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2人及2人以上食物中毒报告时限要求事件,疾控中心在调查核实后多久出调查报告?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婺源县疾控中心水痘应急处置技术方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婺源县疾控中心水痘应急处置技术方案》。
婺源县疾控中心水痘应急处置技术方案 背景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具有起病急、传播迅速、极易暴发流行等特点。多见于冬春季节,发病高峰在3-5月;人群中儿童普遍易感,10岁以下多见。由于水痘具有高度传播性,在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传播迅速。近年来,常在幼儿园和中小学引起暴发流行,对小儿威胁极大。为指导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及时发现、报告水痘疫情。疫情发生后,做好以控制传染源、开展健康教育为主导的综合防制措施,有效地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最大限度防止疫情的扩散、蔓延,保护广大儿童的身体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全国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工作规范》特制定本技术方案。疫情分级和响应 2.1 疫情分级根据水痘流行严重程度及疫情变化情况,以发病范围、数量、病死率、是否发生暴发和流行为依据,分级实施临时紧急控制措施,以达到最有效的预防控制效果。2.1.1 蓝色疫情县内出现1个及以上水痘暴发点。(暴发点指7天内,同一学校、幼儿园、自然村寨、社区等集体单位发生10例及以上水痘病例)。2.1.2 黄色疫情 县3周内出现5个水痘暴发点,或同一学校、幼儿园、自然村寨、社区、建筑工地等集体单位1周内发生100例及以上水痘病例。2.2 疫情的应急响应 2.2.1 蓝色疫情的响应①发生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启动应急技术方案,及时将疫情报告当地卫生行政部门、市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②发生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组织应急小分队24小时内赴现场核实诊断,进行流行病学调查,采取各项业务控制措施。③发生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提出应急接种方案报当地县级政府批准,并及时采取应急接种。2.2.2 黄色疫情的响应在蓝色疫情响应基础上,开展以下工作:①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启动应急技术方案,及时将疫情报告当地卫生行政部门、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②市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组织应急小分队24小时内赴现场指导,督促各项业务控制措施落实。疫情现场控制 3.1 流行病学调查 3.1.1 调查前准备成立调查处理小组,小组的成员应包括流行病学、消杀人员等;其次初步确定调查处理方案,要准备好各种调查表格和各种消杀器材,并联系好参与调查处理的车辆和司机;最后通知当地初步行程和安排。3.1.2 核实疫情,确认暴发调查小组人员应及时赶赴现场,听取当地汇报,了解疫情发生经过及已采取措施,开展相关调查,结合病人临床表现、流行病学资料等进行初步诊断。3.1.3 开展病例调查与搜索。对每1例水痘病例都应进行调查。水痘流行病学现场调查内容包括病例个案调查:重点要调查病例的出生日期、出疹日期和水痘疫苗的免疫史、感染来源等,填写《水痘暴发病例调查一览表》、当地人群水痘疫苗接种状况、居住环境、人口流动等内容。同时对当地各级医疗机构特别是基层医疗单位开展病例主动搜索,必要时开展社区病例主动搜索。3.1.4 暴发原因调查 ①评价水痘免疫水平②评价水痘暴发疫情报告的及时性 ③开展病例对照调查或队列研究尽可能开展不同年龄段儿童病例对照调查或队列研究,估算水痘疫苗的效力或保护率。3.2 控制措施原则是边调查,边采取相应控制措施。3.2.1 病人隔离治疗对水痘病例进行在家或医院隔离,减少与他人接触,原则上隔离至疱疹干燥结痂为止。同时应加强水痘病例的护理和治疗工作,预防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3.2.2 密切接触者的判定和处置 密切接触者是指与病人一起生活的看护人员、家庭成员,、以及托儿所、幼儿园、学校里的同班者或处在同一工作、生活、学习环境中的人群。对密切接触者自接触患者之日起21天内,进行医学观察,尽量减少其与他人接触,一旦出现发热、出疹等症状和体征,要立即报告。3.2.3 及时开展应急接种应急接种应根据水痘疫情的流行特征和当地免疫状况等,确定应急接种范围和接种对象,在卫生主管部门的统一部署下,短时间内完成,接种率应达到95%以上。应急接种工作严格按照《预防接种工作规范》及国家对疫苗使用的有关规定实施,要特别注意掌握预防接种禁忌症。3.2.4 宣传教育对城乡社区的所有公众,重点是病家周围人群,学校、医院等人员密集场所的人群,尤其是流动人口。使广大群众特别是外来流动人员了解水痘的特征和正确的预防方法(密切接触者应急接种、避免去人群聚集场所、有发热或出疹等症状及时就诊、注意个人卫生),提高防病意识和能力。3.2.5 加强疫情监测要加强托幼机构和学校等集体单位疫情监测工作,定期到相关单位核查晨检记录或出勤记录,及时了解因病缺课、缺勤或医疗机构集中就诊情况,并进行相关流行病学分析,提出防控措施建议。加强对措施落实情况的督导检查,防止疫情蔓延。在暴发出现21天内,无新病例出现时终止监测。3.2.6 消毒处理督促指导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要按照《医疗机构传染病预检分诊管理办法》的有关要求,对具有发热、出疹等症状的患者进行预检分诊。严格执行《医院感染管理规范》和《消毒管理办法》。发生疫情学校、幼托机构做好玩具、桌面等日常生活学习场所的消毒。结束响应经采取控制措施后,3周内无暴发点发生,由黄色疫情降为蓝色疫情。疫情发生县末例病例治愈且经过一个最长潜伏期后无新发病例出现,蓝色应急响应结束。xxx疾控中心水痘疫情应急处置预案中心各科室:水痘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所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本病发病急、传染性很强,潜伏期10-21天,多见于儿童,易感儿童接触后90%发病,全年均可发生,尤其以冬春季为多。水痘患者为主要传染源,自水痘出疹前1~2天至皮疹干燥结痂时,均有传染性。传播途径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也可通过直接接触、唾液污染食具和玩具等途径传播。为及时、高效、妥善处臵水痘疫情,最大程度减少水痘对公众健康造成的危害,切实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维护社会安全稳定,结合我中心实际制定本预案。一、适用范围本方案适用于我市水痘疫情的应急处臵工作。二、组织机构和职责为做好我市水痘的防控工作,中心成立水痘疫情应急处臵工作领导小组。组 长:xxx 副组长:xxx
成 员:xxxxxxxxxxxxxxxx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xxx兼任,成员由疾控科全体工作人员组成。负责制定防控工作方案并组织实施,对突发疫情进行调查处臵和评估分析,向发生疫情的单位或部门提供技术支持和监督检查;事件发生后负责启动本预案。应急处臵队伍的组成和职责依据我中心下发的《xxx疾控中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执行,疫情发生后要全面做好水痘的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消杀灭等现场处臵工 作。三、水痘的监测、预警㈠疫情的监测:疾控科要加强对重点场所、重点人群水痘疫情的常规监测工作,督导检查全市学校、托幼机构严格疫情报告制度,发现可疑病例要及时报告,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臵;督促各网报单位,对确诊病例及时进行网络直报。消杀科对发生疫情的学校、托幼机构做好技术指导。㈡预警指标:一个学校、托幼机构报告一例临床诊断病例或水痘病例明显超过历史同期水平;1 周内,同一学校、幼儿园等集体单位中,发生10 例及以上水痘病例;发生1起及以上水痘暴发疫情或发生1例及以上病例死亡。四、应急反应㈠核实疫情接到疫情报告,要根据水痘的诊断标准,对报告的病例进行核实诊断,初步确定疫情的存在,同时报告中心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组织专业人员对疫情进行评估,确认必须启动应急程序的,应急处臵队立即赶赴现场开展调查处理。㈡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应急处臵队接到领导小组的指示后,应尽快赶赴现场,结合实际制定流行病学调查计划和方案,按照计划和方案对水痘疫情累及人群的发病情况、分布特点进行调查分析,提出有针对性的预防控制措施。按有关技术规范采集足量、足够的标本进行实验室检测,查找致病原因。依据《传染病防治法》进行传染病管理,需上级部门技术支持的,及时向中心领导小组汇报请上级有关单位指导。㈢采取防控措施1、强化预检分诊,做好病人隔离按《传染病防治法》的要求,督导检查各医疗机构落实预检分诊制度,指导设立发热与疱疹病例专门诊室,避免医源性感染,做好每个住院病人的个案调查。2、落实消毒隔离措施,防止院内交叉感染督导检查各医疗机构对水痘患者要按照呼吸道传染病处理原则进行隔离,医院门诊和病房要保持清洁卫生,严格消毒制度,重点检查儿科和感染科等科室门诊和病房的消毒,指导医疗机构落实对患者污物等进行消毒处理。医院感染管理科每天要加强对门诊和病房的检查、指导,对住院治疗的患者,要限制其陪护及接触者人数,强化洗消措施,切实落实各项控制措施,杜绝医院感染。指导对居家治疗的病人及其接触者落实隔离措施和疫点消毒处理措施,以防止疫情扩散。3、加强对幼托机构和中小学校防控措施落实,保护易感人群检查指导幼托机构和中小学校落实晨检制度,指导学校落实校舍等场所的通风、消毒制度,督促学校每日进行晨检,并对缺课学生进行记录,指导托幼机构每日对玩具、用具等进行清洗消毒。督导检查各学校和托幼机构对发现的患有疱疹的患儿,应立即动员家长对其进行家庭隔离治疗或到医疗机构就诊,直至病愈方可返校。必要时可依法采取暂时停学、停课等措施,以保护易感儿童。4、加强医疗机构完善诊疗纪录督导检查全市各医疗机构(包括村卫生室)要建立健全门诊日志,出入院登记必须详细、认真填写,要有详细的家庭住址、家长姓名、联系电话,以利于开展流调和传染源追索。5、开展健康教育,提高群众防病知识水平以广播、电视、网络、报纸、宣传单等各种宣传形式,开展呼吸道传染病防病知识的宣传,告诫家长不要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的公共场所,不要与患病儿童接触;纠正儿童不良习惯,餐前便后要洗手,对儿童的玩具、餐具、衣物、用品要经常消毒,家长要注意个人卫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6、应急接种要严格按照《传染病防治法》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法》的要求,必要时开展水痘疫苗的应急接种工作,提高重点人群的免疫水平,防止疫情的扩散蔓延。要规范水痘疫苗的管理,对群众进行合理的宣传,严禁强制性接种和未经审批的群体性接种。五、消毒技术1、空气消毒:紫外线照射消毒30-60分钟;用2%过氧乙酸溶液(8 毫升/立方米)气溶胶喷雾消毒,作用1小时后开窗通风。2、物表及物品的消毒:台面、门把手、水龙头等手接触部位,以及常用物品可用有效氯含量为 500mg/L(毫克/升)的含氯消毒剂溶液擦拭、浸泡、或喷洒消毒,30分钟后清水擦洗干净。地面可用 1000mg/L(毫克/升)的含氯消毒剂溶液湿拖或喷洒消毒,自然干燥即可。3、手部消毒:首选肥皂流动水,或可用0.3-0.5%碘伏消毒液或快速手消毒剂(异丙醇类、洗必泰-醇、新洁尔灭-醇、75%酒精等消毒剂)揉搓作用1~3分钟。六、疫情控制效果评价应急响应的终止,应由市卫生局组织专家组进行评估、确认,判定应以病例数恢复到当地发病基线水平为原则。可经疫情应急处 臵专家组核定,转入常规监测防治。疫情处理结束后,要及时进行总结,提出意见和建议,并向上级有关部门报告调查和处臵结果。七、本预案件自发布之日起执行。幼儿园预防水痘传染病应急处置预案一、目的为有效地控制我园水痘传染病的蔓延,杜绝传染源入园,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儿童,特制定此预案,规范操作,保障教工和幼儿健康。确保幼儿园各项工作正常开展。二、处理原则贯彻执行“预防为上、分级控制、依法强制,及时处置、分级管理”的工作原则。强化“班级与个人相结合、分层管理、层层负责”的处置原则,务实、高效、科学、有序地预防和控制水痘蔓延。三、组织管理1、成立本园预防水痘传染病管理小组(一)传染病应急工作小组 组长 :崔红副组长:刁伟 栾桂花 李玉娇 组员:各班班组长各班保育员2、职责分工:园领导小组按照“班级与个人相结合、分层管理、层层负责”的处置原则,负责园内水痘发生现场处置的指挥、协调与管理。四、具体处理方法1、发生水痘后,管理小组在规定时间内向妇幼所、疾控中心报告。2、保健老师第一时间到达现场,隔离病人,组织各环节的隔离消毒工作(病儿接触到的物品和所在班级的终末消毒工作)。3、对患儿所在班级观察有无发热、皮疹出现,时间为21天(从确诊最后一例病例算起)。4、加强每天入园儿童的晨检及午检工作,一旦发现有水痘疑似病例,及时隔离,并做好疫情报告。(晨检由保健教师承担、午检由各班教师承担。)5、加强卫生宣传教育,督促儿童饭前便后洗手,擦手巾改用手纸,提高自我防病意识。5、加强缺席儿童联系,了解缺席原因,以便及时采取预防措施。6、患儿返园时,应具有医疗机构出具的证明。7、幼儿园要保证消毒药品的充足。8、在观察期间加强空气及手的消毒,发病班每天在儿童离开班级午睡期间,用1000mg/L含氯消毒剂增加一次空气消毒。五、操作流程环节操作方法责任人晨检————保健老师每天密切观察 ————保健教师幼儿有无水痘症状出现附件:水痘小知识水痘为带状疱疹病毒。潜伏期为10—21天,平均14天。传染源为水痘病人,其次为带状疱疹病人。隔离期为全部结痂无新疹,但不少于病后14天。传播途径为空气、飞沫、密切接触。临床症状表现为发热、头痛、食欲减退和全身不适,皮疹多见于头部及胸部,四肢较少,呈向心性分布。初起为红色斑疹变为丘疹,午检————各班教师午睡后检查幼儿————各班教师有无水痘症状出现报告————一旦发现幼儿中有水痘的疑———各班老师似病人,有关人员应立即告保健教师知保健教师和园领导,保健园领导教师报镇医院、妇幼所消毒————根据消毒隔离制度,做好————保健教师消毒工作,积极采取有效保育员措施,停止一切集体性活动。