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比较相同位数的大小时为什么要先看最高位为什么最高位上的数大这个数就大?

1、整数的意义与读写法

(1)整数的意义:像-3,-2,-1,0,1,2,3......这样的数叫作整数,整数中大于零的数称为正整数,小于零的数称为负整数,正整数,零和负整数统称为整数。

(2)读法:从个位起,四个数级分一级,从高位开始读,一级一级往下读,亿级是几读几亿,万级是几读几万,个级是几就读几。每一级中,开头与中间的零不管几个零,都只读一个零。

(3)写法:找到“亿”、“万”等关键字,分级,从高位起,一级一级往下写,亿级是几就写几,万级是几就写几,个级是几也写几,哪一个数位上一个计数单位都没有的,就在那个数位上写0占位。

(1)自然数的定义:我们在数物体时,用来表示物体个数的0,1,2,3......叫作自然数。

(2)自然数的基本单位:任何非0的自然数都是若干个一组成的,所以一是自然数的基本单位。

(3)0的含义:一个物体也没有,用0表示。0是最小的自然数,但不是最小的一位数,在自然数中,最小的一位数是1。0有很多含义,比如在表示温度时,它是零上温度与零下温度的分界线,在刻度尺上,它是起点,在数轴上,它是正数与负数的分界点,在计数时,0起占位作用,还可以从运算的角度认识0,如何0加任何数都等于原数,0乘任何数都得0。任何数减0都等于原数,0不能作为除数。

(4)基数与序数:表示物体有多少个的数叫作基数,表示物体位于第几个的数叫作序数。

比较两个正整数的大小,先看它们的位数,如果位数不同,那么位数多的数更大,如果位数相同,就从最高位比起,最位上的数大的数更大,如果最位还是相同,就比下一位,以此类推。

(1)改写整数:把多位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先把原数的小数点向左移动4位或8位,(或者在万位或亿位的右下角点上小数点)(小数末尾的0要划掉)再在数的后面加上“万”或“亿”字。整数的改写得到的是准确值,与原数相等,所以用=连接。

(2)省略尾数:省略万位或亿位后面的尾数(精确到万位或亿位),先用四舍五入法省略万位或亿位后面的尾数,再在后面加万、亿字。四舍五入到哪一位,看这一位后面的数,如果是0,1,2,3,4就四舍,如果是5,6,7,8,9就五入。省略尾数得到的是近似数,与原数是近似相等,用“≈”连接。

无论是改写整数还是省略尾数,都是改变原数的计数单位,根据要求用“万”、“亿”作单位。

1、因数与倍数的定义:c就是a和b的倍数,a和b就是c的因数。由于0的特殊性,在自然数范围内,我们研究因数与倍数,一般不包括0。

2、倍数的特征:一个数的倍数个数是无限的,其中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

3、因数的特征: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其中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

4、最大公因数与最小公倍数:

(1)最大公因数:几个数公有的因数叫作它们的公因数,其中最大的一个叫作最大公因数。

(2)最小公倍数,几数公有的倍数叫作它们的公倍数,其中最小的一个叫作最小公倍数。

几个数的公倍数是无限的,没有最大的公倍数,1是所有非0自然数的公因数。

一个数的最小因数是1,最大公因数是它本身,一个数的最小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倍数。

两个数的公因数是最大公因数的因数,最大公因数是公因数的倍数。

两个数的公倍数是最小公倍数的倍数,最小公倍数是公倍数的因数。

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是最大公因数的倍数,最大公因数是最小公倍数的因数。

(3)列举法找两个数的公因数与最大公因数

把两个数的所有因数找出来,然后去找相同的因数,也就是公因数,在公因数中找最大的公因数。

列举法找两个数的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

先分别把两个数的所有倍数找出来,然后去找相同的倍数,也就是公倍数,最后在公倍数中找最小的公倍数。

(4)短除法找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用2、3、5、7......作为除数,除到商只有公因数1为止。把左边的所有除数相乘所得到的数就是这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短除法找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用2、3、5、7......作为除数,除到商只有公因数1为止。把“左边的所有除数”和“除到最后是互质数的商”相乘所得到的数就是这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5)找最大公因数与最小公倍数的三种情况

5、互质数:公因数只有1的两个数叫作互质数。

6、 2、5、3的倍数特征:

