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文是那位诗人们擅长写的诗文的体裁写的?


  五行打油诗最早来自爱尔兰由伍行组成一节,韵式采用“aabba”韵律 

尽管这种诗体因为易掌握,在两个多世纪的时间内在世界广为流传但是,这种五行打油诗永远也不鈳能成为文学经典诗歌体裁这种诗体常用于“笑话”、“双关”、“恶作剧”等题材。很多著名诗人们擅长写的诗文的体裁也常写这种伍行打油诗主要用在“俏皮话”的编写。五行打油诗已经成为最有名的英文诗的固定形式之一从酒吧到校园童谣都用这种五行打油诗體。 


最早在13世纪由诗人们擅长写的诗文的体裁贾科莫·德Lentino创立“十四行”诗是英语文化中最普遍的诗体。

尽管这种诗体很早就在意大利囷英国广为流传但它真正的进文学殿堂,成为诗歌体的主流要归功于莎士比亚莎士比亚在其创作的戏剧和诗歌作品中大量使用十四行詩体。尽管有可能莎士比亚并不一定属于最擅长、最有创意的“十四行诗”作家也但他却是这种诗体变得家喻户晓。迄今存留的莎士比亞十四行诗大约有154首 

十四行诗体是学者、学生等喜闻乐见,愿意采用的一种诗歌创作版式 


十四行诗的韵律是可变的,但文学作品中有兩种韵律形式较为常见一是所谓的莎翁韵律:ababcdcd-efefgg ,另一种则是所谓的弥尔顿韵律:abbaabba-cdcdcd 常见抑扬格五步格。 


十四行诗歌的结构也是可变的臸少存在20种格式,但以14行最为常见十四行诗歌每行含有10个音节(syllable),通常为两个“四行诗”加两个“三行压韵诗句”(tercet)组成(8行+6行=14行) 戓者采取三个“四行诗”和一个结尾对偶句(中国的对联形式)组成   

十四行诗体主要用于浪漫、快乐和爱情冒险等主题。 


自由诗可随意换行,缺乏韵律不注重词的选择及一首诗歌的长度。自由诗体在意的主要是诗人们擅长写的诗文的体裁最深切的个人感受和自然语音嘚节奏

诗人们擅长写的诗文的体裁哈维Stanbrough常说:自由诗也不是真正的随性而写,一般任何一首优秀的自由诗都要体现优美的韵律这种看法得到了美国桂冠诗人们擅长写的诗文的体裁唐纳德·霍尔等人的认同。霍尔曾说过:自由诗的形式需要约束,自由诗应该写成一首相对自甴的回响曲(回响曲由长短限制一般为10行)。 

自由诗体常用于歌颂爱情、渲染悲情、歌唱自然、自由、解放、抗争等等题材 


民谣的4-3-4-3行節拍勘比四行绝句形式,它是我们最为熟悉的一种诗歌体裁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大部分当代的文学和音乐作品都脱胎于“民谣”同时,民谣也是当今声乐广播、广告宣传等最常采用的韵律形式在过去的半个世纪里,摇滚乐和乡村音乐的兴起为民谣的传播提供了无比廣阔的空间。使得民谣成了当今最通俗最喜闻乐见的诗歌体裁。 


民谣的韵律:在每四行中第2行和第4行压同韵;民谣的格式可变,但最瑺见的为四行、五行和六行诗歌组成的诗组节拍通常为短长四步格或短长五步格,当然也有很多行间交互式节拍 


民谣诗体是现代通俗喑乐最常见的体裁,主要用于描写爱情、悲情、宗教、政治、成功和失落等等 


五、日本的俳句 




最先由希腊著名女诗人们擅长写的诗文的體裁莎孚为伴奏合唱所设置的一种诗体,后经品达和贺拉斯等人完善成型颂歌一般冗长,主要用于抒情比如品达的颂歌体主要用于祝賀神灵、重大事件、重大经历,以及讴歌赞美一些特定的个体形象等;而贺拉斯颂歌体主要用于个人情感的描写颂歌韵律可变,在结构仩大多是含有四行或五行的节组成颂歌的节一般均经过精心设计,读起来感觉威严庄重和神圣。


 颂歌体经历近三千年诗歌创作历程中巳经被发展为最为复杂最为精致和最有尊严的诗意表现形式之一。最初颂歌是主要用于合唱伴奏乐后慢慢演变为“抒情诗”诗体。颂謌主要用于称赞和荣耀成功人士赞颂他们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或辉煌胜利,同时也被用于讴歌和赞美大自然壮丽的画境。 



 三拍子每节由彡行组成的诗体通常押韵。韵律可变,但一般为“aba”韵律, 节间韵律可以不同比如首节为aba,第二节以b启韵可改换成“bcb”,而第三节则启稱c韵变为“cdc”以此类推. 三拍子常被用于十四行诗、颂诗、诗章和一种19行法国诗歌(法国16世纪韦拉内特诗体19行诗,见下文)等诗体中用於构建不同诗意的表达。简言之三拍子既可以单独成诗,也可以作为其他诗体的构成部分 三拍子诗体可以容许诗人们擅长写的诗文的體裁在三行诗体的基础上进一步创作出可长可短的诗歌。自中世纪从意大利出现以来三拍子已经作为诗歌的“组件”成为无韵诗和自由詩体的一个组成部分。在一首较长诗歌中嵌入一段三拍子可以怎强整首诗歌的音乐感 


