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荫榆女士到底是怎样的人,鲁迅先生的评价又怎样呢

原标题:杨荫榆到底怎样一人昰误传的烈士,还是鲁迅骂错了过于阴毒?

知人实难呀同样一个人,在身边不同笔下竟然是可以绝然反差的。

(图:网上疑似杨荫榆的早年照片)

比如当年的北女师校长杨荫榆这位凡读过中学语文课本的中国人大体都听说过的女性,看时人的记录那种褒称过实、毀败逾恶,常让我疑惑民国文化圈是否有两个杨荫榆。

关于杨荫榆现存的的记载其实特别少。她毕竟不是那个时代特别响当当的人粅,是女强人但说不上耀眼,又没啥朋友并没多少人会关注到她,会特意去书写她如果不是闹了那一出学朝,被周氏兄弟痛骂的狗血淋头过恐怕名气都很难有人晓得。

她其实连一张照片都没有留下杨绛曾叹息,她大姐曾保存有几张她的照片可惜还是在乱离中毁棄了,杨家自己都找不到这位家属的“玉照”了后来我看鲁迅研究专家陈漱渝某文说,他手头有张杨的“标准照”可以“炫耀于人”鈳也未见他公开过。现在网上流传的那几张其实都是另一位民国女名人袁昌英的张冠李戴。

某种程度上杨荫榆是因被骂而得名的,也鈈知道是幸运还是滑稽。

我们现在所了解的杨荫榆形象主要是两三位名人给她打造的“人设”,而且完全对立

这两三位记录者,都昰她的熟人一位,是她的旧学生也是鲁迅遗孀的许广平。一位当时在北师大兼职做教员,可说她的前下属也就是大佬鲁迅。他们昰夫妻同心是一对的,可视为一个说法最后另一位,同样有名是她的侄女、名作家,嫁给一代文宗钱钟书的杨绛

她们分别写过两彡篇文章,各执一词分别给杨荫榆“定调”:鲁迅骂她最多最狠,以其刀笔连出数十篇,一线穿珠累累不绝,让杨荫榆几十年都难嘚翻身1940年,许广平写“鲁迅先生与女师大事件”那是再踏上一脚。

对杨荫榆评价的松动需要等到1980年末期了。1987年杨绛卸下“隐身衣”,出版《将饮茶》一书里面有长文,题为《回忆我的姑母》专写杨荫榆,写出了完全不同于时论的另一个杨荫榆

这两种评判完全針锋相对的文字,个人感情特重褒贬都很不客观,专业研究者都很难去断定谁是谁非现如今却也成了我们认识杨荫榆的两个窗口。 杨蔭榆的历史形象很分裂起因就是这些文字,涉及她的观感就很分裂

鲁迅夫妇笔下的杨荫榆,可怕也可厌十足幽冥一般的“老处女”,宛然中世纪修道院中顶着“普萨尔德”的老巫婆

(多被误传为杨荫榆的袁昌英)

他们是真恨杨荫榆,处处不惜人身攻击鲁迅曾如此揶揄杨荫榆,拿她终身未有正式婚嫁大做文章没啥缘由的道德棒槌一锤锤击打下来,言辞不能不说是越界甚至是恶毒了:

“至于因为鈈得已而过着独身生活者,则无论男女精神常不免发生变化,有着执拗猜疑阴险的性质者居多……看见有些天真欢乐的人便生恨恶口尤其是因为压抑性欲之故,所以对于别人的性底事件就敏感、多疑、欣羡因而妒忌……”

而许广平呢,恩怨都过去快20年了杨荫榆这位湔老师,不说墓木已拱连尸骨都不见不见好几年了,还是不肯放过

她的追忆,简略也阴毒说杨荫榆当年作校长时,老女人了就爱紮着白头绳臭美,穿着阴森的黑花缎旗袍“像阴影似的在校园内移来移去”。

杨荫榆留下这等骂名当然是因为与他们夫妇结恶。但现茬看来引得双方势如水火的那场学朝,似乎本可以没那么严重的

双方可说是理念之争。具体来说是彼此对大学的施政方针有分歧,各不相下导致一发不可收拾。本来杨荫榆1924年就任女师大校长,是深受欢迎的推举她担任这一职务的,还是鲁迅的好基友许寿裳

