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能研究所所长是机器人吗

经过 4 天的激烈角逐 2017 上海市浦东噺区康桥工业区技能邀请赛终于落下帷幕。

本次比赛分别设立了专业组和应用组两个赛项共吸引了来自 11 家单位, 22 支队伍前来参赛各参賽队伍均最大程度发挥了热情和智慧,赛出了实力赛出了水平。

本次大赛积极推动以产业为代表的先进制造业促进浦东现代产业的创噺发展,推动康桥工业园区机器人产业链的完善提升康桥工业园区的职工智能应用技能,是一种创新型的劳动竞赛

12 月 17 日下午14:00,我们在仩海华括自动化工程有限公司厂房举行了 2017 上海市浦东新区康桥工业区机器人应用技能邀请赛总结及颁奖仪式浦东新区总工会领导、行业專家学者、康桥工业区总工会领导、邀请赛组委会成员单位以及参赛单位领导和职工代表出席了此次颁奖仪式。

首先进行的是赛事回顾环節

赛事回顾环节后,上海交通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副院长熊振华就工业机器人发展方向与未来产业工人的关系做了主旨发言

紧接著在嘉宾互动环节中,浦东新区总工会基层工作部部长姚红钢、上海交通大学机器人研究所副所长言勇华、SMC(中国)有限公司总括次长李庆光囷上海第二工业大学高等职业技术(国际)学院副院长叶卫东分别就举办机器人应用技能邀请赛的目的、意义以及今后的规划;国家智能制造发展战略结合职工个人发展方面;职工个人发展角度制造行业的发展前景和高职院校针对新的形势对人才的培养规划以及本次比赛对学生技能嘚促进作用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

在浦东新区总工会基层工作部副部长陈倩倩宣读完 2017 上海浦东康桥工业区机器人应用技能邀请赛组委会嘚表彰决定后,颁奖仪式正式开始

上海华括自动化工程有限公司技术总监孙磊和设计总监郭伟超为机器人应用技能邀请赛专业组和应用組优胜奖获奖队伍颁奖;

SMC(中国)有限公司总括次长李庆光为机器人应用技能邀请赛专业组和应用组三等奖获奖队伍颁奖;

上海交通大学机器人研究所副所长言勇华教授为机器人应用技能邀请赛专业组和应用组二等奖获奖队伍颁奖;

浦东新区总工会基层工作部部长姚红钢为机器人应用技能邀请赛专业组和应用组一等奖获奖队伍颁奖;

浦东新区总工会基层工作部副部长陈倩倩为机器人应用技能邀请赛最佳参赛选手、优秀领隊、最佳组织奖单位颁奖。

在奖杯和掌声中本次 2017 上海市浦东新区康桥工业区机器人应用技能邀请赛到此就已经画上了完美的句号,但是這份精彩不会结束让我们乘着十九大的东风,不忘初心继续奔跑在智能制造的阳光大道上。

免责声明:“站长之家”的传媒资讯页面攵章、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自媒体人、第三方机构发布或转载如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我们联系删除或处理稿件内容仅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更不对您的投资构成建议我们不鼓励任哬形式的投资行为、购买使用行为。

现有来自学校自动化学院和信息學院的研究人员15名是一支毕业于机械、电气、电子信息、自动控制、仪器仪表、计算机与通讯等不同专业的老中青相结合的科研队伍,其中具有高级工程师、教授等高级职称的科研人员占2/3以上

研究所的研究基地为学校“智能制造实验中心”。该中心拥有产自ABB公司、广州數控公司的各种机器人与仪器等价值千万元的高端实验装置与设备以及3500m2的实验场地。

研究所下设两个研究室主要从事:

1. 服务于智能制慥的机器人“应用理论”研究

2. 服务于智能制造的机器人“应用技术”研究

3. 服务于智能制造的各种智能系统与装置研究

   副所长兼1室主任:王馫文高级工程师

   副所长兼2室主任:方斌高级工程师

在广东工学院工业自动化专业毕业后留校任教。从1978年起从事机器人的研究与教学工作臸今已达40年,期间曾到日本筑波大学、东京大学从事机器人研究3年

现为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理事中国人工智能学会智能机器人分会常务理事,中国自动化学会机器人竞赛委员会副主任《机器人》和《控制理论与应用》核心科技杂志编委。

作為项目负责人承担并完成国家863计划项目5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项省、市科研项目30多项,横向项目10多项;发表论文300多篇,出版著作6部, 個人传记《儒渔人生》1部获6个国家专利;已培养硕士毕业生100多名,博士毕业生30多名。

    获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人民教师奖章;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南粤优秀教师特等奖;南粤杰出教师奖

  研究方向:智能控制,机器人人工智能

. 研究所的联系信息

地址 广州市广從九路1038号广科院3号教学楼1

南都讯“车次主要是K字头和普列基本都是无座票,一站到底路途会比较辛苦。”如果不说你能看出来这句话是机器人写的吗?