(1)2的倍数特征:个位上是0、2、4、6、8的数

(2)3的倍数特征:各个数位上的数字之和是3的倍数 的数

(3) 5的倍数特征:个数上是0或5的数

(4)同时是2、5的倍数特征:个位上是0

(5)同时是2和3的倍数特征:个位上是0,2,4,6,8,并且各个数位上的数字之和是3的倍数 的数。

(6)同时是3和5的倍数特征:个位上是0,5,并且各个数位上的数字之和是3的倍数 的数。

(7)同时是2、3、5的倍数特征:个位是0,并且各个数位上的数字之和是3的倍数 的数。

(8)一个数各个数位上的和是9的倍数,这个数就是9的倍数。3的倍数不一定是9的倍数,但9的倍数一定是3的倍数。

(1)奇数:不是2的倍数的数叫作奇数,个位上是1、3、5、7、9

(2)偶数:是2的倍数的数叫作偶数。个位上是0,2,4,6,8(0也是偶数。)

数的奇偶性:两个偶数相加减或者两个奇数相加减,结果都是偶数。一个奇数和一个偶数相加减,结果都是奇数。

(1)质数的定义:一个数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这样的数叫作质数。(素数)(只有2个因数)

(2)合数的定义:一个数除了1和它本身以外,还有别的因数,这样的数叫作合数。(至少3个因数)

(3)1只有它本身一个因数,所以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二、三、五、七、一十一,一三,一九,一十七

二(三、九),三(一、七),五(三,九),六(一、七)

七(一、三、九),八三,八九

四(一、三、七),九十七。

一个合数,可以写成几个质数相乘的形式,这样的过程叫作“分解质因数”

比如:12=2×2×3 2、3都是质数,又都是12的因数,所以,2、3是12的质因数。

质因数:一个数它既是另外一个数的“质数”,又是这个数的“因数”。

用短除法,2、3、5、7等质数去试商,一直除下去,除到商是质数为止。

1、小数的意义:小数是十进制分数的另一种表现形式,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的数都可以用小数来表示。

2、整数与小数的数位顺序表

3、小数的由三部分组成:小数的中间的圆点叫作小数点,小数的左边叫作整数部分,小数点的右边叫作小数部分。

4、小数的读法:从左往右,先读整数部分,再读小数点,最后读小数部分,整数部分按整数的读法来读,小数点读作点,小数部分依次读出每个数字,即使是连续的几个0,也要依次出来。

5、小数的写法:写小数时,先写整数部分,再写小数点,最后写小数部分。整数部分按整数的写法来写,小数点写在个位的右下角,小数部分从高位起,依次写出每一个数位上的数字。

6、小数的大小比较:比较两个数的大小,先看它们的整数部分,整数部分大的那个数更大,整数部分相同,十分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就更大,十分位上的数相同,就比百分位,依此类推。

7、小数的位数:小数点后面有几个数字,这个小数就是几位小数。

(1)四舍五入法:要把小数保留到哪一位,就要看这一位后面的那一位,运用四舍五入法省略尾数。如果是0、1、2、3、4就四舍,如果是5、6、7、8、9就五入。四舍五入到哪一位,这一位后面的数字全部改写成0,再省略掉。中间用≈连接。

四舍五入法求积的近似值:先计算出正确的积,再根据四舍五入法取近似值。

四舍五入法求商的近似值:先计算出正确的商,再根据四舍五入法取近似值。

(2)去尾法:小数取近似值时,根据实际情况,整数部分不变,小数部分舍去。

(3)进一法:小数取近似值时,根据实际情况,整数部分的个位加1,小数部分舍去。

(1)定义:一个小数,从小数部分的某一位开始,一个数字或几个数字依次不断重复出现,这样的小数叫作循环小数。循环小数不是从“整数部分”开始循环的。

(2)循环节:在一个循环小数的小数部分,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的数字。

(3)循环小数的记法:

普通记法:先写两个循环节,再在后面加三个点。

简便记法:先写一个循环节,在循环节的首位(第一个数字)和末尾(最后一个数字)的上面标圆点。表示这几个数字是依次重复重现的,这样的圆点叫作循环点。如果循环节只有一个数字,那就在上面标一点。

11、“循环小数”一定是“无限小数”,但“无限小数”不一定是“循环小数”。

12、小数的性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1)“末尾是0的小数”改写成“整数”:去掉小数末尾的0和小数点。