她畢竟是难得的女强人,又是民国女性中罕有的学霸:年纪轻轻官费考取日本留学,还是以得金质奖章毕业1918年的教育部首次选派教授赴歐美留学,她又以特出应选赴美入哥伦比亚大学攻习教育专业。她的为人、学问、学历都经得起考验,所以出任中国教育史上的首位國立大学女校长是众望所归。

她其实办教育很成功是很有威望的这么一位女校长。这一点连许广平都没法去否认,会如实说:

“关於她的德政零碎听来,就是办事认真、朴实至于学识方面,并未听到过分的推许或攻击论资格,总算够当校长的了”

可杨荫榆的問题,当在于性格确实不好相处过于威严,更过于强势

(图:影视剧中的许广平)

在杨绛的笔下,这位姑姑皮肤黝黑黑的双眼皮,雙目精光四射有时也爱笑,牙齿洁白整齐眼角还有细酒窝,是很可敬的亲人但是,也许因为早年婚姻不幸的缘故——很小就给包办嫁给一个傻公子她抓破那位少爷的脸皮逃出婆家,宁顶着“灭门妇”的恶名也不愿为男方生儿育女心理太过“伤残”了。杨绛说此後的她,给外界的观感确实不大好相处。

杨荫榆由此自立自强她后来主政女师大,也有着“婆婆”式的的治校理念认为学生就该好恏呆在课堂上认真学习,别瞎鼓捣什么学生运动所以呢,一旦有人不听话还要反抗,她就受不了感觉被冒犯了,“以整顿学纪为己任”甚至不惜招来军警驱除抗争的女学生。

从此这个事就没法收场。在鲁迅等人的鼓吹下就此“身败名裂”:校长职务被免,回到來家苏州一度赋闲。后来在苏州中学教英文和数学直到1938年元旦那天惨死在日本人屠刀之下。

说到这里其实还有一件“遗闻轶事”,僦是关于杨荫榆的死因是最应该说说的。

现在的通行说法是说她在苏州沦陷期间,因为愤怒于日本人的奸杀掳掠不惧当面责备痛骂,故此得罪鬼子被他们击毙,并且抛尸苏州河中因为这种说法,表现出来的杨荫榆是如此深明大义,如此家国情怀如此正义凛然,也使得她如今的形象又突然无比高大起来同时也衬托的鲁迅与许广平不免“矮小”、无理取闹了。

可是这种说法,可能并不是事实苏州大学中文系徐斯年教授,解放后曾经专门调查过此事原委咨询过当年杨家的邻居,获悉的情况是:当初日军占领苏州到处抢劫,杨宅也也不能幸免被抢走了几张家具。

杨血性人听闻气不过,就专门跑到苏州盘门外日本领事馆讨要她留学过日本,日语流利那军官挺尊重,责令部下归还家具可士兵拿不出,因为早已私下变卖了只要另找了一套鱼目混珠。

不想杨荫榆还是不愿意。再次出詓交涉那些士兵受到了处罚。由此记恨在心以请她当翻译为借口,诱骗她出门暗地里击毙,为了毁尸灭迹还抛尸苏州河中。

(图:杨荫榆葬身此所的苏州河)

所以有人说,杨荫榆晚年是“骂敌身死,晚节彪炳”是民族英雄式的女性。这个说法现如今也逐渐成為流行意见可事实真相到底如何呢,似乎也跟当初她和鲁迅夫妇争斗一样到底该如何判断为好,好像也不好说呀!

原标题:鲁迅严厉批评过的女师夶校长杨荫榆历史上真实的她是怎样的人

杨荫榆是民国时期名气很大的女子。不过她之所以名气大,却是拜鲁迅所赐为什么这样说呢?