观察————加强宣传,正确认识,做好———保健教师防范,确保稳定,对痊愈后各班老师幼儿必须经保健教师认可后保育员方可进班,21天医学观察期家长内无新病例出现方可解除隔离进而成充满透明液的疱疹、皮疹分批出现,在病人身上同时可见斑疹、丘疹、疱疹和结痂混杂存在,数日痂皮脱落,不留疤痕。控制措施:1-6岁易感儿童给予水痘疫苗接种,发现水痘病人及早隔离治疗,也可回家隔离,室内加强通风,唤气、玩具用具采用消毒药液浸泡或爆晒等方法,不让易感儿与患儿接触疾控中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技术方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为确保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后能及时、有效应对,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保障公众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维护正常的社会和经济秩序,根据国务院第376号令(《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及其他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和《万州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预案》,特制定本方案。一、组织管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工作遵循预防为主、常备不懈的方针,贯彻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反应及时、措施果断、依靠科学、加强合作,实行分级管理原则,分级实施。(一)按照属地化管理原则,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监测、信息报告与管理;负责收集、核实辖区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疫情信息和其他信息资料;设置专门的疫情咨询热线电话,接受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疫情的报告、咨询和监督;设置专门工作人员搜集各种来源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疫情信息。(二)建立流行病学调查队伍和实验室,负责开展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处理,搜索密切接触者、追踪传染源,必要时进行隔离观察;进行疫点消毒及其技术指导;对有关标本开展检测检验及报告。(三)公共卫生信息网络维护和管理,负责疫情资料的报告、分析、利用与反馈;建立监测信息数据库,开展技术指导。(四)人员培训与指导: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对各开发区疾病预防机构(防疫站)工作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各开发区疾病预防机构(防疫站)负责对辖区内医院和下级卫生单位疫情报告和信息网络管理工作进行技术指导。二、疫情监测和疫情报告加强疫情报告和疫情监测管理工作,充分保障疫情监测报告系统的敏感性。(一)疫情监测的实施1、强化基层疫情报告制度,及时掌握疫情信息。各疾病控制机构要坚持24小时疫情值班制度,安排专人负责辖区疫情的收集、整理、分析和上报。发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于2小时内以最快的方式上报,严禁隐瞒及谎报疫情,一旦发现将依法处理。2、加强监测点的工作。在疫情高发季节,各级卫生部门应该在辖区内各级医疗机构设立相应的专科门诊(如肠道门诊、发热门诊等),必要时设立临时监测点。(二)疫情监测的评估疫情监测的评估是指对疫情报告与监测点工作质量的评估。评估内容是监测信息在防治工作中发挥了哪些作用,例如发现了哪些隐患和疫情苗头,报告内容是否完整,报告及时程度,疫情报告是否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等等。(三)疫情报告1、报告内容: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疫情报告应包括:事件发生单位、时间、地点、受害人数、死亡人数、发生的可能原因、以及所采取的措施、需要解决的问题、报告人、报告时间、报告单位等。2、报告时限与方式:在发现或接到报告后2小时内以最快的通讯方式(主要指电话或传真)报告。3、报告程序: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本辖区发生或可能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都应以最快的通讯方式向辖区疾控机构(开发区卫生防疫站)报告。各开发区疾控机构(卫生防疫站)接到报告并对事件初步调查核实后,应在2小时内向各开发区卫生行政部门和我中心报告。我中心接到报告后,应在2小时内向区卫生局和市疾控中心报告。各开发区卫生行政部门接到报告后应在2小时内向本级管委会和区卫生局报告。任何单位和个人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不得隐瞒、缓报、慌报或者授意他人隐瞒、缓报、慌报。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调查与处理(一)处理原则和要求由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突然,情况比较紧急,因此其处理原则是“快、准、全”。“快”要求反应要快,奔赴现场要快,救治病人要快,采取控制措施要快。“准”要求到达现场,初步了解情况后,能正确地提出现场应开展的工作,正确提出初步处理意见,并正确提出结论,正确采取措施。“全”要求某一突发事件的处理不能仅局限于某一专业方面,如传染病爆发、中毒等与防疫、食品卫生、环境卫生等都有关,不但要考虑控制事态扩大,而且要考虑卫生行政执法等相关问题。(二)流行病学调查处理1、散发疫情的调查处理(1)核实诊断,查明疫情。询问病人和查看临床诊治记录,根据流行病学史和临床症状、体征、诊治检查记录,予以确诊,并作好个案调查。(2)确诊为急性传染病后,应指导病人入院(或在家)隔离治疗。(3)根据病人发病前后可能接触的人群,查找疑似病例,确定密切接触者并进行医学观察;同时对乙感人群采取保护措施。(4)根据病种,分别采集病人(包括恢复期血清)、接触者、环境等有关标本,应快送检,进一步取得病原学和血清学诊断的依据。(5)查明病人发病前后活动范围,追索传染源和可能引起疾病传播的因素;划定疫点疫区范围,采取针对性消毒、杀虫、灭鼠、饮食、饮水卫生措施。(6)连续观察疾病的一个最长潜伏期,如无续发病例和病原携带者出现,即可解除疫点、疫区,并及时写出调查处理报告。2、暴发和重大疫情的调查处理(1)初步调查提出假设a、核实诊断:查看所有能找到的现患者,并逐个进行个案调查,根据流行病学史和病史、症状、体征和检验结果,找出共同特征。b、对未隔离的病人进行隔离治疗,对疑似病例严密观察。c、分析“三间分布”特征,查找可能引起疾病暴发的因素。(2)采取防制措施,控制蔓延a、对暴发原因较为明确者,报请卫生行政部门后立即采取针对性强制措施,如切断被污染的水源,禁售、禁食被污染的食物,强制大面积灭蚊、蝇、鼠等。b、对病人可能污染的物品和环境进行消毒,对密切接触者进行医学观察,发现续发病例及时隔离治疗。c、采取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和特异性保护措施保护易感人群,防止续发病例。d、及时向卫生行政部门报告疫情及处理情况。(3)深入调查验证假设a、核实全部病例的个案调查表。b、调查暴发地区的自然状况、地理环境等。c、有关的实验室检测。d、病例对照调查及其其他补充调查。(4)总结疫情平息无续发病例发生和病原携带者出现,防制措施取得明显效果后,可以报请卫生行政部门解除疫区,并通报疫区处理结果。3、灾区疫情的调查与控制(1)相关调查:根据灾害种类和当地疫情,按有关技术规程开展水源、食品的肠道致病菌污染情况监测和鼠类及病媒昆虫密度、寄生虫病宿主等相关的监测。(2)认真落实水源保护和饮水消毒,环境清理和卫生处理。消灭蚊、蝇、鼠害,食品卫生管理和健康教育等预防措施。(3)疫情控制与处理:灾区疫情的控制与处理原则上按“散发和暴发疫情”处理规范执行。4、群体性原因不明疾病的调查处理(1)初步调查:全面了解疫情,确定统一诊断标准、核实诊断,进行个案调查和采集有关标本。(2)分析病例的“三间分布”,应用推理方法形成初步的病因假设。(3)根据初步假设,提出控制对策并加以实施,同时组织力量深入开展病例对照调查和有关的实验检测。(4)综合分析流行病学调查、实验检测、对策效果等资料,验证假设。(5)总结和后续研究:疫情基本平息后,及时写出总结报告,对某些需要深入研究的事件要制定计划,进行后续研究。5、食物中毒及食原性疾患的调查处理(1)流行病学调查:及时赴现场,按照《食物中毒事故个案调查登记表》的要求进行流行病学调查。a、不同时间、人群间、空间的病人分布;b、发病前71小时的饮食史;c、进食时间和发病时间,计算潜伏期;d、临床表现及治疗、愈后情况;e、采集病人排泄物、肛拭、咽拭、血尿等样品。(2)卫生学调查a、食品以及原料的来源、卫生状况以及流向;b、产品配方、加工过程和环境卫生、生产加工数量和时间;c、生产经营人员卫生和健康状况;d、采集可疑食品以及原料、辅料和生产加工的有关环节样品。(3)临时控制措施a、责令收回已售出的中毒食品或疑似中毒食品;b、封存中毒食品或疑似中毒食品、原料;c、封存被污染的食品用工具及用具,并责令进行清洗消毒。(4)确认根据《食物中毒诊断标准及技术处理总则》及其他食物中毒有关诊断标准进行确认食物中毒。(5)终结报告和汇总四、资料分析与总结(一)疫情分析对当日疫情和累计疫情进行分析。包括新发病例数、累计病例数、死亡病例数、累计死亡数、治愈病例数等。(二)流行病学分析1、人群分布特征:年龄、职业、性别分布,重点人群发病特点,是否有聚集性等。2、时间分布特征:首例发病时间,就诊时间,发病高峰时间,最后1例发病时间等。3、地区分布特征:城乡分布,单位、学校分布,有无地区聚集性分布等。(三)专题分析首例病例发病详情分析,病例接触史及传播链分析,疫情波及地区情况分析,采取控制措施后疫情发展情况分析等。(四)分析结果应及时形成报告,报送当地卫生行政部门和上级疾控机构,并及时向下级卫生单位反馈。麻疹疫情应急处置技术方案1、概 述麻疹是由麻疹病毒通过呼吸道传播所引起的乙类传染病,常在冬春季发病和流行,传染性强,波及范围广,常可引起暴发及较大规模流行,尤其易在人群密集的小学及幼儿园等处引起暴发。麻疹潜伏期一般为10~11天,最短为7天,最长为2l天,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出疹(全身性斑丘疹)并伴有咳嗽、卡他性鼻炎或结膜炎。为及时发现我县的麻疹疫情,迅速采取有效的控制策略和措施,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有关规定,结合本地实际,特制定本技术方案。2、本方案适用范围和术语界定本方案适用于在l周内同一学校、幼儿园、社区、建筑工地等集体单位发生10例及以上麻疹病例时的预防控制工作。各医疗卫生单位在开展疫情应急处置时必须遵循本方案的技术标准和要求。2.1麻疹病例定义参照国家标准《麻疹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GB 15983—1995)执行。2.1.1疑似病例:(1)全身皮肤出现红色斑丘疹。(2)发热(38"C或更高)。(3)咳嗽或上呼吸道卡他症状,或结合膜炎。具备(1)加(2)条者,或同时伴有(3)条者。2.1.2临床诊断病例:(4)起病早期(一般于病程第2~3日)在口腔颊粘膜见到麻疹粘膜斑(Koplik氏斑)。(5)皮肤红色斑丘疹由耳后开始向全身扩展,持续3天以上呈典型经过。(6)流行病学史:与确诊麻疹的病人有接触史,潜伏期6~18天。疑似病例加(4)条或(5)条或(6)条。2.1.3实验室确诊病例:(7)一个月内未接种过麻疹减毒活疫苗而在血清中查到麻疹IgM抗体。(8)恢复期病人血清中麻疹IgG抗体滴度比急性期有4倍或4倍以上升高,或急性期抗体阴性而恢复期抗体阳转。(9)从鼻咽部分泌物或血液中分离到麻疹病毒(附录A),或检测到麻疹病毒核酸。疑似病例加(7)条或(8)条或(9)条,以及具有任何一项临床症状(1)至(5)条中任一条加(7)条或(8)条或(9)条。2.2暴发疫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定义根据《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试行版)的规定,在1周内,同一学校、幼儿园、社县、建筑工地等集体单位发生10例及以上麻疹病例,确定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按照《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的要求,必须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网上开展麻疹的相关信息报告。2.3监测病例定义在麻疹疫情发生后,为了及时发现和掌握新的麻疹病例,相关的医疗卫生机构在辖区范围内开展麻疹的主动搜索等有关监测工作,期间发现的病例称之为监测病例。而其搜索的范围按现场实际、疫情波及地等情况,由县疾控中心具体确定。3、部门职责与组织保障按照《传染病防治法》的有关法律、法规和规范的要求,县卫生局、各医疗卫生单位以及其它相关部门必须切实履行各自的工作职责,加强对麻疹预防控制工作的组织领导、技术支持、后勤保障、监督检查等工作,提高麻疹预防控制工作的成效。3.1部门职责3.1.1县卫生局应组织相关部门提供麻疹应急处置所必要的经费、物资等保障,敦促各医疗卫生单位及相关部门落实各项防控措施。3.1.2县卫生局应急办应组织、协调疫情的调查处理和医疗救治工作,正面引导宣传,加强与其它部门的沟通与协作。3.1.3各医疗卫生单位负责麻疹病人或疑似病人的医疗救护、现场救治等工作;协助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做好流行病学调查及相关标本的采集;及时发现疫情,及时报告。3.1.4县卫生执法监督大队应对各医疗卫生单位的传染病疫情报告、医疗救治、防控措施等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查处违法行为;积极开展卫生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工作。3.1.5县疾控中心负责对麻疹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密切接触者的追踪、医学观察和疫苗应急接种;指导医疗机构对麻疹病例进行隔离治疗;开展对有关医疗机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小学校、幼儿园的麻疹病例的主动搜索;落实疫点、疫区的处理等工作;进行有关样本的采集,并在3日内完成实验室检测工作(有条件情况下);负责疫情个案报告的审核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与管理工作。3.2组织保障3.2.1制定应急技术方案和有关操作规程