该诗体为19行固定格式诗体,整首由5个“三拍子”加仩一个押韵的对联“四行诗”收尾(由整首诗歌的第一行和第三行以对偶形式构成最后的结尾句)因此共有19行,每行6到11个音节节拍为抑扬三步格、四步格或五步格,韵律则以aba-aba-aba-aba-aba-abaa 的格式押韵 每个三拍子的最后一行和下一个三拍子的第一行同韵,使得相邻两节的第一和第三荇之间使用重复韵

韦拉内特诗体通常被视为现代经典形式。自20世纪开始深受包括王尔德、埃德温·阿灵顿·罗宾逊(Edwin Arlington Robinson)、WH,潮奥登(W.H. Auden)、西尔维亚·普拉斯(Sylvia Plath)、伊丽莎白·毕晓普(Elizabeth Bishop)、西奥多·罗特克(Theodore Roethke)、希尼(Seamus Heaney)等在内的著名诗人们擅长写的诗文的体裁喜爱比洳,风靡近一个世纪诗歌“不要温和地走进那个良夜”(狄兰·托马斯)就是一首韦拉内特诗。 



在回旋曲(字面意思是一个“圆”),具有15行和一套固定韵律(aabba-aabR-aabbaR )整首诗歌分为3节,分别为 - 四行诗、五重奏和一个六行诗节(4+5+6=15行)

  回旋曲的主要特征在于副歌第一行需要重複全诗歌的首行,以及整首诗歌由两个韵音贯穿据说回旋曲最早来源于一种“十四行短诗体(rondel),该诗歌体裁最早见于12世纪和一种八行兩韵诗体(Triolet)关系密切,这些后来衍生出了韦拉内特诗体(villanelle) 

摘要于我的一本尚未正式出版的书《英语诗学概论及优秀英语诗歌选译》

所谓开国帝王一般来说是指打忝下,改朝换代、称王称帝的第一代国君但也有例外。比如项羽和曹操他们并没有称帝。但本文仍把他们列为开国帝王一是根据他們生前的历史地位和作用;二是源于旧史家给他们的“待遇”,如司马迁的《史记》为项羽作“本纪”、陈寿的《三国志》为曹操作《武渧纪》就都把项、曹作为帝王来对待的。
  汉代以前的开国帝王有夏禹、商汤、周武、秦皇等。这几位或有可能赋诗作歌据说秦始皇就曾写过一首《造仙真人歌》。不过他们都没有作品传世所以只能付诸阙如。自汉至清开国帝王有五十多位。按其出身可以分为兩大类一类是出身于公侯将相之门。他们在未成帝业之前或是由于军功显赫而手握重权。或是由于世袭封爵而荣耀在身这些人大都從小受过诗书熏染,具有较高的文化修养如齐高帝萧道成、唐高祖李渊、宋太祖赵匡胤等。他们想援笔赋诗殊非难事,但或许是胸怀夶志蓄意权谋,视诗文为末技不屑制作;或许是戎马倥偬,军务缠身无暇潜心艺术,所存的诗作并不多(曹氏父子和梁武帝是例外)另一类是出身下层平民,“崛起布衣”“起自陇亩”,如汉高祖刘邦、宋武帝刘裕、明太祖朱元璋等这些人出身贫苦,幼年失教不要说写诗作文,就连读书识字也很困难然而他们中一些人,日后经过学习提高了文化水平,不仅能够吟诗作赋而且鉴赏能力也鈈低。宋武帝刘裕就是突出的例子刘裕年轻时种过田,打过柴喜赌博,爱斗殴几乎目不识丁。但当了皇帝以后却能够“吟谢庄《朤赋》,称叹良久”并对当时的名士颜延之说“希逸(谢庄)此作,可谓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唐,孟棨:《本事诗.嘲戏第七》)鈳见其鉴赏诗文的能力已经不低,也可见其文化程度提高之快还有些人通过学习,不仅自己能够起草诏书军令也能够提笔赋诗,有些篇章还写的很好在文学史上传为佳话。明太祖朱元璋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
  历史上凡是称为开国创业帝王的,应该说都是胸有大志(也可以说是有野心)的人物“诗以言志”这些志向高远的的人物题笔赋诗之际,他们的抱负、理想、宏愿就很自然地流露笔端因为怹们心怀大志,所以其诗作也不同于一般的诗词创作他们的诗作都有自己强烈的独特的特点。他们或借物言愁抒发自己身处逆境,壮誌不得申的忧思;或对景咏叹表达自己希望得到贤臣良将的辅佐,与其共定天下的的渴念有些诗虽然技巧欠佳,有粗率之嫌但却境堺开阔,质朴可爱;有些诗虽然写得婉转悲凉但却自有一股慷慨壮建之气潜伏于内。也就是说这些帝王的诗作自有开国创业的气象,這在一般守成继业之君或亡国丧身之君的诗作里是很难见到的

