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丝古茶有什么历史文化?

6月27日至30日海丝茶道,福茶飘香。2022年第三届“海丝国际茶文化论坛”系列活动在“中国白茶之乡”美誉的福建宁德福鼎市举办。届时,福建省领导、驻华使节、茶界院士学者、在闽国际友人、在闽华人华侨以及茶商代表等200余人将参加开幕式。整场活动将采用线上与线下相结合、国内与国外互动、中英双语同步线上直播的形式,为大家呈现一场精彩的“福茶”盛宴圆满成功。

中非文化促进会主席、中国欧盟协会文化委员会执行主任、莫桑比克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副会长张自岩:侨胞搭桥,让世界读懂“福茶”文化。

“人民对幸福美好生活的追求,就是我们共产党人的奋斗目标。”在当今世界大变局的形势下,福建省委、省政府以及省各厅级推介福文化和福茶是非常有意义的事。我们要推广“福”文化和福茶文化,就需要和国际接轨走出国门,要真正地做到更好的茶及欧盟标准。目前我们福建有好几个区域的茶,已列入中欧首批一百个互认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借此东方来把福茶文化推广到世界各地,借一带一路的东风,民心相通、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布局,很好的推广福茶和福文化。

我是福鼎人从小就受茶文化影响很深,家乡的福鼎白琳功夫早年就闻名海外,二十多年前我在北京等创业就开始喜欢收藏白茶。这些年,我在海外,除了把福鼎白茶推荐给一些国际友人和欧盟一些机构外,我还在莫桑比克,开设中国茶文化中心,为了让海外友人更加直观的了解中国茶文化,我从国内专门定制中国风的装修材料、家具、茶具等,同时从国内邀请茶艺师到莫桑比克首都马普托市,教会当地员工如何泡茶,这样就很快的让当地员工再去教会家属及当地各界人士泡茶,学会泡茶喝茶形成爱茶的习惯,使福茶文化传播,特别是福鼎白茶在非洲得到很好的推广、宣传,为中非经济文化交流起到一定的作用,深受好评。

以上是莫桑比克茶文化中心

张自岩主席自藏白茶赠送马达加斯加驻华大使

此次我想借福建省委、省政府海丝国际茶文化论坛的东风,借助我中非文化促进会,中国欧盟协会文化委员会、莫桑比克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的平台,更好地向世界推介福茶。几年来,我在北京积极参与红色文化建设,同时传播福茶文化,在去年北京冬残奥会上,同时也在北京奥林匹克塔,我把福鼎白茶、福建建盏列入冬残奥会主场馆展示,获得全世界高度赞誉,并颁发我在冬残奥会做出突出贡献的证书。

今后将尽我微薄之力推介福茶,宣传福茶文化。以茶为媒,以茶会友,朋友因茶而生,贸易因茶而兴,中国茶在世界上已成为友好的信使和文化传播交流的新名片。我将加强与世界各国进行茶文化的传播与交流,为“福茶”文化走出国门贡献力量,与世界分享中国博大精深的茶文化之美,向世界传递千年古国“以茶导和”民心相通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和平理念,让海丝茶道历久弥新、福茶香飘世界。

千年魁美古渡 见证“海丝”文化

经历千年风雨,古渡边的溪石已被磨得光滑。

“刺桐大港(今泉州)是海上丝绸之路始发古海港,而安溪是古港之根。魁美古渡曾是安溪北线地区的贸易和交通枢纽,见证着泉州的‘海丝’文化。”日前,北京大学教授、国际文化旅游专家、国家丝绸之路旅游总体规划常务副组长乔然在安溪县参观考察时如是说。近日,记者跟随乔然教授前往安溪蓬莱镇美滨村,探访魁美古渡的千年记忆。 □本报记者 吴志明 罗剑生 通讯员 洪金示 文/图

贸易全靠水运 渡口成为要道

魁美古渡位于蓬莱溪与晋江西溪的交汇处上游,是晋江西溪流经金谷到蓬莱美滨河段的渡口。古渡岸边有一个500多米长的码头,用卵形溪石砌就。经历沧桑岁月,这些溪石已被磨得光滑。