根据全县麻疹防制的总体要求,科学分析的疫情发生趋势,制订应急处置技术方案和有关操作规程。对主动搜索发现的病例应由县疾控中心负责进行网络直报。3.2.2开展专业培训和应急演练在疫情高发季节之前以及在流行期内,县疾控中心及各医疗卫生单位应对辖区内卫生管理人员、防疫人员、检验人员和临床医护人员等进行专项培训,强化麻疹病例的早发现、早隔离、早报告的意识,进行流行病学、临床学、病原学、实验室诊断技术的培训,推广有效控制疫情的新技术和新方法;根据本街道实际情况,适时开展麻疹防制工作的应急演练,锻炼出一支责任意识强、行动迅速、处置高效的善战队伍。3.2.3配备各类所需物资县卫生局均应根据疫情预测和防制工作的实际需要,储备足量的疫苗,配备必要的治疗药械,必要的治疗药品、器械和病床等。4、应急准备4.1组织准备根据疫情应急处置工作的实际需要和事件的级别,疾控中心向县卫生局提出成立相应的应急指挥组织机构的建议。应急指挥机构应迅速组织现场调查工作组到达现场,必要时,相关单位和部门也要派人协助调查与处理。现场调查组一般包括流行病学、实验室和临床医学等专业人员,现场调查组应设立负责人,组织协调整个调查组在现场调查工作,调查组成员应明确各自的职责。4.2物品与器械准备现场调查组奔赴现场前应准备必需的资料和物品,一般应包括:(1)调查和资料分析用品:麻疹个案调查表以及其它相关表格、记录本;(2)标本采集和现场检测用品:标本采集记录表、标本采集用拭子(注意用于PCR检测标本采集的拭子,应使用灭菌人造纤维拭子和塑料棒)、自封式塑料袋、标签纸、油墨耐水的记录笔等。(3)应急用麻疹疫苗。5、疫情报告5.1报告方式、时限和程序按照《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试行)》的要求,对于获得麻疹相关信息的责任报告单位和责任报告人,应当在2小时内以电话或传真等方式向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具备网络直报条件的同时进行网络直报,直报的信息由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审核后进入国家数据库。不具备网络直报条件的责任报告单位和责任报告人,应采用最快的通讯方式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卡》报送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应对信息进行审核,确定真实性,2小时内进行网络直报,同时以电话或传真等方式报告县卫生局和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5.2报告内容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接到辖区内麻疹病例报告后,在以最快的方式向县卫生局和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的同时,应立即组织有关人员进行调查、核实和处理,病例确诊后于6小时内填写基本信息(见附表2麻疹个案基本信息表),以传真形式及时上报有关部门。所有病例的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表于个案调查(见附表卜l麻疹个案调查表),疫情结束后5日内上报有关部门。麻疹发生、发展、控制过程信息分为初次报告、进程报告、结案报告。1)初次报告:报告内容包括事件名称、初步判定的事件类别和性质、发生地点、发生时间、发病人数、死亡人数、主要的临床症状、可能原因、己采取的措施、报告单位、报告人员及通讯方式等,初次报告要快,应在调查后2小时完成。2)进程报告:报告事件的发展与变化、处置进程、事件的诊断和原因或可能因素,势态评估、控制措施等内容。同时,对初次报告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卡》进行补充和修正,进程报告要新,需按日进行。3)结案报告:事件结束后,应进行结案信息报告,结案报告要全,在确认事件终止后2周内,对事件的发生和处理情况进行总结,分析其原因和影响因素,并提出今后对类似事件的防范和处置建议。6、应急处置6.1核实诊断核实诊断的目的在于排除医务人员的误诊和实验室检验的差错。核实诊断可通过查看病例、访问病人和能够提供较详细的病人发病与发病前生活信息的人、查看病人的检查信息甚至专家会诊等方式进行,收集病人的基本情况包括年龄、性别、地址、职业以及发病日期等,同时还要收集病人的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检测资料,同时还需要分析临床采样的准确性,必要时重复采样进行检测。最后根据病例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与流行病学资料相互结合进行综合分析做出判断。6.2流行病学调查掌握麻疹暴发的流行规律,查明传染来源、传播途径和疫情波及的范围,阐明流行因素,为及时制定暴发疫情控制方案提供科学依据。调查方法主要有个案调查与暴发调查两种。6.2.1个案调查:主要为了了解患者的发病原因及疫源地现况,以便控制疫情蔓延,积累资料,作为流行病学分析的基础。对疫点、疫区应有计划有目的地及时开展病原检索工作。6.2.2暴发调查:暴发调查的对象,应该是发生病例的整个地区(单位)及与之有关的地区。暴发疫情调查目的是确定暴发的原因。要迅速摸清发病的时间分布、地区分布及人群分布,确定可能的传染源与传播途径。6.3病人隔离治疗医疗机构要严格执行《医疗机构传染病预检分诊管理办法》中的各项规定,切实做好麻疹预检、分诊工作;在发现疑似患者时,应立即进行诊治,并及时对其密切接触者进行检查、登记,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要加强医疗机构内消毒隔离和防护措施,防止麻疹在医疗机构内的交叉感染。医务人员要加强培训,掌握麻疹的临床特征、诊断标准、治疗原则,及时发现病人;同时要掌握消毒、隔离和个人防护知识和措施。麻疹病例应当按照属地化的原则就地隔离治疗,收治医疗机构要向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病例的转归情况。要尽早采取规范治疗,避免或减少并发症。6.4密切接触者的调查与处理密切接触者是指家庭成员、病人看护人员以及任何可能暴露于病人口腔、鼻咽分泌物的人员。对密切接触者必须进行医学观察随访,时间至少为2l天(自最后接触之日算起),一旦其出现发热、出疹等症状要主动申报,并及时就诊。所在医疗机构医务人员等负责医学观察工作。6.5样本采集、运送和实验室检测实验室检测应与流行病学调查密切结合,由医疗机构按照要求在对病人进行抗生素治疗前采集咽拭子和血液等标本,及时送疾控中心实验室检测。采集标本时应详细填写标本送检单。病人或疑似病人标本送检单应包括标本编号、姓名、地址、发病时间、临床诊断、标本种类、采样地点(住院时填写医疗机构和病房名称)、采样时间等内容。6.6疫点、疫区的划定及处理疫点、疫区的划定及处理的目的在于及时发现和管理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迅速控制疫情。6.6.1疫点、疫区的划定(1)疫点:指发生病人、疑似病人的地方。要根据流行病学资料来划定疫点。一般指同门户出入的地方或与病人、疑似病人生活上密切有关的若干户为范围。(2)疫区:为了防止疫点外污染造成续发感染和向外传播,要根据疫点的地理位置、交通情况、自然村落等特点来划定疫区。一般以一个或几个居委会或一个街道为范围划为疫区。6.6.2疫点消毒处理和个人防护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业人员指导开展和指导社区、学校等定期开窗通风。对物体表面可用适当浓度含氯制剂擦拭。负责现场流行病学调查、采样和治疗的工作人员要加强个人防护,及时做好免疫预防工作。同时注意避免医疗机构内的交叉感染与传播。6.6.3免疫预防麻疹暴发或流行时,应根据疫情的动态,在县疾控中心的统一部署下,开展儿童和高危人群麻疹疫苗的应急接种。预防接种工作严格按照预防接种技术管理规程及国家对麻疹疫苗使用的有关规定实施,要特别注意掌握预防接种禁忌症。6.7加强县域联防疫情调查处理时要加强不同部门或机构间的协作,如疫情发生在乡镇与乡镇交界地区,由县卫生局负责协调处理该县域疫情;如属不同县,由市卫生局负责协调处理该区域的疫情。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要及时将有关疫情信息向相邻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通报。6.8加强部门合作和健康教育,动员全社会参与(1)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在流行季节前,可通过各种媒体宣传防治麻疹的科普知识,增强广大群众预防麻疹的意识。教育群众搞好个人卫生和家庭卫生,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勤扫地、勤洗手、淡盐水漱口;开窗通风,保持室内外空气流通。引导群众加强营养和室外活动,增强体质、提高机体抵御疾病的能力。(2)在卫生部门与各有关部门参与或监督下,托儿机构、中小学校、厂矿、工地、商场和影剧院等公共场所要搞好环境卫生,保证空气流通。(3)发生麻疹疫情后,卫生局要根据国家有关规定适时公布疫情,做好与媒体的沟通,避免处置过度造成社会恐慌。当疫情严重时,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的有关规定,启动应急预案,实行群防群控。(4)卫生局和卫生监督大队要会同有关部门加强对辖区内学校、建筑工地和医疗机构的麻疹防治工作进行督导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促进各项防控措施的落实。7、疫情控制效果评价疫情控制期间,在流行病学调查和病原学检测的基础上,动态分析麻疹疫情的发展趋势和防治措施的实施效果。疫点和疫区在实施控制暴发流行应急处置预案后21日内再无新病例出现时,可视为暴发流行已得到初步控制,可转为常规防制和监测。8、附录附录疑似麻疹个案学调查表疑似麻疹病例个案调查表省 地 县 乡 村国标码口口口口口口 病例编码口口口口 一.病例调查情况1.报告日期: 年 月 日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2.调查日期: 年 月 日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3.病例姓名:,联系人姓名:4.性别 1.男 2.女 9.不详 口 5.居住地址:6.是否为流动人口 1.是 2.否 9.不详 口如果是,则来自哪个省: 口口口口口口 7.出生日期: 年 月 日(或年龄 岁或 月龄)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8.出疹 出疹日期: 年 月 日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9.发热 发热日期: 年 月 日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10.咳嗽 1.是 2.否 9.不详口 11.卡他症状 1.是 2.否 9.不详口 12.眼结膜炎 1.是 2.否 9.不详口 13.是否死亡 1.是 2.否 9.不详
口 14.是否接种过麻疹疫苗 1.是 2.否 9,不详如果接种过,则a.免疫史来源 1.接种证 2.接种卡 3.家长回忆 9.其他 口
b.接种剂次 1.1剂 2.2剂 3.2剂以上 9.不详

C.最后一剂接种时间: 年 月 日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15.是否暴发 1.是 2.否 9.不详 口 16.是否采集标本 1.是(填写实验室检测部分)2.否(到笫三项)口 二.实验室捡测17.采集血标本 1.是 2.否(到第20项)口 a.实验室级别 1.省级 2.地市级 口口 b.采集日期: 年 月 日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C.收到标本日期: 年 月 日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d.标本状况 1.合格 2.不合格 9.不详 口 e.实验室结果 麻疹IgM l.阳性 2.阴性 3.待定 口风疹IgM l.阳性 2.阴性 3.待定 口 f.实验室报告结果日期: 年 月 日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g.是否送上级实验室检验 1.是 2.否 如果是,为哪级实验室 1.省级 2.国家级 3.其他实验室 上级实验室结果 麻疹IgM l.阳性 2.阴性 3.待定风疹IgM l.阳性 2.阴性 3.待定 18.采集第二份血清标本 1.是 2.否(到第20项)a.实验室级别 1.省级 2.地市级 b.采集日期: 年 月 日 C.收到标本日期: 年 月 日 d.标本状况 1.合格 2.不合格 9.不详 e.实验室结果 麻疹IgM l.阳性 2.阴性 3.待定
风疹IgM l.阳性 2.阴性 3.待定 l.实验室报告结果日期: 年 月 日 g.是否送上级实验室检验 1.是 2.否如果是,为哪级实验室 1.省级 2.国家级 3.其他实验室 上级实验室结果 麻疹IgM l.阳性 2.阴性 3.待定风疹IgM l.阳性 2.阴性 3.待定 19.采集病毒分离标本 1.是 2.否(跳到第三项)a.实验室级别 1.省级 2.国家级 b.标本类型 1.血 2.尿 3.鼻咽拭子 4.其他 C.采集日期: 年 月 日 d.收到标本日期: 年 月 日 e.标本状况 1.合格 2.不合格 9.不详 f.病毒分离方法 1.B 95A 2.Vero细胞 3.其他 g.细胞融合病变 1.阳性 2.阴性 口口 口 口 口 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 口 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 口 口h.实验室报告结果日期: 年 月 日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i.是否送上级实验室检验 1.是 2.否 口如果是,为哪级实验室 1.国家级 2.其他实验室 口 麻疹病毒鉴定 1.阳性 2.阴性 3.待定 口基因型鉴定结果 1.Hl 2.A 3.其他 口 三.分类20.病例分类结果 1.确诊 2.排除 3.待定 9.不详如果是确诊病例,依据 1.实验室确诊 2.流行病学联系 3.临床确诊如果是排除病例,依据 1.风疹 2.其他 9.不详 病例调查员: 标本采集员: 实验室结果报告员:口 口 口