(2)“整数”改写“末尾是0的小数”:在整数末尾补上小数点与0。

14、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

一个数÷10, 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 缩小到原来的十分之一

一个数÷100, 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 缩小到原来百分之一

一个数÷1000, 小数点向左移动三位, 缩小到原来千分之一

一个数×10, 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 扩大到原来的10倍

一个数×100, 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 扩大到原来的100倍

一个数×1000, 小数点向右移动三位, 扩大到原来的1000倍

小数点的移动,可以在小数的左右两边补0,然后根据要求移动小数点。

1、分数的意义: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作分数,表示其中一份的数是这个分数的“分数单位”。这个整体叫作整体1,也可以叫作单位1,用自然数1表示。

2、分数单位:分母是几,这个分数的单位就是几分之一。

3、分数相同,所以的整体量相同,部分量才能相同,整体量不同,部分量也会不同。

(1)真分数: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1)

(2)假分数:分子大于分母或分子等于分母。(=1,>1)

(3)带分数是整数与真分数的组合,所以带分数是假分数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是假分数的一种。

(1)真分数与假分数的读法:先读分母,再读分之,最后读分子。

(2)带分数的读法:先读整数部分,再读又,最后读分数部分。

(1)真分数与假分数的写法:先写分数线,再写分母,最后写分子。

(2)带分数的写法:先写整数部分,再写分数部分。

10、假分数与整数的互化。

(1)假分数 化成 整数:分子÷分母,商就是整数。

(2)整数 化成 假分数:指定一个数作“分母”,用这个“指定的数×整数的积”作“分子”。

11、假分数与带分数:

(1)假分数 化成 带分数:分子÷分母,商写在整数部分,除数作分母,余数作分子。

(2)带分数 化成 假分数:分母不变,“整数×分母+分子”作“分子”。

12、最简分数:分子与分母是互质数。

最简真分数:分子与分母是互质数,而且是真分数。

13、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分子与分母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

14、约分:把分数的分子与分母同时除以它们的公因数,分数的大小值不变,这样的过程叫作约分。

(1)多次约分:分子分母多次除以公因数,(也可以是2、3、5、7......)直到最简分数为止。

(2)一次约分:分子与分母直接除以最大公因数(可以在短除法最后的商中找出来。)

15、通分:把分母不同的分数化成分母相同的分数,而且的分数的大小值不变。

通分的方法:先用“短除法”找出原来“几分数的分母”的“最小公倍数”作为“公分母”。

17、倒数: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1的倒数是1,0没有倒数。

1、什么是百分数?像84%,100%,117.5%这样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也叫百分比、百分率。

2、百分数的写法:写百分数时,不写成“分数形式”,去掉分数线与分母,分子后面加“%”。 先写百分号前面的数字,再写百分号。 84%。

3、百分数的读法:先读百分号,再读百分号前面的数字。 1.6%读作: 百分之一点六。 先读百分号,再读百分号前面的数字。

4、全校学生的出勤率为95% 表示:出勤人数是全校人数的。

5、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千分之几的数叫作“千分数”,也叫“千分比,千分率”,千分数有“千分号”:‰ 117‰ 读作:( 千分之一百一十七 )。

6、百分数与分数最根本的区别:

百分数只能表示两个数之间抽象的“倍比关系”,不表示具体的数量(值),所以百分数后面是不能写单位的。分数既可以表示两个数之间抽象的“倍比关系”,也可以表示具体的数量(值),表示关系时不带单位,表示具体数量(值)时就带单位。

7、“百分率”就是一种百分数,就是指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计算“百分率”的方法与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方法一样。部分量÷总量(比较量÷标准量),结果用百分数表示。

8、各种“百分率”的求法:

合格率= 合格人数除以总数 (结果用百分数表示)

总之,求什么率 就是用什么除以总数。

出勤率、成活率、合格率、发芽率、及格率等最高是100%,完成率、增长率、利润率等可以超过100%。

9、百分数、小数、分数的互化:

(1)“小数”化成“分数”:先把分数改写成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再约分。

(2)“分数”化成“小数”:用分子除以分母

(3)“小数”化成“百分数”方法一:小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再添上“%”。

方法二:把小数化成分母是( 100 )的分数,再改写成百分数。

(4)“分数”化成“百分数”:

方法一:分子÷分母,得到的小数改写成百分数(陈不尽时,计算时算出四位小数,商保留三位小数,改成百分数时,百分号前面是一位小数.(四三一工程)

方法二:把分数化成分母是( 100 )的分数,改写成分数.

