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单车应该怎样管理来听听单车网友们怎么说

  共享单车是这几年新兴起的一种共享经济的新形态。它因符合绿色出行的文明理念,并巧妙化解了困扰城市居民已久的“最后一公里”难题,因而受到热捧,迅速火了起来。但由于公共文明理念的缺位,也给共享单车的发展带来了种种难题,使其面临诸多考验。共享单车当前的崎岖之路在未来是否会变通途?破解发展难题的“钥匙”究竟在哪里?听听网友的声音…… 

 “任性”的共享,是共享单车之痛 

  乱停乱放,损人且不利己

  武汉网友一青:共享单车的出现,确保了我们享受城市发展的红利。而要更多地更持久地享受到这种红利,每个人都必须呵护那些单车。一个最为简单的道理就是,随骑随丢的结果,很可能就是无车可享。换言之,这样的随骑随丢,最终其实也是伤害了自己。

  淮北网友桑胜高:共享单车目的是为了方便人们出行,其对于满足市民“最后一公里”出行需求、方便市民自行车出行、带动绿色交通发展具有积极意义。共享单车到处乱放,势必影响其他人正常通行。出现停放乱象,是一些人的不文明习惯所致。

  缺胳膊断腿,虐的不仅是车 

  上海长宁网友张天竞:共享单车惨遭“虐待”不仅给城市文明形象抹了黑,更会给广大普通用户造成困扰。可想而知,如果“虐车”行为不能得到有效遏制,由此带来的破窗效应将使得大众对“虐车”熟视无睹,而共享单车运营商只能被迫提高押金和租车费,导致大多数人为极少数人的不文明行为买单。

  武汉网友一青:在为共享单车的出现而鼓掌叫好的同时,也必须正视已经出现的一些问题,诸如私自占有、随骑随丢,以及恶意毁坏。这些现象的发生,不仅严重损害了公共财物,同时也直接侵害了广大市民的切身利益,而更为严重的是,这些行为,尤其是恶意毁坏共享单车的行为,是对社会公德的践踏,也对城市的形象造成了严重的伤害。

  公车私用,背离共享精神

  北京延庆网友野草:共享单车,贵在共享。我们共同生活在这座城市当中,每天为各自生计奔波劳累。共享单车的出现,让我们出行更加方便快捷,更加低碳环保,更加经济实惠。最重要的是,我们从共享经济中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某种看不见的社会联系,它给了我们这群“陌生人”更多熟悉感、亲切感、获得感。

  莆田网友曾茂盛:共享单车的基本理念是让人随时随地有车用,方便群众出行。部分人私占共享单车的不文明行为,只图自己的一时便利,却给他人带来了不便,只为了自己的利益却损害了大多数人的利益,这显然违背了共享单车的推行初衷。

  吴忠网友施建晖:共享单车是共享经济的产物,作为社会公共交通网络的延伸和运力的补充,的确给人们出行带来了很大的方便。但是共享单车必须在文明和谐的秩序中才能更好地运行,而私自占有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共享单车一路远行。

 规则与文明共进,才能共享文明 

  武汉网友卢文:共享,强调的是人们公平地享有社会资源,各自以不同的方式付出和受益,共同获得经济红利。这就要求我们要有一颗为“共”之心,人与人之间要有最起码的尊重和诚信,要守得住规矩,要敞得开胸怀,这就是文明在思想意识和社会制度层面的具体体现。

  石家庄网友樊琳静:我们不仅要共享单车,更要共享素质。基础设施的完善,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让我们的生活硬件设施得到了快速改善和提高。但与此同时,很多人的文明素养并没有与时俱进。只有人心的文明跟上环境向善的步伐,城市才能达到真正的文明。

  长沙网友沈定根:共享单车是紧随共享经济时代的到来,衍生的一种新生产物,单车共享的背后,其实是“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文明共享。共享单车不应该是国民素质的“照妖镜”,应该成为城市文明的“明信片”、一道流动的城市人情风景。

  黄山网友胡蔚:共享单车公司要完善惩戒机制,就要更为准确地发现违规行为。一方面运用技术手段,升级单车的定位和监控系统,实现单车运行轨迹的全程网上监控和实时报警,一旦出现违停、破坏等行为,能够立刻锁定位置,提高查处的效率。另一方面要继续发动单车猎人等群众的力量,采取奖励措施,鼓励公众对单车违规使用情况进行监督举报,织密全民监督网。

  北京朝阳网友听涛:企业为盈利始终以用户体验为先,可是当乱停乱放也影响了用户的生活秩序,那企业就不得不改进管理,担起责任,这应该成为几大共享单车企业的共识。企业能做的事很多,根据掌握的大数据信息评估特定区域的单车使用量和堆积情况,实时掌握用户停放的规律,与属地进行停车点及人员配置的对接,甚至对违规使用单车者实施押金扣除机制,等等。只有企业担起主责,共享单车才能真正的行得远。