【简介】感谢网友“人美心善阿基拉”参与投稿,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传染病疫情报告流程(共17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篇1:传染病疫情报告流程传染病报告实行属地化管理。实行首诊医生负责制,医院内诊断的传染病病例的报告卡由首诊医生负责填写,由医院预防保健科的专业人员负责进行网络直报。暴发疫情现场调查的院外传染病病例报告卡由属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现场调查人员填写,并由疾控机构进行报告。(1)乡镇卫生院与城镇社区卫生服务站负责收集和报告本行政区域内传染病信息。有条件的实行网络直报,没有条件实行网络直报的,应按照规定时限以最快方式将传染病报告卡报告本行政区域内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2)县级及以上医疗机构要实行网络直报。要建立预防保健科,要有专人负责网络直报工作。(3)交通、民航、厂(场)矿所属的医疗卫生机构,以及非政府举办的医疗机构按照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报告方式、报告程序进行报告。(4)部队、武警等部门的医疗卫生机构接诊地方居民传染病病人时,按照传染病防治法规定向属地的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篇2:传染病疫情报告流程(1)实行网络直报的责任疫情报告单位发现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肺炭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质炎、高致病性禽流感的病人、疑似病人以及其他暴发传染病、新发传染病以及原因不明的传染病疫情时,接诊医生诊断后应于2小时内以最快的方式(电话)向当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同时将传染病报告卡通过网络进行报告。对其它乙、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按规定报告传染病的病原携带者在诊断后应于24小时内进行网络报告。(2)尚未实行网络直报的责任报告单位发现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肺炭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质炎、高致病性禽流感的病人、疑似病人以及其它暴发传染病、新发或不明原因传染病疫情时,接诊医生诊断后城镇2小时内、农村6小时内以最快的方式向当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同时送(寄)出传染病报告卡。对其它乙、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按规定报告传染病的病原携带者在诊断后应于24小时内寄出传染病报告卡。对于传染病报告卡未及时报告、传染病漏报,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在现场监测时发现漏报的应该及时或随时补报,按初次报告进行报告和录入。篇3:传染病疫情报告流程甲、乙、丙类及其它规定报告的传染病(1)甲类传染病:鼠疫、霍乱;(2)乙类传染病:甲型H1N1流感、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3)丙类传染病: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手足口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4)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决定列入乙类、丙类传染病管理的上述规定以外的其他传染病(其他传染病、非淋菌性尿道炎、尖锐湿疣、生殖器疱疹、水痘、森林脑炎、结核性胸膜炎、人感染猪链球菌、不明原因肺炎、不明原因、其它)。(5)省级人民政府决定按照乙类、丙类管理的其他地方性传染病。(6)执行职务的医务人员发现其他传染病暴发、流行以及原因不明的传染病后、应及时向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篇4:传染病疫情报告传染病疫情报告传染病疫情报告(一)报告1.疫情报告人(1)责任报告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机构和采供血机构及其执行职务的人员。发现传染病疫情或者发现其他传染病暴发、流行以及突发原因不明的传染病时,应当遵循疫情报告属地管理原则,按照国务院规定的或者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内容、程序、方式和时限报告。(2)义务报告人: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应当及时向附近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或者医疗机构报告。2.疫情报告时限根据《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责任报告单位和责任疫情报告人发现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肺炭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的病人或疑似病人时,或发现其他传染病和不明原因疾病暴发时,应于2小时内将传染病报告卡通过网络报告;未实行网络直报的责任报告单位应于2小时内以最快的通讯方式(电话、传真)向当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并于2小时内寄送出传染病报告卡。对其他乙、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规定报告的传染病病原携带者在诊断后,实行网络直报的'责任报告单位应于24小时内进行网络报告;未实行网络直报的责任报告单位应于24小时内寄送出传染病报告卡。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收到无网络直报的条件责任报告单位报送的传染病报告卡后,应于2小时内通过网络直报。(二)通报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及时向本行政区域内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医疗机构通报传染病疫情以及监测、预警的相关信息。接到通报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医疗机构应当及时告知本单位的有关人员。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及时向国务院其他有关部门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通报全国传染病疫情以及监测、预警的相关信息。依照本法的规定负有传染病疫情报告职责的人民政府有关部门、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机构、采供血机构及其工作人员,不得隐瞒、谎报、缓报传染病疫情。篇5:幼儿园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和流程为加强学校传染病疫情管理、预防、控制和消除传染病在学校内的发生和流行,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防治法》和国务院《学校卫生工作条例》有关规定,按照“科学排查、及时上报”的原则,特制订本制度。一、疫情报告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副组长:***组员:*** 各班班主任 保育员幼儿园成立防疫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园长办公室,由***担任办公室主任,电话:***―*****二、幼儿园疫情报告员职责:1、具体负责本单位传染病疫情和疑似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工作。2、建立、健全本单位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发现及报告相关工作制度及工作流程。3、定时对全园幼儿的出勤、健康情况进行巡查。4、负责指导全园幼儿的晨检、午检工作。三、幼儿园传染病疫情监测报告:1、晨检应在校疫情报告人的指导下进行,由班主任或保育员对早晨进入教室的每个学生进行观察、询问。了解学生出勤、健康状况、卫生状况,发出学生有传染病早期症状(如发热、皮疹、腹泻、呕吐、黄疸等)以及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应当及时告知学校疫情排查人,学校疫情排查人要进一步排查,以确保做到对传染病病人的早发现、早报告。(午检也如此)2、班主任应当密切关注本班幼儿的出勤情况,对于因病缺勤的学生,应当了解学生的患病情况和可能的病因,如有怀疑,要及时报告给学校疫情排查人,学校疫情排查人接到报告后应及时追查学生的患病呼可能的病因,以做到对传染病病人的早发现。3、老师发现幼儿有传染病早期症状、疑似传染病病人以及因病缺勤等情况时,应及时报告给幼儿园疫情排查人。疫情排查人应及时进行排查,并将排查情况记录在幼儿因病缺勤、传染病早期症状、疑似传染病病人患病及病因排查结果登记日志。4、报告内容及时限(1)在同一班级,1天内有3例或者3天内有多个学生(5例以上)患并并有相似症状(如发热、皮疹、腹泻、呕吐、黄疸等)或者共同用餐、饮水史时,幼儿园疫情报告人应当在24小时内报出相关信息。(2)当幼儿园发现传染病或疑似传染病病人时,疫情报告人应立即报出相关信息。(3)个别幼儿出现不明原因的高热、呼吸急促或剧烈呕吐、腹泻等症状时,幼儿园疫情报告人应当在24小时内报出相关信息。(4)幼儿园发生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或其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疫情报告人应当在24小时内报出相关信息。5、报告方式:(1)当出现符合本工作规范规定的报告情况时,幼儿园疫情报告人应当以最方便的通讯方式(电话)向教育局校安办报告。传染病疫情报告渠道:班主任或保育员――――――学校疫情排查人――――――园长――――――教育局校安办――――――洮南市卫生防疫站。(2)一旦发生传染病事件,疫情报告人及时向园领导汇报,召集传染病应急小组成员,做好专册登记,统计人数。(患者名单、发病日期、班级分布、主要症状、目前状况、接触史等)(3)有事由园长按传染病疫情报告渠道报告,无事由学校疫情排查人向防疫工作领导小组报平安。篇6:幼儿园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和流程为加强我园传染病疫情管理,预防、控制和消除传染病在园内的发生与流行,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托幼机构卫生保健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特制定本制度。一、为严防传染病疫情在幼儿园内传播流行,我园设置园长为疫情的责任报告人;园内的保健医、班级教师、保育员等其他人员为疫情的义务报告人。一旦发生传染病疑似疫情和疫情时,责任报告人应立即报告社区医院,医院联系电话:。二、幼儿园疫情报告人要依法履行职责,要按要求做好以下工作:1、各班保健老师负责做好晨检,并做好记录。保健医生负责收集、整理、分析各班因病缺课幼儿的情况;2、对患传染病儿童返校情况进行管理。(如要求提供病愈证明)3、建立并保管在校学生健康档案。配合医院做好每年新入园儿童的接种证查验工作。4、做好托幼儿童的预防保健及消毒隔离工作;三、幼儿园疫情报告人(各班教师、保育员)发现传染病病人或传染病疑似病人时,不得隐瞒、谎报或缓报。四、园长作为幼儿园传染病疫情应急处理的第一责任人。一旦发生疑似疫情和疫情时,应立即按规定报告疫情并做好以下工作:1、立即隔离病人及密切接触者。2、及时护送病人到指定的医院进行治疗。3、认真落实卫生部门提出的卫生管理、隔离、消毒等措施,协助疾控中心完成疫情调查、应急接种等工作。4、疫情期间,实行“日报告”和“零报告”制度,加强晨检,严格控制进出校园的人员。5、教师要稳定幼儿情绪,做好幼儿家长的思想工作,维持幼儿园正常的教学秩序。6、不得擅自向社会公布疫情。疫情报告人 ***篇7: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根据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令及等相关规定,特制定,希望相关科室严格遵照执行。1、建立健全医院各科室疫情报告管理组织,发挥疫情报告管理组织的职责。2、各科医生在医疗诊治中如发现甲类传染病鼠疫、霍乱及乙类传染病中的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炭疽中的肺炭疽、脊髓灰质炎、白喉、流行性出血热的患者、病原携带者或疑似患者,立即报告感染办公室、医务处,填写传染病卡片由传染病疫报告员4小时内通过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系统进行报告。对其他乙类传染病及病原携带者应于12小时内通过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系统瞄行报告。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对丙类传染病于24小时内通过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系统进行报告。3、各科医生应认真及时填写传染病卡片,并在传染病登记本上登记后,立即报告感染办公室,不得迟报、漏报。传染病检查员每日对疫情情况进行检查审核,立即网络直报。门诊医生要认真逐项填写目诊日志,姓名、性别、身份证号、出生日期、年龄、工作单位、联系电话、职业、现住址、发病日期、初诊、诊断日期等不得漏项,字记清楚。并用红笔注明“报卡”。住院医师应在住院患者出入院登记本上用红笔注明“报卡”。化验室、放射科建立传染病登记本,防止漏登、漏报。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4、各科建立的门诊工作日志登记及传染病本要保存三年。5、各科由传染病监控员检查门诊医师工作日志及病区患者出入院登记本是否填写齐全,传染病是否漏报、迟报。6、认真执行肺结核病疫情报告归口管理程序,经治医生发现疑似或者确诊的肺结核患者(含结核性胸膜炎)必须立即报卡,小时内网络直报。同时将患者转到结核病防治所并做好记录。如遇有患者大咯血、自发性气胸及其他严重合并症,可待患者病情稳后再转诊,不得擅自收治。放射科发现疑似肺结核或确诊活动性肺结核时进行登记。并将报告结果直接交给主治医师,以防报告丢失、患者走失。7、定期对全院工作人员、就诊患者进行传染病的防治宣育。定期对全院医护人员进行传染病知识的培训。对新毕业、新调入及进修人员进行上岗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8、传染病管理人员,每日要对全院传染病报卡进行登审核,当日立即报出,最迟不得超过24小时。每月对全院门诊医师工作日志、患者出入院登记、病历、处方等进行检查,检查检验科工作记录及放射科传染病登记本,杜绝传染病迟报、漏报等现象。9、如发现传染病漏报l例要扣罚当事人当月奖金50元,传染病登记不认真或迟报疫情者,予以通报批评。10、感染办公室要对传染病情报告工作进行检查,定期向相关科室、部门反馈情况,改进工作。篇8:学校传染病疫情报告学校传染病疫情报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第三条规定的传染病分为甲类(2)乙类(25)和丙类(10):甲类传染病是指:鼠疫、霍乱。