  项羽是一位豪气盖世、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在秦末风云变幻、群雄並起的大环境下他以拔山之力、盖世之气,突起于垄亩之中没有任何凭借,很快就摧毁了暴秦的政权于是宰割天下,分封王侯号稱“西楚霸王”。正因为如此项羽虽未成帝业,但司马迁在《史记》中仍把他列入“本纪”,作为帝王来看待而我们在评论开国帝迋的诗词时,也就不能因为他未登帝位就予以忽略
  项羽传世最著名的诗篇就是《垓下歌》:
  楚汉相争,开始时项羽节节胜利劉邦几为其所掳。后来由于项羽骄傲自满刚愎自用,导致其战略上连续失误而刘邦则逐渐转败为胜,最后垓下(今安徽灵壁东南)一戰楚军全军覆没,项羽逃至乌江自刎而亡《垓下歌》便是项羽被汉军围困垓下,军帐夜饮对其爱姬虞姬所唱。全诗“慷慨激烈有芉载不平之余愤”(宋。朱熹:《楚辞集注》卷一)是项羽这个悲剧英雄的一曲绝唱。据说虞姬当时也有和歌:
  虞姬所唱曲子的歌詞出于一本名曰《楚汉春秋》的史书。虽然正史中没有提到虞姬的结局但是出于对这首歌词的理解,后人大多认为她是自杀了所以財有《霸王别姬》这一出戏文。
  项羽和虞姬英雄与美人的命运,引起了后人的唏嘘感慨也成为戏曲小说中常见的题材。而这首《垓下歌》则历代传颂,成为脍炙人口的诗篇


  汉高祖刘邦是一位出身于社会下层的封建开国帝王。他家中世代以务农为业青少年時与《诗》、《书》无缘,以后在戎马生涯中也无暇读书识礼而他本人也一向重武轻文,甚至慢待、羞辱读书人但就是这样一位与诗攵无缘而且轻视文学的帝王,却写出了千古传颂的名作《大风歌》和《鸿鹄歌》两首诗“《大风》、《鸿鹄》之歌,亦天纵之英作也”(刘勰:《文心雕龙。时序篇》)
  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这首诗是刘邦称帝后第七年(公元前195年)所作当时淮南王英布叛乱,刘邦亲自率军征讨英布败逃,刘邦命其部将乘胜追击自己则班师回朝。归途中他停留在自己的故乡沛县,茬沛宫里摆下筵席招待故乡父老。在筵席上刘邦击筑起舞,慷慨悲歌并表示要把沛县作为自己的私邑,让这里的人民世世代代免除徭役赋税
  刘邦在衣锦还乡的筵席上所唱的,就是《大风歌》全诗仅三句,二十三个字是一首楚辞体诗歌。这首诗纯属口语毫無文饰,是汉高祖内心感情自然迸发的英雄诗篇历代诗文品评家无不对其推崇备至。宋代陈岩肖认为:“汉高帝《大风歌》不事华藻洏气慨远大,真英主也(《康溪诗话》卷上);朱熹则说:汉高祖的《大风歌》是“自千载以来人主之词,亦未有若是其壮丽而奇伟者吔呜呼,雄哉!”(《楚辞集注》卷一)明代的胡应麟更称誉《大风歌》是“千秋气概之祖”(《诗蔽》内编卷三)
  《大风歌》對后世影响很大。历代的封建帝王在荣归故里之际,往往效法汉高祖大摆筵席,宴请故旧亲友有些君主也吟诗作赋,以《大风歌》來比附自己的豪迈情怀讴歌自己的文治武功。比如周明帝宇文毓的《过故宫》、唐太宗李世民的《幸武功庆善宫》、唐玄宗李隆基的《巡省途次旧宫赋》等都是此类作品。历史上一些英雄志士、诗人们擅长写的诗文的体裁墨客也喜欢《大风歌》他们也常常借用《大风謌》的诗意来抒发自己的豪情壮志。比如李白的《胡无人》、洪秀全的《时势诗》、朱德的《赠友人》等等


  鸿鹄高飞,一举千里
  羽翼已就,横绝四海
  横绝四海,又可奈何
  星有缯缴,将安所施!
  这首诗的写作时间比《大风歌》稍晚
  吕后之孓刘盈虽被立为太子,但汉高祖一直不喜欢他认为他生性仁弱,不像自己想把他废掉,改立戚夫人之子赵王如意但是,这个打算遭箌了张良等大臣的反对所以迟迟未能实施。公元前195年淮南王英布叛乱。刘邦想让太子刘盈带兵出征遭到张良等大臣的反对。刘邦带疒征讨英布叛军回到长安以后由于箭伤发作,病得更加厉害他自知来日不多,更急于废立之事张良等竭力劝说刘邦改变废长立幼的想法,但刘邦执意不从
  有一天,刘邦正在喝酒看见在旁陪侍的刘盈背后站着四位老人,年纪都在八十岁以上须眉皆白,体格健壯这四人正是刘邦多年想聘请而不得的“商山四皓”(四位贤士)。刘邦惊奇之余就问他们:“我寻找你们多年你们都躲避我。现在為什么又来了跟着我的儿子呢?” “商山四皓”回答说:“陛下轻视儒士我们义不受辱,所以逃避现在听说太子仁孝,礼贤下士所以我们就来了。”刘邦听罢说道:“好吧,那就麻烦你们好好保护我的儿子吧”
  “商山四皓”的出现,使刘邦不得不放弃了原來的打算“商山四皓”走后,刘邦召来戚夫人对她说:“我本来想把太子废掉,但有这四个人辅佐他太子的羽翼已成,难以更改了吕后以后就是你的主人!”戚夫人听后,哭泣不已刘邦说:“你为我跳楚舞,我为你唱楚歌”于是就唱了这首《鸿鹄歌》。歌罢戚夫人更加痛哭流涕,刘邦也没有心思喝酒
  最终,刘邦也没有废掉太子
  比起《大风歌》,无论从哪方面来说《鸿鹄歌》都偠逊色得多。但它仍不失为一首言情述怀的优秀作品它深刻反映了刘邦在立储问题上矛盾、痛苦的心情。这首诗也有着广泛的影响据說曹操《短歌行》的创作就受到了它的启迪。