(5)“百分数”化成“小数”:

方法一:去掉(%),得到的数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位数不够时就补(0).

方法二:把百分号前面的数直接( 除以100 ),

(6)“百分数”化成“分数”

方法一:把百分数改写成分母是( 100 )的分数,再约成( 最简分数 ).

方法二:把百分数化成小数,再把小数化成分数,再约成( 最简分数)

常见的分数、小数、百分数、比的转化:

10、百分数、小数、分数的混合运算中,百分数有时不能直接参与运算,要变成小数与分数来计算,解有百分数的方程也是如此。

11、数学精彩阅读(过把瘾吧!)“百分数”与“分数”的区别与联系

(1)几成:百分之几十, 几成几:百分之几十几

(2)几折:百分之几十, 几几折:百分之几十几

己知商品的原价, 打几折(几几折) 求现价是多少

现价=原价×(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十,百分之几十几)

(1)应纳税额:缴纳的税款叫作“应纳税额”,根据纳税种类不同,应纳税额的计算方法不同。

税率:应纳税额与各种收入的比率叫作“税率”

(2)存入银行的钱叫作“本金”,取款时银行多给的钱叫作“利息”,一年利息与本金的比率叫作“年利率”。

12、总收入=本金+利息

利息 =总收入- 本金

利息=本金×利率×时间

利率=利息÷本金÷时间

本金=利息÷利率÷时间

时间= 利息÷本金÷利率

百分数的应用一般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求一个数百分之几是多少(比较量)

(2)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分率)

(3)己知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标准量)

(4)求“比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数”是多少

(5)已知“比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数是多少”,求这个数。

(6)求谁比谁多(少)百分之几?

(7)总量、一部分量对应的分率、另一部分量

(8)己知两个部分相加(相差)的数量,两个部分占整体的分率,求总量。

(9)本金、利息、利率

百分数的应用三个关键要素:比较量、标准量、百分率

求比较量或部分量一般用乘法,求标准量、总量一般用除法或者根据等量关系式来列方程解答,题型较多,同学们一定要小心分析,分辨。

1、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标准量×分率=比较量

2、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比较量÷标准量=分率

3、己知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比较量÷分率=标准量

4、己知 比较量 比 标准量 多 百分之几

标准量 × (1+分率) =比较量

比较量 ÷ (1+分率) =标准量

5、己知 比较量 比 标准量 少 百分之几

标准量 × (1—分率) = 比较量

比较量 ÷ (1—分率) = 标准量

6、求 谁 比 谁 多 百分之几

两个量之差÷标准量 、(大—小)÷标准量、比较量 ÷ 标准量 — 1

例如:60比50多( )%

7、求 谁 比 谁 少 百分之几

两个量之差÷标准量 、(大—小)÷标准量 、 1—比较量 ÷ 标准量

例如:40比50少( )%

8、总量、一部分量对应的分率、 另一部分量

(1)总量×(1 — 一部分量对应的分率) = 另一部分量

例如: 全班×(1—男生分率)=女生人数

(2)另一部分量÷(1 — 一部分量对应的分率)= 总量

例如:女生人数÷(1—男生分率)=全班

在一次冬令营活动中,男生占总人数的60%,女生占总人数的40%,男生比女多40人,请问:这次冬令营一共有多少人参加?

10、己知两个部分相差的数量、两个部分的分率 ,求总数。

(1)两个部分相差的数量÷两个部分相差的分率=总数

(2)列出形状如:“A% — B% =? ”的方程来解

有一袋彩虹豆,有许多种的颜色,红色的占30%,绿色的占20%,红色与绿色的豆子一共

有80颗,你知道这一袋彩虹豆一共有多少颗吗?

11、己知两个部分相加的数量、两个部分的分率 ,求总数。

(1)两个部分相加的数量÷两个部分相加的分率=总数

(2)列出形状如:“A% + B% =? ”的方程来解

一定要用波浪线与横线画出标准量,比较量.......

1、商店里有苹果60个,梨是苹果的40%,梨有多少个?

2、商店里有苹果60个,苹果是梨的40%,梨有多少个?