  莆田网友曾茂盛:共享单车作为新事物,在管理方面还不够完善。无规矩不成方圆,因此要给共享单车上一把“规则锁”。政府部门应该制定出台有关共享单车的规则要求,对共享单车的停放、行驶等进行规范,杜绝影响交通、影响市容等现象的发生,促使共享单车的有序发展。  

    四川网友苑广阔: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共享单车要想跑得更远,其使用者就必须树立规则意识,避免违法违规行为。既然我们从心里认可共享单车给我们的交通出行带来的各种便利,就更加应该好好珍惜与呵护它的运行,否则,最终利益受损的还是我们自己。

  共享单车是一块检验市民道德素质的试金石,也是考察一座城市文明建设水平的风向标。共享单车不能脱离“文明轨道”,否则便无法实现健康快速发展。只有与共享文明同行相伴,才能让共享单车成为城市里便民利民、互助多赢的最美风景。

从今年6月份开始,橙色的摩拜单车以及黄色的ofo单车等相继入驻黄石。时间已过去了接近五个月,如今,各色身影的共享单车已悄然遍布黄石的大街小巷,成为了城市的一道靓丽的风景。

潮流:共享单车催生绿色出行新选择

“我现在上下班基本都是骑共享单车,节约了不少时间和费用,也很环保。”27岁的何罡是我市一家事业单位的员工,因为共享单车的出现,在团城山工作的他,从搭车族变成了骑行族。

何罡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每天骑共享单车上下班,费用为2元,而若乘坐公交,每天需要多支付近一倍的车费,“每天如果使用公交卡,需要3.2元,一个月30天,就比骑车多花了将近40元钱。”

何罡的单位位于人民广场附近,之前都是搭乘公交车上下班。“从公交站走到单位还要十几分钟,而且杭州东路比较堵,上下班高峰期遇上堵车是常有的事。”何罡说,共享单车真正解决了自己出行的最后一公里问题,现在即使不上班,他也喜欢骑车出去逛逛。

对于有车一族,共享单车也渐渐成了选择之一。

“这个速度当然不能和轿车比啊,但是骑这个锻炼身体。”老司机张权健说,以前每天都是开车上班,自从姑娘教会自己使用共享单车,只要天气好,很多时候都会选择骑车。

市民杨文俊认为,有了单车,很多人会选择骑车而不是开车前往一些较近的目的地,无形中缓解了交通拥堵。这并非虚言,统计数据显示,摩拜单车出现在深圳后,82%的市民放弃乘坐黑车,公交盲区也减少了99.34%。

低碳也是很多市民选择共享单车的理由。根据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和ofo小黄车联合发布的《2017年中国主要城市骑行研究报告》,我国20个城市今年一季度累计骑行5.93亿公里,相当于绕赤道14794圈,累计减少汽油消耗4250万升,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30956吨。就黄石而言,今年以来,我市空气质量的改善呈上扬态势,9月份城区优良天数达26天,同比增加8天;三季度,城区优良天数为81天,同比增加10天,这不能说没有共享单车的贡献。



丰富多彩的共享单车骑行活动

现状:不文明乱象频发需共管共治

对于拥有接近1万辆共享单车的黄石来说,共享单车在给市民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也伴生出乱停乱放、影响市容秩序等问题,车辆遭到损毁的情况也时有发生。

4日,记者探访团城山地区的杭州西路、杭州东路,市中心医院和大金新百等地发现,共享单车难觅踪影,偶然看见也存在停放零乱的问题。记者粗略统计,从市教育局到大金新百约6公里的距离内,停放的各类共享单车不足20辆,有的市民将共享单车停放在摩托车停车位上,有的甚至直接占用了机动车道。在市教育局公交站旁,一辆摩拜单车被随意停放在站台后方,而不远处专门划定的停放点却“无人问津”。一位在路边锁车的女士表示,她看到路边有不少单车停放,自己也就停在旁边。

不仅如此,有些市民则选择将共享单车“私有化”。

“我们曾经根据GPS在某路段发现了很多单车的信号,但过去一看,一辆也没有。”摩拜单车工作人员郑树杰解释说,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很多市民只顾自己方便,将共享单车骑进了小区。

“心血来潮,想骑单车,但是找了半个小时地图上的愣是找不到在哪里。”网友“白与黑”也笑称,难道黄石的共享单车都在房子里么?