乙类传染病是指: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丙类传染病是指: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报告时限及方式《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第十九条责任报告单位对甲类传染病、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和乙类传染病中艾滋病、肺炭疽、脊髓灰质炎的病人、病原携带者或疑似病人,城镇应于2小时内、农村应于6小时内通过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系统进行报告。对其它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伤寒副伤寒、痢疾、梅毒、淋病、乙型肝炎、白喉、疟疾的病原携带者,城镇应于6小时内、农村应于12小时内通过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系统进行报告。对丙类传染病和其它传染病,应当在24小时内通过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系统进行报告。《学校和托幼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规范(试行)》指出,当同一班级的学生一天内有3个或连续3天内有5个以上学生有相似的发热等症状,学校需要在24小时内向卫生行政部门上报。《规范》强调,当在同一宿舍或者同一班级,1天内有3例或者连续3天内有5例以上学生患病,并有相似症状(如发热、皮疹、腹泻、呕吐、黄疸等)或者共同用餐、饮水史时,学校疫情报告人需在24小时内报出相关信息;当学校和托幼机构发现传染病或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学校疫情报告人应当立即报出相关信息;个别学生出现不明原因的高热、呼吸急促或剧烈呕吐、腹泻等症状时,学校疫情报告人应当在24小时内报出相关信息;学校发生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或者其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学校疫情报告人应当在24小时内报出相关信息相关阅读学校和托幼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规范(试行)根据《传染病防治法》和《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的规定,为了使全国各类中小学校(以下简称学校)和托幼机构的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工作统一、有序,特制定本工作规范。一、相关部门职责(一)教育行政部门1.负责对学校和托幼机构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工作的督促与检查;2.负责与卫生行政部门共同组织开展学校和托幼机构有关人员传染病防控及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工作相关知识的培训;3.协助同级卫生行政部门制定本地区学校和托幼机构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与报告工作相关要求或规范;4.加强与卫生行政部门的沟通,及时了解本地区学校和托幼机构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二)卫生行政部门1.根据本工作规范,负责制定本地区学校和托幼机构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与报告工作相关要求或规范;2.配合同级教育行政部门开展对学校和托幼机构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与报告工作的督促与检查;3.与同级教育行政部门共同组织开展学校和托幼机构传染病防控及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与报告工作相关知识的培训;4.、负责及时向同级教育行政部门通报本地区学校和托幼机构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篇9: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为加强学校传染病疫情管理,预防、控制和消除传染病在学校内的发生与流行,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国务院《学校卫生工作条例》有关规定,制定本制度。一、为严防传染病疫情在学校内传播流行,我校责成卫生保健教师为传染病疫情报告人。二、学校疫情报告人要依法履行职责,一旦发现传染病病人或疑似传染病病人,要按照以下要求向属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或卫生院报告,同时上报到属地教育行政部门。(一)学校常见传染病报告时限和内容1.在同一班级,1天内有3例或者连续3天内有多个学生(5例以上)患病,并有相似症状(如发热、皮疹、腹泻、呕吐、黄疸等)或者共同用餐、饮水史时,学校疫情报告人应当在24小时内报出相关信息。2.当学校和托幼机构发现传染病或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学校疫情报告人应当立即报出相关信息。3.个别学生出现不明原因的`高热、呼吸急促或剧烈呕吐、腹泻等症状时,学校疫情报告人应当在24小时内报出相关信息。4.学校发生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或者其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学校疫情报告人应当在24小时内报出相关信息。(二)国家法定传染病报告时限和内容1.疫情报告人在发现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肺炭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人或非典疑似病人时,应在2小时内,以最快的通讯方式报告。2.疫情报告人在发现乙类和丙类传染病病人和病原携带者时,应当在24小时内报告。三、学校疫情报告人发现传染病病人或传染病疑似病人时,不得隐瞒、谎报或缓报。如因疫情报告人玩忽职守造成学校内传染病传播流行,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篇10:传染病疫情报告内容传染病疫情报告内容报告内容包括常规疫情报告(法定传染病报告),特殊疫情报告(暴发疫情、重大疫情、灾区疫情、新发现的传染病、突发原因不明的传染病),传染病菌中、毒种丢失的报告。(1)甲、乙、丙类传染病,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报传染病告卡》的要求填报。报告卡统一用A4纸印制,使用钢笔或圆珠笔填写,项目完整、准确、字迹清楚,填报人签名。传染病报告病例分为实验室确诊病例、临床诊断病例和疑似病例。对鼠疫、霍乱、肺炭疽、脊髓灰质炎、艾滋病以及卫生部规定的其他传染病,按照规定报告病原携带者。炭疽、病毒性肝炎、梅毒、疟疾、肺结核分型报告。炭疽分为肺炭疽、皮肤炭疽和未分型三类;病毒性肝炎分为甲型、乙型、丙型、戊型和未分型五类;梅毒分为一期、二期、三期、胎传、隐性五类;疟疾分为间日疟、恶性疟和未分型三类;肺结核分为涂阳、仅培阳、菌阴和未痰检四类。未进行发病报告的死亡病例,在填写报告卡时,应同时填写发病日期(如发病日期不明,可填接诊日期)和死亡日期。(2)传染病专项监测、专项调查信息的报告对于开展专项报告的传染病(性病、结核、艾滋病及HIV感染者),除专病报告机构外,其余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发现诊断病例同时进行网络直报。(3)医务人员发现原因不明传染病或可疑的新发传染病后,应及时向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立即电话报告上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与同级卫生行政部门,同时做好认真记录与调查核实。(4)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或者医疗机构接到任何单位和个人报告的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后,要认真做好疫情记录,登记报告人、报告电话、报告事件、疫情发生时间、地点、发病人数、发病原因等。并立即电话报告上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与同级卫生行政部门,同时进行调查核实。(5)传染病菌中、毒种丢失的报告传染病菌中、毒种丢失属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规定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内容之一,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接到疫情后要在1小时内报告上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与同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程序与方式传染病报告实行属地化管理。实行首诊医生负责制,医院内诊断的传染病病例的报告卡由首诊医生负责填写,由医院预防保健科的专业人员负责进行网络直报。暴发疫情现场调查的院外传染病病例报告卡由属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现场调查人员填写,并由疾控机构进行报告。(1)乡镇卫生院与城镇社区卫生服务站负责收集和报告本行政区域内传染病信息。有条件的实行网络直报,没有条件实行网络直报的,应按照规定时限以最快方式将传染病报告卡报告本行政区域内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2)县级及以上医疗机构要实行网络直报。要建立预防保健科,要有专人负责网络直报工作。(3)交通、民航、厂(场)矿所属的医疗卫生机构,以及非政府举办的医疗机构按照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报告方式、报告程序进行报告。(4)部队、武警等部门的医附:学校和托幼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规范(试行)根据《传染病防治法》和《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的规定,为了使全国各类中小学校(以下简称学校)和托幼机构的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工作统一、有序,特制定本工作规范。一、相关部门职责(一)教育行政部门1.负责对学校和托幼机构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工作的督促与检查;2.负责与卫生行政部门共同组织开展学校和托幼机构有关人员传染病防控及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工作相关知识的培训;3.协助同级卫生行政部门制定本地区学校和托幼机构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与报告工作相关要求或规范;4.加强与卫生行政部门的沟通,及时了解本地区学校和托幼机构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二)卫生行政部门1.根据本工作规范,负责制定本地区学校和托幼机构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与报告工作相关要求或规范;2.配合同级教育行政部门开展对学校和托幼机构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与报告工作的督促与检查;3.与同级教育行政部门共同组织开展学校和托幼机构传染病防控及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与报告工作相关知识的培训;篇11:学校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为及时有效预防传染病的发生和蔓延,保障师生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根据《传染病防治法》要求,制定我校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一、学校建立传染病防控管理组织,校长是第一责任人,副校长负责具体工作,各班班主任老师协助配合。学校其他教职员工、学生发现传染病疫情均有义务向责任疫情报告人提供情况。二、责任疫情报告人职责:1、在校长的领导下,具体负责本单位传染病疫情和疑似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工作;2、定期对全校学生的健康情况进行巡查;3、负责指导全校学生的晨检工作;4、严格病例登记,学校发现传染病例或疑似病例时必须按《传染病防治法》的规定立即登记(项目包括:病人的发病日期。所在班级、姓名、性别、年龄、症状、是否就诊及医院、排查结果、采取措施、登记人等),并及时向所在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及学校主管部门报告;5、接受卫生部门对学校疫情登记报告和管理情况的监督检查指导。三、学校传染病报告顺序:第一发现人→班主任→校长→当地疾控中心领导→卫生行政部门。四、疫情报告内容及时限:1、在同一宿舍或者同一班级,1天内有3例或者连续3天内有多个学生(5例以上)患病,并有相似症状(如发热、皮疹、腹泻、呕吐、黄疸等)或者有共同用餐、饮水史时,学校疫情报告人应当在24小时内报出相关信息。传染病流行期间,学校应按照传染病防控领导小组的规定及时上报。2、当学校发现传染病或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学校疫情报告人应当立即报出相关信息。3、个别学生出现不明原因的高热、呼吸急促或剧烈呕吐、腹泻等症状时,学校疫情报告人应当在24小时内报出相关信息。4、学校发生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或者其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学校疫情报告人应当在24小时内报出相关信息。5、学校发生群体性重大传染病暴发流行、食物中毒事件、饮用水污染事件、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严重影响师生健康的事件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必须在最短的时间内(不超过2小时)向当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及卫生院报告五、学校疫情报告人发现传染病病人或传染病疑似病人时,不得隐瞒、谎报或缓报。