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州月是什么时候的事

.儿时凿壁偷了谁家的光:凿壁偷光。出自西汉匡衡在邻居相隔的墙上凿开一个洞,偷偷的借邻舍的烛光读书。而现在用这个成语来形容勤学苦读。 2.宿昔不梳:出自《子夜歌》其一:宿夕不梳头,丝发披两肩。腕伸郎膝上,何处不可怜?夜里睡觉不梳头,发丝披在两肩上。温柔得在郎君的膝上伸展,没有哪一处地方不惹人怜爱。 3.红袖添香:出自清魏子安《花月痕》第三十一回:从此绿鬓视草,红袖添香,眷属疑仙,文章华国。旧指书生学习时有年轻貌美的女子陪读。 4.一缕青丝一生珍藏:头发是古代女子感情的载体,青丝,就是情丝。一缕情丝,总是要以所爱的男子为寄托,犹如藤萝之依附乔木。在古人笔记中传世的爱情故事处处可见古代女子以秀发相赠、以身心俱陈的笃定情长,而这些故事大都以男人的背信收梢。 5.桥边红药叹夜太漫长:出自姜夔的《扬州慢》: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红药”是指红色的芍药花。二十四桥又名红药桥,附近盛产红芍药花。这几句是说,想桥边的红芍药,还是一年一度地盛开着,可它们是为谁生长为谁开放呢? 6.叹一句当时只道是寻常:出自纳兰性德《浣溪纱》:谁念西风独自凉, 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 当时只道是寻常。意思是说所有的这些事,在当时看来却是很平常的事。 整首歌词很清新,很连贯,不像某些中国风只是一味的堆砌各种诗词以至于晦涩难懂,不知道说些什么。不得不佩服V的文字功底,对古诗词的遣用有自己独特的视角。比如“宿昔不梳”原本是形容女子,而在被V这么一用,就成了一晚通宵苦读早上起来都忘了梳头的刻苦学习的情形。对点古诗词的应用也不是全文抄下,而是稍微改动,这样就比直接引用更加灵动生色了不少。比如“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变换成“桥边红药叹夜太漫长”。又如《如果当时》中的“与你若只如初见又何须感伤离别”。我想没有一定的文字功底,是写不出这样的词来的。 那么,《庐州月》叙述的是怎样一个故事呢?想表达什么样的思想呢?脚头是这么想的: 从前,在庐州(合肥)有这么一对青梅竹马两小无猜的男女:男子为考取功名,报效社稷,十年寒窗苦读。女子贤良淑德,陪伴男子左右。等到赴京赶考的时候,女子送了男子一缕青丝,等着他考取功名回来娶她。等到真正考取功名的时候,各种各样的事接踵而至,于是他也渐渐忘了儿时的玩伴,以及他们当时天真的承诺。如今虽然有家室,也会有娇妻红袖添香,但却没有了当初的那种感觉。官场黑暗,每天勾心斗角,当身心俱疲的时候,便怀念起时候的她,想念小时候的天真无邪,不用为这么多事烦恼。而这些美好的过去,在当时看来却不已为然。看着自己渐渐苍老城府的脸,男子忽然觉得现在得到的一切,却不是当初想要的。我想整首词表达了是对现实,以及物是人非的无奈吧。 这同时也呼应了专辑名字:寻雾启示。如果说《叹服》是寻爱情,那么这《庐州月》就是寻功名。 这首歌是新专辑唯一一首由许嵩编曲的歌,关于歌曲以及演唱,我就不多说了。 清新的歌词+耐人寻味的主题+V式唱腔=又一首经典之作!

许嵩的歌,中国风,有点像江南小调调的感觉,很好听,毫无粉饰的生存哲学,超越现实的想象思辨,细而不腻的私人回忆,在他的作品里尽数展现。自成一派的制作风格与词曲质感,随性慵懒的演绎方式,标志性的假音与转音,舒服惬意的中慢板R&B节奏……总的来说还是充满淡淡的忧伤这种风格 听许嵩的歌是要嚼字琢词的,句子凿的越透,听出来的东西越多。
许嵩是真正的笔者,他敢写,什么都敢写,一个优秀公众人物的道义都隐藏在他自己酌句的文词里,歌曲背后含射的思考价值很多的。
听透太难,听透也太可怕。
每次对这个在世俗之下渐沉更浊的世界感到不寒而栗,想想我大许嵩,心中还难免会有一丝难得的希望与温暖,这世上,任何时候都不少这种正直又有趣的灵魂,真妙人一个。
推一首歌词,看完你就知道他的文字功底有多厉害了。《庐州月》。
许嵩中国风作品的典型代表。
歌词写的妙啊,寥寥几笔,单单前两句一个寒窗苦读功成名就的书生形象便是浮现在听者眼前。
“儿时凿壁偷了谁家的光,
宿昔不梳一苦十年寒窗。”
第一句,很明显的用典,匡衡的凿壁偷光啊,再加之下半句里的十年寒窗,代指寒窗苦读,刻苦疾书。
再看第二句,“宿昔不梳”源自南北朝乐府诗《子夜歌 宿昔不梳头》:宿昔不梳头,丝发披两肩。婉伸郎膝下,何处不可怜!女性的慵懒柔美,暗指功名搏取前为了进取每日须发难以梳理。
这之后,笔触瞬转,两字由儿时拉至今日。
“如今灯下闲读红袖添香。”
今日之景。
灯烛之下已再无前时借光之窘迫,闲读二字也再与他日苦读之景再不相同,此时当指已读遍贤书功成名就,红袖添香应指旁有佳人在侧。
而许嵩此时的感慨是:
“半生浮名,只是虚妄。”
半生已逝,浮华功名只不过一片虚无。
这寥寥几句,像是回首,更多的是感慨。
而下一段的文字才是绝妙。
“三月一路烟霞莺飞草长,
柳絮纷飞里看见了故乡。”
这两句才是意境独到的画面之美,初春三月的江南烟雨,莺鸟齐舞,草长轻摆。而与之同时他的眼中若隐若现的,是什么意象?是故乡。
再下两句。
“不知心上的你是否还在庐阳
一缕青丝一生珍藏”
歌词到这里就清楚而明朗了,许嵩到底表达的是什么?是思念,是过往。
思念什么?
思念故乡,思念心上人。
“桥上的恋人入对出双
桥边红药叹夜太漫长
月也摇晃
人也仿徨
乌篷里传来了一曲离殇”
红药是什么?
红药出自宋代姜夔《扬州慢 淮左名都》,许嵩在这里化用了杜郎求情的典故,将自己自比作红药,独立桥边,孤目观望,看着桥上来来往往的有情人。
他暗示,心底也同样深藏着一个久久难以忘怀的心上人。
“庐州月光,洒在心上。
月下的你不复当年模样。
太多的伤,难诉衷肠,
叹一句当时只道是寻常。
庐州月光,梨花雨凉。
如今的你又在谁的身旁。
家乡月光,深深烙在我心上
却流不出当年泪光。”
庐州月中月这一意象终于出来了,情感关键也在于此。
情感在故乡,在心上人。
月光如水,洒在心上。
借着故乡昔时月光,许嵩发出'梨花雨凉的叹伤。
一句感叹,当时只道是寻常,许嵩真正想表达的什么?旨在于此。
当时只道是寻常。出自清代著名词人纳兰容若《浣溪沙 谁念西风独自凉》。
什么意思?
美好珍贵的事物在我们身边时,我们往往认作寻常,不做珍惜,一旦失去,才又方知珍贵,一再追悔莫及。,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studyofnetfoxmail.com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庐州月的庐州是哪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