更令人啼笑皆非的是,有些单车居然“上了树”!今年9月11日上午,有市民在下陆区白马山公园湖北工程职院入口处,就遭遇了两辆“上树”的共享单车:只见门口的树上挂着一辆ofo小黄车,而另一辆摩拜单车则已经从树上直接摔在了地上。

“我们这里是不准小车上去的,自行车可以上去,但是大多数人是骑上去骑下来,我们有时候看到乱停的,也会劝人家不要乱停。这样的情况我还是第一次看到。”柯尔山白马山保安彭水平说。

这并不是个例,有网友爆料,称在澄月岛公园遇到了被直接被丢湖里的单车,太气人了。

一些人将共享理念的内涵破坏殆尽,不仅损害了其他市民的正当权益,甚至可能会阻碍共享单车的普及与发展。而如何发动政府、企业与社会三方协同创新治理,达到共管、共治、共享的效果,成为亟待解决的课题。


企业:增加人手,提升技术手段

今年5月9日,我市出台了《黄石市共享单车管理暂行办法》,该《办法》强调,共享单车的管理应当遵循政府鼓励、企业市场化运作的原则······企业经营过程中,应有计划分批有序投放车辆,并做好单车维护管理工作。

那么,在单车迅猛发展的同时,企业如何做好维护管理?单车乱停乱放的症结又在哪儿呢?

“我们人手比较少,”摩拜单车黄石地区负责人温汝龙坦承,现在他们负责日常维护的工作人员只有二十多人,无法满足日常管理的需要,“有时候城管局通知我们说哪几个地方车辆出现了违停,让我们在3个小时内把车整理好,可几千辆车,清理起来确实很麻烦。”

另一方面,单车的“健康度”,也是企业们面临的巨大考验。

“公司一般用‘健康度’来衡量单车的损毁程度,黄石目前只有90%的健康度。”据温汝龙介绍,其他城市的摩拜公司一般都能把健康度维持在95%左右,“这里面包含一些电量耗尽和常见故障的单车,但大多数都是受到人为的损坏。”

比摩拜单车稍后进入黄石市场的ofo情况稍好,但也存在2%到5%之间的损坏率。如果按一台摩拜单车2000元的成本计算,截至10月底,摩拜黄石分公司已经损失了一百多万元。

“共享单车出现的人为损毁、乱停乱放等一系列现象,与市民素质、技术手段、运营方式等很多因素相关,光靠我们单车企业是无能为力的。”温汝龙表示,针对这些问题,他们也正在从技术和管理上采取措施,“我们正在面向社会招聘,争取将维护人员扩充到40多人,同时对系统进行一定的升级。”

据了解,投放数量最大的摩拜单车第一批2000台于6月22日被投放到了下陆、铁山、开发区,并在黄石港区和西塞山区设置了66个共享单车停放点,大冶、阳新并未纳入其中。这一次APP升级后,为了加强管理,摩拜黄石分公司将进一步严格明确能够骑行的红线范围,防治单车超区域骑行,给管理带来困难。其次,摩拜公司也在试点实行黑名单制度,用户将会拥有一定的信用积分,不文明骑行都会酌情扣分,100分扣满就被纳入黑名单,并禁止其继续骑乘。

在采访中,摩拜和ofo等单车企业纷纷表示,针对共享单车的管理,也在探索更系统的解决路径,包括与主管部门建立良好的协商沟通机制,主动收集和反馈运维即时数据,方便政府部门进行科学决策。


相关部门:加强管理,未雨绸缪制定规章

推动行业在整治中进步,既需要企业落实主体责任,也需要相关行业主管部门“推一把”,加强监管。事实上,在对共享单车的管理上,我市一直走在全国的前列。

在全国率先起草制定并推动出台的《黄石市共享单车管理暂行办法》中,市城管局对进入我市开展经营活动的共享单车企业进行了严格规定。《办法》规定,在本市开展共享单车经营业务的企业,应当取得营业执照,并在开始投放车辆等经营活动前20日内向市城市管理部门备案。而在备案材料中,特别注明要求企业提交及时退还用户押金承诺书,明确退还时限,这就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消费者押金退还的问题。同时,为了保护使用者在驾车过程中的人身安全,市城管局要求企业必须提供为使用者购买的人身意外险等保险的复印件。

《办法》还规定,共享单车停放应当符合公共交通规划和城市发展需要,依据总量控制原则及时增设或调整。停放区以商业街、居住区、机关、学校、医院、风景名胜区、景点等人流集中的区域为主。各城区政府(开发区管委会)应当根据设置原则,划定共享单车停放区,并配置统一的标识牌,方便市民停放使用。

在《办法》的基础上,为了规范共享单车运营和使用行为,打造安全、便捷、高效的城市便捷慢行系统,保障各方的合法权益,市城管局于6月22日又出台了《黄石市共享单车管理实施方案》。作为具体的实施细则,该《方案》规定,我市将按照“总量控制,定点投放”、“市级统筹、属地管理”、“规范有序,多方控制”三大原则来实现对共享单车的有效管理。