六、严格消毒灭菌隔离制度,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范,在发生传染病疫情期间,校方应在疾病防控制机构的指导下,认真落实相应的传染病综合防治措施。篇12:学校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学校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学校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为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保障全体师生的身体健康和公共卫生,保证正常的教学秩序,特制定如下制度:一、组织教职员工认真学习《传染病防治法》,必须人人重视,加强预防。各班每天要进行晨检。班主任对早晨到校的每个学生(幼儿)进行观察、询问,了解学生出勤、健康状况。对因病缺勤的学生,班主任要追查病因并进行登记。二、班主任和教师发现疫情应该立即报告学校领导,学校发现疫情要在1小时内上报有关部门,学校指定专人或兼职教师负责学校内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收集、汇总和报告工作(学校由分管后勤工作的领导为报告人)。1、法定传染病(1)甲类传染病:鼠疫、霍乱。(2)乙类传染病: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3)丙类传染病: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4)卫生部决定列入乙类、丙类传染病管理的其他传染病。2、其他传染病省级人民政府决定按照乙类、丙类管理的其他地方性传染病和其他暴发、流行或原因不明的传染病。3、不明原因肺炎病例和不明原因死亡病例等重点监测疾病。4、在同一宿舍或者同一班级,1天内有3例或者连续3天内有多个学生(5例以上)患病,并有相似症状(如发热、皮疹、腹泻、呕吐、黄疸等)或者共同用餐、饮水史时,学校疫情报告人应当在1小时内报出相关信息。当学校和托幼机构发现传染病或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学校疫情报告人应当立即报出相关信息。(3)个别学生出现不明原因的高热、呼吸急促或剧烈呕吐、腹泻等症状时,学校疫情报告人应当在1小时内报出相关信息。学校发生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或者其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学校疫情报告人应当在1小时内报出相关信息。三、防治管理组织和任务(一)建立卫生防疫工作小组:组长:副组长:成员:学校中层干部(二)学校建立校长负责制,成立预防传染病应急处理小组。1、组织领导:分管副校长为组织领导,校医务室和班主任负责具体工作。2、工作任务(1)严把三个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2)做到五早:(范文网 )早预防、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治疗。四、严格疫情报告:1、报告方式当出现符合本工作规范规定的报告情况时,疫情报告人应当以最方便的通讯方式(电话、传真等)向属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同时,向教育行政部门报告。2、一旦发生传染病事件,疫情报告人及时向校领导汇报,召集传染病应急小组成员,做好专册登记,统计人数。(患者名单、发病日期、班级分布、主要症状、目前状况、接触史等)报告顺序:班主任(10分钟内)→校领导(30分钟内)组织排查→疫情报告人(1小时内)→当地疾控中心和教育行政部门。3、重大疫情由疫情报告人于1小时内上报疾控中心、教育、卫生行政部门。五、凡患有传染病的师生经隔离治愈后,必须有医院证明方可上课。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预案一、工作目标1、普及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治知识,提高广大师生员工的自我防范意识。2、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信息监测报告网络,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3、建立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理机制,及时采取措施,确保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不发生及在校园蔓延。二、工作原则1、预防为主、常备不懈宣传普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治知识,提高全体师生员工的防范意识和校园公共卫生水平,加强日常检测,发现病例及时采取有效的预防与控制措施,迅速切断传播途径,控制疫情的传播和蔓延。2、依法管理、统一领导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防、疫情报告、控制和救治工作实行依法管理。在县教委、卫生局的统一领导下,成立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治领导小组,落实校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治工作。3、快速反应、运转高效建立预警和医疗救治快速反应机制,强化人力、物力、财力的储备,增强应急处理能力,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三、学校工作职责1、建立健全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治责任制,检查、督促各部门的落实情况,明确各部门职责,加强食堂、校园环境、教室等公共场所的卫生管理。2、结合学科教学,充分利用板报、校园网、广播等宣传手段,广泛深入地开展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师生员工的科学防病能力。3、严格执行学生缺课登记及请假制度、学校传染病期间晨检制度,及时掌握学生的身体状况,发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早期表现的学生,应及时督促其到医院就诊。4、积极开展校园环境整治和爱国卫生运动,加强后勤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改善卫生条件,保证学校教室、食堂、厕所及其他公共场所的清洁卫生。5、确保学生喝上安全饮用水,吃上放心菜。6、及时向当地疾病预防控制部门、教育管理中心和上级组织汇报学校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情况,并积极配合卫生部门做好对病人和密切接触者的隔离消毒、食物留存留样等工作。四、突发事件预防1、切实加强对学校卫生工作的领导和管理。经常对学校食堂、校园环境、教学设施等进行检查,尽早发现问题,及时消除安全隐患。2、加强学校卫生投入,切实改善学校卫生基础设施和条件。3、采取有效措施,强化学校卫生规范化管理。(1)食品管理人员严格按照有关规定,持有效健康证、培训证上岗,对患有“五类病”的人员应立即调离工作岗位。(2)购销和使用的食品应当定点采购并按照规定验收,严禁向学生出售变质食品和“三无”产品;食品加工过程和储存必须生熟分开;餐具必须采用高温消毒或药物消毒,并采取严格的保洁措施。(3)食品及其原料储存和食品制作间必须具备完善的安全措施,并落实专人保管责任制,强化安全防范措施。(4)加强厕所卫生管理,做好厕所的无害化处理,防止污染环境和水源。(5)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重点做好食堂卫生、教室卫生、厕所卫生、环境卫生,为学生提供一个安全卫生的学习和生活环境。(6)切实履行职责,做好计划免疫的宣传工作,配合卫生部门完成计划免疫任务。4、加强健康教育,提高师生的防病抗病能力(1)按照教育部的要求,落实好健康教育课,普及公共卫生知识,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卫生意识,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生活方式。(2)结合季节性、突发性传染病的预防,通过和办报、宣传橱窗、广播电视以及校园网等宣传途径,大力宣传、普及防治突发事件的相关知识,提高师生员工的公共卫生意识和防治突发事件的能力。(3)进行食品卫生知识和防治食物中毒的专题教育,增强学生识别腐败变质食品、“三无”产品、劣质食品的能力,教育学生不买无照、无证商贩的各类食品。(4)认真组织师生开展体育锻炼,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提供合理营养,不断增强体质。五、突发事件的监测和报告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内容包括:重大传染病清、中毒事件、污染事故、免疫接种事故,以及其他重大疑难和不明原因的健康危害事件。(一)突发事件检测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监测系统。每天班主任统计师生员工中的缺勤者,并查明缺勤原因。对因健康原因缺勤者由校医进行登记汇总并跟踪观察,根据情况变化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二)突发事件报告1、严格执行学校重大公共卫生报告程序,学校一旦发生集体性食物中毒、甲类传染病病例、乙类传染病暴发、医院感染爆发以及其他突发卫生事件时,相关知情教师应在第一时间向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领导小组报告,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领导小组应在1小时内用书面形式(或电话)向管理中心报告,并同时向镇防疫站报告,根据授权向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2、任何部门和个人不得隐瞒、缓报、谎报突发事件。3、在学校传染病暴发、流行期间,对疫情实行日报高制度和零报告制度,并确保信息畅通。六、突发事件的.应急反应根据《全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和《丰都县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办法》的规定,将突发事件的等级分为一般突发事件、重大突发事件和特大突发事件。学校应根据突发事件的不同级别,结合学校的特点,启动相应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做出相应反应。(一)传染病1、一般突发事件所在学校发现属于一般突发事件的疫情,启动第三级应急响应。(1)立即启动日报告制度和零报告制度,加强疫情的通报。(2)加强对接触人群的跟踪管理,做好教室、图书室、食堂、办公室等公共场所的通风换气工作,并采取必要的消毒措施。(3)严格执行进出入校门的管理制度。2、重大突发事件所在学校发现属于重大突发事件的疫情,启动第二级应急响应,进一步采取以下措施:(1)开展针对性地健康教育,印发宣传资料,在校园张贴宣传标语和宣传画,提高师生员工的自我防护意识和防护能力,外出和进入公共场所要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2)对全体师生每日定时测量体温,发现异常情况及时上报。(3)对重大传染病的密切接触者,配合卫生部门做好隔离、医学观察和消毒等工作。(4)加大进出校门的管理力度,控制校外人员进入校园。(5)及时通报疫情防控工作的情况。3、特大突发事件所在学校或地区发现属于特大突发事件的疫情,启动第一级应急响应。进一步采取以下措施:(1)实行封闭式校园管理,严格控制外来人员进入校园。(2)全面掌握和控制人员的流动情况,教职工外出必须向所在部门请假。外出学生和去疫区的人员返校后,必须进行医学观察。对缺勤者要逐一登记,及时查明缺勤原因。(3)避免人群的聚集和流动,暂停一切大型的集体活动,不安排教师外出学习、参观等。(4)对教室、实验室、食堂、图书室、活动室、厕所等场所每天进行消毒,通风换气。(5)学校每天公布校园疫情的防控工作情况。(6)按照上级要求进行相应处理。4、校内疫情校内若出现重大传染病疫情,应在卫生部门的指导下,开展以下工作:(1)根据传染病的种类和病人的活动范围,相应调整教学方式。出现一例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鼠疫及肺炭疽的疑似病例,对班级调整教学方式,暂避免集中上课;出现一例上述情况的诊断病例或两例以上疑似病例,学校在报请县教委批准后对该班级和相关班级实行停课,或实行全校停课。(2)班级或全校停课期间,要指导学生进行适当的方法进行学习,如学校停课,学校领导和教师要坚守岗位。(3)重大疫情发生期间,要对教职工和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消除不必要的恐惧心理和紧张心理,维护校园稳定。(二)食物中毒一旦发生校内食物中毒或可疑食物中毒时,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领导小组做好下列工作:1、立即停止食物供应活动,并在第一时间报告管理中心并向县教委、卫生局、县防疫站、镇政府报告。2、立即将发病师生送往医院,协助做好病人的救治工作。3、保留造成食物中毒或可能导致食物中毒的食品及其原料、工具、设备和现场,待确认后交卫生部门处理。4、积极配合卫生、公安部门进行调查,并按要求如实提供有关资料和样品。5、配合卫生部门分析引起食物中毒的原因,总结经验教训,提出整改意见,杜绝此类事件的再次发生。(三)预防接种严重反应或事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等突发事件1、迅速报告卫生局、教育局及其他有关部门,请求派遣专业人员进校开展流行病学调查,查明事件原因。2、及时将患病师生送医院接受治疗。3、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消除危害,制止事态的进一步发展。4、总结经验教训,查漏补缺,杜绝隐患。七、保障措施(一)组织机构保障学校成立突发共卫生事件领导小组,后勤处具体牵头负责日常防控工作,学校配备专职或兼职人员。(二)人力资源保障学校按照要求配备校医,分管校长、总务处,相关人员要定期接受上级部门组织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知识、技能的培训和演练,具有处理突发事件的快速应急反应能力。(三)实行责任追究制校长对全校师生卫生安全、校园卫生安全工作负总责,对于玩忽职守,造成学校卫生安全事故的责任人,应视情节轻重给与相应处分篇13:幼儿园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制度传染病的预防工作历来是国家重视、民众受益的大事,也是幼儿园卫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预防为主是传染病防治工作的指导方针。