晋江西溪发源于安溪桃舟乡,流经永春、安溪、南安,至丰州与东溪汇合流入晋江干流,最终流入泉州湾。宋、元、明、清时期,安溪尚未建设公路,当时贸易往来、货物运输只能依赖于水上交通。美滨村委会主任刘锦顺介绍,由于缺乏史料记载,无法确定古渡建于何时,但根据口口相传的说法,它已有上千年历史。明正统年间(1436年-1449年),魁美渡口上游金谷镇的渊港险滩被凿开,而在这之前,帆船无法直达湖头,承担安溪北线乡镇客、货运的帆船,都要到魁美渡口上下客、装卸货物。据《蓬莱刘氏族谱》记载,安溪北线的商贾,把土特产品如茶叶、瓷器、竹木器等,肩挑到魁美下船,转运到世界各地;而从外地运来的货物亦经魁美发往各地。

今年81岁的美滨村退休干部刘九如说,魁美人沿溪岸而居,为来往客商摆渡,客人需交一定渡费,渡费看水势大小而定。新中国成立后,这里建造彭亭大桥,古渡运输才被取代。

经济随之兴盛 商街辉煌一时

渡口的繁荣带动了当地经济、文化的发展。古渡岸边有一条两三百米长的古街,街上矗立着一排两层老式砖木结构的房屋,依稀可见古街当年的繁华与辉煌。“魁美商街上还有一家邮政代办所,在解放初期,一位人称‘山婶’的老太专门负责收转海外侨信。”刘锦顺介绍,古街商业繁荣,外地商民陆续徙居于此。直至今日,魁美一带仍是多姓居住之地,有刘、李、陈、林等14个姓氏居民。

渡口的兴起,也促进了当地宗教文化的交流与传播。距离魁美古渡不到百米之处,有一处承天寺遗址。时光荏苒,承天寺遗址如今只存一方空地,周围民居林立。美滨村退休老干部刘晓岚介绍,据泉州承天寺史料记载,“承天寺鼎盛时期,田产千顷,僧众1700多人”,这么多僧人的口粮,最方便的运输方式是水运。当时,魁美人通过古渡将当地生产的粮食运到刺桐港,就近搬运到泉州承天寺,无形中促进了两地宗教文化的交流。

输送茶叶瓷器 见证“海丝”文化

乔然教授表示,国家提出了“一带一路”海上丝绸之路的宏伟计划。安溪茶叶、瓷器为海上丝绸之路提供了物资上的支持,让世界认识了中国。“没有安溪就成就不了古泉州,安溪是古港之根。”乔然教授表示,安溪茶叶、瓷器的运输离不开魁美古渡,因此,魁美古渡见证了泉州的“海丝”文化。

在乔然看来,魁美古渡完整地体现了古码头的商业结构,有用于停泊船只、修船的船坞,也有功能齐全的货场,更有4条古货道通往古商街。“古商街上店铺林立,客栈、包装作坊等应有尽有,至今历史遗存完整。走在古渡边,仿佛又看到这里南船北马、万里茶路的辉煌景象。”他说。

古商街见证魁美曾繁荣一时

流域图 (姜贝 志明 制图)

N海都记者 董加固 通讯员 蔡迎媚 许晓春 王鹏达 文/图

泉州申遗成功一周年之际,记者昨日从石狮市获悉,该市倾情打造“宋元海丝宴”。本月底,为促进石狮美食产业高质量发展,创建闽菜典范城市,石狮将正式举办“宋元海丝宴暨闽南菜传承创意大赛”。

南宋时期,石狮籍美食家、士大夫林洪的《山家清供》里,不仅记载了宫廷美食、士大夫饮食、民间山野美食等,也包含了林洪浓郁的闽南乡愁,为石狮饮食文化的发掘提供了充满想象力的宝藏。

而作为林洪的故乡,石狮在千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闽南口味为主、海鲜水产品菜肴为亮点,兼具南洋、台湾等地的经典风味。

“宋元海丝宴”,不只是简单的“物理复原”,而是古为今用,形成新的传承。经过专家组十几轮的筛选和精心复原,山家蟹酿橙、山海兜、煿金煮玉、通神饼等10余道各具特色的菜肴,从104道《山家清供》菜肴中脱颖而出,与石狮网络调查遴选的本地代表性菜肴,最终形成入选“宋元海丝宴”菜肴。

此次赛事专门聘请由注册中国烹饪大师、资深闽菜文化研究者、海丝文化研究者组成的强大的专家团队。在此次复原行动中,专家组将和石狮餐饮业界,通过菜品、宴席与器皿、场景综合呈现,营造出石狮宋元美学主题宴席。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闽南海丝文化介绍 的文章

 

随机推荐