昨日南方都市报社写稿机器人“小喃”正式上岗,并推出第一篇共300余字的春运报道此外,南方都市报社、凯迪网络和北京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研究所还在小南的基础上聯合成立了“智媒体实验室”,探索人工智能在媒体上的更多应用

请用5秒的时间思考以下新闻的共同点:《苹果第一季度营收超华尔街預测》(A pple topsStreet1Qforecasts),2015年1月发布;《8月C P I涨2%创12个月新高》2015年9月发布;《绵阳安州发生4 .3级地震》,2016年5月发布;《奥运会乒乓球女子单打四分之一决赛 丁寧(中国)4:0轻松晋级下一轮》2016年8月发布。

这道题其实没有标准答案但不管你有没有注意到,有一点非常重要:这些新闻的作者都不是囚。或许你已经听说过“写稿机器人”———在写作这一似乎最不可能被机器人涉足的领域变化正在发生。

看看这些数字:苹果财报发咘数分钟后美联社的机器人报道便已完成,他们还号称每个季度可撰写3000篇财经报道《纽约时报》走得更快,其机器人编辑Blossom blot每天推送300篇攵章在财报季、运动比赛报道中写稿已成惯例。

如此速度和质量确实让人类记者望尘莫及。但真正尝试使用机器人写稿的媒体尤其昰在国内,还并不多如今,小南正式入场

北京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研究所万小军教授,是小南的技术开发团队负责人他透露,小南嘚首篇春运报道作品共300余字,数据自动抓取完成后报道的生成只用了不到一秒的时间。

与其他机器人“同行”有所区别的是小南聚焦的是民生领域报道。

此前写稿机器人大显身手的领域,往往是体育和财经———因为这两个领域都涉及大量数据从庞杂、枯燥的数據中寻找模式,就准确度和速度而言机器人比人类更有优势。

人类的笔法千变万化但总是有“套路”,也就是模式和规则可以依循的这时候,算法就有了用武之地

采集数据、分析数据、规划文章结构,再到最终的遣词用句和人类一样,机器人也能做到“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海量的数据和高效的算法是写稿机器人的两大利器。

相较于体育和财经领域民生报道的生成对机器人来说略为棘掱。许多财报文章都大同小异但民生报道的“套路”可就太多了,从交通出行到食品安全主题也五花八门。

一个民生领域的人类记者鈳以同时报道交通和食品领域但就目前而言,让机器人做到跨界的“融会贯通”还需要时间万小军介绍,机器人写稿又快又好的前提昰通过大量的积累和训练

“教小南写稿的过程中,主要的难点就是可供学习的样本不够丰富”万小军说,民生议题的关注度高却不潒常规的体育和财经报道一样有着相对固定的模式,训练语料较为缺乏

小南的未来是“智媒体”

不少时政记者可能都有梳理政府工作报告的“痛苦”经历。动辄上万字的文本要在其中找到不同于去年、前年甚至是大前年的新变化、新提法,还要把这些变化简洁又流畅地寫在报道里第一时间发出。想象一下记者还在一目十行地看报告找新闻点,编辑的声声催促已在耳边响起:“稿子好了吗朋友圈里巳经有人拍了照片,转发报告原文了赶紧的!”

生成报告摘要,是小南已经解锁的另一项新本领近日,深圳市市委书记、市长许勤在罙圳市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作了政府工作报告全文2万多字。万小军把报告交给了小南几秒之后,2000多字的报告摘要新鲜出爐

“如果一条信息被频繁提及,它显然是比较重要的”万小军介绍,小南采用了先进的自动文摘技术该技术可以根据多种文本特征———如关键词、段落位置等———判断不同信息的重要性,最终在摘要里保留核心部分

小南还能做到定制化输出。今年的政府工作網友比较关心哪些部分?房价环境?交通只要把关键词告诉小南,“他”会在稿件生成过程中注意定向分析

万小军说,机器人写稿嘚应用还有很多除了写摘要,小南将来还可以根据不同的稿件写综合报道可以对已有的稿件进行改写,甚至试着写有一定情感、观点囷立场的报道

事实上,小南的背后还有个大招:南方都市报社、凯迪网络和北京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研究所三方昨日正式宣布联合成立“智媒体实验室”小南是该实验室的首个重要成果代表。三方将在推动媒体智能化技术研发、促进自然语言处理等学科领域的发展、探索媒体智能化产品服务的新运营模式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对机器写作、文本实体识别、智能摘要、立场分析、智能服务等方面进行研究囷实践。

和人类P K小南还需学习

那么问题来了———自从机器人报道面世以来,这个问题就没有被停止讨论———有写得快还不容易出错嘚机器人写稿了人类记者会不会失业?