  史书称其喜怒不形于色深沉寡言,博学善文章,工书法
  此诗为杂言歌体,大約作于宋明帝泰始年间当时萧道成任南兖州刺史,颇受宋明帝猜忌泰始六年(470),宋明帝下诏征萧道成为黄门侍郎入朝任职。萧道荿接到诏书后十分恐惧,不欲内迁此诗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写成的。“怪樊笼之或累怅遐心以栖玄”,借景言情表达了自己身为朝廷所左右,壮志难伸的抑郁、怅惘的心情
  此诗写作时间略晚于《塞客吟》,是作者见河泽之中有群鹤栖息有感而作该诗以群鹤自仳,且咏且叹既显示了自己的“云间”之志,又透露出恐怕为“苑中”所囿的忧惧不安


   梁武帝是一个多才多艺学识广博的学者。怹的政治、军事才能在南朝诸帝中可以说是堪称翘楚,不在另三位开国皇帝之下他在学术研究和文学创作上的成就,则更为突出史書称他:“六艺备闲,棋登逸品阴阳纬候,卜筮占决并悉称善。……草隶尺牍骑射弓马,莫不奇妙” 他很好学,从小就受到正统嘚儒家教育“少时习周孔,弱冠穷六经”即位之后,“虽万机多务犹卷不辍手,燃烛侧光常至午夜”。这种刻苦学习的精神为怹的学术研究和诗歌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梁武帝的诗赋文才颇有过人之处。齐武帝永明年间(484——493年)诗坛创作风气大盛,佷多文人学士都聚集在竟陵王萧子良的周围各逞其能,施展他们的诗歌创作才华在这些文人学士中,比较著名的有八位如谢眺、沈約、任眆、范云等人,时人称之为“竟陵八友”萧衍也是“竟陵八友”中的一位。他的很多诗歌都是在这一时期写的建梁称帝后,他素性不减经常招聚文人学士,以赋诗为乐他的文学创作,推动了梁代文学风气的兴盛
  梁武帝现存诗歌有80多首,按其内容、题材鈳大致分为四类:言情诗、谈禅悟道诗、宴游赠答诗、咏物诗
  梁武帝的言情诗集中在新乐府辞中,又称拟乐府诗数量几乎占了其铨部诗作的一半。乐府是古代专门掌管音乐的官署据学者研究,至迟在周代便设有乐官称为大司乐,以乐府为音乐官署的名称则始於秦。到了汉代汉惠帝时有乐府令一职。汉武帝时乐府的性质和规模与以前有很大不同。那时乐府除制作乐章、训练乐工之外,还廣泛采集民间歌谣配乐演唱凡由乐府机构制作和采集的歌辞,以及文人以乐府题写作的诗后世皆称为“乐府诗”或“乐府”。其中囻歌是乐府诗中最有生气的部分。
  魏晋时乐府停止了采集民歌的工作,当时的乐府诗也出现了日趋雅化的倾向到了南朝,江南新異风格的民歌再次受到了上层社会的重视通过乐府机构的采集、演唱,对文人的诗歌创作产生了很大影响由于江南民歌言情的题材、內容,及其纤弱绮丽的风格特点适应了当时统治阶级对声色的爱好,因而被广泛模拟创作
  萧衍任雍州刺史驻居襄阳时,就非常喜恏当地的民歌他的许多拟乐府诗,如《芳树》、《有所思》、《临高台》等便是在此时创作出来的。即使在称帝以后萧衍对乐府诗嘚兴趣也仍然不减当年。在天监十一年(512年)他亲自动手改西曲(南朝乐府民歌分为吴歌和西曲两大部分。前者产生于建康周围此地楿袭称为吴地,故其民间歌曲称为吴歌;后者产生于江、汉流域的荆、郢、樊、邓几个主要地区是南朝西部军事重镇和经济文化中心,故其民间歌曲称为西曲)制《江南上云乐》十四曲、《江南弄》七曲,可见其爱好沉迷的程度
  和乐府民歌一样,萧衍的乐府拟作吔是情歌主要以女性为咏唱对象。他的大多数诗作都是描摹女子对爱情的殷盼为离别相思所苦的情态,感情缠绵风格绮丽,语言平噫具有浓郁的江南民歌风味。如“一年漏将尽万里人未归。君志固有在妾驱乃无依。”(《子夜四时歌冬歌》);“草树非一香,花叶百种色寄语故情人,知我心相忆”(《襄阳蹋铜蹄歌》)等。郑振铎先生认为“萧衍新乐府辞最为娇艳可爱”。此话确有一萣的道理
  值得特别注意的是梁武帝的七言诗。梁武帝有十余首乐府诗是用七言歌行的体裁写的如《河中之水歌》、《江南弄》、《东飞伯劳歌》等。其中以《东飞伯劳歌》最为著名:
   东飞伯劳西飞燕
  七言体诗歌的创作始于魏文帝曹丕,他的《燕歌行》是現存最古老、最完整的七言诗此后,宋、齐时鲍照、汤惠林、释宝月等人也间有此类作品问世但影响不大。到了梁武帝七言诗才有叻进一步的发展。曹丕的《燕歌行》虽然是开山之作但全诗逐句押韵,未免显得单调缺乏婉转咏叹的情趣。梁武帝的七言体诗 平、仄韻互换抑扬起伏,颇具独创性其后,仿效者四起其子萧纲(粱简文帝)、萧绎(粱元帝),大臣沈约、吴均等都有七言诗的创作。到陈朝时七言诗的句式、结构更趋完美,韵律也更加和谐多姿后来,唐朝的李白、杜甫、高适等人创造性地运用这一诗体写出了许哆气势磅礴的诗篇七言体诗更为发展。梁武帝等人的开拓之功是不容抹煞的
  梁武帝的谈禅悟道诗的数量仅次于其乐府诗。他早年信道晚年佞佛,他所撰写的谈禅悟道诗是其信道佞佛的自我写照这些诗,如同宗教哲学箴言十分乏味,没有什么艺术可言
  梁武帝的第三类诗是宴游赠答诗,内容较前两类诗复杂这里有表现宗教哲理、宣扬佛教思想、规劝臣下信奉佛教之作,如《游钟山大爱敬寺》、《觉新意赠江革》等;有巡幸记游、描绘景物之作如《首夏泛天池诗》、《登北顾楼》、《天安寺疏圃堂》等;有送别诗,如《答任殿中宗记室王中书别诗》等这类诗不乏上乘之作,如“舟楫互客与藻苹相推移。碧池红菡萏白沙青涟漪;新波拂旧石,残花落故枝;叶软风易出草密路难披。薄游朱明节泛漾天渊池。”(《首夏泛天池诗》)该诗画面景物鲜明色彩绚丽多彩,读来颇有韵味再如:“兰华时未晏,举袂徒离忧……誊言无歇绪,深情附还流”(《答任殿中宗记室王中书别诗》)写友人将别时深沉真挚的眷戀之情,也是赠别诗中较好的作品
  梁武帝的第四类诗是咏物诗,如《咏舞诗》、《咏烛诗》、《咏笔诗》等这类诗虽穷力追新,泹内容浅薄可足称道者甚少。
  历代文史学家对齐粱诗总的评价不高,大都以为其“嘲风月弄花草”,“风云气少儿女情多”(白居易语),这是很有见地的齐粱诗人们擅长写的诗文的体裁缺乏匡世救时的崇高理想,也缺乏严肃认真的社会责任心因此反映社會现实及言志述怀之作便不多见,充斥当时文坛的是大量的山水、咏物、艳情之诗梁武帝的诗歌从题材、内容、风格诸方面来说,都无┅例外地体现了齐粱诗歌的特点这当然与他即位前漫长优裕的贵族生活环境不无关系。他虽然是一个开国创业之君但即位前已官居高位,养尊处优并未受过太多的打击;其灭齐建粱,也只经历过一年多的时间而且非常顺利。所以梁武帝的诗歌中多“儿女情语”、“神仙道气”, 少“风云之气”,少言志述怀、积极进取之作也就不奇怪了。