1924年杨荫榆受北洋政府教育部的邀请,接替许寿裳出任北京女师大校长的职务。

说起来教书育人一直是杨荫榆的人生理想。

早在擔任校长之前杨荫榆已经在江苏第二女子师范和北京国立女子高等师范分别担任过教务主任和学兼。

在教学中她渊博的学识和德政得箌了学生们的爱戴,同时她工作上严谨认真的态度也得到教育部门的赞许因此在1918年,她被教育部选派到欧美留学入哥伦比亚大学攻读敎育学。

学成归来后的杨荫榆成为教育部眼中的教育大才。破格将她提拔为北京女师大校长而她因此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校长。

楊荫榆由于久在国外留学对当时的社会变革知之甚少。她认为学风和秩序是学校能不能办好的重要标杆。再加上她对北洋政府有感激の意因此她非常不赞成学校在她管理的时期,学生参与到政治运动中去

在杨荫榆看来,学生的本职就是学习参与政治运动就是不务囸业,会坏了学风所以,她曾在一篇关于教育的文章中表示:“窃念好教育为国民之母本校则是国民之母之母。”

然而受“五四运動”影响的女学生们,正处于对专制独裁深恶痛绝一心渴望民主自由之中。因此对杨荫榆这种专制的旧式家长教育理论,根本不买账再加上杨荫榆屡次打压限制学生们的自由,并对意见相左的老师多有排挤因此杨荫榆和学生之间的矛盾剑拔弩张。

1924年秋天一些学生甴于参加政治运动,迟迟没有抵校报到

杨荫榆为了整顿校风,将几名平时闹学潮闹得最厉害的学生开除

1925年1月,学生们不光联名给教育蔀递交了要求辞退杨荫榆校长职务的宣言并数次到教育部痛斥杨荫榆在教学中对学生施行的种种高压手段。

然而杨荫榆由于有北洋政府做后盾,且教育部也明文表示支持她的做法所以杨荫榆在5月9日又以“整顿校风”的名义,勒令刘和珍、许广平等几名带头闹事的学生退学

这下,杨荫榆真的捅了马蜂窝

很快报纸上就连篇累牍地出现了批评她的文章。这些文章痛斥她推行的是“寡妇教育”并称她是“迫害学生,广有羽翼的校长”

这些文章,很多都出于一个人的手笔那就是鲁迅。

当时的鲁迅不仅在教育部任职,还在女师大担任敎授

由于鲁迅是“五四运动”和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同时他对杨榆荫的教学理念和粗暴的教学态度极不赞同所以他坚定地站到了学苼们的一边,并以笔为枪对杨荫榆大肆批判。

在声势浩大的反对声中北洋政府迫于压力,最终撤销了杨荫榆的职务

一个被学生们赶丅台的人,名声自然就坏掉了可是杨荫榆却对教育的热情丝毫没有减少,虽然名声大受损害但她在休整一年后,便迫不及待投入到教學中去了

遗憾的是,杨荫榆在苏州女子师范和东吴大学教学期间学生对她很不待见。学校方面也不能给予她该有的尊重逼得她最后呮得做了逃兵。

无奈之下杨荫榆在家里开设私学——二乐女子学社。她自任社长招收一些愿意读书的女学生。

1937年抗战爆发,苏州很赽成为沦陷区

日本人找到杨荫榆,希望她能出任伪职但遭到杨荫榆的回绝。

杨荫榆对日本人犯下的滔天罪行怒不可遏她向日本军官遞交了用日文撰写的抗议书,并数次到日本军营抗议要求日本军官约束那些四处奸淫掳掠的日本兵。

同时杨榆荫为了保护妇女们不受箌日本人的伤害,拿出所有的积蓄把二乐女子学社进行了扩建,以此当作她们的安全庇护所

日本人见杨荫榆不光不配合,还处处唱反調于是将她枪杀于吴门桥上,并将尸体弃于冰冷的河中

从杨荫榆一生的言行来看,她其实始终是保护女学生的当初她反对女学生参與政治运动,其实也是一种保护女学生的表现而最后,她更是为了保护女学生不受伤害惨死在敌人的屠刀之下。从这一点来说杨荫榆虽然观念与时代脱离,但是作为一个教育者她其实本性是很善良的。

(参考史料:《偶尔遇见的传奇——民国才女写真》)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