸王龙生活在白垩纪晚期,是最大的肉食动物;它有大脑袋、非常锋利的牙齿,前肢较短,每个前抓只有两个指头,后肢较长和粗,每个后肢都有四根指头,而且前肢和后肢的指头上都有尖尖的爪子,它是靠后退行走的,它有一条长而粗的尾巴,尾巴可以保持身体的平衡,皮肤有绿色、咖啡色。

  4、霸王龙是怎样猎杀其他动物的?

  5、教师小结:霸王龙捕捉猎物时,先用前肢把猎物捉住,再用锋利的牙齿咬住猎物的脖子,把猎物咬死后,用尖尖的爪子把猎物撕开、吃掉。

  1、老师出示棘龙的图片。问:

  (1)“你们知道这图片上的是什么恐龙?”

  (2)“棘龙是什么样子的?”

  (3)老师引导幼儿观察棘龙的外形特征

  2、老师小结:棘龙是肉食恐龙,它的背上长着大大的、象帆船一样的帆状脊,帆状脊可以帮助棘龙调节冷热温度,热的时候可以散热,冷的时候以吸热,棘龙的嘴巴尖尖的,长有直直的、锋利的牙齿,它短短的手臂上长有四跟锋利的抓指,腿和尾巴都非常的粗和有力,腿上长有三跟锋利的抓指,有时只要踩上一脚就会把小猎踩死。

  3、老师提问:“棘龙遇到敌人是怎样保护自己的?

  4、老师小结:当棘龙遇到敌人时,它会用它强而有力的尾巴去抽打敌人,把敌人吓跑而保护自己

  5、听故事绘画;城里来了大恐龙

  6、恐龙的来源与灭绝:

  老师:“小朋友你们知道恐龙是怎么来的吗?

  幼儿:“恐龙是恐龙妈妈生的”

  “恐龙是从蛋里面出来的”

  “恐龙是由爬行动物慢慢变来的”

  一、师出示图片向幼儿讲述恐龙的来源:

  在三叠纪的时候,出现了各种各样的会跑的、会游泳的、会飞的爬行动物,其中有一种鳄鱼摸样的动物

  ,它有很长的尾巴、很有力的后肢,后来受地球的环境、温度的影响,当其他爬行动物类动物死光时,象鳄鱼模样的动物却生存下来,而且数量变得很多,它们为了适应生活习惯,把它们长长的尾巴抬起来走路,慢慢地就变成以前了最早的各种各样的恐龙,它们都是吃植物的。

  二、合图片向幼儿介绍恐龙的伟大时代。

  1、在侏罗纪时代,生活着很多新恐龙,同时出现了肉食恐龙,它们长得非常巨大以素食恐龙为主;

  2、在白垩纪时,各种各样的恐龙都有了,它们生活在世界的每个地方,还出现了新的装甲龙、角龙。

  1、老师:“为什么现在我们看不到真的恐龙呢?”

  “地球爆炸了,恐龙就没有了”

  “火山爆发,恐龙就死光了”

  “彗星撞地球,地球就火山爆发,发生海啸,恐龙就死了”

  “因为地球太热了,恐龙受不了就死了”

  “因为地球太冷了,把恐龙冻死了”

  关于恐龙的灭绝,科学家有不同的意见,现在还没有一个确切的说法,他们还在探讨、研究;恐龙灭绝的一个原因就是恐龙适应不了新的生存环境才会在地球上灭绝消失的。

  7、恐龙的发现与发掘

  老师:恐龙怎样被人类发现的呢?

  被人类最先发现的恐龙化石是巨齿龙化石。在19世纪处英国的一位地质学家首先发现的,这是人类发现最早的恐龙化石。后来,在世界各国,人类陆续发现越来越多、各种各样的恐龙化石,科学家门把这些化石收集起来,经过研究,把恐龙化石复原,再用巨大的钢铁支架把恐龙化石支撑起来进行展览。恐龙遗留下来的只有化石,没有恐龙的真实图片,那我们现在看到恐龙图片是这样来的呢?

  我们现在看到的恐龙图片是科学家通过发掘出来的恐龙化石的外形特征再经过电脑科技把恐龙的原有外貌复制出来的。

  活动三、分享与总结

  幼儿将自己最喜欢的恐龙用绘画、泥工等多种形式表现出来。并将自己的作品与同伴分享

  3、师生总结:除了恐龙在地球上灭绝了,小朋友还知道哪些动物已经灭绝了或即将灭绝?我们可以为它们做些什么事情呢?