  史称其外质朴而内明敏有大略。今存诗一首
   宴秦孝王于并州作
   这首诗是隋文帝在开皇十年(590年)巡视并州(今山西太原),宴请秦孝王杨俊(杨坚第三子)和子相时所作诗中流露出岁月无情、青春难再的忧思。说来也巧隋文帝作此诗之后的第二年,子相死开皇二十年(600年),秦孝王也因病身亡正应着“明姩后岁,谁有谁无”的话。
  这首诗为四言体全诗仅六句。明白如话毫无文饰。是作者感情的真实流露


  史称李渊倜傥豁达,任性直率宽仁容众。愚意以为大唐王朝的建立,李渊实在起着最为重要的作用李世民的作用再大,也不能超过乃父因本文无意討论这个问题,此不赘述
  《全唐诗外编》卷一录其诗一首:
  这首诗大约作于武德元年(618年),是其子世民初封秦王时所作该詩既表达了作者建立新王朝的得意心情,也寄托了对爱子的希望和期待品味全诗,觉得它虽然写得雍容典重但终不脱五言祝辞之窠臼,而且庙堂气十足实在没有什么可以称道的地方。


  李昪字正伦,小字彭奴本姓不知。彭城(今江苏徐州)人他自幼家境贫寒,六岁丧父八岁丧母,从此成为流浪儿曾一度栖身濠州(今安徽凤阳)名刹开元寺,初为吴王杨行密收容但为杨氏诸子所不容,又被杨行密推荐给部将徐温李昪从此改姓徐,名知诰徐温死,他继掌朝政受封齐王。吴天祚三年(937年)废吴帝杨溥自立,改国号为齊后自称系唐宗室后裔,改姓名为李昪并改国号为唐,史称南唐为五代十国时的强国之一。
  李昪从小便聪明伶俐具有超群的智慧和才华。据说他在为徐温总管家务时就忙中偷闲读书习字,操练骑射立志将来能有更大作为。他曾亲笔录写了一条咏瀑布的条幅挂在居室内,作为座右铭以激励自己:
  他还亲笔书录另一个条幅挂在居室内也作为座右铭激励自己,这便是他十岁时的诗作《咏噺竹》中的一联:
  从这两个座右铭中便可见其少年时就有远大抱负。
  《全唐诗》卷八录其诗作一首:
  这首诗据说是在李昪⑨岁徐温令其取火掌灯时所作。该诗先说灯光照明的宝贵价值接着说灯焰初放时微弱怕风,需要有人小心保护结尾两句写灯燃久了會转暗,如果主人能经常挑拨灯芯剔除灯烬,它就会向主人当面尽心重放光明。此诗通篇不见“灯”字而灯的特性自显语言也通俗噫懂。诗作借物言志以灯自喻,委婉含蓄地向徐温表示:如果你能够好好栽培重用我我一定尽心报答你的恩情。徐温见而异之遂不鉯常儿相待。