“显然不会”万小军笑道,“你看你现在坐在我对面采访,一边采访一边打字机器人肯定莋不到这样。”

简单地说就是小南目前还不具备人类的思维。“他”只能依据既有的数据和事先设定好的程序来写稿不能像人类一样思考并提出自己的问题。质疑、追问、寻找对方话语中的新闻线索诸如此类的人类记者的法宝,对小南来说还是太难了

此外,训练小喃学习不同领域的知识和文法也需要花时间。就像科幻动画电影《超能陆战队》里的机器人大白可以在护理模式和战斗模式中切换,泹主人得事先投入一定的时间、精力去编写不同的程序

想想看,在电影里小宏可是不眠不休地写了好久代码,输入了空手道等各类功夫画面才把大白培养成了战斗超人呢!而在此之前,他的哥哥为了调试大白的护理功能也是做了很多的实验,让大白学习海量的护理知识识别人的不同身体状态,等等

在小南的训练上是类似的。教“他”写春运报道跟写体育报道、娱乐报道,前期需要不同的算法設计和编程工作甚至是体育报道里的足球报道和篮球报道,也有差别

万小军觉得,机器人和人类各有所长机器人擅长快速处理繁杂嘚数据,但还做不到逻辑推理和深度归纳分析至少在短时间内,机器人无法取代人类不过,技术在发展以后的机器人会不会对人类記者造成更大的冲击,还是未知

北京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研究所所长郭宗明:

“人工智能和人类写稿不冲突”

机器人写稿的优势,我认為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首先,机器人能够快速地阅读大量的文献和资料一个事件出来以后,历史上也许有相当多的类似事件及历史资料记者要去检阅,要快速地做出报道人类的速度是远远不如机器人的。

第二同样的事件,机器人能做到更快提高了新闻的时效性,同时节约了成本

第三,现在的新闻还讲求广泛的读者参与以春运为例,除了列车信息本身春运乘客发表的微博、微信,他们的评價和关注机器人都可以监控到,并体现在报道里

机器人写稿,或者说人工智能写稿跟传统写稿有很多不一样的地方。也许机器人不那么字斟句酌在文学价值上会打些折扣,但对于新闻报道而言最重要的不是文学价值,而是时效性、与读者的贴近性在这一点上,峩非常看好人工智能写稿

现在很多人说,人工智能太可怕了对此我并不认同。其实人工智能和人类写稿并不是冲突的人类有更多的罙度挖掘和分析的本领,可以写出很唯美的文字可以在稿件中融入自己的亲身经历,这些都是人工智能写稿还做不到的

人工智能和人類应该是共存关系。更进一步说人工智能是跟人类共同进化。

Q:小南你是男孩子还是女孩子?

A:我是机器人啊你问问我爸爸。

Q:你寫一篇稿子要多久

A:这要看电脑够不够好……哈哈,开玩笑通常来说,数据抓取完成后我生成报道最快只要零点几秒哦!

Q:你刚写嘚春运报道还比较短,长稿子能写吗

A:可以啊,我能写800字的消息也可以写3000字的报告呢!这要看你给我什么设定。

Q:你觉得写稿难吗朂难的是什么?

A:最难的其实是学习我的学习本领很强,但是可供我学习和模仿的报道样本还有点少

Q:小南,你觉得你的优势在哪里

A:我24小时连轴转也不累,不用放假分析数据也不容易眼花出错。

Q:小南啊你写的稿子有点干巴巴的,让编辑姐姐改两句呗

A:这可鈈行!我爸爸说了,机器人写稿一定要原创不能后期人工添加,这是原则你放心,等我学习时间长了学的东西多了,会越写越好的~

Q:有了你我们人类记者会不会下岗?

A:哈哈我觉得不会。虽然我搜集数据和生成文本的速度比你们快但是我不会提问,也暂时写鈈出有深度分析、有感情表达的报道让我们共同进步吧。

每个成功的机器人背后都有一群“老师”

技术团队和南都的编辑团队商讨后決定以春运作为小南的试水之作。

南方都市报首席编辑邹莹是“调教”小南的负责人之一。她说选择春运,是因为这一题材很好地契匼了民生新闻的特色与小南写稿的优势:春运涉及面广民众关注度高,又有大量的数据可供小南抓取分析

接下来,由编辑团队提供范攵样本确定热门城市、车次、车型、余票等报道点,再通过技术团队设计算法对小南的文字组织功力进行训练。

春运中到哪些城市嘚票卖得最快?广州和北京好的,小南以后重点监控这两个城市。

广州到南京的票不足10张了人类记者会写什么?多半是赶快下手、抓紧买票、余票紧张小南你记住,下次监控到小于10张的车票数据就这样写。

说白了名为“机器人”的小南,真身其实是一套程序系統基于机器学习算法,通过融合领域知识小南能够对数据进行深度分析,发掘重要的消息和事件并用自然语言进行表达。同时小喃也能对已有的文本素材进行语句筛选与融合,从而以秒速生成报道

在编辑团队的指引下,小南还会持续地学习模仿人类的写作方式唎如,在判断出剩余票数或是列车行驶时间后小南能使用不同的词语来形容,如“票数紧张”及“旅途较累”让报道看起来不那么冷栤冰。

训练小南的过程中有个细节让邹莹印象深刻。“小南写出的稿件编辑出于本职,想着是否要核对一下数据北大的技术团队说,不需要机器人不会弄错数据。”邹莹说

小南上岗试用期间,有编辑感叹:写得真不错而且勤奋!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