幼儿园一旦发现传染病后,应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为此,我园结合实际制订如下制度。一、日常预防工作1、提高认识:提高师生卫生意识是防病的基础,要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治疗、早隔离”,并实行接触人群的健康监察与有相关体征人群的医务监察,是控制传染病蔓延与流行的重要措施。2、加强组织领导:幼儿园成立园长、主任、班级教师、卫生保健教师组成的幼儿园健康促进领导小组,实施对传染病预防等幼儿园卫生工作的领导,及处理突发事件。3、常规工作分工:(1)由保健医负责日常的传染病预防工作,采取多种形式进行宣传教育,使师生了解传染病的预防与相关的体能锻炼知识,从小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积极参与体育锻炼,不断提高公共卫生、个人卫生意识。(2)利用家长学校、幼儿园广播、网页、宣传板等,向师幼、家长、社会宣传有关传染病的防治知识,取得家长的支持,配合做好防治工作。(3)后勤主任与保健医负责幼儿园室内外、校园环境的卫生打扫及检查指导,对一些易忽视的卫生死角,加强督查,组织人力,进行经常性清扫,确保园内环境的整洁。检查结果与考核挂钩。(4)加强幼儿园卫生长效管理,由保育员、班主任协助保健室坚持晨检工作。(5)由保健医对体检异常者进行跟踪了解,督促就医,及时反馈诊断结果,采取相应措施,资料二、园内传染病发生的处理1.保育员、班级教师负责每天对本班幼儿健康状况动态观察,发现与某些传染性疾病相关的症状或因病缺课情况,应询问幼儿健康状况并做好相应记录,如病例数超过正常时,应及时报告保健医,并提供班级幼儿的基本情况。对班级幼儿的发病情况作动态了解,每天2次报告保健医。2.保健医负责每天检查晨检情况,并记录归档。出现传染病疑似病例时,负责及时将发生地点、时间、主要病征、发病人数、发病班级、可能原因、采取措施、现状和趋势向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教育行政部门报告。负责对出现症状的幼儿进行暂时隔离,必要时护送相关医院就诊。负责每天2次接受班主任晨检情况,统计后上报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教育行政部门。3.对病愈返园的幼儿,返园当天必须先到幼儿园保健室,经保健医检查后(卫生部门出具的返园证明),方可进入教室上课。4.接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疫情解除通知后,方可对幼儿园采取解除控制措施。三、幼儿园领导1、组建传染病防控领导小组,明确职责,统一组织、协调应急工作。2、当事件发生时,幼儿园应根据疫情波及范围和流行的情况,停止进行集体性活动,避免发病班级学生进入集体活动场所,对发病较多班级的学生,相对限制活动区域,必要时使用备用教室,防止发病班级之间的交叉感染。疫情严重时,报请相关部门后,考虑停课。3、幼儿园需加强同疾控中心的联系,保持信息通畅,密切关注幼儿的发病状况。4、开展健康教育宣传,利用健康教育课、广播、网页、板报等多种形式,坚持正面宣传,避免不必要的恐慌情绪,使之自觉配合教育部门、卫生部门做好幼儿园内的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根据不同季节传染病发生特点,宣传传染病的危害与防治知识,增强疾病预防的意识和能力,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公共卫生习惯,形成健康文明生活方式。5、幼儿园发生传染病流行时,对发病班级教室进行彻底消毒,加强教室内空气流通,要经常开窗通风。对食堂、厕所进行消毒,以切断传染病的传播途径。篇14:传染病疫情报告登记及管理制度1、严格执行《消毒隔离管理总则》的有关规定。2、在院感科的指导下配合做好各项监测,按要求报告医院感染发病情况,对监测发现的问题及时分析原因,采取有效措施。3、患者安置原则应为:感染病人与非感染病人分开,同类感染病人相对集中,特殊感染病人单独安置。4、病室内应定时通风换气,每周空气消毒一次,地面应湿式清扫,遇污染时即刻消毒,每月大扫除一次。6、病床应湿式清扫,一床一套(巾),床头柜应一桌一抹布,用后均需消毒。病人出院,转科或死亡后,床单位须进行终末消毒处理。7、弯盘、体温计等用后立即消毒处理。8、加强各类监护仪器设备,卫生材料等清洁与消毒管理。9、一次性餐具、便器固定使用,保持清洁。10、对传染病患者及其用物按传染病管理的有关规定,采取相应的消毒隔离和处理措施。11、传染性引流液、体液等标本需消毒后排入下水道。12、治疗室、配餐室、病室、厕所等应分别设置专用拖把,标记明确,分开清洗,悬挂晾干,定期消毒。13、垃圾置塑料袋内,送定点站处理。篇15:传染病疫情报告登记及管理制度1、幼儿园成立创安领导小组,未保领导小组及消防工作领导小组及护校队。安全工作层层负责、落实到人。2、及时传达、宣传和学习上级领导有关安全文件,提高老师的安全教育及管理意识。3、定期对全园教职工进行消防讲座等培训。4、建立和执行房屋、设备、消防、防盗交通等各项安全防护和检查制度,建立执行食品、药物的管理制度。并落实安全工作每日巡查制度。5、严格执行幼儿接送卡制度,加强门卫管理,平时要关好门,对来访者进行询问登记,严防幼儿走失。6、食堂定点采购,并实行查证制度,四十八小时留样制度。食堂对食物的操作与保存应注意卫生,以免食物中毒。7、加强卫生防疫工作,严格执行消毒制度及幼儿园卫生保健制度,做好春、秋传染病高发期的消毒工作。医务室按时做好预防接种工作,并把好晨检关,以免传染病蔓延。8、定期组织教职工进行体检。9、利用活动、游戏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和自我防范的教育,防止发生触电、走失、摔伤、烫伤、食物中毒、吞食异物等事故。10、定期检查更换重点部门(财务室、电教室、档案室、广播室等)的消防器材。11、发生重大事故应及时启动预案。篇16: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工作计划综合上述管理部门要求,落实了专网专机专人进行24小时网络直报,能对传染病及时认真登记,按时报告,做到不迟到、不漏报。对重点科室重点要求,如妇产科负责艾滋病筛查报告,放射科负责结核病登记报告,门诊中西医科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报告,肝病科对肝炎传染报告工作做到了肠道门诊五专建设,发热门诊日报,按时向疾控中心填送月报表,认真组织学习上级下达到的各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文件,加强了关于结核病、艾滋病、肠道病知识宣传工作。今年上半年我区手足口病复燃,我院及时认真的落实相关文件,多次组织全体医务人员学习手足口病的培训,认真及时处理发热和手足口病的筛查和转诊工作及疟疾知识防控培训。加强了今年传染病管理督查工作,及时组织医务科等相关人员对每个科室进行传染病报告检查工作,对不符合报告要求和迟报、漏报现象进项严格的处理,对工作优秀者给予通报表扬。总之,在上半年度的传染病工作中作出了成绩,但是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有待进一步加强,传染病工作是一项长期工作,是持久战,相信我们有信心,有能力做好。篇17: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工作计划一年时光转瞬即逝;20__年我中心在县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继续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思想,以__大精神、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实践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加强党的作风建设,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开拓思路、深化改革。我中心在工作中认真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实践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结合《传染病防治法》、《食品卫生法》、《职业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理条例》等法律法规,认真贯彻落实省、州、县卫生工作会议精神,按时完成各级布置的工作任务,基本完成了州、县卫生工作综合目标责任合同中规定完成的各项工作。年内我中心积极开展业务学习,努力提高卫生防病技术和服务质量;加强传染病管理,对重点疾病开展监测,对突发事件认真开展调查及时处理;坚持“预防为主”的卫生工作方针并加以贯彻落实,以儿童免疫规划为中心全方位开展卫生防病工作。现将年度工作总结如下:一、基本情况疾控中心现有在职职工46人,中心设:办公室、急性传染病控制科、免疫规划科、慢性病防制科、卫生科、地方病科、检验科、皮肤病性病艾滋病科8个科室。职称结构:副主任医师3人,中职13人,初职23人,医技师2人,普工3人,中级工1人,高级工1人。学历结构:大专28人,中专15人,高中1人,初中2人。二、行政管理及政治思想工作中心管理组织设党支部书记1人,中心主任1人,副主任2人;中心下属各科设主任1人,副主任1人;管理人员间相互协调、分工合作。中心办公室负责拟定工作计划及业务技术的管理、工作分工、培训计划及人员安排,组织各类政治、业务学习,组织召开中心办公会,协调各科室及上级部门工作,党支部负责职工政治理论学习,做好各项思想政治工作,做好党员“三会一课”,培养骨干成员,学习贯彻党的各项方针政策。我中心每季度定期召开职工大会,学习贯彻上级的各种上级会议精神,定期召开中心办公会了解各科情况,听取各科工作完成情况及各种学习情况汇报,关心职工,深入了解职工存在的困难,并尽可能地帮助解决。党支部认真开展政治思想学习,推行“云岭先锋”工程,提高党员素质,认真执行“三会一课”制度,带动职工端正工作及学习态度,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改变不良价值观,要求党员在工作及学习生活中起模范带头作用,榜样作用,按照县委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要求,我中心结合实际,突出重点,狠抓落实,在认真开展学习讨论的基础上,结合中心实际,通过采取召开座谈会、下发征求意见表和深入开展调查研究等形式,广泛征求群众意见,深入查找制约和阻碍中心发展的突出问题,查找中心和职工存在的不符合科学发展的工作方式和工作制度,并针对查找出来的突出问题,梳理出中心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在经过认真分析后,确定突出的重点问题,制定整改目标和整改措施,以整改行动来彰显学习实践活动的成效,认真贯彻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我中心支部现有党员16人,入党积极分子1人,支部党员队伍不断壮大,党的核心作用在单位中不断得到强化和巩固。在中心办公室及中心党支部的组织领导下,不断加强党在工作中的向心性、凝聚力,使我中心全体职工形成团结进取,充满活力的集体,在各自的岗位上认真履行岗位职责,能够完成下达的各种工作任务,每位同志都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知识才干为我县疾病控制事业努力工作。三、工会、妇联组织我中心工青妇组织健全,在中心办公室及党支部的组织领导下,我中心工会认真开展“职工之家”为主题的各种活动,积极组织职工学习工会章程,帮助职工解决各种困难,组织职工开展各种文化娱乐、体育活动。女工组织深入了解职工家庭及工作情况,做好女职工思想工作,帮助解决各种困难,使其树立生活及工作信心,提高妇女地位,加强妇女自强自立的意识。共青团组织积极组织各种学习,积极参加上级部门组织的各种活动。我中心工会、妇女组织在工作、生活、学习活动中以促进单位发展,解决职工生活问题为己任,同时进行为社会献爱心、送温暖等各种活动,使单位充满了生机活力及团结向上的精神。四、精神文明建设“内强素质、外树形象”是精神文明建设在卫生工作中的重要体现,在强化业务素质的同时树立文明形象是十分重要的,“德才兼备”是我们对人才的完美追求,树立良好的医德医风是卫生行业准则。根据我们工作的实际出发,根据我们所从事行业及服务对象的需求出发,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严格按“内强素质,外树形象”的要求来进行对我们的工作指导就显得十分重要。根据维纠办发{20__}2号文件《__县人民政府纠风办__县监察局20__年教育、卫生、公安、建设四系统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工作实施意见》的要求,__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根据单位实际制订了本中心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实施意见,实施意见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疾病控制中心工作,坚持“标本兼治、纠建并举”和“管行业必须管行风”的原则,认真贯彻落实省纪委八届四次全会、全省纠风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和州纪委六届四次全会、州政府第二次廉政工作会议精神。以解决群众反应的突出问题为重点,为群众办好事实事为基本要求、人民群众满意为更本标准和从源头防治为着眼点,着力解决社会关注、群众反映强烈、直接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进一步提升服务质量,为卫生事业改革发展、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作出积极贡献。首先,我中心在中心办公室及党支部的组织领导下进行了行业行风建设,医德医风理论学习及《公民道德建设读本》等各种文明道德理论学习,认真贯彻“以德治国”、“依法治国”的方针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紧紧围绕创建和谐社会的科学发展观,树立“八荣八耻”的思想,发挥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树新风、树形象、强素质,开展“文明窗口”行业活动;围绕“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在工作中相互监督,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教育中心职工树立依靠科技,以中心为家,服务社会的思想,树立以集体为重,大局为重,人民为重的观念。认真学习法律知识,不违法纪,尊重社会,提高诚信,为建立良好的社会秩序作贡献。