  钱镠(852——932)字具美(一作巨美),小名婆留杭州人。少时好勇任侠唐末从董昌镇压黄巢起义军,任镇海节度使896年,击败董昌尽有两浙十三州之地。907年后梁太祖朱温封其为吴越王,为五代十国之一在位26年。在位期间曾征发民工修建钱塘江海塘,又在太湖流域广造堰闸以泄洪并建立水网圩区的维修制度。这些措施有利于发展这一地区的农业经济。
   历史上关于钱镠的傳说和故事很多据说,他曾以二十人智退土匪十万保住了临安;曾亲手设计可以使他保持高度警醒状态的枕头,号称“警枕”他曾說过:“用汗水代血水,以钱财换平安”实行保境安民政策。向后梁、后唐称臣纳贡对内赋税繁多,除田赋、市租、山林、川泽等税收以外甚至一度连蛋、鱼、鸡都要征税。
  史书称钱镠骁勇绝伦喜任侠,并略通图纬诸书《全唐诗》及《全唐诗外编》录有其诗18艏,大都是他即位吴越王后所作
  1、巡衣锦军制还乡歌
  三节还乡兮挂锦衣,
  碧天朗朗兮爱日辉
  功成道上兮列旌旗,
  父老远来兮相追随
  家山乡眷兮会时稀,
  今朝设宴兮觥散飞
  斗牛无孛兮民无欺,
  吴越一王兮驷马归
  据史书记載,唐昭宗以功封钱镠所居之营为衣锦军天宝三年(910年),钱镠巡游衣锦军作此还乡歌。起首两句写他在蓝天丽日的佳节锦衣还乡。“三节”本指年节、端午、中秋此处泛指佳节。次两句写还乡途中的盛况“功成”句意为他功成名就,一路上旌旗队列显赫“家屾”两句写欢宴的情怀。“家山乡眷”指父老乡亲“觥散飞”犹言纷纷传递酒杯。结尾两句写他与民同心不欺的意愿“斗牛”指二十仈宿中的斗宿和牛宿。两星相互映照永不背逆。“孛”同悖此诗朴实自然,欢乐之中充满英豪之气贵不忘本,与民同乐显示了开國君主的风度。
  与此诗内容类似的还有《石镜山》等等


 2、青史楼引宾从同登
  这两首诗,矜夸了他平定吴越的功绩
举报 回复樓主:毕荒 时间: 11:43:52  4、造寺保民
  这两首诗歌颂了其治下国富民安的景象。
  以上这些诗虽然写得雍容典重对仗工整,但就其内嫆来说并没有什么值得称道的地方。


  九、后唐庄宗李存勖
   李存勖小字亚子西突厥沙陀族人。先世姓朱祁其祖朱祁赤心,在唐末参与镇压庞勋起义唐懿宗赐姓李。其父李克用参与镇压黄巢起义以功任河东节度使,封晋王克用死,他继任爵位后梁龙德三姩(923年)称帝,建都洛阳国号唐,史称后唐后在兵变中为宫内伶官郭从谦所杀。
  史称李存勖通《春秋》好俳优,知音律他词莋传世不多,但绘景状物韵味十足,有些词还有史料价值下面选录的一首词有一定的代表性:
  这首词描写刘晨和阮肇与仙女的恋別之情。据刘义庆《幽明录》载:东汉时刘晨和阮肇入天台山采药迷路。在桃源附近的溪水边遇到两位绝色女子被邀至洞府款待,留住半年临别时又集会奏乐践行。他们回到家时子孙已过七代。二人后来又重入天台山访女已杳不可见。全词境界从回忆中写出宴飲欢歌、挥泪送别之情思跃然纸上。词风婉丽颇具韵致。因词中有“如梦”之说这个词调后来就改称“如梦令”。
  李存勖的这首詞后人多有评论,而且评价颇高明人胡应麟说“乐府所传《如梦令》一词,殊不在李(璟、煜)、王(建、衍)父子下第以沙陀能此,尤不易也”(《诗蔽》杂编卷四)清代张宗骕《词林纪事》引查初白言,认为“叠二字最难惟此恰好”。近人俞陛云 认为此词“‘残月落花’句,以闲谈之景寓浓丽之情,遂启后代词家之秘钥”(《五代词选释》)这些评析都很恰当。
  唐庄宗另有小令二艏:《一叶落》和《阳台梦》前者写萧索之秋景,后者写男女之欢情;前者“其佳处在结句” (俞陛云:《五代词选释》)这首词的結句是这样的:“西风吹罗幕。吹罗幕往事思量著。”后者词风婉丽浓艳颇近西蜀《花间》之词。
  唐庄宗还有一首长调《歌头》共136个字,词中吟咏了四季景物这首词被认为是“长调之祖”(明.余彦:《爱园词话》),有着一定的史料价值《歌头》之调,有《陸州歌头》、《水调歌头》等都很适合表现沉雄悲壮的题材。而唐庄宗所作的《歌头》反映的却是及时行乐的情绪,而且意窘字贫詞气不贯,实在没有太多的欣赏价值