  “老虎差不多灭绝了,因为很多人要杀它们,我们要叫叔叔阿姨他们不要杀它们”

  “熊猫只有我们中国才有,我们要保护它”

  老师:“动物是我们的好朋友,我们要保护它们,珍惜它们,还要保护环境,给它们一个快乐的家,让它们自由自在地生活。”

  通过“恐龙”的探索活动,幼儿对恐龙有了一个较全面的认识,并懂得环境、动物、人类之间的关系,有了初步的环保意识。

  主题活动:恐龙(活动时间:2002年10月8日—30日)

  美劳区:1、展示幼儿的绘画及手工作品。

  2、贴恐龙的图片。

  3、展示幼儿与教师做的大恐龙。

  4、恐龙世界(幼儿先画恐龙,再把恐龙剪出来贴在墙上。)

  语言区:1、贴各种恐龙的图片。

  2、故事:“城里来了大恐龙”的墙画。

  展示角:1、各种恐龙的模型。

  2、恐龙的资料及图片,反映幼儿对恐龙的认识的绘画作品。

  益智区:1、墙饰:恐龙的食性

  2、墙饰:恐龙之最

  恐龙公园(吊饰、墙上的皱纹纸条等。)

  1、与幼儿一起收集各种恐龙的模型、挂图、图书、图片等。

  2、在家多启发幼儿讲述关于恐龙的知识,并记录下来。

  3、收集各类汽水罐,月饼盒、旧挂历、旧电话和各种大小的纸皮箱。

  幼儿对恐龙很感兴趣,常常与老师讨论:“恐龙吃肉还是吃草的?”正巧宝安区新安公园在国庆期间举行恐龙展览,给我园送来了参观票,于是,我们决定进行恐龙的主题探索活动。

  引导幼儿认识多种恐龙的外形特征及生活习性。了解恐龙的来源及灭绝原因,让幼儿懂得环境与人类及动物的关系,从而提高幼儿对环境的环保意识。

  活动一:致家长的一封信

  10月8日我们将进行恐龙的主题活动啦,我们可喜欢这个主题了,为了使我们的主题活动开展得更丰富多彩,让我们一起走进恐龙世界吧!一起收集以下资料:

  1、有关恐龙的图书、图片、海报、模型、VCD等。

  2、国庆期间新安公园将举办恐龙展,让我们一起做好活动记录(参观前准备好纸和笔把形象、生动的恐龙记录下来,可记录不同恐龙的名称、外型特征及参观趣闻等,来园与小伙伴分享)

  (1)国庆期间,家长与幼儿参观了恐龙展,在参观时幼儿做了参观记录。(记录形式有:绘画恐龙的外形、记录生活习性)

  (2)来园后幼儿把收集的资料、记录互相分享

  2、谈话:我认识的恐龙

  老师:“你知道哪些有关恐龙的事情?”

  “我知道霸王龙是吃肉的,它最厉害。”

  “地球爆炸了,恐龙就死光了”

  “梁龙脖子很长很长”

  “我看VCD看到翼龙会飞”

  “喷火龙会喷火,喷水龙会喷水”“不对,没有喷火龙“

  “肿头龙头上有一个包包”

  “包头龙尾巴上有两个包包”

  “梁龙、包头龙是吃草的”

  3、绘画:我认识的恐龙

  分析:通过参观恐龙展和已有经验,幼儿收集了许多有关恐龙的知识,对恐龙的外形特征及生活习性有了初步的了解,为了让幼儿更深入了解有关恐龙的知识,我们与幼儿一起选择了霸王龙、梁龙、剑龙、肿头龙、棘龙、三角龙、偷蛋龙等作为我们的主要探讨对象。

  活动二:认识恐龙的外形特征及生活习性

  1、展示:(图片、模型)

  (1)案例:科学活动

  活动名称:科学—认识霸王龙、棘龙

  活动目的:认识及了解霸王龙、棘龙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

  活动准备:有关霸王龙、棘龙的图书、图片

  1、教师提问:(1)霸王龙生活在什么时代?

  (2)霸王龙是什么样子的?

  2、老师出示图片引导幼儿观察霸王龙的外形特征。

  3、老师小结:霸王龙生活在白垩纪晚期,是最大的肉食动物;它有大脑袋、非常锋利的牙齿,前肢较短,每个前抓只有两个指头,后肢较长和粗,每个后肢都有四根指头,而且前肢和后肢的指头上都有尖尖的爪子,它是靠后退行走的,它有一条长而粗的尾巴,尾巴可以保持身体的平衡,皮肤有绿色、咖啡色。

  4、霸王龙是怎样猎杀其他动物的?

  5、教师小结:霸王龙捕捉猎物时,先用前肢把猎物捉住,再用锋利的牙齿咬住猎物的脖子,把猎物咬死后,用尖尖的爪子把猎物撕开、吃掉。

  1、老师出示棘龙的图片。问:

  (1)“你们知道这图片上的是什么恐龙?”

  (2)“棘龙是什么样子的?”

  (3)老师引导幼儿观察棘龙的外形特征

  2、老师小结:棘龙是肉食恐龙,它的背上长着大大的、象帆船一样的帆状脊,帆状脊可以帮助棘龙调节冷热温度,热的时候可以散热,冷的时候以吸热,棘龙的嘴巴尖尖的,长有直直的、锋利的牙齿,它短短的手臂上长有四跟锋利的抓指,腿和尾巴都非常的粗和有力,腿上长有三跟锋利的抓指,有时只要踩上一脚就会把小猎踩死。

  3、老师提问:“棘龙遇到敌人是怎样保护自己的?