五、疾控中心建设1、疾病控制工作以贯彻执行“预防为主”为主导的卫生工作方针,以疾病控制为主要工作全方位开展疾控事业;防治知识包涵学科广泛,需要医学、统计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各类学科的支持,要求工作人员要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及良好的业务素质。疾控事业对业务人员掌握综合知识程度要求较高,这就需要不断地学习;近几年来,我中心以个人自愿及单位推荐相结合的方式不断到大专院校脱产或函授学习,增加优秀人才储备;同时选送各科室有关人员进行省内短期培训学习,掌握有关业务技术及提高操作技能。目前有大专以上学历28人。通过学习和培训极大提高了我中心业务人员专业知识及综合素质,为进一步做好疾病控制工作打好基础。2、中心实验室通过一年的努力,迎接省级实验室认证考核,目前已通过盲样考核正在整改中。六、传染病监测及疫情处置1、不明原因肺炎及禽流感防20__年中国局部地区出现了sars疫情,经过全民动员,全社会参与疫情得以迅速扑灭;鉴于sars流行特征,疫情持续监测的需要,到现在为止,中心办公室一直实行日值班制度及“零”病例报告制度进行监测。我中心值班人员严密注视观察疫情,对禽流感实行“零”病例报告,严防禽流感传入我县,并及时登陆有关网址了解网络信息为防治提供科学的依据,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对外公布总值班电话、疫情值班电话。2、20__年传染病管理(详见附件:__县20__年1—10月疫情分析)。3、20__年全年共有6起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目前有2起未结案。实际工作:(1)根据省、州文件精神及我县疫情态势,20__年主要以防控手足口病、麻疹、风疹、甲型h1n1流感等传染病为主。(2)采取措施:加强疫情监测和报告,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根据以往突发疫情主要发生在学校的特点,加强辖区内学校的传染病防控工作,做好晨检工作,发现拟似病例及时报告,及时核实、及时处置;做好学校内外环境卫生,校舍食堂等搞好通风换气及消毒工作;积极动员无免疫史的学生及散居儿童开展疫苗接种。5月12日起开展手足口病日报告制度;5月1日至10月开展腹泻病旬报告制度。(3)对全县中小学校学生开展麻腮风疫苗接种,共接种15043人。(4)20__年3月首先在墨西哥、美国等国家开始流行甲型h1n1流感并迅速在多个国家流行,中心在上级业务部门的指导下开展甲型h1n1流感监测报告并对各级防疫人员进行防治知识培训。(5)处置坪子完小(风疹1起、流感1起)、美光小学(甲型h1n1)、拖枝中学(流感)、腊普湾小学(甲型h1n1)、__一中(甲型h1n1)6起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七、计划免疫工作计划免疫是预防危害儿童健康的常见传染病最经济有效和最科学的方法,它以低投入,高效益为特点,是疾控工作的中心任务。1、强化免疫:20__年5月开展麻腮风疫苗接种,全县共接种15043人。2、“4.25”宣传日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了以“及时接种疫苗、人人享有健康”为主题的宣传活动,全县悬挂大型横幅标语15幅,小标语100幅,发放宣传材料4000余份,张贴相关宣传画50余张,县有线电视台对此次活动给予了宣传、报道。3、全面开展国家扩大免疫规划疫苗接种,并加强督导,发现问题及时纠正。4、开展1994年1月1日至20__年12月31日出生的所有儿童乙肝疫苗查缺补漏工作,查出需补种0次4768人,1针次258人,2针次237人,三针次12820人。5、免疫规划培训:全县共培训9个班次,参加培训人数105人,其中县级:8人,乡镇级:23人,村级:74人。6、抽取全县3个乡镇15个年龄段450人进行麻疹—igg抗体检测,检出阳性300人,阳性率66.67。7、开展对医务人员、车站工作人员、驾驶员、保和镇范围学校及托幼机构在校学生的甲型h1n1流感疫苗接种工作。8、二类疫苗接种:成人乙肝疫苗326人,水痘疫苗222人,狂犬疫苗230人,成人甲肝疫苗101人份,腮腺炎疫苗21人份。八、皮肤病、性病、艾滋病防治(一)艾滋病防治①建筑工地农民工培训2期175人,完成巴迪大型水利水电工程工人培训100人。(二)麻风病防治至今有历年累计发现病人435例,至20__年底尚有现症病人23例,其中转入监测期病人为多菌型19例、少菌型2例,治疗中病人2例。防治工作中存在主要问题:一是无麻病病防治经费;二是缺检验人员;三是无临床检查室;四是麻防人员逐渐减少。(三)性病防治由于受条件的影响,我县无规范的性病门诊,多数性病病例到私人或非法诊所就诊,性病未能及时治疗,性病病例严重漏报。九、卫生科工作按时上报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情况月报表,上报学校传染病疫情及发病前十位情况月报表。掌握全县在校学生数,积极开展学生入学查验证及查缺补漏工作,掌握全县x光机及其它放射源使用保存情况。根据《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全面落实《云南省卫生厅、云南省教育厅关于加强学校传染病防治工作》、《云南省卫生厅、云南省教育厅关于下发云南省查验入托入学儿童和新生预防接种证及疫苗补种实施办发》、《云南省卫生厅、云南省教育厅转发关于学校和托幼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规范(试行)》、《云南省卫生厅、云南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传染病防治工作》、《__县卫生局、维系县教育局关于全县中小学聘任兼职校医有关事宜的通知》等文件精神,继续坚持“重点疾病重点预防,重点地区重点防治,重点人群重点保护”的预防控制原则,努力实现学校传染病发病率和死亡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稳中有降等目标,特对兼职校医及学校兼职传染病报告员进行培训。于20__年3月对全县中小学及职高30所学校的传染病防制工作及食堂、食品卫生。培训兼职校医18人、学校兼职传染病报告员20人,共发放《云南省学校传染病、突发事件预防控制技术指导手册》11本(每个乡镇医院防保科一本)、学校传染病宣传折页100份、学校疫情报告流程图38份(要求每个学校张贴)、学生健康体检表样表每校两份、学生因病缺勤排查登记表样表每校两份、每个中学及中心完小的电脑中存入入学入托新生查验预防接种本的报表以后网络直报。针对存在问题要求:1.建立传染病预防档案。2.认真坚持开展晨检,专兼职传染病报告人每天必须填好学生因病缺勤排查登记表。3.参加20__年3月专兼职传染病报告人培训的人员,应相对固定地担负起相关工作,校方不能随意更换。涉及到工作调动时,必须培训好接班人。(由校方指定)4.学校必须公示报告疫情的电话、负责人姓名、报告流程图,乡级报乡医院防保员,县级报县疾控中心。电话旁要有记录,报告疫情必须记录报告时间、报告内容及报告人姓名。5.学校专兼职法定传染病报告人每季度必须出一期预防相应季节性高发的传染病专刊。6.学校设专人负责学校饮水卫生,定期(每季度)清洗消毒水池,并设一专门的登记本记录清洗时间,消毒用品名称及用量。7.食堂卫生必须由专兼职人员负责管理,办理卫生许可证,从业人员必须经体检合格后持有健康证才能上岗,不允许加工腐烂变质的疏菜、发芽马铃薯季豆、菌类、凉拌菜、卤肉、及霉变大米等。十、地方病防治工作1、疟疾防治:20__年1—4月完成疟疾抗复发治疗80人,20__年11、12月份完成休止期治疗138人;发热病人血检5786人;完成“疟疾日”“携手联防联控降低疟疾危害”为主题的宣传工作,发放宣传口号800多份,传单1000多份,标语10副;开展定点蚊媒消长监测,4、5、6、7、8、9、10每月一次,每次监测52人,共捕捉各种按蚊1234只,进行蚊媒传播疾病监测。2、碘缺乏病防治:全县各乡镇采集288份用户盐碘含量检测,合格269份,合格率为:93.4;在碘缺乏病宣传日进行碘缺乏病防治知识宣传,发放宣传册500余份、宣传单500余份,全县发放宣传画150张,宣传手册2600册,宣传折页3700册,宣传栏9期,张贴标语9条,开展宣传活动9次,培训家庭主妇45人,开展学校健康教育3所,共有848人参加。完成碘缺乏病学生体检401人。学生碘缺乏病知晓率95.75,家庭主妇碘缺乏病知晓率97.78。3、鼠疫防治:对我县四保、美光、菊乡所属老君山余脉地带进行鼠疫监测,对各村寨进行鼠疫防治知识宣传,发放灭鼠药(溴敌隆腊丸)2件、母液4件进行灭鼠活动。4、1—10月狂犬疫苗接种230人。十一、检验科工作1、1—10月饮食从业人员体检1249人,检出hbsag阳性31人,阳性率2.48;自愿接种疫苗人员体检376人,检出hbsag阳性8人,阳性率2.13;公共场所从业人员体检105人,检出hbsag阳性5人,阳性率4.76;劳务输出体检13人,检出hbsag阳性1人,阳性率7.69;饮食从业人员甲型肝炎病毒—igm抗体检测1225人份,检出阳性6人,阳性率0.49;完成饮食从业人员肛拭标本1170人份,肠道致病菌检验不合格标本3份,分别检出志贺氏菌属福氏i型3a、志贺氏福氏ⅳ型和鼠伤寒沙门氏菌属各一例;水质卫生学检验13件。2、对全县七乡三镇范围内开展加碘食盐监测工作,采集检测288份用户盐检测,其中不合格6份,合格率97.92。定期参加国家碘缺乏病参照实验室组织的实验室外质控考核,并于20__、20__、20__年连续3年获考核合格实验室称号。3、hiv初筛实验室配合皮肤病性病艾滋病科完成自愿咨询、hiv哨点、公共场所性服务人员筛查工作;采集血清学标本403份次,检出hiv阳性6人,阳性率1.49;梅毒抗体标本187份,检出阳性5份,阳性率2.67;丙型肝炎标本23份,阳性10份,阳性率43.48。4、协助急性传染病控制科完成甲型h1n1标本采集、送检,协助免规科完成全县15个年龄段450人份人群麻疹抗体—igg标本采集及检验任务。5、积极完成中心实验室计量认证前期准备工作,认真进行实验室质量体系试运行工作,并通过了云南省实验室资质认定现场评审组盲样考核。十二、慢性病科工作1、结核病控制项目:20__年结核项目任务病人68例,其中初治涂阳40例,重症涂阴5例,复治涂阳8例,中央转移支付15例;20__年1—10月结核病初诊病例201例,完成初治涂阳37例,复治涂阳10例,复治涂阴6人,重症涂阴8例,中央转移支付20人,散装药品治疗7人。2、培训学习:20__年培训乡(镇)村医生5期120人次。3、年内科室累计到乡、村督导30人次,督导单位68次、访视118次。4、在3·24结核病宣传日活动中共发放宣传单3000人份,街道悬挂宣传横幅2幅,张贴宣传画10份,电视广播宣传3次,建宣传栏11个,通过各种方式宣传结核病防治知识、提高自我保健意识、增强社会对结核病防治工作的重视。20__年结核病防治知识知晓率100。十三、后勤工作1、财务工作严格执行财经制度,严格按会计制度工作,帐务做到日清月结,各类报表齐全。2、后勤收发及时、报刊杂志归类完整,单位环境卫生整洁、驾驶员随时进行车辆检修,保证应急工作,年内无交通事故发生。十四、存在的问题1、由于经费投入不足,不能满足工作的需要,不能全面开展工作。2、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不足,应对突发事件需加强学习培训,提高应急处置能力。3、疫情网络直报管理需待加强,疫情上报未能及时核实,应加强常规疫情及主动监测减少疫情漏报率。4、结核项目督导,计划免疫督导力度不足,项目经费管理有待加强。5、学校食品卫生监督及学生食物中毒防治需进一步强化。6、检验工作力度不足,未能更好地提供防治依据。20__年全中心紧紧围绕州、县卫生工作会议精神,根据年初工作计划分级管理、突出重点,及时处置突发事件,加强疫情网络直报工作,增加各项工作的下级督导次数;同时,在各科室的共同努力下全方位地开展疾病控制工作,党支部、工会、妇女组织配合中心工作,组织各种学习、文体娱乐、帮扶等活动,增强了工作的活力,加强了组织在职工中的疑聚力和向心性。20__、年工作中我中心将正确面对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在上级党委、政府及主管局的领导下认真贯彻执行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努力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实现年初计划制定之所达目的。一年过去了,总结过去展望未来,虽然我们仍面临很多的困难,但我们对疾控事业的发展充满了信心和希望,在新的一年中我疾控中心全体职工将继续在上级党委政府及主管局的领导支持下以饱满的激情倾注在工作中,以高昂的士气迎接新的挑战。任重道远,但机遇与挑战并存,困难与辉煌同在。__县疾控中心20__年工作重点:根据全国、省、州卫生工作会议的精神,按照分级管理、分类指导、重点防范的防病原则,按我中心年初工作计划的进度,根据卫生局《综合目标责任书》考核内容,结合我县疾控工作的实际情况将20__年度疾病控制工作作如下安排:一、继续加强《传染病防治法》的贯彻实施,根据传染病防治法之规定做好各类传染病的防治。继续加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的学习,严防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加强疫情网络直报体系管理,减少疫情漏报,疫情上报及时率达100。二、继续加强afp、麻疹、新生儿破伤风主动监测的“零”病例报告制度及不明原因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感染性腹泻等监测管理,监测上报率达100,其它各类法定上报传染病漏报率不得高于5。三、计划免疫各类报表及时上报率达100,实行年度计划免疫考核,巩固和加强计划免疫以村为单位四苗覆盖率达90的目标,乙肝疫苗达85的目标,进一步实施免疫规划免疫接种工作,加强疫苗收发登记管理,严禁疫苗浪费或挪作他用。四、控制伤寒、副伤寒、甲肝、麻疹、甲型h1n1流感等传染病在我县爆发流行。五、做好疟疾休止期治疗以及结核病系统归口管理工作。六、落实艾滋病防治规划,加强艾滋病防治工作。加强鼠疫、霍乱、疟疾、结核病等重点疾病防治及时处理重大疫情。加强碘缺乏病、麻风病的普查防治。七、开展学校卫生监测,加强学校传染病监测、报告管理,及时进行学校传染病预警,严防食物中毒的发生。八、加强学习,提高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程序、调查方法、流行病学分析能力,提高突发事件处置人员的综合业务素质。根据疫情报告及时分析疫情,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时处置、按程序上报、总结。九、加强流动人口管理,严密注意疫情动态,做好辖区内流动人口登记、上报工作,严禁sars及禽流感传入我县。十、加强检验工作,提高检验水平,做好传染病暴发流行及食物中毒,饮用水检验工作,提供可靠病原诊断依据。十一、继续实施结核项目,完成上级下达的项目任务,管理好项目经费,做好项目督导及指导工作,做好督导、病人访视记录等痕迹管理工作。十二、加强疫情管理及疫情直报工作,做好季度、年度疫情分析,加强各乡镇疫情收集上报,核实工作。★ 幼儿园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 疫情报告★ 疫情报告制度★ 天津今日疫情报告★ 疫情报告员工作职责★ 传染病报告★ 传染病管理制度★ 传染病政协提案范文★ 预防传染病工作总结★ 春季传染病教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食物中毒报告时限要求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