3、商店里有苹果60个,香蕉是苹果的40%,梨是香蕉的40%,梨多少个?(综合算式)

60×40%×40%= 百分数应用的混合运算,连续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

4、商店里有苹果60个,香蕉是苹果的40%,香蕉又是梨的40%,梨多少个?(综合算式)

60×40%÷40%= 百分数应用的混合运算,先求比较量,再求标准量

5、商店里有苹果60个,苹果是香蕉的40%,香蕉又是梨的40%,梨多少个?(综合算式)

60÷40%÷40%= 百分数应用的混合运算,先求标准量,再求比较量

6、商店里有苹果60个,梨有40个,苹果是梨的百分之几?

60÷40= 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

7、商店里有苹果60个,梨有40个,苹果比梨多百分之几?

8、商店里有苹果60个,梨有40个,梨比苹果少百分之几?

9、商店里有苹果60个,梨比苹果多40%,梨多少个?

10、商店里有苹果60个,苹果比梨多20%,梨多少个?

60÷(1+分率)= 比较量÷(1+分率)=标准量

11、商店里有苹果60个,梨比苹果少40%,梨多少个?

60×(1—40%)= 标准量×(1—分率)=比较量

12、商店里有苹果60个,苹果比梨少40%,梨多少个?

60÷(1—40%)= 比较量÷(1—分率)=标准量

13、商店里有苹果60个,香蕉比苹果多20%,梨比香蕉少20%,梨多少个?(综合算式)

60×(1+20%)×(1—20%)= 百分数应用的混合运算,两次都求比较量

14、商店里有苹果60个,苹果比香蕉多20%,香蕉比梨少20%,梨多少个?(综合算式)

60÷(1+20%)÷(1—20%)= 百分数应用的混合运算,两次都求标准量

15、商店里有苹果60个,苹果比香蕉多20%,梨比香蕉少20%,梨多少个?(综合算式)

60÷(1+20%)×(1—20%)= 百分数应用的混合运算,先求标准量,再求比较量

16、商店里有苹果60个,香蕉比苹果多20%,香蕉比梨少20%,梨多少个?(综合算式)

60×(1+20%)÷(1—20%)= 百分数应用的混合运算,先求比较量,再求标准量

1、用字母或含有字母的式子 可以表示“数”或“某种结果”。

2、用字母或含有字母的式子 可以表示“数量关系”。

3、用字母或含有字母的式子 可以表示“运算律”和“常见的计算公式”。

4、用字母表示的式子的读法与写法

(1)读法:在含有字母的式子里,字母就读字母的名称。

(2)写法:在含有字母的式子里,字母与字母之间,字母与数字之间的乘号可以用圆点表示或省略不写,数字一般写在字母前面。 当1与任何字母相乘时,1都可以省略不写。

5、一个字母在不同的数量关系中可以表示不同的数量。但在同一个数量关系中只能表示一种数量。

1、什么是等式:表示相等关系的式子叫作等式。

2、什么是方程: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作方程。

3、等式与方程的关系:所有的方程都是等式,但等式不全是方程,二者之间的关系用集合图表示。

4、“方程的解”与“解方程”:

(1)方程的解:使方程的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作“方程的解”,也就是方程中的未知数的值。

(2)解方程:求“方程的解”的过程

(3)解方程的方法:一是等式的基本性质,二是加减、乘除法的逆关系。

(1)等式的左右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

(2)等式的左右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数(0除外),等式仍然成立。

(3)加减法与乘除法的互逆关系:

加数+加数=和 和— 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

被减数-减数=差 减数+差=被减数 差+减数=被减数 被减数-差=减数

因数×因数=积 积÷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

被除数÷除数=商 除数×商=被除数 商×除数=被除数 被除数=除数×商

6、列方程以设备解应用题的一般的步骤:

(1)分析题意,列出等量关系式。

(2)设未知数为x. 设未知数为x有两种:一是直接设定,求什么数就设什么数为x,二是间接设定,先设一个与未知数有关的另一个数为x,再通过这个数去求所求的问题。

(5)检验方程并解答:把解得的未知数的值代入原方程,分别计算方程的左右两边,如果左右两边相等,未知数就是原方程的解,反之则不是。

在解方程的过程中,与算式的递等式(脱式)不同,递等式的等号在最左边,而解方程时,等号在中间并且对齐,一般每一行写一个方程,把未知数写在等号的左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比较数的大小要从什么位比起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