“一家共享单车企业想进入我市开展经营活动,要经历几个必要的步骤。”市城管局相关科室工作人员向记者解释了流程:一、共享单车投放审查备案。严格实行共享单车投放备案制度,运营商投放车辆的计划报批后方可投放,对未进行备案准入的由各城区城管局进行严格执法;二、发布共享单车企业投放备案结果公告。市城管局统一通过黄石日报、东楚晚报、黄石政府网及黄石城管网发布共享单车企业投放备案结果公告,确定共享单车投放运营企业名单;三、确定共享单车试运营范围和投放量。根据市政府的有关要求,按照试点先行、全面铺开、分步实施的原则,前期共享单车先在下陆区、铁山区和开发区进行投放,后期根据运营情况逐步在其他城区推行。第一批共享单车投放控制在5000辆以内。后期投放数量必须经市城管局核定同意后方可;四、完成城区停放点普查,合理设置停放点。由市城管局编制共享单车停放点设置点计划,指导各城区(开发区)按照统一标准规范建设停放点。同时,根据共享单车运营过程中市民出行大数据监测分析和市民出行需求,由市城管局、市交警部门会同各城区(开发区)调整规划设置一批新的共享单车停放点。

据市城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市城管局在科学把握人口总量、市民出行、道路资源承载能力等因素的基础上,计划将目前我市的共享单车总量控制在15000辆以内。“我们会根据企业运营情况,核定相匹配的投放数量和投放节奏,防止无序扩张,同时以便民利民为出发点,合理设置共享单车投放点。”

共享单车进入我市以来,市城管部门高度重视,由主要负责领导牵头,成立了共享单车管理工作领导小组,严格实行共享单车备案手续,统一共享单车停放点建设标准,探索政府、企业、社会及承租人多方共治体系。在管理体制上,由市城管部门负责统筹规划,制定文件和标准,督促指导各城区(开发区)开展工作。各城区(开发区)城管部门则因地制宜,负责本地共享单车规范具体管理工作。

“监督员会按照日常巡查路线巡视,发现问题及时上报,再由系统发送给各城区处置,处置后现场核实处置情况。”根据黄石市数字化城市管理监督指挥中心提供的数据,从6月26日开始,各城区对共享单车的乱停乱放、车辆破损等城市管理问题进行上报,截至目前,共上报该类问题11973件,结案11788件,结案率为98.45%。其中,黄石港区上报4296件,结案4256件,结案率99.07%;西塞山区上报2640件,结案2577件,结案率97.61%;下陆区上报4710件,结案4636件,结案率98.43%;铁山区上报82件,结案82件,结案率100%;开发区上报245件,结案237件,结案率96.73%。

这一系列由管理部门提供的前置和后期服务,使我市的共享单车市场杜绝了“想投就能投”的野蛮生长,免于陷入“单车围城”的监管困境。


未来:探索更有效科学管理机制

市城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市城管局正在和其他相关部门和单车企业进行协商,研究出台其他更为有效的管理措施。

“比如我们打算和房产局进行探讨,能否让我市的小区禁止使用者将单车带入小区,以避免引发纠纷。”市城管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他们鼓励企业采取“平台+物业公司+社区”合作模式,通过购买社会服务,解决单车乱停乱放问题。

目前,城管部门已经主动与运营企业进行了对接,建立了互动互联机制,明确双方的责任义务,会商解决运营管理过程中产生的问题。“下一步,我们还考虑邀请企业将他们的网络管理系统与数字城管进行对接,以便于及时发现发生事故的地点,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市民刘金芬说,“共享单车是对一座城市市民素质的考验,希望多宣传一下文明行为规范,每天多一个人进步,相信会有一天变美好!”

的确,共享单车出现诸多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便是用户自身素质不够高。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共享单车是一块检验市民道德素质的“试金石”,也是检验一座城市文明建设水平的风向标。作为一种开放型的公共代步工具,共享单车属于公物,如果说随意乱停乱放会给城市管理上带来一定影响,是一种无意识的不文明行为,那故意损毁甚至恶意破坏共享单车,则不仅是给共享单车企业造成重大损失,更是在故意损毁公私财物,涉嫌违法犯罪了。

对此,城管部门除了建议共享单车企业设置用户黑名单制,还将利用报纸、电视、微信等媒体加大宣传引导力度,倡导市民遵守交通法规、遵从公安、城管等部门的执法管理,依法文明骑行和规范停放,营造共享单车有序发展的良好环境。

同时,对于市民破坏、藏匿共享单车的行为,根据损毁行为造成的损失,可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九条“故意损毁公私财产”的规定,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一千元以下罚款。而情节更为严重者,则可以适用刑法第二百七十五条的规定:故意毁坏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听听单车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