  4、老师小结:当棘龙遇到敌人时,它会用它强而有力的尾巴去抽打敌人,把敌人吓跑而保护自己

  5、听故事绘画;城里来了大恐龙

  6、恐龙的来源与灭绝:

  老师:“小朋友你们知道恐龙是怎么来的吗?

  幼儿:“恐龙是恐龙妈妈生的”

  “恐龙是从蛋里面出来的”

  “恐龙是由爬行动物慢慢变来的”

  一、师出示图片向幼儿讲述恐龙的来源:

  在三叠纪的时候,出现了各种各样的会跑的、会游泳的、会飞的爬行动物,其中有一种鳄鱼摸样的动物,它有很长的尾巴、很有力的后肢,后来受地球的环境、温度的影响,当其他爬行动物类动物死光时,象鳄鱼模样的动物却生存下来,而且数量变得很多,它们为了适应生活习惯,把它们长长的尾巴抬起来走路,慢慢地就变成以前了最早的各种各样的恐龙,它们都是吃植物的。

  二、合图片向幼儿介绍恐龙的伟大时代。

  1、在侏罗纪时代,生活着很多新恐龙,同时出现了肉食恐龙,它们长得非常巨大以素食恐龙为主;

  2、在白垩纪时,各种各样的恐龙都有了,它们生活在世界的每个地方,还出现了新的装甲龙、角龙。

  1、老师:“为什么现在我们看不到真的恐龙呢?”

  “地球爆炸了,恐龙就没有了”

  “火山爆发,恐龙就死光了”

  “彗星撞地球,地球就火山爆发,发生海啸,恐龙就死了”

  “因为地球太热了,恐龙受不了就死了”

  “因为地球太冷了,把恐龙冻死了”

  关于恐龙的灭绝,科学家有不同的意见,现在还没有一个确切的说法,他们还在探讨、研究;恐龙灭绝的一个原因就是恐龙适应不了新的生存环境才会在地球上灭绝消失的。

  7、恐龙的发现与发掘

  老师:恐龙怎样被人类发现的呢?

  被人类最先发现的恐龙化石是巨齿龙化石。在19世纪处英国的一位地质学家首先发现的,这是人类发现最早的恐龙化石。后来,在世界各国,人类陆续发现越来越多、各种各样的恐龙化石,科学家门把这些化石收集起来,经过研究,把恐龙化石复原,再用巨大的钢铁支架把恐龙化石支撑起来进行展览。恐龙遗留下来的只有化石,没有恐龙的真实图片,那我们现在看到恐龙图片是这样来的呢?

  我们现在看到的恐龙图片是科学家通过发掘出来的恐龙化石的外形特征再经过电脑科技把恐龙的原有外貌复制出来的。

  活动三、分享与总结

  幼儿将自己最喜欢的恐龙用绘画、泥工等多种形式表现出来。并将自己的作品与同伴分享

  3、师生总结:除了恐龙在地球上灭绝了,小朋友还知道哪些动物已经灭绝了或即将灭绝?我们可以为它们做些什么事情呢?

  “老虎差不多灭绝了,因为很多人要杀它们,我们要叫叔叔阿姨他们不要杀它们”

  “熊猫只有我们中国才有,我们要保护它”

  老师:“动物是我们的好朋友,我们要保护它们,珍惜它们,还要保护环境,给它们一个快乐的家,让它们自由自在地生活。”

  通过“恐龙”的探索活动,幼儿对恐龙有了一个较全面的认识,并懂得环境、动物、人类之间的关系,有了初步的环保意识。

  主题活动:恐龙(活动时间:2002年10月8日—30日)

  美劳区:1、展示幼儿的绘画及手工作品。

  2、贴恐龙的图片。

  3、展示幼儿与教师做的大恐龙。

  4、恐龙世界(幼儿先画恐龙,再把恐龙剪出来贴在墙上。)

  语言区:1、贴各种恐龙的图片。

  2、故事:“城里来了大恐龙”的墙画。

  展示角:1、各种恐龙的模型。

  2、恐龙的资料及图片,反映幼儿对恐龙的认识的绘画作品。

  益智区:1、墙饰:恐龙的食性

  2、墙饰:恐龙之最

小升初试题、期中期末题、小学奥数题

   欢迎使用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访问幼教网,幼儿教育我们一路陪伴同行!

篇一: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说明文恐龙教案

容,了解恐龙的种类,形态及生活习性,培养学生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的能力和有目的的上网查找资料、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

读代讲,引导学生读懂课文,了解和初步掌握作者说明事物的方法。

激发学生对恐龙的兴趣,

既而对科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学习、

握课文描写恐龙的说明方法(打比方、作比较、列数据)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不吃肉的霸王龙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