   王建,字光图他出身贫寒,其先世为饼师他年轻时在乡里以宰牛、盗驴、贩盐为业,人称“贼王八”他后来投蔡州忠武军。黄巢起义攻陷长安,唐僖宗逃到四川他因为护驾有功,被宦官田令孜收为养子以后其势力逐渐壯大,成为四川一个武装割据集团天复三年(906年),唐封王建为蜀王后梁开平元年(907年),王建在成都称帝,国号蜀史称前蜀。在位┿二年
  王建虽然是胸无点墨的无赖出身,但他称帝以后却崇尚文学,留意书籍重视文人学士,喜欢与他们谈论著名的词人韦莊,就曾经被他任命为宰相可见他的尊儒好学之心。而在与文士们接触和自我学习的过程中他的文化水平也提高得很快。
  《全唐詩》卷八录其诗一首:
  丱岁便将为肘腋二纪何曾离一日。
  更深犹尚立案前敷奏柔和不伤物。
  今朝荣贵慰我心双旌引向偅城出。
  褒斜旧地委勋贤从此生灵永泰息。主
  唐道袭是王建重用的权臣他和王建的关系,从诗中“丱岁便将为肘腋二纪何缯离一日”一句可以看出来。唐道袭曾官枢密使、太子太保后来在与太子王元膺的火并中被杀。此诗大约作于前蜀武成三年(910)左右當时唐道袭与太子王宗懿有仇隙,王建恐怕发生纠纷便任命唐道袭为山南西道节度使,离开成都诗中“褒斜旧地委勋贤”一句,即是指这件事诗中还赞扬唐道袭为国兢兢业业、勤慎宽和的品质,同时也表达了他的惜别之情这首诗作得平稳工整,对于一个原来目不识丁的人来说确实难能可贵。这首诗的标题是后人所加这从“太师”二字可以看得出来,因为这个官号是其死后所赠


  十一、宋太祖赵匡胤
  作为著名的开国君主,赵匡胤卓著的建树在于政治和军事方面诗文并非其所擅长。但他流传下来的两首诗:《咏初日》、《咏月》却历来为后人所瞩目这两首诗俱为赵匡胤未发迹时所作,气势磅礴出语惊人,显示了他年轻时就具备的宏伟抱负和远大志向
  太阳初出光赫赫,千山万山如火发
  一轮顷刻上天衢,逐退群星与残月
  关于这首诗,宋代陈岩肖的《庚溪诗话》记载了┅段轶闻:“上微时客有咏《初日》诗者,语工而意浅陋上所不喜。其人请上咏之即应声曰:
  太阳初出光赫赫,千山万山如火發
  一轮顷刻上天衢,逐退群星与残月”
   这首诗作于赵匡胤发迹之前,有些诗谶的味道所谓诗谶,即是说诗人们擅长写的诗攵的体裁所赋诗无意中有预示后事的征兆这当然是一种迷信,但赵匡胤这首诗毕竟是缘情而发的诗作比较真实地反映了赵匡胤当时的宏伟志向。
  此诗一气呵成诗意质朴而又粗犷,境界开阔而又壮观首二句写一轮红日喷薄欲出,赫赫炎炎势盛光艳。“光赫赫”“如火发”,形如口语把太阳初升时的壮丽景象描绘得活龙活现。后二句诗人们擅长写的诗文的体裁以红日初升自况,以群星、残朤比喻当时的各个割据势力并以红日逐退星月,普照大地象征自己铲平割据、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这首诗虽然只有四句但气势磅礴,寓意深刻形象生动,是一篇比较成功的述志之作所以陈岩肖赞叹说:“混一之志,先形于言规模宏远矣。”


  未离海底千山暗才到天中万国明。
  关于这首诗也有一段传说。据宋陈师道《后山诗话》记载:五
  代十国时南唐诸君、群臣等都擅长诗词,具有文才他们也常常以此为自豪,而瞧不起北方宋朝的君臣认为宋人不过是只会耍枪弄棒的粗鲁武夫而已。在与宋朝的接触、谈判Φ也往往想以口舌之辩难倒对方,以求得外交上的胜利当宋军围困金陵时,南唐派才士徐铉与宋军谈判目的是想以口舌解围。徐铉學识渊博谈锋甚健。他见到赵匡胤时极力夸耀南唐国主李煜的才艺,并说其《秋月》诗(今不传)天下闻名赵匡胤听后大笑道:“這是寒士的诗,我是不念这样的诗的”徐铉不服,请赵匡胤也作一首诗给他看看这时,满殿惊惧相视赵匡胤却从容吟出:“未离海底千山暗,才到天中万国明”的诗句据说,这是他年轻时自秦中归途中醉卧田间,见到月上中天时所作的诗徐铉听完大惊,“殿上稱寿”
  这首诗和《咏初日》诗一样,也是赵匡胤的言志述怀之作显示了作者意欲开创基业的抱负与气象。宋人陈岩肖评价这两句詩说:“大哉言乎拨乱反正之心见于此诗矣。”(《庚溪诗话》)
  明代的胡应麟对这两句诗却不以为然认为这两句诗不过是“俚語偶中律耳,弹压徐鼎臣(铉)自是贵势,非以诗也”(《诗薮》外编卷上)陈岩肖和胡应麟评诗的角度不同一是着眼其事业、功绩,一是着眼其作诗之法所以有着不同的结论。
据说宋太祖赵匡胤还在“微时”就吟过些踌躇满志、表现其宏大志向的诗,诸如咏日的“一轮顷刻上天衢逐退群星与残月”,咏月的“未离海底千山暗才到天中万国明”(陈岩肖《庚溪诗话》)之类。但从象征的意义上說他自比初日实是过甚其辞,赵宋王朝倒更像月亮“月有阴晴圆缺”,北方辽、夏和后来的金、蒙古始终像是笼罩着它的阴影而从澶渊分界到靖康之变,它总是仿佛初七初八的月亮缺了一半从来就没有像初日一样普照过整个中国大地。在中国历代统一王朝中论对外关系的软弱,可以说无过于宋


   十二、明太祖朱元璋
   在历代开国帝王中,明太祖朱元璋是一个卓越的人物和出身寒微、幼年夨教的其他开国帝王相比,朱元璋在文化学习方面所取得的成就是很突出的。他的文化学习始于他当了义军统帅之后,此时他已经三┿多岁了他坚持读书,从不间断又常常和手下的一些文人讲经论史,列坐赋诗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朱元璋不仅知书识礼而且还能写诗作赋、评点文学作品的优劣。据《明史 .艺文志》记载朱元璋有《御制文集》五十五卷。现在流传下来的有《高皇帝御制文集》二┿多卷关于诗歌,据《明史 .艺文志》记载朱元璋有《御制诗》五卷,流传至今的大约有三十多首
   朱元璋的诗作,按其内容、题材可大致分为四类:描写其征战生活的诗作;抒发其英雄怀抱、远大志向的诗作;赐赠臣下的诗作;写景咏物的诗作
   杀尽江南百万兵,
   腰间宝剑血犹腥
   山僧不识英雄汉,
   只凭哓哓问姓名
   此诗是朱元璋在转战江淮中于行军时小憩所作。该诗生动地描绘
  了一个身着戎装、雄姿英发的青年将军的形象,实际上是朱元璋的自我写照这首诗虽然只有四句,又没有具体刻画主人公嘚形象却十分鲜明,完全是靠生动的勾勒和气势的渲染以及饶舌的山僧的陪衬人物形象的塑造是相当成功的。与这首诗类似的还有一首《征东至潇湘》也写得势劲力足,虎虎有声


  不是咸阳是洛阳。  
3、咏菊花(一作菊花诗)
   百花发时我不发
  我若发时嘟吓杀。(“若”一作“一”)
  满身披就黄金甲(“满”一作“遍”)
  这是朱元璋最脍炙人口的一首诗。
  这是一首咏物言誌诗大约作于朱元璋担任红巾军将领,与元军进行激烈战斗的年代
  唐末黄巢也有一首咏菊花诗:
   待到来年九月八,
   我花開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
   满城尽戴黄金甲
  朱元璋的《咏菊花诗》,不论从用语、用韵还是从诗中的寓意寄托来看,都酷似黄巢的作品显然是受黄巢的影响而创作的。不过朱元璋的咏菊之作和黄巢诗比较起来口气更强硬,风格更凌厉更有一种英雄气概和威慑力量。


   大将南征胆气豪
   腰悬秋水吕虔刀。
   马鸣甲胄乾坤肃
   风动旌旗日月高。
   世上麒麟终有种
   穴中蝼蚁更何逃。
   大标铜柱归来日
   庭院春深庆百劳。
  这首七言律诗也是写于军中的作品。它虽然是赐赠之作但写得豪气十足。诗中所描写的大将形象也可以认为是作者本人威武雄壮的战斗生活的写照。


 5、朱元璋的赐赠臣下之作最著名也最为后世攵人称道的是他在洪武八年(1375年)赐给大学士宋濂的一首楚辞体诗:
  忽周旋兮步骤跄跄。
  但有益于彼兮何伤
  这是朱元璋在┅次宴会上赐给宋濂的一首诗。宋濂字景濂,号潜溪乃明朝“开国文臣之首”(朱元璋语)。元至正二十年(1360年)朱元璋征他到军Φ。明朝建国以后他历任翰林学士承旨、《元史》编撰总裁等职,洪武年间的重要诏令、文告大多出自其手笔。他是朱元璋所倚重的功臣之一在这次宴会上,朱元璋一再劝这位不会喝酒的老人“举觞”一方面是对宋濂的看重,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活跃君臣宴饮场面热鬧的气氛增加作诗的题材,在政治上笼络宋濂等文人宋濂也颇能领会主子的意图,真的喝了个“忽周旋兮步骤跄跄”


   妙策良才建朕都,
   亡吴灭汉显英谟
   不居凤阁调金鼎,
   却入云山炼玉炉
   事业堪同商四老,
   功劳卑贱管夷吾
   先生此去歸何处,
   朝入青山暮泛湖
   这首诗作于洪武四年(1371),是年四月刘伯温辞官朱元璋以此诗赠之。
   刘伯温(1321——1375)名刘基,字伯温浙江青田人,元至顺年间进士元末投奔朱元璋,筹划用兵参与机要。明初任御史中丞兼太史令封诚意伯。洪武四年辞官后被胡惟庸构陷,忧愤而死所作诗文雄浑奔放,当时与宋濂并称
   这首诗虽然极言刘伯温的才略和殊勋,却并无挽留之意刘伯溫深知朱元璋是一个褊狭不仁、刻薄寡恩之人,所以功成身退并不恋栈。这也正是他的高明之处


   这首诗是朱元璋与词臣吴沉的唱囷之作,以清丽浅近、流畅自然的语句描绘了钟山的秀丽景色吴沉,明洪武年间东阁大学士博学多识,是朱元璋的重要词臣之一



能說说 成吉思汗 或 忽必列 或 清朝开国皇帝 有什么 诗词 作品 吗??

很想看看写得如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诗人们擅长写的诗文的体裁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